個人履歷
王永江(1871—1927),字岷源,奉天省金州(現大連市金州區)人,民國初年學者,被稱為奉系的財神爺。祖籍山東
蓬萊縣,出生於遼寧大連。20歲以縣試第一考取優貢,步入仕途。1916年,王永江出任奉天省
督軍署高級顧問,旋即為全省
警務處處長兼奉天警察廳廳長,始得張作霖信任。1917年,張作霖委任王永江為奉天省財政廳廳長兼
東三省官銀號督辦。王永江如魚得水,幹得很出色,財政收入迅速好轉,國庫得以充實。從此,他深得張作霖的賞識相器重,每每言聽計從。
1922年擢任省長。先後創辦奉天紡織廠、
東北大學(兼校長),修建沈海與洮昂鐵路。任省長期間,與
孫中山有多次信函往來,曾為支援
北伐軍百萬巨資起過重要作用。1923年,曾以奉天省長身份向日本駐奉天總領事提出收回“
關東州”、恢復中國主權的要求。
民國15年(1926),鑒於軍閥混戰,借病請假回籍,從事著述。潛心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喜詩文,擅長書法,藏書在當時具有一定規模,先後藏書4萬餘冊,並按照
經史子集史部分類管理,特別注重易經和醫學圖書的收集,為其研究和編著《
醫學輯要》提供了豐富的史料。1945年大連解放後,所藏圖書中,將3萬餘冊捐給大連市圖書館。著有《讀易偶得》、《鐵龕詩草》(二集)、《易原窺余》、《
陰符經注》及《醫學輯要》、《痼疾窺余》、《赫山子》、《治世論》、《痼疾蒙談》、《方書選粹》、《鐵龕詩草》等。亦精書法,摹擬王右軍,筆意饒有風致,東北大學校訓"知行合一"匾額乃其手筆。
1927年11月1日,王永江病逝於金州,終年56歲,葬於金州肖金山。時張作霖在北京,特派
袁金鎧來金州致奠,並贈葬儀金5000元。
生平事跡
早年經歷
王永江是闖關東的後代,1872年1月25日生於金州(今大連市金州區),字岷源。父親王克謙,從小就在金州城雙興貨棧做學徒,因為忠厚老實,幹活兒不偷懶,又讀過幾年私塾,後來做了賬房先生。
王克謙收入不多,但對未來很看好。因為兒子永江、永潮,天資聰慧,好學上進,都考上了秀才,鄉親們就以西晉文學家、天才少年陸機和陸雲讚譽“王氏兄弟”,稱讚他倆為“二陸雙丁”。王永江還與
遼陽才子
袁金鎧等人結為學友,“時把酒相聚,議古論今,縱談時局”。雙興貨棧的曹老闆是金州城的開明富商,很喜歡永江、永潮,自己做主,把兩個千金分別嫁給了兩兄弟。曹老闆還慷慨解囊,資助王克謙在金州南街開設了一間雜貨鋪,名叫“永慶和”。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1897年,王永潮作為候補知縣,獨自到
直隸省城保定府等候填補縣令空缺,卻因為沒錢送禮、無人幫忙,苦苦等了一年多,又氣又憂,急火攻心,英年早逝。
“永慶和”買賣不太好,王永江生計無著,向親友借錢,到遼南新興都市旅順開設了一家“采真堂”,出售中草藥。可是,由於西醫大量湧入,旅順市民比較認西藥,中藥不好賣,開業時間不長,藥店
關門大吉。王永江垂頭喪氣地回到金州,面對年邁的父母、愁眉不展的妻子,他高不成、低不就,在城牆上面踟躕徘徊,手裡攥著一卷《管子》,不知道人生的路該如何繼續走下去……
1907年,王永江處在幾近絕望的時刻,突然接到
遼陽警務提調
袁金鎧的一封信,請他幫助考察一下旅順、大連等地的
日本警察制度。已經35歲、一文不名的王永江不負老友委託,四處收集資料,登門向華籍警察請教,提交了一份調查報告。袁金鎧讀後大為讚賞,推薦他去遼陽警務學堂當老師。王永江以日本警政制度為藍本,結合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編寫多種講義,受到校方首肯。不久,他就被提拔為遼陽警務所長。
民國2年(1913),
袁世凱以大總統名義通令各省選拔人才,王永江受到奉天省的推舉。袁世凱召見王永江後,特令“為記名
內務部存記
道尹”,讓國務院備案。次年,
東三省總督趙爾巽非常欣賞王永江的才華,想讓他擔任
奉天民政司使(即民政局長),卻遭到了
張作霖反對。原來,土匪出身的張作霖羽毛已豐,他家“成為全省政治中心,每日賓客如雲,文武官員都有。無論與張有無關係的事情,都與他相商或徵求他的意見,事先必使他與聞”。而王永江卻不吃這一套,從未去過張府送禮物、套近乎。趙爾巽見事情僵持不下,就授意他主動一些。那天,王永江硬著頭皮進了張府,卻空著兩手。張作霖聽到管家的報告,故意不出來接見。王永江枯坐半個小時,拂袖離去。當晚,他就辭職回到金州,並留下了一首諷刺詩:“士元竟以酒糊塗,大耳如何慢鳳雛?才得荊襄寧志滿,英雄通病是輕儒!”
治理亂象
1916年4月,張作霖當上了奉天督軍兼省長。作為一個省長,每天的工作千頭萬緒,但他唯讀過三年書,很難應付各方面的問題。於是他決定仿
燕昭王築
黃金台招賢納士,以重金聘用各種人才。
一日,張作霖的謀士
袁金鎧談及王永江,並舉薦說:“永江乃天下奇才,將軍幕下諸君無出其右者。請將軍直釋小嫌,以就大業。”
於是,張作霖派人備禮去請王永江。王永江聞訊長嘆:“張將軍門前戈戟森列,我這個小小的芝麻官到了門口,可是誠惶誠恐啊!”
辦事人員回到帥府,把王永江的話複述了一遍。張作霖弄不清楚王永江的話是什麼意思,只好去找袁金鎧。經袁金鎧一番解釋,張作霖哈哈大笑:“王秀才跟我這個大老粗兜什麼圈子,他不就是要個面子嗎?好,我給他就是了。明天王秀才進府,我親自出迎!”
第二天,王永江如約而來,張作霖披掛整齊,笑臉相迎。見面後,他拉著王永江的手,親切地問道:“公何來遲?”
王永江微微一笑,回答:“尚未晚也。”
為了表明自己器重他,張作霖特意吩咐副官:“告訴外邊的人,我今天有貴客,誰來了也不見!”
張作霖與王永江並肩走進帥府,談了整整一天。張作霖十分滿意,拍著王永江的肩膀,說:“你正是我求之不得的人才啊!”並任命他為
奉天省警務處處長兼瀋陽警察廳廳長。
那時瀋陽的社會治安是個爛攤子,警察被人罵作“巡警狗”,綠林出身的軍人們橫行霸道,打罵警察的事時有發生,王永江一個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豈能改變這一現狀?
一天,五十三旅旅長“湯大虎”(
湯玉麟)的部下宋某在平
康里尋釁滋事,被聞訊趕來的警察抓進了警察局。“湯大虎”認為自己救過張作霖的命,便有恃無恐,帶領一大群衛兵闖進警務處,把手槍往桌子上一拍,責令王永江放人。王永江發起了文人脾氣,不予理睬。“湯大虎”面子上掛不住,立即回去集合部隊,將警務處圍得密不透風,一場戰鬥即將打響。王永江也還以顏色,立即命令警察嚴陣以待,並在警務處大院裡架起小鋼炮,隨時準備開炮反擊。
因事情鬧大了,結果
孫烈臣、
張作相等人紛紛出面,要求張作霖撤換王永江,甚至武裝晉見,大鬧督軍署;王永江以守為攻,以母親病重為由請求辭職,返回了家鄉。張作霖很少和文人打交道,一時亂了陣腳,後來他想了又想,只好做一場戲來搪塞。他桌子一拍,手指湯玉麟的鼻子,罵道:“媽拉個巴子!國有國法,軍有軍規。你小子這么鬧,是活得不耐煩了?”
湯玉麟氣不過,拉上自己的隊伍,去了新民縣。
整治財政
事態平息後,張作霖將王永江從金州請了回來。不久,就調他擔任財政廳長兼菸酒專賣局局長。這樣做一箭雙鵰,既可以請王永江解決財政頑疾,又能讓湯玉麟等老部下心裡舒服一些,和和稀泥。“籬花落盡菜花香,淺草沿堤踏落暉。水上風來紅蓼響,一雙飢騖背人飛。”王永江是個很單純的人,他信奉士為知己者用,既然張大帥這么器重他,他即無二話。於是,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他下令清丈土地,對過去隱瞞不報的莊園、圍場、牧場等,統統加征田賦,觸犯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因為王永江字岷源,有人就用南方話的諧音,罵他為“萬民怨”。他嚴肅綱紀,依法槍斃14人,風氣為之一新。他主持發行公債500萬元,籌集資金,創辦實業……
到了1920年3月,奉天省的財政狀況明顯好轉,不但償還了1000多萬元的債務,還有許多結餘。張作霖喜形於色,對王永江說:“這是我做夢也想不到的。”他想讓王永江擔任省長,王永江考慮再三,婉言謝絕。張作霖主意已定,不願收回成命。幾經說服,王永江建議說:既然大帥如此器重我,我就代你辦理省長事務,但不擔省長之名,省長之職仍歸你兼任。王永江深知張作霖是個大老粗,辦理一般的事務很容易隨心所欲,於是王永江提出條件:“凡省內大小官吏,悉由已任命,不許雨公幹預”。因張作霖將王永江視為左膀右臂,所以他只好經常對到政府任職的小兄弟們叮囑:“王岷源脾氣不好,頗難伺候,務要謹慎”。
1920年
直皖戰爭後,直、奉兩系軍閥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權,並推薦
靳雲鵬組閣。後來,張作霖改為支持
梁士詒出任國務總理,迫使靳雲鵬辭職,直、奉矛盾由此尖銳。張作霖兵強馬壯,決意武力對付直系。對此,王永江堅決反對。他認為,東北久病初愈,應繼續搞好民生建設,不應自不量力,有問鼎中原的貪慾。但張作霖一意孤行,王永江憤筆寫道:“英雄見與書生異,書生抱負濟何事?”
1922年4月29日,張作霖到達軍糧城,向部隊下達總攻命令。5月5日,經過血戰,
奉軍敗退出關,損失慘重,犧牲2萬多名,被俘4萬人。6月18日,直、奉代表簽訂停戰條約,以山海關為分界線,奉軍撤出關外,直軍也大部分撤回原防,第一次直奉戰爭宣告結束。
為了離間王永江與張作霖的關係,拆奉系的台,
直系軍閥吳佩孚請總統
徐世昌下令免除張作霖
東三省巡閱使等職,任命王永江為
內務部部長。王永江不加理睬。張作霖在日本的幕後支持下,自任東三省保全總司令,宣布東三省“
聯省自治”,東北獨立,並任命王永江為奉天省長。一年後,全省經濟開始復甦;1923年,全省的稅收總額高達3000多萬元,扣除支出,盈餘820萬元。
歸隱田園
可是,張作霖念念不忘擴軍備戰,至1924年9月,東北陸軍總兵力達到25萬,還組建了海軍和空軍。10月,為了策應、聲援
皖系軍閥盧永祥與
直系軍閥齊燮元爭奪上海,張作霖發動了
第二次直奉戰爭。王永江著急上火,“左目失明,心臟漏血”。
第二次直奉戰爭
奉軍大獲全勝,張作霖並未見好收兵,而且乘勝窮追,到處搶占地盤,陸軍經費支出就達一億多元,占全年總支出的89%,導致東北地區
貨幣貶值、物價飛漲,人民怨聲載道。在大連養病期間,王永江給張作霖的幹將
楊宇霆寫信,指出:“將來不待外力來侵,已成自殺之策,其危險視外力來迫相等,此豈圖存之道!恐不過一年後,即自索於枯魚之肆矣!不速圖挽救,危險即在目前。”
1926年1月24日晚上,王永江心灰意冷,破例請同事們吃了一頓飯,頭一道菜上的就是“鹿尾白菜卷”(鹿尾寓意“路危”,白菜卷寓意“鋪蓋卷”),臨別時,還分別贈送每人一張自己的半身照。次日,他向張作霖請假,希望回金州探望雙親。當天恰是正月初九,王永江的生日,張作霖以為廉潔的王永江是為了躲避生日應酬故意回鄉待幾天,爽快答應。
可是,張作霖不見王永江回,卻收到了王的辭職信。張十分震驚,當即復電:“尚望以大局為重,早日言旋。”他先後派遣
袁金鎧、張學良等人到金州,請王永江回去好好談談。但王決心已定,一概不見。1926年7月,張作霖親自出面,吃的還是“閉門羹”。
1927年以後,物價飛漲,奉天省發行的紙幣奉票幣值暴跌。1月,奉票兌現洋的市價為2元8角;5月下旬,跌至3元5角5分;7月底,達到5元6角4分。6月21日,王永江在《日記》中寫道:“張雨亭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人之將死,強作回光,此之謂也。”
1927年11月1日,王永江在金州病逝,享年56歲。臨終前,作為
東北大學的第一任校長,他“猶念念未見東北大學畢業生為憾”。噩耗傳出,人們深為嘆息,稱讚他“為當代有數人才”。王永江墓位於
大連金州肖金山南麓,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戰場上連吃敗仗,被迫退回關外。當專列行至
皇姑屯三洞橋時,一聲巨響,結束了他的梟雄人生。不知道黃泉路上,他遇見王永江該是如何模樣。
人物評價
著名的史學家
傅斯年生前準備撰寫一部民國史,並留下了大綱。在《循良傳》一節中,僅僅收錄三個人,王永江位列第一。
王永江是中國著名的理財高手。卻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在《王永江紀念文集》中,他的兒子回憶說:“父親不僅對財政收支精打細算、開源節流,並嚴格限制貪污腐化。對於自己除應得的薪俸外,如官銀、興業兩行,年終應分給財政廳長兼兩行督辦的提成‘個人花紅’,八萬餘,五萬餘,他都撥歸公賬里。”其人簡樸,他的故居,與遼南普通民居沒有什麼不同,可惜在前幾年就被拆除了,而他的著述《讀易偶得》、《鐵龕詩草》、《醫學輯要》、《方書選粹》等,在一些圖書館內仍能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