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逆軍

討逆軍

1917年,任國務總理的皖系軍閥段祺瑞,企圖借張勛之力驅逐總統黎元洪和解散舊國會,暗中支持張勛復辟。7月1日,張勛在北京擁溥儀復辟,引起全國人民的憤慨。黎元洪通電全國,要求各省迅速出師討逆,恢復共和,並電請馮國璋代行大總統,任命段祺瑞為國務總理,然後黎元洪逃入日本公使館避難。段祺瑞見驅逐黎元洪目的已達到,轉而聲稱反對復辟,擁護共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討逆軍
  • 外文名: army for inverse
  • 成立時間:1917年7月3日
  • 解散時間:1917年7月14日
  • 總司令:段祺瑞
  • 總部位置:天津
  • 對手辮子軍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7月3日,段祺瑞於天津近郊馬廠由駐馬廠的李長泰第8師、駐紮在廊坊馮玉祥第16混成旅、駐紮在保定的曹錕第3師組成"討逆軍”“。成立“討逆軍總司令部”,段祺瑞任總司令,段芝貴為東路討逆軍司令,曹錕為西路討逆軍司令;總部參贊為梁啓超湯化龍、徐樹錚、李長泰;總參議為靳雲鵬;參議為傅良佐曲同豐
段祺瑞段祺瑞

人物經歷

當天下午,段祺瑞便發表通電,宣布討伐張勛。電文出自梁啓超之手,檄文道:“張勛假調停為名,阻兵京國,至昨日遂有推翻國體之奇變……祺瑞罷斥以後,本不敢復與聞國事……既已服勞於民國,不能坐視民國之顛覆分裂而不一援……本軍伐罪弔民,除逆賊張勛外,一無所向,凡我舊侶,勿用以脅從自疑。”點名只清算張勛一人,而不追究附張從逆之人,“除張勛外一無所問”、“凡我舊侶,勿用以脅從自疑”。針對當時以王士珍為首的北京軍警長官依違兩端稱是“為保持市面秩序,不能不投鼠忌器,隱忍未討”。
7月4日,段芝貴第8師自馬廠出發,與第16混成旅會合後,隨後便沿著鐵路線進攻黃村,辮子軍未經抵抗便退往北京,次日在廊坊西北萬莊擊敗張勛軍一部。7月5日,曹錕指揮第3師等部自保定出發,沿涿州良鄉一線,向盧溝橋地區進攻,占領蘆溝橋及宛平城。7月6日,馮國璋在南京就任代理大總統職,並任倪嗣沖為討逆軍南路總司令。7月7日,原本加入復辟陣營的第12師陳光遠部突然倒戈,而原依附辮子軍的京畿第2旅吳長植部也加入了討逆軍的隊伍。7月10日,討逆軍第3、第8師和第16混成旅等部合圍豐臺,擊敗張勛軍。討逆軍旋即向北京發起攻擊,於12日攻克天壇、皇城等處,自封“忠勇親王”、“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御前議政大臣”的張勛逃入荷蘭使館,所部相繼投降,復辟失敗。
討逆軍在紫禁城東門與辮子軍交戰討逆軍在紫禁城東門與辮子軍交戰
7月14日,段祺瑞離津赴京,在津國務院辦公處撤銷,設在天津的討逆軍總司令部更名為總司令部招待處也於16日撤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