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申薌
- 別名:紹香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大冶
- 出生日期:1883年
- 逝世日期:1942年
- 職業:辛亥革命元勛、總統府近衛軍統領
- 畢業院校:陸軍特別學堂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軍隊同盟會發起人
- 代表作品:著有《聖響詩稿》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家庭成員,
人物簡介
黃申薌(1884—1942),名少驤,又名紹香,字聖養。湖北大冶人。早年曾密組同心會、鼎新會、新民會等反清團體。1906年入湖北新軍第三十二標當兵,後考入陸軍特別學堂。曾參加日知會、湖北軍隊同盟會、群治學社等革命團體的活動。1909年加入共進會,委以“大都校”。後組“中山堂”山堂,任第四鎮統制。同年代孫武主持共進會會務,遷總機關於武昌。1910年集結會黨起事,事泄避上海。武昌起義後,奉命赴鄂參加武漢保衛戰,曾任民軍第十四標標統、第八協統領、近衛第二協統領。1912年發起群英會倒孫武暴動,後派赴日本求學。“二次革命”時,返鄂策動反袁,遭緝捕,遂東渡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後回國參加討袁、護法運動。“九一八”事變後,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病逝上海。著有《聖響詩稿》。
人物生平
黃申薌(1883—1942),名少驤,又名紹香,字聖養。原籍湖北大冶黃若芬村。少年時,倜儻有大志,聰明好學,以詩文名於鄉里。
此後,從事統戰工作,積勞成疾而卒。著有《聖漢詩稿》一卷。
黃申薌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日知會被破壞後,他在湖北新軍中最早發起組織種族研究會,以後又組織過軍隊同盟會、群治學社等革命團體。共進會湖北總部一成立,他將各團體歸併,加入共進會,並成為主要負責人之一。在收編會黨、發展革命組織及策劃新軍武裝起義等方面,做過大量工作,被張難先先生稱為“為革命努力很久,對革命運動最有力者”。以後無論是二次革命,還是護國、護法,他都不避艱險,無役不從。
1913年黃申薌在日本東京,參與孫中山著手籌組的中華革命黨。
1916年黃申薌回到武漢,策劃討袁事宜。
1924年經粵贛邊防軍務督辦、黃的國小同學方本仁極力推薦,黃申薌任江西水上警察廳廳長,管理贛鄂皖三省間(上至富池,下至安慶)水上警察事務。水警廳設在南昌贛江門外滕王閣附近。
1926年黃對這種“一官猶在水,無日不風波”的水上警廳生活深感厭倦,辭去職務。這年孫中山已去世,黃對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的蔣介石不信任,又風聞政局有變,於是決定隱退,移家至江西彭澤。他在《寄居彭澤遣興》序中寫道:“彭澤因山為城,環抱可愛,故昔人有‘青山好處唯彭澤’”之句。余既賞彼天然之勝,又以淵明故治遺風猶存,遂謀別墅於此。城北有水縈迴而入,是曰回塘。塘外有洲,多古柳,曰柳林洲。洲上有台,曰小姑洑台。蓋於是處望小姑山,猶覺明媚也。揚子江至小姑洑與彭郎磯之間,忽分流逆轉而上,約五里,迄彭城,旋折而東去。江山如此,可不謂有情乎?彭郎磯流甚急,近磯處產鯉絕佳,以故彭澤鯉魚稱美於世。蓋凡魚游急水者,其鱗尾必甚活躍而有力,其味無不鮮美也。城中居人,可千戶。市上兼沽名酒,曰陳年封缸,味醇而烈,每飲必醉……。”
這時候,申薌採納了其兄黃壬薌(字芷嶼。辛亥武昌起義時,曾任第七協十四標軍需官)的建議,在離彭澤縣城幾十里外的東方村(即今楊梓鎮的方家店),買了一些荒山和荒田,從老家湖北大冶招募了些閒散勞力,辦了個小型農場。黃壬薌早年受實業救國思想的影響,對果樹和農作物栽培很有研究,且精明能幹。他每天帶著工人,不是在果園裡澆水、剪枝、打葉,就是在田間鬆土、間苗、除草。黃申薌也一邊參加勞作,一邊讀書。他讀的書很多,涉獵極其廣泛,除了經史子集類的書外,釋、道兩家的書也讀了不少。同時對馬列主義著作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閱讀和研究了一些方面的書籍。這段時間,兄弟情篤,一家人和睦相處,生活比較平靜,心情格外愉快,還與彭澤當地名門聯姻。“為辟桃源地,移家竟可居。客歸花照戶,午睡鳥探書。木盡牛山美,蔬兼鼠壤余。繞田風光好,春在野人廬。”(《春日返彭澤山居》),黃申薌在彭澤縣城內(今公安局院內)購得民房一棟,與山中桃源農場相呼應。但好景不長,當時彭澤山區的治安不好,土匪猖獗,搶劫事件時有發生。他有個在國民革命軍任副團長的侄子,回家省親期間,被土匪殺害。這件事對黃申薌刺激很大,他曾對這個侄子抱有厚望,視同己出。這個侄子北伐時曾任先遣隊支隊長,作戰勇敢,屢立戰功。
1929年黃申薌次子黃宣在安徽大學肄業後,任九江海關稅務科員,因病不幸辭世,歸葬在彭澤縣城北郊。這樣,他一家丟了兩個親人遺骨在彭澤。這些不幸的事發生後,他便把農場託付給長子黃元和表弟胡九如管理,黃壬薌一家回了湖北,黃申薌則上了廬山,住在牯嶺附近的剪刀峽。住處是幢石頭結構的房子,名曰六泉山館,自號六泉主人。
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炮火,終於又燃起了這位老戰士的戰鬥激情。黃申薌就在這苦恨報國無門的時候,開始和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有了聯繫。他從中國共產黨身上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不斷地追求與探索,他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共產黨和馬列主義能夠救中國。以後,黃申薌積極靠擾黨組織,以滿腔熱情參加反蔣抗戰運動。
在革命處於低潮的1932年,黃申薌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以辛亥革命元老的身份和具有廣泛的社會聯繫等有利條件,長期為黨從事情報工作,在隱藏戰線上起到了別人無法替代的作用。這段時間,他的寓所在襄陽北路44弄仁德村15號,是一幢三層樓的房子,黃將其全部買下。這裡地處深巷,極其隱蔽,又在法租界內,所以黨的秘密聯絡站就設在這裡。當時常來這裡的中共黨員和民主人士有潘漢年、李杜、安娥、張執一、王學文、王紹鏊、劉仲容等。
上海成為孤島後,他深居簡出,謹言慎行。為掩人耳目,他與當時的一方名士江眉仲、孫華復、袁巽初、余越園、陳屺懷等人組織了一個詩社,作為革命工作的掩護。
1942年,山河破碎,風雨飄搖。黃申薌憂心如焚,加上長期從事艱苦危險的秘密情報工作,操勞過度,以致成疾。一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人生,於1月30日下午帶著遺恨結束了。黃申薌享年五十八歲。遺體葬於滬西大陸公墓。
黃申薌逝世後,1959年1月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根據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的建議,經研究決定,追認黃申薌為革命烈士。
1983年7月由中央民政部重新頒發了烈士證。
家庭成員
黃申薌有三子。長子黃元,亦曾寄跡於彭澤山中桃源農場。次子黃宣,早逝(前文已述),葬於彭澤城東。三子黃孚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