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
商丘古城已有四千多年歷史,現存地上的歸德府城於明朝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動工,歷時八載,於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現存歸德府城之下同時疊壓著明朝弘治十六年之前元朝時期修建的歸德府城、北宋時期的陪都應天府南京城、隋唐時期的宋州治所宋城、秦漢時期的梁國國都睢陽城、周朝時期的宋國都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體的大型古城遺址。
2011年3月29日,大運河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批,商丘古城進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6年2月,商丘古城獲評“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基本介紹
歷史變遷
遠古時期
先夏時期
先商時期
周朝時期
秦漢時期
隋唐兩宋
明清時期
古城今生
文化價值
古城景點
八關齋 位於商丘古城南門外500米處的古宋河畔,進入院內,可以看到一座造型優美的八角亭內,有座八棱石幢。石幢高3.2米,每面寬0.5米,上面有顏真卿晚年親筆撰寫的《唐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唐朝大曆七年(公元772年),河南節度使田神功為保衛睢陽,同安史叛軍大戰兩天兩夜,經殊死拼殺,終於救出睢陽全城兵民,保住了睢陽城。但田神功卻因苦戰成疾,生命垂危。睢陽百姓自發設“八關齋會”,捐糧捐款,請1000名僧人赴會祈禱田神功早日康復。一時,香供擺滿郊野,經聲佛號晝夜不息,四鄉百姓雲集,車馬塞道。顏真卿有感於此,親自撰寫一篇 900多字的短文,題為《唐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刻於石壁。其書法藝術被中外收藏家、研究家和書法家愛好者所傾倒。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
閼伯台 亦稱火星台,民間稱火神台,位於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火星台村,是距今4000多年的觀星台的遺址。它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台,還早2200多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觀星台。火神台形如墓,高35米,火神台台上建有閼伯廟,大殿、拜廳、鐘鼓樓等俱全。台下有戲樓、大禪門等建築。 |
穆氏四合院 坐落在商丘古城中山東二街路南(今睢陽區招待所院內)穆氏四合院原為一宅九院,存留下來的前院、東院和後院,只是當初整個建築的三分之一。穆氏四合院按照傳統的建築形式,座北朝南,以中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前低後高的形制而建,反映了長幼有序、男女有別的封建禮制。穆氏四合院展示出了古代建築藝術的輝煌,為研究明清時期的中國建築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範本,從中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 |
天主教堂 坐落在商丘古城葉隅首路北姜老鍋公館內。1924年遷至城內商丘古城中山南街64號,到1948年先後建大小樓房五座,二百一十餘間,占用土地一十四畝,分為五個院,第一道院,進大門往北,供教友望撒,住宿和國小醫療所之用;第二道院,是神甫院,包括神甫樓,主教府,大小禮堂各一座,平房六間;第三道院,進大門往南,是男修道院,有樓房一座,平房五間;第四道院,是女修道院,在禮堂北面,有樓房一座平房數間;第五道院,是嬰孩院,在女修道院的東邊,有北屋平房六間。 | |
民俗文化
民間傳說
民間活動
閼伯台廟會又稱火神台廟會,是商丘最為古老和盛大的廟會。(從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歷時一個月零兩天)簡稱“台會”,老百姓又稱其為“朝台”。它是由人們對祖先閼伯(火神)的祭祀演變成盛大的廟會,距今已延續四千多年的時間。 每年農曆正月初四至初八,許多參加祭祀和廟會的人們,為閼伯添土圓墳並以敲打木棒、石塊,吟誦悼念之詞等古老的方式祭祀閼伯。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台的人越來越多,香火越來越盛,至唐代已發展成相當隆重的廟會。據考證,火神台廟會至清代乾隆年間最為盛大。朝台本來從正月初四開始,但路途較遠的外省和本省的香客為表達對火神的虔誠與敬意,從頭年的臘月便往這兒趕,春節未到,火神台附近方圓幾里的村莊上已住滿外地的香客。香客們如此虔誠,皆因對火神的崇拜,認為朝拜後,火神會在今後一年裡保佑全家平安。台會設有總會,各地設有分會,朝台時由分會會首到總會先行報到,然後由總會安排朝拜時間,按次序進行朝拜。各分會朝拜時,僅隨朝台進香隊伍奏樂的嗩吶吹奏者就有百餘人。 閼伯台廟會祭祀是對商先公的敬重,至於祈福免災恐怕是後人為之,絕不是祭祀之初就有的。按照中國的傳統,要祭祀的一定是自己的先人及其所敬重的人。閼伯台廟會祭祀活動如此歷史悠久,世世代代的祭祀者定與要祭祀之人有其內在的必然的聯繫。直白為遠古商族、商部落的人及其後人對商先公的敬重與感恩。據考證,來閼伯台祭祀的香客多是商丘周邊的蘇、魯、豫、皖各地的人們,而這些地方的人們,在歷史上,多屬於商族、商部落、商國的殷商遺民或後人。 | 閼伯台(火神台)廟會 |
民間藝術
民間工藝
宋繡 亦稱商丘刺繡,商丘刺繡又分手繡和機繡,其品種又分刺繡、彩繡、平繡、勒繡、刁平繡等。主要產品有生絲檯布、刁平繡、棒槌花邊、歸德花邊、萬絲綢被面、富麗絲檯布、禮拜帽、窗簾、盤墊、床罩及各種裝飾品1600餘種。 之所以稱為宋繡,是因為宋繡起源於宋國。早在商湯滅夏前,這塊土地上就已發展有養蠶、繅絲、刺繡業了。據《管子輕重甲》記載,商湯時,夏桀驕奢淫逸,揮霍無度,僅女樂就有3萬人,而且“無不服文秀衣裳者”。為了削弱夏的力量,商湯採用大臣伊尹的策略,命令自己部族的婦女日夜趕製“文繡”,用來換取夏人的糧食。通過發展商業貿易,商族的糧食日益增多,國力日漸強盛,最後一舉滅夏,建立商朝。北宋年代,宋繡與汴繡齊名。以繡歷史名畫著稱,在中國刺繡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宋繡 |
宋州柳編始於宋代,所用柳條枝均勻細長,堅韌潔白,適於製作各種日常用具和工藝果籃、屏風、壁籃、野餐籃、毛巾籃、航空箱、婚禮箱、座椅、書架、洗衣簍、紙簍等。宋州柳編製品工藝講究,製作精良,美觀大方,玲瓏輕巧,古樸風雅,能洗滌,不變形,不僅是人舞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饋贈親龍的理想禮品。 | |
古城美食
古城名人
著名人物 | 身份、職業與成就 |
---|---|
三皇之首,伏羲與女媧之父,是鑽木取火的發明者。 | |
五帝之一,即高辛氏。 | |
帝嚳之女。 | |
陶唐氏,五帝之一,帝嚳之子。 | |
軍事家、商部落領袖、發明乘馬、向東發展把商部族的勢力擴展到黃河下游。 | |
華商始祖,王亥為閼伯的第六世孫。 | |
商朝創始人開國之君。 | |
微子 | 宋國開國遠祖,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長子,紂王的庶兄。 |
孔子的6世祖。宋穆公、殤公時任大司馬,主持國政。 | |
宋國公主,衛靈公夫人,春秋時期著名美女政治家,曾見過孔子。 | |
宋國公子,春秋時期著名美男子。 | |
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時頗有作為的政治家,以仁義見稱。 | |
宋國國君,宋成公之子,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 | |
宋戴公6世孫。宋平公時任司城,為宋國正卿。 | |
宋國司馬,桓氏先祖。 | |
桓魋之弟,孔子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 |
春秋時期思想家,孔子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 |
戰國時期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之一。 | |
戰國時期政治家、辯客和哲學家,名家學派創始人。 | |
西漢開國功臣,著名軍事家、政治家。 | |
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政治家。官至太尉、丞相。 | |
西漢開國功臣,漢文、景時期的名相。 | |
漢代的大學者,著有《焦氏易林》。 | |
西漢禮學家,今文禮學“大戴學”的開創者,代表作《大戴禮記》。 | |
西漢官員、學者,漢代今文經學“小戴學”的開創者。 | |
枚乘之子,西漢著名文學家、漢賦作家。 | |
西漢梁孝王劉武的第八代孫。東漢初年割據軍閥。 | |
東漢時期名臣,東漢太尉,壯為漢陽太守。 | |
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他歷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兩次出任宰相。 | |
唐朝著名邊塞詩人。晚年定居在宋州宋城(今商丘)。 | |
北宋著名醫學家。著書《太平聖惠方》。 | |
官到參知政事(副宰相),曾在應天書院求學、後娶妻生子,在商丘安家落戶,並擔任應天書院掌學主教。 | |
北宋著名學者。 | |
宋簡宗,宋高宗趙構唯一親生子。出生於應天府南京(今商丘古城)。 | |
元代著名畫家、詩人。 | |
元代著名散曲作家。 | |
明代萬曆年間著名政治家、理學家,萬曆十二年拜禮部尚書。 | |
明戶部尚書,明萬曆丙辰年進士,授山西道御史。 | |
明朝政治家,吏部尚書,太子太保。 | |
明代詩人、官員、吏部尚書。 | |
旅遊指南
門票信息
地理位置 | |
景區開放時間 | 冬季:8:00—17:00 ;夏季:8:00—17:30 |
票價 | 100元(通票) |
取票地點 | 古城北城門、商祖祠景區售票處 |
特殊人群預定標準: | 1.4米以下兒童免票;70歲以上老人憑相關證件免費,現役軍人持軍官證免票 |
通票包含以下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