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中國民間藝術)

舞獅(中國民間藝術)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獅子是由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舞獅
  • 外文名:lion dance
  • 類別:傳統民間藝術
  • 舊稱:太平樂
  • 節日:春節
起源,歷史,初期,後期,中國舞獅,綜述,北獅,南獅,各地舞獅,福建林坊,廣東陽江,河北徐水,武漢黃陂,湖南長沙,廣西田陽,廣東遂溪,浙江新昌,比賽規則,舞獅禁忌,

起源

遠古起源說
舞獅源於“驅儺”。在遠古時代,古人發明了“儺”。“驅儺”逐漸演變為現代的舞獅。儺獅舞除了在村寨中表演之外,更多是進入百姓人家,在驅除疫鬼的同時,又增加了送福、祈福任務。
漢代起源說
相傳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向漢朝進貢了一頭金毛雄獅子,使者揚言朝野,若有人能馴服此獅,便繼續向漢朝進貢,否則斷絕邦交。在大月氏使者走後,漢章帝先後選了三人馴獅,均未成功。後來金毛雄獅狂性發作,被宮人亂棒打死,宮人為逃避章帝降罪,於是將獅皮拔下,由宮人兄弟倆裝扮成金毛獅子,一人逗引起舞,此舉不但騙過了大月氏使臣,連章帝也信以為真,此事後來傳出漢宮,老百姓認為舞獅子是為國爭光、吉祥的象徵。於是仿造獅子,表演獅子舞。舞獅從此風靡流行。
北魏起源說
舞獅作為表演藝術,相傳成形於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時代,當時北部匈奴侵擾作亂。他們特製木雕石頭多具,用金絲麻縫成獅身,派善舞者到魏進貢,意圖舞獅時進行刺魏帝,幸被忠臣識破,使他們知難而退。後因魏帝喜愛舞獅,命令仿製,務實得以流傳後世。楊炫之洛陽伽藍記》記述當時洛陽長秋寺佛像出行時,有“辟邪獅子,引導其前”的話。
唐代起源說
在碑使中有關於唐明皇游月殿,獅子舞使由唐明皇游月殿後一覺醒來而有醒獅舞,這故事說當唐明皇游月殿時,在階前出現一隻五彩繽紛、闊口大鼻的獨角獸對著唐明皇沒有惡意,且在階前滾球,姿態威武。唐明皇醒後要重睹這一現象,他要近臣照他夢境中的瑞獸模仿出來,同時由樂部配以雄壯的鑼鼓編舞娛賓。自此之後,舞獅便流入民間。唐《立部伎》中的《太平樂》也稱《五方獅子舞》。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就有詩云:“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貼齒,奮迅毛衣擺雙耳”(《西涼伎》)。可見唐代已有獅子舞。
有關舞獅子的記載,最早見於《漢書·樂志》,其中提到“象人”,照三國時魏國人孟康的解釋,“象人”就是扮演魚、蝦、獅子的藝人。由此可見,至遲三國時已有舞獅子了。
南北朝情況
南北朝時,民間也流行舞獅子。
到了唐朝,舞獅子已發展為上百人集體表演的大型歌舞,還作為燕樂舞蹈在宮廷表演,稱為“太平樂”,又叫“五方舞獅子”。當時的舞獅子,還流傳到了日本。日本的一幅“信西古樂圖”中,就畫有古代的日本奏樂舞的場面,與唐代的相似,只是規模小得多。唐代以後,舞獅子在民間廣為流傳。
宋代的《東京夢華錄》記載說,有的佛寺在節日開獅子會,僧人坐在獅子上做法事、講經以招來遊人。
明人張岱在《陶庵夢憶》中,介紹了浙江燈節時,大街小巷,鑼鼓聲聲,處處有人圍簇觀看舞獅子的盛況。
佛山起源說
在遠古時候,廣東南海郡佛山鎮忠義鄉出現奇獸,身長八尺,頭大身小,眼若銅鈴,青面獠牙,頭生一獨角。
這頭奇獸於除夕晚出現,來去如風,專門破壞民間農作物包括稻米,蔬菜等等。村民鄉眾不勝其煩,因他每逢過年時就出現,於是人們稱之為"年獸",鄉民們就商議消滅"年獸"有智者獻議,用竹篾及紙,紮成奇獸的形狀並彩上顏色。以各種形狀的布如方形,三角形織成獸身,再集勇士十數人,持鍋等打得響的器具,並由一人手持雙菜刀,立於一圓砧旁準備敲打。他們埋伏於一橋下,該處為年獸必經之地。
南獅南獅
當年獸出現時,眾勇士一涌而出,擊打樂器發出"鏘鏘"及"咚咚"之聲,如雷貫耳。年獸見了,覺得驚駭而落荒而逃,從此銷聲匿跡,不復出現。為了慶祝驅趕年獸成功及紀念紙紮獸頭的功勞,村民便於春節將它拿出來舞動。有的人更建議把它命名為舞獅:因為獅是獸中之王,勇猛的代表,吉祥的象徵。有的也稱為舞聖頭、舞瑞頭。
鄉民除了在新年期間舞獅,也在神誕或慶典上表演,以增加熱鬧的氣氛。
舞獅時的樂器便改為鑼鼓,配以一定的節奏各處常見於迎神賽會上作參神拜戶只用,其意思是能鎮宅旺宅、使鬼神降優、合境安寧、五穀豐收。

歷史

初期

舞獅是一種亞洲民間傳統表演藝術,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扮成獅子的樣子,作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中國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舞獅亦跟隨著華人移居海外而聞名世界,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及各國唐人街都相當盛行舞獅。聚居歐美的海外華人亦組成不少醒獅會,每年的春節或重大喜慶,他們都會在世界各地舞獅慶祝。
《舞獅》 陳玉先《舞獅》 陳玉先
舞獅起源眾說不一。神話傳說是以前山中出現獅子,吃掉村莊內的村民,後來村民學會武功,格斃獅子,村民模仿獅子的形態而成為舞獅;亦有神話版本說是如來佛把獅子引走,因此南獅中常有“大頭佛”引領獅子。亦有傳說有村民以紙紮獅子及鑼鼓驅走年獸,演化成為舞獅。
有說法認為:中國本身沒有獅子,在中華文化中,“獅”本來是和“龍”、“麒麟”一樣都只是神話中的動物。到了漢朝時,才首次有少量真獅子從西域傳入,當時的人模仿其外貎、動作作戲,至三國時發展成舞獅;南北朝時隨佛教興起而開始盛行。史書中,《漢書禮樂志》中提到“象人”,據三國時的解釋,就是扮演“魚、蝦、獅”的藝人。到了唐朝,舞獅是大型宮廷舞蹈表演的一種。當時的“太平樂”亦稱為“五方獅子舞”出於天竺與獅子國等國。白居易的詩中描述獅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獅,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作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可見當時的舞獅跟我們所見的已十分相似。
舞獅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中國與西域之間文化交流的產物。早在一千九百年前,波斯通過了絲綢之路同中國進行了雙方的商業貿易,同時也促進了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波斯使者還把獅子等動物運到中國,當時中國中原地帶不產獅子,但隨著接下來的古代中國與西亞、印度等國之間進行友好交往,更多的獅子來到了中國境內。

後期

獅子體型威武,被譽為百獸之王,而中國一般不受獅患所害,因此民間對獅子有了親切感,把它當成威勇與吉祥的象徵,並希望用獅子威猛的形象驅魔趕邪,造成獅形以鎮壓或以示威武。
舞獅舞獅
中國社會歷來以農為本,配合節氣變更與農事生活、各種節日或迎神喜典應運而生,在這些節慶中,人們為了所求生活平安詳寧,以神或瑞獸來驅鬼娛神演變下來,這種形式便漸漸具有娛樂民間的意義。
隨著人們對獅子的喜愛,就不滿足於立門墩、屋檐、石欄、印章、年畫上靜止的獅子藝術形象,他們要讓獅子活起來,於是他們便創造了模擬獅子行為的舞蹈,再加以改進和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門獨特藝術。
民間舞獅活動雖然由來已久,但這門藝術起源卻是眾說紛紜。行家遍翻群書,追根到底也只能從各種記載中悟出一些頭緒,這又包括種種的傳說。

中國舞獅

綜述

最初北獅在長江以北較為流行;而南獅則是流行華南,南洋及海外。近些年來亦有將二者溶合的舞法,主要是用南獅的獅子,北獅的步法,稱為"南獅北舞"。

北獅

北獅的造型酷似真獅,獅頭較為簡單,全身披金黃色毛。舞獅者(一般二人舞一頭)的褲子,鞋都會披上毛,未舞看起來已經是維妙維肖的獅子。獅頭上有紅結者為雄獅,有綠結者為雌性。北獅表現靈活的動作,與南獅著重威猛不同。舞動則是以撲、跌、翻、滾、跳躍、擦癢等動作為主。
北獅一般是雌雄成對出現;由裝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領。有時一對北獅會配一對小北獅,小獅戲弄大獅,大獅弄兒為樂,盡顯天倫。北獅表演較為接近雜耍。配樂方面,以京鈸、京鑼、京鼓為主。
舞獅舞獅
河北是北獅的發祥地。徐水縣北里村獅子會創建於1925年,以民間花會形式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得以迅速發展。徐水舞獅的活動時間主要在春節和春季寺廟法會期間,表演時由兩人前後配合,前者雙手執道具戴在頭上扮演獅頭,後者俯身雙手抓住前者腰部,披上用牛毛綴成的獅皮飾蓋扮演獅身,兩人合作扮成一隻大獅子,稱太獅;另由一人頭戴獅頭面具,身披獅皮扮演小獅子,稱少獅;手持繡球逗引獅子的人稱引獅郎引獅郎與獅子默契配合,形成北方舞獅的一個重要特徵。徐水舞獅的基本特徵是外形誇張,獅頭圓大,眼睛靈動,大嘴張合有度,既威武雄壯,又憨態可掬。
徐水舞獅在中國民間藝術表演中占有重要地位,1953年,曾到首都北京參加中國民間藝術匯演,並代表國家多次出訪演出。曾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的“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的比賽中獲一等獎。河北省雜技家協會於2001年10月正式命名北里村為“雜技舞獅之鄉”。現今,由於舞獅道具昂貴、培養新人不易等原因,徐水舞獅面臨傳承危機,亟待有關部門加以搶救、扶持。

南獅

南獅又稱醒獅,造型較為威猛,舞動時注重馬步南獅主要是靠舞者的動作表現出威猛的獅子型態,一般只會二人舞一頭。獅頭以戲曲面譜作鑒,色彩艷麗,製造考究;眼帘、嘴都可動。嚴格來說,南獅的獅頭不太像是獅子頭,有人甚至認為南獅較為接近年獸。南獅的獅頭還有一隻角,傳聞以前會用鐵做,以應付舞獅時經常出現的武鬥。傳統上,南獅獅頭有「劉備」、「關羽」、「張飛」之分。三種獅頭,不單顏色,裝飾不同,舞法亦跟據三個古人的性格而異。 紅色為關公獅,代表忠義、勝利,因關羽在華人心目中又為武財神,故關公獅又代表財富;黃色為劉備獅,代表澤被蒼生、仁義及皇家貴氣;黑色為張飛獅,代表霸氣、勇猛,故一般張飛獅只有在比賽或者踢館挑戰時才用,一般喜慶之事還是紅黃為常見者。
南獅南獅
南師的舞動造型很多,有:起勢、常態、奮起、疑進、抓癢、迎寳、施禮、驚躍、審視、酣睡、出洞、發威、過山、上樓台等等;舞者透過不同的馬步,配合獅頭動作把各種造型抽象地表現出來。故此南獅講究的是意在和神似。南獅有出洞、上山、巡山會獅、采青、入洞等表演方式,。當中「采青」最為常見。相傳“采青”原來是有“反清復明”之意,現時一般是取其意頭,有“生猛”,生意興隆的象徵。「青」用的是生菜諧音(生財)。把生菜及利市(紅包)懸掛起來,獅在「青」前舞數回,表現猶豫,然後一躍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謂之采青),再把生菜咬碎(謂之碎青),還要模仿獅子吃飽的表情神態,(謂之醉青)再把咬碎的青吐向大家致意(謂之遍地生財)。為了增加娛樂性,采青有時還會用上各種采青的方式(采天青、采地青、采水青等等)並配以各種特技動作,例如上肩(舞獅頭者站在獅尾者肩上),疊羅漢,上桿(爬上竹桿), 或者過梅花椿(經過高低不一長木椿)等等。
湛江遂溪醒獅天下聞名湛江遂溪醒獅天下聞名
舞南獅時會配以大鑼、大鼓、大鈸。的舞動要配合音樂的節奏。舞南獅有時還會有一人扮作「大頭佛」,手執葵扇帶領。
舞獅之前通常還會舉行「點睛」儀式。儀式由主禮嘉賓進行,把硃砂塗在獅的眼睛及天庭上,象徵給予靈氣及生命。
南獅獅頭
南獅的獅頭一般上可分為鶴山裝獅和佛山裝獅。佛山裝獅的獅頭較大而圓,額位寬而有勢,嘴較平闊;而鶴山裝獅的獅頭較扁而長,嘴突出如鴨嘴狀,因此內行人又稱之為“鴨嘴獅”。
傳統上,南獅獅頭造型上有“劉備獅”、“關公獅”、“張飛獅”之分。三種獅頭,不單顏色,裝飾不同,舞法亦根據三個古人的性格而異,如舞張飛獅者,舞法必定勇猛霸氣。
南獅舞法
在舞獅技藝中,北獅重寫實,南獅重寫意。在南獅表演中要體現獅子時而威武勇猛,雄壯威風,時而嬉戲歡樂,幽默詼諧,那么就要將喜、怒、醉、樂、猛、驚、疑、動、靜、醒等神態表演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淋漓盡致。成功的表演往往讓觀眾看到的不但是精湛的技藝和高超的難度,更重要的是讓觀眾從中看出或悟到獅子在表演中的各種思維、各種動作的目的,把舞獅表演擬人化,賦予人的思想。讓人們在觀賞舞獅表演中時而緊張,時而驚奇、歡樂、陶醉,從而得到人生感悟和啟迪,升華思想,得到美好的藝術享受。
在舞獅表演中表演獅子的神態確實很重要,那么怎樣才能掌握好呢?此舉目的志在共同將獅藝不斷探索、提高與發展。
喜:配輕、快、歡樂的鼓點,獅子高興、快樂、眨眼、微笑、輕擺頭或輕跳轉身,配弓步、馬步、上膝或獨立步等。
怒:配重、急、快鼓點。獅子生氣發怒,怒目瞪眼,開口吼叫,獅頭用力抖動,配馬步、弓步站立步等。
醉:配輕、慢鼓點。獅眼半開半合微抖動,精神昏迷垂首拖步,配合各種步法。
醒:配先輕後重,先慢後快鼓點,獅子恢復狀態過程,獅子眼從微開、半開、大開過度,伸懶腰與打哈浪結合,開合獅口與左右觀望配合。
動:根據獅動激情配與輕、重、快、慢、急、緩鼓點步法隨鼓點節奏而改變姿態。
靜:鼓停獅靜,目光平穩,獅的安靜造形突出,配仆步、弓步、馬步。
樂:鼓點要求輕、快、重結合。獅子歡喜快樂、搖頭擺腦、眼、嘴隨鼓點節奏而開合,配小跳,秧歌步、小步跑等步法。
猛:配重、快、急鼓點。氣勢壯,力量大,嘴眼開合有力,抖頭逞威,踏步有力,戰勝困難,胸有成竹。多在遠距離飛樁等難度出現。
驚:配急、快、重後突停鼓點、因突然情況產生害怕受驚而狂奔或原地瞪眼開口或合嘴,獅身抖動,特別獅後腿的抖動要突出,迫真,配弓步、馬步等。
疑:配輕、慢鼓點,開眼合嘴,獅頭左右慢轉或前伸後縮,不輕舉妄動,猜疑不信,配與仆步、弓步、馬步,上膝的造型。
尋:配輕、重、快、慢結合鼓點,眼,嘴隨鼓點節奏而動,獅頭左右有力轉動,前伸後縮尋找結合。原地轉動結合有目的地尋找。
盼:配輕、快、慢結合鼓點,獅伸首開眼遠望,左右慢轉動盼望,配與弓步、馬步、上膝、坐肩等。
探:配輕轉重轉急鼓點,獅子遇險探測偵察之意,前爪或後腿由高向下,由近向遠試探也可上體前伸試探,嘴眼微開合與鼓點相配。
煩:配急、重的鼓點,獅子遇事不解而急躁煩惱,獅頭左右擺動,老是踏步或轉身,眼東張西望,嘴一開一合。
嬉:配輕、快、鼓點,獅子休閒,玩耍,眼嘴配合鼓點而一開一合,步法多用小跳交叉步、碎步、踏步、十字秧歌步等。
戲:配輕、重、急、緩鼓點,獅子戲弄、調戲、玩弄好奇之意,眼、嘴隨鼓點而一開一合,獅子一進一退,前爪或後腿一伸一縮或帶一擒一縱之意,步法一般急步上後突停繼而慢慢探步上。
擊打獅鼓、鑼、釵伴奏是使獅藝神態表演達最佳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獅藝形神逼真、套路完成與否都起重要的決定作用,應突出:輕、重、快、慢、急、緩、停等種類。因舞獅表演者,兩人在獅被內無法商量動作步伐,故所有動作的起止大都靠鑼鼓指揮節奏,往往初期學習舞獅者都會先學習鑼鼓節奏,只有熟悉了舞獅鑼鼓節奏之後才能開始學習舞獅。
輕:則輕打、點打、利用手腕之力。
重:則重打高起高落,利用肘和肩、腰、腿之合力。
快:則是節拍快、拍與拍之間快,利用腕、肘之力。
慢:則是節拍慢、拍與拍之間慢。
急:則是每拍之間鼓點數多。
緩:則是每拍之間鼓點少。
停:各種擊打樂不響停止一拍以上
南獅比賽
南獅比賽種類可分為高椿獅藝競賽和傳統獅藝競賽,其中較主流的為高椿獅藝的比賽。馬來西亞、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美國等地,每年都會舉辦世界性的醒獅大賽。而較有著名的國際比賽有兩年一度在馬來西亞舉行的雲頂世界獅王爭霸賽

各地舞獅

福建林坊

林坊青獅屬北獅武功獅,俗稱公獅。其獅動作靈活敏捷,獅頭內可藏兵刃作質牌使用,可攻可防。掌獅頭和掌獅尾兩人,動作配合默契多變,模仿雄獅的各種姿態,惟妙惟肖展示力與美的藝術結合,是客家人原生態傳統武術文化遺產。
1989年林坊林氏成立“林坊武術協會”是連城縣最早成立的武術協會。武術協會成立後,設有獅隊12個,龍隊10個。林坊武術協會組隊多次參加全國和省、市、縣組織的各項比武活動,並多次獲得獎牌。
林坊青獅林坊青獅

廣東陽江

舞獅在江城稱為舞獅子。其中“舞”字陽江話讀“懵”音,“獅子”則念“是子”,詞義一樣。這是避諱,因“獅”陽江音同“輸”,不吉利。以下陽江舞獅介紹基本均為南獅。
江城舊時大凡有喜慶必放炮竹舞獅子,尤其是春節賀歲。大年初一清晨就有獅子拜屋。世俗認為,獅子在門前張口伸舌搖頭擺腦一番,那些躲在屋角旮旯中的惡鬼邪魔就會一掃而光,因而視此有“旺屋”作用,均恭敬而莊嚴地給舞獅者奉送“紅包”。
剛建就新屋的人家,會特意邀請舞獅者進入屋中,逐層樓房舞拜。新婚夫婦想早生男孩,還會請獅子進入臥房中,讓它在自己的睡床上翻滾一番。因為陽江話中“獅子”與“是子”諧音,“獅子上床”也就暗喻 “是子(男孩)上床”的好兆頭。
有錢人家和商鋪會請舞獅隊作專場表演。一般在空曠的場地上表演,圍觀者眾。舞獅通常還有各種武術表演,高潮就是“獅子”“采青”。主家在樓上用竹竿高高地挑起一個大紅包,旁邊捆著一棵青菜,舞獅隊就地搭起人梯,讓“獅子”邊舞邊沿著人梯向上爬,攀登至頂端,張口把那紅包和青菜“吃”進口中。最精彩的“采青”則是“采椰”,即是把青菜葉子換成椰子。“獅子”必須把上面懸掛的椰子打開才算。舞獅者往往要用牙齒把椰子外皮撕開,用拳把椰子擊爆,這沒兩下真功夫不行。
在今天的江城的舞獅活動,已不單為春節賀歲,平常商家開業慶典、搞促銷,常邀請醒獅隊助興,醒獅隊也成為廣告從業者了,技藝也比唐人白居易描寫的“金鍍眼睛銀貼耳,奮迅毛身擺雙耳”精湛得多了。

河北徐水

河北省徐水縣北里舞獅可說是歷史悠久、源源流長,素有北獅獅舞之鄉的美稱。明清時期就以花會的形勢在張家廟會逢年過節,重大事件等場合中演出。全村上至古稀老者,下到垂稚小童,人人披掛,個個練習。創造出許許多多絕活,村的獅舞藝術團就是在此基礎上於1925年組建,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了。
五十年代村裡的獅舞團曾隨中央歌舞團赴羅馬尼亞參加世界第四屆青年聯歡節,榮獲金質獎章;出訪東歐六國和赴朝鮮演出大獲成功,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讚揚;改革開放以來,村裡的獅舞更是如木逢春,如虎添翼,成就斐然,曾參加並榮獲北京八、九、十二屆龍潭杯優秀民間花會邀請賽最高獎——優勝獎;河北省音樂之春最佳獎;94年瀋陽國際民間舞蹈藝術大賽金玖獎;第四屆文化部群星獎;第四、五屆青島民間藝術節表演特別獎;97年中國天津龍獅賽金獎;廣播電影電視部金光燦爛一等獎;並先後參加河北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錄製節目,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東西南北中第四十期和開播十周年慶典;演出百獅吼春,氣勢輝宏壯觀,
技藝精彩絕倫,被譽為雄獅威懾,譽滿京華。在慶祝香港回歸和十五大召開之際,該團應邀進京,參加由北京市和國家旅遊局舉辦的大型節目演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李瑞環,李鐵映,錢奇琛,陣慕華、雷潔瓊等接見,也受到各國使節的高度讚譽和好評,多年來該團市、省級演出數百場,足跡遍布全國十幾個城市和地區,譽滿中華當之無愧。
獅舞分為文獅和舞獅,文獅表現獅子的靜態和性格溫柔的一面,恐嚇時的怕,互相親密時的吻,期待時的盼以及搔癢,舔毛,伸腰,打滾,掏耳朵,打舒張等,形態細膩逼真,憨態可拘,真得是惟妙惟肖。
舞獅正是以技高一籌,通過獅子的出眾,致使,翻山越澗,登山直立,跳、轉、騰、撲等動作,表現獅子的動態和性格兇猛的一面,尤其是梅花莊、三獅踩球的表演,更是獨具匠心,驚險紛呈,另人嘆為觀止
從過去到現在我們村都還堅持著每逢豐年和新年,春節都舞獅慶祝,屆時鄰村的鄉親們也成群結隊的來看舞獅子,這些獅子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帶來了歡樂,也帶來了幸福。村里人都隨團外出打工,已經形成了舞獅產業。並被國家命名為民間藝術保護項目。
幾十年來我村的獅舞藝術團在繼承、發展、創新、提高的道路上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並為國家和兄弟省市培養輸送了大批的專業舞獅演員和人才,傳授幫教了大批的獅舞團體,在京津冀一帶享有獨有的美譽。

武漢黃陂

僵獅子是一種流行於湖北的黃陂和孝感兩地一帶元宵節的一種民俗活動,是一種舞獅的游獅活動,尤其以武漢市黃陂區的僵獅子最為有名。
僵獅子在黃孝的各個村莊的活動都風格各異,一般都是以灣(村的組成單位)為單位,舉行獨立的游獅活動。游獅之前,數個壯年男性赤身裸背(現在提倡文明,黃陂很多灣的僵獅子都穿黃、紅馬褂)跪 在“頭人”(當年玩獅子牽頭的人)家堂屋裡, 頭緾紅巾,然後四周鑼鼓齊敲,鞭炮轟鳴,搞得滿屋硝煙瀰漫,持續十餘分鐘到數十分鐘不等,只見頭纏紅巾者猛然立起,不住抖動,口中念念有詞,好象自稱自已是剛下凡的某神,接連會僵下幾個“馬 腳”(也有的村叫“將軍”),於是游獅活動開始。在游獅過程中,僵下的馬腳們一直跟著獅子,好似神仙,他們半赤著背,抖動著,絲毫沒有俱冷的感覺,有時停下耍幾下木棍刀劍之類,有時手捧著鞭炮炸, 毫無懼色。
舞獅(中國民間藝術)
每年的正月十三到十六,僵獅子就開始在武漢黃陂的一帶農村活躍了,這時候城裡 的很多人都會到農村去看僵獅子。僵獅子 也稱“將軍獅子”(舞獅者叫“將軍”或“馬腳”),中國的其他地方的舞獅一般都是俗稱的“醒獅子”。僵獅子很特別,他們的跳躍在很多人看來仿佛是在打太極,僵獅子 即“馬腳”在香熏過後,處於半清醒狀態,仿如天上神仙附身,舞獅者就變得非凡起來,很有祭祀的味道。特別是十五的夜燈最熱鬧最精彩,僵獅子不僅會爬到堆成山的桌子上,還會叼咬蠟燭,從煮開的柴油里拿取吉祥物等等;獅子還會到每家每戶去遊玩,每家的當家人都會拿出煙花和爆竹迎獅,然後旁邊有個長老說燈彩以圖吉祥,祈禱來年風調雨順,故熱鬧非凡,這在世界的其他任何地方都是絕對看不到的特有景觀,是湖北黃陂獨特的文化遺產。

湖南長沙

湖南屬於我國中部地區,介於舞獅派系的南北分支處,80年代前湖南只有民間北獅表演社團,且舞法達不到北派醒獅精髓,現湖南各大高校及政府文化部門的保護性培養扶持下,舞獅文化在湖南也是突飛猛進,有國際級舞龍舞獅裁判、原中南大學體育教研部主任黃益蘇將舞龍舞獅做成一門學問,開設了專業的課程,把中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推向世界。
更有著名導演周堅強組建的民間社團湘粵傳奇醒獅團,引入廣東南派醒獅技術並結合本地舞獅的技法,不但繼承了南派醒獅的高空梅花樁舞法,還新創南獅北舞、醉獅、南派威風鑼鼓等;在湖南各大媒體受到廣泛好評,並多次受政府委派參加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其商業化操作不但使舞獅文化在湖南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並且是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推向全國、推向世界。按周堅強的說法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的有我們中華民族的。

廣西田陽

田陽舞獅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早在1000多年前,在田陽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有舞獅活動。明嘉靖34年(1555年),瓦氏夫人抗倭勝利歸來,田州民眾扶老攜幼到城府外面去迎接,以舞獅助興。每到逢年過節,田陽民眾以舞獅為樂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與其他地方民間舞獅不同的是,田陽由世家組建的舞獅隊在縣政府的重視下改為田陽舞獅藝術團,並列為事業編制單位管理。每到逢年過節,田陽舞獅藝術團深入街道、鄉村、廠礦、學校等為民眾表演,還參加各種開工竣工慶典、歌圩、文化下鄉等活動,堅持義務表演,為民眾服務。其先後參加百色地區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運動會、廣西民運會、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等,均獲得一等獎。1996年,田陽舞獅藝術團在參加“八桂龍城獅王”大賽中獲“金獅王”獎;1997年9月,在福州、廈門舉行的中國民間絕技藝術節中,田陽舞獅表演被公認為此次藝術節最好的節目。
田陽舞獅藝術團成立以來,已在大大小小的場合表演不下6000多場,觀眾近千萬人次,其中參加市級以上各種比賽和表演800多場次;共獲得各種獎牌67枚,其中金牌30枚,銀牌22枚,銅牌15枚,先後被評為地區(市)、自治區及全國先進集體單位。
最引人注目的是,田陽舞獅不僅名震中華,在國外也引起了人們的讚嘆。1992年,田陽舞獅藝術團受邀遠赴德國波恩市表演,現場的觀眾反響強烈,喝彩不斷,當地媒體圖文報導,並高度讚揚為“天下第一技”,引起了國際社會對田陽舞獅極大的關注,並因此吸引了日本、荷蘭、美國、俄羅斯等國家舞獅愛好者多次來田陽學習舞獅、錄製舞獅錄像。
技藝精湛卻窘於失傳 
田陽舞獅具有世家相傳的特性,傳統特色保持相對完整,最難能可貴的是,田陽舞獅在近代的發展中,不拘泥於單一的傳承,而是在傳統舞獅套路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提高了技術含量,增強了觀賞性。舞獅藝術團成員每天堅持練功8個小時以上,從學馬步、練跳、踢腿、打樁、騰躍,到學習南拳、氣功,到學習舞獅的各種套路等,都進行嚴格的訓練,將武功和舞蹈融於舞獅中,力求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
田陽舞獅在傳統舞獅騰、躍、翻、滾等套路的基礎上,通過挖掘、整理、改革和創新,創作出“雙獅戲球”、“獅子上金山”、“刀尖獅技”、“獅游梅花樁”等數十個節目。這些節目造型美觀,動作變化多樣,技藝高超。國內研究人員稱田陽舞獅具有“高、難、驚、險、奇、美”的藝術效果,田陽舞獅把中國傳統舞獅技藝推向了新的高峰。田陽壯族舞獅,有高難、驚險、奇美的特點,體現濃郁的民族特色。有史料記載以來,它已經流傳了450多年,並逐漸由建國初期以拜年、慶典、助興為主的地面舞獅發展到擁有“獅子上金山”、“獅子過天橋”、“刀尖獅技”、“高樁飛獅”、“金獅雄風”等一系列絕技的高空表演,並頻頻涉足體壇,譽滿全國及海外。
田陽壯族舞獅套路多,節目豐富,技術精湛,融武術、舞蹈、雜技於一體。它從性質上分為地獅和高空獅兩種:地面舞獅屬文派舞獅,以活潑可愛的頑皮形象為特點,主要在地面表演閃、撲、挪、騰、滾或滑稽動作逗引人們,獅子由戴著頑皮馬騮和滿臉笑容的大頭佛面具的隊員一前一後帶路引逗,在爆竹聲和鑼鼓打擊樂的配合下表演,一般用於節日慶祝、拜年、祝賀、集會、婚慶、參軍等活動中;高空舞獅屬武派舞獅,主要特點是把武術、雜技、舞蹈動作融進舞獅中,以高台表演為主,一般由一名手持獅珠的引獅者帶路、逗引獅子表演各種扣人心弦的造型動作,可攀上20多張高凳疊起的金山上施展雄姿,可在半空高懸的鋼索繩子上翻滾跳躍如履平地,可在刀尖上表演頂肚旋轉等。
由於種種原因,田陽舞獅藝術團從高峰走進低谷,舞獅藝術團人數大減,舞獅絕技瀕臨失傳,形勢十分嚴峻。最直接的打擊來自於人才的流失。由於舞獅收入過低,因此舞獅人員紛紛離團到外地去打工。另外,外地一些舞獅團體高薪吸納走田陽部分舞獅隊員,造成人才外流。過去,田陽舞獅藝術團有近百人,僅剩下12人。人才大量流失,造成田陽舞獅銳氣大減,難以發展。
希望傾全社會之力 共同傳承田陽舞獅文化
值得慶幸的是,田陽縣政府對田陽舞獅的窘境已經引起了高度重視,號召社會各界人士共同關注舞獅的發展,積極為舞獅藝術團排憂解難,為重鑄田陽舞獅輝煌而獻計出力。
有專家指出,田陽敢壯山歌圩已名聲在外,如何有效利用敢壯山景區的知名度提升田陽舞獅的美譽度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可在每年的敢壯山歌圩期間舉辦田陽舞獅藝術節,讓田陽舞獅節目在歌圩期間閃亮登場,吸引遊人,擴大影響,打造舞獅品牌,使田陽舞獅形成田陽文化新的衝擊波。
有關部門提出明確舞獅藝術團的隸屬關係,舞獅藝術團可由縣文化和體育局統一管理,由縣文體局一名領導兼任舞獅藝術團名譽團長。舞獅藝術團要實行企業化管理,走“以獅養獅”和以經濟實體“養獅”相結合的發展路子。改革現行的家族式管理模式,改革利益分配機制,建立透明的財務管理制度,完善基本工資制度,充分調動隊員的積極性。在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加強市場化運作,主動加強與外界的聯繫和合作,廣泛、合理地吸納社會資金扶持,傾全社會之力共同傳承田陽舞獅文化。
舞獅舞獅
關於壯族舞獅還有著這樣的傳說:相傳遠古時候,人們生活在丘陵和深山密林地帶,野獸出沒,壯族先民們常受其騷擾,農作物被破壞。為了趕走野獸,確保人畜安全、糧食豐收,壯族先民們想出了“以獸趕獸”的辦法,仿製獸中之王獅子,鳴鑼擂鼓,舞動獅子,夜間還燃起火把,以驅趕群獸。獅子於是成為了壯族先民眼中的功臣和吉祥象徵,逢年過節都舞起獅子慶賀祝願。

廣東遂溪

“中國醒獅之鄉”---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
遂溪縣政府決定從2005年開始,每年12月8日都舉行“遂溪醒獅藝術節”。
“遂溪醒獅藝術節”就2005年舉行過一次;後來就沒舉行過。
2004年首屆“遂溪醒獅藝術節”於11月26日開幕。當天,在該地的文化廣場和縣城主要街道,舉行了精彩的醒獅展演和“獅鄉之夜”文藝晚會,11月27日至12月8日,各地醒獅隊輪番表演,切磋技藝。此外,還舉辦了與醒獅有關的書法攝影展。
遂溪的民間醒獅活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當地政府遵循“積極保護、合理開發、有效利用、鼓勵競爭”的原則,堅持“現代與傳統並重,推進文化事業全面發展”的思路,積極發展民間醒獅藝術,醒獅隊伍不斷壯大,民間醒獅團隊已有255個,其中高樁獅28個,地獅227個,表演者過萬人。
舞獅舞獅
舞獅是一門集武術、舞蹈、鑼鼓於一體的綜合性藝術。遂溪的舞獅隊中,有男子、女子醒獅隊;單獅、雙獅;地獅、高樁獅;高樁單獅、高樁雙獅等,形成獨具特色的醒獅藝術風格,多支舞獅隊在全國大賽上獲獎,其中的文車醒獅隊還到法國巴黎參加“中法文化年”展演,2003年12月遂溪縣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醒獅之鄉”。
遂溪醒獅屬於南獅,享有醒獅之鄉之美譽,曾代表中國出訪多個國家。
並擔任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醒獅表演特約嘉賓。

浙江新昌

新昌的獅舞資源也極為豐富,也愛用“舞獅”這種方式來期盼風調雨順、平安吉祥的年景。所以,縣域內的舞獅隊眾多,較有名氣的有儒岙鎮的洪塘獅舞和上道地獅舞、城南鄉的下洲獅舞、大市聚鎮的寨嶺黑毛獅子等等。
上道地村的獅舞活動自清代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6年)已成氣候,至今一直從沒間斷。上道地獅舞班一般有13-16人,其中樂隊3-5人(可轉換交替)。一般在曬穀場上表演:一位隊員盪起一個拋向天空的彩球,兩位隊員忙鑽進獅子皮裡面,一個舞起獅頭,一個把好獅尾,一頭兇猛的雄獅就騰空而起追逐彩球,踏著鼓點樂聲,搖頭擺尾,威風凌凌,獅子詼諧有趣的生活化狀態以及獅舞班高超的舞獅功底即刻淋漓盡現。
舞獅(中國民間藝術)
洪塘村有80%以上的人都會弄拳舞獅。洪塘村的舞獅也常和武術表演連在一起,程式有三:首為耍獅者握戲繩繡球引出獅子,作鎮四角的模擬舞;次為武術表演,武術分行拳與器械二部分,表演者摩拳擦掌、操棍弄拳,刀光“棒”影,令人眼花繚亂;最後表演“獅子叨繡球”,以耍獅者用繡球為誘餌與獅子搏擊。整個表演過程以打擊樂伴奏始終。
城南鄉下洲村的獅舞在長號聲中伴著《急急風》的鑼鼓聲開始,由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尾的雙人獅跳躍出場,它時而暴跳,時而文靜,或蹲或坐,或立或行,搖頭甩尾,左顧右盼八方,頭尾動作協調,連若一體的表演栩栩如生。在節奏緊湊的鑼鼓聲中,“獅子鑽橋洞”、“獅子吞鐧”等絕技一一舞出。舞獅人使盡渾身解數,把平時練就的真功夫發揮得淋漓盡致。
大市聚鎮的寨嶺村,四周環山,周邊人稱“小梁山”。寨嶺的獅子與其他地方的獅子不同,皮毛全是用黑桐麻做的,故稱黑毛獅子,意為勇猛威武、天下無敵。寨嶺黑毛獅子班,一共20人左右,表演時隨著鑼鼓敲起“急急風”,並吹起嘹亮的目連長號。武士裝束的年輕小伙子手持繡球,引導獅子登場表演,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尾。一頭十分勇猛的黑毛獅子騰空而起,以各種高難度動作和幽默詼諧的生活形象化動作,盡顯舞獅者的武術功底。在獅子叼住繡球後就另換武術表演,當年的“小梁山”好漢就一個個登場亮相,“大魚拳”、“小魚拳”、“單腿”、“雙腿”、“單邊腿”、“雙飛腿”、“倒爬蟲”、“鯉魚過沙灘”等。

比賽規則

第一章 競賽組織機構
第一條 競賽委員會
根據不同的比賽規模,可設立競賽委員會、競賽部或競賽處。由負責競賽業務的行政人員若干人組成,在大會組委會統一領導下,負責整個大會的競賽組織工作。
第二條 裁判人員的組成
一、總裁判長1人,副總裁判長2至3人。
二、裁判組設裁判長1人,評分裁判5至9人,值班裁判1人,套路檢查裁判1至2人,記分員1人,計時員1人。
三、編排記錄長1人,編排記錄員1至2人。
四、檢錄長1人,檢錄員3至5人。
五、宣告員1至2人。
第三條 裁判人員的職責
一、總裁判長
(一)全面負責整個競賽的裁判工作,保證規則的執行。比賽前,組織裁判人員熟悉規則和裁判法;檢查各項準備工作;落實裁判員分工。
(二)講解和解決規則中不詳盡或無明文規定的問題,但無僅修改規則。
(三)發現裁判員在裁判工作中有明顯不合理現象,有權責成裁判長進行調整。
(四)比賽中,運動員有不當行為或裁判員發生嚴重錯誤,有處罰的權力。
(五)競賽過程中,根據工作需要可調動裁判人員。
(六)審核並宣布比賽名次與成績,組織裁判人員做好總結工作。
(七)如大會只設單項比賽,總裁判長可兼臨場裁判長。
二、副總裁判長
(一)協會總裁判長工作。
(二)當總裁判長因故缺席時,由一名副總裁判長代行其職責。
(三)負責審核比賽場地、器材。
(四)督促檢錄組、編排記錄組和宣告員的工作。
三、裁判長
(一)組織裁判組的業務學習,落實裁判工作。
(二)負責運動隊申請重做和由裁判長執行的其它錯誤扣分,宣布每場比賽最後得分。
(三)當裁判評分出現明顯不合理現象或有效分之間出現不允許的差數時,有權召集裁判員進行會商,或出示基準分進行調整。
(四)對裁判員有勸告、警告或建議撤換的權利。
四、評分裁判員
(一)認真執行大會的各項決定,服從裁判長的領導,參加賽前業務學習,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二)嚴格按規則進行公正、準確、獨立地評分;公開示分;做好詳細記錄。
(三)判定與記錄運動員出界情況,並在賽畢交裁判長查核。
五、套路檢查裁判員
(一)賽前根據各隊套路登記表,檢查統計套路難度、動作等級,比賽時進行覆核。如遇與規則不符及時報告裁判長。
(二)宣布運動隊臨場套路高難度動作數量。
六、編排記錄長
(一)負責編排記錄組的全部工作,組織審查報名表,編排秩序冊、成績公告、成績冊。
(二)參加技術會議,協助大會競賽部門處理棄權,更換運動員的問題,負責競賽順序抽籤。
(三)準備好比賽時需要的表格,審核成績,排列名次。
七、檢錄長
(一)負責檢錄組的全部工作,組織檢錄員對運動隊的人員、服飾、器材等進行檢查,召集運動隊入場和退場。
(二)對不符合規則或規程的情況,通知運動隊自行更改,如不服從,有權不準其上場比賽,並報告裁判長。
(三)賽後對檢錄內容進行抽查。
(四)指揮開幕式、頒獎、閉幕式各運動隊的進退場工作。
第四條 其它裁判人員和工作人員
其它裁判人員包括編排記錄員、檢錄員、計時員、記分員、宣告員、技術攝像。
一、按時到會,熟悉相關的業務。
二、在裁判長、編排記錄長、檢錄長的領導下工作。
三、計時員準確記錄參賽運動員完成套路的時間,如遇時間不足或逾時情況,及時報告裁判長。
四、記分員在記分表上記錄評分裁判的評分 、裁判長許可權的各類扣分、計算、記錄平均分,統計最後得分,送裁判長簽名;協助競賽部門編印成績冊;賽後收存原始評分表格,做好歸檔工作。
五、宣告員在副總裁判長指導下進行賽前準備,臨場利用評分間隙宣告介紹競賽規則、規程,比賽的有關知識和組委會指定的宣傳材料。
六、技術攝像人員在副總裁判長領導下完成各場比賽的攝像工作。
七、工作人員包括技術調研、電腦操作、場地器材、醫療保健、安全保衛等人員。
第二章參賽人員及其規定
第五條參賽人員及其規定
參賽人員包括運動隊的領隊、教練、運動員。
為確保比賽順利進行,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每支運動隊人員限定為:10人,其中領隊1人,教練1人,運動員8人;以上包括替換隊員、伴奏隊員(出場人數最少6人,不包括保護人員),違例者扣分。
二、參賽人員必須身體健康,並經醫院體檢合格。
三、各運動隊必須按規程規定辦理報名手續,填寫報名表,"舞獅創新動作難度等級申報表"。必須在賽前24小時內呈交"舞獅自選套路登記表"、"器材配置平面示意圖"等。
四、運動隊應公平競賽,服從裁判的判決。
五、任何參賽人員不得在比賽期間對裁判人員施加影響和干擾。
六、場地內外與參賽隊伍有關人員不得以任何形式對場上運動員進行提示、指導。
七、每名運動員每次只能代表一支隊伍參賽,違者取消比賽資格。
第三章競賽通則
第六條比賽,
一、舞獅比賽,競賽類型為單項賽、全能賽;
二、舞獅比賽按性別可分為男子組、女子組;
三、舞獅比賽按競賽成績可分為等級賽;
四、舞獅(南獅)比賽競賽項目可分為:
(一)為單獅(2人)、樁陣上比賽要有采青:
1.規定套路;2.自選套路;3.傳統套路;4.技能舞獅;
(二)其它舞獅(形式不限)。
第七條比賽套路時間
比賽套路的時間為10至15min,布置器材時間不超過15min。
第八條鼓樂與計時
一、鼓樂
舞獅鼓樂是烘托氣氛、轉換節奏、激勵隊員情緒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旋律、節奏快慢等要與舞獅動作協調一致,鼓、鈸、鑼節拍明朗準確,輕、重、快、慢有序。以打擊樂演奏為主,亦可採用吹打樂。
二、計時
(一)運動員侯場完畢,鼓樂起開表;
(二)運動員摘獅頭、獅被並步行禮停表。
(三)計時以臨場裁判組計時錶為準。
裁判組以兩塊表計時,按接近規定時間的表計算時間。
第九條棄權
一、運動員在賽前30min參加檢錄(查驗參賽證件、檢查器材、服飾等),三次檢錄不到即視為棄權。
二、超過時間3min,運動隊不參加比賽,即視為棄權。
第十條比賽順序的確定
在競賽委員會的監督下,賽前由各運動隊派代表抽籤決定比賽順序,對於未參加抽籤的隊由組委會的人員代替抽籤。
第十一條名次評定
舞獅比賽分預賽、決賽,按成績高低排定名次。
一、比賽名次的確定,根據競賽規程關於錄取名次的規定進行。
二、得分高者名次列前。
三、預賽階段得分相等的確定:
(一)如相等,以自選套路中C級難度動作的數量計算,多者名次列前;
(二)如再相等,以無效分的平均值接近有效分平均值者名次列前;
(三)如再相等,以無效分的平均值高者名次列前;
(四)、如再相等,名次並列。
四、決賽階段得分相等的確定:
(一)預賽中名次前者列前。
(二)如相等,以自選套路中C級難度動作的數量計算,多者名次列前。
(三)如再相等,以無效分的平均值接近有效分平均值者名次列前;
(四)如再相等,以無效分的平均值高者名次列前;
(五)如再相等,名次並列。
第四章場地 器材 服飾 保護措施
第十二條場地
(一)競賽場地為邊長20m的正方形(特殊情況,最小面積不得少於邊長18m正方形),要求地面平整、清潔,場地邊線寬為0.05m,邊線內沿以內為比賽場地。邊線周圍至少有1米寬的無障礙區。
(二)比賽場地應是木板或鋪設地毯。
(三)競賽場地上空從地面量起,至少有8m的無障礙空間。
第十三條器材
要求:獅頭、獅被大小勻稱、協調。
(一)樁陣
樁陣中樁的高度最高不得超過3m,最低不低於0.5m,其中半數樁必須達到2m,樁頂腳踏圓盤直徑不超過0.38m(含保護圈墊),樁陣長度不得超過15m,最短不少於10m(含曲線計算),寬度不得超過1.5m,不能少於0.5m。
(二)大會提供公用比賽器材,也可以在規定的公用器材中更換一組自備的器材,但必須保證安全並符合規則的要求,經大會批准後使用。
第十四條服飾
運動員應穿具有特色的比賽服裝,要求穿戴整潔。舞獅隊員服飾款式色彩與獅頭獅身相協調,伴奏隊員、保護人員都必須統一服裝。
第十五條保護措施
(一)為避免傷害事故,運動隊必須在樁陣、橋、索等器械下面設定海綿墊;否則,不得參賽。
(二)比賽中,允許有2至4人進場保護;但不得影響或接觸比賽的運動
員。
(三)賽場保衛人員應在賽前宣布禁止使用閃光燈拍攝.並在比賽時實施。
第五章舞獅(南獅)動作的分類和難度
第十六條舞獅(南獅)動作的組成和分級
舞獅動作按動作的難易程度分為A級難度動作、B級對難度動作、C級難度動作。
A級難度動作:是舞獅動作中的基本動作和技術較為簡單的技巧動作;
B級難度動作:是在A級動作上有所提高,具有一定難度的技巧動作;
C級難度動作:是指必須具有較高的專項身體素質和專項技能才能完成的高難度的舞獅技巧動作,組合動作,具有較高的鍛鍊價值和審美價值。
第十七條舞獅(南獅)動作的難度分值
套路動作難度分值只統計C級動作或根據競賽性質確定統計方法.套路動作難度分值確定動作難度的等級。
一、A級動作:每個分值為0.1分。
二、B級動作:每個分值為0.2分。
三、C級動作:每個分值為0.3分。
四、未進行過難度定級的舞獅動作、創新動作,應在賽前按規定申報.經核定後予以定級。
五、舞獅(南獅)創新難度動作
(一)創編原則:必須符合舞獅運動(南獅)的本質屬性和運動規律;必須是具備一定專項素質、專項技能才能完成的舞獅動作,必須是正式比賽中從未出現過的動作。
(二)申報程式
1.填寫創新動作難度申報表;
①規範動作名稱,並標明類別;
①用錄像形式形象地說明創新難度動作,也可用照片、畫稿等技術圖解以及精煉文字形象地說明(達不到上述要求者,不予受理);
③申報難度等級。
2.在規定時間內遞交國際龍獅總會技術委員會(或比賽裁判委員會)
3.國際龍獅總會技術委員會(或比賽裁判委員會)依據舞獅動作創編原則,對創新難度動作進行技術鑑別、定級,並將鑑定結果及時通知申報單位及有關部門。
第十八條舞獅(南獅)動作的分類與難度定級
一、上腿:(不論單足或雙足)
1.樁上站位上腿A
2.樁上上腿,獅尾單足起立(時過5s)A
3.樁上跳躍,站位上腿B
4.樁上180度回頭跳躍接占位上單(雙)腿B
5.兩樁柱180度轉體凌空占位上單腿C
6.凌空推進(1.4-1.8m)接轉體180度上雙腿C
7.凌空橫推進過三樁上單(雙)腿C
8.連續回頭跳接180度轉體占位上單(雙)腿C
二、站肩、坐頭:
1.樁上坐頭(包括鋼絲上)A
2.樁上站肩(包括鋼絲上)A
3.鋼絲上站肩(或坐頭)行進(1m以上)C
4.樁上騰空推進(3連環以上)接轉體180度坐頭C
三、上樁:
1.直接上樁,樁高1m至1.3m A
2.直接上樁,樁高1.31m至1.5m B
3.直接上樁,樁高1.51m以上C
四、樁上飛躍:
1.飛躍1.5m至2m A
2.飛躍2.1m至2.8m B
3.飛躍2.81m以上C
4.掛樁懸掛接橫躍鉗雙樁
5.雙樁雙腿上同時飛躍1.8m(或以上)再接一個B級動作C
6.單樁雙腿上同時飛躍1.8m(或以上)再接一個B級動作C
7.在單腿上同時飛躍2m(或以上)再接一個B組動作C
8.飛躍1.8m或以上回頭跳接180度轉體占位上腿C
五、樁上連續飛躍
1.連續飛躍(兩落點總長度)3m至3.5mA
2.連續飛躍(兩落點總長度)4.51m以上C
3. 連續飛躍(兩落點總長度)4m以上接飛身鉗上腿C
4.樁上180度轉身飛躍2m以上B
5.樁上連續飛躍4.51m以上接上腿C
6.樁上連續騰空向前推進4.51m以上C
7.樁上連續騰空向前推進(1.4—1.8m)接360度轉體造型C
8.騰空推進(3連環)轉體360度站樁C
9.騰空站位加連續往回飛躍4.51m以上C
六、樁上環回快走:
1.三樁或四樁上環回走動,頭尾互調。A
2.單柱樁上180度回頭跳B
3.兩樁上單腿造型B
4.樁上180度轉體回頭跳,接占位上腿B
5.在樁陣上180度連續回頭跳躍2.5m或以上C
6.在樁陣上做180度回跳接坐頭或接足三連環動作C
七、鉗腰:
1.樁上鉗腰飲水A
2.樁上上腿彎腰動作A
3.轉體上腿彎腰B
4.兩樁柱鉗腰旋轉一周B
5.單樁飛躍1.4m以上接占位上腿彎腰飲水連環動作C
6.樁上飛躍1.4m以上鉗樁彎腰采青接上雙腿C
7.樁上飛躍1.4m以上掛樁再上腿C
8.兩樁柱跳轉180度鉗腰再上腿C
9.騰空推進轉體270度接掛樁或鉗樁再上腿C
八、壁虎功(壁面角度不少於60度、不能有凹凸):
1.在壁上上下行走A
2.在壁上平行進退a
3.在壁上上腿B
4.在壁上鉗腰或上腿彎腰飲水C
5.在壁上坐頭C
6.壁虎功加上腿彎腰探試或采青C
九、翻滾:
1.樁上跳下,地上接滾翻(獅頭、獅尾同時下位)A
2.樁上滾跟頭B
3.樁上翻滾落地B
4.樁上側空翻B
5.鋼絲上滾翻獅爪踩鋼絲C
十、鋼索:
1.鋼索上上腿A
2.鋼索上單足探水A
3.鋼索上單足撩水A
4.鋼索上翻跟斗B
5.鋼索上劈叉B
6.鋼索上倒掛采青B
7.鋼索上鉗腰B
8.鋼索上180度連續回頭跳(3次以上)C
9.鋼索上180度回頭跳接鉗腰(或接坐頭)C
十一、過橋:
1.上單腿A
2.其它索橋技巧增加A
3.橫行或迴環轉身A
4.上雙腿行進(1m以上)A
5.左右單足撩水(探水無分,蹲位膝蓋須過另一腳底踏位)A
6.橋上翻身倒掛采青B
十二、懸掛:
1.雙樁開雙腿懸掛A 2.單樁腳頂懸掛上腿位B 3.雙樁腳頂懸掛上腿位B
4.單樁懸掛轉位B 5.連環懸掛加連環上位各動作C
十三、其它梯、盤、球、堡
1.踏沙堡A 2.踏木盤A 3.上球A 4.上梯A 5.踩砂堡坐頭或站肩B 6、踩木盤坐頭或站肩B
第六章自選套路的有關規定
第十九條 自選套路的編排要求
舞獅運動時利用人體多種姿態和獅頭、獅尾雙人配合,在行進動態和靜態造型變化中將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揉與舞獅技巧中,完成各種高難度動作,或動或靜,組成優美形象的獅雕塑,表現獅子的勇猛剽悍、頑皮流行性等習性。
套路編排要求:內容豐富、構思巧妙,結構新穎,風格別致。舞獅技巧難度,創新動作是藉助器械的設計來演繹,表達山、嶺、岩、谷、溪、澗、水、橋、洞等意思,展現獅子喜、怒、醉、睡、醒、動、靜、驚、疑、怕、尋、探、望、戲和翻、滾、臥、閃、騰、撲、躍、戲、跳等傳統舞獅的形式;動作與鼓樂伴奏和諧一致;整個套路既要有觀賞價值,又要有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的作用。
第二十條 套路的評分標準(滿分為10分)
一、形神表現,分值為3分。
形態動作要完美無缺,神態演示豐富、逼真,不少於10種表現,如:喜、怒、醉、醒、動、靜、驚、疑、尋、盼等,每少一種扣0.3分。
二、動作難度,分值為3分。
C級動作不少於10個(含創新動作),每少1個C級動作扣0.3分。
三、獅樂配合,分值為2分。
(一)舞獅動作、音樂伴奏要緊密配合,自然合拍,聲調要突出輕、重、緩、急和諧一致,風格獨特,較好地烘托舞獅氣氛,給予滿分。
(二)與以上標準有差距者,根據情節扣0.05至0.5分。
四、步型、步法,分值為1分。
不少於10種步型、步法,如:馬步、弓步、虛步、麒麟步、跪步、獨立步、跳步、大小兩移步、搶步、碎步、蟠龍步等。每少一種步型扣0.1分。
五、套路編排、器材設計,獅形、服飾、禮儀,分值為1分。
凡符合編排要求、結構合理,主題情節突出,獅飾、服飾得體,臨場精神飽滿,禮貌大方,能充分利用器材表現獅的各種動作,並具有獨創性,現場表演好給予滿分。凡與以上標準有差距者,根據情節扣0.05分至0.8分。
第二十一條 對替換隊員的規定
一、替換隊員在賽場外,可兼鼓樂伴奏。
二、現場比賽進行中不得替換。
第七章 舞獅動作失誤扣分細則
第二十二裁判員扣分
一、凡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套路,中途退場者不予評分。
二、大跌(每出現一次扣1分)
(一)獅頭、獅尾俱跌於樁上或地上。
(二)獅頭、獅尾離體,一方跌落於地上。
(三)不設青或無主題(沒呈報比賽套路名稱)。
三、中跌(每出現一次扣0.5分)
(一)獅頭獅尾其中一方跌於樁上或地上。
(二)有青不採,不能取回落青沒有完成主題。
四、小跌(每出現一次扣0.3分)
(一)凡在器械上或上腿出現滑足、失足;上腿出現滑足超過膝蓋以下。
(二)競賽中出現失衡,附加支撐。
(三)上器材進器材壞或倒下。
(四)采青時獅青不慎脫落,但仍能以其技巧取回落青。
五、失誤(每出現一次扣0.1分)
(一)上單腿不協調、不自然、滑足。 (二)上器材不穩而過位。 (三)獅頭獅尾非規定相撞。
(四)獅飾、服飾(包括獅頭配件、舞獅服飾、鞋、頭飾、腰飾等)脫落。
(五)器材飾物、布景等脫落。
(六)任何樂器跌落地上。
(七)進場、退場,隊員列隊、禮儀不整齊。
六、違例
(一)運動隊參賽人數超出或不足,(每1人扣0.5分)
(二)樁陣高低、長度或圓盤直徑等與規定各個領域。(每一項扣0.5分)
(三)保護人員不得超過4名。(違者扣0.5分)
(四)保護人員如在臨場比賽中觸及獅、或觸器材。(每次扣0.5分)
(五)不合理采青(頸下采青、手伸出獅口外等)。(扣0.3分)
(六)舞獅自選套路登記表遲交者。(扣1.0分)
(七)場地內外有關人員有任何形式對運動員進行提示(扣1.0分)
第二十三條裁判長扣分
七、時間 參賽時間超出或不足扣分:或超過規定時間1S至15S扣0.1分;不足或超過規定時間15.1S至30S扣0.2分;依此類推。
八、重做
凡因客觀原因造成比賽中斷,經裁判長允許可重做一次,不予扣分;凡因運動員失誤,受傷、器材損壞等主觀原因造成比賽中斷者,可申請重做,扣1.0分。
九、出界 比賽時,隊員踩線或出界,每出現一次扣0.1分。
第八章 評分方法
第二十四條裁判員評分:
舞獅競賽屬技能類、表現性,由裁判員評分的競賽項目。
裁判員評分有5人評分制,7人評分制,9人評分制三種方法(均設1名值班裁判)。
評分裁判員根據運動隊現場發揮的技術水平,依據舞獅評分規則標準,減去由裁判員執行的失誤的扣分,即為該隊的得分。
第二十五條 應得分的確定:
一、五名裁判員評分,取中間三個有效分值的平均值為運動隊的應得分;
二、7名或9名裁判評分時,取中間5個有效分值的平均值為運動隊的應得分;
三、應得分只取小數點兩位(小數點後第三位數不作四捨五入)。
第二十六條 有效分的差數規定:
一、當應得分在9.5分和9.5分以上時,差數不得超過0.2分;
二、當應得分在9分至9.5分以下時,差數不得超過0.3分;
三、當應得分在9分以下時,差數不得超過0.5分。
第二十七條 基準分的套用:當評分裁判員有效分之間的差數出現不符合規則規定時,裁判長判定的分數即為基準分,將基準分與共最接近的兩個不效分數相加除3,即為該隊得分。
第二十八條最後得分:裁判長根據規則,再在該隊得分中減去套路完成時間、套路難度不足,重做、踩線、出界等失誤所致的扣分分值後,所剩分值即為該隊最後得分。
第九章其它
第二十九條 解釋權 本規則解釋權屬國際龍獅總會

舞獅禁忌

新春佳節,一支支舞獅隊伍給節日增添了不少的氣氛,但同時也有不少的禁忌,舊時如果不小心犯了禁忌,輕則被趕出門,重則惹上是非。
一、舞獅禁見神不參拜
客家傳統中多神論,每村每屋都有守護神,是每村每屋中的精神支柱,舞獅隊伍經過神壇,一定要參拜,否則視為不懂禮節,看不起本村人,村中鄉人也不會出錢請舞獅隊。
二、舞獅禁先從新屋表演
傳統民俗中,不到祖屋先舞獅者,其後裔新屋,不能請其舞獅。據傳此規矩與客家崇拜祖先有關。
三、舞獅禁從右邊進入圍屋
傳統民俗中,認為右邊為小片,左邊為大片,圍屋來龍處在左邊,所以舞獅隊伍一定要從左片進入圍屋,左邊(大片)來龍來獅,意兆龍騰獅躍,人財二旺。所以舞獅隊伍 禁忌從右邊進入圍屋。而且進入圍屋前一定要走丁字步,敲添丁鑼進入圍屋參拜,意在祝此屋添丁發財,新年萬事如意。
四、舞獅隊員禁與圍屋相對而坐
傳統民俗中,舞獅隊員禁與圍屋相對面而入坐,相傳圍屋中女子一般都在屋檐下看舞獅,舞獅隊員坐在屋檐下,背向著屋檐,女子站在其背後看舞獅,如果相對向而坐,會視為輕眺,而遭冷落。
五、禁打亂鼓
傳統打鼓分快鑼、慢鑼,獅鑼與龍鑼,如果亂打一通,視為不尊敬本屋,而受到驅逐。
六、參神禁吹滅神前及花燈燈盞
神前及花燈燈盞,每一盞代表一位新丁,燈火愈旺,代表新丁愈興,如果不小心吹滅了燈火,輕則賠禮,重則驅逐出門。
七、禮讓
舞獅隊如果遇上本圍屋的獅子,或是比自已早來的舞獅隊伍,要拱三下獅頭,以示禮讓尊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