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姓

段姓

段姓,大理國國姓,先祖出自姬姓周王族支系,源於姬姓鄭氏。段字的本義是錘擊、錘鍊的意思。許慎說文解字》 對段字所作的解釋是:“段,椎物也。”朱芳圃在《殷周文字釋叢》中講得更加明白具體,他說:“金文段,象手持椎於廠中捶石之形。”段字是象形字,一般認為段字的左邊像山石或山崖的形狀,右邊的象形則是用手持錘擊之。由此可知,段字的來歷當與開採石料、打磨石器有關,它的起源應該是非常古老的。遠古祖先在人類歷史的最早階段就學會了使用和製造工具,在悠久漫長的史前時代,人類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和磨製石器。《公劉》所記述的是后稷的曾孫、古代周族的首領公劉率領族人自邰遷豳,安定居處,開基創業的事跡。到達豳地之後,派人橫渡渭水,採運石料。按鄭玄孔穎達的說法,他們采來的碫石是用作椹質。所謂“椹質”,就是鍛造金屬器具用以承受錘擊的砧墊。

“段氏”的出現,始見於《周禮·考工記·軸人》:“段氏為鎛器”。晚清學者孫詒讓解釋段氏的含義說:“凡鑄金為器,必椎擊之,故工謂之段氏,鍛則所用椎段之具也。”這裡所講的“段氏”,是指專門從事鍛鑄的工匠和管理人員。“段氏”對於創造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推進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段姓是漢字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18位。2006年中 國段姓人口排名第81,在韓 國也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段姓
  • 外文名:Duan
  • 部分源於:姬姓鄭氏
  • 字義:錘擊、錘鍊
  • 出自:《說文解字
  • 歷史名人:段韶、段思平、段祺瑞
歷史發展,遷徙分布,字型變更,傳統文化,郡望堂號,宗祠楹聯,家譜文獻,姓氏字輩,姓氏圖騰,姓氏名望,知名人物,名門望族,研究考證,

歷史發展

遷徙分布

源自共叔段,根源於姬姓,屬黃帝的後代。段姓受姓始祖是共叔段。他的曾祖父是周厲王,公元前841年,發生 “國人暴動”, 厲王死於囚所。據《左傳》、《史記》的記載,周宣王繼位,把他的弟弟姬友分封到鎬京附近的鄭(今陝西省華縣)。姬友就是共叔段的祖父鄭桓公。他是周幽王的司徒。公元前770年,犬戎攻破鎬京,姬友死於王事。姬友的長子姬掘突繼位,助周平王東遷洛邑有功,仍為周朝司徒,並把鄭室遷到洛陽東南,史稱“新鄭”。故城至今保存完好。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兒武姜,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寤生”,因難產,姜氏受了驚嚇,對他一直不喜歡。姜氏後來又生了一個兒子叫“段”,人們稱他“叔段”。共叔段死後,家人子孫四處逃散。鄭莊公的兒子鄭厲公繼位,態度有所改變,他曾對臣下說:“不可使共叔段無後於鄭。”並於周釐王四年(公元前678年)將出奔在衛國的共叔段的孫子公父定叔及其家人迎回鄭國。公父定叔的父親名叫公孫滑,定叔回鄭以後,共叔段的子孫始稱“公孫段氏”。這就是所說的河南段氏。共叔段的後代子孫將“段”作為自己的姓氏,這表明了他的後代子孫對共叔段的愛戴與尊重。
來自段匹磾,根源於鮮卑族後裔。段匹磾,遼西石城人。據《辭海》載,西晉時,鮮卑族的一個部落首領叫段務勿塵,在歸順朝廷後被封為遼西公。他的領地內原有三萬家,分布在今遼寧西部。但後味他的領地被十六國之後趙 石虎於太寧元年(349年)占領,其屬民逃到中 原各地,與漢 人雜居,並逐漸與漢人融合,在生活習慣上也沒有兩樣。 又據清人張澍《姓氏尋源》一書載,段務勿塵本鮮卑人檀石槐之後,其屬民在與漢人融合之後,其東晉懷帝時的左賢王兼幽州刺史,段匹磾,作為段務勿塵之後人,即將這“段”作為這些屬民統一的姓氏,使之成為段姓族人重要的一支。是為遼西段姓。
《晉書·卷八十六王浚傳》稱“鮮卑務勿塵”《 晉書·段匹石單傳》曰:“段匹石單,東部鮮卑人也。《晉書·惠帝紀》:“王浚遣烏丸騎攻成都王穎於鄴。光熙元年 ,司空越遣祁弘等帥鮮卑西迎車駕⋯⋯祁弘等入長安,所部鮮卑大掠⋯⋯“ 《 《北史·徒何段就六眷傳》曰:“日陸眷,因亂被賣為漁陽烏丸大人庫辱官家奴。諸大人集會幽州,皆持唾壺,唯庫辱官獨無,乃唾日陸眷口中。日陸眷因咽之,西向拜天曰:‘願使主君之智慧祿相,盡移入我腹中。’其後漁陽大飢,庫辱官以日陸眷為健,使將人詣遼西逐食,招誘亡叛,遂至強盛。” 魏晉之際,段氏祖先段日陸眷作為一個社會地位極低的家奴,以口接主人痰唾,獲得烏桓大人庫官氏的信任,並乘漁陽大飢,吞併了庫官大人“詣遼西逐食”的烏桓人眾,以此作為最初最基本的部眾建立起段部。而後,日陸眷又於遼西“招誘亡叛”,繼續擴充實力。日陸眷所招誘的“亡叛”, 都是一些零星分散的、沒有組織的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成員,或者是和日陸眷同樣身份的奴隸,他們沒有領袖與部落,很容易便統一於日陸眷的旗幟下,成為段部部眾。 據中國民族史家馬長壽先生《烏桓與鮮卑》等考據,段部可能是在東漢中葉遷入遼西的,段部世襲部落大人,歷經了段日陸眷、段乞珍、段務目塵、段就六眷、段涉復辰、段匹磾、段末波、段牙、段遼、段蘭、段龕、段勤等部落首領的統治,於東晉永和年間全部鮮卑化。段部其後裔以及與之相關的烏桓部落和高車部落全部鮮卑化,並融入北朝的鮮卑人之中。
鮮卑段氏也稱段部或者段國,是東晉十六國前期活躍於北亞的力量。 段部最初是由烏桓化的高車段氏家族主導的烏桓部落,在遷入遼西以後,又吸納 不少少數民族加入不斷壯大, 所統少數民族至少包括烏桓、鮮卑、匈奴和高車。段部與慕容部、宇文部並列為東部鮮卑三部,因其族屬為鮮卑,史書稱其為鮮卑部落。
段日陸眷本是高車族庫狄部落族人, 高車族的先祖便是春秋時期的赤狄。段日陸眷的祖先很有可能便是赤狄部落的鐸辰氏(段乾氏),因而以段為姓。 唐代 《元和姓纂》卷九“遼西段氏”條記北平襄侯段文振是東部鮮卑段匹磾之八代孫。段匹磾即段日陸眷之侄孫、段務目塵之子。《周書》卷三十六《段永傳》記載周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瓜州刺史段永亦匹磾之後:“段永,字永賓,其先遼西石城人,晉幽州刺史匹磾之後也。” 段部後裔還有一支因避難改姓庫狄,恢復了段部首領先祖庫狄部落氏姓。 《周書》卷三十三“庫狄峙傳”:“其先遼東人,本姓段氏,匹磾之後也,因避難改焉。後徙居代,世為豪右。祖凌,武威郡守;父貞,上洛郡守。”唐朝《元和姓纂》卷八“庫狄”條記載:“鮮卑段匹磾之後,避難改姓庫狄,居代北,後遷中夏河南。後魏上洛太守庫狄陵生保真,保真生峙,周宣州刺史,生嶷、徽、崧;徽生璠,益州總管、樂成公;崧生仁志,千牛郎中;仁志生益利,益利生履溫,庫部郎中。” 唐代的襄陽令庫狄履溫即出自此族。 庫狄氏為 鮮卑著姓,《北齊書》為之立傳的有庫狄乾、庫狄回洛、庫狄盛等,《周書》為之立傳的有庫狄昌、庫狄峙,《隋書》為之立傳的還有庫狄嶔。《北齊書》卷六《孝昭帝紀》:“趙郡王壑與庫狄顯安侍坐。帝曰:‘須拔我同堂弟,顯安我親姑子。今序家人禮,除君臣之敬,可言我之不逮。’”
雲南白族(還有哈尼族),根源於段思平。唐宋時期,在今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帶,白蠻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孫在這裡相繼統治了317年 (737—1053年)。白蠻就是白族,段姓一直是白族的大姓之一。特別是大理王朝被蒙古人忽必烈滅亡之後,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氏。如今在大理一帶,多為段姓。清人張澍在《姓氏尋源》中說:“雲南蠻段氏,魏末段延沒蠻,代為酋帥。裔孫憑入朝,拜雲南刺史,本出武威。”這就是雲南段氏的來歷。始祖段延是出自武威的地道的漢人,是共叔段子孫西遷武威後的後裔。如此看來,雲南段氏同河南段氏本是同根生,雲南段氏被世人視為白族(還有的是哈尼族)。清人馮蘇在《滇考·段氏大理始末》一數千字的長文中說:“段氏之先為武威郡人。唐天寶末,段儉魏佐南詔王蒙氏有功,賜名忠國,擢清平官(相當於宰相)。六傳生思平。”
源於蒙古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1、蒙古族土爾扈特氏,源出蒙古土爾扈特部等,本姓巴達蓋、給爾給斯氏、土爾扈特(陶爾高德)氏以部為氏。
2、蒙古族陶日根席日氏,陶日根沙拉(陶日根席日、陶爾乾錫熱)氏、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字姓為段氏、黃氏等。
據《皇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段姓,其先清代八旗段氏。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錫伯族、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段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字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唐代段姓仍以北方人口居多。段一支此期仍多入仕,主居於陝西西安及河南一帶,人丁興旺,家族龐大,有段文昌任穆宗時宰相。
後晉有白蠻(白族前身)人段世平建大理王朝,其子孫相繼統治達三百一十七年之久,致使段姓在雲南發展迅速,今日大理,段姓仍位居大姓之一。
宋元時,北方段姓為躲避金人南下及蒙軍入主中原所帶來的戰禍,而紛紛南下,為南方段姓的發展注入新的力量。
明代有山西大槐樹籍段姓遷於山東、河南、河北、甘肅、陝西、湖北等地。清代段姓無大規模遷徙之舉,各地段姓繁衍平穩,覆蓋廣泛。
今日段姓以四川、山西、河北、雲南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段姓約占全國漢族段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段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八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三。

字型變更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載:“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於段乾。”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他的兒子李宗,封於段乾(約在今山西省夏縣境內)之後,即以封邑段乾為姓。後來,魏國的段乾木、段乾子,齊國的段乾朋,都是他的後代。戰國時,段乾木的子孫西遷入關,在姓氏中去掉乾字,單姓段,所以在西漢以後,就沒有“段乾”一姓了。根據《風俗通》一書中的記載,戰國初期魏之段乾術,原是晉國人,後來到魏國,守道不仕,住在魏邑段乾,人稱段乾木,他的後代即以段為姓氏。另外還有,《唐書·宰相世系表》關於“封段為乾木大夫”一說。這些也都可以作為段姓來源一說佐證。

傳統文化

郡望堂號

京兆郡:漢太初元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治所在長安。三國魏將轄區改稱京兆郡。
武威郡:漢間在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此支段氏的始祖為西漢段貞
扶風郡:漢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風,為三輔之一。三國時改為扶風郡,治所在槐里。西晉移至池陽
天水郡: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始置,相當於今甘肅省天水、隴西以東地區。治所在平襄(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北)。東漢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魏仍改為天水郡。
君軾堂:戰國時期魏國的段乾木不肯作官,魏文王卻認為他很能幹,於是親自登門拜訪,段木乾跳牆躲了起來,不肯與之相見。文侯依然很尊敬他,每次從他的門前經過時都要站在車的橫木上肅立,並說:“段乾木是賢人,我能不軾嗎?”
此外,段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武威堂”、“京兆堂”、“錦綢堂”、“餘慶堂”、“多壽堂”“集鳳堂”等。

宗祠楹聯

忠留冊笏;學博酉陽。——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司農卿段秀實,字成公,汧陽人。朱泚反叛,認為他能孚眾望,脅迫到軍中計事。他乘間用象笏猛擊朱泚,遂被殺害。後追贈太尉,謚忠烈。下聯典指唐代太常卿段成式,字柯古,臨淄人。他博聞強記,藏書豐富,尤多奇篇秘籍,撰有《西陽雜俎》,清人輯有《段成式詩》。
文稱二妙;國立一王。——李文鄭撰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金代文學家段克己段成己兄弟,絳州稷山人。段克己,字復之,金末進士,人稱逐庵先生;段成己,字誠之,號菊軒,金末正大年間進士,官宜陽縣主簿。入元後,兄弟二人都不再做官,一起隱居在龍門山,均以文章著稱,文學家趙秉文稱他們為“二妙”。後人匯集他們兄弟的詩詞,編為《二妙集》。下聯說十六國時涼州地方政權首領、北涼的建立者段業,京兆人,博覽史傳,善長文詞。後涼時官建康太守,龍飛年間,沮渠蒙遜脫離後涼,推他為涼州牧,年號神璽,三年後改稱涼王。後被沮渠蒙遜所殺。
平羌錫士;夢鳳呈樣。——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說東漢武威姑臧人段熲,字紀明,少年時就習弓馬,尚遊俠。桓帝時為中郎將,因鎮壓公孫舉、東郭竇起義封列侯,後官護羌校尉,至太尉。下聯說北宋開封人段少連,字希逸,歷官知縣、知州,多有政績,事無大小,決斷如流,不向權勢屈服,范仲淹曾推薦他“才堪將帥”。後官工部郎中、龍圖閣直學士。相傳他出生時,母親夢中見鳳凰集於庭院。
忠留丹笏;學博酉陽。——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沂陽人段秀實,字成公,因軍功官至涇原鄭潁節度使,數年間,吐蕃兵不敢侵犯邊塞,建中年間官司農卿。原盧龍節度使朱沘在京城譁變,被推為皇帝,請素有威望的段秀實為輔佐。段秀實表面與朱沘合作,一天,乘議事的機會,奪象牙笏出擊朱沘,被殺害。下聯典指唐代文學家段成式,字柯古,臨淄人,因父親段文昌(穆宗時宰相,封鄒平郡公)之蔭官秘書省校書郎,官至太常少卿。家中藏書很多,他博聞強記,著有《酉陽雜俎》。又能詩,後人輯有《段成式詩》。
逾垣避主;擊笏除奸。——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魏·段乾木屢征不士,魏文侯親顧其宅,乾木逾牆以避之。下聯典指唐·段秀實事典。
遠岫林端出;清波城下回。——唐·段文昌撰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翰林學士段文昌《晚夏登張儀樓呈院中諸公》詩句聯。
水暗餘霞外;山明落照中。——唐·段文昌撰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翰林學士段文昌《題武擔寺西台》詩句聯。
句饒方外趣;游愜社中朋。——唐·段成式撰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太常少卿段成式《書事》中聯句。
好溪呼於百姓;開諭勝過三軍。——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太常少卿段成式的事典。下聯典指唐代翰林學士段文昌的事典。段文昌,字墨卿,一字景初,臨淄人。穆宗時入相,出為劍南西川節度。漢尚寬靜。文宗立,拜御史大夫,封鄒平郡公。後復節度西川卒。
九經陶鑄資群彥;一字源流奠萬嘩。——趙朴初題江蘇省金壇市段玉裁紀念館
段玉裁紀念館位於金壇大南門外愚池風景區。建於1984年,占地65畝,其中水面35畝。紀念館建築為仿清式磚木結構,四合院布局,南向,築在四面環水的小島上,三面環水,景色宜人。“段玉裁紀念館”橫匾由舒同題寫。門前有獅了滾繡球昆石一對,步入門檻,門廳兩側各接一廂房,中間為長方形庭院,正對面為紀念堂,七架梁,面闊三間,歇山頂,飛檐翹角。樑上有一鎦金橫匾:“樸學宗師”,為著名書法家沙孟海題寫。堂內屏門前置段玉裁半身塑像,側前後柱上有兩副楹聯,一由周祖謨行先生書寫,一由趙朴初先生撰寫。庭院兩側水榭分別陳列段玉裁各種著作和後人研究段著的學術論文。各廳室由迴廊連線,四周繞以院垣。院門開在溧金公路之側。進院門是一方有20畝的廣場,廣場與紀念館一水相隔,過廣場右折,經柳蔭長堤、五曲橋、六角亭,便抵門廳,進入紀念館。此聯是趙朴初的會心之作。
說字解經,功超許鄭;審音辨韻,名震乾嘉。——周祖謨書寫江蘇省金壇市段玉裁紀念館
上聯“許鄭”,典指許慎、鄭玄。下聯“乾嘉”,指國小名家輩出。
曠覽江天,包羅海岳;長養花木,位置鼎彝。——清·薛慰農撰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鹹豐進士薛慰農贈清代文人段小湖聯(節錄)。
獨存一夫,堅守學道;尚有二人,擁為君王。——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時魏國人段乾木,與田子方、李克、翟璜、吳起俱為魏國才士,諸人都當了將軍,只有他獨潛學守道,不事諸侯,為於下所重。下聯典指段姓稱帝者有二人。即:十六國時西燕內亂,眾推大將段隨為王,改元昌平,旋被殺;十六國時,又有西安人段業,被匈奴人擁立為北京國君,在位三年被殺。

家譜文獻

族之有譜,凡以教親睦,察遠近,別真偽,備遺忘也。每世必修,一節之長必錄,一行之善必書。譜之為義大矣哉!稽滇志所載,蒙詔僭制,不知漢大。段氏雖相沿割據,然求經籍,受冊封,頗知禮義。有宋徽宗政和七年段公正嚴,遣使入貢,詔封為大理國王。迄今大理、劍川,段氏子孫繁衍,其興衰源委,必有譜牒可稽。但兩地遙隔,無從諮詢,姑以俟後人之詳察耳。我高祖龍生公,移居他郎(即墨江),因屢遭兵火,家乘無傳。祖本珍公,所為深長太息也。祖自幼樂施好善不倦,而家貧無資,遂以簿書餬口,及頂吏進京,考職候補經歷,旋以年耄,累征不就。吾父光裕公,性至孝,祖母陳氏病,割股救焉。歷事繼祖母三人,不異所生,其事吾祖也。每歲終以十金壽。左右就養無方,務得其歡心而後已。雍正壬子,夷逆之變,奉上憲委,往定南里招安,不避艱險,辛苦備嘗,為所全活者萬餘家。平定後,經營家政,光大門庭,俾浩兄弟文成武就,入校庠而食廩祿,列銓選而貢朝廷。皆其積善成德櫛風沐雨之遺也。故列世譜詳註於後,而昭穆井然。公議十字派附錄於此(明其思為以宗守芳尚之),他日子孫覽譜,睹昭穆井然,遵派而論,不失式相好、勿相尤,篤一本之親,廣九族之愛,繼往開來,於以拔巍科,掇高第,又其僭德之光,久而自發者乎。失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我祖宗代有盛德,宜享其隆。不於其身,必於其子孫。此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而無疑者。但須貴而能下,富而好仁。仲叔季弟分多潤寡,不以途人待之。斯不負段氏忠厚傳家之遺願,而有以答吾祖宗之靈於在天矣。
譜牒是記述姓氏家族發展歷史的重要文獻,有“族譜”、“宗譜”、“家譜”、“家乘”等名稱。譜牒起源很早,在周朝時期,已經有了中國最早的譜牒。修譜在唐宋時已很盛行。
族譜的體例,一般包括譜名譜序、凡例、遺像像贊、祠規、族約家訓、世系、傳記、遺事、藝文、派字、碑記、婚冠、喪祭、族產、墳塋、墓銘、祠記、遺稿和題跋等各個方面的內容。修譜的目的在於敬宗收族,將家族的源起、遷徙、繁衍、發展的情況錄於譜系,使子孫了解家族發展的歷史,祖先創業的艱難,從中受到教育和啟迪。
而族譜的內容,則又集中體現在歷屆修譜時所撰的譜序之中。每屆修譜,按例撰寫譜序,歷屆修譜所撰譜序均收存在族譜的首卷。譜序所寫的內容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是敘述本族本支的源流和繁衍情況。敘述源流時有的從受姓始祖講起,有的只從當地開代祖講起。二是借修譜的機會闡發一種同宗精神,教育後代如何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弘揚祖德,遵循族規,奮發圖強。下面就不同時代各地的段氏族譜作一些有選擇的介紹。段姓的家乘譜牒至今在各級圖書館社科研究單位所收藏的有百種以上。在民間段氏人家所收藏的則在千種以上。典型的如湖北英山新編《段氏宗譜》,610多萬字,綱舉目張,眉目清整,結構龐大,項目繁多段姓早在漢代已有都獲公修撰的族譜,左丞相陳平為之作序。序中追溯了段姓的祖源,頌揚了段氏先祖的治功和令德,並簡要敘述了段姓子孫遷播、家族繁衍的情況。
現存的段氏族譜,大多修撰於明、清時期和民國時期,而尤以清代和民國時期的為多。20世紀末期,修譜之風再次盛起。現代、當代的段氏族譜,除了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中的優秀部分外,從20世紀初就開始表現出濃厚的民主思想。主張強族興邦,以身為炎黃子孫而感到自豪。“眾族蕃矣,上溯其初,皆一人之身也”,“中國四萬萬同胞,皆黃帝子孫,固皇皇一大宗族也”。這完全摒棄了狹隘的宗族主義思想,強調了整箇中華民族的大團結。20世紀末期的族譜更體現出新的時代特點:服從國法、淡薄族規,如招贅女婿可以人譜;過繼他姓子女,只要改姓均可入譜;子孫無論男女,可從母姓。這些都是封建族規所不允許的。由此可以看出人們觀念的改變和社會的發展進步。

姓氏字輩

有的輩字純屬用於區別輩分,沒有連貫的特殊確定意義。有的則體現出某種家族精神、道德風尚和倫理觀念。舉例如下:
1、山西省霍州市下樂坪段氏輩字:
國、振、際、培、可、士、英、志、書、遠。
2、雲南省墨江縣段氏輩字:
明、其、思、為、以、宗、守、芳、尚、之。
3、湖南省洞口縣段氏新舊輩字:
子應祖永崇,德澤遠立本,起鴻壬申昌,
隆盛慶熙延,肇基敦睦厚,家學大顯榮。
4、新化段氏輩字:
延祥自吉泰,紹緒振先聲。允佩前人訓,常儲後代英。
傳家敦孝義,翊治篤忠貞。仁美綿遺澤,剛方繼令名。
5、江西省都昌縣段氏輩字:
至則正濇穆,列信敏安直,溫簡廉寬栗,毅環吉表鋋,思課世日元,甲保愷悌均,瑄鍧茂仁義,桂華升世德,本自遠雲慶,萬載嗣興隆,謨訓守為典,嘉猷代建功,運會際雍熙,安敦業恢洪,積厚永延祚,平康集祜同,弘仁圖報國,履恕重親民,寶露滋蘭芷,春輝潤柏松,千秋彰彥傑,泰順步鵬程。
6、湖南省黔陽縣段氏後續的輩字:
允佩前人訓,常儲後代英。傳家敦孝義,翊治篤忠貞。
仁美綿遺澤,剛方繼令名。豫章垂蔭遠,京兆肇基宏。
葉昭勳業,蕃枝合本莖。詒謀勤佑啟,積善久昌榮。
7、湖南耒陽段氏輩字:
京兆蟠基茂,人文世澤洪。詩書隆道德,俊秀振宗聲。
紹業徽先緒,昌言育後英。旭陽呈瑞彩,雛鳳起飛騰。
8、洞庭湖區(酉陽堂)段氏輩字:
廷若尚文明,一士鐘澤相。
光祖修心德,傳家孝友先。
立朝崇正學,經世在名賢。
9、湖北省大悟縣段氏輩字:
天、彥、純、才、宏、祖、緒(世)、守、光、先。
10、湖北省英山縣段氏輩字:
再肇祚永芳,光昭大茂昌,宗傳元立德。
11、江蘇豐縣趙莊鎮段堤口村段氏(鳳集堂)輩字
聞、人、東、方、效、法、古、先、哲、德、九、廣、大、景、文、逢、聖、世、
素、裕、經、綸、本、恆、存、道、義、新、榮、連、立、昌、厚、忠、貞、傳、家、遠
12、雲南金平縣段氏輩字:
星立明正、字洪文士、金有紹德、繼永和
13、河南省鄧州市段氏輩字:
丙、中、吉、道、傳、
14、重慶渝北段氏輩字:
憲、學、登、友、三
成、州、佐、治、平
前、輝、一、美、善
傳、代、復、淨、榮
15 、四川德陽中江段氏輩字
仁、宗、友、以、世
文、尚、大、囯、振
一、三、順、宗、德
成、立、啟、開、元
如、敦、詩、書、易
本、志、學、先、賢
16、河南信陽市商城余集鎮段氏輩字:
思,榮,先,祖,德
光,大,定,成,明
17、湖北大冶段氏輩字:
宗,啟,繼,紹,辛;
久,敦,合,肆,冊
18、山東曹縣段氏輩字:
陵,聯,榮,花,方
培,啟,修,君,良
19、湖北江陵、監利、漢川、洪湖四地聯宗(京兆堂)段氏輩字:
江陵:長、嗣、啟、遠、昌,秉、恢、承、亮、
監利:正、大、振、家、聲,甲、第、光、先、
漢川:啟、賢、良、奇、功,紀、盛、唐、鳳、
洪湖:振、文、章、華、國,書、禮、傳、家、
以上四地,從“”後開始,統一使用派語:
同、 宗、 迪、 慧、 穎, 經、 緯、 興、 康、 邦,
祖、 訓 、育 、英、 才, 後、 能、 譜、 瑞、 芳。
20、山東省慶雲縣前段村段氏輩字:
如、景、斯、齊、德(待續)
21、安徽省巢縣段氏輩字:
憲奇忠義士,金殿步皆存。朝庭轉玉令,永在有功美。安家先治國,才能完太平。
22、山東省長清區段氏輩字:
興、良、方、振、義,好、學、志、光、明

姓氏圖騰

段是以司職為圖騰的族稱。右邊是手拿利器砍山崖的石壁,左邊表示被砍的山崖已經開裂,合起來稱作段。鮮卑族段姓,又鄭莊公弟叔段為祖。
段姓

姓氏名望

知名人物

段珪:東漢宦官,“十常侍”之一。
段韶:南北朝時北齊姑臧武威人,累官至左丞相,封平原郡王。
段隨:十六國時西燕人。初為西燕大將,國內大亂之時被推為王,旋被殺。
段業:西安人,十六國時北涼國君,初為後涼建康(今甘肅省高台南)太守,後為匈奴人所擁立,在位三年被殺。
段規:先秦時期曾以崇高的聲譽而被韓康子禮聘為相。
段乾木:戰國時魏國人,求學於子夏,與田子方、李克翟璜吳起俱為魏國才士。其潛學守道,不事諸侯,受到魏文侯敬重,據傳文侯每過段乾木家門,定站立伏於車前橫木,以示尊敬。
段會宗:天水上邽(今甘肅省天水)人,西漢任西域都護、雁門太守等職。為人義氣,重功名,受到各族敬畏。
段孝直:漢景帝舉孝廉,為長安令。性剛直純孝。家有良馬,為先父生前所乘,雍州刺史梁緯倚勢索之,未遂,冠孝直以受髒之罪而下獄致死。
段匹磾:晉時鮮卑人。建武初任幽州刺史,與劉琨聯盟討伐石勒,兵敗後至襄國,仍著朝服持晉書。後在國中推其為君主時,事露遇害。
段思平:五代時南方大理第一世王,他出自白蠻大姓,原通海節度使,世為南昭貴族。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國
段安節:唐齊州臨淄人。成式子。自幼喜歡音樂,能唱歌,對音律也頗有研究。著有《樂府雜錄》,記載開元以後的樂部、樂器、節目、演員等。
段志玄:唐朝齊州臨淄人,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先是隨從李淵父子起兵,潼關之戰中擊退隋將屈突通。後又從李世民討王世充。貞觀八年(634年),再以金河道行軍大總管之職,率軍大敗吐谷渾,併入敵境長驅迫擊八百餘里。後累官至鎮軍大將軍,封樊國公,後改褒國公。貞觀十六年(642年)病卒,贈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諡號莊肅,陪葬昭陵
段文昌: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人,唐穆宗時為相,治尚寬靜。文宗時拜御史大夫,封鄒平郡公。
段成式:文昌子,唐代文學家,官至太常少卿。其人博聞強記,藏書甚豐,撰有《酉陽雜俎》,清人輯其詩文成《段成式詩》。
段秀實:汧陽(今陝西省千陽)人,唐代司農卿。曾被叛將朱沘脅于軍中議事,秀實以象笏猛擊朱沘,遂遇害。
段成己:絳州稷山(今屬山西省)人,金代著名文學家,與其兄段克己均為當時享譽文壇較有影響的人物。
段興智:為段思平所建大理國末代國君,為忽必烈所滅。元籍其地,封興智為摩河羅嵯,管領八方。及卒,後傳十一代總管。
段堅 (1419——1484),字可久,號柏軒,又號容思,明代蘭州段家灘人。“早歲受書,即有志聖賢”。明景泰五年進士,授山東福山縣知縣,萊州知府,河南南陽知府。段堅在南陽為官九載,郡人敬之。後引病歸里,以“奉先、事兄、教子、睦族、善俗”為旨,並“授徒講業”,仍關心著國家的興亡。段堅一生清廉,離任時“行李蕭然”,“僅有祭器、書卷十數篋”。士民遮道歡迭,號泣挽留。卒後,死訊傳到南陽,士民“敬做木主”,建立段氏專祠,“塑像為祖”。段堅在蘭州東關段家台段宅聚徒講學,因材施教,造就了兵部尚書彭澤等一大批人才。後人稱此為容思書院,為見於記載的甘肅最早的書院。
段續,字紹先,號東川,蘭州段家灘人。明世宗嘉靖二年 (1523)癸未科進士,歷任雲南道御史,湖廣參議後升密雲兵備副使等。。晚年辭官後,返回蘭州,深感蘭州地區黃河兩岸農民屢遭乾旱之苦,便自備木料,聘請工匠,按圖仿製。但因對構造原理未盡精通,幾番失敗,幾經修改圖紙,終告成功。段續首次創建的一輪水車,安裝在段家灘小南河,後人稱之為“祖宗車”。此後,蘭州黃河兩岸農民均依式仿造,用水車澆灌農田,收效顯著,至1949年蘭州解放前夕,全市有水車252輪,提灌面積達10萬餘畝。
段玉裁:字若膺(1735-1815),號懋堂,晚年又號硯北居士,長塘湖居士,僑吳老人。江蘇省金壇人。清代著名文學訓詁家、經學家。有《經韻樓集》十二卷、《詩經國小》、《古文尚書撰異》、《周禮漢讀考》、《儀禮漢讀考》、《汲古閣說文訂》、《 說文解字注 》及《經韻樓集》等書。
段祺瑞安徽 合肥(今屬肥西縣)人。原名啟瑞(1865-1936),字芝泉,晚號正道老人。1885年入天津武備學堂。 為民國時期政治家,皖系軍閥首領。 他本人素有“六不沾總理”之稱,即不貪污肥己,不賣官鬻爵,不抽大煙,不酗酒,不嫖娼,不賭錢。曾任提督、 國務總理等職。 1936年病卒於上海寓所。
段德昌:湖南 南縣人。中國工農紅軍傑出指揮員,軍事家。字裕後,號魂,1904年8月19日生,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6月畢業後,參加北伐戰爭。1933年犧牲,年僅29歲。1952年,毛澤東又親自為段德昌簽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第一號烈士證書。1994年,中央軍委將段德昌列為共和國歷史上的36位軍事家之一。
段曙光:(公元1923~2010年10月2日15時10分在天津逝世),安徽潛山人。1941年參加新四軍。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1月~1990年6月任新疆軍區副政治委員。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
段 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少將,海軍工程大學副校長。
段西忠: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少將,空軍後勤部部長。
段志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少將,濟南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
丁波中國人民武裝警察少將,武警黃金指揮部副主任。
段自立:中國人民武裝警察少將,貴州省武警總隊政治委員。
段英師:中國人民武裝警察少將,武警工程學院副政治委員。
段霖茂: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前整編第五十七師師長。
段樹華: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前第十九軍第七十二師師長。
段重智: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台灣省“國防部”第四廳副廳長。
段世舜:中國國民革命軍空軍少將,台灣省空軍監察中心主任。
段國基: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台灣省軍事管制區及海防部台南師管區參謀長。
段宜康(1963年11月14日-),台灣外省人,生於台灣台北市,祖籍江蘇蘇州,台灣政治人物,前“立法委員”、前民進黨新潮流系總召集人。為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
段永康:湖南益陽人。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6年畢業於湖北省函授學院語言文學專業。歷任石首縣稅務局副局長、荊州行署財政局局長、中共荊州地委副書記、荊州行署專員、湖北省副省長。
段學復(1914年7月29日-2005年2月6日),陝西華縣人,數學家,數學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從事代數學研究,在有限群的模表示論、代數李群、群論與組合數學等領域做出重要貢獻。
段奕宏(1973年5月16日-):原名段龍,中國演員。1998年畢業於中國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後進入中國國家話劇院。現為華誼兄弟簽約藝人。
段麗陽:女,1993年出生於河北邯鄲。現任cctv-少兒《大倉庫》主持人。
段暄: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主持《天下足球》《德甲直播》,《冠軍歐洲》(歐洲冠軍聯賽集錦)等欄目至今,並擔任過多項國內外體育賽事的解說員,常和陶偉搭檔,專門負責央視國際足球的解說、評論和報導,諳熟意甲、英超等國際足壇動態。曾獲得網上觀眾投票中央電視台十佳主持人稱號,是中央電視台最優秀的節目主持人之一。
段永平:曾以創立“小霸王”和“步步高”兩個知名品牌而聞名全國。2001年,段永平赴美開始投資生涯,現任步步高集團董事長。段永平於2006年和 2009年先後向浙江大學捐資3000萬美元和人民幣7600791元,2010年向中國人民大學捐贈3000萬美元,支持教育事業。
段永基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名門望族

大理國段氏。出自中原姬姓。姬姓:為中國周朝王室之姓。周文王姓姬名昌,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及《通志·氏族略·以名為氏》所載,春秋時,鄭武公的小兒子叫共叔段,其支孫以王父(祖父)的名“段”為氏。又據世系表上說:段氏,姬姓,鄭武公少子共叔段,其孫以王父名為姓,世居武威。段氏宗譜上說:段氏之先,武威郡人也。有名儉魏者,佐蒙氏閣邏鳳(南詔國王)有功,六傳至思平而有國。改號大理,時後晉天福二年也。九傳至段廉義,熙寧八年,為其臣楊義貞所弒,自稱廣安皇帝,凡四月,而段氏臣高升泰以東方兵討滅之。仍立廉義之侄壽輝,復廢之,而立其庶弟正明。十三年,正明避位為僧,國人共奉升泰為主,而段氏中絕。高升泰既代段氏,二年將卒,囑其子太明求段氏後正淳立之,號後理國。於是段氏復有雲南地,自正淳自段興智凡七傳而國滅。段氏自思平至興智二十二主,歷三百一十二年。元滅後理國,得四郡八府,蠻部三十有七,設大理都元帥府,仍錄段氏子孫,世守其地,段氏自段實段明有十二總管,與元氏(元朝)共為存亡。
滇考段氏。滇考·段氏大理國始末馮。段氏之先為武威郡人,唐天寶末,段儉魏佐蒙氏有功,賜名忠國,擢清平官。六傳生思平。思平生有異兆,及長,智量不凡,仕為通海節度使。楊乾貞篡位,思平圖雪國憤,深自韜晦,乾貞忌之。思平慮不免,卜於秀山神祠。往巴甸就其舅爨判(姓名)自匿。乾貞索捕甚急,思平與(鄭)買嗣舊臣高氏眶,高方為善巨守,有志興復,密遣人招思平。思平與其弟思良、軍師董伽羅走就之。追者在後,晝夜兼行至“藥師寺”避入,計必死,頃之,追者去,出視則門封蛛網矣。至品甸波大村,得奇戟。又葉鏡湖有妖物,夜出食人,行旅不敢進。思平持戟暮至,見水際隱隱有光如匹練,逼視之,一馬伏不動,收得之,乃神驥也,日行數百里,追者莫能逮。行山谷中,餒甚,摘野桃剖食之,核膚有文,曰“青昔”。思平怪之,以語董伽羅。對曰:“‘青’乃十二月,‘昔’乃二十一日。今乃楊氏政亂,吾當是日舉義乎?”遂至善巨,與高氏謀,高氏曰:“東方諸部,聚之可得勝兵數萬人,動以大義,罔不濟矣。”遂往借兵,東方黑爨、松爨三十七部皆助之。會於石城,眾十餘萬,鼓行而西,所向無敵,師至河尾,是夕,思平夢人斬其首,又夢玉瓶耳缺,又夢鏡破,懼不敢進,董伽羅曰:“三夢皆吉,進也。公為丈夫,‘夫’去首為‘天’,天子兆也。

研究考證

1.西韓城《段氏世譜》 明代天啟二年(1622年)段四教編修 現藏韓城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2.山東莒縣《段氏族譜》 明代嘉慶五年編修 現藏莒縣棋山鄉鹹服村段姓家中
3.山東聊城《段氏家譜》 明代嘉慶六年編修 現藏聊城小段莊部分段姓族人家中
4.河南民權段莊《段氏家譜》 明代隆慶三年編修 現藏民權前後段莊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5.山東曹縣段莊《段氏家譜》 明代嘉慶元年編修 現藏曹縣段莊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6.陝西韓城段氏《東門世譜》七續本 清道光三十年段培梧、段培竹主修 現藏韓城三甲村段姓部分 家中
7.河南孟縣《段氏宗譜》 清乾隆九年編修 現藏孟縣段莊、段西、段東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8.全國《段氏宗譜》(8冊)清光緒十四年編修
9、山西洪洞馮張村《段氏家譜》(卷一)(1942年段殿甲鈔本)清乾隆十二年段成鸞編撰 現藏洪洞縣檔案館
10.江蘇金壇《段氏家乘》(卷一)清光緒七年段溶源編撰 現藏南京大學圖書館
11.江蘇句容《句曲段氏重修宗譜》清光緒四年段雍梧、段純寬重修 現藏江蘇檔案館(存卷一)
12.江西波陽《鄱陽段氏宗譜》(10卷)清光緒八年段紹洛編撰 現藏上海圖書館
13.湖北新洲《段氏宗譜》(14卷)清光緒三十年段光裕、段清海創修 現藏新洲三店鎮沙畈村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14.湖南寧鄉《溈寧段氏三修支譜》 清光緒二年活字本現藏湖南省圖書館
15.湖南邵陽《段氏族譜》(32卷)清同治十年段祥習、段乾定等編修 現藏湖南省圖書館
16.四川內江《段氏家譜》(四卷)清鹹豐七年段正顏、段正鍅等編修 現藏四川省圖書館
17.雲南墨江《段氏家譜》 清鹹豐十一年段思周等纂修 現藏墨江縣檔案館
18.全國《段氏族譜》(20卷)1917年段伯清、段大華等編撰 現藏湖北監利縣檔案館
19.江蘇豐縣《段氏族譜》(四卷)1936年段文德編纂 現藏豐縣趙莊鄉段堤口村
20.浙江常山《段氏宗譜》(28卷)1944年段小根重修 現藏常山縣芳村鎮雅塘村
21.浙江常山《段氏宗譜》(不分卷)1926年木刻本 現藏常山縣芙蓉鄉西嶺足村
22.安徽壽縣《段氏宗譜》(四卷鉛印本)1925年段傳鼎等編修 現藏美國國會圖書館
23.福建建陽《興田段氏族譜》(21卷)1916年段文鏗編修 現藏浙江省圖書館(存三冊)
24.江西萍鄉《萍西段氏族譜》(木活字版)現藏江西省圖書館
25.湖北《沔陽段氏宗譜》 1918年段世芳主修 現藏武漢市圖書館
26.湖北利川《厚壩段氏族譜》(四卷) 1921年段子欽修撰 現藏四川省重慶市圖書館
27.湖南寧益《段氏五修族譜》(十二卷鉛印本)1930年段萬醇主修 現藏湖南省圖書館
28.湖南《湘潭城北段氏宗譜》(鉛印本,分卷)1920年段盛騏等編修 現藏美國加州大學圖書館
29.湖南湘潭《中湘拗柴段氏五修族譜》(20卷)1928年段世暉纂修 現藏廣東中山市圖書館
30.湖南湘鄉《段氏四修族譜》(20卷)1927年段其選修、段為暘纂 現藏湖南省圖書館
31.四川江北《段氏宗譜》(19卷)1913年段平福等編纂,江北段氏家祠刻本 現藏重慶市圖書館
32.湖北大冶《段氏續修宗祠》(19冊)1947年敦本堂木活字本現藏上海市圖書館
33.江西萍鄉《萍西愈佳方段氏族譜》(15卷)1919年段勵初等纂修(木活字本) 現藏上海市圖書館
34.江蘇鎮江《古潤西斛段氏宗譜》(10冊)1920年段伯詩纂修,木活字本 現藏南京市圖書館
35.雲南墨江新修《段氏家譜》 1958年段守源等纂修 現藏墨江縣檔案館
36.湖北英山新修《段氏宗譜》(12冊) 1988年段任良主編,段兆雄、段子中等協編 現藏海峽兩岸段姓族人和東南亞各國
37.湖南黔陽新修《段氏族譜》 1988年編撰 現藏黔陽段氏宗祠
38.陝西韓城《壽寺村段氏支譜》(已殘) 明代天啟二年(1622年)段四教主修 現藏韓城壽寺村(北壽、中壽、南壽) 段姓部分族人家中,多為手抄本
39.雲南墨江《段氏七修家譜》 清代嘉慶二十年(1815年)段明浩等篡修 現藏墨江縣檔案館及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40.湖南冷水江市《段氏五修族譜》 1949年段楚賢主修 現藏冷水江市檔案館及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註:1990年冷水江《段氏六修族譜》也已編修出版)
41.安徽蕪湖《段氏宗譜》 1919年段靜朗編修 現藏蕪湖檔案館和蕪湖段姓部分族人家中堂號來歷
42.江蘇省金壇·《段氏家乘》十卷首一卷 清光緒七年(1881年)木刻本共九冊 (清)睿源纂 藏地:南京大學
43.湖南新化·《段氏重修族譜》首卷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木刻本 藏地:湖南省冷水江市禾青鎮雙星村
44.湖南黔陽·《段氏族譜》(四修)首卷民國十一年(1922年)五月活字木刻本一冊 段尚烈主修 朱清芳、譚鴻勛刻印 藏地:湖南省洪江市龍田鄉長磧村
45.湖南黔陽·《段氏族譜》(五修)一套共八冊 1990年鉛印本 段惟俊、段天成、段成萬主編 藏地:湖南省洪江市龍田鄉長磧村
46.湖南南縣·廳華《段氏族譜》(酉陽堂)清乾隆十七年(1752)撰修本 1993年撰修本 藏地:湖南省南縣波拔鄉長纓村
47.湖南洞口·五修《段氏族譜》卷首共三冊 1992年電腦照排 段為元、段為恆等20人主修 藏地:湖南省洞口縣城西蔡家塘
48.雲南·《段氏大理國始末》 藏地: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清)馮(更生)撰
49.江蘇豐縣。《段氏族譜》(鳳集堂)(五修)一套共七卷。2008年1月電子版。段世周電腦排版,藏地:江蘇豐縣趙莊鎮堤口村
50山東滕州大塢鎮小塢村《段氏族譜》 2008年編修 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51河南濮陽郎中鄉東王海村《段氏家譜》清末編修現存段姓族人家中
52.山東慶雲縣中丁鄉前段村《段氏家譜》2012年編修 藏地:山東省慶雲縣前段村
53.湖北建始《段氏族譜》,1993年由段新載(段昌祿)整理修訂,藏於湖北省建始縣業州鎮杉木村段家灣
54.湖北漢川《段氏族譜》(忠壯堂)第四次續修版含卷首共18卷.1988年撰修本.藏地:湖北省漢川市里潭鄉紅星村二隊段家台
55.山東安丘會溝子村《段氏族譜》,光緒五年由本族景山/景元等修訂族譜,於一九九三年修,現藏於安丘市王家莊鎮會溝子村部分段姓家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