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湖北利川)

利川(中國湖北省恩施州下轄市)

湖北利川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利川地處湖北西南邊陲,西靠蜀渝,東接恩施,南鄰瀟湘,北依三峽,與重慶四縣兩區交界,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級市, 利川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有“銀利川”、“貢米之鄉”稱號,自古以來為“有利之川”、“大利之川”,故名“利川”。全市總面積4600餘平方公里,東西寬92公里,南北長105公里,轄2街道、7鎮、5鄉。總人口91.37萬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59.2%。

利川是世界優秀民歌之一《龍船調》的故鄉,利川曾先後獲“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旅遊示範區”、“全國文化先進縣市”、“中國歌舞之鄉”、“中國詩詞楹聯之鄉”、“十佳書香縣市”、“湖北省作協創作基地”、“湖北攝影之鄉”稱號。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利川市
  • 外文名稱:Lichuan City
  • 別名:大利之川
  • 行政區類別縣級市
  • 所屬地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下轄地區:2街道7鎮5鄉 
  • 政府駐地:都亭街道
  • 電話區號:0718
  • 郵政區碼:445400
  • 地理位置:湖北省西南,武陵地區
  • 面積:4607平方公里 
  • 人口:91.37萬人(2017年) 
  • 方言:西南官話-成渝片-利川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騰龍洞、蘇馬盪、魚木寨、大水井、水杉王、龍船水鄉、佛寶山 
  • 機場恩施許家坪機場
  • 火車站利川站恩施站涼霧站齊岳山站
  • 車牌代碼:鄂Q
  • 民族土家族苗族、漢族為主
  • 市樹:水杉
  • 市花:杜鵑
  • 行政代碼:422802
基本概況,旅遊,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地理環境,區域,地勢地貌,河流,氣候,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社會,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社會保障,宗教,資源和環境,交通,民間文化,特產,

基本概況

利川旅遊資源豐富,系“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2017年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0億元。全市有A級旅遊景區9個,其中4A級5個,3A級2個。利川是清江、鬱江的發源地,騰龍洞系世界特級溶洞之一,植物活化石“天下第一杉”全世界絕無僅有,龍船水鄉被譽為“天下第一水洞”,大水井、魚木寨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馬盪被稱作“中國最美小地方”, 齊岳山系中國南方最大的高山草場,星斗山系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市旅遊資源達167項,涉及8大主類、24個亞類和51個基本類型,大都具有地域壟斷性、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從2015年以來,全市民宿旅遊風生水起,打造民宿示範村18個,發展民宿示範戶1180戶,2017年實現民宿旅遊收入近10億元,在全國開創了旅遊扶貧的新路徑。
機場
利川市2016-2017年1-12月月平均氣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6
2.4
4.3
8.8
14.4
17.5
20.7
23.9
23.6
19.5
15.1
9.0
5.7
2017
4.7
5.0
7.5
13.9
17.3
20.3
24.0
23.8
19.8
14.2
9.1
4.7

旅遊

利川
利川境內自然景觀奇特秀麗,豐富多彩。位於謀道集鎮東南的水杉古樹,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大、最古老的一棵水杉母樹,樹齡達507餘年,人稱“天下第一杉”。位於毛壩鄉東南部的星斗山,植被區系龐雜,起源古老,植物種類豐富,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古遺址15處、古墓葬18處、古建築33處、石窟寺及石刻6處、近現代重要史跡17處,近現代代表性建築1處,均列為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城東北6公里處的騰龍洞,是中國已知的最大的岩溶洞穴,被中外專家認定為世界特級溶洞之一。位於團堡鄉境內的玉龍洞風景區和涼霧鄉境內的水蓮洞公園,經當地政府開發建設,初具規模。位於謀道集鎮東南的水杉古樹,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大、最古老的一棵水杉母樹,樹齡達500餘年,人稱“水杉王”、“活化石”、“天下第一杉”。位於毛壩鄉東南部的星斗山,以其植被區系龐雜、起源古老、植物種類豐富著稱於世,人稱“華中天然植物園”,成為恩施州第一個、湖北省第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8年5月,騰龍洞風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012年,國家旅遊局批准佛寶山大峽谷漂流景區為國家4A級景區;2013年龍船水鄉創建4A景區;2014年大水井創4A;2018年初玉龍洞成功創建4A。
至2017年底,全市有 A級旅遊景區9家(其中4A級5家,3A級2家);星級旅遊飯店12家(其中四星級2家、三星級8家),城區在冊登記的賓館飯店近200家,床位8000餘張;旅行社26家(其中1家分社,12家門市部);旅遊車隊2家、旅遊購物商店20餘家、規模以上餐飲企業37家、星級農家樂200家(其中五星級農家樂2家;四星級農家樂11家);全市旅遊直接從業人員5000餘人, 間接從業人員近3萬人。
騰龍洞
騰龍洞系國家AAAA級景區,屬中國已探明的最大溶洞,在世界已探明的最長洞穴中排名第七,世界特級洞穴之一。由水洞、旱洞、鮎魚洞、涼風洞、獨家寨及三個龍門、化仙坑等景區組成。騰龍洞整個洞穴群共有上下五層,其中大小支洞300餘個,為湖北省省級風景名勝區。
騰龍洞騰龍洞
騰龍洞風景名勝區,是國家地質公園,距湖北利川市城區6公里。景區總面積69平方公里,集山、水、洞、林於一體,以雄、險、奇、幽、秀而馳名中外。該洞洞口高74米,寬64米,洞內最高處235米,初步探明洞穴總長度52.8公里,其中水洞伏流16.8公里,洞穴面積200多萬平方米。洞內終年恆溫14一18℃。
1988年,經25名中外洞穴專家歷時32天實地考察論證:騰龍洞屬中國目前最大的溶洞,世界特級洞穴之一。1989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審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9年被命名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被國家級權威刊物《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中國最美六大旅遊洞穴——震撼騰龍洞"。因為騰龍洞的宏偉蓋世,海軍69l艇被中央軍委命名為“利川艇”。
騰龍洞以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宜人的氣候條件,是旅遊、療養、探險、地質考察的理想之地。
2015年12月,利川騰龍洞入選長江三峽30個最佳旅遊新景觀之一。
龍船水鄉
利川龍船水鄉系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西部涼城——湖北利川市,距利川市10公里,距涼霧鄉鎮1.5公里,景區面積1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180米。景區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季涼爽,因著名土家民歌《龍船調》起源於此而得名。夏季平均氣溫24℃。順清江泛舟而下,江水碧綠如緞,風光秀麗,春意盎然;兩岸山峰聳峙,波光峰影,叢林相映,充滿詩情畫意。龍船水鄉風景區是一處中國最理想的避暑度假勝地,是理想休閒娛樂的良好場所。
龍船水鄉景區龍船水鄉景區
龍船水鄉集成中國最大的天然水洞水蓮洞,八百里清江源頭最美麗的三渡峽,水蓮洞有旱洞2000米,有大佛洞、觀音洞、舒心泉、樨牛洞等景點,布局合理,錯落有致,景致奇特,這裡,恬靜幽雅,天然與人工造型鬼斧神工。
水洞全長5000米,是國內最長的水洞,被稱作"天下第一水洞"。洞中有始建於清朝年間的觀音洞,內有稀有的透明魚。洞內乘舟遊覽,欣賞土家妹子的山民歌,妙趣橫生。洞外泛舟漫遊,田園風光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
佛寶山
佛寶山景區佛寶山景區
佛山是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蓴菜發源地和世界著名民歌“龍船調”的故鄉,處於全國“百佳呼吸小城”湖北省利川市境內,鑲嵌在張家界、長江三峽、恩施大峽谷、騰龍洞旅遊圈上,總面積46平方公里。
佛寶山原名福寶山,位於湖北省利川市汪營鎮。平均海拔1450米,坡度5-30度,大小山脊30條,大小河流29條,自然湖泊5座。山水相連,渾然天成,素有清江、鬱江兩江源頭之美稱。境內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為典型亞熱帶北緣濕潤區氣候,年均溫10.1℃,多年平均降水量1315mm,平均相對濕度82%。
佛寶山東距利川市城區23公里,總面積44.5平方公里,其最高峰海拔1758.5米。
2003年6月佛寶山被國務院正式批准為國家級星斗山自然保護區;2004年蓴菜、黃連獲得國家原產地域保護;2005年被批准為國家第五批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2006年被評為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2011年底佛寶山風景區評為AAAA級景區及佛山水庫被確定為利川城區備用飲用水源。
大水井
大水井古建群系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湖北省利川市柏楊鎮水井村,是2001年國務院公布的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水井景區大水井景區
大水井古建築群始建於明末清初,其建築規模宏大,整個建築雕梁畫柱,工藝精巧,玲瓏剔透,令人嘆為觀止。建築群由李亮清莊園、李蓋五莊園和李氏宗祠三部分組成,占地10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餘平方米。
"李氏宗祠" 和"李氏莊園" 兩大建築分別建於清道光和光緒年間,相距200米,總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
宗祠修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占地3800平方米。建有大殿3個、廂房4排、天井6個,共房屋69間。
莊園修建於1924年。占地4000多平方米。共有天井24個,房屋多2-3層的樓房,其中有大廳、套房、客廳、客房、小姐樓、帳房、倉房等。李氏宗詞及莊園建築宏偉,修飾華麗。柱頭及穿梁皆有雕花,飛檐和屋脊均有青花瓷碗碎片鑲嵌成各種圖案,彩樓、門窗都刻有工藝精巧的花鳥蟲魚等圖案,天井內還有水池和各種精緻的花壇,此外,還有各種浮雕和楹聯等。均保存完好。
玉龍洞
玉龍洞玉龍洞
玉龍洞系國家AAAA級景區,地處湖北省利川市團堡鎮櫻桃井村,距團堡鎮8公里處。因洞內化學沉積物潔白如玉和洞中一景酷似飛龍,故名玉龍洞。
玉龍洞位於千口坡的半山腰上,洞口高5.7米,寬12米,洞內一個主洞三個支洞,全長1630米。洞分上、中、下三層,洞內終年恆溫14-18度,僅中層洞穴面積就有10餘萬平方米,中層洞有各種景觀80多處。其景觀小巧玲瓏,景點多姿多彩,十分集中,被中外遊客譽為鄂南溶洞中一顆燦爛的洞穴明珠。
朝陽洞
朝陽洞風景區系國家AAA級景區,位於利川市南坪鄉朝陽村,距318國道乾堰塘處3公里,離利川市城區23公里,距齊岳山跑馬場僅5公里。初步探明洞穴長度10餘公里,洞穴面積20多萬平方米,首期開發1.5公里,因洞穴面向東方而得名。
朝陽洞朝陽洞
朝陽洞在巍巍的齊岳山腳下更顯得幾分靈秀,洞中游"聚仙廳",跨"銀河響水",過"野生峽",進"寶德門",觀"蓬萊仙境",使人體會到滄海桑田的美妙變遷,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美不勝收,樂不思歸。
蘇馬盪
蘇馬盪,位於利川市謀道鎮藥材村,地處長江南岸,海拔1500餘米,面積20平方公里,距利川城48公里。一邊是縱橫奇美的磁洞溝峽谷,一邊是一望無際的蒼茫林海,一邊是南方最大的草場齊岳山。
蘇馬盪景區蘇馬盪景區
蘇馬盪在土家族語言中是"老虎喝水的地方"的意思,西與重慶萬州接壤。景區森林密布、氣候涼爽、寧靜自然,風情獨特,是人們休閒、度假、納涼的絕佳去處。
蘇馬蕩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8℃左右,是盛夏"絕無僅有"的天然空調。蘇馬盪景區萬餘畝的森林基本上處於次原始森林狀態,植被保持了多樣性,千年杜鵑、滿山紅葉、天然園林、植物奇觀獨具特色。景區內有著石英沙地貌所特有的優質礦泉水,蘇馬神水、鳳凰泉聞名遐邇。有"中國最美小地方之美譽"。
齊岳山
齊岳山──中國南方最大的山地草場。海拔較高,本名七曜山,現稱為齊岳山。位於湖北省恩施利川市西部,西邊與重慶石柱、萬州接壤,距利川市僅30公里,318國道從景區穿過。
齊岳山自重慶石柱進入利川境內後,由西南向東北綿延,莽莽蒼蒼,長達125公里,總面積562平方公里,主峰1911.5米,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
這裡夏季綠草茵茵、牛羊成群,現有跑馬場三處。是南方人難得一見的草原風光;冬季白雪皚皚、玉樹瓊枝,又是一派北國風光,是度假避暑休閒的理想之地。
水杉王
利川謀道鎮生長著一棵古老蒼桑、龍骨虬枝、高大挺拔的水杉樹,樹高35米,胸徑2.5米,冠幅22米,樹齡達600多年。它是世界上樹齡最大、胸徑最粗的水杉母樹。
利川(湖北利川)
1941年,國民黨中央大學乾鐸教授首先發現了這棵古樹,後經植物學家胡先驌、鄭萬鈞教授鑑定為水杉,並於1948年發表了《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種》論文,推翻了“水杉早已滅絕”的定論,一時轟動世界植物學界。這棵古樹就被稱作“天下第一杉”、“植物活化石”、“世界水杉爺”、“水杉王”等。
魚木寨
魚木寨, 土家族山寨,位於鄂渝交界處,東距利川市61公里,四周皆絕壁,魚木寨占地6平方公里,居住著500多戶土家山民。這裡有土家古堡、雄關、古墓、棧道和民宅,是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土家山寨,景區內城堡寨牆、古棧道保存完好,數十座古墓石雕精湛,隘關險道驚心動魄,村民生產生活用具古樸傳統,民族風俗別有風味,素有"世外桃源"之美稱。
魚木寨魚木寨
麗森農業生態觀光園
麗森農業生態觀光園國家AAA級景區,創建於2013年11月,是一家集特色農業產品開發,民宿旅遊、休閒度假、美食娛樂、商務會議等綜合業務於一身的現代化企業。作為利川市龍頭民宿企業,生態麗森休閒度假村,麗森農業生態觀光園位於恩施州利川市南坪鄉,景區距318國道1.5公里,距利奉公路(249省道)5公里,距利萬高速南坪出口2公里,距利川城區19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健全的機構:作於一體的綜合性現代農業企業,企業組織機構健全。景區面積3000畝,景區由生態接待中心、民宿客棧、花田喜事賽場、汽車電影院、兒童樂園、花間垂釣園、森林燒烤吧、花香鳥語林、梨園觀景台、無公害瓜果種植基地、綠色畜禽養殖基地、真人CS、絕美十里桃林、養殖垂釣區、民宿建築、旅遊品鑑、體驗、商務餐飲服務區;林地自然植被及人工培植草本植物觀賞休閒走廊等景點組成。
麗森農業生態觀光園麗森農業生態觀光園
龍渠休閒度假村
利川龍渠休閒度假村,國家AA級景區,地處歷史文化名鎮——忠路鎮。龍渠休閒度假村位於忠路集鎮東頭,緊鄰風光秀美的鬱江河畔,距利川城區55公里,規劃建設面積6平方公里。主壩美麗鄉村按照“山上茶園山下果園”的模式進行打造,集鬱江風光、生態農業觀光園和生態休閒農莊之精髓。生態農業觀光園發揮鎮內茶葉、林果、花卉苗木等產業,建成茶博園、百果園和花卉盆景園。茶博園內陸羽雕像栩栩如生,10棵野生茶樹和茶文化長廊彰顯忠路悠久的茶產業歷史,這裡將成為我們觀茶、採茶、品茶、感受茶、研究茶的一塊寶地。百果園內有柑橘、白柚、葡萄、草莓等水果10多種,品種齊全,四季有花有果,花卉盆景園集聚金彈子、紫薇等名貴盆景藝術植物160餘株,是休閒觀賞、閒暇遛鳥的理想之地。竹園休閒度假山莊是1個集餐飲、住宿、垂釣、游泳、採摘體驗於一體的休閒生態農莊。
龍渠休閒度假村龍渠休閒度假村
白鵲山民宿
白鵲山村現有民宿旅遊經營戶34戶,共252個房間,可接待遊客白鵲山民宿500餘人。堅持“五化”標準(綠化、美化、淨化、亮化、黑色化),按照統一設計方案,實施民宿庭院改造。最佳化完善智慧民宿集成系統,實現景區免費無線wifi全覆蓋,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建立旅遊標識系統及導覽圖。北京大地鄉居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正在建設向家灣精品民宿,實行全託管經營,提供民風民情展館、茶社、高端小酒莊、文藝休閒創作室四大功能。由龍船調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打造水上蓮湖景觀,繼續發揮全國山地馬拉松賽事的人氣集聚效應,圍繞“賽道變景區”目標,將沿途民居外立面進行特色打造,強化自然風貌的保護,配套補綠措施,美化沿途景觀,全面提升白鵲山鄉村民宿旅遊的美譽度。整合黨建、扶貧、旅遊、政法等各部門的資源,創新載體,協同推進,把白鵲山民宿旅遊重點示範村建設成黨建引領示範村、產業帶動示範村、生態旅遊示範村、文明和諧示範村、民族團結示範村,探索“旅遊+”的鄉村旅遊扶貧模式。
白鵲山民宿白鵲山民宿
野貓水村民宿
野貓水村民宿野貓水村民宿
野貓水村位於利川市東大門--團堡鎮,西距利川城區18公里,野貓水村民宿東離團堡集鎮鎮所在地3公里,交通便利,318國道由東向西貫穿而過。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國土面積5.4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80米,全村經濟來源較為豐富,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養殖業以野兔、牲豬為主,種植業主要是菸葉、魔芋、山藥、蔬菜、葡萄、大棚西瓜。現有民宿戶68戶,可接待遊客700餘人,有省級文物保護古蹟宜影塔及宜影湖等旅遊資源,圍繞旅遊做文章,大力發展休閒旅遊產業、觀光農業、綠色有機高效農業,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
馬前村民宿
馬前村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涼霧鄉境內,馬前村民宿距城區23公里,距涼霧集鎮11公里,國土面積12平方公里,共22個村民小組。現有民宿經營戶69戶。成立了利川市馬前康家寨民宿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指導民宿改造、接受民宿經營戶運營託管、負責對外行銷、對外合作;成立了民宿旅遊協會引導民眾自治,充分發揮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馬前村平均海拔1050米,地勢平坦,是一塊山間的沖積小平原。村中良田千畝,阡陌縱橫,對對白鶴,翩翩起舞,往來村民荷鋤挑擔,鄉村趣味濃厚。仙女洞河從佛寶山奔流而下,匯入清江上游的重要支流馬前河,給馬前村增添了靈性和美麗。馬前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體育健身設施,文化廣場、農家書屋、棋牌室、網際網路健全。村容整潔,民風淳樸,生態環保,是您避暑、養生養老的好去處。2015年4月被省發改委確定為易地扶貧搬遷示範點,2016年確定為全市“十村百企萬戶”鄉村民宿旅遊示範村之一。
馬前村民宿馬前村民宿
老屋基民宿
老屋基民宿位於利川市忠路鎮轄區內,沿326省道到涼霧左轉老屋基民宿駛入利彭線16.4公里即到,集中於姚家河與鬱江交匯處,清乾隆年間,土著馬、黃、覃等姓在此造房安居,漸行街坊;清光緒年間,邑人勇麻條石鋪成長1100米,寬6米魚背脊街面。現存木質建築(吊腳樓)66間,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它是目前利川保存最好的老街,著名建築專家張良皋先生的代表作《武陵土家》第一版封面,採用的就是老屋基老街的照片,著名作家野夫先生小說改編的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也老屋基作為主要實景拍攝地。2016年,忠路鎮圍繞“挖掘一條傳統老街,一部愛情電影,一座秀麗寨子,一條古鹽道”這一發展定位,著力推進民宿旅遊示範建設,不斷提升鄉村民宿旅遊品位。老屋基民宿共有標準間262間,單間125間。自建設民宿旅遊以來藉助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的熱播,寨公寨母的神奇傳說,合力新農村的田園風光,古鹽大路的歷史滄桑,老屋基吸引了大批的遠近遊客前來體驗觀光。
老屋基民宿老屋基民宿
興盛民宿
興盛民宿屬於利川市汪瑩鎮,佛寶山風景區腳下,平均海拔1000-1200米,村中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從利川城區出發沿326省道西行22公里到達。同時,滬蓉西高速公路汪營出口位於該村村口,交通便利,下了高速便可直接住進民宿。興盛村目前已經有20戶改造好的民宿,共有標間108間,單間57間,可以一次性接納300餘人,目前,汪營鎮政府正積極打造從興盛村到佛寶山沿途600餘畝觀光旅遊園,遊客可以從興盛村欣賞著美景一直走到佛寶山頂。
興盛民宿興盛民宿

建制沿革

利川地圖利川地圖
【沿革】利川古為廩君地。周屬巴國地。秦屬黔中郡。漢屬南郡朐忍縣地。三國初屬荊州建平郡
蜀漢建興八年(230年)置南浦縣,屬巴東郡。晉、宋、齊、梁因之。
北朝北周置鹽水縣(一說鹽水縣在今長陽縣),為亭州資田郡附郭縣。
隋開皇初,廢郡存州、縣。隋大業初改亭州庸州,置清江郡,鹽水為庸州清江郡附郭縣
唐省庸州入施州,改清江郡為清化郡,省鹽水縣入清江縣。
五代仍唐之舊。宋,復改清化郡為清江郡,隸夔州路,清江縣下置都亭鄉,為今利川縣地。
南宋,縣屬龍渠縣地。元,廢郡,以施州隸夔州路總管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並清江縣入施州,二十五年復置清江縣,以附都亭鄉蠻洞置施南宣撫司、忠孝安撫司。
明玉珍據蜀,置忠路宣撫司。明立施州衛領所及諸土司,境內為都亭里及施南宣撫司、忠路安撫司、忠孝安撫司、劍南長官司;嘉靖中置上、下支羅二百戶所;天啟中置沙溪宣慰司。
清,廢指揮,千百戶,設流衛。康熙四年(1665年),改沙溪宣慰司為宣撫司,改劍南長官司為建南長官司,余都亭里及施南、忠孝、忠路諸司如故。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衛,領於巡荊道歸州。十三年(1735年)改流,以施南、忠孝、忠路、建南、沙溪5土司、上下支羅及原恩施縣之都亭里地為利川縣,隸巡荊道施南府。以清江橫貫全境,平川廣袤,物產豐富,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
民國初,屬湖北省荊南道,後改施鶴道,廢道後直屬省。1928年屬鄂西行政委員會。1932年屬第十行政督察區。1936年屬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11月14日利川解放,隸於湖北省恩施專區。1970年屬恩施地區,1983年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立,隸於鄂西州。1986年5月27日,國務院批覆省政府“同意撤銷應城、蒲圻、沔陽、石首、麻城、利川六縣分別以原縣行政區設立六個市,均為縣級市”,10月1日,召開撤縣建市慶祝大會,慶祝利川市成立。撤縣建市後,隸於恩施州(鄂西州於1991年更名為恩施州)。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11月,利川縣人民政府建立,轄城關、團堡、忠路、汪營4個區。
1950年6月劃為7個數字命名區,即第一區(城關)、第二區(團堡)、第三區(南坪)、第四區(汪營)、第五區(忠路)、第六區(文斗)、第七區(毛壩);
1951年8月,增設第八區(理智)。
1952年9月,四川奉節縣第八區(柏楊)劃歸利川縣,全縣調整為13個數字命名區。
1953年6月增設第十四區(龍門)。
1954年1月,設立城關鎮,2月,第七區(小河)併入第九區(忠路),11月,第四區(太平)併入第三區(南坪)。
1955年3月,第一區與第十二區合併為第一區,全縣分為城關鎮、第一區(城關)、第二區(團堡)、第三區(南坪)、第四區(柏楊)、第五區(汪營)、第六區(建南)、第七區(龍門)、第八區(文斗)、第九區(忠路)、第十區(黃瑞)、第十一區(毛壩)。
1956年1月,四川萬縣所屬謀道、大興、百勝3鄉劃歸利川縣管轄。
1958年12月,區改為公社,同時將城關鎮併入城關人民公社,增設佛寶山人民公社(1960年12月撤銷),黃瑞區更名為馬前人民公社。
1960年9月,設立城市人民公社。到1961年8月,全縣轄11個人民公社。
1961年8月,撤銷區級公社,恢復區的建制,將原127個管理區(鎮),調整為128個人民公社委員會和3個鎮人民委員會。城市人民公社更名為城關鎮。
1967年1月,區級政權機構陷於癱瘓後,曾一度由人民武裝部抓革命促生產辦公室主持工作。
1968年1月,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後,全縣10個區和1個區級鎮先後建立革命委員會。
1975年9月,根據利發[1975]22號檔案精神,撤銷區級建制,將原129個鄉級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和3個鎮合併調整為26個區級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和1個鎮革命委員會。
1976年10~1984年6月,全縣仍轄26個公社和1個區級鎮。
1981年2月,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為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撤社建區,將26個公社管委會合併調整為11個區公所、3個鎮人民政府。
1986年9月,撤縣建市時,將都亭鎮改為都亭辦事處並增設東城、西城、城南三個街道辦事處。至此,全市下轄12個區(鎮)和4個街道辦事處。
1986年底,全市轄涼霧、元堡、毛壩、團堡、汪營、建南、謀道、忠路、文斗、沙溪、柏楊壩11個區,都亭、東城、西城、城南4個區級街道辦事處和石壩鎮。
1987年2月,撤銷文斗區朝陽、雙林、仁合,汪營區龍頭4個鄉。
1988年9月,撤銷建南區廟梁鄉、更新鄉,在廟梁鄉、更新鄉原轄區內設立柏楊壩渡鄉,鄉政府駐地柏楊壩渡。撤銷建南區楓化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建南鎮。
1989年3月,撤銷涼霧區鐘靈、繼昌兩鄉,分別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官屋鄉、馬前鎮。
1990年1月,撤銷城南街道辦事處,其行政區域併入東城辦事處,辦事處駐東門橋頭;設立南坪區,將汪營區長樂鄉、野茶鄉、營上鄉、南坪鎮和柏楊壩區馬坪鄉劃歸南坪區管轄,區公所駐南坪。
1991年1月,全市下轄12區、1鎮、3個街道辦事處。鄉級建制為94鄉、11鎮。村級組織有576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5905個村民小組、14個居民小組。
1992年3月,撤銷謀道區齊岳鄉,建立齊岳山牧業經濟開發區。同年12月,下磁鄉香園村、上磁鄉桃園村劃歸牧業開發區管轄。
1992年9月,成立騰龍洞經濟技術開發區,下轄都亭關東村、東城新橋、杉木、岩洞寺、王家灣村。
1994年1月將新橋、杉木二村劃歸東城管轄,確定關東、岩洞寺、王家灣三村為開發區的行政管轄範圍。
1996年12月,撤區建鄉,建南、汪營、柏楊壩、忠路4個區改為鎮,團堡、元堡、毛壩、沙溪、文斗、南坪、謀道、涼霧8個區改為鄉,設立長順鄉,其行政區劃為原文斗區所轄錦屏、仁合、黃土、雙林4鄉,鄉政府駐長順壩。撤銷103個鄉人民政府和11個鄉級鎮人民政府,設立114個管理區。
1997年1月,將南坪鄉所轄中槽村劃歸齊岳牧業開發區管轄。同年,將原土橋村分為土橋村、求男台村,將汪營鎮天上坪管理區的皂角嶺村和手爬岩村合併為皂角嶺村。
1999年7月1日,將文斗鄉長順、黃土、錦屏、五峰4個管理區、26村、219個村民小組劃出,正式成立長順鄉。全市行政區劃為9鄉、5鎮、3個街道辦事處、2個開發區。
1999年9月,撤銷團堡鄉,設立團堡鎮,鎮人民政府駐團堡;撤銷謀道鄉,設立謀道鎮,鎮人民政府駐謀道。
2001年3月,鄉鎮機構改革,調整行政區劃,撤銷長順鄉,劃歸文斗鄉管轄,鄉人民政府駐文斗;撤銷石壩鎮,劃歸汪營鎮管轄,鎮人民政府駐汪營;撤銷西城街道辦事處,劃歸都亭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駐都亭。撤銷109個管理區,改設農村工作站。
2001年8月,忠路鎮雙江、八聖、溪林、江源管理區合併為江沿農村工作站;楊家坡、豐樂管理區合併為楊家坡農村工作站;小河、桂花管理區合併為小河農村工作站;龍塘鋪、杉木根管理區合併為龍塘鋪農村工作站。
2002年3月,楊家坡農村工作站分設為楊家坡農村工作站和豐樂農村工作站。
2002年4月28日,設立佛寶山生態綜合開發區(屬正科級事業單位)。
2002年8月,騰龍洞民族旅遊經濟開發區與東城辦事處合併,齊岳牧業經濟開發區與謀道鎮合併,均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2003年,全市轄6鄉、6鎮、2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
2008年12月,全市轄6鄉,即元堡、涼霧、南坪、文斗、沙溪、毛壩;6鎮,即柏楊壩、建南、汪營、忠路、團堡、謀道;2個街道辦事處,即都亭、東城。1個生態綜合開發區,即佛寶山生態綜合開發區。
2010年,都亭辦事處設5個社區(南湖裡、官井、金乳、桃花、園藝場),9個村。全市轄15個鄉、鎮、辦事處、開發區,584個村(居、社區)民委員會(6個居民委員會、5個社區、1個林場),6141個村民小組。6鄉:即元堡、涼霧、南坪、文斗、沙溪、毛壩;6鎮:即柏楊壩、建南、汪營、忠路、團堡、謀道;2個街道辦事處:即都亭、東城;1個開發區,即佛寶山生態綜合開發區。
2011年4月,增設湖北利川經濟開發區。
2012年,全市轄16個鄉、鎮、辦事處、開發區,6鄉:即元堡、涼霧、南坪、文斗、沙溪、毛壩;6鎮:即柏楊壩、建南、汪營、忠路、團堡、謀道;2個街道辦事處:即都亭、東城;2個開發區,即佛寶山經濟開發區、湖北利川經濟開發區。
2013年1月31日,毛壩撤鄉建鎮,全市由6鄉6鎮變為5鄉7鎮,5鄉:即元堡、涼霧、南坪、文斗、沙溪;7鎮:即柏楊壩、建南、汪營、忠路、團堡、謀道、毛壩;2個街道辦事處:即都亭、東城;2個開發區,即佛寶山經濟開發區、湖北利川經濟開發區。
2017年底,全市有5鄉7鎮,5鄉:即元堡、涼霧、南坪、文斗、沙溪;7鎮:即柏楊壩、建南、汪營、忠路、團堡、謀道、毛壩;2個街道辦事處:即都亭、東城;2個開發區,即佛寶山生態綜合開發區、湖北利川經濟開發區。全市共有585個村(居)民委員會(564個村,21個社區居委會,不含林場),6147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利川市轄都亭、東城2街道,謀道、汪營、團堡、柏楊壩、忠路、建南、毛壩7鎮,南坪、沙溪、文斗、元堡、涼霧5鄉。居民委員會21個,村民委員會564個。
行政區名
政府駐地
戶籍人口(人)
國土面積(平方千米)
轄區
都亭街道辦事處
官井
70628
30.09
11個居委會,3個村委會
東城街道辦事處
新橋
35528
91.16
8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
謀道鎮
南浦
71248
338.27
56個村委會
汪營鎮
清源
101730
355.02
50個村委會
團堡鎮
曬田
69448
447.72
56個村委會
柏楊壩鎮
響水
88173
579.93
1個居委會,57個村委會
忠路鎮
綜合
84134
513.62
1個居委會,60個村委會
建南鎮
黃金
73300
325.95
54個村委會
涼霧鄉
涼霧
71322
419.04
45個村委會
元堡鄉
元堡
35674
266.16
26個村委會
南坪鄉
南坪
60546
148.46
21個村委會
毛壩鎮
沙壩
42170
325.42
44個村委會
沙溪鄉
八銀
36443
292.86
22個村委會
文斗鄉
文龍
73383
431.89
56個村委會
佛寶山生態綜合開發區
1492

地理環境

區域

利川市位於鄂西南隅,地處巫山流脈和武陵山北上余支交會部,為清江鬱江發源地。東距省會武漢市公路711公里,距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城公路100公里。地跨東經108°21′~109°18′,北緯 29°42′~30°39′。東與恩施市接壤,南與鹹豐縣毗連,西南與重慶黔江、彭水兩縣相鄰,由西至北依次與重慶石柱、萬縣、雲陽、奉節諸縣毗連。東西距寬92公里,南北長105公里,總面積4605平方公里,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積最大的縣級市。
利川

地勢地貌

市境屬雲貴高原東北的延伸部分,地處巫山流脈與武陵山北上余脈的交匯部,山地、峽谷、丘陵、山間盆地及河谷平川相互交錯。鐘靈山甘溪山佛寶山呈東西走向,橫亘於市境中部,將全境截分為南北兩半。北部為利中盆地,清江自西向東橫貫利中盆地,平川大壩與山地丘陵鑲嵌兩岸,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四周有齊岳山、寒池山、石板嶺、馬鬃嶺、麻山、鐘靈山、甘溪山、佛寶山環抱。城區位於盆地偏東部位,海拔1079.5米,地理位置高於周邊各縣市。
利川田園風光利川田園風光

河流

發源於境內的清江鬱江毛壩河梅子水磨刀溪等河流,順著地質構造和山勢走向奔流出境,呈典型的放射狀水系。主要河流有:屬於由西向東流入長江的清江水系;由東南、西南流入烏江的鬱江、毛壩河的烏江水系;西部流入石柱河、西北和東北流入長江的建南河、磨刀溪及梅子水的長江水系。最大河為清江、鬱江。清江發源於西部的都亭山,鬱江發源於佛寶山。境內多年平均降水總量59.19億立方米,產水多年平均徑流深802毫米,徑流總量37.02億立方米,人均占有徑流量500多立方米,比全國人均值多一倍以上。

氣候

利川市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因山巒起伏,溝壑幽深,海拔高度不同,氣候差異明顯,為典型的山地氣候。夏無酷暑,雲多霧大,日照較少,雨量充沛,空氣潮濕。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帶,四季分明,冬暖夏熱,年平均氣溫16.7℃,年降水量1300至1600毫米,日照時數1409.2小時。海拔800至1200米的二高山地帶,春遲秋早,潮濕多雨,日照偏低,年平均氣溫12.3℃,無霜期232天,年降水量1200至1400毫米,日照時數1298.9小時。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氣候寒冷,冬長夏短,風大雪多,易澇少旱,年平均氣溫11.1℃,無霜期210天,年降水量1378毫米,日照時數1518.9小時。

自然資源

境內生物、礦產、水能、風能資源豐富。現有維管植物191科、557屬、1037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樹種3種,二級保護樹種12種,三級保護樹種13種。境內盛產壩漆、黃連、蓴菜,也是地球上的珍稀孑遺樹種水杉樹的發祥地,因此利川被譽為壩漆之鄉、黃連之鄉、蓴菜之鄉、水杉之鄉。有野生動物100餘種,主要糧食作物10餘種,家畜家禽10餘種。礦產資源門類齊全,已初步探明有43種,111處礦點,天然氣、滷水、煤炭、生物礁、石膏、石灰石蘊藏量較大。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70萬千瓦,可開發量50萬千瓦;風電理論儲量180萬千瓦,可開發量120萬千瓦。截至2017年底,水電建成裝機25萬千瓦,風電建成裝機37萬千瓦,在建水電裝機14.5萬千瓦,在建風電裝機13.2萬千瓦。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利川市戶籍人口94萬人,少數民族55.65萬人,占利川總人口的59.2%,其中:土家族49.28萬人,占52.43%;苗族5.71萬人,占6.07%;蒙古族0.24萬人,占0.25%;其他少數民族人口0.42萬人,占0.45%。
民族
利川市境內長期居住著漢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壯族、藏族、畲族、白族、蒙古族、彝族、滿族等11個民族。

經濟

2017年,初步核算,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78804萬元,增長7.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9386萬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330503萬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508915萬元,增長9.0%。三次產業結構由2016年的30.1:27.6:42.3調整為28.79:28.04:43.17,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和其他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8 %、6.7%、6.1%、16.1%、9.2%和9.1%。按年均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7660元。
採茶姑娘採茶姑娘
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全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8218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8%。其中,農業總產值370866萬元;林業總產值20077萬元;牧業總產值184668萬元;漁業總產值4175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2402萬元。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40927萬元,比上年增長4.4%。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263430萬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年末全市共有規上工業企業61家。
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52134萬元,比上年增長51.7%。
全年全市建築業實現總產值11.52萬元,比上年增長0.43%,實現增加值67073萬元,比上年增長8.9%。全市具有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20家,期末從業人員3419人。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342190萬元,增長18.2 %;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投資53426萬元,下降3.0 %;第二產業投資246174萬元,增長35.1%;第三產業投資1042590萬元,增長16.1%。
2017年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422655萬元,比上年增長0.01%,其中住宅完成投資344480萬元,比上年增長1.4%。商品房銷售面積89.52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336159萬元。
國內外貿易
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1465萬元,比上年增長10.9%。分地域看,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36296萬元,增長10.9%;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45169萬元,增長10.8%。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127046萬元,增長11.3% ;零售業零售額738628萬元,增長10.9%;住宿業零售額42961萬元,增長9.9% ,餐飲業零售額72830萬元,增長11.2%。
2017年外貿出口總額8987.65萬美元,居全州第四。
交通郵電旅遊
2017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6108萬元,比上年增長5.8%。
年末全市公路通車裡程4666.8公里。其中等級公路4657.8公里,比上年增加407公里。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57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3億元,增長18.2%;電信業務總量4.27億元,增長1.6%。全市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7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55.29萬戶。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數9.13萬戶。
全年國內旅遊人數超120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2.9%。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0.1億元,同比增長18.2%。
財政金融
2017年,全市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190169萬元,完成年初計畫的107%,同比增加24621萬元,同比增長14.9%。財政總收入總量居全州縣市第二位,增幅居全州縣市第二位。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59888萬元,完成年初計畫的108.3%,同比增收27548萬元,增長20.8%,占財政總收入的84%,比上年提高4.1個百分點;非稅收入完成30281萬元,完成年初計畫的100.2%,同比下降8.8%,占財政總收入的15.9%,比上年下降4.1個百分點。全市實現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1716萬元,為年初預算的101%,增加3470萬元,可比增長7%。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49165萬元,占年初預算463416萬元的140.1%,比上年507029萬元增加142136萬元,增長28%。

社會

教育

利川一中利川一中
2017年底,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92所,其中:國小122所,普通國中2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高中5所,中職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稚園137所;另有不計校數的教學點173個,附設幼兒班229個。在校學生143241人,其中:國小69733人,國中31084人,高中14027人,特殊教育學校119人,中職3562人,學前教育24716人。全市共有教職工7726人,其中:國小3197人,普通國中1654人,九年一貫制學校165人,高中823人,特殊教育25人,幼稚園1687人;專任教師6797人,其中:國小3189人,普通國中1641人,九年一貫制學校165人,高中767人,特殊教育25人,幼稚園839人。全市各類學校占地總面積3068963.85平方米,校舍總面積1286131.56平方米。

科技

2017年末全市共有科技推廣服務機構66個,農民技術協會14個,市直專業學會6個,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073人。
全市爭取科技項目資金累計185萬元;促進產學研合作,開展院企共建和校企共建活動並建立了14個合作平台;申請專利393項,組織實施了科技活動周,發放技術資料3.5萬餘份、接受諮詢3000人次、展出展板70塊、科普培訓10場、進校園舉辦科普講座。

文化

2017年底,全市有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鄉鎮文體廣電服務中心14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3個,文聯協會9個,體育協會14個。有線數位電視用戶10.43萬戶,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2017年,文體基礎設施建設再上新台階,全市建成269個村(社區)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成文化廣場320個、百姓大舞台50個、農家書屋和文化活動室565個,建立9個鄉鎮文化分館、14個鄉鎮圖書分館。2017年,市圖書館接待讀者10萬餘人次,外借圖書13萬(含電子文獻)余冊次,開展流動圖書車下鄉服務80餘次,開展全民閱讀推廣活動30餘場次。全年文化活動好戲連台,成功舉辦“涼城利川·歡樂一家親”系列文化活動之“文化力量·民間精彩”廣場舞大賽、第五屆戲迷票友京劇演唱會、第十二屆“索華杯”最美舞姿大賽、“喜迎十九大·爭創新業績”美術書法作品展及文藝演出系列文化活動。山茶花藝術團《節喲節》參加全州廣場舞大賽獲第二名,並代表全州參加全省第三屆廣場舞大賽獲老年組第二名。
目前,全市已公布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1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6項、州級11項、市級42項。全市已公布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54名,其中國家級1名,省級5名,州級5名,市級43名,全友發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名錄。編輯出版了《利川戲劇曲藝》、《利川民間歌曲集》、《利川遺風》等3部非遺系列叢書。歌曲《龍船調的家》獲2017年湖北音樂第七屆聲樂作品“金編鐘獎”,該獎系湖北省音樂專業最高獎。《大山坳的籃球夢》在中宣部組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微電影徵集展示活動中被評為三等獎(30分鐘作品),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為“2017優秀原創網路視聽作品”(優秀網路短片獎,全國僅3部作品獲獎)。雨燕長篇小說《鹽大路》獲“土家族優秀作品獎”,該獎項屬中國土家族文學創作的最高殊榮。
2017年,組織元旦萬人徒步,舉辦了2017中國山地馬拉松系列賽利川站比賽、全民健身聯賽、“百盛”杯LCBA男子籃球爭霸賽、鄉鎮籃球賽等系列民眾體育活動,掀起全民健身熱潮。承辦了“國際汽車城杯”中歐籃球明星對抗賽、民體杯全國高腳競速比賽、中國CBSA中式檯球冠軍賽、“蘇馬盪杯”中國龍胄最美鄉村門球賽、省第二十七屆毽球錦標賽、第二屆湖北·利川旅遊城市民族體育舞蹈《國際標準舞》邀請賽及州青運會等國內外高規格體育比賽,打造了城市名片。在恩施州八運會上,利川代表團獲得110枚獎牌,其中金牌33枚、銀牌36枚、銅牌41枚,獲優秀組織獎;州青運會中獲金牌28枚、銀牌29枚、銅牌27枚,獲得男女籃球冠軍。

衛生

截止2017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745個,其中縣級綜合醫院3個、縣級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4個,衛生技術人員4148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541人,註冊護士2014人。衛生機構床位 4919張。

社會保障

2017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91.3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66萬人。全市常住人口66.9萬人,比上年增加0.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8.83萬人,城鎮化率43.1%,比去年提高1.64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0442人,出生率為10.9‰;死亡人口5683人,死亡率為5.9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73元,比上年增長10.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11元,增長9.4%。
2017年末全市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25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9.45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83 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04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3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83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99%。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數42299人,其中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保2348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39951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2057萬元,其中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086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0971萬元。
2017年末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13個,擁有床位907張。全市特困供養3853人,共發放供養金2464萬元。其中城市特困集中供養30人,分散供養2人,共發放供養金27萬元;農村特困集中供養486人,分散供養3335人,共發放供養金2436萬元。全年共實施醫療救助30894人,合計支出救助醫療資金4701萬元。

宗教

天主教:1837年天主教傳入利川,並在花梨嶺設經堂。隨著傳教活動的展開,利川先後有多處設立了教堂。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5年),比利時籍主教德希勝、神父梅立森和武修士3人,奉大清光緒帝“敕建”,在其本國和美、英、法、德、義大利、波蘭、荷蘭等十三國的經濟援助下,修建了花梨嶺天主教堂。建國後,花梨嶺天主教堂均由國內神甫駐堂,文革期間,開辦了“五七”幹校,其後又先後辦起了國營玉米雜交場、菸草種子站、花梨村國小等。1988年,經利川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復了花梨嶺天主教堂,並正式依法登記註冊。2002年11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8月,天主教宜昌教區委派朱錦龍神父到花梨嶺教堂管理至今。
佛教:東晉鹹康年間來鳳建成仙佛寺,利川即有居民前去頂禮膜拜,此後,佛教便在利川傳播開來。至清末,利川境內佛寺林立。每逢廟會,香客雲集。在改士歸流(清雍正十三年)之前建成寺廟34座。隨後的幾百年中,因為時局的變遷,寺廟被毀或占用。2008年,經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批覆同意,湖北利川市重建白雲寺。建成後的白雲寺是利川市第一座合法佛教寺廟。白雲寺建設總體投資規模預計為5000萬元。現已建成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等主要設施。白雲寺現任住持由荊州章華寺方丈上心下繼大和尚兼任,寺內常住僧人有釋惟賢、釋惟銀。

資源和環境

2017年末,全市建成區面積19.0平方公里。全年全市總用水量2144萬立方米。全年天然氣總用量3977萬立方米。
2017年末,全市耕地保有量137.3萬畝。2017年完成人工造林9811.3公頃,森林覆蓋率62.14%
2017年末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日處理能力達150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2.0萬立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39.56%。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9.65平方米。

交通

利川市境內,318國道,350國道,242國道,滬渝高速,利萬高速,宜萬鐵路和渝利鐵路橫貫全境,到2017年底,全市通車總里程將達到6978公里,硬化里程3900公里,全市585個行政村全部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境內的G50滬渝高速、利萬高速,318國道是連線東西部的重要交通要道。249省道(利川--奉節)起於利川小柏楊,止於重慶奉節交界的土地埡口,全長58.831公里。249省道(湖北利川-湖北鹹豐-湖南龍山)連線利川鹹豐兩地。350省道貫通利川重慶石柱兩地。宜萬鐵路和渝利鐵路是滬漢蓉高速鐵路的一部分。利萬高速公路全長105公里,已於2017年12月26日建成通車,全線13座隧道和27座橋樑,目前從利川驅車到萬州只需1個小時左右。利川境內鐵路線長度60公里。利川火車站有通往北京、上海、武漢、廣州、成都、重慶、杭州、、南昌、貴陽等方向的列車。
2010年12月22日,宜萬鐵路全線貫通運營。
2013年12月28日,渝利鐵路全線貫通。
火車站:利川火車站、涼霧火車站。
機 場:恩施徐家坪機場、萬州五橋機場

民間文化

擺手舞
民歌民歌
擺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形式之一,是土家族山民慶祝豐收、歡慶勝利的一種舞蹈,土家語稱“舍巴”,漢語稱作“擺手”,主要流行於酉水流域的土家族聚居地區,跟清江流域的土家族的跳喪舞形成鮮明的對比,故有“南擺手北跳喪”之說。
恩施州來鳳縣河東還保留著地道、原汁原味的跳擺手舞的習俗,每逢擺手舞節,身穿土布長衫、頭纏青色絲帕的男子和身著土布服飾的女子,匯集於擺手堂前,盡情地歡舞。來鳳縣城也修建有“神州第一擺手堂”,每年都要在這裡舉行盛大的擺手舞節日盛會。
土家服飾
土家族服飾接近生活型、實用型。民國以來,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頭巾,男人以青、藍、白或條紋布為主,長二三米,一圈圈地纏繞在頭上,包成人字路;女人則多為青絲帕或自印花頭巾,絲帕薄如蟬翼,最長達七米,是婦女終生陪伴之物,死後必以帕縫頭入葬。衣服以青、藍、白、印花布為主,男穿對胸衣,雙排七至十一扣,俗稱蜈蚣扣,袖口、領口及褲管末端加花邊;女人則右開襟,袖大而短,飾花邊,掛銀銅佩飾,俗稱“滿襟”,有滿清道風:未出閣少女著花衣,講究大紅大綠;小孩喜戴菩薩帽,虎頭帽;男鞋多為青藍布,女人穿繡鞋:姑娘出嫁時必穿“露水衣”,上著鮮艷桃花繡衣,下著八幅羅裙,與土老司八幅羅裙有異曲同工之妙。據大文豪沈從文考證,八幅羅裙是正宗土家裝。
利川燈歌
利川燈歌是利川民間逢年過節、喜慶集會,載歌載舞,劃地為台,以彩龍船為道具的民間演唱形式。古時,只在春節元宵演唱。由於其演員化妝、舞姿已具戲劇雛型,所以俗稱“燈夾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利川燈歌逐漸與年節習俗分離,成為一種民眾喜慶休閒,隨時都可進行的民眾文化活動。
利川燈歌所玩之燈——彩龍船始於明末清初,所唱之歌——又稱燈調,由本地傳統民歌結合玩燈特點世代演唱而成,別具特色。歌唱內容多為本地風俗人情和男女情愛,語言質樸,方言方音,襯詞多,襯詞美,妙趣橫生,魅力無限,民族地方特色十分濃郁。旱地划船,巴山楚水,舞的是龍舟競渡,演的是彩龍飛舞,唱的卻是上山砍柴、園裡種瓜、妹娃拜年,生活、勞動情景趣味盎然,巴、楚文化完美溶合,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價值。
2010年,湖北省利川市的“利川燈歌”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音樂項目類別。
“毛古斯”舞
“毛古斯”舞“毛古斯”舞
“毛古斯”,土家族語為“拔步長”,是老公公的意思。它是土家族紀念祖先開拓荒野,捕魚狩獵等創造的一種古老舞蹈。形式風格,異常古樸、別致。
跳演“毛古斯”,需十五六人組成,為首的祖輩叫“拔步長”,其他的是小輩兒孫。無論輩份高低,渾身都得用稻草、茅草、樹葉包紮,甚至臉面也用稻草樹葉遮蓋住,頭上還要扎五條大棕葉瓣子,四根稍彎,分向四面下垂。“毛古斯”舞,從動作到內容,都別具一格。演出自始至終,講土話、唱土歌,形態滑稽,詼詣有趣。碎步進退,曲膝抖身,左跳右擺,渾身顫動。搖頭聳肩,茅草刷刷作響,全是模仿古人的粗獷的儀態。
跳“毛古斯”的形式,相當自由,不受內容的限制。被稱為古老文化藝術的“活化石”。
肉連響
肉連響是產生於利川市都亭、汪營、南坪一帶,流行於全市的民族民間舞蹈。舞蹈主要以手掌擊額、肩、臉、臂、肘、腰、腿等部位,發出有節奏的響聲,人們習慣稱之為“肉連響”。
肉連響起源時代無詳考。肉連響主要動作有:“秧歌步”、“穿掌吸腿跳”、“顫步繞頭轉身”、“鴨子步”、“雙打”、“十響”、“七響”、“四響”、“三響”等。在動律上講究“圓轉”,順著相擊部位不斷改變身體傾斜角度,柔美協調。肉連響本無唱腔和伴奏,藝人根據表演的需要,加上舌頭和手指彈動聲響伴奏,增加舞蹈的歡樂氣氛。
2008年6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土司制度
從唐至明,封建王朝曾先後對西南少數民族實行羈縻州縣和土司制度。明洪武初年,開始在少數民族地區設屯置所,舉辦儒學,“文武相維,土流間用”。至明末,境內共有支羅、官渡、硃砂、馬橋、木棧、孫家、九渡、三渡、忠孝、馬道、松木、元里、中壩、擂鼓、太平等屯10餘處,逐漸衝破了長期形成的“蠻不出境、漢不入峒”的禁錮。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支羅土司黃中反明被平,改流置支羅所。明萬曆十四年(1586),龍陽垌土司歸流,編籍萬縣。清雍正十三年(1735),境內所存施南、忠孝、忠路、建南、沙溪等5土司全部改土歸流,次年置利川縣。
結束境內土司制度的歷史。民國時期,境內多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業已形成。長期居住在境內的少數民族以土家族、苗族及侗族為主,舊時統稱為“本地人”或自稱為“土家人”、“苗家人”和“侗家人”,各自地小集居的範圍內保持著自己的一些民族風俗和習慣。

特產

利川黃連
利川黃連,唐代即為貢品,是傳統名貴中藥材。人工經營始於唐,興於宋,發展於元明,清時已成藥農主業。晚清時,利川建南土司連農祝庭槐通過黃連屯集,一次交易換回白銀十二擔。
利川(湖北利川)
黃連主要產區有建南、汪營、忠路、謀道、佛寶山等五個鄉鎮區。全市種植黃連的村有110個,村民小組970個,農戶3萬多戶。黃連常年留存面積在10萬畝以上,年產量3000噸以上,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一半以上。產業總收入5億元,其中3萬餘戶連農年總收入超過1億元,戶均收入3300元,占藥農家庭現金總收入的60%;利川黃連專業性企業16家(含專業合作社),資本總額達5000萬元,資產總額超過2億元。香連藥業為中成藥生產企業,其“香連片”已列為國家應急藥品儲備品種。
2010年,“利川黃連”地理標誌集體商標獲準國家工商局註冊。2010年和2011年,經中國中藥協會組織專家現場考察評審後,分別授予利川市建南鎮“中國黃連第一鎮”和利川市“中國生態黃連之鄉”稱號。
利川蓴菜
蓴菜又名水葵、馬蹄草,屬於睡蓮科蓴菜屬,為宿根性多年生湖沼水生植物。利川蔬菜指產於湖北省利川市所轄行政區的蓴菜,是珍貴的水生蔬菜,食用部分是帶有透明膠質的初生卷葉和嫩梢,口感滑潤,營養豐富。蓴菜透明膠質中含有“蓴菜多糖”,這是一種酸性果多糖,由岩藻酸、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醛酸組成,是一種良好的免疫促進劑,能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巨噬細胞吞噬異物的功能,對癌症有一定的抵抗作用。透明膠質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絲氨酸,具有保健美容的功能。
利川(湖北利川)
20世紀70年代紐西蘭著名傳教士路易·艾黎先生在利川市首次發現蓴菜。1986年7月日本高松商事株式會社社長高野善隆先生來到利川,考查佛寶山的野生蓴菜資源,發現利川蓴菜果膠豐富,芽粗壯,品質遠高於杭州西湖蓴菜,極為讚賞。1986年中央電視台記者楊金月先生到利川採風,在佛寶山拍攝了一組發現野生蓴菜群落的畫面,隨著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中播出,引起中外許多學者研究,一致認為利川市是蓴菜的一個起源地。1987年3月,高松商事株式會社黑羽幫彥部長和工程師池內文男先生來到利川洽談蓴菜的基地建設、蓴菜加工、向日本出口等相關事宜。
1993年9月,利川“福寶山”牌蓴菜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準許使用“綠色食品”標誌;2004年,利川蓴菜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地理標誌產品予以保護;在2011年全國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價值評選中,利川蓴菜品牌價值為4.6億元。
利川山藥
利川山藥有著1500年的種植歷史,生長在海拔800-1500m的無任何工業污染“世界硒都”之稱的恩施山區,土壤ph值5.5至7.0,土層厚度大於100CM的黃棕土,有著悠久的歷史沉澱,種植出來的是富鉀含硒的有機食品。特點是皮薄(呈淡紫紅色)、去皮後色白、高粘液質、水分含量低、味清香怡人、口感綿和。現代藥學營養學分析顯示,利川山藥含豐富的澱粉、維生素、膽鹼及礦物微量元素,尤含豐富粘蛋白,是潤養身心、營養保健價值極高的食藥兩用綠色植物資源。團堡山藥,屬日本薯蕷優質品系,藤蔓植物,皮薄,肉質凝白,氣味清香,口感滑爽、咀嚼後無木質纖維渣,具“益腎氣、健脾胃、止泄利、化痰涎、潤皮毛”的功效。
2007年,利川山藥成為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08年,利川山藥產地被國家綠色食品中心認定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2009年,利川山藥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2010年,“龍船水鄉”牌利川山藥獲國家有機轉換食品認證;同年,“龍船水鄉”牌利川山藥被選定為上海世博會專供產品,在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成功簽約160萬美元。
柏楊豆乾
利川柏楊壩出產一種五香豆乾。這種豆乾薄如紙片,色如檸檬,香有餘味,獨具特色。其加工製作工藝不用食鹽、滷水、石膏,將大豆磨成豆花,倒在方塊模型中壓縮後,用文火烘乾,噴撒香料即成。別的地方也試用這個方法製做的豆乾,沒有柏楊豆乾的特色,原因是柏楊壩有一股泉水,清涼甜爽,四季涌流,只有用這股泉水製成的豆乾才有色、香、味、形獨具的特色。人們把這股泉水稱作“神水”。相傳,清康熙年間,當地官吏進京以柏楊豆乾為貢品,被朝廷賜賞為“深山奇食”。
利川(湖北利川)
利川茶葉
茶葉是利川富民興市的產業,全市以毛壩、忠路、沙溪三鄉鎮為主產茶區,涉及6萬多農戶,20餘萬農業人口,占農業總人口的近30%。利川推廣的無性系良種茶品種主要有福鼎大白、福雲六號、龍井長葉、龍井43號、鄂茶1號、鄂茶10號、中茶108等和黃金葉、毛壩早一、冷後渾等地方良種。現已註冊的商標品牌有“霧洞”、“星斗山”、“星斗綠嶼”、“富硒”、“玉洞春”、“杉王”、“毛壩宜紅”等,其中“霧洞綠峰”1991年被評為湖北省優質產品,1999年、2003年、2006年連續三屆列入湖北省十大名茶。2009年,“星斗山”、“星斗綠嶼”獲湖北省著名商標稱號,2011年“富硒”獲得湖北省著名商標。現有14家企業獲得QS認證,三家企業共9隻茶葉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重點產區毛壩鎮被湖北省農業廳認定為全省十大茶葉名鄉鎮、湖北省生態農業示範基地,2012年被中國茶葉學會授予“中國名茶之鄉”稱號。2016年11月,“利川工夫紅茶”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地理標誌註冊認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