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鄂是
湖北的簡稱,鄂西就是指湖北的西部了,包含襄陽、荊州、宜昌、十堰、荊門、隨州、恩施、神農架8個市(州、林區)構成的圈域。包括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
宜昌市、
襄陽市,湖北省唯一少數民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6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三個世界文化遺產——
武當山、
明顯陵、
端午節(其中端午節屬於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諸多令人心動的文化旅遊符號,如長江三峽,清江畫廊,太極湖(丹江水庫),古隆中,荊州古城,炎帝神農、嫘祖、屈原、王昭君故里,曾侯乙墓編鐘,龍船調,洪湖水浪打浪,遠當丹霞地貌及千年岩屋,神農架野人,大九湖高山濕地,恩施大峽谷騰龍洞,竹山桃花源,中國絕版原生態青龍村——山楂樹之戀外景地等。
抗戰歷史
1943年2月,在
武漢的日軍第11軍,在1941年冬長沙之戰後已經有所變化。北野憲造的第4師團,已於1942年2月10日,調至菲律賓以增強本間雅晴的第14軍,繼續進攻巴丹半島的美軍;駐於岳陽的神田正種第6師團,在1942年的11月1日,被調至新不列島臘色爾的今村均中將第8方面軍,並於12月21日從上海出港;為了接替第6師團的防務,12月1日,將第13軍駐上海的高品彪獨立混成第17旅團被調至岳陽自1940年5月日軍占領宜昌以來,由於長江和漢水之間三角地帶的河陽、潛江、監利、新堤一帶第五戰區的第128師、第六戰區的挺進第1、第2、第3縱隊等由原江西地方部隊和中共游擊隊編成的雜牌部隊不斷襲擊11軍由武漢經長江至岳陽,武漢經漢水至岳口、沙洋鎮等地的水上運輸,並攻擊武漢附近的敵軍據點,破壞其交通和打擊其偽化活動使得武漢、宜昌間長江航道從未通航,日軍運輸受阻,在宜昌附近掠奪的各種物資無法東運供其作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日軍船舶損失嚴重,運輸兵員、軍需品、物資原料的船舶嚴重不足。在中國戰場上,內河航運船舶也越來越少;而且宜昌到岳陽段長江為中國軍隊控制,日軍在攻占宜昌後掠奪的大量船舶又不能使用,僅停舶在宜昌附近的內河航運輪船就有53艘(空船總排水量約1萬6千噸)。使得日軍決定必須解決這一問題。
深入日軍防線的三角地區抗戰主力128師實際是一支獨立部隊,兵力約1萬餘人,和中央軍關係並不融洽,和新4軍也有摩擦,師長王勁哉將軍原系楊虎城部,因其部分骨幹系紅軍長征後留下的部隊,該師的編制、訓練、作戰方法、對民眾的工作等,有著濃厚的共產軍色彩。其兵器、彈藥等,一如共產軍自足自給方針,但該師之裝備與質量和正規軍比較,相差甚遠
1942年5月5日,日軍下野一霍中將的58師團發動沔陽作戰,對第128師發動了攻擊,因美軍杜利特機群轟炸東京後在贛州機場降落,中國派遣軍奉命組織在上海的第13軍、在武漢的第11軍進攻浙、贛線,以破壞沿線機場。11軍因需要組織兵力轉戰南昌至橫峰,在摧毀沔陽地區國軍陣地後遂中止了58師團對128師的進攻。第128師師長王勁哉乘日軍無力進攻,將主力移至峰口地區,對防區工事經行了加固,並加強了抗日宣傳及破襲活動。這使日軍深感威脅,認為“如果現在不把該地之敵殲滅,勢必貽有後患”。浙贛會戰結束後,日軍第11軍司令官冢田攻下令加緊戰備。
正當日軍第11軍緊張進行戰備期間,軍司令官冢田攻的座機於12月18日在安徽太湖上空被國軍48軍高炮部隊擊落,冢田攻身死後被追授陸軍大將。黑龍江孫吳縣原第4軍的司令官橫山勇中將於1月23日繼岡村寧次、園部和一郎、阿南惟幾、冢田攻之後,擔任11軍的第5任司令官。同時派遺軍總司令部參謀島貫武治中佐調至11軍補任該軍高級參謀,於昭和十七年(1942)12月底到達漢口上任。
橫山勇決心集中兵力,進攻洪湖地區,進行“江北殲滅戰”。殲滅第128師、占領武漢附近三角地區和長江南岸之華容、石首,以增強其戰略態勢。據軍的高級參謀島貫武治的回憶,導致軍進行這次作戰的還有一個理由。其回憶內容主要如下:“我自昭和十七年(筆者註:指1942年)末到漢口上任以後,耳聞目睹了軍內狀況,感到總的來說是對敵人估計過高,士氣不振。我想,這可能是第二次長沙作戰(筆者註:就是我們熟知的第三次長沙會戰,國軍大捷。日軍的稱呼與我們不同)所帶來的痛苦體驗造成的。因此要充分集結戰力,採取用牛刀殺雞的方式使部隊體驗一下必勝的作戰實踐。以此來振奮目前業已消沉下去的士氣。
2、3月間,日軍第11軍在連線漢口、岳州、沙市的揚子江一北岸三角地帶成功的進行了“江北殲滅戰”,128師被擊潰,師長王勁哉被俘。日軍占領了長江南岸的石首、華容及沙市對岸地區,取得了長江南岸灘頭陣地。雖然日軍占領了洪湖地區及長江南岸灘頭陣地,但仍有一段長江為中國軍隊所控制,且此處有中國第六戰區兩個集團軍防守,航運仍不暢通,日軍第11軍為此決定發動鄂西會戰。
關於這次作戰目的,據第11軍高級參謀島貫武治的回憶,真正的作戰目的在於殲滅江南地區的國軍野戰部隊。但是,由於大本營對於進攻作戰進行了嚴格限制,因而第十一軍意識到僅僅以殲滅敵軍野戰部隊為作戰目的,很難獲得總司令部乃至大本營的批准。所以表面上說,目的在於獲取船舶,同時殲滅敵野戰軍。
大本營考慮到打通長江航路,加強運輸力,在使宜昌附近的船舶下航,彌補長江內軍運船隻的不足,批准11軍發動鄂西會戰。之前日軍在監利、華容地區實施的“江北殲滅戰”已經為其在岳陽、沙市、荊州的部隊向洞庭湖以北、以西地區進犯,實施“江南殲滅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經濟圈
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決定》(鄂發〔2008〕16號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基本內涵是“以豐富的生態文化資源為基礎、以發達的旅遊業為引擎,推動區域聯動、資源整合、整體開發、互利共贏,促進鄂西地區又好又快發展,加快湖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努力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從這裡可以看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不是簡單的旅遊圈,而是從根本上以人為本、在方法上更加科學的複合圈。這樣認識和打造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就與共產黨的宗旨、執政為民的理念和國際上關於生態文化旅遊的定義相一致。
5發展總體思路
根據湖北省人民政府下發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總體規劃》,一是在後現代理論指導下確立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跨越式發展的整體戰略。強化戰略規劃和政策制度的激勵與約束,保證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在推進現代化過程中既展示出後現代的核心理念,又藉助於後現代視野來揚棄以工業化為基礎的傳統現代化的局限,借鑑並超越世界上先發國家的歷史經驗,避免現代化進程對資源環境與優秀傳統文化的破壞性影響,實現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是創新管理體制、經營機制、投融資體制和利益機制。根據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經濟欠發達而生態文化資源賦存的初始條件,通過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推動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提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生產力形態。最佳化產業結構,調整和完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經濟空間布局,打造“生態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產品集成—產業集聚—綜合效益”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形成支撐內生增長方式的原動力。在實施步驟上突出“交通先行”戰略和“一江兩山”(長江三峽、神農架、武當山)重點,整合提升利用資源,形成新的發展機遇,實現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與武漢城市圈、長江經濟帶呼應互動的“兩圈一帶”區域發展新格局。
6發展基本原則
根據《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總體規劃》,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基本原則為:
1、統籌規劃,有序發展;
2、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3、改革體制,創新機制;
4、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5、資源共享,開放合作;
6、保護優先,和諧發展。
發展價值
價值提煉:和而不同;整合協同;綠色發展;跨越式發展;共享繁榮。所謂和而不同——和: 共圈、合作;不同:差異、競爭。所謂整合資源——自然生態資源,歷史文化資源,市場諸要素,政府行政資源。所謂協同聯動——省直相關部門(發改、交通、旅遊、住建、文化、林業、環保等),各地政府,有關單位(省鄂西圈投資公司等),鄂西圈與
武漢城市圈、
長江經濟帶乃至省外相關省市和景區。所謂綠色發展·跨越式發展——增量發展直接按照“兩型社會”建設要求,確保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質:好】按照後現代理念,不走已開發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傳統工業化老路,而是通過生態文化旅遊產業及其相關的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促進信息化和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實現現代化和人民小康。【量:快】所謂共享繁榮——經濟轉型,現代化,小康。鄂西圈到底是什麼? 鄂西圈是湖北省提出的一項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偉大的創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