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創作背景,歌曲歌詞,歌曲鑑賞,所獲榮譽,歷史沿革,相關信息,
創作背景
土家族地區玩燈的歷史,十分悠久。同治版《增修施南府志》記載:“上九後,鄉城有龍燈戲,雜以獅、象、麟、魚,競出驅疫。”清同治《利川縣誌》記載:“上九夜,龍燈、獅燈索室驅疫,燈火花爆相競,至元宵止。”可見,土家族地區早期的玩燈,事實上是土家族區域的一種儺事活動,巫師帶著龍燈、獅燈,炸著鞭炮,浩浩蕩蕩,沿途主持法事,打鬼驅疫。
熱愛歌舞的土家族人,喜愛一邊觀燈,一邊歌舞。改土歸流後,土家族地玩燈的習俗未改,正月玩燈,種類繁多,有龍燈、獅子燈、彩龍船、蚌殼燈、地龍燈、花燈,燈歌由此大興。正如同治版《鹹豐縣志》記載:“上九後,鄉城有龍燈戲,雜以紙制獅子戲,及紙糊龍船、車子等戲,沿門舞蹈、唱歌。”目前,利川傳統燈歌仍保留下近百首,《龍船調》就是由利川燈歌《種瓜調》整理改編而成。
1953年春夏,利川文化館音樂幹部周敘卿聽農民歌手丁鴻儒哼唱而記錄的《種瓜調》歌詞為:
正月是新年(咿喲喂),
瓜子才進園(喲喂)。
二月起春風(咿喲喂),
二月起春風(咿喲喂),
瓜子才定根(喲喂)。
三月是清明(咿喲喂),
三月是清明(咿喲喂),
瓜苗成了林(喲喂)。
四月是立夏(咿喲喂),
四月是立夏(咿喲喂),
瓜兒上了架(喲喂)。
五月是端陽(咿喲喂),
五月是端陽(咿喲喂),
瓜兒把新嘗(喲喂)。
六月三伏熱(咿喲喂),
六月三伏熱(咿喲喂),
瓜兒正吃得(喲喂)。
七月秋風涼(咿喲喂),
七月秋風涼(咿喲喂),
瓜兒皮色黃(喲喂)。
八月中秋節(咿喲喂),
八月中秋節(咿喲喂),
要把瓜兒摘(喲喂)。
九月是重陽(咿喲喂),
九月是重陽(咿喲喂),
瓜子已下場(喲喂)。
十月瓜完了(咿喲喂),
十月瓜完了(咿喲喂),
瓜種要留到(喲喂)。
從歌詞可知,《種瓜調》分十個月敘述種瓜的經過,是一首標準的農事歌。
1955年夏,利川縣文藝館舉辦全縣農村業餘文藝匯演,周敘卿建議柏楊壩排練他由《種瓜調》改編的《龍船舞》參演。排練中,文化館舞蹈幹部黃業威建議去掉彩龍船等實物道具,以二人表演唱的形式演繹此曲,獲得好評。
1956年,經過進一步整理的《龍船舞》,參加恩施專區第一屆民間歌舞文藝表演,被評為優秀節目。
1958年,《龍船調》(又名《龍船曲》)列入湖北民眾藝術巡迴輔導演出團演出節目,《龍船調》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傳唱到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被評為世界最流行的曲之一。幾十年來,有獨唱、對唱、合唱、領唱合唱、歌舞、舞蹈等多種形式廣泛地活動於國家以及很多省、市文藝團體的舞台上,利川市更是以《龍船調》故鄉引以自豪,無論是業餘還是專業劇團至今都滿腔熱情地反覆對它進行多種文藝形式的改編和再創作。
歌曲歌詞
正月是新年(哪咿喲喂)。
妹娃子去拜年(哪餵)!
金哪銀兒梭銀哪銀兒梭!
陽雀叫(哇咿呀餵子喲,那個咿呀餵子喲)!
(女白)妹娃要過河哇,哪個來推我嘛?
(男白)我就來推你嘛!
艄公你把舵扳哪!
妹娃(兒)請上(啊)船!
(哪個餵呀ZUO,哪個餵呀ZUO)!
把妹娃推過河喲喂!
二月里是春分(哪咿喲喂)!
妹娃(兒)去探親(哪餵),
金哪銀兒梭銀哪銀兒梭,
陽雀叫(哇咿呀餵子喲,哪個咿呀餵子喲),
(女白)妹娃要過河哇,哪個來推我嘛?
(男白)還是我來推你嘛!
艄公你把舵扳哪,
妹娃(兒)請上(啊)船,
(哪個餵呀ZUO,哪個餵呀ZUO),
把妹娃推過河喲喂!
三月里是清明哪咿呦喂
妹娃我去探親哪呵喂
金哪銀兒索銀哪銀兒索
陽雀叫咿呀餵子喲
白:妹娃要過河哪個來推我嘛
答:還是我來推你嘛/艄公你把舵扳哪妹娃子我上了船
啊喂呀唑啊喂呀唑
將阿妹推過河呦呵喂
歌曲鑑賞
《種瓜調》主要流傳於利川市柏楊壩一帶,主歌歌詞有十段,從“正月瓜子才進園”、一直唱到“十月的瓜種要留到”。。瓜多子,歷來被視為多子多福的象徵。在土家族地區,瓜更是生殖崇拜的隱語,體現了土家人浪漫的天性。
《種瓜調》通唱的唱法是,一男一女領唱,眾人幫腔。演出時,用竹篾彩紙紮成彩龍船,“么妹”立於船中,船尾一男性丑角稱“艄公”,兩側數女伴舞。每到一地,劃地為台,么妹領唱,唱完一曲踩著鼓點扶船起舞,艄公前後划槳,動作滑稽,博取觀眾一笑。
經過改編的《龍船調》,在音樂保留了土家族地區民歌的傳統音樂特點,一是旋律下行,首句是全曲高音出現次數最多的樂句,之後樂句全呈下行趨勢,這種旋律風格雖然很難表現波瀾壯闊的氣勢,卻很能表現高山流水、鳥語花香的細膩情緒。二是旋律級進。江漢平原民歌旋律一般具有音域較寬,音程較大,音符跳進的風格,而《龍船調》最高音和最低音相距只有八度,形成以級進為主的特徵。三是調式主音不被強調。土家族民歌大多數都有[612]為骨幹音行腔,《龍船調》旋律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6],共35次,其次是[1],共30次,再就是[2],共18次。而調式主音[5]只有11次。調式出現不多,正是土家族民歌的一個顯著特點,不僅沒有不穩定的感覺,反而形成一種對比強烈的徵羽交替調式。全曲從羽調式開始,中部成對比性展開,結束在徵羽交替調式的[5],表現力豐富,層次分明。
從文體上看,《龍船調》基本上保留了《種瓜調》的副歌,主歌歌詞則由十段壓縮為二段(亦有三段版本),去掉鋪陳,“種瓜”這一歷史悠久的生殖意象被弱化,使愛情主題更加突出,反而更體現了土家族民歌的場景化特點,一聽到《龍船調》,我們就仿佛就看到清江渡口發生的一幕浪漫故事。
所獲榮譽
《龍船調》是世界優秀民歌,榮獲湖北傳世金曲之首,是湖北“十大區域特色文化品牌”。
歷史沿革
清代以來,《種瓜調》一直在利川市城和汪營、柏楊等地廣為流傳,在歌唱間伴有打擊樂器。
1955年夏,利川縣文藝館舉辦全縣農村業餘文藝匯演,周敘卿建議柏楊壩排練他由《種瓜調》改編的《龍船舞》參演。排練中,文化館舞蹈幹部黃業威建議去掉彩龍船等實物道具,以二人表演唱的形式演繹此曲,獲得好評。
1956年春節,利川召開全縣文化代表大會,到會代表1994人,演出節目39個。隨後,舉辦骨幹訓練,對《龍船舞》等節目進行進一步潤色改編;1956年2月,利川以《龍船舞》的形式,參加《恩施地區第一屆民間歌舞文藝會演》,評為優秀節目。同年,湖北省舉辦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王國勝、張順堂以二人對唱後一個唱、一個吹木葉,最後再合唱的方式演唱。獲得好評。
1957年03月,利川汪營農民歌手王國盛,張順堂在北京懷仁堂舉行的“第二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比賽大會”上首次奉獻給首都觀眾《龍船調》,獲得領導和專家的一致好評。
1958年01月01日,在全國舉行的“通美杯”歌曲大賽中竟出現北京和湖北兩個組都選中《龍船調》這首歌的動人場面。
1958年,《龍船調》(又名《龍船曲》)列入湖北民眾藝術巡迴輔導演出團演出節目,受到觀眾喜愛。
1958年9月,《湖北省民眾藝術巡迴輔導演出團演出節目之一:歌曲集》印行,收錄了由《種瓜調》整理的《龍船曲》。
1958年《長江歌聲》第12期,發表《龍船調》歌譜。
1959年《長江歌聲》第1期發表文章,盛讚湖北民眾藝術巡迴輔導演出團演唱的《龍船調》,有著濃重的湖北鄉土氣息。
1959年9月,恩施地區歌舞團參加在湖北劇院舉行的全省音樂舞蹈曲藝匯演,《龍船調》是匯演的第三個節目,演出取得成功,《湖北日報》發表了相關攝影報導。
1959年,湖北民眾藝術巡迴輔導演出團到北京進行匯報演出,楊青雲演唱了《龍船調》。
1961年,湖北省啟動《中國民歌集成·湖北民間歌曲集》編輯計畫,周敘卿先生參與該書的編輯;1962年《湖北民間歌曲集》出版,收入《種瓜閻》。
1962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湖北民歌20首》,收入《龍船曲》。
1979年《種瓜調》收入《中國民歌集成》。
1980年至1989年,《龍船調》被眾多王玉珍等國內眾多知名歌唱家、歌手演唱,或錄製唱片,其中有劉家宜(1981年)、王潔實、謝莉斯(1983年)、郁鈞劍(1983年)、《群星璀璨電視歌會實況鄉音集》(1983年)等。
1980年代,關於《龍船調》的研究文章開始湧現。如宋運昭《關於〈龍船調〉——兼談民歌創作的集體性》 、張漢卿《龍船調、竹枝詞、流徽曲》(1988年《音樂研究》第3期)。
1994年5月30日,中央電視台地方台30分鐘節目專題報導了由柏楊民間老藝人演唱的《龍船調》,《龍船調》的發源地利川柏楊壩為世人矚目。
1998年9月,湖北省第四屆民運會在利川召開,五千人在開幕式上表演了名為《龍船調的故鄉》的大型歌舞。
1999年,湖北電視台專程到利川為《龍船調》拍攝MTV。
1990以來,關於《龍船調》的研究論文日益增多,如鄒婉華《簡論恩施土家民歌“龍船調”的音樂特徵》;潘順福《論龍船調的民族屬性》;匡傳英、趙娜《合唱曲龍船調:傳承基礎上的再創作》;張靈騰《論土家族民歌龍船調的藝術形態》;張瀲《從民歌的多種改編看當代民歌的傳播——以利川民歌龍船調為例》;范心恆《符號學視野下“妹娃兒”身份仿擬萌屬性研究——以湖北恩施利川《龍船調》為個案研究》。
2000年8月,中央電視台在韓國釜山參加“第二屆奧林匹克國際合唱比賽”,《龍船調》獲得銀獎。
2002年12月20日,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音樂廳舉行獨唱音樂會,將《龍船調》唱響世界。
2002年,武漢星海合唱團一行50餘人家情韻》,再推利川《龍船調》。8月,利川與中央電視台聯合攝製了由著名歌星湯燦演唱的MTV《利川民歌龍船調》在“魅力12”等欄目播放。
2003年06月,中央電視台錄播電視專題片《土以《龍船調的故鄉》為名到利川拍攝專題片。
2003年-2006年,《龍船調》連續三次作為宋祖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悉尼歌劇院、甘迺迪藝術中心幾個世界頂尖級藝術殿堂唯一固定的選曲唱響,再次將“妹娃要過河,哪個來推我嘛”的唱詞推向世界。
2006年07月,《龍船調》入選中國探月搭載候選曲目。
2009年06月21日,《龍船調》榮獲湖北傳世金曲之首。
2009年10月,由中國舞蹈家協會和利川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龍船調”藝術節在清源體育場隆重開幕。
相關信息
湯燦翟俊傑聯袂打造世界民歌《龍船調》
“ 妹娃要過河,哪個來推我嘛......”,經過5天的拍攝,世界優秀民歌《龍船調》音樂電視,2009年8月9日下午在其故鄉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柏楊鎮封鏡。
大型音樂電視片《龍船調》由中央電視台和利川市人民政府聯合攝製,曾執導過《血戰台兒莊》、《大決戰》、《驚濤駭浪》等影視劇的八一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翟俊傑任藝術指導。被稱為“新民歌的領軍人物”的國家一級演員湯燦擔任主唱。中央電視台文藝綜合部編導張東輝任總導演。總政話劇團高級舞美設計師余景新任美工。恩施州民俗專家譚宗派和《龍船調》的收集整理者周緒卿的兒子周華擔任顧問。期間, 湯燦和張東輝為柏楊李子國小捐款1萬元。
周敘卿和《龍船調》的由來
周敘卿1934年1月出生在長江之濱的郝穴鎮碼頭。1951年被選拔到江陵縣文工隊工作,從此與音樂藝術結下不解之緣。1952年深秋,他國動提出到鄂西山區的利川縣支邊,被安排到縣文化館任音樂創造幹部50年代,周敘卿走遍了利川的山山水水,他驚奇地發現,清江源頭的各族兒女不奮創造著物質財富,而且養育了豐富的民間藝術。薅草鑼鼓、茶山山歌、石工號子、連湘、花燈等形式多樣,僅山歌就有四句子、五句子、連八句、喊喊調等不同的句式、調式之別。此外,還有揚琴、燈戲等多種曲藝形式。周敘卿完全沉醉在利川的民間音樂海洋中,一氣蒐集整理了《盼紅軍》、《篩子關門眼睛多》《柑子樹》、《女兒十八春》等數十首民間歌曲。1953年仲夏,周敘卿在柏楊採風。一天傍晚,突然一陣悅耳的歌聲傳送到他的耳朵月里是清明啦(咿唷餵),瓜苗成了林哪(喲喂)…,,,·”他循聲望去,看到山腳下的小塘邊有位村姑正在一邊洗衣服,一邊忘情地歌唱。周敘卿全神貫注地聽她唱歌,激動不已,他轉身飛奔到農民歌手丁鴻儒家,請教他這是一首什麼歌。丁鴻儒笑著說:“這是一首種瓜調,玩彩龍船時唱的,都是唱的瓜兒,沒什麼新鮮的。”在周敘卿要求下,丁鴻儒放開歌喉完整地唱起了《種瓜調》。周敘卿在採風本上記下了主旋律和一年四季種瓜得瓜的10段歌詞。丁鴻儒唱完後,周敘卿根據記譜唱給他聽。此後又反覆修改,從而整理出了《種瓜調》的詞曲腳本。
1955年,周敘卿再次深入柏楊,找到文化站工作人員和當地的民間藝人,將《種瓜調》加工排練出來,參加全縣農村業餘文藝匯演,並被推薦參加了恩施地區的調演。利川縣文化館的舞蹈工作者黃業威對《種瓜調》的表演進行了大膽創新,去掉彩龍船這一實物道具,以誇張虛擬的表演增加了歌舞的情趣,給觀眾留下更好的審美視角。周敘卿也再次對腳本進行修改潤色,除襯詞外,全部重新創作了歌詞,並定名為《龍船曲》到恩施參演,獲當年全地區文藝調演一等獎。
1956年,湖北省舉辦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周敘卿想起了汪營小溪口的農民歌手王國盛、張順堂。他在《龍船曲》的基礎上再次進行詞曲修改,定名為《龍船調》,積極推薦王國盛、張順堂赴省演出。
文革”結束後,中國大地再一次響起《龍船調》的男女對唱歌聲,無數歌家在不同的場合演唱了周敘卿當年整理出來的那首《龍船調》。2002年9月,中央視台《魅力12》演播大廳錄製了《龍船調》的節目。也就是這一期的《魅力12)播出後,進一步提高了利川的知名度,也使《龍船調》再度掀起新的浪花不久,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將《龍船調》唱到了澳大利亞,唱到了世界音樂之都維納。《龍船調》載著鄂西南土家人對愛情與生命和禮讚,走進了世界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