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段氏(雲南大理望族)

大理段氏(雲南大理望族)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理皇族段氏一族歷史始於公元937年,在《段氏世家》、《南詔野史》載:“段氏,河西四郡武威郡涼州雍涼)人,羌族,祖上段儉魏為閣羅鳳將,佐南詔大蒙國,唐天寶中大敗唐兵,功升清平官,賜名忠國,拜相,六傳而生思平”。

段思平任通海節度使,後於五代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建國,稱太祖神聖文武帝,成為大理國王。十四傳而到段正明,已歷150餘年,而後大理國到段興智結束,共經歷24帝王,共318年。

大理皇祖段儉魏出生在甘肅武威(姑臧),姑臧春秋時為西戎占領,戰國前秦時月氏人建城,後被匈奴攻破,建姑臧城,後西漢大將霍去病西擊匈奴,劉徹河西四郡武威郡姑臧城改名武威郡雍州),武威郡自古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極其重視之地,過金城蘭州翻過烏鞘嶺古浪峽涼州就是一馬平川,東臨銀川,西通西寧,南通蘭州,北接敦煌。

武威郡古時素有“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稱。武威郡這山高皇帝遠的地方,發家也是理想之地,況且大理段氏極其重視佛教,殊不知武威乃是古代佛教之聖地,從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鳩摩羅什在武威譯經十七年就知其在佛教界的無上尊貴之地位。

大理政權比之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還早了廿三年。大理國被蒙古滅後,大理段氏,卻沒有從此結束,他們繼續世代擔任元朝的大理總管,又經過了一百三十年的歲月。直到元朝滅亡後,仍然效忠前元,抗拒明人的統一。洪武十五年(1382),明軍入滇,段氏末代總管段世抵抗到了最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理
  • 所屬洲:亞洲
  • 首都:雲南
  • 主要城市大理
  • 政治體制:君主制
  • 國家領袖段思平
  • 主要民族:白族(先祖為武威羌族)
  • 主要宗教佛教涼州本身就是佛教聖地)
  • 段氏祖上段儉魏
  • 段氏祖籍武威郡(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
歷史記錄,大理世系,概況研究,武俠小說,概述,段氏步法,段氏心法,段氏劍法,一陽指,六脈神劍,當今後人,

歷史記錄

大理皇族段氏一族在《南詔野史》載:“段氏,河西四郡之武威郡人(甘肅武威人)。祖段儉魏為閣羅鳳將,唐天寶中大敗唐兵,功升清平官,賜名忠國,拜相,六傳而生思平”。
唐宋時期,在今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帶,白蠻貴族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孫在這裡相繼統治了317年(937—1253年)。雲南大理段氏後裔的《段氏宗譜》上說:“段氏之先,武威郡人也。有名儉魏者,佐蒙氏閣邏鳳(南詔國王)有功,六傳至思平而有國。改號大理,時後晉天福二年也”。
大理國第一世皇帝,名段思平,其子段思英,孫子段思聰等等,父子名字中都為“思”字。這是由於段氏在雲南生活數代之後,受到當地父子聯名的影響。
最先到達雲南的是魏之段延,數傳北周之段永,再數傳唐之段儉魏。而始祖段延是來自河西的武威郡人。而武威郡段氏的始祖為西漢段貞,是共叔段子孫西遷武威後的後裔。而共叔段是段姓的受姓始祖,他是春秋時期鄭武公的次子。而鄭國根源於周朝姬姓,屬黃帝的後代。這支西遷武威的段氏家族,在歷史長河中逐漸繁衍壯大成為當地望族而武威從此也成為段氏郡望之一。出現過段韶(南北朝時北齊姑臧武威人,累官至左丞相,封平原郡王)、段延等歷史名人。古人除了姓,名,號之外,還有一個稱呼叫郡望郡望就是一個家族發源之地,發家之地,或成為望族的地方。古人不象現在這樣遷徙的很方便,所以他們往往祖祖輩輩在一個地方,即使有外遷的人,也以自己的郡望作為名前的稱呼。如西涼馬超(武威人),他們即使離開這個地方,仍然以這個為自己的稱呼,武威是其郡望,大理皇族是武威人是沒有異議的。
國號“大理”的原因,主要有兩種說法
第一、段思平生於喜洲,喜洲即大厘城,將“厘”字改為了“理”字,“大理”,即是“大治”。“大”字就如同先前的“大長和國”、“大天興國”、“大義寧國”無二。
第二、與南詔後期曾用過的“大禮”有承襲關係。
“南詔酋龍立,遂僭稱皇帝,建元建極,自號大禮國。”《新唐書·南詔傳》
“大理國與唐史禮、理字異。”范成大[南宋]《桂海虞衡志》
“至異牟尋又遷於喜郡史城,又徙居羊苴咩城,即今府治,改號大禮國。”《元史·地理志》
大理政權被蒙古滅後,大理段氏,卻沒有從此結束,他們繼續世代擔任元朝的大理總管,又經過了一百三十年的歲月。直到元朝滅亡後,仍然效忠前元,抗拒明人的統一。洪武十五年(1382),明軍入滇,段氏末代總管段世抵抗到了最後。

大理世系

廟號 帝號/諡號皇帝名 在位時間 年號(選最主要一個)
太祖 神聖文武帝 段思平 937-944 文德
文經帝 段思英 944-945 文經
聖慈文武帝 段思良 945-951 至治
至道廣慈帝 段思聰 951-968 明德
應道帝 段素順 968-985 明正
明帝 段素英 985-1009 廣明
宣肅帝 段素廉 1009-1022 明啟
秉義帝 段素隆 1022-1026 明通
聖德帝 段素真 1026-1041 正始
天明帝 段素興 1041-1044 天明
興宗 孝德帝 段思廉 1044-1076 保全
上德帝 段廉義 1076-1080 上德
廣安帝 楊義貞 1080-1081 德安
明帝 段壽輝 1081 上明
保定帝 段正明 1081-1094 保定
大中帝 高升泰 1094-1096 上治
中宗 文安帝 段正淳 1096-1108 天授
憲宗 宣仁帝 段正嚴 1108-1147 日新
景宗 正康帝 段正興 1148-1172 永貞
宣宗 功極帝 段智興 1172-1200 元亨
享天帝 段智廉 1200-1205 鳳歷
神宗 天開帝 段智祥 1205-1238 天開
孝義帝 段祥興 1238-1251 道隆
天定賢王 段興智 1251-1254 天定
註:
1.段思平:南詔開國功臣段儉魏之後。任通海節度使。同年聯合滇東三十七蠻部,滅大義寧,建立大理國。封開國功臣董伽羅為清平官高方為岳侯。“思平,蒙清平官忠國六世孫,布燮保隆之子。”《雲南志略》
2.段思英:在位一年,就被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夥同相國董迦羅廢除,在大理無為寺出家為僧,成為大理首位出家的皇帝。而無為寺,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天龍寺(一說是大理的崇聖寺),從此成為大理皇家寺院。段思良自立為帝。“思英性暴戾,居喪淫戲無度,多變易文德年制度。”《滇史》
3.段思良:段思平弟,本是開國功臣。段思平死後不久,逼侄遜位。從此,大理帝位繼承在思平、思良兩支系間更替。其實他們兄弟倆,與北宋開國時期驚人的相似!“思平一子思英不肖,心欲廢之,左右諸臣諫阻。及將死,謂弟思良曰:吾子非承大業,爾宜善繼吾緒。思良泣受命。”《滇史》
4.段思聰:段思良子。在位期間,高氏成為宰相家族。
5.段素隆:段素廉侄。不樂為帝,禪位為僧。
6.段素真:段素隆侄。不樂為帝,禪位為僧。
7.段素興:段素真孫。“素興在位,荒淫日甚”,被相國高氏廢掉。
8.段思廉:段思平曾孫段智恩之子,頗有人望,是時,高氏為相國,遂與諸大臣廢素興而立思廉。帝位轉回段思平子孫一系,如同南宋高宗以後帝位又還給了太祖子孫。高氏以此擁立之功,日盛,封高智升為鄯闡侯。不樂為帝,禪位為僧。
9.段廉義:段思廉子。熙寧八年,被楊義貞所殺。《天龍八部》中段延慶就是他的太子。但是歷史上並無段延慶其人。
10.楊義貞:楊允賢子。1063年,楊允賢叛亂,高智升出兵滅之。1080年,楊義貞再度發動政變,殺國君段廉義而自立,改元德安,號“廣安皇帝”。後被高升泰所殺。
11.段壽輝:段廉義侄。高智升子高升泰帶兵討逆,誅楊義貞,擁立段壽輝。不樂為帝,禪位為僧。
12.段正明:段壽輝堂弟。“性謹恪尚儉素”,1094年被被高升泰廢黜,出家為僧。大理國結束。《天龍八部》中的保定帝段正明本塵大師就是他。但是他並不如小說中寫的那樣聖明,只是一個傀儡而已。
13.高升泰:大理相國。高氏世代為大理相國,權傾朝野。1094年,高升泰廢黜段正明,建立“大中”國。改元上治。在位二年後病重,因段氏集團還有相當的實力,遺囑其子高泰明還位於段氏。《天龍八部》中的鄯闡侯高升泰就是他。但是他並不如小說中寫的那樣是個賢臣,而是一個權臣。“正明為君不振,人心歸高氏,群臣請立鄯闡侯高升泰為君。”《滇史》
14.段正淳:段正明弟。1096年,高升泰死後,高泰明遵照遺囑,將王位還給段氏,擁立段正淳即位,仍號“大理”,自己為相。史稱後理。但是在後理,宰相高家一直把攬朝政,皇帝基本無實權。《天龍八部》中的鎮南王段正淳就是他。他並非小說中那樣只是個王爺,而是當上了皇帝。他也並非只知尋花問柳,而是努力“中興”。在歷史上留下了不錯的名聲。晚年禪位為僧,也並非小說中不得善終。
15.段正嚴:又名“段和譽”,段正淳子。受北宋封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晚年出家避位為僧。他就是《天龍八部》中著名的段譽。他勤理政事,愛民用賢,是一個好皇帝。不過最後因為幾個兒子爭奪帝位,弄得心煩,他出家了——貌似花痴不應該出家的。“正嚴即勵精圖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萬一,蓋勢之所趨如水之就下,回狂障決不可得矣。”《滇雲歷年傳》
16.段正興:又名“段易長”,段正嚴子。不樂為帝,禪位為僧。
17.段智興:段正興子。他就是《射鵰英雄傳》中著名的南帝段智興一燈大師。不過歷史上,此人並沒有出家。並且一點都不聖明,大修佛寺,建了60寺院,小國哪能如此折騰?因此國力衰落。“智興奉佛,建興寶寺,君相皆篤信佛教,延僧入內,朝夕焚咒,不理國事。”《滇史》
18.段智祥:段智廉弟。不樂為帝,禪位為僧。
19.段興智:段祥興子。末代皇帝,後又當任了7年蒙古大理總管。
20.段實:又叫段信苴日。段興智弟。蒙古大理第二位總管。中統二年,段實入朝忽必烈。“襲總管,賜虎符,領大理、威楚、鄯闡、統矢會川、建昌、騰越等城,自萬戶以下皆受節制。”《滇史》
21.段功:著名的愛情故事“孔雀膽”男主角。因抗擊紅巾軍有功,被梁王許予愛女阿蓋郡主。梁王后來又對其起疑,想讓阿蓋郡主用孔雀膽殺死自己丈夫。阿蓋郡主反而告訴了他,並要和他一起逃走,雙宿雙飛。段功不相信岳父會殺自己,拒絕妻子好意。第二天就被梁王殺死。阿蓋郡主絕食殉情。
22.段世:段明叔。第十三任,也是最後一任大理總官。“段氏世土,至此而絕”。
23.段苴仁、段苴義兄弟:明朝平定雲南後,朱元璋賜名段苴仁為“歸仁”,官居雁門衛鎮撫;賜名段苴義為“歸義”,官居武昌衛鎮撫。

概況研究

大理國主自己的說法,他們段氏當然是白族,而且段氏也是白族中的大姓,不過有人考證出,大理的開國皇帝段思平其先祖段儉魏是甘肅武威姑臧人,姑臧為月氏人建,後被匈奴攻破,建姑臧城,姑臧城位於現在甘肅河西走廊的正東端武威,這又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漢人,還有一說是羌族人,雲南大理段氏後裔的《段氏宗譜》上說:“段氏之先,武威郡人也。有名儉魏者,佐蒙氏閣邏鳳(南詔國王)有功,六傳至思平而有國。改號大理,時後晉天福二年也”。
段思平段思平
民間段姓文化研究中,段姓起源說法不一。在眾多的姓氏書中,談到段乾氏的得姓,都有“乾邑”和“段邑”的記載。史料記載,有一段姓,為老子之子宗。春秋時為魏國將領,受封於段乾,人稱段乾木,段乾木的後代以地名為姓氏,後代有以段為姓氏的。也有人說是共叔段。
後來發展到段思平在通海當上了通海節度使,公元937年段思平聯合滇東三十七部推翻了大義寧國楊乾貞的統治,建立大理國。段思平,就變成了大理國的開國皇帝。一直到1254年忽必烈攻下大理國都羊苴咩城、東都鄯闡城,俘獲末代皇帝段興智結束,有318年的時間。
段譽林志穎飾段譽林志穎飾
元世祖忽必烈來雲南征服大理以後,就接管了大理國,大理國的國王這一支段氏家族就變成了總管。大理總管這一代逐步到了元代的末期,大理總管段姓的這一家族就分成了幾個支系,一個支系就到了山西的雁門關,一個支繫到了騰衝、保山一帶。一個支繫到了臨安,就是現在的建水、紅河這一帶。還有一個支繫到雲龍,另外一個支系就回到了劍川

武俠小說

《射鵰英雄傳》中的一燈大師,即段智興,是段譽的孫子輩,在位27年。“南帝”只是小說中的稱謂。段譽的廟號是宣仁帝,本名段正嚴,確實是段正淳的兒子,又名譽,表字和譽,《天龍八部》中也提到了“和譽”這個表字。
天龍八部第49回提到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宋哲宗已經當了九年皇帝,既公元1094年(宋哲宗紹聖元年)正明避位為僧,善閩侯高升泰篡位,號“大中”。而書中則說是段譽繼位,事實上,段譽是在北宋徽宗大觀二年(公元1107年),接替其父段正淳為大理國(實際上是高氏篡權之後的後理國)第16代國王,直至南宋高宗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禪位為僧,在位長達39年,是後理國諸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老年出家大理盪山寺(現名感通寺),直到95歲圓寂,死後諡號宣仁皇帝。段譽是個有所作為的君主,他明白與宋朝建立友好關係是立國之本。儘管宋朝與大理國的關係由於宋太祖的“不暇遠略”的方針而有所疏離,然而大理國仍然一直向宋朝稱臣。段譽特別重視加強與宋朝的聯繫,入貢大理馬、麝香、牛黃、細氈等土特產,還派幻戲樂人(魔術師)到宋朝表演,深得宋徽的禮遇,冊封他為金紫光祿大夫、雲南節度使、大理國王等。
段正淳是段譽的父親,在大理國的歷史上他受命於危難,力圖通過改革振興王室。在他之前,大理國被高氏篡權,不久被迫還位於段氏,段正淳于北宋哲宗紹聖三年(公元1096年)即位。於是他在國內“赦差役”,減輕國民負擔;外交上,“使高太連入宋,求經書69家,藥書 62本”,與周邊國家友好相處,“緬人、崑崙、波斯三夷同進白象、香物”。可惜,在這個時候,大理國已經氣數將盡(古書上迷信的說法就是“彗星出西”),國內“大疫”流行,正淳已回天無術,最後不得不走上“禪位為僧”的道路,讓位給兒子段譽。段正明是段正淳的哥哥,北宋神宗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繼位,是大理國第14代國王。此人為君不振,最終被權臣高升泰所篡位,在位僅13年,下場仍是廢位為僧,諡號為保定皇帝。大理國在他手上劃了個不光彩的分號。對於高升泰,小說里有一段接近歷史真實的交待:“上德五年,大理國上德帝段廉義在位,朝中忽生大變,上德帝為奸臣楊義貞所弒,其後上德帝的侄子段壽輝接帝位後,稱為上明帝。……高升泰是大功臣高智升之子,當年鋤奸除道,全靠高智升出的大力。”由於高智升在推翻楊義貞勢力的鬥爭中出了大力,高氏權力不斷膨脹,有功之臣高智升被段壽輝委以清平官(宰相)重任,他的兒子高升泰為鄯闡(昆明)侯,父子權傾一時,為高升泰篡權建立短命王朝大中國埋下了伏筆。當然,高升泰在位也僅是二年,迫於國民壓力還位於段氏。

概述

段氏一派是地處雲南的大理皇室。原本出身中原武林世家,於五代後晉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建國。雖貴為皇族,家傳武功卻從來不曾荒廢,反而愈加勤奮,皇室成員多為高手。大理國是佛教國家,皇帝都崇信佛教,往往放棄皇位,出家為僧,進入天龍寺研究更高深的武功。段氏的一陽指六脈神劍,皆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武功。
大理段氏天龍八部大理段氏天龍八部

段氏步法

實戰用的步法,決不花哨。實戰經驗越高,步法越能起作用。

段氏心法

與武林的普通心法一樣,講究實用性,但沒有突出的特點。這也是六脈神劍幾百年來無人練成的原因之一。

段氏劍法

段思平自創的劍法,由於他是武將出身,這路劍法很適合上戰場,這路劍法大開大闔,氣派宏偉,每一劍刺出,都有石破天驚、風雨大至之勢。是非常實用的武功。六脈神劍中的少商劍就是由它演變而來的。

一陽指

段氏先祖段儉魏,既是武學高手,又精研易經,他認為“五十大數,失其一,變換無窮”,這丟失的一,就是他認為是武學的鑰匙,只有掌握了這個一,武功就能突飛猛進,在易經的基礎上他創了一陽指。一陽指玄異非常,擁有強大的殺傷力,也可以毫髮無傷的捉住對手。

六脈神劍

六脈神劍,並非真劍,乃是以一陽指的指力化作劍氣,有質無形,可稱無形氣劍。所謂六脈,即手之六脈太陰肺經、厥陰心包經、少陰心經、太陽小腸經、陽明胃經、少陽三焦經。相傳大理開國皇帝段思平,遭遇奇特,擁有無上內力,使用一陽指得心應手。但他喜劍法,在他不斷的努力下發現和自創了六套劍法,與人比劍,勝多負少,但他仍不滿意,希望自己劍法天下無敵。他知道,由於六套劍法互無聯繫,轉換時就有破綻,但他到底才智過人,想出了以指代劍的方法,以精純度極高的純陽真氣和一陽指的基礎,用手指射出劍氣代替真劍,手腕活動靈活,使得劍法轉換不再有破綻,且六路劍法迴轉運使,威力比之單用一劍自是強大得多。自此,段思平名揚天下,六脈神劍無敵於武林。但由於六脈神劍要深厚的內力為基礎,後世能練成者寥寥無幾。
天龍八部段氏天龍八部段氏

當今後人

段氏後人齊聚展示“一陽指”
據介紹,段姓人口總數在全國居第78位,人口約300萬,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23%。關於段姓的來源,大體有河南共叔段之後、老子之後、遼西段氏、雲南段氏、黃帝第十四子圉公之後、殷商時期的段國等6大支系。
段思平的第38代嫡孫段聯蘇段思平的第38代嫡孫段聯蘇
56歲的段保華來自河南,他通過現場動作、PPT展示等方式,向段氏同宗展示了兩儀拳、一陽指等氣功。段保華表示,曾用點穴手法,讓美國海軍陸戰隊教官當場癱軟,點穴手法可以控制人的一切反抗能力,通過不同點穴手法,可以讓人臉色呈現紅白黑黃等各種顏色,笑穴也是存在的,但自己並沒有點過。
段保華展示了與南懷瑾的合影,稱南懷瑾也是武術大師。他說,在氣功方面,自己與沙特、阿聯、南非等都有合作,與美國正在溝通。上次給美國大兵點穴後,美國海軍陸戰隊就要花三千萬請他去授課,但他在國內安全部門的一位弟子堅決不讓他去,因為“如果美國人學會了,以後中美比武會有麻煩。”
段保華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自己的“一陽指”是祖傳功夫。
但張錫祿卻表示,關於“段王爺”是武林高手,這一點沒有歷史依據,也沒有歷史記載顯示大理國段氏會武功,只有段氏王族的保鏢會一點。對於段保華的“一陽指”,張錫祿表示並不知道是什麼,“一指禪在中國歷史上是有的,是不是段家的,無法考證。中國武術有幾千種。”
“段保華的兩儀拳,是不是就是段氏皇族留下來的?”記者問。
“他姓段嘛,他也在練這些拳嘛。也就是段家拳嘛。”張錫祿說。
看金庸小說嫡孫關注段氏家譜
雲南大理喜洲,有一個文閣村。村里兩百多戶人家,將近一半都姓段。
1957年,段聯蘇國中畢業。當了一段時間工人後,1963年開始,他開始回家務農。後來,他又在生產隊的瓦窯工作。在瓦窯時,金庸的《天龍八部》問世,天龍八部提到的大理段氏,引起了段聯蘇的興趣。2001年,段聯蘇從瓦窯下來,各方麵條件比較成熟了,他開始整理家譜,漸漸接觸到段氏歷史。
根據整理出來的家譜,段聯蘇發現,自己是段思平的第38代嫡孫。
實際上,在大理,段氏的很多歷史,都散見於碑刻,以及各種史料。在段聯蘇之前,已經有人開始研究段氏族譜、以及南詔國、大理國相關史料。
大理大學的教授張錫祿,更是研究大理歷史文化集大成者。
張錫祿考證發現,在唐代南詔國時期,段氏就有五代人做官,最高做到了宰相。後來,段氏家道中落。到了五代十國時期,段氏家族出了一個人,名叫段思平。段思平家裡很窮,但慢慢存了一點錢,然後當了兵,後來當到了玉溪通海節度使,相當於現在的軍分區司令員。南詔國亡了,分成三個小朝廷,常年打仗。段思平自己力量不夠,就到滇東滇南等37個部落遊說,在他們的支持下,段思平帶著部隊殺回老家,建立理朝,尊稱大理。
大理建國後,段思平免除了37個部落的徭役,此後,大理幾乎沒有跟周邊國家打仗。在宋朝的歷史裡,關於大理國的記載非常少,只有602個字。大理國信佛,以佛治國。從段思平開始,22代國王里,有10個國王都出家了。那時候,寺廟設學校,國家選錄公務員,也只從僧侶中挑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