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涼

雍涼

雍涼,現武威市,古稱雍涼之地,甘肅省下轄市,中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之門戶,東鄰寧夏省會銀川,西鄰青海省會西寧,南領省會蘭州,北通敦煌。古時素有“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稱,一度是西北的軍政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雍涼
  • 政府駐地:甘肅武威市涼州區
  • 著名高校雍涼書院
地點介紹,歷史沿革,先秦,秦朝,漢朝,魏晉,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代,元朝,明朝,清朝,現代,

地點介紹

雍州,一般是指現在陝西省中部北部、甘肅省(除去東南部)、青海省的東北部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一帶地方。
涼州即甘肅省西北部的武威市涼州區,地處河西走廊東端,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史有“ 五涼古都,河西都會” 之美稱,素有“銀武威”之稱,自古以來就是“人煙撲地桑柘稠” 的富饒之地,“ 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的軍事戰略要地和“ 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的商埠重鎮。

歷史沿革

先秦

先秦時期(約7500~4000年前),從涼州的磨嘴子、馬家窯文化,皇娘娘台、海藏寺的齊家文化,沙井子、暖泉的沙井文化等證明從那時起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主要是遊牧部落。
夏商時期(約前2070~前1046),在夏商時期,雍州、涼州地處的犬戎的勢力範圍,河西走廊為西戎的駐地,西戎首領行使司法權,因為是遊牧部落,繁衍生息的場所不固定。
 西周時期(前1046),周武王滅商後所建立西周,此地為北羌、馬羌、西戎占據,此地遊牧經濟向農業經濟的緩慢過渡, 但遊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北羌、馬羌、西戎是中國最古老的幾個強悍嗜血部落,雄踞西北長達幾個世紀。西周時中國分為九州,此地屬雍、涼二州,舊稱“雍涼之地”。
雍涼雍涼
東周時期(前770),周平王定都洛邑,建立東周,此地為雍州屬地,春秋以前為西戎占據。雍州,禹貢的“黑水西河惟雍州”,到爾雅的釋地:“河西曰雍州”,都有明確的史載。黑水即張掖黑河 ,或謂即黨河 ,或謂即大通河 ,諸說不一,是中國古九州之一,玉帛之路的重要節點。

秦朝

嬴政初年(前221),秦滅六國一統天下,始皇帝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雍州的這部分土地為月氏駐牧地,隨畜移徙,與匈奴同俗,此處是月氏人的屬地,亦稱月支、禺知的屬地,隸屬於雍州,月氏人遊牧於河西走廊西部武威與敦煌地區,實力強大為匈奴勁敵。

漢朝

西漢高祖元年(前202),高祖劉邦正式稱皇帝,建立西漢,劉邦原想定都洛陽,後遷往長安。由於北方匈奴過於強大,高祖劉邦忍辱負重實施大臣婁敬的和親策略,休養生息。後來的呂后、惠帝、文帝、景帝繼續執行這一政策,先後向匈奴單于冒頓單于、老上單于、軍臣單于遣送很多皇室公主和親,並奉送大批財物,在其中涼州扮演重要角色。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擊敗匈奴,為顯示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西漢政府在原休屠王領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周為雍州之地,春秋以前為西戎占據,秦為月氏駐牧地。西漢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匈奴占領河西。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春,霍去病擊敗匈奴,河西走廊納入西漢版圖,後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4郡。境內置武威郡隸屬涼州刺史部,領姑臧、張掖、武威、休屠、揟次、鸞鳥、撲■、媼圍、蒼松、宣威共10縣,以姑臧(今涼州區)為治所。東漢獻帝興平元年(194年)6月,武威郡隸屬於雍州,領14縣,為姑臧、張掖、武威、休屠、揟次、鸞鳥、撲■、媼圍、宣威、倉松、鸇陰、祖厲、顯美、左騎千人官。

魏晉

曹魏黃初元年(220), 十月魏文帝曹丕重置涼州, 其轄武威、金城、張掖、酒泉、敦煌、西平、西海七郡,州治武威郡姑臧, 涼州牧的 政府駐地,武威郡轄9縣,為曹魏的畜牧基地,以供應馬匹釀酒著稱。立武威葡萄酒為國酒,魏文帝為此特頒《涼州葡萄詔》,涼州葡萄酒顯赫於京師、蘇杭、福建。從此涼州葡萄酒以味美醇厚馳名揚天下(尤其是江南)。
西晉泰始元年(266),司馬炎於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西晉,建國號為晉,定都於洛陽,涼州隨曹魏歸入 西晉,轄姑臧、宣威、揟次、蒼松、顯美、驪靬、番和七縣。時任涼州刺史為楊欣, 擔任刺史期間,激化了鮮卑等族的矛盾,西晉鹹寧四年, 與若羅拔能戰於武威,兵敗而死。
西晉鹹寧五年(279),正月涼州鮮卑人禿髮樹機能率眾反晉,攻占涼州,晉廷大震,時馬隆任司馬督,自請招募勇士3000前往收復。 武帝準其所請,授他為討虜護軍、武威太守, 斬禿髮樹機能, 克涼州。 馬隆任武威郡太守時轄七縣。
西晉永寧元年(301),張軌為涼州刺史,西晉亡,即為前涼都城,建前涼國,立國都於姑臧,於原城之外增築四城,人文薈萃,經濟繁盛,大氣雄闊,為北方之最。前涼以富饒於西北著稱,姑臧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三大中心之一,有“天下富庶者無如隴右”之美譽。
西晉永嘉二年(308),前涼張軌進軍青海省會西寧置西平郡,將其納入涼州版圖,屬涼州,領四縣西都、臨羌、安夷、長寧。永嘉五年(311),分西平郡地,前涼永元二年至四年(321—323),張茂築靈鈞台,擴建姑臧城。(376)年被前秦所滅,傳九位君主。

南北朝

東晉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十月,呂光改元太安,定都姑臧,史稱後涼。後涼轄武威等26郡,武威郡領姑臧、祖厲、宣威、揟次、顯美、驪靬和鸇陰7縣。晉安帝隆安元年(397年)正月,河西鮮卑族禿髮烏孤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西平王,建元太初,建都西平(今青海西寧),是為南涼。晉安帝義熙四年(408年)十一月,禿髮傉檀稱涼王,都城移至姑臧,置武威郡等14郡及邯川護軍。武威郡隸屬涼州,領姑臧、祖厲、宣威、揟次、顯美、驪靬和鸇陰共7縣。晉安帝隆安元年(397年)五月,段業創建北涼,置有涼、秦、沙3州。武威郡隸屬秦州,仍領姑臧、祖厲、宣威、揟次、顯美、驪靬、鸇陰7縣。晉安帝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國西涼,以漢人一萬戶僑置會稽、廣夏2郡,余戶分置武威、武興、張掖3郡。武威郡仍領姑臧、祖厲、宣威、揟次、顯美、驪靬、鸇陰7縣。
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拓跋燾親征河西,滅北涼,據河西,境內仍為武威郡,屬涼州,武威郡領林中、襄城2縣。涼州治所林中。西魏文帝大統元年(535年),滅北魏,據涼州,置武威、昌松、魏安、番禾、廣武5郡。武威郡領姑臧、林中、襄城、顯美4縣。
北周世宗孝閔帝二年(558年),置涼州總管府,治所姑臧,統武威、廣武2郡。武威郡領姑臧、昌松、白山、力乾、安寧、廣城、鄣和燕支共8縣。

隋朝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廢武威郡,置涼州總管府,治所姑臧。隋煬帝大業初年(605年),廢涼州總管府,復置武威郡,郡治姑臧縣,領姑臧、昌松、番禾、允吾4縣。
隋煬帝後期大亂,東突厥崛起達到“戎狄熾強,古未有也”的強盛程度。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武威郡鷹揚府司馬李軌舉兵反隋,占領河西,建大涼國,定都姑臧,建元安樂,歸附於東突厥。

唐朝

唐武德二年(619年)李軌被李淵所滅。唐朝廢武威郡,置涼州總管府,治姑臧。武德七年(624年),廢涼州總管府,改置涼州都督府。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10道,涼州屬隴右道。武威郡屬涼州,轄治範圍仍沿用隋朝建置。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又改涼州為武威郡,轄姑臧、神鳥、天寶、昌松和嘉麟5縣。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武威郡為涼州。公元764年,武威被吐蕃占據。公元849年,唐重占秦、原、安樂、維、扶、河、渭等州,公元851年,漢人張議潮占據河西、隴右,歸附於唐朝,唐朝再次占據武威涼州。

五代宋代

後梁開平二年(908), 六穀蕃部溫末派人到後梁進貢, 其首領杜論悉加、 杜論心被封為左領軍衛將軍 同正,蘇論乞祿為右領軍衛將軍同正,之後六穀蕃部分裂成許多部族聚落,涼州人民始終忠於北宋王朝。
宋朝鹹平元年(998), 六穀蕃部在吐蕃瓦解後在河西涼州逐漸形成, 六穀部是涼州附近以陽妃谷為主的六個山谷聚落,是宋朝初年河西吐蕃的主要活動勢力。涼州富庶六穀部自然覬覦已久,但六穀部始終忠於北宋王朝。宋史記載:“涼州地饒五穀,尤宜麥稻,歲無旱澇之虞”。
太宗至道二年(996年)秋七月,北宋轄管西涼府,領姑臧、神鳥、番禾、昌松和嘉麟5縣。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李元昊攻占甘、涼二州,從此,河西屬西夏版圖。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在武威置西涼府,屬甘肅軍司(治甘州)轄。其下所置史無記載。

元朝

至元七年(1226),七月蒙古汗國成吉思汗攻占西涼府,元朝至元八年(1227),元朝滅西夏,涼州這塊西夏的寶地西都又一次易主給了蒙古帝國, 成吉思汗也在對西夏的遠征中去逝,涼州分封給了成吉思汗的孫子窩闊台次子西涼王闊端,治所涼州。
開慶四年(1247),元朝西涼王闊端忍辱負重,放棄汗位,以汗國名義頒發詔書, 親派助手多達那布將軍為金子使者和女兒薩日朗一起前去邀請西藏高僧薩班來涼州會談。 吐蕃高僧接受了邀請, 並說服眾僧族人,毅然率侄兒八思巴和那多吉等僧人赴涼州與闊端舉行了舉世矚目的“涼州會盟”。從此將西藏納入了中國版圖。
至元九年(1272),闊端之子只必帖木兒在西涼府城北三十里築新城,元世祖賜名永昌府(今涼州區永昌鎮)。後設永昌路,降西涼府為州,隸屬永昌路。至元十年(1273),置小河灘城(今民勤縣城)。
至元十二年(1275),回鶻高昌王紐林的斤率部北征,留居永昌府,建王府。其王陵遺址有亦都護高昌王世勛碑、大元敕賜追封西寧王忻都公神道碑銘傳世,元朝,司法制度在漢律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改進。

明朝

洪武五年(1372),五月明朱元璋的征西將軍馮勝於涼州永昌大敗元軍後,又攻克亦集乃(額濟納)路,甘肅遂告平定,涼州這塊被外族統治了344年的土地終於納入的漢族的統治,納入了明朝版圖,置西涼州,治所涼州。涼州從此又有了新的生命。
明朝洪武九年(1376),十月西涼州改涼州衛,治所武威,後置臨河衛(今民勤縣)。將其併入陝西布政使司,屬陝西都司,後屬陝西行都司,實施軍事化管理。
明朝洪武十年(1377),涼州都指揮濮英增修涼州城。涼州千戶江亨防守和戎,改和戎為古浪並築城,洪武十六年(1383),日本沙門志滿募修涼州大雲寺,正統二年至四年,政府在涼州城東南隅修涼州衛儒學並擴建涼州文廟。
明朝洪武二十八年(1395)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四子肅王朱楧,就藩於甘州,僅四年,朱元璋死,建文元年(1399年)遷至蘭州,這為涼州退出西北首府奠定了基礎。崇禎中葉,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威震西北,朱識鋐整日膽戰心驚,曾上疏朝廷要求增加藩府護衛,加固駐府蘭州。
明朝崇禎十六年(1643),冬李自成破蘭州,朱識鋐(朱紳墝之子)被執,宗人皆死。繼任肅王朱識鋐被李自成殺害,李自成隨即攻占河西諸州,部將賀錦占領古浪、涼州。如肅王朱楧就藩甘涼州,屯兵河西,李自成怎能順利滅明朝,對此繼任肅王付出了生命和整個明朝的代價。
明朝正統三年(1438),六月設古浪守御千戶所。正統十年(1445),二月英宗頒賜涼州大藏經一部。成化十九年(1483),重修涼州海藏寺、重修擴建蓮花山。明朝崇禎十六年(1643)李自成部將賀錦占領古浪、涼州。

清朝

清朝順治元年(1644),順治帝遷都北京,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將涼州納入清朝版圖,清朝初襲明制,置甘肅巡撫,駐甘州衛。順治五年,遷往蘭州。(1646)清軍進軍江南的過程中,燒殺淫掠,屠戮城池,相對南方,涼州顯得安全許多。
清朝順治十七年(1660),甘肅巡撫由甘州移駐涼州,雍正二年改衛為府。康熙元年,移駐涼州衛,後亦改府。康熙五年,又回蘭州,又改駐隴西。康熙十九年,再回蘭州。
清朝康熙四十三年(1704),涼莊道武廷適在涼州創建成章書院(乾隆十二年改為天梯書院),明清兩代武威學風濃厚,雖沒出過狀元,但明清兩代武威共出54位進士,武威學風有“燈火輝煌不夜天,書聲朗朗甲秦隴”之美譽。
清朝雍正二年(1724),撤涼州衛、鎮番衛、永昌衛, 分別設武威縣、 鎮番縣、 永昌縣; 撤古浪守御千 戶所,置古浪縣;撤莊浪衛,置平番縣,並設莊浪廳。同時,置涼州府,轄武威、永昌、 民勤、 古浪、 永登 五 縣及莊浪廳,府治武威縣。
清朝乾隆二年(1737),旗兵駐防涼州,築滿城(涼州區炮校),乾隆二十九年(1764),涼州府隸屬於陝甘總督府,陝甘總督衙門移駐蘭州府。陝甘分治,將原明肅王府作為甘肅省衙門的駐地,蘭州以此開府建省,從此蘭州成為甘肅的行政中心。武威逐漸被蘭州取代成為西北的軍政中心就在這個時期。
清朝乾隆三十三年(1768),六月紀曉嵐因為通風報信而被發配烏魯木齊。同年十月,被遣戍烏魯木齊贖罪。途經涼州,鎮守涼州武將田耕野,在此期間曉嵐紀在涼州也留下很多墨寶、匾額,三十六年(1771年)因乾隆帝修書需要,將其從新疆召回,途經涼州,由於其喜愛肉食,盛讚涼州肉食。
清朝道光二十二年(1842),由於陝甘刀客與當地回民聯合起來,反抗官府的鬥爭此起彼伏,九月欽差大臣、總督林則徐遣戍新疆,途經古浪、武威,作《次韻答陳子茂德培》一詩,並留下許多珍貴墨寶、匾額,盛讚西北的大好河山。
清朝同治十年(1871),清朝重臣左宗棠(左老)進駐甘肅,(1872)年馬占鰲年降清,任左宗棠馬隊三旗督帶,同年清廷尚在爭論討伐阿古柏之事,左宗棠率師進駐蘭州,準備收復新疆,在此期間左老遊歷涼州,左老在涼州也留下很多墨寶、匾額,盛讚涼州美食(三套車)。(1875) 年隴右著名學者李銘漢創辦雍涼書院。
清朝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淮軍屢戰屢敗,朝議起用湘軍。1895年正月中旬甘肅按察使魏光燾率涼州人為主的武威軍(甘軍)8營(一說為6營)2哨出關,對海城清末涼州街景發動第四次反攻未克,但予敵重創,後武威軍編入武衛軍,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侵略聯軍犯北京,武威軍聯合義和團民阻擊八國聯軍。
清朝光緒三十四年(1908),至宣統三年(1911)鄉民齊振鷺、陸富基領導數千農民擁進武威縣城,要求減免稅收。他們搗毀警崗,攻入縣署,搗毀總警紳王佐才等人的房屋。官署派軍警鎮壓。抗稅鬥爭失敗後,陸富基被殺,齊振鷺外逃。齊振鷺二次發動抗暴鬥爭失敗,被殺於武威城內大什字,涼州始終忠於朝廷。

現代

中華民國時期(1910),10月先廢府、州,設道。武威、永昌、 鎮番、 古浪、 平番、 張掖、 東樂、 山丹、撫彝9縣屬甘涼道。第二年辛亥革命爆發,又廢道設行政督察區,治所武威。涼州城東北一兩英里之外的大清國軍隊要塞。
中華民國時期(1911),畢業於愛丁堡大學的旅行家喬治·沃尼斯特·莫理循考察中國西部,途經涼州,為古老的涼州拍攝下了極其珍貴的照片,並記錄了涼州的很多資料,對於而今了解清末涼州的建築格局提供了非常生動、直接的材料。
中華民國時期(1912),12月中華民國正式建立,省境又劃分為寧夏、 西寧、 蘭山、 涇原、 渭川、 甘涼、 安肅、 七道。 涼州轄今甘肅、內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東部一些地方、外蒙古西南邊、寧夏,(1913)置河西道,次年改為甘涼道,涼州屬於甘涼道,治所涼州。
中華民國時期(1914),02月甘肅省高等審判廳在甘涼道設立第五高等審判廳及附設地方審判廳駐武威縣,管轄甘涼道第一、二審案件,這時武威成為河西司法的主要駐地。
民國初沿清制。民國11年(1922年),廢除府州,分甘肅道為甘涼道和安肅道。甘涼道治武威縣,領武威、永昌、鎮番、古浪、平番、張掖、東樂、山丹、撫彝9縣。民國18年(1929年),改鎮番縣為民勤縣。民國25年(1936年)7月,甘肅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成立,轄武威、民樂、民勤、永昌、山丹、張掖、臨澤、古浪8縣,治所武威。民國30年(1941),將甘肅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改為武威專員公署,治所武威縣,轄武威、民勤、永昌、古浪、永登5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涼州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懷抱,中共永登縣天祝區委、天祝區公所成立。14日, 武威分區行政 督察專員公署成立,下轄武威、永登、景泰、古浪、民勤、永昌、山丹、民樂、張掖九縣。1950年1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永登縣天祝區公所改為天祝自治區,涼州這塊血雨腥風、風雨飄搖的土地終於迎來了重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 甘肅省人民政府命令, 撤銷張掖專區, 張掖、 民樂、 山丹三縣 劃歸 武威 專區。武威專區轄武威、景泰、張掖、民樂、山丹、永昌、古浪、民勤、永登9縣及天祝自治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3),09月武威市為秉承古老的涼州美酒釀造技藝成立國有涼州酒廠,後改皇台酒業,上世紀90年代,皇台酒業聲名鵲起,1992年獲得美國國際名酒博覽會銀獎,同年在東京舉辦的第四屆國際名酒博覽會上獲金、銀獎。皇台酒業是西北地區最大的酒類製造企業,故有“南有茅台,北有皇台”之美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3),12月23日天祝自治區改名天祝藏族自治區。中華人民共和國(1955)年7月17日,天祝藏族自治區改名天祝藏族自治縣。同年10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武威、酒泉兩專區合併,成立張掖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8),07月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從蘭州遷到武威縣黃羊鎮。同年,學校與籌建中的甘肅農學院合併成立甘肅農業大學,並遷往武威黃羊鎮辦學,這是武威的第一所整建制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8),12月撤銷古浪縣建制,將古浪縣行政區域併入天祝藏族自治縣。中華人民共 和國(1961)年11月25日, 國務院決定恢復武威專區, 12月15日恢復古浪縣建制。 恢復後的武威專區轄武威、民勤、永昌、古浪和天祝藏族自治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1963),10月國務院決定將永登、 景泰兩縣劃歸武威專區。 1969年7月, 內蒙古自 治區的阿拉善右旗劃入武威專區。1966至1976文革時期打到牛鬼蛇神,把涼州在1927年地震中殘存下來的古建築全部人為拆毀,城內幾乎全部拆毀,城外拆的最嚴重的是城郊蓮花山這個河西最大的宗教建築群。這是造成古涼州古城非古的人禍。
中華人民共和國(1969),10月馬踏飛燕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85年銅奔馬以“馬超龍雀”這個名稱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誌。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禁止出境文物,從此馬踏飛燕也成了武威的象徵,也成為中國在國際上、世界上的一大名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1970)年3月25日,永登縣劃歸蘭州市。中華人民共和國(1979),07月國務院決定將阿拉善右旗交由內蒙古自治區管轄。 1981年2月,永 昌 縣劃出武威地區,歸新設的金昌市管轄。1981年0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批准甘肅農業大學遷回蘭州市辦學,武威從此失去了一所自己的整建制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1985),04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武威縣,設立武威市(縣級)。同年 5月14日,景泰縣劃歸白銀市。至此,武威地區轄武威市及民勤、古浪、天祝三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1992),07月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江澤民同志視察武威,給武威親筆題寫“銀武威”,之匾額,涼州從此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2001),05月國務院同意撤銷武威地區和縣級武威市, 設立地級武威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涼州區。 武威市轄原武威地區的民勤縣、古浪縣、 天祝藏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涼州區。 (2001)年8月中共武威市委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0),09月經國家教育部、甘肅省教育廳批准,由蘭州交通大學與武威市委、市政府聯合建立了蘭州交通大學武威校區,這對武威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大學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涼州渴望優秀的大學,更渴望具有全球視野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3),0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涼州從此進入了“一帶一路”的大戰略、大家庭,成為了“一帶一路”的黃金節點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