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湯(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文蛤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卷中。具有清熱邪,和胃氣之功效。主治吐後渴欲得水而貪飲者;兼主微風,脈緊頭痛。

基本介紹

  • 名稱:文蛤湯
  • 出處:《金匱要略》卷中
  • 功用:清熱邪,和胃氣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重要文獻摘要,各家論述,

歌訣

文蛤湯方七味藥,麻杏石甘蛤姜棗;喘咳氣急煩渴症,止咳定喘療效高。

組成

文蛤40克,麻黃24克,甘草24克,生薑24克,石膏40克,杏仁10克,大棗6枚。

用法用量

清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汗出即愈。

功用

清熱邪,和胃氣。

主治

吐後渴欲得水而貪飲者;兼主微風,脈緊頭痛。

方義

本方用於治療嘔吐後口渴貪飲兼有表邪。方中文蛤、石膏清熱生津,潤燥止渴;麻黃、杏仁宣肺發表,生薑、大棗、甘草安中和營衛。諸藥並行,是表解熱清,則口渴自愈。

運用

本方功能解表散邪,清胃止渴,適用於表邪未盡,胃有鬱熱而致的口渴不欲飲而煩熱明顯者。現代多用於治療糖尿病、咳喘、過敏性蕁麻疹、頑固性頭痛等屬本證者。

重要文獻摘要

《經方直解》:“文蛤湯,吐後,渴欲得水而貪飲者,文蛤湯主之。兼主微風,脈緊頭痛。文蛤、石膏、麻黃、杏仁、生薑、甘草、大棗。汗出即愈。假令汗出已,腹中痛者,與芍藥45克。”

各家論述

張志聰:此論肺氣不能輸精而吐渴也。夫飲食入口,借胃腑之游溢散精,肺氣之通調輸布,毛脈合精,而後行氣於臟腑經脈。吐後渴欲得水而貪飲者,肺氣不能輸布故也。文蛤,水之精也,外剛內柔,取外之堅殼,以行化皮毛之水津。石膏佐麻黃,通秋金肺胃之氣;姜、棗配甘草,宣中焦水谷之精。杏子利肺氣,以開竅於皮毛。毛脈合精,則水津布而吐渴解矣。此行氣疏表之劑,故有微風在氣分,及脈緊頭痛者,亦兼主之。(《金匱要略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