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

《德宏州“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已經德宏州人民政府同意,德宏州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3年4月7日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宏州“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3年4月7日
  • 發布單位:德宏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我州教育高質量發展,根據《雲南教育現代化2035》《雲南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德宏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及德宏州“三個示範區”規劃有關檔案,結合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以來,全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育事業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教育公平和質量得到較大提升,人民民眾教育獲得感明顯增強,全州教育面貌發生格局性變化,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全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堅實保障。
(一)發展條件
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州和縣分別成立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及辦事機構、建立健全黨的教育工作委員會,形成黨對教育工作領導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的工作格局。深入開展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黨風廉政建設和意識形態考核喇兆,從嚴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得到全面壓實。注重抓基層打基礎,基層黨建示範引領成效明顯,創建全國文明校園2所、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學校1所、全省文明校園13所、全省“雲嶺先鋒·育人紅籃企淚拒燭”示範校21所,一大批教育系統優秀黨員、黨務工作者和教師受到國家、省、州的表彰。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落實。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深化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進學校進教材進課堂。落實“五育”並舉要求,推進中考體育美育改革、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大力推進家長學校建設,積極探索社區學習,持續開展中國小教師高雅修養展示,學生多元評先表揚和興趣愛好培養等活動,全面營造積極健康的教育環境。盈江縣2019年被評為全國規範宙訂殼采化家長學校實踐活動實驗區。
教育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有保障要求,建立控輟保學長效機制,聚焦重點難點,全力攻堅克難,建檔立卡戶輟學學生實現動態清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適齡兒童“不落一人”順利入學。全面落實教育惠民措施,出台德宏州建檔立卡貧困匪朽煉戶學生全覆蓋、學前到大學全覆蓋的資助整備戒政策,五年累計發放教育扶貧資金13.45億元,其中州縣財政籌資發放教育幫扶“兩個全覆蓋”資金2621.65萬元。堅持發展教育脫貧一批,落實貧困專項招生計畫、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計畫,934名建檔立卡戶學生到浙江省接受中職教育。完成5900名農村勞動力和1138名少數民族教師國語培訓。
各級各類教育快速發展。學前教育實現“一縣一示範、一鄉一公辦”全覆蓋,2020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92.95%,較“十二五”期末提高21.13個百分點,超“十三五”規劃目標7.95個百分點,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義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發展,全州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20條底線”全部達標,中國小幼稚園C、D級校舍全部加固或拆除,5個縣市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先後通過國家驗收,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6.54%,較“十二五”期末提高12.3個百分點,超“十三五”規劃目標1.54個百分點,高於紋臘臭全省平均水平。特殊教育實現資源中心全覆蓋,新建盈江縣特殊教育學校,三類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7.66%,較“十二五”期末提高4.92個百分點,超“十三五”規劃目標7.66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取得重大突破,新建和改擴建4所普通高中、2所職業高中,增加學位7750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1.24%,較“十二五”期末提高21.14個百分點,超“十三五”規劃目標1.24個百分點,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職業教育辦學效益顯著提升,高等教育面貌煥然一新,德宏師專遷入新校區辦學,各項辦學指標達到本恥艱元科院校標準,德宏職業學院辦學水平排全省優質高職院校第6名。終身教育不斷發展,全州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9.24年,主要勞動年齡人均受教育年限9.24年。2021年末,全州共有各類學校564所,學生275604人,教職工19050人,專任教師16180人。
教育服務經濟社會能力不斷增強。“十三五”期間,德宏師專、德宏職業學院及中職學校累計畢業學生4.23萬人,累計完成農村實用技術培訓40.27萬人次,盈江縣被評為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全面落實高校貧困地區專項計畫、定向醫學生和公費師範生計畫、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畫,全州累計考取大學本科15194人,其中重點大學4705人。教育對外交流合作深入開展,“國門學校”建設不斷加強,各級各類學校累計接收外籍學生1.87萬人次,厚植了對華友好情感和文化認同基礎,為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作出德宏教育貢獻,為德宏高質量跨越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教育改革取得好成績。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穩步推進,依法治教工作全面加強,出台了《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條例》,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估工作延伸到鄉鎮。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進入同級城鄉規劃委員會制度,推行了基礎教育學校校長職級制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改革,深入開展了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工作。全面實行了義務教育學校就近、免試入學,全面取消了公辦普通高中擇校生,優質普通高中招生計畫數50%定向到了國中學校,學校聯盟和一體化發展取得成功經驗。出台了提高鄉村教育教學質量15條措施,實施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培訓兩個“三年行動計畫”,持續開展了學校管理“五個一批”“六個全部”,以高考為標誌的基礎教育質量躋身全省中上游水平,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學優秀學生培養進入全省前列。2021年高考報考人數7157人,較2015年增加1815人、增加33.98%;一本上線1077人、一本率17.83%,較2015年增加457人、提高5.56個百分點;本科上線3380人、本科率55.97%,較2015年增加129人。
教育保障水平顯著提升。教育投入力度持續加大,教育經費“兩個只增不減”政策有效落實,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生均財政撥款制度全面建立,城鄉義務教育資助政策實現統一。“十三五”期間,全州累計投入教育經費174.32億元,新建學校35所,420所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改善。教師隊伍建設持續加強,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差別化政策實現全覆蓋,地方公費師範生專項培養計畫全面落實,優秀教師激勵工作創新推進,新教師補充和緊缺學科“選優”工作有序推進,五年全州累計補充基礎教育教師1717人。實施全州教育信息化設備補短板工程,建成了全州義務教育“一張網”和“雲網端融合,四全兩有”教育網路,義務段班級實現高速光纖全覆蓋,義務教育學校教學班多媒體教學設備覆蓋率達到92%。
校園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果。第一時間建立校園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全面落實疫情防控政策,率先形成了“三案九制”防控體系。因時因勢細化防控措施,探索形成了“一縣一策、一校一案”精準防控策略,全力築牢校園疫情防控安全網。積極有序組織了歷史上最大規模、最長時間的線上教學,全州累計5808名教師開展線上教學,83391名學生線上學習。及時高效處置了校園疫情,確保了師生健康和教學秩序。全力創造條件推進防控常態化下的線下復學及教育教學各項工作,在複雜疫情形勢下,探索和積累了學校封閉管理、寄宿管理、師生員工健康監測和個人防護、普通高中招生錄取、州屬國中學校民族班招生、跨縣市臨時就學等方面的寶貴經驗,全力維護了教育教學、招生考試的秩序和公平公正。
(二)機遇與挑戰
“十四五”時期,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鄉村振興戰略、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德宏片區建設的持續推進,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了德宏要努力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示範區、沿邊開放示範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為全州提升教育發展和開放水平,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提供了新機遇。“十三五”以來,各級黨委、政府對教育發展高度重視,家庭和社會對教育更加支持,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更高,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為“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時,我州教育事業發展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一是教育服務國家區域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教育輻射中心功能亟待提升。二是各級各類教育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不高、公辦比例偏低;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保障程度、均衡發展還有短板;普通高中優質資源不足;職業教育學校建設滯後,師資、實訓條件等差距較大;特殊教育、社區教育、親職教育需要加強;全州還沒有本科院校。三是教育保障水平不高,歷史“欠賬”較多,鄉村教師周轉房缺口較大,學校後勤人員配備、校園“三防”建設還有薄弱環節。
二、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加快教育現代化為目標,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為動力,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全面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各級各類教育高水平普及、高質量發展,奮力走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辦“好教育”的路子。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辦教育。三是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四是堅持深化改革創新。五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六是堅持服務德宏高質量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成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主要教育指標達到或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各族民眾教育獲得感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顯著提升,為2035年建設教育強州、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十四五”德宏教育事業發展主要目標
三、主要任務
(一)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1.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決擁護“兩個確立”,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積極打造“名師示範課堂”,認真組織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系列活動,從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辦好馬克思主義學院,培育一批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示範課,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悟行”活動。
2.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立德樹人工作成效作為評價學校辦學的根本標準,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細化學生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倡導“強健體魄、自主管理、合作學習、流暢表達”育人理念,引導學生改善行為習慣、提升道德修養、完善人格品質、堅定理想信念。全面推進德育智育工作,推動教育、體育深度融合發展,加強和改進美育、勞動教育。深入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積極推進實踐教學。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培育優良校風教風學風,持續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學生國防教育和生態文明教育,紮實推進健康教育和視力保護,重視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配齊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專兼職教師。加快推進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機制建設,提升育人合力和效果。
專欄1
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以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個科目及地方課程、校園文化為重點,積極打造“名師示範課堂”。
高中學校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選修課、專題課及主題團課黨課。高校培育一批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示範課。
加強和改進德育方式,推動形成“一班一亮點,一校一品牌”的育人模式,創建一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學校,建設一批勞動技術教育、國防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和示範項目。
開齊上足體育課程,開展學生體質和視力監測工作,培養學生掌握1—2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力爭大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到90%。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展演,爭創省級藝術教育試點縣和美育特色學校,培養學生1—2項終身受益的藝術特長。
(二)立足實際辦好各級各類教育
1.提升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根據人口規模及分布情況,合理規劃建設幼稚園,落實城鎮新建小區配套建設幼稚園制度,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健全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嚴格落實生均撥款制度。大力發展公辦園,完善扶持政策,按照“一村一幼、一鄉一公辦”的目標,建好辦好學前三年適齡兒童10人以上的行政村和大的自然村普惠性幼稚園,不斷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不斷提高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確保適齡兒童能入園、入好園。到2025年,力爭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5%,全州普惠幼稚園占比達到80%,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占比達到40%,公辦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以上。認真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按標準補足配齊幼稚園教師和保育員,滿足學前教育發展需求。
2.提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科學合理規劃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國家辦學標準,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推進學校標準化和鄉鎮寄宿制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持續改善城鄉學校辦學條件,最佳化師資均衡配備,全面消除“大班額、大校額”問題,切實解決“城市擠、鄉鎮弱、農村空”的難題。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政策,精準做好控輟保學,保障留守兒童、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等特殊群體受教育的權益。到2025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8%。全面落實《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德宏州提高鄉村中國小教育教學質量15條措施》,出台《中國小教師熟悉教材教法工作方案》,全面提高義務教育學校教學質量。力爭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占比達到40%。
3.提升普通高中內涵發展水平。健全高中階段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嚴格落實生均撥款制度。最佳化學校布局,增加學位供給,加強學校建設,改善辦學條件,補齊配強教師,滿足學生就學需求。到2025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3.2%,高中在校生達到2.84萬人。制定科學評價標準,出台《德宏州普通高中多樣化評價辦法》,健全教師激勵機制。推進普通高中招生制度、育人方式和新課程新教材改革,鼓勵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能力和綜合水平。強化新高考選科要求,在一級完中引導更多品學兼優的學生修讀物理、化學科目,積極服務和融入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戰略。
4.提升特殊教育專業化發展水平。實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計畫,科學規劃特殊教育資源布局,配足補齊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資源教室,配足特殊教育專業教師。在人口20萬以上的縣市規劃建設特殊教育學校。通過隨班就讀、送教上門及特校就讀等方式,保障殘疾兒童受教育權益。支持有條件的特殊教育學校開辦、聯辦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
專欄2
提升基礎教育發展水平
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稚園,擴大鄉村、少數民族聚居區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完善辦園體制和成本合理分擔機制,新建規模以上住宅小區同步配建幼稚園。
科學布局義務教育學校,重點推進城鎮及集中安置點學校建設,補齊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短板,配足配齊義務教育學校校舍、教學儀器、圖書館、體育場地等。
按照普通高中建設標準,補齊州民一中、芒市一中、隴川一中、盈江一中、梁河一中、瑞麗一中辦學條件。繼續推進州民族實驗中學、瑞麗三中、隴川章鳳完中、盈江二中普通高中攻堅項目建設。規劃新建芒市第三中學、瑞麗第五中學。
在20萬以上人口的縣市規劃建設特殊教育學校,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畫,推進特殊教育學校資源中心和資源教室建設。
5.提升職業教育特色發展水平。最佳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最佳化職業院校布局,加快縣市中職建設進度,創新中職辦學機制、擴容提質,加快構建橫縱貫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職業教育專業設定、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無縫接軌”。落實職教高考,到2025年,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2.29萬人,實現60%的中職畢業生升入高一級職業院校。深化校企合作,推進“1+X”證書制度,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等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培養比例達到8%,“雙師”型教師占比達到60%。貫徹落實“職教二十條”“崗課賽證”和中職、高職、本科“三教”改革,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充分利用沿邊優勢布局發展職業教育,深入實施“東西協作”計畫。強化鞏固中等職業教育基礎作用,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大力開展農村成人技術教育,培養培訓新型農村實用人才,助力鄉村振興行動計畫。辦好年度職業技能大賽。
6.提升高等教育服務地方水平。積極發揮高等教育聚集溢出效應,建設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專業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培育和發展與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相匹配的優勢特色學科和專業,服務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助推瑞麗國家級開發開放試驗區、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德宏片區建設。繼續完善德宏師專、德宏職業學院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支持德宏師專升格為本科院校,大力推進德宏職業學院提質升本工作。積極引進省內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開展合作辦學。
專欄3
提升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發展水平
支持芒市職業教育中心、瑞麗市職業教育中心、梁河縣職業高級中學搬遷建設,完善隴川縣職業高級中學、盈江縣職業高級中學實訓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德宏州中等職業學校後續建設。
貫徹落實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戰略,深入實施中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計畫,支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學與大部分“雙一流”高校建立生源基地。支持德宏師專升格為本科院校、推進德宏職業學院提質升本工作。
7.提升民族教育發展水平。加大民族聚居區教育投入,提高民族教育質量,加強少數民族人才培養。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做好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確保少數民族學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8.提升民辦教育規範發展水平。依法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舉辦民辦教育,積極穩妥推進民辦教育分類管理改革,加強營利性、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監督管理。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舉辦民辦高中階段學校、普惠性民辦幼稚園,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支持社會力量舉辦繼續教育,依法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完善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非學科類分類管理體制機制,依法依規加強校外培訓監管。
(三)深化教育改革
1.深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改革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機制,改革學校評價機制,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落實幼稚園、義務教育學校、職業學校、高校分類重點評價要求。改革教師評價機制,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全面落實新時代幼稚園、中國小、高校教師職業行為準則。改革學生評價機制,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創新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辦法,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完善德育評價,強化體育評價,改進美育評價,加強勞動教育評價,嚴格學業標準。改革用人評價機制,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
2.穩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落實好雲南省新中考改革方案,嚴格招生入學管理,杜絕違規招生、惡性競爭。2023年,縣級公辦普通高中招生計畫和民辦普通高中公費學位全部合理分配到服務區域內各初級中學。積極穩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2022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新生,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模式,進一步提升高考綜合改革基礎條件保障水平。落實高職學校“文化素質+職業技能”方式考試招生辦法,為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種入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3.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各級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在決策議事中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協調和整體推進的作用,進一步理順教育部門與有關職能部門的職責分工,整合力量,推進有關改革協同配套。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促進管辦評分離,努力形成政府管好教育、社會辦好教育、學校潛心治校辦學、教師安心熱心從教、學生全心專心向學的教育體制機制。積極探索建立在普通中國小校跟班就讀、特殊課程教學、靈活學制、個別化教育方案相結合的超常兒童發現、培養及評估機制,服務於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戰略。落實各級政府教育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保障教育經費投入。
4.推進教育督學體制機制改革。最佳化教育督學管理體制,健全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教育督導體系,健全機構設定,理順管理體制,充實教育督學力量。加強對各縣市、鄉鎮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重大教育任務、各級各類學校的督學評估,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學評估認定。保證督學隊伍相對穩定,逐步擴大專職督學比例,提高督學專業化水平,完善督學考核評價制度,建立督學退出機制。強化教育督學結果運用,努力建成全面覆蓋、運轉高效、認定權威、問責有力的教育督學機制。
5.切實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大力推進義務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學生作業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從源頭上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積極轉變教師教育觀念和家長思想觀念,疏堵結合,推動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和良好教育生態環境。加強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課外讀物、體質健康等管理,保障學生休息權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則,高質量推進課後服務。依法規範治理校外培訓,推動校外培訓法治化、規範化發展。
6.提升教育教研工作水平和質量。完善州、縣、校三級教研體系,健全專兼結合的教研隊伍,推進培訓、教研、電教、科研、評估、監測功能的有機整合,推進“網際網路+教研”,加強教育科研課題管理與成果推廣。鼓勵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等參與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工作,鼓勵各級教研機構依託學校建立教研實訓基地、教研中心或教師發展中心。健全教研員工作職責和專業標準,完善教研員準入、退出、考核激勵和專業發展機制。
(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1.全面加強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弘揚高尚師德,傳承優良師風,全心全意做學生的引路人。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開展師德失范專項整治,建立警示制度,對出現嚴重師德師風問題的教師實施教育全行業禁入制度。
2.構建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實施中國小教師培訓三年行動計畫,開展中國小教師全員分級培訓,搭建教師培訓與學歷教育銜接的“立交橋”。繼續實施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畫,建設技藝精湛、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開展高等學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加強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培養。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發展。加強中國小幼稚園校(園)長隊伍建設,全面推進校長職級制改革,落實萬名校長培訓計畫和義務教育青年教師培訓計畫。注重教師隊伍學歷提升,逐步將幼稚園教師學歷提升至專科,國小教師學歷提升至師範專業專科和非師範專業本科,國中教師學歷提升至本科,普通高中教師學歷提升至研究生。
3.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加大教職工統籌配置,補齊學前、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師。推進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改革,縣級教育主管部門對縣域內教師人事關係進行集中管理,採取定期交流、跨校競聘、學區一體化管理、集團化辦學、學校聯盟、對口支援、鄉鎮中心學校教師走教、“管理團隊+骨幹教師”組團輸出等多種途徑和方式,促進縣域內義務教育教師合理交流輪崗。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按照班師比與生師比相結合的方式,科學合理核定教職工編制,向鄉村小規模學校適當傾斜。結合實際,通過“選優”方式引進高水平基礎學科畢業生進入中國小校任教。通過招聘和支教等渠道,引導高端人才、高校畢業生、退休教師多層次人員從教、支教。清理精簡現有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改進督查檢查、評比考核方式方法,統籌規範社會事務進校園,精簡有關報表填寫,規範抽調借用中國小教師等行為,減輕中國小教師負擔。
健全職業學校教師管理制度,推動固定崗和流動崗相結合的職業學校教師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支持職業學校專設流動崗位,大力引進行業企業一流人才、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職任教。深化高等學校教師人事制度改革,推進人員總量管理改革試點,加大中青年人才培養力度,最佳化高等學校教師結構,實行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重考察,嚴把高等學校教師選聘入口關。加強高校教師職稱評聘事前事中事後監管。
4.保障和提高教師地位待遇。建立健全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隨當地公務員待遇調整的聯動機制,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補助。完善教師內部分配激勵機制,落實校長職級獎勵制度和高等院校高層次人才工資分配激勵機制。加強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為鄉村教師配備相應設施。加大教師表彰獎勵力度,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開展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等表彰。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對教師出資獎勵,開展尊師活動,營造尊師重教良好社會風尚。
(五)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
1.夯實教育數位化支撐環境。建設完善教育專網,到2025年實現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專網和校園無線網路全覆蓋。加快建設數字校園,以多媒體設備、互動直錄播設備、學生學習行為記錄設備(即“一屏兩機”)為核心推進數字教室建設。逐步普及智慧型教室、虛擬實驗實訓室、智慧型圖書館等,提升教育服務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水平。
2.用好優質數字教學資源。發揮本地名師力量,持續建設適應不同區域、不同民族的數字資源,構建教育資源共享體系。用好教師個人數字空間,為教師提供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和智慧型輔助手段,支持教師開展線上教學。打造“雙師課堂”,發揮名師、名校帶動作用,採取跨校幫扶方式,構建技術賦能的城鄉教育共同體,助力教育優質均衡;打造“智師課堂”,利用大數據技術,支持教師開展精準教學、教研及差異化輔導,輔助教師開展跨學科教學;打造“線上課堂”,支持學生個性化學習、居家學習,豐富學生學習渠道,構建多元學習方式。
3.加速數位化教育治理。推進數字課堂、資源體系及教學管理相互融合,整合各類教育管理和教學管理信息系統。推進智慧教育創新發展行動和典型示範創建活動,建立教師終身學習與職業發展電子檔案,不斷提升教師信息化能力,最佳化教師服務。積極推進師生教與學行為的伴隨式數據採集,智慧型分析學生成長軌跡,發揮人工智慧在促進個性化教育中的作用。全面提高信息技術課程質量,鼓勵開設STEM教育、人工智慧、編程等興趣課程,開展競賽、展示等“網際網路+”綜合實踐活動。
(六)推進教育改革發展成果共享
1.持續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政策,健全控輟保學長效機制,常態化開展控輟保學,精準做好分類安置保學和關愛幫扶工作,確保除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外脫貧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不失學輟學。繼續實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教育幫扶機制。繼續支持“兩後生”接受職業教育,並按規定給予相應資助。繼續實施特崗計畫、國培計畫、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等政策。繼續開展東西協作,進一步深化滬滇教育領域的幫扶與合作。
2.實施鄉村教育發展計畫。最佳化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布局,最佳化鄉村小規模及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推進鄉村溫馨校園建設。提高鄉村教師綜合素質及教育教學能力,提高鄉村學校管理幹部專業素質,提升鄉村學校管理水平、教育質量。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培養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高素質農民。持續推進城鄉基本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
3.保障困難群體和特殊人群受教育權利。改進資助方式,提高資助精準度,全程跟蹤監督管理,確保困難群體受教育權利得到保障。健全完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兒童少年助學政策體系。堅持“兩為主”原則,妥善安排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心關愛。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明確專門學校管理體制,加強工作保障和配套體系建設,提高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教育矯治水平。建立健全罪犯文化教育工作管理運行機制,建立與監獄管理和改造罪犯相適應,有利於刑釋人員回歸社會與改革發展穩定相統一的罪犯文化教育體系。
4.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進一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形成分層級的人才培養目標、搭建“通專結合”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構建適應新發展階段需求的“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主動將人才供應連結入產業鏈。實施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實施高等學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畫,鼓勵優秀大學生投身軍營報效祖國。健全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對困難群體畢業生實行“一生一策”動態幫扶。落實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發布制度。
5.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積極發揮德宏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和教育優勢,提升教育對外開放水平,完善對外交流合作的機制和條件,拓展區域教育交流合作,深化與南亞東南亞國家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積極建設南亞東南亞人才培訓中心、國際華文教育培訓中心、研學實踐教育中心、教師發展中心。強化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合作,增強教育服務和輻射能力。建好建強“國門學校”,推行外籍學生與國內學生同等管理、同等教育,厚植對華友好情感和文化認同基礎,傳承發揚好“胞波”情誼。加強中國小國際理解教育,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且具有國際視野的新時代青少年。
6.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加快學習型社會教育現代化體系建設。以學習者為中心,建成渠道暢通、方式靈活、資源豐富、學習便利的老年教育、社區教育、繼續教育學習體系,形成全民積極向學、隨時隨地可學的環境,推進全民終身學習,提高國民素質。充分發揮老年大學的作用,服務好全民終身學習體系。到2025年,力爭縣級城市至少建有1所老年大學,70%以上的鄉鎮建有老年大學分校(老年學校),50%以上的社區(行政村)建有老年大學學習點。
7.大力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充分發揮學校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基礎陣地作用,持續推進學校語言文字規範化達標建設,到2025年規範化達標學校達標率達100%,國語普及率達86%。繼續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學前學會國語計畫,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弘揚以語言文字為載體的中華優秀文化。將語言文字工作納入各級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職責考核。
(七)提升教育治理現代化水平
1.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全面落實教育法律法規,依法明確政府管理教育的權責範圍,規範行政程式,確保教育行政權力合法有效行使。建立健全教育行政執法機制,實施規範性檔案及重大教育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建立健全教育重大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制定和落實教育系統“八五”普法規劃,促進廣大教育行政幹部及師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2.提高教育部門服務管理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教育行政管理權責清單制度,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信息化、規範化。加快推進管辦評分離,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範有序的管理體制。加強教育政策研究,提升教育決策的科學性及前瞻性。落實、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依法擴大高等學校在考試招生、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教職工隊伍管理、經費資產使用管理、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自主權;擴大普通高中及中等職業學校在辦學模式、育人方式、資源配置、專業設定、人事管理、收入分配、校企合作、社會服務等方面的自主權;落實和擴大中國小在育人方式、資源配置、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權;擴大民辦學校收費自主權和招生自主權。最佳化非義務教育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制定優惠政策,採用公平競爭,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進入教育領域。
3.提高學校綜合治理水平。推動形成以章程為核心,層次清晰、運行高效的學校規章制度體系。健全學校財務管理、績效管理、校務公開機制,克服行政化傾向。完善學校法人治理體系,堅持和完善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推進中國小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推進決策、執行及監督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充分發揮教職工代表大會、學術委員會、學生代表大會、理事會(董事會)、法律顧問等在學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鼓勵民辦學校按照非營利性及營利性兩種組織屬性開展現代學校制度改革創新。健全職業學校與企業、行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機制。
4.加大社會參與教育治理力度。加強教科研機構、教育評估機構等專業隊伍建設,提升專業水平及參與教育治理能力。支持高等學校參與教育治理,拓寬專業學會、研究會、行業協會、基金會等第三方參與教育治理的渠道,完善第三方參與教育治理的準入及管理機制。鼓勵學生家長支持教育、參與學校治理,形成全社會協調育人體系。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非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機制,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以多種方式參與辦學。完善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機制,確保購買服務質量。
5.維護學校安全和穩定。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科學精準做好學校疫情常態化防控,堅決防止疫情向校園蔓延。深入開展新時代校園愛國衛生運動,完善校園疾病防控體系,嚴防出現聚集性疫情。落實教育系統意識形態及安全穩定責任制,加強校園“三防”基礎建設,常態化開展學校安全隱患排查及整改。鞏固提升全州校園專職保全員配備率,校園一鍵式緊急報警、視頻監控系統達標率,全州校園封閉化管理率3個100%達標水平。確保教育領域政治安全及校園和諧安全穩定,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全面推進國家安全教育。嚴厲打擊校園周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持續推進校園欺凌工作專項治理,堅決遏制校園欺凌及暴力事件發生。依法推進校方綜合保險制度,依法整治“校鬧”。持續推進學校食品安全守護行動,學校食堂“六T”管理全覆蓋、全達標。
四、保障措施
(一)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
全面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工作領導體制,落實各級黨委及教育部門黨組織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健全完善黨建帶群建工作機制。健全和完善黨的領導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工作機制建設,以黨的政治建設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落實意識形態工作政治責任及領導責任,繼續推進教育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不斷加強和改進學校統戰工作,持續做好學校抵禦宗教滲透及防範校園傳教工作。
(二)大力營造改革創新的良好氛圍
踐行創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推動教育領域制度機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牢固樹立改革創新意識,探索實踐先進經驗,充分激發教育發展生機活力,為推進教育現代化提供根本動力。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為學校改革提供有力支持,為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三)加強教育經費投入
落實教育規劃優先、經費投入優先、資源配置優先,在土地供給、教師編制保障、城鄉規劃等方面予以優先支持。依法落實各級政府教育支出責任,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確保做到兩個“只增不減”。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健全新建小區配建中國小管理辦法。加強教育經費使用績效評價,建立全覆蓋全過程全方位的教育經費監管體系,提高教育經費分配及使用的規範性、安全性、有效性。嚴格控制高校債務規模,多渠道籌措資金,合理化解高校債務,建立高校持續健康發展建設的長效機制。
(四)開展規劃實施監督評估工作
各級政府要統籌協調,將教育規劃實施情況列入政府績效考核及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壓實責任。有關部門要協同配合,建立統籌解決教育規劃實施重大問題機制,加強與年度計畫和各級專項規劃的有效銜接,明確責任分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及時向社會公布規劃實施進展情況,主動接受社會、媒體的監督,推進教育規劃科學實施。

政策解讀

一、背景和依據
“十三五”期間,在國家、省的大力支持下,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廣大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全州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為加快推進我州教育高質量發展,根據《雲南教育現代化2035》《雲南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德宏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及德宏州“三個示範區”規劃有關檔案,結合我州實際,制定《德宏州“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二、制定過程
2019年6月20日州教育體育局成立了德宏州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工作領導小組,2020年10月底前完成了《規劃(送審稿)》初稿,於2021年4月徵求縣市教育體育局和州直屬學校意見,均無修改意見。由於時間跨度大,2022年9月、11月州教育體育局又組織人員結合新形勢新要求進行了修改,並徵求5縣市人民政府及縣市教育體育局、州直屬學校、州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意見建議,收到州司法局提出的3條意見均已採納;收到瑞麗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條意見,採納在指導思想中增加“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表述”,採納在專欄2增加“新建瑞麗第五中學”的建議;其他縣市和單位均無意見。分別於2021年4月28日、2022年10月27日組織專家進行了兩次評審,根據專家意見及實際情況做了修改完善。2022年11月7—16日,在州教育體育局入口網站及微信公眾號上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未收到意見反饋。2023年2月《規劃》經州人民政府24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並印發實施。
三、與《雲南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的異同
與上級檔案相比,《規劃》主要指標共五類,13個細劃指標,《雲南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共23個發展指標,細劃指標比省級少10個,分別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職業教育專科(高專)在校生、職業教育本科在校生、國家級高水平職業學校、普通本科在校生、在學研究生、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世界一流學科數、引進國內外著名高校在滇辦學機構和項目數、與雲南世界一流“三張牌”及戰略新興產業有關學科占比,以上指標州級無法統計,統一使用省上口徑,《規劃》中不做要求。
到2025年,7個指標高於省級指標,具體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國語普及率、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占比、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占比、大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省級指標分別為94%、97%、93%、85%、30%、20%和65%,《規劃》為95%、98%、93.2%、86%、40%、40%和90%,分別高於省級1%、1%、0.2%、1%、10%、20%和25%;2個指標低於省級指標,具體為:現代學徒制培養比例和勞動年齡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省級指標分別為10%和11年,《規劃》為8%和10.24年,低於省級2%和0.76年。勞動年齡人口通常是指社會總人口中處於勞動年齡範圍的人口,即16—59歲人口。“十三五”末,雲南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齡為10.2年,德宏州為9.24年,比全省少0.96年。到“十四五”末,該項指標雲南省為11年,德宏州為10.24年,仍比全省少0.76年,但對比“十四五”期間年平均增幅,雲南省平均每年增加0.16年,德宏州平均每年增加0.2年,德宏州年平均增幅高於省級;2個指標屬於學生數的總量指標,具體為: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萬人)和普通高中在校生(萬人),根據我州實際進行測算。
四、內容解讀
該《規劃》由發展基礎、發展思路、主要任務、保障措施四個部分構成。
(一)第一部分為“發展基礎”,分2個部分。
1.發展條件。一是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二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落實;三是教育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四是各級各類教育快速發展;五是教育服務經濟社會能力不斷增強;六是教育改革取得好成績;七是教育保障水平顯著提升;八是校園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果。
2.機遇與挑戰。一是教育服務國家區域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教育輻射中心功能亟待提升;二是各級各類教育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不高、公辦比例偏低;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保障程度、均衡發展還有短板;普通高中優質資源不足;職業教育學校建設滯後,師資、實訓條件等差距較大;特殊教育、社區教育、親職教育需要加強;全州還沒有本科院校;三是教育保障水平不高,歷史“欠賬”較多,鄉村教師周轉房缺口較大,學校後勤人員配備、校園“三防”建設還有薄弱環節。
(二)第二部分為“發展思路”,分3個部分。
1.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加快教育現代化為目標,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為動力,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全面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各級各類教育高水平普及、高質量發展,奮力走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辦“好教育”的路子。
2.基本原則。一是堅持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辦教育;三是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四是堅持深化改革創新;五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六是堅持服務德宏高質量發展。
3.發展目標。到2025年基本建成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主要教育指標達到或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各族民眾教育獲得感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顯著提升,為2035年建設教育強州、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三)第三部分為“主要任務”,分7個部分。
1.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立足實際辦好各級各類教育。提升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普通高中內涵發展水平、特殊教育專業化發展水平、職業教育特色發展水平、高等教育服務地方水平、民族教育發展水平、民辦教育規範發展水平。
3.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穩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教育督學體制機制改革、切實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提升教育教研工作水平和質量。
4.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全面加強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構建教師培養培訓體系、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保障和提高教師地位待遇。
5.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夯實教育數位化支撐環境、用好優質數字教學資源、加速數位化教育治理。
6.推進教育改革發展成果共享。持續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教育發展計畫、保障困難群體和特殊人群受教育權利、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大力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
7.提升教育治理現代化水平。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提高教育部門服務管理能力、提高學校綜合治理水平、加大社會參與教育治理力度、維護學校安全和穩定。
(四)第四部分為“保障措施”,分4個部分。
1.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工作領導體制,落實各級黨委和教育部門黨組織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健全完善黨建帶群建工作機制。
2.大力營造改革創新的良好氛圍。堅持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增加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推動教育領域制度機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為學校改革提供有力支持,為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3.加強教育經費投入。落實教育規劃優先、經費投入優先、資源配置優先,在土地供給、教師編制保障、城鄉規劃等方面予以優先支持。依法落實各級政府教育支出責任,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確保做到兩個“只增不減”。
4.開展《規劃》實施監督評估工作。各級政府要統籌協調,將教育《規劃》實施情況列入政府績效考核和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壓實責任。有關部門要協同配合,建立統籌解決教育《規劃》實施重大問題機制,加強與年度計畫和各級專項《規劃》的有效銜接,明確責任分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及時向社會公布《規劃》實施進展情況,主動接受社會、媒體的監督,推進教育《規劃》科學實施。
五、政策措施影響範圍
指導德宏州2021—2025年基本建成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主要教育指標達到或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各族民眾教育獲得感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顯著提升。
六、實施時間
本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自印發之日起執行。
《規劃》的政策解讀工作由州教育體育局負責解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