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

《德宏州“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已經德宏州人民政府同意,德宏州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3年2月8日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宏州“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3年2月8日
  • 發布單位:德宏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十四五”(2021—2025年)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德宏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時期,是推進健康德宏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現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提高全州各族人民健康水平的關鍵時期。根據《雲南省“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健康雲南2030”規劃綱要》《德宏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德宏州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情況,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一)“十三五”主要成效
德宏,是黨中央、國務院明確的中緬經濟走廊門戶樞紐、國家首批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是中緬開放合作的主通道、核心區。“十三五”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州委、州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把推進健康德宏建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堅持補短板、強弱項、建機制、促跨越,這五年成為我州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最好、最快,民眾受益最多的五年。
1.公共衛生健康環境明顯改善。全州通過世衛組織(WHO)消除瘧疾認證,未出現鼠疫、霍亂、登革熱等重點傳染病死亡病例;率先在全國實現“三個90%”愛滋病防治目標。面對複雜嚴峻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全州上下以“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擔當和“鎮守邊關、視死如歸”的精神,斬斷傳播鏈,救治感染者,牢牢守住“零死亡、零外溢”底線,為全國全省抗疫大局作出積極貢獻。全州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持續保持在95%以上;重點職業病監測工作縣市覆蓋率達90%以上;2020年,全州人均期望壽命為71.40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由2015年的38.82/10萬、8.80‰、11.65‰下降至2020年的0、4.89‰和6.97‰。
2.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大幅增加。五年來,全州衛生健康系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03億元,是“十二五”期間的3.11倍;投入基礎建設資金11.60億元,實施衛生健康基層設施建設項目91個,竣工65個,建成面積12.92萬平方米。2020年底,全州有醫療衛生機構564個,開放病床10000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0759人。與2015年相比,全州衛生健康支出從14.07億元增加到33.35億元,增長137.03%;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開放床位數由5.08張增加到7.60張、衛生技術人員數由5.36名增加到8.18名、執業(助理)醫師由1.82名增加到2.71名、註冊護士由1.72名增加到3.47名。
3.高質量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一是頂層設計更加科學規範。形成了《“健康德宏2030”規劃綱要》《德宏州“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德宏州進一步加快衛生與健康事業改革發展的決定》“一綱要、一規劃、一決定”的頂層設計,配套出台相關專項規劃和重要制度檔案,基本搭建起全州深化醫改主體框架。二是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州人民醫院創建三級甲等,5縣市人民醫院鞏固提升二級甲等並通過省級提質達標驗收,盈江縣婦幼保健院創建二級甲等保健院;7家醫院胸痛中心通過國家基層版驗收,4家醫院卒中中心和瑞麗市人民醫院創傷中心通過國家驗收,7家醫院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通過省級驗收,13所基層機構達到省級甲級基本標準、1所鄉鎮衛生院達到國家推薦標準,29個基層慢病管理中心和14個基層心腦血管救治站達到驗收標準。三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面落實。以孕產婦、兒童、慢性病、重性精神病等為重點人群,提供規範的健康管理服務,孕產婦、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達93.27%、94.5%,高血壓、糖尿病規範管理率達70%以上,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70%,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86%。四是醫療服務持續改善。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制度,著力改善醫療服務,民眾看病就醫體驗顯著提升,住院患者滿意度逐年提高。
4.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穩步拓展。10所公立醫院全面推開綜合改革,做到區域、機構、政策三個“全覆蓋”,全面取消藥品和耗材加成,落實補償機制,破除了實行60餘年的“以藥補醫”機制。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城鄉民眾看病就醫更加公平可及。整合城鄉醫保、完善大病保險、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建立完善全州統一、城鄉一體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州居民基本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政府辦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按規定在省級藥品集中採購平台採購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並實行零差率銷售,“兩票制”政策落地實施,藥品供應保障制度不斷健全。
5.傳染病防控和衛生應急成效顯著。一是統籌打好省外、境外新冠疫情防控輸入阻擊戰。第一時間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制定應急預案和防控方案,進入防控態勢,全力做好省外輸入病例救治;快速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全面加強救治能力和發熱門診建設,核酸單檢能力由1080管/日提升到26400管/日,可轉換床位、重症床位增加;成功處置了瑞麗“9·12”“11·09”“11·27”境外輸入疫情,全力阻斷疫情向州外擴散,築牢祖國西南安全螢幕障。二是愛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歷史性突破。2017年6月1日《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愛滋病防治條例》頒布實施,為我州開展愛滋病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2019 年,全州愛滋病病人發現率91%、治療率91.4%、治療病人有效率96.8%,在全省率先實現“三個90%”愛滋病防治目標,也是當年全省唯一實現目標州市;全州愛滋病新發感染率、病人病死率持續下降,病人生存質量明顯提高。三是重點傳染病得到有效防控。有效處置登革熱暴發疫情,未出現死亡病例;消除瘧疾通過國家級考核驗收,接受世衛組織考核認證;瑞麗、隴川、盈江、梁河實現消除麻風病危害省級考核驗收;全州繼續保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肺結核患者得到規範治療,狂犬病綜合防控措施得到加強,發病率持續下降。四是跨境傳染病聯防聯控工作取得實效。依託愛滋病、蚊媒病毒性疾病等合作項目,建立跨境傳染病聯防聯控機制,在人員培訓、病人救治、物資等方面為緬方提供援助,實現了關口前移,屏障外移。五是衛生應急能力不斷提升。全州衛生應急隊伍裝備逐步向標準化、規範化邁進,成功處置了“11·20”境外邊民湧入、“12·04”芒市交通事故等重大突發事件的衛生應急工作。
6.中醫(民族醫)藥服務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州委、州政府推動建立有利於中醫(民族醫)藥發展的體制機制,制定出台了扶持中醫(民族醫)藥發展的政策措施,明確了優先發展以傣醫藥為主的民族醫藥發展戰略。州第二人民醫院轉型設定為州中醫醫院,盈江縣中醫院通過二級甲等中醫醫院評審及縣級中醫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標準化建設評估驗收,瑞麗市、隴川縣新設定中醫傣醫醫院,梁河縣中醫院加快建設。州和縣市綜合醫院、婦幼保健計生服務中心開展中醫藥服務,100%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中醫館(中醫藥服務示範區),設立傣醫門診30個。定向培養中醫類別本科生163名(傣醫50名),引進中醫人才176名,2000多人次參加中醫類骨幹醫師、全科醫師、臨床技術技能、“能西會中”中醫藥適宜技術等培訓,62人參加傣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建成國家級重點專科培育單位1個、省級重點專科3個、省級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1個、分中心1個;組織開展傣醫藥發掘整理研究、中醫藥資源普查等工作,認定“一技之長”民族民間醫師33人,9人(傣醫1人)通過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考核註冊管理;組織兩批13名醫師及17名傳承人開展民族醫藥傳承活動。對40項民族醫藥診療服務進行定價,推進11項傣醫藥診療技術納入全省醫保支付保障範圍。
7.健康扶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一是全面落實“四重保障”措施和“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和一單式結算”便民措施,大力實施“三個一批”行動計畫,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看得起病”,與2017年相比,2020年確診建檔立卡大病患者增加1291人,救治率提高3.23個百分點,治癒率提高10.04個百分點。二是加強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建設,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截至2020年,5縣市人民醫院、48個鄉鎮衛生院、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03個村衛生室達到雲南省脫貧成果鞏固要求和貧困村退出標準。三是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提升,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看得好病”。截至2020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患者救治71313人次,累計入院26480人,縣域內救治率從2018年的90.65%增加到2020年的95.72%,在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就醫占比從2018年32.03%上升到2020年61.94%。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報銷比例90.4%,2516戶因病致貧返貧的貧困戶全部脫貧。
8.全民健康提升工程有效實施。一是聚焦重要健康影響因素和重點人群,推進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建設,芒市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建設通過省級考核驗收;實施重大慢病防治行動,所有醫療機構開展18歲以上人群首診測量血壓工作。二是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三減三健”專項行動、社區健康素養干預行動,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教育引導民眾合理膳食、戒菸限酒,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理念。三是深入開展新時期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推進衛生縣城、衛生鄉鎮和衛生村創建工作,全州衛生城市(縣城)全覆蓋,通過省級命名衛生鄉鎮18個、衛生村135個。四是穩步推進老齡事業與大健康產業發展,落實惠老優待政策,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推進醫養結合工作,實施健康產業招商引資項目36個,省外實際到位資金14.08億元。
9.計畫生育各項工作得到有效落實。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率由“十二五”的7.4‰上升到7.53‰,出生人口性別比穩定在107—108。落實國家、省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惠及165056人(戶)/次,發放獎扶資金6782萬元。關懷計畫生育特殊家庭,落實雙崗聯繫人制度、家庭醫生簽約制度、提供優先便利醫療服務“三個全覆蓋”。為 75.7萬人次承保計畫生育意外傷害險;籌措資金314.28萬元,實施幸福工程、計畫生育幫扶、暖心家園等項目15個,惠及44160人。
10.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助推發展。五年來,累計下達衛生健康系統帶編考核選優招聘崗位854個,招聘到崗681人(研究生23人);下達事業單位招考崗位439個,招錄到崗329名,縣市崗位占53.6%。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373名,164名畢業生已按照協定分配到鄉鎮衛生院並參加醫師規範化培訓。與德宏職業學院聯合開展三年制中專農村醫學專業醫學生培養工作,633名畢業生走上村醫崗位,在校培養161名。出台《德宏州關於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實施意見》,全州離崗老村醫按600元/年標準兌現補助。
(二)存在問題
三醫聯動緊密度不高。醫聯體、醫共體建設成效不明顯,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尚需完善,病人向縣級以上醫院流動趨勢並未減弱,合理的就醫秩序尚未真正形成。
基層服務能力薄弱。衛生資源總量不足與分布不合理並存,先進醫療技術、優秀醫療人才稀少且基本集中在州級醫院;州級醫療的“優”仍未體現,帶動基層發展的作用還待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待遇不高,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問題突出、設備設施不足,發展基礎不牢。
中醫(民族醫)藥發展不理想。中醫(民族醫)藥服務體系基礎薄弱,缺乏龍頭引領,人才缺口較大,臨床骨幹緊缺,後備力量不足,特色優勢不突出,以傣醫為主的民族醫藥發展不理想;中醫藥適宜技術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種類少、套用率低,中藥飲片使用比例不高。
母嬰安全仍面臨較大挑戰。全州存在大量外籍婦女和流動婦女,孕產婦系統管理率較低,給全州危重孕產婦和危重新生兒救治帶來較大挑戰;經產婦和高齡產婦占比增高,孕產婦死亡率下行逐漸進入平台期。兩個救治中心不夠規範、救治能力需大力提升。
傳染性疾病防控形勢嚴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大;登革熱疫情連續多年爆發,瘧疾輸入性疫情引起再傳播風險高;鞏固“三個90%”防艾目標任務艱巨;重大傳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機構核心能力、防護物資和應急醫療物資儲備需不斷提高。
衛生信息化建設力度不夠。衛生健康信息基礎設施較差,投入不足、標準不統一、運行經費不足、專業技術人員匱乏、人員培訓不到位。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程度不一,機構間尚未建立信息互聯互通機制。
衛生健康隊伍建設需加強。機構改革後,衛生健康職能職責增加,服務方式和領域拓寬,管理型人才缺乏,服務創新、改革推進動力不足;醫療單位高層次人才引進難、培養慢,服務能力提升慢。
(三)“十四五”時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機遇。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升為國家戰略,把解決好民眾看病就醫問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進一步凸顯了衛生健康工作的戰略性、基礎性、保障性作用,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把衛生健康工作作為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的重要內容,作為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穩定的“國之大者”,牢牢扛起政治責任。社會各界對“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認識更加深刻,對健康中國、健康德宏的願景目標更加期待,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營造了前所未有的社會環境。國家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等戰略機遇,為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提供重要契機。健康雲南行動、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為推進衛生健康工作提供更有力度抓手。德宏處於共建“一帶一路”和加快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的重要節點,加快建設鄉村振興示範區、沿邊開放示範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和高標準高質量自由貿易試驗區(德宏片區),必將為推動全州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機遇。
2.挑戰。醫療衛生依然是當前我州社會事業發展中的主要短板。近年來,我州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乏力,醫療衛生公共投入面臨新考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老年醫學、康復醫療等領域將面臨巨大壓力;生育政策調整,將加劇兒科、婦幼保健、生殖健康等領域的供需矛盾;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病率不斷升高,重大傳染病尚未完全控制,突發新傳染病和輸入性傳染病對全州存在潛在威脅;503.8公裡邊境線上面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多點、多鏈、多源、隱匿輸入和傳播的考驗,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大,跨境公共健康平台建設滯後,醫療衛生隊伍數量和救治能力難以應對較大規模疫情。康復醫學、精神衛生、老年醫學、兒童醫學、重症醫學等專科能力較弱,中醫藥服務特色優勢發揮不充分,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核心能力不強。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新時期衛生健康工作方針,以健康中國戰略為統領,切實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不斷改革創新,更加注重預防為主、醫防融合,更加注重質量優先、均衡發展,全方位築牢公共衛生安全防線,全方位提高面向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各族人民健康水平,為建設鄉村振興示範區、沿邊開放示範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努力把德宏建設得更安全、更美麗、更富饒奠定堅實的健康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根本遵循,把黨的領導貫穿到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全領域、全過程。強化政府、社會和個人維護健康的責任,共築健康環境與社會。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不動搖,堅持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不鬆勁,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重要位置,推動衛生健康優質資源擴容下沉、存量資源加速提質,全方位提高面向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水平。
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全過程,堅持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構建新發展格局,使健康服務貫穿全程、惠及全民。加強邊境一線醫療衛生服務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提升對外交流合作和醫療服務的實力。
堅持深化改革創新。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在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綜合監管制度5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上取得突破,全面提高衛生健康領域現代化治理能力,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全社會參與。貫徹以基層為重點,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方針,落實政府統籌協調的責任,調動全社會參與的積極性,促進衛生與健康服務更加公平可及。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地位更加突出,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優勢更加顯現;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更加深化,城鄉環境更加健康宜居;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明顯成效,醫療衛生資源布局進一步最佳化,公共衛生機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條件不斷改善,覆蓋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服務能力、服務質量和服務便捷性顯著提高,縣域內就診率鞏固在90%以上;鞏固拓展健康扶貧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平急結合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指揮更加有力、反應更加靈敏、干預更加精準、救治更加高效。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童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水平指標達到或優於全省水平,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力爭降至全省平均水平,全州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穩步提升,人均預期壽命進一步提升。
三、主要任務
(一)築牢公共衛生安全螢幕障
1.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推進州和縣市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健全組織體系,提升機構、人員、經費保障水平,建立人才培養機制,提升專業、專項能力,強化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檢驗檢測、應急處置等職能。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重大風險研判、評估、決策、防控協同機制,強化各級政府尤其是基層政府公共衛生工作職責,結合推進鄉鎮(街道)權責清單制度,強化和明晰鄉鎮(社區)公共衛生管理權責,推進村(居)委會公共衛生委員會建設,完善城鄉社區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協同聯動機制,建立常態化管理和應急管理動態銜接的基層公共衛生管理機制,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治理能力。
2.強化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職責。強化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和防控職責,健全醫療機構重大傳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新發傳染病預警機制和協同流調機制。全州二級及以上醫院設定公共衛生科,強化醫院公共衛生職能,並納入屬地傳染病、慢性病等防治網路管理。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哨點(診室)規範化建設,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和應對能力。加強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院內感染控制、病原微生物檢測、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能力和管理能力建設。
3.加強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治。按照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模式,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多方參與的重大傳染病治理體系,完善應急指揮體制,健全應急預案,堅持依法防控、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壓實“四方責任”,完善常態化和應急處置各環節工作流程,完善社區治理。加強鼠疫、霍亂、新冠病毒感染、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傳染病的監測防控,建立靈敏可靠的監測預警體系,完善監測哨點布局,及時監測預警。加大登革熱防控力度,遏制登革熱本地疫情擴散蔓延和暴發流行。持續落實瘧疾防治工作,建立長效工作機制,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鞏固全州消除瘧疾成效。提高愛滋病防治工作法制化管理水平,持續鞏固“三個90%”防艾目標和“兩個消除”成果,繼續保持愛滋病母嬰傳播率在2%以下和全州愛滋病疫情下降趨勢。持續實施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策略,保持消除碘缺乏危害狀態,人群碘營養總體保持適宜水平。保持消除克山病危害目標,在病區落實綜合防治措施,降低致病風險。落實飲水型氟中毒綜合防控措施,持續控制飲水型氟中毒危害,強化病區改水工程後期管理,減少致病因素危害。持續推進遏制結核病行動,提高結核病實驗室快速診斷能力,繼續加大重點人群、重點地區肺結核患者發現力度和耐藥篩查力度,推進耐藥結核病規範診治,拓展短程化療和患者關懷服務。到2025年,全州肺結核發病率降至55/10萬以下。
4.提升疾控機構核心能力和重大傳染病醫療救治能力。提級建設州疾控中心和瑞麗市疾控中心,按照國門疾控要求建設盈江縣、隴川縣疾控中心,整體搬遷芒市疾控中心,梁河縣疾控中心實驗室儀器裝備達到同級國家A類標準。完成州和瑞麗市、隴川縣、盈江縣疾控中心各3個P2+實驗室、1個百級潔淨實驗室,芒市疾控中心1個P2+實驗室、1個百級潔淨實驗室,梁河縣疾控中心建設2個P2+實驗室改造建設。按照日單檢瑞麗市達到3萬份、其他3個邊境縣市本級達到2萬份、全州達到15萬份的目標提升全州核酸檢測能力。擴充核酸檢測人員力量,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做到人員力量和檢測設備相匹配。加強重大傳染病救治能力建設,按照需求為德宏州人民醫院、德宏州中醫醫院、5縣市人民醫院、瑞麗市中醫傣醫醫院、瑞麗方艙醫院、芒市人民醫院各配備CT、車載移動 CT、ECOMO、負壓救護車,改造提升新冠病毒感染集中救治醫院瑞麗市中醫傣醫醫院,建設方艙醫院。完善分級、分層、分流、中西醫協同的傳染病救治網路,提升傳染病集中救治能力。
5.提升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應急能力。始終堅持預防為主,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原則,以制度建設為根本、技術培訓為平台、實戰檢驗為手段,不斷強化組織管理機制,完善衛生應急培訓體系,著力提升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能力。樹立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底線思維,修訂完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預案、方案。強化監測預警,快速反應、科學應對、有效處置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加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能力建設。做好各級實驗室等級認定,規範生物實驗室備案管理,嚴格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確認與備案。加強生物安全工作督導與檢查,每年組織一次實驗室生物安全專項檢查,紮實推進院內感染、醫廢處理、實驗標本管理。完善與海關、邊防、外事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協作機制、聯防聯控機制,逐步拓展跨境聯防聯控範圍,加大對毗鄰緬甸地區的技術支持、援助力度,守住國門公共衛生安全。
專欄 1 公共衛生安全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標準化建設計畫:推進州和縣市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健全組織體系,提升機構、人員、經費保障水平;按照國家、省關於州、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標準和評價體系,推進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標準化建設。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能力提升計畫:構建由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等組成的公共衛生病原檢測實驗室網路;健全傳染病多點觸發預警機制。
疾控機構核心能力和重大傳染病醫療救治能力提升計畫:按照日單檢瑞麗市達到3萬份、其他3個邊境縣市本級達到2萬份、全州達到15萬份的目標提升全州核酸檢測能力,擴充核酸檢測人員力量。州和縣市醫院發熱門診配備專用CT等檢查設備,增加可轉換病房和重症病房。
生物安全提升計畫:加強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對生物實驗室進行認定和備案,提升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能力,開展管理幹部培訓、專業技術人員輪訓,增強全行業生物安全意識。
(二)構建優質高效醫療服務體系
1.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行動。結合中國(雲南)自貿區德宏片區建設規劃和德宏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目標、存在的短板,全面推進縣級醫院標準化建設,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備配置,建立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醫院、專業公共衛生服務機構上下聯動、銜接互補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升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水平。重點考慮和推進州人民醫院西院區、州傳染病醫院、瑞麗市傳染病醫院和州中醫醫院特色中醫建設項目,瑞麗和隴川國門醫院、5縣市人民醫院、中醫傣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州及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能力提升項目,持續推進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
2.鞏固提升提質達標和創等成果。緊盯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目標方向,鞏固提昇州人民醫院三甲醫院創建成果,推進州中醫醫院創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州婦幼保健院創三級甲等保健院,盈江縣人民醫院、瑞麗市人民醫院創三級乙等綜合醫院;鞏固提升縣級公立醫院提質達標、五大中心建設成果;做好“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程”。持續推進基層醫療機構“一中心一站”建設和優質服務基層行等級評審工作,到2025年,每個鄉鎮衛生院至少配備1名公共衛生醫師,50%的中心鄉鎮衛生院達到國家服務能力推薦標準,50%的鄉鎮衛生院建設心腦血管救治站,基層慢性病管理中心實現全覆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人次占比明顯提高;推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提升醫療服務、基本公衛、健康管理水平。落實好三級醫院對口幫扶5縣市人民醫院工作任務,爭取國內大型三甲醫院支持州人民醫院、州中醫醫院人才培養、重點學科建設,重點建設婦產科、兒科、腫瘤科等學科。
3.最佳化醫療資源配置。加強醫療資源統籌布局,推動州人民醫院西院區、臨床醫學分中心、重點專科建設等,共建輻射南亞東南亞區域醫療中心,打造區域醫療高地,帶動提升整體醫療服務水平;堅定不移強縣域,促進優質資源提質擴容,補齊縣域專科服務短板,重點提升縣級醫院腫瘤、心腦血管、感染性疾病等診療能力。加強兒科、麻醉、精神等薄弱專科服務體系建設。力爭到2025年縣級公立醫療機構“五大中心”全覆蓋。
4.加強重點專科建設。統籌州內現有醫療資源,重點培植州人民醫院和5個縣市人民醫院重點學科,到2025年,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新建成14個、達到40個。在中醫醫院培育省級中醫臨床重點專科和中醫急診科。加強婦幼健康服務機構的兒童保健、婦女保健、兒童營養指導專科建設,鼓勵每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1個具有一定輻射能力的特色科室。
5.最佳化醫療服務內涵。深入開展優質醫院內涵建設,精細化管理,引導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全面推行預約診療,暢通預約渠道;持續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畫,以智慧醫院建設為抓手推進改善醫療服務重點任務落實,組織開展多學科診療、分娩鎮痛和日間手術試點的評估,制定五大中心評估指標體系,建立滿意度管理制度。將公立醫院開展便民惠民和民眾、社會的滿意度測評,納入醫院績效考核目標。開展並落實優質護理,持續推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加強平安醫院建設,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6.完善院前醫療急救網路布局。到2025年,建成與全州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政府主導、覆蓋城鄉、運行高效、服務優質的州、縣兩級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院前醫療急救人才隊伍長足發展,服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社會公眾急救技能廣泛普及,全社會關心支持急救事業發展的氛圍基本形成。
7.強化醫療質量安全監管。做好重點技術、關鍵環節的精細化、標準化管理,促進州、縣兩級醫療服務質量同質化、標準化發展。健全醫療技術臨床套用管理制度,完善醫療技術臨床基礎臨床套用事中事後監管。建立以控制不合理費用為重點的內審制度,規範醫務人員醫療服務行為。加強醫療衛生機構行業自律,鼓勵行業協會、媒體和公民對其服務進行公開、公正監督。
8.完善血液供應保障機制。繼續提高人口獻血率,無償獻血人次數和獻血量增長水平與醫療服務需求增長水平相適應,到2025年,人口獻血率達到15‰。開展血液安全風險監測,健全血液質量控制和改進體系,推進臨床合理用血。強化血液資源的保障。
9.支持發展優質社會辦醫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全科醫療、專科醫療、中醫藥、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機構,與公立醫院協同發展。鼓勵社會力量以合資、品牌合作等方式引進國內外高端醫療集團,提供規範化、一站式高端醫療服務,建立“醫、學、研、康、養”一體的全生命周期高端醫療保健服務。
專欄2 優質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培育工程
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計畫:州人民醫院達到三級綜合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指南基本標準要求,州婦幼保健院創三級甲等保健院,盈江縣、瑞麗市人民醫院創三級乙等綜合醫院,做好“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程”。
臨床重點專科建設計畫:爭取到2025年,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新建成14個、達到40個。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持續改善計畫:到2025年,每個鄉鎮衛生院至少配備1名公共衛生醫師,50%的中心鄉鎮衛生院達到國家服務能力推薦標準,基層慢性病管理中心實現全覆蓋,50%的鄉鎮衛生院建設心腦血管救治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人次占比明顯提高。
院前急救服務能力提升計畫:城市地區院前急救服務半徑不超過5千米或救護車平均到達時間15分鐘以內,農村地區每個鄉鎮衛生院至少設立1個急救站點,壩區服務半徑不超過10千米或救護車到達時間在30分鐘以內,山區服務半徑不超過20千米或救護車到達時間在30分鐘以內。“120”呼救電話10秒內接聽比例達到95%,3分鐘出車率達到95%。
采供血服務能力提升計畫:加強血站設備配備及採血車輛、送血車輛的更新補充;在有條件的縣市設定固定採血點。
(三)加快中醫(民族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1.健全中醫藥服務網路。推進州中醫醫院創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推動州民族醫藥研究所建設,建成結構體系完善、人才隊伍健全、功能服務標準的民族醫藥研究機構。持續加強盈江、瑞麗、隴川、梁河中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力爭50%縣級中醫醫院綜合服務能力達到建設標準。強化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示範中醫館和服務內涵建設,四項指標達標。推動州、縣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建成標準的中醫(民族醫)藥科。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投資興辦中醫康復(護理)醫院、鼓勵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名老中醫開辦中醫診所,鼓勵有資質的民族醫以備案管理形式開展民族醫藥特色診療服務,持續規範民間民族醫診療服務。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服務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養模式。
2.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建成1個及以上省級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申報建設3個省級重點專科、特色重點專科。提高急危重症、疑難複雜疾病的中醫診療服務能力和中醫優勢病種的門診診療服務能力。實施州級傳承創新工程和縣級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推廣中醫診療優勢病種。到2025年,力爭新推廣使用40箇中醫治療優勢病種診療方案,實現部分病種同質化、規範化水平。推進多種中醫方法綜合套用的治療模式,推行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服務模式。
3.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實施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協同中心建設,支持州中醫醫院、州人民醫院建成省級中西醫協同協作基地,搭建州縣中西醫協同協作服務網路。提升中醫康復能力建設,到2025年,州中醫醫院建設並爭創省級中醫康復示範基地,縣市中醫醫院100%設定中醫康復科,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提供中醫特色康復服務,全州推廣套用30項左右的中西醫結合康複方案。州中醫醫院建成州級“治未病”診療中心和技術指導中心,縣市中醫醫院規範設定“治未病”科,鼓勵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婦幼保健服務中心設立“治未病”科室,提供規範的“治未病”服務。規範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開展中醫特色健康管理,將中醫藥優勢與健康管理結合,探索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三位一體的中醫健康保障模式。
4.促進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傳承與創新。加強民族醫藥文化展示館建設,開展以傣醫藥為主的民族醫藥基礎研究,大力挖掘民間民族醫藥文獻及民族醫藥文化,持續推進基層名中醫傳承工作室和民族醫藥傳承工作室建設,加強民族醫藥適宜技術推廣運用,推進民族醫藥師承、“中醫醫術確有專長”等民間民族醫藥傳承、發展、考試考核和註冊聘用管理。加快推進以傣醫藥為主的民族醫藥院內製劑研發,加強中藥(民族藥)材種植資源保護和規範化種植養殖,加強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大力培育和推廣具有德宏特色的道地藥材,發展優質中藥材加工生產。做好中醫經民族醫藥對外交流和“南北民族醫藥論壇”,推進德宏民族醫藥融入大湄公河次區域傳統醫藥文化交流與傳承保護平台,打造德宏民族醫藥名片。
5.發揮中醫藥在構建公共衛生體系中的積極作用。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學科和急診急救能力建設,二級及以上中醫醫療機構規範設定發熱哨點、診室或發熱門診;支持中醫醫療機構實驗室能力建設,提高核酸檢測能力。加強中醫藥治療愛滋病臨床研究與實踐,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強化中醫藥基本公共衛生健康管理服務,做好65歲以上老年人及0—3歲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工作。
專欄 3 中醫藥服務提升工程
中醫藥服務體系完善計畫:推進德宏州中醫醫院中醫特色重點醫院項目建設,加強盈江、瑞麗、隴川、梁河中醫院基礎設施建設,100%的縣市中醫醫院設定中醫康復科,100%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定中醫科,建成示範中醫館30個。
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計畫:支持州中醫醫院創建三級醫院。支持不少於2所縣級中醫醫院達到國家縣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建成1個省級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申報建設3個省級重點專科、特色重點專科。新推廣使用40箇中醫治療優勢病種診療方案,推廣套用30項左右的中西醫結合康複方案。
民族醫藥傳承與創新提升計畫:推進州民族醫藥研究所和民族醫藥文化展示館建設,開展以傣醫藥為主的民族醫藥基礎研究和民族醫藥院內製劑研發,推進民族醫藥師傳承、“中醫醫術確有專長”等民間民族醫藥傳承、發展、考試考核和註冊聘用管理。
中醫藥文化傳播計畫:做好中醫經民族醫藥對外交流和“南北民族醫藥論壇”,推進德宏民族醫藥融入大湄公河次區域傳統醫藥文化交流與傳承保護平台。
(四)深入推進健康德宏行動
1.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愛國衛生運動組織機構建設,健全各級愛國衛生工作網路,鄉鎮(街道)、村(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等明確專兼職愛國衛生工作人員,將愛國衛生運動與傳染病、慢性病防控等緊密結合,融入基層治理。鞏固提升“清垃圾、掃廁所、勤洗手、淨餐館、常消毒、管集市、眾參與”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集中整治成果,按照“滅死角、建機制、標準化、智慧化”要求,充分運用數位化、信息化技術管理手段,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建成一批具有示範作用的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和健康細胞,建設健康人居環境。開展國家衛生縣城(城市)提標升級工作,貫徹落實《德宏州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實施意見》,深入持久推進愛國衛生運動。到2025年,國家衛生城市(縣城)全覆蓋,省級衛生鄉鎮全覆蓋,省級衛生村比例達到80%。
2.推進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建立和完善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體系,加強健康教育專業機構建設,統籌解決好專業人員不足問題,提高專業隊伍素質。圍繞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針對重點場所、重點人群,全面推進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和“中國公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為主的健康促進與教育工程,倡導健康的公共衛生政策和支持性環境,以鄉鎮社區為基礎,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促進與教育活動,普及健康素養知識,增強公民健康意識,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水平。開展常態化營養健康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加大預防食源性疾病尤其是預防野生菌中毒宣傳力度。推進國民營養計畫,普及營養健康知識,倡導合理膳食,加強合理膳食主要指標監測,開展營養指導員培訓,創建示範營養健康餐廳、營養健康食堂。到2025年,每萬人至少配備1名營養指導員,居民合理膳食健康素養水平大幅提升。
3.全面加強健康風險監測。持續開展空氣污染物、公共場所環境健康危害因素、城鄉飲用水監測和農村環境衛生監測。加強病媒生物監測。擴大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覆蓋面。持續加強食源性疾病防控宣傳教育,增加食源性疾病監測醫院數量。到2025年,食源性疾病監測醫院鄉鎮、街道覆蓋率達100%。開展鐵皮石斛、靈芝、天麻等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管理試點工作。加強傷害監測網路建設,完善傷害監測體系,擴大傷害監測哨點醫院,提高傷害哨點監測及死亡監測質量。
4.提升慢性病綜合服務。健全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動員、全民參與的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機制,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三減三健”專項行動,到2025年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至少達2個。加強全人群死因監測工作,建立連續的慢性病與營養監測制度,2025年腫瘤隨訪登記和心血管疾病報告工作實現縣市全覆蓋,實現重點慢性病發病、患病、死亡和危險因素信息實時更新,定期發布慢性病有關監測信息。加強慢性病患者早篩查、早診斷、早發現,繼續實施18歲以上人群首診測量血壓,18歲以上高危人群開展糖尿病篩查,實行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登記報告制度,逐步開展高危人群干預指導,推進防癌體檢和肺功能檢測納入常規健康體檢,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率保持在70%以上,全州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降至15%以下。
5.健全完善心理健康服務網路。開展德宏州居民心理健康素養、失眠症、焦慮、抑鬱和老年痴呆等流行病學調查,摸清全州心理健康情況,構建心理服務體系,搭建社會心理服務平台,建立健全服務網路。完善精神衛生醫療服務體系,縣級公立醫院設定精神科門診和住院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具備精神(心理)衛生服務能力。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舉辦精神衛生醫療機構、開設精神心理門診,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精神科醫師全職或者兼職開辦精神科診所。加強精神衛生疑難危重患者、老年、孕產婦、兒童等重點人群精神衛生的診治能力。依託有條件的精神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精神科,組建心理救援專業隊伍,提升精神科領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心理康復與心理疏導能力。到2025年,精神科專業技術人員結構更加最佳化,專科服務能力提升,全州精神科醫師數量達到4.0名/10萬人,嚴重精神障礙規範管理率達到82.5%。
6.鞏固拓展健康扶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健全因病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機制,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在5年過渡期內,保持健康扶貧主要政策總體穩定,繼續落實縣域內醫療定點機構“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一單式”便民惠民政策,將病人住院時先診療後付費政策對象調整為農村低收入人口,對經基層首診縣級轉診的農村低收入人口,繼續執行州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時實行先診療後付費。持續做好大病專項救治。加強鄉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推進脫貧地區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動態達標。持續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鄉村振興部門認定的常住農村低收入人口高血壓、糖尿病、肺結核、嚴重精神障礙4種慢病患者,做到“應簽盡簽”,規範管理率達到90%。到2025年,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空白點”動態清零,脫貧地區鄉鎮衛生院和行政村衛生室完成標準化建設,全州脫貧地區居民健康素養總體水平上升5個百分點以上。
專欄 4 健康德宏行動推進工程
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鞏固提升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推動全州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到2025年,國家衛生縣城(城市)覆蓋率達100%,國家衛生鄉鎮創建比例提高到10%,省級衛生鄉鎮全覆蓋,省級衛生村比例提高到80%。
建立健康德宏行動監測評估機制:對健康德宏行動主要指標和考核指標進行跟蹤監測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分類指導各縣市加快推進健康德宏行動。
積極推進控煙行動:創建無煙機關、無煙家庭;推進規範戒菸門診設定,全州縣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建立首診詢問吸菸史和簡短戒菸干預制度,加強各級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控煙隊伍及其能力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戒菸服務體系。
全面推進合理膳食行動:開展常態化營養健康科普宣教活動。建設營養健康餐廳、營養健康食堂。到2025年,每萬人至少配備1名營養指導員,居民合理膳食健康素養水平大幅提升。
(五)加強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
1.提升婦幼健康保障水平。持續推進婦幼保健機構等級評審工作,德宏州婦幼保健院創三級乙等保健院,盈江縣婦幼保健院鞏固提升二級甲等保健院水平,芒市、隴川縣婦幼保健院創二級甲等保健院,瑞麗市、梁河縣婦幼保健院達雲南省二級婦幼保健院能力標準。完善州、縣、鄉、村四級婦幼健康服務網路,加強以危重孕產婦和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為載體的急救轉診網路建設,持續提升產兒科安全質量,保障母嬰安全。加強婦女兒童重大疾病防治,提高婦女和兒童健康管理水平。最佳化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完善出生缺陷監測網路。擴大產前篩查覆蓋面,開展新生兒重大出生缺陷疾病救助。全州建設1個產前診斷機構,1個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分中心和1個聽力診斷分中心,1個兒童早期發展教育示範基地。全面推進愛滋病、梅毒和B肝消除認證工作,落實預防母嬰傳播綜合干預措施,完善符合德宏實際的消除“三病”母嬰傳播工作機制和服務模式。全州通過“三病”母嬰傳播消除認證。到2025年,婚檢率、產前篩查率、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率分別達到80%、80%和98%。加強0—6歲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實施兒童營養改善項目,促進兒童早期發展。農村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全覆蓋。
2.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施積極生育政策,出台我州生育支持措施,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推動適度生育水平。維護計畫生育家庭合法權益,全面落實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和特殊家庭幫扶保障制度。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到2025年,州級建立1個托育綜合服務指導中心,縣級至少建成1個示範性托育服務機構,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4.5個。加強青少年健康促進工作,引導青少年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強面向學校的傳染病防控、食品及飲用水衛生、心理健康服務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加強青少年近視、營養相關疾病等監測和干預。
3.加強職業人群健康管理。建立健全用人單位負責、行政機關監管、行業自律、職工參與、社會監督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格局。全州職業衛生監管水平明顯提升,職業病防治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實施好職業健康保護行動。落實政府職業健康監管責任,完善職業健康監管體系,加強塵肺病等職業病救治保障。健全職業健康技術支撐體系,實現州級能診斷、縣級能體檢、就近能治療。落實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依法為職工購買工傷保險,按要求開展職業健康監護。全州接塵工齡不足5年的勞動者新發塵肺病報告例數占年度報告總例數的比例持續下降。
4.加強老年健康服務管理。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推進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加強老年病預防和早期干預,構建失能老人照護體系,加強老年健康服務,強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提升老年醫療服務能力。健全老年健康服務網路,構建“預防、治療、照護”三位一體的老年健康服務模式。加強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含中醫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開展老年安寧療護試點工作。到2025 年,全州70%以上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加快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通過提供多渠道掛號等就診服務、最佳化老年人網上辦理就醫服務等方式協助老年人跨越衛生健康服務數字鴻溝。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社區和居家醫養結合服務,完善相關醫療保險等制度,協同最佳化養老機構和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規劃布局,發展智慧醫養結合服務,探索建立機構、社區和居家安寧療護相結合的工作機制。
專欄 5 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婦幼健康保障能力提升計畫:德宏州婦幼保健院創三級甲等保健院,芒市、隴川縣婦幼保健院創二級甲等保健院;瑞麗市、梁河縣婦幼保健院達雲南省二級婦幼保健院能力標準。建立1個產前診斷機構,1個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分中心和1個聽力診斷分中心,1個兒童早期發展教育示範基地。
家庭發展健康支撐能力提升計畫:建立1個符合當地實際的托育綜合服務指導中心。到2025年,全州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4.5個。加強青少年近視、營養相關疾病等監測和干預。
職業病防治能力提升計畫:到2025年,至少建成1個職業病診斷救治康復中心,塵肺病患者集中鄉鎮(社區)康復服務覆蓋率達到90%及以上。
老年健康服務能力提升計畫:積極開展老年口腔健康行動、應對阿爾茲海默症行動,州和縣市各籌建1個老年健康促進(服務)指導機構。創建5個鄉鎮(社區)醫養結合示範機構、5家醫養結合優質服務單位。
(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1.深入推廣福建三明醫改經驗。深入學習推廣“三明”醫改經驗,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部門協調聯動,形成改革合力,持續推進“三醫聯動”改革。落實政府投入責任,維護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全面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續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常態化、制度化推進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落實藥品耗材集采醫保資金結餘留用政策,增強醫保對醫藥服務領域的激勵約束作用。到2025年,全州實行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和按病種付費的住院費用占全部住院費用的比例達到70%,國家和省級組織的集中帶量採購藥品通用名數超過500個。
2.加快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堅持“強基層,建高地,優服務,保健康”基本原則和“強縣、活鄉、穩村”理念,加快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全面落實縣域內緊密型醫共體城鄉居民醫療保障資金按人頭打包付費工作。引導醫共體內形成順暢的轉診機制,促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2022年全州5縣市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2025年醫共體內部運行機制趨於完善,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全面形成,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以上、基層就診率達到65%以上,真正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就醫格局。
3.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健全公立醫院運營管理體系,加強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合理制定落實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核增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落實崗位管理制度,實行競聘上崗、契約管理。落實“兩個允許”,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強化患者需求導向,建設特色鮮明的醫院文化。力爭通過5年努力,實現縣級及以上公立醫院的“三個轉變、三個提高”。
4.健全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強化藥品配備使用管理,推動各級醫療機構逐步形成以基本藥物為主導的“1+X”用藥模式。加強藥品短缺風險預警,完善短缺藥品管理制度,做好短缺藥品預警、處置、信息報告和儲備管理。積極參與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使用改革,激勵醫療機構合理使用、優先使用中選產品,將配備使用集采中選藥品納入合理用藥考核。加強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和藥師隊伍建設,建立處方和用藥醫囑點評與干預、醫師約談等制度,發揮藥師對臨床合理用藥的監督指導作用,在縣域醫共體內積極探索建立藥品聯動管理機制,規範各級醫療機構用藥目錄,落實抗菌藥物臨床套用分級管理制度和重點藥物監控制度,促進藥物合理套用。
5.加快健全衛生健康綜合監管制度。提升衛生健康綜合監管能力,加快推進“信用+綜合監管”,推動行業監管向綜合化、精細化、智慧型化發展。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聯席會議工作機制和統籌協調工作制度、綜合監管信息互通共享制度。加大衛生健康綜合監督執法力度,加強執法車輛、現場快速檢測設備和防護裝備、執法取證工具等配備。以醫療衛生機構為重點,全面推行非接觸線上監管。深化衛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衛生健康領域“放管服”改革,最佳化營商環境。
(七)提升健康服務業發展能力
1.最佳化發展政策環境。在提供特需醫療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10%的前提下,鼓勵公立醫療機構開展特需醫療服務,放開特需醫療服務價格。按照“非禁即入”原則,支持社會辦醫連鎖化、集團化發展。落實社會辦醫療機構配置乙類大型醫用設備告知承諾制。
2.鼓勵社會力量發展多元健康服務。引導社會力量有效增加婦幼健康、0—3歲嬰幼兒托育、老年健康等領域的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供給。支持專業醫學影像和病理中心、醫學檢驗中心、消毒供應中心、康復醫療中心、高端護理中心、健康體檢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等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發展。
3.促進健康服務業融合發展。促進醫療健康與養生深度融合,推動國際診療保健合作中心建設,打造集“醫、藥、學、康、養、旅、智”為一體的健康產業綜合體。發展健康旅遊產業,圍繞慢性病預防、運動康復、健康促進等,促進高原體育與健康融合。鼓勵社會力量依法依規開展面向公眾的健康信息服務,推進數字醫療與虛擬現實、5G、三維重建、3D 列印等新興技術有機融合套用。促進金融與健康融合,開發與健康管理服務相關的健康保險產品,豐富健康保險服務。
(八)擴大衛生對外交流合作
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訪緬成果,加強與緬甸醫療衛生交流合作,提升德宏醫療衛生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加快建設德宏國際診療保健中心,為周邊國家提供高質量的醫療保健服務。積極開展對緬疾病預防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等工作。深入推進瀾滄江—湄公河跨境傳染病聯防聯控合作。拓展與緬甸北部各省邦醫療合作,探索建立涉外醫療服務合作模式。持續推進“光明行”等國際公益醫療活動。加大中醫藥交流合作;逐步建立對緬衛生技術人員交流機制。為把德宏建設成為新時代沿邊開發開放新高地、“一帶一路”的重要國際陸港、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關鍵節點和中緬經濟走廊的門戶樞紐提供健康服務。
(九)夯實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新動能
1.全面落實雲南省促進衛生健康人才隊伍發展三十條措施。
實施執業(助理)醫師增量提質計畫。建立完善住院醫師、全科(含助理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制度,加快推進住院醫師或全科醫師培訓基地建設,實施住院醫師、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工程,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管理人員和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衛生人才培養。加大執業(助理)醫師培養力度,到2025年,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達3.32人。
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探索建立縣域內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編制統籌使用制度,合理配置編制資源,重點用於補充執業醫師。強化人員統籌使用,推行“縣管鄉用”,健全醫療衛生人才“下沉、流動、共享”的用人機制。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
暢通人才培養引進渠道。落實高層次、急需緊缺衛生人才考核招聘政策;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建立“候鳥”人才引進平台。注重本土人才培養,鼓勵進修學習和新技術推廣,培養本土醫學學科帶頭人及後備人才,積極創造申報條件,力爭入選人才項目;組織實施“德宏名醫”項目,每年認定20名在醫療衛生一線工作,醫療技術水平居全州前列的名醫。
實施“拴心留人計畫”。對到基層服務的衛生人才給予特殊政策。鼓勵公立醫院醫師利用業餘時間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探索實行縣管鄉用、縣鄉村一體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管理機制。完善鄉村醫生養老政策,建立績效考核激勵向基層傾斜的機制,調動基層醫務人員積極性。健全完善精準幫扶的對口支援制度,實行精準幫扶,團隊幫扶,為受援單位解決醫療急需,突破薄弱環節,帶出技術團隊,新增服務項目。
2.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建立和完善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辦法,合理確定績效工資總量和水平,實行績效工資動態管理。強化對醫療衛生服務績效考核和醫療質量服務監管。建立科學的激勵約束分配機制,取消公立醫院人員經費支出占經費總支出的比例限制,合理核定公立醫院績效工資水平,動態核定公立醫院績效工資總量。提高公共衛生人員待遇,縮小醫療機構與公共衛生機構之間實際收入的差距,穩定公共衛生隊伍。建立公共衛生機構保障和激勵相結合的運行機制,允許有條件的公共衛生機構既實行財政全額保障政策,又落實“兩個允許”,逐步建立保障與激勵相結合的運行新機制。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人員收入分配重點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幹和作出突出成績的醫療衛生人才傾斜。專業技術人員可通過多點執業或從事其他超額勞動獲取合規報酬。
專欄 6 衛生人才隊伍提升工程
執業(助理)醫師增量提質計畫:到2025年,培養不少於20名高層次衛生健康技術人才,新增住院(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和助理全科醫生培訓300人,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3.32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達到3.01人,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完成率不低於90%。
中醫藥人才培養計畫:遴選培養5名左右的中醫藥傳承創新人才和3名中醫藥領軍人才、5名學科帶頭人和10名學科後備人才。實施中醫藥師帶徒項目,培養10名學術傳承人才和30名基層中醫藥骨幹人才。依託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培訓不少於150名鄉村醫生。
3.全面提升數位化健康水平。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和智慧醫院建設,有效實現分時段預約診療、智慧型導醫分診、候診提醒、診間結算、移動支付、檢查檢驗結果查詢等線上便捷服務。到 2025 年,全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信息逐步實現與省級平台互聯互通,二級和三級公立醫療機構電子病歷套用水平達到 3 級和 4 級及以上。支持公立醫院開展網際網路診療,規範網際網路診療運營模式,進一步規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醫保報銷範圍。加快推進縣域醫共體信息平台建設,實施並利用好德宏醫療影像雲平台,擴大遠程醫療覆蓋範圍。推行一部手機管健康工作,以身份證號碼為主索引建立居民電子健康二維碼,實現就診、醫保結算、電子健康檔案查詢“一碼通”,打造“掌上”醫療健康服務新生態。加強信息和網路安全防護,推進重要系統密碼套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認識組織實施“十四五”衛生健康規劃的重要性、緊迫性,加大規劃實施力度,確保“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目標如期實現。建立黨政主導、多元參與、共建共享的大健康格局,落實好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和監督責任。各縣市要將本規劃主要目標和指標納入本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組織考核落實。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要統籌考慮醫療衛生健康機構發展需要,合理安排用地供給。衛生健康部門要與其他部門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協商機制,推動衛生健康各級技術服務機構、服務內容、基層公共服務資源的整合,營造有利於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政策和財政支持的良好環境。
(二)加強投入保障。切實履行政府投入責任,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長效機制,維護醫療衛生機構公益性。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投入保障,築牢衛生健康網底。政府新增衛生健康投入優先用於支持公共衛生體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民族醫藥)服務體系、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落實符合區域衛生健康規劃的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貼等投入。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予專項補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緊急救治、救災、援外、支農、支邊和城鄉醫院對口支援等公共服務經費。落實對中醫院(民族醫院)、傳染病院、婦幼保健院等專科醫院及特殊崗位的投入傾斜政策。完善合理分擔機制,明確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提高政府投入力度。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加大對衛生健康事業的投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
(三)加強監測評估。整合利用現有統計監測信息系統,完善規劃實施的監測和評價體系,探索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加強對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項目的動態跟蹤和實施效果的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規劃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高監測評估的科學性和時效性。按期開展規劃中期和終期評估,加強評估結果的公開和套用,增強規劃執行的約束性,確保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四)加強宣傳引導。完善宣傳機制,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營造衛生健康宣傳教育大環境,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和網路等媒體廣泛宣傳衛生健康工作相關法律法規和健康知識,增強社會對衛生健康工作的普遍認知,爭取全社會的支持,保障規劃的有效實施。完善新聞發布制度,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提升輿論引導能力。
[附屬檔案: 德宏州“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主要任務分工]
[附屬檔案: 德宏州“十四五”衛生健康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表]

政策解讀

德宏州政府印發了《德宏州“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什麼要制定《規劃》?我州衛生健康“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目標是什麼?有哪些重點任務?現對以上問題進行解讀。
一、《規劃》出台的背景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衛生健康發展,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明確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到2025年推動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國。
德宏,是中緬經濟走廊門戶樞紐、國家首批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是中緬開放合作的主通道、核心區。“十三五”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州委、州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把推進健康德宏建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堅持補短板、強弱項、建機制、促跨越,這五年是我州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最好、最快,民眾受益最多的五年。
“十四五”期間,我州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醫療衛生資源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新冠病毒感染等新發傳染病對公共衛生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壓力大;愛滋病、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形勢嚴峻。編制和實施《德宏州“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事關我州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事關全州人民民眾身體健康,事關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對於助推鄉村振興示範區、沿邊開放示範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和高標準高質量自由貿易試驗區(德宏片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加快推進健康德宏建設,推動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根據《雲南省“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省級規劃”)《“健康雲南2030”規劃綱要》《德宏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Ο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州規劃”)等檔案精神,州衛生健康委牽頭編制了《規劃》。
二、《規劃》的主要目標
《規劃》提出了到2025年的發展目標,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地位更加突出、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優勢更加顯現,愛國衛生運動更加深化、城鄉環境更加健康宜居,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醫療衛生資源布局進一步最佳化,覆蓋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服務能力、服務質量和服務便捷性顯著提高,平急結合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指揮更加有力、反應更加靈敏、干預更加精準、救治更加高效,鞏固拓展健康扶貧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居民健康素養水平、人均預期壽命進一步提升。
三、《規劃》主要內容
《規劃》由四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發展基礎,全面總結“十三五”期間全州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成效,查找發展中面臨的主要短板弱項,分析“十四五”時期改革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第二部分闡述“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提出發展目標。第三部分聚焦“十四五”主要任務,從9個方面提出了41項重點工作任務。第四部分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保障、加強監測評估、加強宣傳引導提出了保障《規劃》落實的4點措施。《規劃》的核心內容體現在3個方面:
(一)在發展指標方面。緊扣全州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要求,《規劃》從五個方面提出了我州“十四五”時期衛生健康事業發展24項主要預期性指標,涵蓋了健康水平、健康生活環境、健康服務供給、健康保障、健康產業等方面。到2025年,主要健康指標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主要健康資源指標達到或優於到全省平均水平。
(二)在發展任務方面。一是築牢公共衛生安全螢幕障。提出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強化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職責,加強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治,提升疾控機構核心能力和重大傳染病醫療救治能力,提升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應急能力5項任務。二是構建優質高效醫療服務體系。提出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行動,鞏固提升提質達標和創等成果,最佳化醫療資源配置,加強重點專科建設,最佳化醫療服務內涵,完善院前醫療急救網路布局,強化醫療質量安全監管,完善血液供應保障機制,支持發展優質社會辦醫服務9項任務。三是加快中醫(民族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提出健全中醫藥服務網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促進中醫(民族醫)藥傳承與創新,發揮中醫藥在構建公共衛生體系中的積極作用5項任務。四是深入推進健康德宏行動。提出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全面加強健康風險監測,提升慢性病綜合服務,健全完善心理健康服務網路,鞏固拓展健康扶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6項任務。五是加強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提出提升婦幼健康保障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強職業人群健康管理,加強老年健康服務管理4項任務。六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出深入推廣福建三明醫改經驗,加快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健全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加快健全衛生健康綜合監管制度5項任務。七是提升健康服務業發展能力。提出最佳化發展政策環境,鼓勵社會力量發展多元健康服務,促進健康服務業融合發展3項任務。八是明確了擴大衛生對外交流合作的重點。九是夯實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新動能。提出全面落實雲南省促進衛生健康人才隊伍發展三十條措施、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全面提升數位化健康水平3項項任務。
(三)在組織實施方面。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保障、加強監測評估、加強宣傳引導4個方面提出推動規劃落實落地的措施。
四、與上級檔案的異同
《規劃》經省衛生健康委組織專家論證,設定的24個發展指標和“省級規劃”的指標設定保持一致。其中:人均預期壽命75歲、省級為77歲,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23、省級為25,兩個指標與州“州規劃”保持一致;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7.98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3.32人、每千人口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數0.62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數3.99人、每千人口藥師(士)數0.54人、每萬人口全科醫師數3.01人、每千人口公共衛生人員數在2020年基礎上增長10%、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兒托位數4.5個等8個指標,按照“省級規劃”和《雲南省“十四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明確的指標設定;孕產婦死亡率≤10/10萬、嬰兒死亡率≤4‰、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6‰、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15%、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15歲以上人群吸菸率≤24%、國家衛生城市數量占比100%、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0%、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90%、以鄉(鎮、街道)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90%、嚴重精神障礙規範管理率達82.5%、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26%左右等12個指標按照“省級規劃”《“健康雲南2030”規劃綱要》以及深化醫改等檔案明確的要求設定;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含中醫醫院)設定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70%,健康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總規模年均增速10%兩個指標按照《雲南省“十四五”健康服務業發展規劃》要求設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