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發通知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印發山東省“十四五”衛生與健康規劃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山東省“十四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1年7月18日
內容全文
山東省“十四五”衛生與健康規劃
根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全省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背景
(一)“十三五”工作成效
“十三五”時期,省委、省政府認真落實新時期衛生健康工作方針,高度重視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召開全省衛生與健康大會、全省中醫藥大會,實施創建全國醫養結合示範省、“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省,紮實推進委省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共推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合作協定落地,全省衛生健康事業實現大發展、取得大突破,“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順利完成,健康山東建設邁出新步伐,全民健康進入新時代。
主要健康指標有效改善。人均預期壽命由2015年的78歲上升至2020年的79.13歲;孕產婦死亡率由13.04/10萬下降到8.63/10萬;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由4.77‰、6.03‰分別降至3.71‰、4.57‰。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以較低的成本實現了較高的健康績效。
醫療衛生資源總量持續增加。全省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6.42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註冊護士達到3.25人和3.53人,比2015年分別增加1.15張、0.84人和0.95人。全省二級及以上醫院由2015年的603家增加到2020年的911家,增長51.08%。
基層衛生服務能力不斷夯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由2015年的7.32萬家增加到2020年的8.11萬家,增長10.88%。基層機構總體達標率提高了28.6%,鄉村醫生執業(助理)醫師占比提高了1.7倍。每萬人口全科醫師達到2.45人,比2015年增加1.66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經費提高至75元,績效評價始終保持在全國前列。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醫共體實現縣(市)全覆蓋,基層診療量保持在60%左右,分級診療成效進一步顯現。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和耗材加成,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加快推進,藥品供應保障制度進一步鞏固。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基本建立,查處案件數及監督覆蓋率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
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跨越提升。完善了以省級三甲醫院為龍頭、市級三級醫院為支撐、縣級醫院為基礎、城市醫聯體為紐帶、縣域醫共體為保障的基本醫療衛生體系。實施醫療能力“攀登計畫”,全面推進國家、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77家縣級綜合醫院達到國家推薦標準,總數及服務能力均位居全國前列。
中醫藥創新發展實現新突破。建成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4個、重點專科73個,96%的二級以上政府辦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和傳染病院設立中醫科,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數量居全國首位。《中華醫藏》編纂項目學術辦公室、魯澳中醫藥產業研究院落戶山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中醫藥績效評價成績連續四年優秀,中醫優勢病種收付費方式改革被國務院醫改辦在全國推廣。
人民民眾健康福祉顯著改善。聚焦基本醫療有保障,堅決打好健康扶貧攻堅戰,連續5年被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考核為“好”等次。愛滋病保持低流行水平,瘧疾、地方病達到國家消除標準,新發塵肺病病例逐年減少,食品安全風險有效防範。婦女兒童、老年人、計生家庭、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重點群體健康服務有效保障。省級衛生城市實現全覆蓋,國家衛生城市達到32個,穩居全國前列。實施“雙命名雙提升雙滿意”三年行動,民眾看病就醫體驗不斷改善,患者滿意度連續多年居全國前列。
(二)形勢分析
——發展優勢。一是黨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作出了“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大戰略部署,強調要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走中西醫結合道路,衛生健康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責任更加凸顯。二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衛生健康工作,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明確提出實現“健康強省”目標,成立省委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省促進中醫藥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高位推進衛生健康改革發展。三是“十三五”時期,山東實施創建全國醫養結合示範省、“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省,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建設,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為“十四五”事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四是進入新發展階段,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後,社會公眾的健康意識大幅提升,健康越來越成為民眾關心的重大民生福祉問題;同時,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歷練,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幹部職工精神面貌和實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凝聚起推動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力量。
——問題挑戰。一是大衛生、大健康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實施路徑還需進一步探索實踐,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將對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帶來深刻影響。二是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區域差別、城鄉差別、醫防差別、學科差別、中西醫差別等矛盾較為突出,高端優質醫療資源相對不足,高層次人才數量偏少,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創新成果較少,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三是人口老齡化加速推進,新出生人口呈下降趨勢,生育、養育、教育成本較高,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仍面臨較大壓力。四是健康產業發展有待強化,分工協作不夠,集聚企業引領帶動作用發揮不夠,距離產業集群做優做強做大、實現高質量發展還有較大差距。
“十四五”時期,是推進健康山東建設、實現健康強省突破的關鍵時期。面對機遇挑戰,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把握髮展規律,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搶抓重要機遇,補齊發展短板、提升供給質量,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中贏得優勢、贏得主動。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新時期衛生健康工作方針,牢固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著眼於“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總要求,以維護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健康強省”建設為統領,以打造優質高效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體系為主線,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創新為動力,補短板、鍛長板、堵漏洞、強弱項,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貢獻力量。
(二)基本原則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把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充分調動全社會各主體合理有序融入到健康工作,堅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民眾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
——堅持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要求,對標發達省份,著眼於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服務質量更加優質,資源配置更加均衡,堅定不移推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預防為主,醫防融合。堅決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更加注重預防為主和風險防範,堅持關口前移,強化醫防在機制、人員、信息和資源等方面協同,加快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
——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驅動。堅持供給側改革與持續發展並重,強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堅持“三醫”聯動,推進政策協同,加快衛生健康領域理論、制度、管理和技術創新,增強衛生健康治理體系整體效能。
——堅持統籌兼顧,協同發展。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發揮各自優勢,相互補充。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健康事業和產業“雙輪驅動”,統籌衛生健康資源整合協作,加快推進衛生健康事業協同發展。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建立健全區域協調、醫防協同、中西醫並重的優質高效衛生健康服務體系,人人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綜合連續、經濟有效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能力顯著提升,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醫養健康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民眾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健康強省建設實現重大突破。
“十四五”時期的具體目標:
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提升。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歲左右,人均健康預期壽命穩步提高。健康行為全面普及,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0%以上,重點疾病防治效果顯著,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降至8.2/10萬、3.3‰和4.0‰。
公共衛生安全有效保障。公共衛生十大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專業化、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精準疫情防控機制更加完善,公共衛生基層“網底”更加穩固,醫防高效協同,重大疾病、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救治能力顯著提升,打造國家區域公共衛生中心。
健康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衛生健康資源配置結構更加合理,優質資源更加充裕、均衡,整合型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建設一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專科區域醫療中心,縣域就診率達到90%以上,疑難危重病例省域外轉率持續降低,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嬰幼兒托育服務需求。
中醫藥特色優勢充分發揮。中醫藥健康服務可及性顯著增強,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和學術水平大幅提升,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完善,符合中醫藥規律的政策機制進一步健全,中醫藥科研、醫療、人才、文化、產業高地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中醫藥強省建設實現新的突破。
衛生健康治理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衛生健康智慧化程度不斷提升,“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省有效建成。適應行業特點的醫學教育和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完善,健康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行業管理法治化、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更加均等可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政府辦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傳染病院中醫藥科室設定比例 | | | | |
| | | | | | |
| | | | | | |
三、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
1.推動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提檔升級。統籌縣域資源整體謀劃和規劃建設,實施基層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到2025年,縣(市)綜合醫院、縣級中醫醫院達到國家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占比分別不低於100%、70%;開展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建設,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達到國家基本標準,達到省提升標準和國家推薦標準占比分別不低於70%、20%。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成1家社區醫院,新建或由衛生院轉型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參照社區醫院標準建設。落實新建小區配套社區衛生服務用房政策,積極推進村衛生室產權公有。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結合人口規模科學布局村衛生室設定,建成以中心村衛生室為主體、一般村衛生室和村衛生室服務點為補充的新型村級衛生服務體系,服務半徑原則上以2.5公里服務半徑為宜,形成更加方便可及的“15分鐘健康服務圈”。(牽頭部門:省衛生健康委;參與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2.推動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提質增效。推動二級以上醫院人才、技術等資源下沉,提高醫學影像、遠程心電、遠程會診、檢查檢驗、病理診斷、藥品供應保障、消毒供應、後勤服務等中心運行效能,推進基層檢查、上級診斷,遠程醫療覆蓋全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中心村衛生室,拓展對醫療質量及院感控制、健康管理、中藥飲片、教育培訓的縣域統籌管理,進一步提升縣域醫療服務和管理同質化水平。推動中醫藥優質資源下沉,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設定中醫藥綜合服務區,所有社區衛生服務站和80%以上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支持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著力發展符合民眾需求的全科、口腔等特色科室,推行“預約就診—定向分診—診前健康管理服務—診間就醫取藥—複診預約”的標準化全科服務流程,提升與二、三級醫院出院或日間手術患者相關接續性、延伸性醫療、護理和康復等服務能力。支持二級以上醫院臨床醫師或退休醫務人員到基層設立工作站(室)。轉變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服務模式,加快實現電子健康檔案自我管理和更新,村衛生室普遍配備重點人群智慧隨訪設備,實現公共衛生隨訪和體檢數據的自動採集、上傳分析。推進以全科醫生為主體、全專聯動、醫防融合的家庭醫生團隊建設,健全保障激勵機制,豐富簽約服務內涵,擴大簽約覆蓋面。(牽頭部門:省衛生健康委;參與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大數據局)
3.推動基層衛生適宜人才配齊配強。積極推進基層衛生綜合改革,按照“兩個允許”要求,合理確定績效工資總量和水平,推動基層醫療機構人員收入逐步達到縣級醫院同職級人員水平。積極推動基層人才公開招聘、崗位設定、職稱評聘、收入分配等優惠政策落地見效,對急需緊缺專業採取面試、直接考察等方式招聘,增強基層崗位吸引力。持續開展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人才下派幫扶,完善“業務院長”選派長效機制,推動基層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加強示範性基層培訓基地建設,培育選樹齊魯基層名醫,發揮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設立基層首席公共衛生醫師,為每個鄉鎮衛生院配備1-2名專兼職公共衛生醫師。加快推進緊密型鄉村一體化管理,推行“縣招鄉管村用”,鄉鎮衛生院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免試為具有全日制大專及以上醫學學歷的醫學專業應屆畢業生(含尚在擇業期內未落實工作單位的畢業生)開展鄉村醫生執業註冊,村醫隊伍具備專科及以上學歷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比例提升到80%以上。(牽頭部門:省衛生健康委;參與部門:省委編辦、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基層機構特色科室建設: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原有科室基礎上,全部設定中醫藥綜合服務區,根據當地醫療衛生資源布局和居民服務需求,在康復科、口腔科、老年醫學科、疼痛科等特色科室中至少選擇設定1個。 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建設:在每個鄉鎮辦好1所政府辦衛生院的基礎上,在涉農縣(市、區)重點支持200所左右鄉鎮衛生院將服務能力提升到二級醫院標準,打造成為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構建農村地區30分鐘重點疾病救治服務圈。 社區醫院建設:全面推進社區醫院建設,新建或由衛生院轉型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參照社區醫院標準建設,以縣(市、區)為單位實現全覆蓋。 中心村衛生室建設:科學統籌村衛生室布局,在聚集發展類和城郊融合類村莊建設中心村衛生室,鼓勵中心村衛生室與日間照料中心、養老院融合發展。 |
四、健全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4.健全完善公共衛生組織領導和法規制度體系。堅持大衛生、大健康理念,以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為目標,健全完善公共衛生服務“十大”體系。在強化省、市、縣三級公共衛生工作組織領導體系基礎上,建立健全覆蓋黨政部門、企事業單位、醫療衛生機構和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各層級各領域各點位公共衛生工作網路,形成聯防聯控、共建共享工作機制。關注國家立法進程,推動制定《山東省傳染病防治條例》等法規,普及公共衛生安全和疫情防控法律法規,依法打擊妨害疫情防控、暴力傷醫、造謠傳謠等違法犯罪行為。(牽頭部門:省衛生健康委;參與部門: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委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司法廳)
5.健全完善公共衛生標準設施和醫療救治體系。加快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改革,探索建立保障到位、管理科學,分配有利於調動人員積極性的運行機制。實施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標準化建設行動,實現省、市、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員配備、房屋建設、儀器裝備、職能落實等達標。編制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治關鍵技術規範,建立統一的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治技術工作要求。全面建成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和青島、菏澤分中心並投入使用,各市具備一所達到三級傳染病醫院標準的醫療機構。建立健全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西醫協作機制,布局建設一批省級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加強承擔傳染病集中救治任務的傳染病院、綜合醫院傳染病病區負壓隔離病房建設,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全部建成規範化發熱門診。規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門診(發熱哨點診室)建設和運行管理,有效發揮疫情防控哨點作用。(牽頭部門:省衛生健康委;參與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6.健全完善應急管理和物資保障體系。動態調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強化協同聯動;將中醫藥防治舉措全面融入應急預案和技術方案,在適宜人群中推廣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應急物資納入省應急物資儲備目錄,按照日均消耗醫用物資上限不少於1個月進行物資儲備,加強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治疫苗、藥品、試劑和醫用防護物資實物、生產能力和技術等儲備。健全重大疫情醫療救治費用保障機制,實施醫療保障、政府補助、醫療機構減免等綜合保障措施。(牽頭部門: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應急廳、省醫保局;參與部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7.健全完善監測預警和教育培訓體系。建立完善傳染病監測數據採集預警系統、症狀監測系統,完成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數據直接對接採集,實現實時健康監測、自動化預警。加強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構建覆蓋重點公共場所、重點部位的監測網路,健全多渠道、多點觸發的智慧化監測預警機制,提高分析研判預警能力。將公共衛生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納入智慧城市建設管理體系,在全省一體化綜合指揮平台統一框架下,推動區域之間、部門之間、企業以及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相關數據協同套用。全面開展以學校為基礎的中國小公共衛生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教學,加強以學校為基礎的健康普及教育。將公共衛生和衛生應急管理等內容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等機構幹部教育培訓內容。(牽頭部門:省衛生健康委;參與部門: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大數據局、省藥監局)
8.健全完善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揭榜掛帥”“組閣制”等方式,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加強預防控制、醫防融合、中西醫結合等方面科學研究,加快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加強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治重點實驗室建設,建成5個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重點實驗室。推動公共衛生領域醫藥產業升級,力爭建成2個醫教研企產業轉化和創新基地。加強疾控中心與醫學高等院校合作,共同設立公共衛生臨床學院,建設公共衛生臨床培訓基地,培養醫防結合的複合型公共衛生人才。實施公共衛生學院提升行動,依託預防醫學類高水平學科建設一批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強一批省級及以上公共衛生類一流專業。落實省、市、縣疾控中心多領域首席專家制度,實施靈活的內部薪酬分配方式,培養公共衛生領域領軍人才。(牽頭部門: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參與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9.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強化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職責,加強二級以上醫院公共衛生科建設,將履行公共衛生職責作為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推進內容,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按規定落實補助政策。建立完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醫療機構分工協作、優勢互補、人員交流、業務融合、信息共享的工作機制,實現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以“三高共管、六病同防”醫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試點為依託,推進疾控中心、二級以上醫院、基層機構深度融合,逐步拓寬慢性病醫防融合服務範圍,為患者提供全過程、全周期健康管理。統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和公共衛生服務資金使用,提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水平,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有效銜接。(牽頭部門:省衛生健康委,參與部門: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醫保局)
基層公共衛生組織體系建設:黨政部門、企事業單位明確公共衛生專員,鄉鎮(街道)明確具體承擔公共衛生職能的工作機構,村(居)民委員會根據需要設立公共衛生委員會,鄉鎮(街道)、村(居)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形成聯動工作機制。 公共衛生法制建設:推動制定《山東省傳染病防治條例》等法規規章和政策檔案,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應急物資保障制度。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標準化建設行動:實現省、市、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員配備、房屋建設、儀器裝備、職能落實標準化。 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建設項目:全面建成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和青島、菏澤分中心並投入使用,作為全省以疑難危重傳染病臨床診治為重點的臨床醫學和研究中心、技術指導中心和遠程會診中心。 公共衛生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對接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直接採集數據,多維度分析傳染病病例和症狀信息數據,實現實時健康監測、自動化預警和科學化、智慧型化決策輔助功能。 公共衛生學科骨幹培養:每年遴選不少於50名技術骨幹,到國內知名高校、科研機構、疾控機構等進行研修學習,提高公共衛生專業技術水平。 |
五、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
10.擴大優質醫療資源服務供給。實施新一輪醫療服務能力“攀登計畫”,全面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合作協定》,建設綜合類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力爭創建4-5個專科類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布局設定一批綜合、專科類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依託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形成優質醫療資源集群。堅持“扶優扶強、示範引領”,打造專科知名品牌,重點支持在國際國內有潛力和影響力的專科發展,積極創建一批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一批省級臨床重點專科、省級臨床精品特色專科。加快推進前沿醫療技術開發、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設、拔尖醫學人才集聚和一流專科打造,為爭創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臨床重點專科儲備力量。支持部分實力強的公立醫院在控制單體規模的基礎上,適度發展多院區。合理布局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牽頭部門:省衛生健康委;參與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
11.全面提升綜合優質服務能力。指導三級綜合醫院加快提高手術科室和重症醫學專業床位規模及所占比例。有序引導部分城市區級醫院轉型為康復、護理、精神衛生等專科醫療機構。發揮公立醫院在城市醫療集團中的牽頭作用,支持通過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等多種形式,擴大優質醫療服務覆蓋面。持續深化城市三級醫院對縣級醫院的對口幫扶。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以死亡率高、外轉率高的疾病為重點,加強臨床專科建設,加快補齊專科短板,全面提升診療能力,重點發展重症、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兒科、麻醉、影像、病理、檢驗等臨床專科。持續推進“六大中心”建設。大力推進院前醫療急救網路建設,創新急診急救服務模式,加強院前急救與院內急診的有效銜接,強化醫療機構急診科建設,有效提升醫療急救服務能力。(牽頭部門:省衛生健康委;參與部門:省發展改革委)
12.全面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嚴格落實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改進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和標準體系,開展重點專業、重點技術、重點病種質控評價,促進臨床合理診療、合理用藥,降低低風險死亡率和醫療事故發生率。持續改善醫療服務,改進服務流程和服務方式,精準開展預約診療、預約檢查,全面推廣多學科診療、日間手術、優質護理、精準用藥等服務模式。加強患者隱私保護,開展公益慈善和社工、志願者服務。深入推進平安醫院建設,完善必要安檢設施。持續改進行業作風,最佳化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做好醫患溝通交流,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患者滿意度保持在90%以上。加強采供血(漿)服務體系建設,最佳化布局採血點、單採血漿站,保障臨床用血(血液製品)供應和質量安全。(牽頭部門:省衛生健康委;參與部門:省公安廳、省藥監局)
注 :全文見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