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第一章 發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衛生健康委的支持指導下,全市衛生健康事業快速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主要指標處於全省前列,為“十四五” 時期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十三五”發展成就
(一)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始終堅持把黨的建設擺在首位,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及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決策部署及重要會議精神,健全完善公立醫院黨建指導委員會職責,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在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面落實。至目前,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18家,設立黨委10個,黨組織書記全部配齊,黨建工作水平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逐步向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目標邁進。
(二)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十三五”以來,全市深入推進“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相繼出台《“健康張掖2030”規劃》《張掖市“十三五”衛生和人口發展規劃》《張掖市“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大力推動健康張掖建設,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取得顯著進展。全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均處於全省先進行列,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4.2歲,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8.63/10萬以下,全市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由2015年的6.38‰、8.57‰分別下降至3.55‰和5.45‰。法定傳染病總發病率由“十二五”初期的929.79/10萬下降至2020年的408.41/10萬。自2016年以來,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1.7%,平均水平為14.68%。城鄉居民健康狀況差異進一步縮小,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下降至28.77%。
(三)健康體系和基礎設施不斷健全完善。全面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市新增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項目269項,綜合醫院全部加掛中西醫結合醫院牌子。全市建成名醫工作室18個,完成省級中醫藥重點專科項目13個,開設中醫病床2202張,中醫藥人員總數1071人,較2015年分別增長15.2%、19.3%。新建、改建和擴建市、縣區兩級公共衛生機構,推動計生技術服務機構與婦幼保健機構整合,衛生裝備配置標準化水平不斷提升。總投資6.4億元、總建築面積7.7萬平方米的市第二人民醫院建成投用。90%的鄉鎮衛生院配備了“120”醫療救護車,全市“120”院前急救資源實現了統一調度。安全采供血事業發展迅速,完善了血站及各縣區採血點布局,市中心血站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規章制度不斷完善、血液管理不斷強化,有力保障了血液安全和臨床用血。全面推進血站核酸檢測工作,無償獻血工作持續實現“三個100%”。鄉鎮、社區和村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完成新建、改建,77%的鄉鎮衛生院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國家基本標準、12%達到國家推薦標準,服務人口萬人以上鄉鎮衛生院全部配備了DR、彩超、心電圖、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鄉鎮衛生院大專以上學歷衛生人員比例由71.6%提高到83.6%,鄉鎮衛生院分級診療病種由平均50種增加到65種,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顯著提升。
(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有效普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城鄉居民中普遍推開,服務內容由9種增加到14種、55項,重大疾病防控措施全面落實,愛滋病、結核病、手足口病等傳染病有效防控。各基層醫療機構嚴格落實社區“格線化”管理和包村、包社、包人“三包”服務,構建起了精準化、全覆蓋的責任體系。“十三五”末,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確定的12項考核指標中,健康檔案管理率95.73%,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98.2%;0-6歲兒童健康管理率95.47%;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5.87%;管理65歲以上老年人11.2萬人;管理高血壓、糖尿病患者11.05萬人、2.97萬人;老年人和0-3歲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分別達到80.95%、95.87%;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範管理率94.79%;結核病患者規範管理率100%;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率100%,普遍高於國家指標要求。“十三五”期間省級年度績效評價結果我市成績均在全省前列。
(五)重大疫情防控成效顯著。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市衛生健康系統迅速回響,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全面動員、嚴防死守,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專業防治、個人防護”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精準防控,科學防控,組建市級應急指揮、傳染病防控、中毒事件處置、緊急醫學救援、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導專業應急隊伍120人,開展衛生應急專業培訓30次,組織開展衛生應急演練20次,完成市委、市政府指令性醫療衛生保障任務117次;選派42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6名醫務人員赴北京完成境外回國確診人員接診任務、116人次赴蘭州新區開展境外人員定點集中隔離工作,防疫人員不分晝夜、不懼危險,奮戰在抗疫第一線,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了“確診患者零死亡、密接人員零擴散、二代病例零傳播、醫護人員零感染、院內感染零發生”的疫情防控目標。
(六)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序推進。整合城鎮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城鄉居民參保率穩定在99%以上,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達到78.9%。市、縣區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並通過省藥品集中採購平台進行採購,藥品價格平均下降15%,年均讓利患者6000萬元。市、縣區分批次對公立醫院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進行調整,價格總體調整水平達30%以上,醫務人員勞務價值進一步體現,醫療服務比價關係進一步最佳化。鄉鎮50+n種、縣區250+n種、市級50+n種的分級診療付費制度在全市廣泛推行,全市各級公立醫院藥占比穩定在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消耗的耗材控制在20元以內,公立醫院次均住院費用增幅控制在0.4%。落實“兩個允許”精神,在河西學院附屬張掖人民醫院開展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例達到38.7%,激勵性績效工資占比達到64%,有效提高了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民樂縣、高台縣列入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市中醫醫院、甘州區人民醫院、民樂縣人民醫院被列為全省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醫院。大力推進醫聯體醫共體建設。組建了市級區域醫療集團2個,市、縣級專科聯盟23個。全市醫療服務能力持續提升,民眾“看病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看病貴”問題明顯緩解。
(七)醫療保健能力不斷提升。全市各級醫療機構以醫院等級評審為抓手,紮實開展“千分制”綜合考評、“平安醫院”創建活動,嚴格落實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核心制度,積極提升優質護理服務內涵、臨床路徑管理及預約診療服務,全市醫療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明顯提升;廣泛開展衛生服務機構等級評審創建和標準化建設活動,最佳化就醫環境,完善硬體設施建設,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面提升,醫養融合深入推進,全市6家縣級綜合醫院、4家縣級中醫醫院及市中醫醫院全部通過“二甲”複評,肅南縣民族醫院通過“二乙”評審,甘州區、民樂縣、山丹縣、高台縣建成“二甲”婦幼保健機構。建成省級醫養融合示範縣區1個、縣域急危重症救治中心24個、縣域醫學中心29個,縣區重點專科和薄弱學科建設覆蓋率達100%,95%以上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85%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為民眾提供中醫藥服務。紮實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完善幫扶體系,促進優質資源和醫療技術服務能力下沉,採用遠程診療和“基層檢查+醫院診斷”模式,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檢查診斷水平;各醫療機構優勢互補,協調性不斷增強,服務能力穩步提升。孕產婦和兒童健康服務管理措施有效落實,系統管理不斷規範。“十三五”末,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4.62歲,孕產婦死亡率8.63/10萬以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5.45‰以下。
(八)衛生綜合監管能力明顯提高。“十三五”期間,全市衛生監督體系進一步健全。各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設立了衛生監督協管站,配備了專兼職衛生監督協管員,基層衛生監督力量明顯加強,初步形成了縱向到邊、橫向到底的衛生監督執法體系。“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全面實施,國家下達的“雙隨機一公開”抽檢任務全面完成,各項任務完結率均達到100%。認真履行醫療衛生、公共衛生、消毒衛生、職業放射衛生等衛生監管職責,先後開展了法制稽查“亮劍行動”、公共衛生安全“風暴行動”、醫療質量執法 “利劍行動”、“百日執法辦案”攻堅行動等專項行動,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依法立案查處1484起,罰款金額154.2萬元(2020年執法辦案數量和質量均穩居全省前列),查處無證行醫窩點11起,處理投訴舉報案件154起,有效整治了醫療市場亂象,保障了居民健康權益。2016 至2018年連續三年被省衛健委綜合監督局授予綜合考核一等獎,榮獲執法辦案、不良執業積分、醫療服務收費檢查、全省網路培訓等專項工作先進市州單項獎;全省第二輪省級健康校園授牌會議暨全省學校傳染病防控監督執法能力培訓班在張掖市召開,並向全省推廣了學校監管工作經驗。
(九)優生優育服務不斷改善。嚴格落實“三個不變”的總要求,全面實施兩孩政策,改革完善生育服務管理,強化出生人口監測預測,完善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
一孩出生規模下降,二孩出生規模上升,全面兩孩政策成效顯著。計畫生育家庭扶助力度不斷加大,家庭撫幼和養老功能逐步增強,婦幼健康和生育服務深度融合,生育服務管理制度和家庭發展支持政策進一步完善,人口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為健康張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人口環境。
(十)健康扶貧工作成效突出。全市基本醫療有保障(醫療部分)底線性任務已經全部完成,669個村衛生室“四室分開”,配備80種以上藥品和基本診療設備,均達到了分類建設標準;82個鄉鎮衛生院設施健全、制度完善、科室齊全,均能夠承擔常見病多發病診治、院前急救、轉診等職責;縣級綜合醫院均通過二級甲等評審。醫療機構“三個一”、醫療技術人員“三合格”、醫療服務能力“三條線”的標準全部達標。落實大病集中救治工作。貧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病種從25種增加到30種,累計救治5870人,救治率100%。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一人一策”幫扶高度融合,提供門診慢特病優先補償、協調醫療專家優先掛號會診、優先提供住院床位等“三優先”服務,累計簽約貧困人口1.6萬戶、5.1萬人,做到應簽盡簽。緊密配合民政、醫保部門落實重病兜底保障工作,累計有215人次享受了兜底保障政策。落實貧困人口先診療後付費政策,患者入院時不需繳納住院押金,只需在出院時支付醫保報銷後的自付醫療費用。廣大貧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醫生看病、看得好常見病多發病的目標基本實現,民眾滿意率達到95%以上。
(十一)衛生人才隊伍持續壯大。“十三五”末,全市在職衛生人員11472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專業技術人員9583人,執業(助理)醫師3488人,註冊護士4390人;其中:正副高以上職稱661人、中級職稱1353人,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52人、本科學歷3943人、專科學歷5232人。中醫藥人員總數1071人,較2015 年增長 19.3%。累計引進市外醫學人才402人,其中碩士及副高以上高層次醫學人才79人。引進本科以上醫學專業大學畢業生323名。高層次人才隊伍逐步壯大,高級職稱的比重和研究生學歷以上比重明顯提升。鼓勵衛生專業人員積極開展醫學研究,累計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214篇,申報省、市、縣科研課題74項,有123人申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36項。
二、挑戰與機遇
(一)面臨的挑戰
1.公共衛生服務基礎相對薄弱。重大傳染病威脅日益複雜嚴峻,新冠肺炎、鼠疫、愛滋病、肺結核等傳染病仍然是威脅全市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重大傳染病。基層公共衛生網底還不穩固,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緊缺矛盾普遍存在。突發急性傳染病應急檢測、傳染病現場處置、病例安全轉運能力較低的問題普遍存在。橫向到邊縱向線到底的信息化網路尚未建成,資訊時代套用科學技術防治傳染病的能力較弱。
2.醫療衛生救治能力仍需提高。市域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區域配置不均衡;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能力落後,縣級醫療機構救治能力不足,市級醫療機構學科帶動能力不強,精準醫療能力有限,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仍需提高。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水平與市民醫療健康需求不相適應,上下聯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密切協作的醫療服務體系仍需完善。
3.中醫藥發展基礎有待加強。中醫藥重點專科建設力度不夠,預防保健功能優勢發揮不足,“中醫藥”治胃病有待推廣,中西醫結合、醫防融合機制不夠健全。中醫藥優勢發揮不足、治療率偏低等問題影響和制約著中醫藥事業持續發展與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
4.高層次衛生人才比較緊缺。優質人才資源總量不足,人員結構不合理,全市衛生技術人員中,副高以上職稱占5%,中級職稱占11%,研究生以上學歷占0.4%,本科學歷占34%,高職稱、高學歷、高資質專業人員短缺,高層次的學術帶頭人和優秀的基層中醫藥人才相對匱乏,隊伍年齡普遍偏大。
(二)面臨的機遇
1.健康中國戰略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張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全市指引前進方向、帶來諸多政策利好。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人民健康,把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把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重要位置,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成為新要求。發展健康服務業上升為國家戰略,極大地豐富了衛生健康事業的內涵和外延,為衛生健康事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2.經濟社會發展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全市地理位置獨特重要、優勢明顯,形成向西為主、多向並進的樞紐通道優勢;“一帶一路”“黃河上游高質量發展”戰略和人才強醫戰略的深入實施對全市衛生健康事業對外交流合作和區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西部大開發和健康扶貧等重大政策對促進全市衛生健康事業跨越發展帶來利好。經濟社會大發展,衛生設施建設日臻完善,為全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居民健康消費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新型健康、慢病管理和養老與臨終關懷等眾多健康服務新業態迅速崛起。
3.全面深化醫改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注入澎湃活力。“十四五”期間,隨著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監管體制綜合改革的統籌推進,將進入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決勝階段和改革措施密集出台期,使醫療保障制度更加完善、醫療服務價格體系更加合理、城鄉醫療資源分配更加公平、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更高、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健全,為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注入新活力。
4.三孩政策全面實施為人口均衡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國家三孩政策的實施,對調整人口結構帶來利好,廣大婦女兒童健康主題已經從生命安全守底線擴展到全面健康促發展,對健康的多元化需求日趨旺盛,這對婦幼保健機構、助產機構大力發展婦幼保健、兒童保健,拓展業務範圍也帶來了新機遇。
5.信息化和醫藥科技創新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供強大支撐。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網際網路與健康服務深度融合,為創新醫療衛生服務形式、提高服務效率、改善服務體驗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醫療衛生實現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全市醫藥創新體系不斷完善,醫藥科技不斷突破,專科醫療、精準醫療等前沿醫學科技不斷發展,為衛生健康事業健康發展帶來新機遇。
第二章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張掖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嚴格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各項措施,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創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全面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聚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各項工作部署,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思想,堅持“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時代衛生健康工作方針,牢固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以促健康、轉模式、強基層、重保障為著力點,堅持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堅持推進衛生健康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生活困難民眾傾斜,堅持推進衛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堅持推進衛生健康公共服務主體多元化、方式多樣化,推動全市衛生健康體系建設,為人民民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二、基本原則
——政府主導,多元發展。強化政府辦醫責任,突出公益性,鼓勵支持社會辦醫,保障民眾的基本醫療衛生、公共衛生服務需求,滿足人民民眾多層次、多元化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發揮政府人口均衡發展的主導作用,完善計畫生育管理服務機制,形成政府、社會、公民多元治理格局。
——健康導向,預防為主。推進健康張掖建設,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促進醫療與預防、衛生與健康服務更緊密結合,提升基本衛生健康服務均等化水平,加強個性化公共衛生服務,促進公共衛生服務普惠共享。
——合作共贏、強基創優。深化與省內外高等院校、品牌醫療機構和高水平學科團隊的合作,提升辦院、學科建設水平。推進醫療機構之間的合縱連橫發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促進基層首診。
——統籌兼顧,協調發展。最佳化人口分布和衛生資源配置,統籌考慮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公立和民營之間、中醫和西醫之間、醫療和公共衛生之間的資源分配和發展,既兼顧各方利益,又突出重點,以點帶面,協調發展。
——創新驅動,搶占高地。促進醫療衛生事業與生命健康產業聯動發展,促進生物醫學、“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向醫療行業滲透,促進新技術、新服務、新業態的快速轉化利用,搶占精準醫療、智慧醫療發展高地。
三、發展目標
以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為宗旨,以打造“健康張掖”為核心,以重點建設項目為抓手,著眼解決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的短板弱項問題,到2025年,全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省內領先,城鄉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標與衛生服務指標達到全省先進水平。
——居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進一步提升。到2025年,健康張掖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衛生健康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最佳化升級,人口健康服務管理創新取得新成效,覆蓋生命全周期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面貫徹實施,全民健康促進活動更加活躍,出生人口素質和優生優育優教水平進一步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穩步提升,至“十四五”末提高5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資源配置與服務體系更加最佳化。以“調結構,補短板,促均衡,提效能”為主線,以居民健康需求和存在問題為導向,統籌規劃區域醫療衛生資源,最佳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與結構,促進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推進市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更加均衡。構建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人民民眾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到2025年,全市每千人常住人口床位數控制在8.5張,每千人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註冊護士數、公共衛生人員數分別達到3.5人、4.5人、1.0人,醫護比達到1∶1.4。建立符合張掖實際的分級診療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能力顯著提升。
——中醫藥事業產業融合發展。至2025年,全市中醫藥發展的政策機制進一步完善,中醫藥傳承成效明顯,特色優勢更加突出,中醫藥服務範圍實現市域全覆蓋,健康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中醫醫療、預防保健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中醫藥服務技術手段不斷創新、產品種類更加豐富、發展環境更加最佳化,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實現中醫藥標準化、信息化、產業化、現代化水平全面提高,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六位一體”多元發展,為“健康張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人口結構和素質全面均衡發展。生育支持和老年人優待服務政策支持體系逐步健全,普惠養老、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更加完善,養老養育成本逐步降低,覆蓋全生命周期人口服務模式全面完善,人口結構更加最佳化,人口素質穩步提升,高齡少子化帶來的社會穩定風險和國家安全風險有效防範和化解。
——建設總量充足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十四五”期間,全市著力引進臨床醫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人才,大力培養執業(助理)醫師、註冊護士。培養引進博士學歷和市級衛生領軍人才各10名,培養本碩學歷和學科技術帶頭人各50名,培養執業(助理)醫師、引進臨床醫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人才100名以上。衛生人才短缺的局面得到明顯改善。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深入普及。按照“傾斜基層、最佳化結構、突出重點、提高質量”的原則,重點鞏固現有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規範程度。到2025年,居民規範化電子健康檔案覆蓋率、以鄉(鎮、街道)為單位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7歲以下兒童健康管理率、孕產婦系統管理率、肺結核患者管理率、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率達到95%以上,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率穩定在60%以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率穩定在80%以上,服務對象滿意度不斷提高。
——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邁上新台階。城市醫聯體、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專科聯盟建設實現市域全覆蓋,以縣為單位,五大區域醫學中心、五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創建達標率100%,市縣120院前急救規範運行並與院內急救實現無縫對接,急症急救能力大幅提升。新創建國家級重點專科2個、省級重點專科不少於10個,重點專科的示範引領作用充分發揮。網際網路+醫療、移動醫療APP、遠程會診實現鄉鎮衛生院以上醫療機構全覆蓋,市、縣、鄉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明顯提升,縣域就診率持續保持在90%以上。
第三章主要任務
一、突出黨建引領,強化政治領航
(一)切實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始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理論學習首要政治任務。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全面從嚴治黨部署要求,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關於全面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把黨中央關於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部署要求貫徹到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全過程、各方面,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自覺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對標對表,同黨中央決策部署對標對表,經常校正偏差,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覺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二)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堅持把黨建工作放在全市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的大局中審視謀劃和部署推進,做到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檢查、同落實,不斷增強工委在衛生健康系統的領導核心和政治引領作用,不斷提升市直醫療衛生單位黨建工作整體水平,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為持續推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健康張掖”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一)全面推廣三明醫改經驗
推動藥品耗材集中採購。落實國家和全省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制度和集中帶量採購醫保基金預付制度,探索推進醫保基金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制度。全面落實國家組織藥品耗材集中採購醫保資金結餘留用政策。做好短缺藥品儲備工作。加強兒童用藥供應保障。加強基本藥物配備使用和用藥規範管理,促進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內部用藥銜接。
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靈敏有度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以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手術、中醫特色項目等診療服務價格為調整重點,並適當向薄弱學科予以傾斜,逐步提高診療服務收入在醫療總收入中的比例。加快審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支持臨床新技術、新項目的開展。
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將管理規範、質量可靠日間診療納入按病種付費範圍,推行醫療康復、慢性精神疾病等長期住院按床日付費和門診特殊慢性病按人頭付費。出台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總額付費辦法,落實結餘部分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政策。完善基層醫療機構醫保政策,引導恢復期和康復期患者到基層就診。
(二)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明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原則要求。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並重,針對我市公立醫院在服務體系、診療技術、服務模式、運營管理等方面的瓶頸,最佳化體系鏈條和服務鏈條,力爭通過5年努力,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張掖”提供有力保障。
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爭創兒科、心血管、呼吸等省、市區域醫療中心,提升區域醫療救治能力。依託市中醫醫院創建全市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推動市、縣優質中醫藥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針對死亡率、外轉率高的病種,加強學科建設,提升診治能力,減少出市跨省就醫。建設高質量緊密型醫聯體,明確成員責任,暢通轉診渠道,實現同質化服務。
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加強對外交流和技術協作,整合資源,統籌規劃,打造臨床醫療龍頭學科,到2025年,全市至少新列建1個國家級重點專科,建成省、市級重點專科(專病)分別達5個、15個以上。推進醫學技術和醫療服務模式創新。三級醫院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逐步達到30%以上。推進老年護理服務,開展延續護理服務。推廣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模式、全鏈條服務模式。
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效能。醫院成立運營管理委員會,整合業務資源系統,提升運營管理效益和投入產出效率。成立全面預算管理委員會,將各類收入、支出、成本費用、籌資投資、資產配置、政府採購等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實現總預算與各分項預算平衡,加強預算剛性約束。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保障資金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探索推廣醫院後勤“一站式”服務。全面開展公立醫院績效考核。
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落實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優先保障公立醫院編制需求。探索開展縣域內衛生專業技術人才“縣管鄉(村)用”。對符合條件的公益二類醫療衛生單位逐步實行編製備案制管理。落實崗位管理和全員聘用制度。增加護士配備量,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落實“兩個允許”和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管理等有關要求,允許醫院合理確定薪酬和績效工資水平並動態調整,提高績效工資在個人收入中的比重,績效工資中用於激勵的比例原則上不低於績效工資總量的60%。
建設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文化。加強醫學人文教育和黨的宗旨教育,培育和塑造醫德高尚、醫風嚴謹、醫術精湛的行業風範。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進一步推進分時段預約診療和集中預約檢查檢驗服務,開展診間(床旁)結算、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等服務。加快智慧醫院建設。加強患者隱私保護。構建和諧醫患關係。關心關愛醫務人員,改善醫務人員工作和休息條件,加強職業暴露防護,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和社會保險權益。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健全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對醫療暴力“零容忍”,堅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
三、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面貫徹大衛生理念
(一)積極強化政策引領。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意見》《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實施意見》,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政府主導、跨部門協作,全社會動員、依法科學治理、全民共建共享的新時代愛國衛生方針,深入持久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堅持問題導向,大力推進衛生城鎮創建,加強衛生健康知識科普,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廣泛普及,引導居民形成愛祖國、講文明,重健康、講衛生,樹新風、講道德的濃厚氛圍。
(二)持續推進衛生創建。修訂市級衛生創建標準,最佳化評審流程,探索建立定期明查暗訪制度,加大國家衛生城鎮創建力度,2022年啟動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作,指導山丹縣創建國家衛生縣城,鼓勵符合條件的鄉鎮積極創建國家衛生鄉鎮,力爭2025年,國家衛生城市(縣城)達到全覆蓋,已建成的國家衛生縣城(鄉鎮)鞏固創建成果。積極推進省、市級衛生鄉鎮、村、社區、單位村創建工作,力爭到2025年省級衛生鄉鎮達到全覆蓋、衛生社區達到60%、衛生村和衛生單位覆蓋率有明顯提升。
(三)加快“健康細胞”建設。以營造健康環境,構建健康社會、最佳化健康服務,培養健康人群、發展健康文化為重點,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推動健康城市建設,打造衛生城市升級版。制定《張掖市“健康細胞”建設實施方案》,進一步修改完善“健康細胞”建設標準,已獲得國家、省市級衛生稱號的單位重點,試點先行,築牢健康張掖建設的微觀基礎。
(四)科學防治病媒生物。健全病媒生物檢測網路,加強病媒生物監測,發生傳染病疫情時增加監測頻率、擴大監測範圍,及時掌握病媒生物密度、種屬和孳生情況,科學制定防治方案。開展以環境治理為主、藥物防治為輔,消除病媒生物孳生環境。鼓勵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或依託有害生物防治社會組織、物業公司等第三方機構開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五)推進控煙履約行動。菸草危害是當今社會最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加強控煙宣傳是惠及廣大人民身體健康的長遠之計。加強公共場所控煙監督執法,強化室內公共場所、公共運輸工具等依法控煙力度。積極推進無菸環境建設,各級黨政機關大力開展“無煙黨政機關”建設,領導幹部、醫務人員和人民教師帶頭禁菸控煙,引領健康新風尚。加強控煙宣傳教育,個人和家庭抵制二手菸暴露危害,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菸草產品。到2025年,各級黨政機關、醫療機構和學校建成無煙機關單位,全面無煙法規保護的人口比例分別達到50%以上。
四、統籌醫療資源最佳化配置,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水平
(一)強化醫療質量管控。充分發揮市、縣兩級質控中心和院、科兩級質控體系職能作用,嚴格落實《醫療質量管理辦法》,修訂細化並嚴格執行18項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強化醫院感染、藥事服務、優質護理、醫療文書等監管措施,落實一把手負責制,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管理機構,配齊專職管理人員,強化內部監督管理,把醫療質量安全管理的各項工作措施落實落細。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原則,加強醫療質量安全工作監督檢查,建立健全醫療機構醫療質量約談制度,確保醫療質量安全和風險防範工作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加快重點專科建設。發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按照格線化布局,探索一體化管理,為居民提供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連續性服務,推動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促進優質資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重點發展重症、腫瘤、心腦血管、呼吸等臨床專科。新創建省級重點專科數量不少於10個。加強基礎和臨床研究,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和網際網路診療,建設智慧醫院。
(三)加強院前急救體系建設。深入貫徹落實《甘肅省進一步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實施方案》,創造條件實行院前急救—院內急診—急診重症監護室(EICU)—急診綜合病房等連貫性一體化的急危重症救治管理體制。將院前、院內兩種搶救辦法融為一體,實現院前急救的快速反應、專業處置與急診無縫對接,提升救治能力和救治效率。大力推行“網際網路+醫療”的新模式,全面加強院前、院內急救信息化建設,為院前、院內急救提供及時高效的信息共享以及技術支持。合理布局院前醫療急救網路,重點加強醫療急救中心的急救條件與急救能力建設,各急救分站至少配備2輛負壓救護車,以滿足應急救援任務;同時,保障急救時效與急救覆蓋範圍。建立腦卒中規範化預防和救治體系,開展急性卒中60分鐘急救網路建設。積極爭取省級區域醫療救援基地落戶張掖。
(四)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持續鞏固“優質服務
基層行”活動成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國家基本標準的比例不低於80%,達到國家推薦標準的比例不低於15%。爭取省級項目資金,依託服務人口多、服務能力強的中心衛生院打造省級健康管理中心,示範帶動鄉村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在達到推薦標準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遴選建設一部分社區醫院。建立健全壓茬選派制度,通過從鄉鎮衛生院選派醫師開展巡診、派駐等方式,解決村衛生室缺乏合格醫生的問題。探索開展市域內縣級醫院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定期選派醫師到鄉鎮衛生院執業。做實做活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在確保脫貧人群“應簽盡簽”的基礎上,有序推進重點人群和常住人口簽約範圍,並強化簽約服務質量管理提升。引導基層醫療機構逐步擴大有償簽約,豐富簽約服務方式內涵,開展靈活多樣的簽約服務。
(五)加強采供血管理
健全無償獻血長效工作機制。深入貫徹實施《獻血法》,不斷完善“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社會共同參與”的無償獻血工作發展長效機制,鞏固“政府領導、部門協作、社會廣泛參與”的無償獻血工作新格局。完善采供血服務保障機制。將縣區獻血屋建設納入全市國土規劃,每個縣區在人流量大、繁華地段至少設立1個固定獻血屋,進一步完善各縣區採血網點布局。加強血液安全管理,健全血站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完善全市無償獻血長效組織動員機制。組建紅十字無償獻血志願者服務體系和不少於人群10%的應急獻血團隊,完善血液應急保障預案和預警機制,完善區域間血液調配製度,建立血液調配車輛綠色通道機制,確保血液運輸安全、有效、快捷。
創新參與無償獻血激勵機制。建立個人、單位、社會有效銜接的無償獻血激勵機制,按照有關規定定期開展無償獻血表彰活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力爭制定實行無償獻血者國家獲獎人員“三免”優惠政策。加大無償獻血公益廣告播放力度,在主要路段、街頭、廣場、公園、商業區和旅遊景區等免費設定無償獻血知識公益廣告,藉助傳統節日、紀念日開展主題宣傳和獻血者關愛活動,營造全社會參與無償獻血的良好氛圍。將無償獻血作為健康教育重要內容,在校青少年無償獻血知識知曉率達到95%以上。推動建立無償獻血者體驗機制,加快推進血液管理信息互聯互通,拓展無償獻血招募模式,探索建立“網際網路+無償獻血”服務模式,最佳化實施預約獻血服務。建立血費報銷財政專項基金,改進獻血者及直系親屬出院時直接減免用血費用流程,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直報比例達到100%。全面推進血站信息公開,增進社會信任。開展血液輿情監測工作,及時解決民眾關心的問題。
(六)鼓勵社會辦醫。用足用活國家對醫療衛生事業建設發展的財政、稅收和金融支持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創新投融資方式,加快全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面貫徹落實省衛健委《關於進一步規範醫療衛生機構設定審批管理的通知》的檔案精神,進一步規範醫療衛生機構設定審批管理,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對社會資本舉辦只提供傳統中醫的門診部、診所,醫療機構設定規劃和區域衛生髮展規劃不做布局限制。鼓勵社會力量與公立醫院在基本建設、後勤服務等領域開展多層次業務合作。重點支持社會資本舉辦專科醫院,特別是康復、精神和兒童等專科醫院。鼓勵社會資本舉辦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護理院等機構,提高老年康復醫療服務能力。
五、著力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全面提升防控救治能力
(一)最佳化疾病防控策略
加強傳染病防控工作。市縣區成立重大疫情防控工作辦公室,實體化運行,有辦公場所、有人員編制、有工作制度,做為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日常管理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協調、聯絡、管理工作。進一步健全完善傳染病基礎監測網路,進一步完善新發和重大傳染病的監測預警及評估體系。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達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標準》目標要求,重點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監測網路及實驗室檢測能力建設,完善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社區衛生中心“三位一體”的重大疾病防控機制。提高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強化預防接種質量管理和監測;加強愛滋病和性傳播疾病的防治,全面推進綜合干預措施;強化結核病和耐多藥肺結核的規範化診治、管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肺結核患者規範管理率達到90%;控制B肝病毒傳播,全人群B肝表面抗原攜帶率下降到7%以下;落實鼠疫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綜合治理措施,控制急性鼠疫疫情發生;繼續落實各項干預措施,加強碘缺乏病、地方性中毒等重點地方病的防治。依託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採取省市共建方式建設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加強以傳染病防控需求為導向的重點專科建設,建立起一支高水平、高素質、整體結構合理的專業隊伍,全面提高軟硬體水平。
提升慢性病綜合防控水平。建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位一體”的慢性疾病防控機制。明確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建立健全不同機構間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機制,推進慢性病“防、治、管”整體融合發展。將慢性病防治重點從“疾病治療”向“危險因素控制”轉變,從醫院下沉到基層。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繼續做好高血壓、糖尿病的綜合防控工作,高血壓、糖尿病的規範管理率、控制率均達到60%以上。支持市第二人民醫院建立腦卒中防控基地,腦卒中死亡率下降5%。完善腫瘤、心血管事件信息登記系統,加強對惡性腫瘤的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建立精神衛生工作政府領導與部門協調機制,落實嚴重精神障礙救治管理,登記在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年管理率達到80%以上。加強心理健康服務,抑鬱症治療率在“十三五”基礎上顯著提高。推廣以慢性病管理和老年營養運動干預為主的適宜技術,開展老年人心理健康和關懷服務。建立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老年病醫院和老年病科、康復醫院、護理院為支撐,綜合醫院為技術後盾的老年健康服務網路。建設慢性病健康中心,加強慢性病防治能力提升。全面推廣慢性病病人自我管理,積極防治老年痴呆病,以及高血脂、口腔疾病、骨質疏鬆等防治項目。
提升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建設區域性傳染病救治、公共衛生災難救治、圍產期保健、出生缺陷干預、職業中毒控制中心。推進癌症、心血管病、腦血管病、神經系統損傷康復、精神衛生等專科能力建設,打造區域性防治技術指導中心。推動卒中、胸痛(心梗)、危重孕產婦、危重新生兒、創傷等“五大救治中心”建設。運用核酸檢測等精準醫療技術,完善高危妊娠、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篩查機制。
提高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均等化水平。全面整合免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服務鏈條,編制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市民健康服務規程,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質量標準,逐步取消重點人群紙質健康檔案,推進個人健康檔案信息查詢套用,加強慢病服務質量控制,完善最佳化基本公衛項目績效評價方式,推動由過程評價向健康結果評價、由階段性評價向日常評價和階段性評價結合的方式轉變。
(二)完善衛生應急體系。建立完善市級衛生應急指揮決策系統。建立市級疾控中心規範處置突發傳染病的應急值守、洗消、物資儲備和密切接觸者留觀專用場所,保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資源調配。加強急救隊伍的能力儲備,力爭創建一支市級衛生應急隊伍。完善和擴充現有的衛生應急專業隊伍,加強衛生應急處置、醫療救治、流調溯源、消毒消殺、衛生監督、安全轉運、輿情處置、後勤保障等隊伍建設,提高應急專業隊伍現場應急處置能力。完善建立突發事件預測預警和風險評估體系,建立完善的突發事件實驗室檢測體系和質量控制體系。進一步改善市、縣急救中心(站)的硬體條件。設立市、縣醫療機構應急物資分級儲備庫,保障物資調配。到2025年,基本建成人員結構合理、功能齊全、機制完善、運行高效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
(三)強化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建立健全全市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工作會商研判制度,加強衛健、公路、鐵路、民航等部門協同聯動,健全輸入性傳染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依託公安、工信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最佳化疫情監測、排查、預警和防控工作。認真履行防控工作職責,健全疾控機構和城鄉社區聯動工作機制,明確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共衛生職責,加強對基層衛生機構的技術指導,夯實聯防聯控的基層基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基層民眾自治組織、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以及其他組織在公共衛生管理特別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發動民眾、依靠民眾合力守護城市安全。堅持黨對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的領導,形成黨建引領、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居民參與的防控格局,把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融入社區空間管理、運行管理、要素配置。各村(居)委會成立公共衛生委員會,負責村(社區)疫情防控的組織動員、格線化管理、健康教育以及愛國衛生運動等工作。培育公共衛生領域社會組織和專業社工、志願者隊伍,提升社會力量參與效能。
六、提升婦幼保健能力,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一)實施婦幼健康能力提升工程。進一步規範全市婦幼機構標準化建設工作,提升內涵管理,最佳化部門設定,改進服務質量,全面推進婦幼保健機構績效考核和“四部制”規範化、標準化建設。持續開展婦幼保健機構等級評審,促進婦幼保健機構加強自身建設、自我管理和醫療保健服務質量持續改進,更好地履行公共衛生職能,不斷提高醫療保健服務質量和水平。結合國家三孩政策實施,加強婦幼保健機構基礎設施建設,落實政府投資主體責任,按照三級婦幼保健機構設定標準規劃建設市婦幼保健院,立項實施臨澤縣婦幼保健院業務綜合樓建設項目,確保市、縣級均有1所標準化婦幼保健機構。
(二)實施母嬰安全行動計畫。嚴格落實母嬰安全妊娠風險篩查評估、高危專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產婦死亡個案報告和約談通報5項制度及母嬰安全聯席會議制度,實施母嬰安全“閉環式”管理和孕產婦“五色”分級管理。全面加強轄區內孕產婦建檔、孕產期保健、妊娠風險評估、高危妊娠管理,危重症轉診等的集中管理工作,實現管理零遺漏、全覆蓋。加強市、縣級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能力建設,完善各級危重孕產婦、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網路建設,健全救治會診、轉診等機制,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十四五”期間,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鞏固在90%以上,新生兒死亡率控制在3‰以下,嬰兒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6‰以下,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12/10萬以下。
(三)實施健康兒童行動計畫。全面推廣《母子健康手冊》,做實0-6歲兒童健康管理,規範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兒童健康檢查,為兒童提供全程醫療保健服務。推廣新生兒早期基本保健、新生兒復甦、喉罩氣道等適宜技術,改善早產兒生存質量。針對青少年體質健康存在的“小眼鏡”“小胖墩”“脊柱側彎”等突出問題,開展營養控制、運動減肥干預、體姿改善活動。繼續實施預防愛滋病、梅毒和B肝母嬰傳播項目,實現消除愛滋病母嬰傳播的目標。
(四)實施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工程。健全全社會出生缺陷防治網路,嚴格落實國家項目,提高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服務可及性,夯實“婚前-孕前-孕期-產後”四道出生缺陷防治防線。落實免費婚前醫學檢查,推動婚姻登記和婚前醫學檢查“一站式”服務模式。廣泛開展產前篩查,普及產前篩查適宜技術,每個縣區至少建立一家標準化產前篩查機構,市級建成產前診斷中心。全面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加強篩查陽性病例的隨訪、確診、治療和干預,提高確診病例治療率,逐步擴大新生兒疾病篩查病種範圍,建立新生兒及兒童致殘性疾病和出生缺陷篩查、診斷、干預一體化工作機制。
七、加強中醫藥傳承創新,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
(一)加強中醫藥傳承創新。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印發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和全國、全省衛生健康大會精神,持續推進健康張掖建設和新形勢下中醫藥事業發展。深入開展民間中(藏)醫藥古籍、古方、單驗方及特色診療技術的全面調查、挖掘整理,建立全市民間中(藏)醫藥保護名錄並做好審核上報工作,編撰出版全市中醫藥相關圖書,對選入國家(省級)保護目錄的中醫傳統技術要做好保護和推廣套用工作。加強對傳統製藥、鑑定、炮製技術及老藥工經驗的繼承套用。系統總結全市各級名老中醫、名中醫臨床診療經驗,整理出版名醫名家醫案集。加強中醫臨床診療技術、養生保健技術、康復技術篩選,完善中醫醫療技術目錄及技術操作規範。把師承教育全面融入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建立中醫藥師承教育培養體系。支持中藥企業探索適合中藥特點的新藥開發新模式,推動重大新藥創製。
(二)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全面建成以中醫類醫院為主體、綜合醫院中醫藥科室為骨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中醫門診部和診所為補充、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網路。加強市中醫醫院能力建設,提高重大疑難疾病、急危重症的中醫診治水平,進一步擴大服務半徑,整體實力跨入全省先進行列。推進標準化縣級中醫醫院建設,強化中醫藥特色優勢,不斷提高縣級中醫醫院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中醫診療能力,做好重大疑難疾病向上轉診服務。深入推進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利用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平台,大力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優勢病種診療能力,提升基層中醫藥綜合服務水平。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推進中西醫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協同創新。探索建立和完善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協作工作機制與模式,不斷提升中西醫結合服務能力。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連鎖中醫醫療機構、中醫專科醫院和只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門診部、診所。鼓勵設立中醫特色康復醫院和療養機構。以公立中醫醫院為主體,構建“治未病”新業態。推動“網際網路+”中醫醫療,大力推廣使用“智慧中醫”開展中醫藥服務。將適宜的中藥、中藥製劑、中醫診療技術、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等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合理確定報銷比例。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價格和醫保政策,合理確定中醫醫療服務收費項目、價格,體現中醫藥服務成本和技術勞務價值。
(三)提升中醫藥產業發展水平。加強中藥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開展中藥資源普查,建立全市中藥資源資料庫,完善中藥材資源分級保護、野生中藥材物種分級保護制度,推進中藥材規範化規模化種植,努力建設一批以地域標誌品種為主的規範化生產基地。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和合作聯社,建設一批以中藥材規模化基地共建共享為依託的跨地區中藥材產業集群。制定中藥材流通體系建設規劃,引導建設一批道地藥材初加工與倉儲物流中心,建立中藥材集中倉儲配送網路,形成集採收、產地加工、包裝、倉儲和運輸為一體的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引導產銷無縫對接。推進中醫藥與養老產業融合發展,推動中醫醫療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家庭。
八、完善生育支持配套措施,積極應對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
(一)將生育支持融入所有經濟社會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出台增強家庭育兒能力的政策措施,綜合施策,構建生育支持的政策體系和家庭友好的制度環境。最佳化產假、育兒假制度,推行女性就業保障和性別平等制度,適當增加配偶護理假、家庭養育假等育兒假期,激勵男性參與子女照料,鼓勵家庭育兒的代際支持,創造家庭共同承擔養育責任的良好氛圍。創新構建生育保障制度,探索建立生育津貼、育兒假薪酬、育兒補貼制度,創造有利於人口均衡發展的制度環境。加強宣傳倡導和婚戀觀念的引導,在全社會形成適齡婚育的共識,倡導代際和諧、性別平等、責任共擔的新型家庭人口文化。
(二)大力發展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積極構建政府主導、以普惠微型托育機構為主體、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托育服務體系,為城鄉居民提供質量有保障、價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務。推進托育機構服務觀范化,建立健全嬰幼兒照護服務政策和標準規範體系,完善行業準入、管理運營、從業人員資質、質量評估、安全監管等方面的標準和規範。探索推動有條件的幼稚園開設託兒班,將2-3歲嬰幼兒託兒服務納入以公立機構為主的普惠型幼教體系。鼓勵支持企事業單位為職工子女舉辦托幼機構。支持公辦托育服務機構建設,鼓勵採取公建民營、購買服務等方式運營。
(三)著力完善人口監測制度體系。健全人口動態監測、研判和預警機制,及時掌握人口變動和發展趨勢,健全完善快速調查和數據直報制度,堅持人口監測數據月報制度,定期匯總分析監測數據,加強部門之間在戶籍、婚姻、出生、死亡、遷移等領域數據的互聯互通和共享套用,為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撐。構建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計畫生育政務服務體系。充分發揮計畫生育協會群團組織優勢,進一步做好面向計生家庭的服務關懷工作,積極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多元關愛的計生特殊家庭扶助關懷機制。
(四)積極推進優生優育全程服務。建立覆蓋全周期全過程的生殖健康保障體系,整合生殖健康、避孕服務、婚前檢查、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產後保健、兒童保健等內容,提供系統、規範的優生優育全程服務,打造生命全周期服務鏈,提高出生人口質量。積極推進生育醫療費用支付方式改革,將輔助生殖和不孕不育治療等相關醫療費用納入報銷範圍,穩步提高生育保險待遇保障水平。加強生殖健康知識和免費避孕藥具政策宣傳倡導,突出生殖健康服務價值,鼓勵科學避孕。著力加強流動人口、青少年等人群的生殖健康服務。
九、全面開展健康促進行動,著力推動健康產業發展
(一)全面加強全民健康教育。廣泛宣傳黨和國家關於維護促進人民健康的重大戰略和方針政策,宣傳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意義、總體戰略、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完善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審核機制,實施全民健康教育工程,加大健康生活方式引導、宣傳力度。建立全域的、常態的、權威的健康專家庫和資源庫。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健康宣教服務能力,夯實基層健康教育人才隊伍,推動健康教育工作不斷發展。構建居民積極參與體系,培育健康素養,倡導健康生活。強化衛生健康公益宣傳工作,普及健康文化,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推進以良好的身體素質、精神風貌、生活環境和社會氛圍為主要特徵的健康文化建設,在全社會倡導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力量的優勢與作用,調動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民眾參與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建立健全多層次、多元化的工作格局,使全民健康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二)大力開展健康促進行動。積極支持並會同相關部門開展健康促進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醫院和健康社區、健康家庭創建活動。全面推進健康城鎮、健康鄉村(社區)、健康學校、健康醫院、健康單位等健康場所創建活動。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教育項目、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為重要抓手,充分發揮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主力軍作用,特別要發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等基層衛生健康機構主陣地作用,提供覆蓋城鄉所有居民的健康教育服務,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教育均等化,提升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到2025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5%以上。
(三)促進健康服務產業發展。結合健康產業發展實際,合理定位、科學規劃,爭取國土空間規劃、市政配套等政策支持,在機構準入、人才引進、執業環境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和傾斜,打造健康服務產業集群。大力發展醫療、健康管理、健康養老、康復醫療、中醫藥、健康保險等服務產業。市縣區統籌布局,促進健康產業聚集,推動健康產業發展。鼓勵科技創新,實現健康服務信息化。落實農牧、教育、發改、生態環境、體育、文旅等相關部門出台的健康產業政策,催生健康新產業和新業態,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服務產業集群,實現健康相關領域融合發展、協調推進,積極扶持健康產業企業發展,大力引導健康消費,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四)著力推動醫養融合發展。深入開展居家醫養結合全覆蓋、社區醫養結合雙促建、醫養結合機構改拓建和中醫藥醫養康融合推進四大行動,落實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加強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簽約合作,鼓勵新建醫養結合機構,促進中醫藥資源廣泛服務老年人群體。完善針對老年人的院間轉診管理服務,開展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創建活動,建立老年人康復期護理聯動機制,推進安寧療護工作,為老年人提供健康期管理、患病期治療、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臨終期安寧療護等健康養老服務。構建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體系,建立老年人能力狀況評估制度,突出居家社區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
十、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探索健康服務新模式
(一)加快區域信息化建設。制定張掖市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頂層發展規劃,合理規劃信息系統建設更新。組建我市醫療健康信息化建設專家委員會,建立定期會議和溝通機制。加大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投入,拓寬信息化建設投資渠道。建成惠民、惠醫、惠政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人口全覆蓋、生命全過程、工作全天候的醫療健康工作機制,促進決策管理更加科學化、現代化,醫療服務更加精細化、規範化。推動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影像檢驗信息互通互認,實現影像、超聲、心電等檢驗檢查結果共享調閱。實現全市遠程醫學信息平台全覆蓋,區域內醫療資源共享。
(二)拓展健康大數據運用。深化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套用,推進醫療健康大數據套用體系建設,強化居民個人生命周期醫療健康大數據套用和服務。積極套用物聯網技術、可穿戴設備等,探索健康服務新模式。強化預防、治療、康復的精細服務和居民健康信息管理業務的連續協同。大力推進網際網路健康諮詢、院前診斷指導、網上預約分診、移動支付和檢查檢驗結果查詢、隨訪跟蹤等套用。全面建立遠程醫療套用體系,提供遠程會診、影像、病理、心電診斷等服務。發展“網際網路+”醫患溝通平台,探索醫患溝通新模式。
(三)打造全行業防護體系。全面落實主體責任,完善網路安全管理辦法和考核機制。深化醫療衛生機構網路定級備案工作,全面開展網路安全等級測評;統籌各方資源,全力保障網路安全建設整改、等級測評、風險評估、密碼套用安全性檢測、運行維護等經費投入。強化網路安全核心崗位人員管理、整體防護、監測預警、應急處置、數據保護等重點措施,提升衛生健康行業網路安全主動免疫和主動防禦能力。加強網路安全業務交流,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人才發現、培養和使用機制。持續完善網路安全應急體系建設,確保發生網路安全事件能妥善處置。
十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體系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契機,從努力滿足民眾醫療需求入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加強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逐步完善市、縣、鄉、村四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網路建設;以建設“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最佳化醫療資源布局、擴展業務用房面積、更新醫療設備、搭建信息平台等措施為抓手,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改善居民就醫環境,有效維護居民健康權益,促進衛生健康事業全面發展。
(二)強化基礎項目支撐。按照國家對傳染病防治工作的有關政策,結合本市實際,著眼解決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的短板弱項問題,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對河西區域醫療救治中心和甘肅河西走廊(張掖)公共衛生醫療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的重視支持,“十四五”期間,全市計畫實施衛生健康基礎設施項目47項,總投資41.8億元。主要包括市級重點項目和縣區級重點項目,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供基礎支撐,為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能力提供項目支撐。重點爭取總投資15.1億元的甘肅河西走廊(張掖)公共衛生醫療救治服務中心、甘肅省河西區域醫療救治中心、市第二人民醫院感染病區、市中醫醫院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和老年病區建設、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改建和能力提升、市婦幼保健院婦女兒童保健醫療綜合樓及配套工程建設項目等市級重點建設項目。積極爭取甘州區人民醫院新建傳染病防治中心大樓、山丹縣縣域醫學中心及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民樂縣第二人民醫院門診和門診附屬樓、臨澤縣人民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及設施設備配套改擴建、高台縣現代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肅南縣疾控中心實驗室能力提升等縣區級重點建設項目開工建設,補齊公共衛生服務短板,強化基礎設施弱項,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十二、強化衛生綜合監督,落實各方監管職責
(一)強化監督執法職責。強化落實政府主導責任,按照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的總體要求,充分發揮政府在行業規劃、行業準入、行政執法等方面的主導作用,整合集中醫療衛生行業監管職能和責任,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和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修訂完善部門權責清單,明確監管職責,落實監管目標責任。分解落實部門監管責任,建立由衛健、醫保、公安以及紀檢監管部門組成的綜合監管協調機制,負責統籌綜合監管的協同指導和醫療衛生重大案件查處等工作。明確市區兩級行業監管責任劃分,重點明確市衛生健康委和甘州區衛生健康局在市區內各項監管責任。落實醫療機構自我管理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醫療機構服務質量、醫療安全、人力資源、財務資產、績效考核等內部管理機制,對本機構依法執業、規範服務、質量安全、行風建設等承擔主體責任,主要負責人承擔第一責任人責任。建立完善醫療衛生違法行為舉報處理和獎勵制度,進一步拓寬和暢通投訴舉報渠道、規範投訴舉報處置流程,完善輿情監測和應對機制,激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監督,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二)加強監管能力建設。加強市、縣衛生健康綜合監督執法隊伍能力建設,按照國家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每萬名常住人口配備1-1.5名衛生監督執法人員的比例要求,充實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力量。加強衛生監督執法人員業務培訓,根據國家和省上的統一部署,有序、有效推進綜合監管執法隊伍專業化、規範化、職業化建設。創新網際網路+衛監等衛生監管機制和服務模式,強化線上監測,推進手持移動執法終端和執法記錄儀的套用,進一步規範監督執法行為。加強醫療衛生監督工作資源配置及規範化建設,落實依法履職所需的業務用房、設備購置以及執法經費等保障政策,逐步實行衛生健康執法人員職位分級管理制度。加強衛生監督執法隊伍作風和紀律建設,打造一支公正廉潔、執法為民、敢於擔當的監督執法隊伍。
(三)加大監督執法力度。注重事中事後全流程監管和綜合協同監管,統籌運用行政、法律、經濟和信息等多種手段,加大監督執法力度,為“健康張掖”建設的順利實施和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撐。全面推行醫療衛生領域“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檢查,加強監管力度,依法對醫療服務行業、職業衛生、放射衛生、傳染病防治、公共場所衛生、飲用水衛生、學校衛生、消毒衛生等進行常態化監管,對重點領域、重點場所、重點區域進行專項整治,提高監管效率。加大醫療亂象整治力度,對違法違規執業、虛假廣告、誘導消費、亂收費、套取醫保基金、小病大治、過度檢查等醫療亂象要嚴厲打擊。加大對非法醫療美容的整治力度,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對非法醫療美容設定舉報信箱、投訴電話,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切實維護民眾健康權益。強化職業衛生監督執法工作,積極推進職業衛生分級分類監督執法工作,鞏固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成果。抓好煤礦、非煤礦山、冶金、化工等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治理,加大對用人單位治理情況的監督檢查,對問題單位要嚴格執法,堅決查處一批職業衛生典型案例。
十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人才服務保障
(一)最佳化隊伍結構。大力實施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工程,落實市、縣區各醫療機構人員編制政策,大力培養引進學科帶頭人,著力引進大量的優秀青年人才,努力培養適用型衛生人才。加強急需緊缺人才隊伍建設,圍繞重點專科,加大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力度,到2025年,重點扶持一批具有深厚學術造詣、善於組織重大創新的拔尖創新人才團隊,新晉正高級職稱不少於50人,副高級職稱不少於300人。建立健全中青年衛生健康人才培養和支持體系,著力培養一批優秀中青年骨幹。實施中青年衛生健康骨幹培養工程,繼續加強與甘肅省人民醫院、蘭大一院、蘭大二院、甘肅省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等醫療機構的合作交流,定期選送技術骨幹到合作單位進修學習。到2025年,選拔100名醫德高尚、技術精湛、科研能力較強、具備較高學術素質的優秀中青年骨幹人才進行重點培養,促進其快速成長為學科帶頭人。以培養高層次傑出骨幹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統籌推進醫療保健、公共衛生、社區衛生、中醫藥和衛生健康管理等各類衛生健康人才協調發展;繼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進行分層次、分年度、有計畫、有步驟培訓,推進基層醫療機構人才梯隊建設和臨床學科建設得到長足發展,力爭到2025年,全市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4名合格全科醫生。統籌使用縣域衛生人力資源,鼓勵實行“縣聘縣管鄉用”和“鄉聘村用”,為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聘用合格的醫務人員。建立標準化、規範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以“5+3”(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或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為主體、以“3+2”(3年臨床醫學專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為補充的臨床執業醫師培養模式。
(二)最佳化人才保障。建立和完善人才服務保障政策體系,最佳化人才激勵保障機制。認真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兩個允許”的重要指示,落實績效工資激勵政策,完善體現衛生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薪酬制度。大力弘揚先進人物典型事跡,增強衛生人才職業自豪感。鼓勵支持專業技術人才到省內外知名醫院進行進修深造學習。對學術技術骨幹進行適當的宣傳和獎勵,科研成果明顯的專業技術人才,醫療衛生單位應當給予獎勵。在留住人才上下功夫,從落戶、就業、安居、補貼、獎勵等方面入手,多措並舉,全力做好人才服務保障,促進人才發展。縣級公立醫院實行人員備案制管理,鄉鎮衛生院增加人員編制,為人才引進提供制度保障推出一站式、全天候、全方位的人才服務措施,構建更加靈活、科學、高效的人才管理服務體系,讓人才全身心投入到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中,為全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撐,助力全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
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加強衛生健康系統黨的政治建設,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促進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將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制定配套規劃實施的政策檔案,對本規劃各項政策和措施進行細化完善,明確各個階段所要實施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進一步理順和健全工作協調推進機制,按照責任分工細化工作措施,明確責任。完善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各相關部門間的溝通交流、協調配合,形成共同推進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合力,確保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見效。
二、加大投入力度
落實政府對衛生健康事業的投入政策。督促各縣區全面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等投入政策,加大對中醫醫院、傳染病醫院、綜合醫院傳染病區建設的支持力度。在資金投入、人才培養、醫保政策等方面予以傾斜,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積極爭取國家政策資金和專項資金,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衛生健康事業。所有衛生健康服務機構基本建設都要納入本地國土空間規劃,並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完善政府健康風險防範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統籌規劃、協調、部署和督促全市公共衛生工作。
三、強化宣傳倡導
大力宣傳黨和國家關於維護促進人民健康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方針政策,廣泛宣傳推進健康中國、健康張掖建設的重要意義和主要政策措施。加強政風、行風建設。深入弘揚醫學人文精神,加強正面宣傳、輿論監督、科學引導和典型報導,普及科學就醫、健康生活理念,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引導公眾樹立尊重醫生就是尊重生命的理念,增強對衛生健康工作和醫務工作者的理解認同,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良好氛圍。加強對優秀醫務工作者的宣傳,選樹先進典型,弘揚崇高精神,提高醫務工作者的社會地位和職業認同感。充分發揮各類媒體平台作用,構建立體宣傳網路。
四、實施監測評估
依法履行監管職能,打破部門保護、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保證監管行為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整頓和規範健康相關產業秩序,保障人民民眾的健康權益。強化衛生健康民主與法制建設,完善工作機制,提高依法行政工作能力。各縣區、市直相關部門要落實主體責任,建立《規劃》實施績效評價體系和考核督查機制,將《規劃》貫徹落實情況納入年度績效考評範圍。建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監測指標體系,成立多層次、多範圍、多學科、多專業衛生健康專家委員會。建立常態化、經常化的督查考核機制,在市政府主導下,開展允許第三方參與的、健全完善的過程監督和階段性進展評估,適時對目標任務進行必要調整。強化激勵和問責機制,確保規劃有效實施。
解讀
張掖市人民政府印發《張掖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現就《規劃》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規劃》的出台背景
“十三五”以來,全市深入推進“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相繼出台《“健康張掖2030”規劃》、《張掖市“十三五”衛生和人口發展規劃》、《張掖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大力推動健康張掖建設,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取得顯著進展。全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均處於全省先進行列,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4.2歲,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8.63/10萬以下,全市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由2015年的6.38‰、8.57‰分別下降至3.55‰和5.45‰。法定傳染病總發病率由“十二五”初期的929.79/10萬下降至2020年的408.41/10萬。自2016年以來,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1.7%,平均水平為14.68%。城鄉居民健康狀況差異進一步縮小,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下降至28.77%。全市建成名醫工作室18個,完成省級中醫藥重點專科項目13個,開設中醫病床2202張,中醫藥人員總數1071人,較2015年分別增長15.2%、19.3%。新建、改建和擴建市、縣區兩級公共衛生機構,推動計生技術服務機構與婦幼保健機構整合,衛生裝備配置標準化水平不斷提升。總投資6.4億元、總建築面積7.7萬平方米的市第二人民醫院建成投用。市疾控中心、中心血站業務綜合樓、甘州區人民醫院住院部綜合樓、臨澤縣人民醫院門診大樓等40個縣區級醫療機構,高台縣駱駝城鎮衛生院、肅南縣明花鄉衛生院等54個鄉鎮衛生院,山丹縣清泉社區、肅南縣紅灣寺社區等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68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任務全面完成。90%的鄉鎮衛生院配備了“120”醫療救護車,全市“120”院前急救資源實現了統一調度。鄉鎮、社區和村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完成新建、改建,77%的鄉鎮衛生院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國家基本標準、12%達到國家推薦標準,服務人口萬人以上鄉鎮衛生院全部配備了DR、彩超、心電圖、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鄉鎮衛生院大專以上學歷衛生人員比例由71.6%提高到83.6%,鄉鎮衛生院分級診療病種由平均50種增加到65種,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顯著提升。
“十三五”末,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城鄉居民中普遍推開,服務內容由9種增加到14種、55項,重大疾病防控措施全面落實,愛滋病、結核病、手足口病等傳染病有效防控。各基層醫療機構嚴格落實社區“格線化”管理和包村、包社、包人“三包”服務,構建起了精準化、全覆蓋的責任體系。“十三五”末,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確定的12項考核指標中,健康檔案管理率95.73%,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98.2%;0-6歲兒童健康管理率95.47%;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5.87%;管理65歲以上老年人11.2萬人;管理高血壓、糖尿病患者11.05萬人、2.97萬人;老年人和0-3歲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分別達到80.95%、95.87%;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範管理率94.79%;結核病患者規範管理率100%;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率100%,普遍高於國家指標要求。“十三五”期間省級年度績效評價結果我市成績均在全省前列。
全市各級醫療機構紮實開展“千分制”綜合考評、“平安醫院”創建活動,嚴格落實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核心制度,積極提升優質護理服務內涵、臨床路徑管理及預約診療服務,全市醫療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明顯提升;廣泛開展衛生服務機構等級評審創建和標準化建設活動,最佳化就醫環境,完善硬體設施建設,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面提升,醫養融合深入推進,全市6家縣級綜合醫院、4家縣級中醫醫院及市中醫醫院全部通過“二甲”複評,肅南縣民族醫院通過“二乙”評審,甘州區、民樂縣、山丹縣、高台縣建成“二甲”婦幼保健機構。建成省級醫養融合示範縣區1個、縣域急危重症救治中心24個、縣域醫學中心29個,縣區重點專科和薄弱學科建設覆蓋率達100%,95%以上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85%以上的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能夠為民眾提供中醫藥服務。紮實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完善幫扶體系,促進優質資源和醫療技術服務能力下沉,採用遠程診療和“基層檢查+醫院診斷”模式,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檢查診斷水平;各醫療機構優勢互補,協調性不斷增強,服務能力穩步提升。孕產婦和兒童健康服務管理措施有效落實,系統管理不斷規範。“十三五”末,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4.62歲,孕產婦死亡率8.63/10萬以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5.45‰以下。
全市基本醫療有保障(衛生健康部分)底線性任務已經全部完成,669個村衛生室“四室分開”,配備80種以上藥品和基本診療設備,均達到了分類建設標準;82個鄉鎮衛生院設施健全、制度完善、科室齊全,均能夠承擔常見病多發病診治、院前急救、轉診等職責;縣級綜合醫院均通過二級甲等評審。醫療機構“三個一”、醫療技術人員“三合格”、醫療服務能力“三條線”的標準全部達標。落實大病集中救治工作。貧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病種從25種增加到30種,累計救治5870人,救治率100%。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一人一策”幫扶高度融合,提供門診慢特病優先補償、協調醫療專家優先掛號會診、優先提供住院床位等“三優先”服務,累計簽約貧困人口1.6萬戶、5.1萬人,做到應簽盡簽。緊密配合民政、醫保部門落實重病兜底保障工作,累計有215人次享受了兜底保障政策。落實貧困人口先診療後付費政策,患者入院時不需繳納住院押金,只需在出院時支付醫保報銷後的自付醫療費用。廣大貧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醫生看病、看得好常見病多發病的目標基本實現,民眾滿意率達到95%以上。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市衛生健康系統迅速回響,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全面動員、嚴防死守,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專業防治、個人防護”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精準防控,科學防控,組建市級應急指揮、傳染病防控、中毒事件處置、緊急醫學救援、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導專業應急隊伍120人,開展衛生應急專業培訓30次,組織開展衛生應急演練20次,完成市委、市政府指令性醫療衛生保障任務117次;選派42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6名醫務人員赴北京完成境外回國確診人員接診任務、116人次赴蘭州新區開展境外人員定點集中隔離工作,防疫人員不分晝夜、不懼危險,奮戰在抗疫第一線,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了“確診患者零死亡、密接人員零擴散、二代病例零傳播、醫護人員零感染、院內感染零發生”的疫情防控目標。特別是全市經歷了2020年1月和2021年10月兩輪疫情“大考”,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疫情防控線和基本物資保障線兩線作戰,突出抓好應急指揮、流調溯源、核酸檢測、集中隔離、社區管控、醫療救治、物資供應、宣傳發動、督查督導、組織保障10項重點工作,迅速構築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嚴密防線,以最短時間奪取了疫情防控遭遇戰、阻擊戰、殲滅戰的決定性勝利,維護了人民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同時,認真總結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殲滅戰指揮體系經驗,彌補短板弱項,制定完善《構建全流程全要素實戰化疫情防控示範區創建方案》及《實施方案》,及時修訂疫情防控流調溯源、核酸檢測等9個專項方案,落實推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隔離管控、社區防控等9大能力提升方案,不斷提高常態化疫情防控基礎能力,為突發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十四五”時期,張掖市衛生健康事業邁進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鄉村振興、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為我市加快完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帶來了新機遇。同時,隨著當前全球新發傳染病不斷出現,新冠肺炎疫情仍處於大流行階段,重大傳染病防控風險持續存在,疾病預防控制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公共衛生體系短板弱項仍然突出,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整體能力亟待提升。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相比,我市優質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分布不均衡、人力資源短缺等問題仍較為突出,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任重道遠,既需保障基本需求,也要實現跨越式發展。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水平持續提升,人口老齡化態勢日益嚴峻,不斷變化的疾病譜,以及人民民眾對健康需求和品質要求的持續增長,都需要衛生健康領域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優質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
總體而言,“十四五”時期我市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機遇與挑戰並存。面對發展新形勢,必須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把重大疫情防控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放到全市“十四五”發展的大局中科學謀劃,圍繞新目標、新要求,聚焦新情況、新問題,實現新提升、新突破,不斷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建設更加完善、系統、規範的衛生健康應急管理體系,保障廣大市民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二、《規劃》的主要內容
第一章,發展基礎。重點梳理分析了“十三五”期間我省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取得的成績以及當前衛生健康事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第二章,總體要求。闡述了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兩個時間點的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總體目標,提出了“十四五”期間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服務、健康保障四大類20項發展指標。
第三章,主要任務。對黨的建設、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愛國衛生運動、醫療資源最佳化配置、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婦幼保健能力提升和生育支持配套措施、中醫藥傳承發展、健康促進行動、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衛生綜合監督、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作了詳細解讀。
第四章,保障措施。通過加強組織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強化宣傳倡導和實施監測評估等四個方面全力保障“十四五”時期衛生健康事業總體任務順利完成。
三、《規劃》的重點任務
《規劃》圍繞推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健康張掖的發展目標和任務,設立13個專欄,提出了“十四五”期間計畫開展的一系列重點行動和重大建設項目。
《規劃》的附屬檔案將張掖市“十四五”衛生健康基礎設施重點建設項目作了詳細報告,各縣區結合實際,對市指標分解任務進一步論證完善,強化目標導向,細化工作措施,共同推動全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重點目標任務落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