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縣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加快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是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要求,是實現經濟社會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發展的基礎,也是德清建設“重要視窗”的“精品視窗”的重要內容。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實現健康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根據《健康德清2030行動綱要》和《德清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德清縣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德清縣衛生健康工作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有力指導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總抓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各項工作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主要指標已基本實現,並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
表1 德清縣衛生健康“十三五”規劃指標完成情況
類別
指標名稱
單位
2020年
規劃目標
2020年
完成情況
健康
水平
1、人均期望壽命
81
83.04
2、孕產婦死亡率
/10萬
10以下
0
3、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8.5以下
3.46
4、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
24
36.2
人口
發展
5、總和生育率
1.5
0.98
6、出生人口性別比
%
108
99.92
7、出生缺陷發生率
15
6.16
8、免費計畫生育服務覆蓋率
%
95
100
資源
配置
9、每千人床位數
4.81
4.93
10、醫護比
/
1.125
1.02
11、每萬人全科醫生數
4
4
12、★社會醫療機構床位數占比
%
25
10.49
13、縣域內就診率
%
90
90.29
服務
保障
14、★院前急救平均反映時間
分鐘
10
5
15、★主要慢病社區規範化管理率
%
60
70
16、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
%
50
44
17、★預約診療率
%
50
98.23
18、智慧醫療覆蓋率
%
100
100
19、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
%
30以下
26
註:★為市在省規劃指標基礎上的新增指標。
1.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高效處置全市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確保縣內5例病例及時發現及時救治,實現患者高治癒率、醫務人員零感染、本地零傳播。實施“一圖一碼一指數”精密智控機制,建立全省首個轄區企業、校園防控新冠肺炎健康教育資源庫,開發首份企業復工人員宣傳折頁與課件,制定全省首份企業員工、校園教職工崗前測試卷,完成全省首份企業開復工返崗人員調查與測試報告。探索“一箱一冊一課時”模式助力校園疫情防控。交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硬、兩戰贏”高分報表。
2.健康德清建設大格局基本形成。深入實施健康浙江26項行動,連續三年榮獲健康浙江考核優秀。深入開展新時期愛國衛生運動,圍繞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實施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有效改善城鄉環境衛生面貌,減少健康風險因素。緊密結合傳染病防控,充分發揮愛國衛生運動優勢,聚焦重點場所、薄弱環節,大力開展系列專項行動,推動社區管理、社會動員和疫情防控相結合,有效提升民眾健康素養水平。2015年、2018年再次被全國愛衛會確認為國家衛生縣城,創建國家衛生鎮5個,實現省級及以上衛生鎮全覆蓋。
3.公共衛生服務保障有效增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網路報告體系基本建立,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持續降低並處於省市較低水平。以醫防融合為抓手,全縣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單位開設健康指導門診,並發布全國首個營養健康村建設地方標準。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定家庭病床服務規範,推出60歲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費接種、高血壓糖尿病基礎藥物免費使用項目並納入縣民生實事項目。完成區域人群簽約覆蓋率44.14%,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92.55%。全面落實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特別扶助政策,持續開展優生優育、避孕節育等優質服務,深入推進以母嬰安全為中心的婦幼健康工作。
4.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加快建立綜合醫改五項基本制度,“三醫聯動”“六醫統籌”改革取得突破,醫務人員積極性進一步調動,人民民眾就醫負擔逐步減輕。2017年啟動全省首批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整合縣鎮村醫療衛生資源,組建兩大健康保健集團。出台全省首個醫共體地方標準規範,承辦全省縣域醫共體建設現場推進會、全國綜合醫改暨構建整合型服務體系經驗交流會、全國縣域醫共體建設專家座談會,被表彰為全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真抓實幹成效較為明顯地區、全省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成效明顯縣,全省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考核連續四年獲得優秀等次。
5.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縣政府與浙大邵逸夫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杭師大附屬醫院等滬杭大醫院建立戰略協作關係,進一步強化“五大中心”建設,幫扶縣級醫院多個薄弱專科進行重點建設,提高其收治疑難危重病的技術服務能力。針對縣域外轉診率排名靠前病種所在的臨床專科,通過引進人才、改善硬體條件、派駐人員支援等措施,快速提升縣域專科、大病和急診救治水平,補齊縣域醫療技術短板。截至2020年底,全縣省級重點專科4個,市縣級重點專科13個,引進醫療衛生高層次人才82名,新培育省市級高層次人才15名。
6.中醫藥事業蓬勃發展。中醫藥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加快推進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中藥房設定率達到100%;90%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堅持中西醫並重,縣中醫院成立陳利芳博士工作站、高祥福名中醫工作室,治未病科列入省“十三五”中醫藥重點專科建設項目。順利通過“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複審。德清縣莫乾山陸有仁中草藥博物館成功創建為“浙江省中醫藥養生旅遊示範基地”、“浙江省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浙江佐力郡安里中醫藥養生體驗園創建成為“國家級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
7.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積極推進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通過完善預約診療服務平台,門診智慧結算縣域全覆蓋,住院智慧結算率達60%以上。加快推進“兩卡融合、一網通辦”套用,積極推廣套用“健康醫保卡”。實現影像檢查集中預約、集中診斷,完成“影像雲”“雲膠片”服務套用,推進“騰訊覓影”影像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在縣級醫院套用。被省衛健委確定為浙江省醫共體信息化建設示範縣和浙江省醫學人工智慧創新套用示範中心。
(二)面臨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局階段,也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任務。浙江省處於建設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重要視窗”期,正在全面推進數位化改革,黨中央、國務院發布意見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浙江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把加快衛生健康現代化作為加快構築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園的重要內容,衛生健康事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基礎性地位更加凸顯。
1.機遇。一是德清縣“十四五”期間高質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為我縣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供新坐標,這就要求進一步提升衛生健康事業品質,促進衛生健康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相輔相成。二是新型城鎮化推進及經濟社會發展對我縣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出新要求,需要衛生健康事業及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提質增效。三是新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要求基層創新和浙江省醫共體改革的持續推進對我縣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出新方向,要求縣鄉村基層服務模式繼續創新。四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數位化改革為衛生健康發展注入新活力,“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新業態的發展,拓寬了智慧健康服務內涵。
2.挑戰。一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走在省市前列,打造強大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對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出新要求,社會發展深化轉型對加快構建優質高效整合型服務體系提出新期盼,需要繼續深化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二是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需要提高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落實人民健康優先發展配套政策和措施。三是影響居民健康的因素更加複雜多樣化,對提升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需求帶來新挑戰,需要以制度建設、環境建設和基層網路建設為載體,統籌應對健康危險因素,為居民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務。
3.問題。制約我縣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的內部結構性問題仍然突出,與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相適應,與率先實現共同富裕先行示範的目標定位不相適應。一是現有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尚不足以充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是我縣現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服務能力與患者需求存在差距。三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仍是當前和未來的主要健康問題。四是縣域醫共體內資源尚未深度融合,差異化發展尚不明顯。
二、定位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視窗”,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發展主題,堅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穿新的發展理念和構建新的發展格局為契機,堅持新時代衛生健康工作方針,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數位化改革為牽引,以高水平建設健康德清為統領,以構建優質高效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為路徑,促進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確立健康優先發展路線,推進德清縣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全縣人民健康,不斷提高健康水平,為建設“重要視窗”的“精品視窗”和打造共同富裕的縣域樣板,爭當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排頭兵打下堅實的健康基礎。
(二)發展原則
1.堅持健康為本,共享發展成果。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加快形成有利於健康的體制機制、經濟發展方式、社會治理模式和生活生產生態環境,確保民眾共享衛生改革發展成果,提高健康的公平性,實現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2.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落實決策部署。把黨的領導貫穿到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全領域、全過程,充分發揮黨委政府主導作用,健全完善德清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有效提升治理效能,為全面推進健康德清提供根本保障。
3.堅持改革創新,發揮信息支撐。強化數位化轉型賦能增智力量,發揮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加快健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推進健康領域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開創富有德清特色的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之路。
4.堅持戰略定位,強化分類指導。立足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德清縣區位優勢,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醫療衛生資源現狀,按醫療機構的不同類別,分類制訂配置標準,實施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按分級管理原則,落實各級政府責任,保障規劃有效實施。
5.堅持系統整合,統籌協調發展。加強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統籌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資源配置,堅持中西醫並重,健全機構間權責清晰,資源共享、利益相容的分工協作機制。以服務能力提升為重點,健全不同機構保障機制,實現做強縣級醫院,做活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做實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健康德清建設成效顯著,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構建以人為本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轉變服務理念,從關注“疾病”轉變成為關注“價值和健康”,最終實現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能力顯著提升,民眾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人群主要健康指標顯著提升,達到國內發達地區水平,確保成為健康中國先行示範縣。
展望到2035年,高水平建設健康德清,建立與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安全體系,確保實現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衛生健康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前列,率先高水平實現衛生健康現代化。
“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是:
——進一步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居民健康指標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形成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氛圍,健康促進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居民健康素養穩步提高,主要健康影響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3歲以上,嬰兒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下降至5‰和7/10萬以下,人均健康預期壽命顯著提高。打造成為“健康中國示範縣”和“健康浙江2030”的縣域標桿。
——進一步強化公共衛生保障,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走在全省前列。全面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健全預警回響機制,建立物資保障機制,在省內率先基本建成現代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重大疫情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達到區域先進水平。顯著提升突發疫情和公共衛生事件早期監測、智慧型預警、多點觸發、快速反應、高效處置能力。
——進一步完善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走在全省前列。建立與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居民需求相匹配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顯著提升,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優質家庭醫生服務,逐年降低縣域外就診比例,提升居民縣域內就醫的滿意度。
——進一步最佳化衛生健康制度,治理能力和醫改推進走在全省前列。全人全程智慧型便捷“掌上”醫療健康服務新生態加快形成,“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套用進一步普及。“三醫聯動”“六醫統籌”集成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不同類型機構間分工協作更加密切,分級診療制度進一步完善,建設成全國縣域醫共體改革標桿。
表2“十四五”時期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主要指標
類別
序號
指 標 名 稱
單位
2025年目標
健康水平指標
1
人均預期壽命
83以上
2
嬰兒死亡率
5以下
3
孕產婦死亡率
1/10萬
7以下
4
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指標
1/10萬
150以下
5
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
40
服務體系指標
7
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數
3.25
8
每千人註冊護士數
3.5
9
每千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
6
10
每萬人全科醫生數
5
11
每千人擁有嬰幼兒照護設施托位
4.6
服務效能指標
12
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占比
%
95
13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
72以上
14
出生人口性別比
/
108以下
15
重大慢病過早死亡率
%
8.5以下
16
縣域就診率
%
90以上
保障水平指標
17
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
穩步提高
18
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
%
26以下
19
縣域內住院人次占比
%
70
★創新發展指標
20
縣域內基層醫療機構診療人次占比
%
58
21
醫保基金縣域內醫療機構支出率
%
70
22
縣域內基層醫療機構醫保基金占比
%
25
23
牽頭醫院出院患者三四級手術比例
%
20
24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
28
25
衛生健康數位化改革綜合指數
/
90
註:★為縣在省規劃指標基礎上的新增指標。
三、主要任務
(一)實施健康德清發展戰略,構建大健康格局
1.最佳化健康德清推進機制。建立黨政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的大健康格局,高效開展健康德清建設的督查、指導、評估等工作,統籌推進健康德清建設各項工作落地見效。聚焦高質量發展目標,全面推進健康浙江行動26項專項行動,重點加強“合理膳食行動”“全民健身行動”“最佳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行動”三項全省示範試點行動。以試點為契機,高起點謀劃,高水平落實,努力爭取做到全省領先、全國示範,成為民眾有獲得感、有影響力、有知名度的健康德清特色品牌和金名片。深化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試點工作,推行行政規範性檔案健康審查制度,依託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中國研究中心德清合作中心優勢,建立公共政策評價指標體系,從源頭上真正落實“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2.推進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持續推進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高標準創建和鞏固國家衛生城鎮,力爭在2022年實現國家衛生城鎮全覆蓋。全面推進健康村鎮建設,持續開展健康細胞、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創建浙江省健康促進縣。深入實施健康德清“百、千、萬工程”,到2025年底前全縣建設百家健康單位、千名健康管理員、萬戶健康家庭。以制度落實、平台建設、活動開展等為抓手,引導和培育各類人群廣泛參與健康活動,努力形成部門通力協作、社會各界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
3.構築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社會網路。完善健康科普發布和傳播機制,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推動健康素養進農村文化禮堂全覆蓋,健康促進學校建設率達到100%,健康促進醫院建設率達到100%。廣泛開展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和健康德清等活動,提高居民健康素養,到2025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40%。推進控煙行動,創建無煙場所,人群吸菸率下降到20%以下。
4.提升公共衛生服務績效。紮實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全面實施按標化工作當量購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涵建設。最佳化全-專融合型家庭醫生團隊和工作協作機制,拓展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創新服務模式、豐富服務內涵,推進“網際網路+簽約服務”,進一步提升居民民眾對簽約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繼續落實國家免疫規劃,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維持在較高水平,有針對性地擴大免費疫苗種類和覆蓋人群,開展全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確保人群持續免疫水平。繼續開展60歲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費接種,推進適齡兒童水痘疫苗免費接種,逐步擴大免費接種的疫苗種類和人群範圍。加強傳染病防控,完善傳染病監測預警機制,實施重大傳染病防控戰略,加強愛滋病、結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控,確保穩定在低流行狀態或實現基本控制。加強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治,有效應對新發傳染病疫情。
5.加大慢性病綜合防控力度。以醫防融合為抓手,提升慢性病綜合防治能力。強化對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的早期發現和健康管理,基本實現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預全覆蓋,為居民提供預防、篩查、干預、治療、護理、康復全程防治管理服務。引導重點人群早期發現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控制危險因素,預防疾病發生髮展。設立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精神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重點慢性病防治專項,實現“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慢病患者”全周期一體化健康管理,從傳統的慢性病患者管理為主逐漸向慢性病患者及重點高危人群精細化健康管理轉變。創建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治示範區,基層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率達到80%。開展腦卒中、結直腸癌等重大疾病篩查和早診早治工作。
(二)健全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築牢健康防火牆
1.強化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建設。推進縣公共衛生中心建設,提升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技術能力,達到省內同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領先水平。強化婦幼健康服務機構在孕產保健、出生缺陷防治、兒童保健、婦女保健、計畫生育方面的技術與服務能力。進一步落實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職責,完善補償機制,增強人員力量配備,二級以上醫院設立公共衛生中心,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業公共衛生醫生配備達2名/萬人以上。按200—250張實際使用病床至少配備1名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鼓勵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專(兼)職醫院感染管理人員。拓展延伸醫共體“兩員一中心一團隊”工作模式,推進疾病三級預防和連續管理,探索建立醫防融合培訓和人員雙向流動機制,推動醫防機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強化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建立覆蓋縣鎮村的風險監測體系,打造食源性疾病監測示範醫療機構。持續開展各類健康危害因素監測,提升實驗室檢測能力。
專欄1 公共衛生防控體系標準化建設項目
加強婦幼健康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最佳化整合全縣婦幼健康服務資源,按照三級乙等標準建設德清縣婦幼保健醫院。
縣公共衛生中心新建項目。加強傳染病防控服務水平,提高我縣重大傳染病、新發突發性不明疾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能力,以滿足新形勢下疾病預防和控制的需求。新建縣公共衛生中心,建設用地面積不少於30畝。
2.強化衛生應急救治體系建設。加快衛生應急指揮決策系統建設,健全重大疫情應急回響機制和衛生應急預案,完善公共衛生重大風險研判、評估、決策、防控協同機制,推動科學研究、疾病控制、臨床治療的有效協同。依託現有機構,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醫療救治,建立以縣級醫院為主導,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補充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緊急醫療救治體系,完善公共衛生信息網路體系。繼續加強縣級公立醫院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救治能力的建設,提高重大疫情救治儲備能力。合理布局院前醫療急救網路,建設縣域數位化120急救平台,依託省院前急救120雲平台,探索在2—3個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增設急救點,平均急救反應時間少於15分鐘。加強公共衛生應急隊伍建設,健全執業人員培養、準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
專欄2重大公共衛生應對能力提升項目
“平戰結合”公共衛生救治儲備建設。3家縣級醫院規範設定發熱門診;在阜溪街道規劃建設平戰結合的縣公共衛生應急救治中心(阜溪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縣人民醫院和縣第三人民醫院分別建設公共衛生樓。
傳染病重症病區儲備建設項目。按照醫院編制床位數的5%建設重症病區。
3.強化優質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加強醫療資源布局規劃與縣域總體規劃以及各專項規劃的有機銜接,提高婦幼健康、腫瘤、兒科、康復、護理等領域醫療服務能力。繼續加強縣級公立醫院重點專科能力的建設,改善縣級醫院業務用房和裝備條件,提高服務能力。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按照三級乙等醫院的標準遷建縣中醫院。加快推進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莫乾山院區項目建設,建好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兒童突發公共衛生應急中心、國家兒科教學培訓中心四個中心。到2025年,所有縣級醫院通過三乙醫院等級評審或達到三級醫院服務能力要求,其中縣人民醫院爭創三甲醫院;至少有1家民營醫療機構達到“二級醫院”服務能力要求。在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等非中醫類醫療機構設定中醫藥科室,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強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和準入管理,逐步建立大型設備共用、共享、共管機制。支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健康服務。
專欄3優質醫療資源擴容
縣中醫院整體遷建項目。選址位於縣域中部,按照三級中醫醫院標準建設。預留發展空間,建設用地120畝,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床位450張以上。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莫乾山院區項目。選址位於德清縣康乾街道區塊,規劃用地約215畝,按1000張床位規模建設,總建築面積約28.5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約30.9億元。
4.強化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探索建立分層級、分階段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立綜合醫院、康復護理專科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分工合作、有序銜接的多元化康復護理體系。鼓勵通過新建、轉型、改造等方式建設老年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護理中心和護理站等接續性醫療機構,加強醫療衛生機構老年康復(中醫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科室和病區(病床)建設。引導醫養結合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安寧療護服務,實現20%以上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安寧療護病區或床位。實現每千名老人以醫療護理為主、兼顧長期照護的醫療機構老年康復護理床位6.5張以上。支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開展長期護理、康復、安寧療護等資源稀缺及滿足多元需求的醫養康養服務。
5.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統籌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和信息化等建設,強化基本醫療服務能力,滿足當地常見病、多發病診治需求;逐步開展相應的住院服務和適宜手術。支持具備條件的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申請二級醫院(社區醫院)等級評審。分類實施鎮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設備填平補齊和升級換代。確保2025年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4家達到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準,90%通過基本標準。重點加強護理、康復病床和家庭病床的設定。打造有德清特色的“環境美、人文美、服務美”的美麗村衛生室,到2025年全縣美麗村衛生室實現全覆蓋。
6.強化衛生健康綜合監管體系建設。提升放射衛生、學校衛生、公共場所衛生、飲用水衛生、精神衛生、傳染病防治等的監管能力,規範執法行為,嚴厲查處違規違法案件。強化監督執法能力建設,深化“智慧衛監”信息化建設,推進信息披露和公開,提高監督執法效率。建立健全行業誠信體系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完善醫藥衛生行業“黑名單”制度。提高職業健康監管水平,健全完善職業病防治體系。完善醫共體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對醫改主要指標的監管與套用。
(三)提高醫療服務能力水平,提升民眾獲得感
1.提升患者基層就醫體驗。基層機構專科特色主要針對內科為主,推廣中醫優勢病種診療方案15個。在現有專科的基礎上,重點發揮其在中醫、康復和慢性病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特色優勢。控制縣級醫院普通門診規模,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探索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分級診療為突破口,支持和引導病人優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步承擔公立醫院的普通門診、穩定期和恢復期康復以及慢性病護理等服務,形成科學合理的就醫秩序。以慢性病管理為特色創新基層服務模式。充分發揮全科醫生的居民健康“守門人”作用,推進全科醫生簽約服務,與城鄉居民建立相對穩定的契約服務關係,提供健康管理和基本醫療服務。進一步規範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管理形式和服務內容,改善服務條件和增強服務功能,提升基層民眾就醫獲得感和滿意度。
2.提升公立醫院科學發展水平。依託DRGs績效平台的能力指數,針對縣域居民診療需求較大、縣域外轉診較多、民眾健康危害較大的常見病、多發病以及重大疾病,以問題為導向加強專科能力建設,強化“外引內聯”,加強與省市醫院、縣域內專科醫院等機構在學科、人才、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重點加強精神衛生、老年醫學、兒科、婦產科、重症醫學、康復醫學、傳染性疾病等學科建設。推進縣級醫學龍頭學科、重點專科和專病中心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有效承擔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危急重症搶救與疑難病轉診等任務。根據縣域疾病譜和民眾需求,挖掘優勢學科,並依託醫聯體建設,注重學科內涵建設和長效發展,切實加強重點學科的培育。新創建省級醫學龍頭學科不少於2個、市級重點學科不少於3個。
3.提升中醫診療服務能力。持續鞏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成果,完善以縣中醫院為龍頭,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骨幹,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基礎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縣中醫院規範建設治未病中心,充分發揮中醫藥服務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發展中醫非藥物療法,突出中醫藥防治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的獨特作用,發揮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特色優勢,提高急危重症、疑難複雜疾病的中醫診療服務能力。重視適宜技術人才培養,著力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
4.提升醫療質量安全水平。以規範醫療行為為抓手,進一步完善醫療質量控制體系,加強各類質控組織、質控標準體系、專業化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落實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持續推進臨床路徑管理,促進醫療服務同質化和管理標準化。全方位推進合理用藥,抗菌藥物使用強度(DDDs)控制在國家要求範圍內,綜合性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下降到40以內。完善科學合理的醫院感染管理組織,建立由專業人員組成的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隊伍。加強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和藥師隊伍建設,完善藥學服務規範,加強重點藥品臨床套用監控和管理,推進醫用耗材臨床套用管理。完善日間手術管理流程,建立日間手術配套措施,日間手術比例達全省同級醫院平均以上,平均住院日下降到7天以內。
5.提升清廉醫院建設指數。加強推進“清廉醫院”建設,清廉指數逐年提升。認真貫徹落實《浙江省推進清廉醫院建設五年行動計畫(2021—2025)》,深化清廉醫院理論、標準、制度和文化“四位一體”建設,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工作格局。建立“清廉指數評價體系”,加強通報公示,推進清廉醫院項目化精細管理。以“紅包”、回扣、過度醫療為重點,完善“四責協同”,加大醫院權力運行關鍵環節、重點崗位的突出風險治理,強化制度約束剛性。加強醫德醫風建設,規範醫療服務行業行為,開展醫務人員治病救人使命教育、廉潔從業警示教育、家風家訓美德教育,努力營造由內而外一心向廉的文化氛圍。
(四)夯實重點人群健康保障,維護全人群健康
1.強化人口家庭發展。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及時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積極構建育兒友好型社會,不斷改善人口結構,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快生育服務管理轉型,普及避孕節育和生殖健康知識,落實國家規定的免費計畫生育技術服務基本項目。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實現出生人口性別比自然平衡。婚前醫學檢查率達80%以上,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目標人群覆蓋率達80%以上,性別比控制在103—107。全面落實計畫生育獎勵扶助、特別扶助、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補貼、計畫生育特殊養老金、失獨家庭一次性撫慰金等各項惠民措施。落實關愛計生特殊家庭三項制度,為計畫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提供切實有效精準幫扶。
2.提升婦幼健康水平。健全完善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急救、會診、轉診網路,推進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全力保障母嬰安全。確保孕產婦死亡率≤7/10萬,嬰兒死亡率≤5‰,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6‰。細化規範婦幼健康管理服務,加強育齡婦女生殖健康、孕產婦、兒童保健。深入實施婦女健康素質提升工程,推進城鄉婦女“兩癌”篩查。加強高危孕產婦分類管理,控制剖宮產,為孕產婦提供生育全過程服務。落實出生缺陷三級預防措施,有效減少出生缺陷的發生。持續做好愛滋病、梅毒、B肝傳播消除項目,鞏固深化“嬰兒零愛滋”縣建設。
專欄4加快發展普惠托育
按照“政府引導、家庭為主、多方參與、分類指導”的總體思路,創新托育服務特色,推進我縣嬰幼兒托育服務健康有序發展。落實縣、鎮兩級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建設,至2025年,全縣嬰幼兒健康管理率達到95%以上,嬰幼兒家長科學育兒知識普及率達到90%以上。城鄉社區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覆蓋率、每千人擁有嬰幼兒照護設施托位達到4.6張。覆蓋城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基本健全,嬰幼兒照護服務水平明顯提升,人民民眾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需求得到進一步滿足。
3.促進青少年健康。以中國小為重點,加強學校衛生工作。開展學生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評價,完善眼病、口腔疾病等防治服務網路,加強學生近視、齲齒、肥胖等常見病防治工作。16歲及以下兒童近視率、超重肥胖率得到有效控制,12歲兒童患齲齒率控制在25%以內。加強學校結核病、愛滋病等傳染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務。關愛青少年生殖健康,減少非意願妊娠。加強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托幼機構衛生保健指導實現全覆蓋。
4.發展老年健康服務。實施老年健康促進行動,提升健康素養。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險因素干預、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失能預防三級預防體系。到2025年,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2%以上。面向老年人開展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項目。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率達到80%,開展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評估和隨訪管理,加強老年人心理關愛。積極防治老年痴呆症。利用“網際網路+”等智慧養老手段將醫療、康復、護理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繼續開展家庭病床和探索長期照護險等。
5.保障其他重點人群健康。全面推進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健康服務均等化,流動人口目標人群基本公共衛生健康服務覆蓋率達到100%。做好流動人口聚居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廣泛開展流動人口健康促進行動,提高流動人口健康素養水平。落實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畫,開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殘疾預防,確保殘疾人享有健康服務。加強殘疾人康復和托養設施建設,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優先為殘疾人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等簽約服務。完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加強基層康復醫師隊伍建設,將殘疾人康復納入基本公共服務。完善醫療衛生機構無障礙設施。
(五)加強衛生技術人才建設,打造要素集聚地
1.加大高層次人才招引力度。貫徹落實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要求,不斷健全高含金量的人才政策,充分發揮資金的引導和激勵作用。通過擇優簽約全日制普通高校醫學專業優秀畢業生、加快引進高學歷高職稱緊缺急需人才、公開招聘衛生專業技術人才等多渠道多形式,引進D類及以上高層次醫療衛生人才百名以上,招聘醫學類優秀畢業生千名以上。建立健全柔性引才用才政策,建立省級博士後工作站2家以上,進一步發揮工作站在培養引進和科研上的作用。支持醫療衛生單位自主培育優秀醫療衛生人才,入選市級及以上人才培養工程10名以上。落實引進高層次衛生人才制度保障與經費保障。設立1000萬元人才專項資金,用於高層次人才可持續引育。
2.健全醫學人才培養培訓體系。制定醫學、公共衛生等領域的骨幹人才培養計畫。加強中青年人才隊伍的建設,培育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多層次多渠道培養護理、急救、精神衛生、兒科、全科、老年、殘疾康復等急需緊缺醫學人才。創新基層人員培養模式,深化與浙大邵逸夫醫院合作共建“全科醫生教學共同體”項目,打造基於醫共體、醫聯體模式下新型的全科醫學教學體系,提升縣域全科醫生醫療服務能力和素質。加大中醫人才培養力度,新增培養省市級名中醫5名以上,建設一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開展縣級名中醫評選,充實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確保基層中醫類別醫師占醫師總數達到20%以上、中醫全科醫師占全科醫師總數的20%。加大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力度,強化繼續醫學教育在職稱晉升、赴外深造等方面的作用,以臨床實踐和需求為導向,提高繼續醫學教育的針對性、適宜性、先進性。新獲國家級、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不少於10項,地市級不少於30項。
3.完善人才使用管理機制。完善衛生健康人才分類評價,推進衛生技術職稱制度改革,制定以崗位職責要求為基礎,以醫德、能力、業績為導向的評價標準。合理設定崗位,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崗位設定體系及崗位分級評價標準。繼續實施基層衛生人才定向培養,加快年老鄉村醫生退出,實現社區責任醫生的新老交替,為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注入活力。創新實行村級衛生人才“縣招鎮管村用”機制,到2025年,每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擁有1名執業(助理)醫師。
(六)開展智慧衛生健康建設,創新數位化賦能
1.提升數字健康新型基礎設施水平。推進數字健康城市建設,提升德清縣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推動公立醫院、公共衛生、計畫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綜合管理等信息系統互聯互通,為全縣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全健康領域的數字健康服務。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創新套用,重點支撐醫療機構績效考核、醫療衛生服務監測分析、智慧化預警監測服務等套用,培育健康醫療大數據套用新業態。
2.深化“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加快推進數字醫共體和醫學人工智慧創新示範,支持引導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人工智慧、物聯網、5G等新技術融合套用,為患者提供預約診療、移動支付、就診提醒、結果查詢、信息推送等服務,推進看病就醫“一碼通”,打造“掌上”醫療健康服務新生態。深化檢驗檢查和醫學影像互通共享,實現全縣公立醫院檢驗、檢查、體檢等信息共享。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做好與婦幼保健、計畫免疫等系統的數據對接,實現數據精細化採集。推動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線上查詢和規範使用,最佳化數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面對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逐步融入更廣泛的健康數據。推廣可穿戴式、居家型健康監測設備和健康管理設施,為簽約服務重點人群和重點隨訪患者提供遠程監測和遠程治療、健康諮詢、預約轉診、慢性病隨訪、健康管理、延伸處方等服務。推動“網際網路+慢病(糖尿病、高血壓)”,實現慢病線上複診、處方流轉、醫保結算和藥品配送,構建協同高效、全程化、一體化的醫防融合的慢病管理服務新模式。
3.提高數字健康治理水平。以智慧型監管和績效評價為核心,推進運行方式、業務流程和服務模式數位化智慧型化,建設衛生健康全方位數位化治理新體系。運用信息技術打通醫療、醫保、醫藥,促進三醫聯動高效協同;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實現藥品、疫苗等從生產到使用全周期管理,提高對醫療機構和醫療行為的監管能力。深化“網際網路+監管”建設套用,通過大數據分析、線上監測、視頻監控、網路巡查等手段,主動查找違法違規線索,實現精準執法。
(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增強發展內驅力
1.開展醫改集成創新試點。完善高效有力的醫改領導體制和組織推進機制,建立健全多部門常態化溝通協商機制,推進藥品耗材招采、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醫保支付、薪酬制度、綜合監管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聯動改革。全面實施住院費用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點數付費,探索符合中醫藥服務特點的支付方式。完善總額預算管理下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繼續探索針對緊密型醫共體精細化打包,創新建立適應整合型服務體系的醫保基金支付方式和結算管理機制。到2025年,“三醫聯動”“六醫統籌”集成創新改革形成更多基層原創性、可複製、可推廣的德清經驗。
2.深化醫共體建設改革。強化醫共體管委會職能,統籌規劃建設、投入保障、項目管理、人事制度和考核監管等重大事項。強化“一家人”“一本賬”“一盤棋”改革要求,完善醫共體內分工協作機制。推動醫共體各院區間學科的錯位差異發展,加快縣級牽頭醫院高質量發展,加強醫共體職能部門和臨床學科的垂直化管理,強化成員單位急救、全科醫療、兒科、康復、護理、中醫診療等服務能力,提升縣鄉同質化管理水平。到2025年,縣域內就診率保持在90%以上。
3.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強化政府辦醫責任,創新醫院治理方式,落實公立醫院經營管理自主權。落實公立醫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強化各級公立醫院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深化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完善黨支部參與重大決策機制。加強內部管理和運營管理,以公立醫院章程為綱領,健全決策機制和管理制度。強化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科學制定醫療費用合理增長幅度,嚴格控制門急診和住院均次費用。到2025年,均次費用控制在全省同級醫院平均以內,年均增幅力爭控制在5%以內,公立醫院收支結構持續最佳化。
4.完善醫務人員激勵制度。依法保障醫務人員合法權益,建立保護關心醫務工作者的長效機制,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建立與醫共體相適應的人事薪酬制度,切實賦予醫共體應有的自主權,形成“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人崗相適、以崗定薪、崗變薪變”的用人新機制;適應行業特點要求,最佳化薪酬結構,合理確定醫務人員薪酬水平,健全以體現知識價值、技術價值和勞務價值為導向的內部分配機制。到2025年,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45%以上。
5.最佳化分級診療制度。以降低縣域外轉率和提高縣域就診率為重點,完善服務網路、運行機制和激勵機制,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功能定位,科學制定分級診療病種目錄和轉診標準。落實醫保差別化支付政策和縣外就醫轉診制度,建立分級診療、合理診治和有序就醫新秩序。健全緊密型醫共體內標準化轉診和運行機制,暢通慢性期、恢復期患者向下轉診通道。推進家庭醫生團隊組合式服務,探索家庭醫生簽約個性服務包。到2025年,家庭醫生十類重點人群簽約覆蓋率保持90%以上,基層就診率均達到70%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加強黨對衛生健康事業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健康德清建設領導小組、德清縣醫改領導小組的領導、組織協調作用,推動將主要健康指標、重大疫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納入黨委政府考核指標體系。黨委政府要牢固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將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切實抓好組織實施。
(二)強化有效投入。建立穩定的衛生健康事業投入機制,持續加大對基本醫療、公共衛生、中醫藥事業發展、人才培養和重點學科建設、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和運行發展等財政投入,最佳化支出結構,積極創新完善財政投入方式,並建立財政投入監督考核機制。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提升財政投入績效。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槓桿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立完善多元衛生投入機制,減輕民眾醫療費用負擔,穩步降低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並維持在合理水平。
(三)強化法治保障。推進衛生健康法治建設,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完善規範性檔案合法性審查制度。貫徹落實《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做好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相關政策舉措調整銜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依法合理擴大審批改備案、告知承諾範圍,創新套用“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加強普法宣傳教育和政府信息公開。
(四)強化宣傳保障
採用多種形式加強宣傳,引導公眾樹立大健康、大衛生理念,落實全社會各個主體的健康責任和義務,強化全社會動員和全民參與。積極開展正面典型宣傳,充分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注重輿論引導,及時回應民眾關切和社會熱點。有效防範化解醫患矛盾,著力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推動社會大眾和多元主體共建共享衛生健康事業,努力營造“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
(五)強化規劃執行。建立監督評估機制,按照規劃重大項目制定規劃預算和規劃指標體系,並把規劃任務分解到年度計畫,落實相關科室和責任人,對項目實行目標管理,將工作任務進行責任分解,將考核指標放入有關責任單位的目標考核,確保項目目標逐年實現。建立規劃執行閉環管理機制,強化督查考核、年度監測分析和總結評估,完善規劃反饋與調整機制,增強規劃剛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