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條件,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陸路,水路,社會事業,教育,科技,文體,衛生,社保,旅遊觀光,旅遊景區,節慶活動,名優特產,歷史文化,文物古蹟,風俗文化,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微山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設立的縣,此前無固定統一的縣級行政建制單位,其境域分別歸屬不同的行政區。
夏代,今微山縣境北部屬仍國,中部屬
薛國,南部屬留國。
春秋,北部屬任國、
邿國、
邾國,中部屬滕國、薛國,南部屬逼陽國。
戰國前期,北部、中部仍屬任國、滕國、薛國,南部屬宋國。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齊、楚、魏共滅
宋國,北部屬
齊國,南部屬
楚國,楚國置湖陵縣(縣治在今張樓鎮湖陵村)。
秦代,境內置
任城縣(縣治在今魯橋鎮仲淺村)、
廣戚縣(縣治在今夏鎮戚城街)、
留縣(縣治在今微山島西偏南六七公里處微山湖中)。今縣境北半部分屬
薛郡任城縣、湖陵縣、
方與縣、薛縣;南半部分屬
泗水郡廣戚縣、留縣。
新天鳳元年(公元14年),橐縣改稱
高平縣,湖陵縣改稱湖陸縣,廣戚縣改稱聚力縣。
東漢初年,聚力縣復名廣戚縣。元和元年(84年),任城縣從東平國析出,置
任城國,治任城縣。北部屬任城國任城縣、亢父縣;中部分屬山陽郡高平縣、方與縣、湖陸縣,沛國公丘縣及魯國薛縣;南部分屬沛國沛縣、公丘縣和
彭城國廣戚縣、留縣。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廢任城縣入亢父縣;大明元年(457年),廢湖陸縣入高平縣,高平郡遷治高平縣,廢廣戚縣入留縣。
北魏,復置任城縣(神龜元年縣治遷今濟寧市區)。
北齊天保元年(551年),廢高平縣,其地域大部分劃歸方與縣,小部分劃入任城、騶縣、沛縣、
蕃縣,高平郡遷治任城縣;廢留縣入
沛縣。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復置留縣。北部屬任城縣、騶縣;中南部屬方與縣、
滕縣、沛縣和留縣。
唐代初年,廢留縣。北部屬兗州的任城縣、鄒縣、方與縣(後更名為魚台縣);中南部屬滕縣、沛縣和承縣。
元代,縣境大部分屬
濟寧路濟州任城縣、魚台縣、沛縣,東南少部分屬益都路
嶧州,最南部屬
歸德府徐州。
明代,北半部屬
濟寧州、魚台縣、鄒縣、滕縣;南半部屬
兗州府嶧縣和徐州沛縣。
清代,北部屬
濟寧直隸州和魚台縣;中南部屬兗州府鄒縣、滕縣、嶧縣和江蘇省徐州沛縣、銅山縣。鹹豐元年(1851年),沛縣由棲山遷治夏鎮,十一年後縣治遷出。
行政區劃
民國時期,在
北洋政府和
國民政府官方行政區劃中,今微山縣境域大部分屬
濟寧縣、鄒縣、魚台縣、滕縣、嶧縣,西南部少部分屬江蘇省沛縣。抗戰爆發後,中共領導的抗日民主政權在各地相繼建立。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2月,設立沛滕邊縣,機關駐夏鎮一帶,屬蘇魯豫特區(湖西特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3月,建立鄒西縣(兗濟鄒魚邊縣),機關駐魯橋一帶,屬蘇魯豫特區湖邊專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1月,撤銷鄒西縣、滕西縣,改建為湖東縣,屬魯南行政區第一專區;10月,撤銷湖東縣,建中共鄒西工委。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8月,鄒西工委改為湖東工委。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9月,湖東工委改建為湖東縣。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0月,撤銷湖東縣,改建為
鳧山縣,機關駐魯橋一帶;沛滕邊縣改稱臨城縣,駐夏鎮。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鳧山縣撤銷,10月復置。
1949年12月,為統一管理微山湖,設立
湖區辦事處,轄南四湖及沿湖部分村莊,辦事處駐夏鎮,屬
台棗專區。
1950年5月,撤銷湖區辦事處,其轄區劃歸沿湖各縣。
1953年7月,撤銷滕縣專區、
湖西專區,合併設立
濟寧專區。湖區辦事處屬濟寧專區。
1953年8月,政務院批覆,山東省以微山湖、
昭陽湖、
獨山湖、
南陽湖等南四湖湖區為基礎,將湖內純漁村及沿湖半漁村劃設為微山縣(因境內有微山和微山湖而得名),行政區域為江蘇省沛縣所屬16個村,山東省嘉祥縣所屬44個村,魚台縣所屬81個村,鳧山縣所屬47個村及魯村鎮、南陽鎮,薛城縣所屬93個村及夏鎮,嶧縣21個村及韓莊鎮,總計302個村、4個鎮,縣機關設在夏鎮。屬濟寧專區。12月,撤銷湖區辦事處。
1983年8月,撤銷濟寧地區,設立地級
濟寧市。微山縣屬濟寧市。
區劃沿革
1949年12月,湖區辦事處下設5個分區,第一分區駐五段,第二分區(微山湖區)駐微山島,第三分區駐滿口,第四分區駐獨山、白沙,第五分區駐仲淺。次年,撤銷湖區辦事處,其轄區劃歸沿湖各縣。
1952年6月,復設湖區辦事處,設4個分區,第一分區駐南陽,第二分區駐滿口,第三分區駐微山島楊村,第四分區駐三孔橋。
1953年10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微山縣行政區劃設定方案,全縣轄9個區,3個鎮(含1個區級鎮)、69個鄉。
1956年3月,撤銷
鳧山縣,其所轄2個鄉的10個村劃歸微山縣;撤銷薛城縣,其西部20個鄉174個村劃歸微山縣。微山縣合併為9個區,76個鄉鎮。7月,國務院批覆,將微山縣厲灣鄉、馬山鄉、石樓鄉的25個村劃歸江蘇省銅山縣;微山湖湖面由山東省微山縣統一管理。9月,微山縣將歡城等77個村劃歸
滕縣,
嶧縣的前性義、後性義、大公、前寨、五里溝、豐樓6個村劃歸微山縣;微山縣合區並鄉,全縣轄5個區,27個鄉、4個鎮。
1957年3月,滕縣的巒谷堆、前留莊、後留莊劃歸微山縣;增設留莊鄉,屬常口區。
1958年3月,微山縣撤區並鄉,全縣轄4個鎮、14個鄉。9月,開始設立人民公社,全縣轄5個公社:炬星公社(駐夏鎮)、微山島公社(駐韓莊)、宏光公社(駐常口)、南陽公社(駐魯橋)。12月,撤銷
濟寧縣,其所轄馬坡公社劃歸微山縣;滕縣燈塔公社劃歸微山縣,併入宏光公社,宏光公社更名為歡城公社;滕縣建華公社及洛房鄉的7個村劃歸微山縣炬星公社,炬星公社更名為夏鎮公社;西湖公社更名為留莊公社。全縣轄夏鎮、歡城、留莊、微山島、南陽、馬坡6個公社。
1959年11月,調整公社區劃,全縣轄夏鎮、韓莊、歡城、微山島、魯橋、昭陽、留莊、馬口、南陽、馬坡10個公社,共336個生產大隊。
1960年1月,辛店、辛閘、孫莊、楊莊、田莊5個村劃歸濟寧縣南陽湖農場,全縣生產大隊合併為114個;2月,馬口公社併入留莊公社;7月,棗莊所轄34個自然村劃歸微山縣韓莊公社。
1962年5月,析馬坡公社兩城管區、北薄管區和魯橋公社陳莊管區、東單管區,設立兩城公社;析歡城公社傅村管區、卜灣管區和夏鎮公社楊樓管區,設立傅村公社。
1965年4月,昭陽公社改為昭陽區,南陽公社改為南陽區;1966年1月,除微山島公社外的其餘8個公社全改為區。區下設人民公社,微山島公社為微山縣直屬公社。
1969年1月,區復改為公社。微山縣轄11個公社。
1971年1月,增設彭口閘、高樓、張樓、塘湖、侯樓5個公社。全縣轄16個人民公社,538個生產大隊,1993個生產隊。
1984年4月,韓莊、歡城、南陽、魯橋等4個人民公社改建為鎮,微山島、塘湖、彭口閘、昭陽、高樓、傅村、張樓、留莊、兩城、馬坡、侯樓等11個人民公社改建為鄉,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全縣轄5個鎮、11個鄉;8月,江蘇省沛縣的14個自然村(楊堂、孫莊、東明、西平、六營、曹莊、王莊、大挖工莊、趙樓、趙廟、張莊、侶樓、龐莊、中挖工莊)劃歸微山縣,設立
西平鄉、
趙廟鄉。
區劃詳情
截至2017年,微山縣轄3個街道、11個鎮、1個鄉。縣人民政府駐夏鎮街道奎文路38號。
街道、鎮、鄉(駐地)
| 行政區域面積(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2015年) | 所轄社區、行政村(2016年) |
---|
| 59.08 | 99264 | |
| 95 | 47111 | |
| 56.7 | 42578 | |
| 160.20 | 61296 | |
| 103.03 | 105269 | |
| 166.27 | 33475 | |
| 188.71 | 52181 | |
| 132.47 | 53443 | |
| 134.05 | 80241 | |
| 72.24 | 58470 | |
| 32.86 | 15002 | |
| 69.18 | 12203 | |
| 53.31 | 15006 | |
| 20.45 | 8999 | |
| 390.44 | 17834 |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微山縣地處山東省西南部,濟寧市南部,北連濟寧市
任城區,東接
鄒城市、
滕州市、
棗莊市薛城區、
嶧城區,南抵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西靠
魚台縣、江蘇省
沛縣。縣域介於東經116°34′—117°24′,北緯34°26′—35°20′之間,版圖南北狹長,呈東南西北走向,南北長120公里,東西寬8—20公里,行政區域面積1737.567平方公里。
註:微山縣面積另有1779.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513.8平方公里,湖泊1266平方公里;部分資料四捨五入為1780平方公里)、1738平方公里、1677.3平方公里、1714平方公里等多種說法,在此以2009年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為準。 地質條件
斷裂構造方面,有北東東向和北北西向兩組
斷層過境,北東東向斷層主要有鳧山正斷層、豐沛斷層,北北西向的斷層主要有孫氏店斷層、嶧山正斷層。
褶皺構造中,濟寧向斜、滕州背斜和滕州向斜延伸至境內;北、中有寬緩的褶皺發育,跨度大、幅度小,形成背斜及向斜相問的地質構造,軸向多平行於北東東向的斷層。
地形地貌
微山縣總體地勢東北高、西南低,由東、西向中部傾斜,四面為陸,中間為湖。全境平均海拔36.5米,最高點為北部兩城鎮九峪山,海拔325米;最低點位於南部微山湖底,海拔30米。
灘涂及湖泊:主要分布於湖堤以內,占總面積的70%以上。南四湖屬河跡窪地型湖泊,湖盆淺平,北高南低,湖底海拔30—32.5米,湖中有微山、獨山、南陽三大島嶼。
平原:海拔一般在40米以下,面積373平方公里,大部分在湖東,為泰沂山脈西端
沖積平原,小部分在湖西,為黃泛沖積平原末端。山前傾斜平地分布在兩城鎮和微山島鎮、韓莊鎮低山丘陵近山階地之下,高程34.5—50米,面積4.2萬畝;緩平地廣泛分布於湖東由南至北大部分鄉鎮以及湖西四鄉鎮,由河流沖積而成,高程34—45米,面積36.6萬畝,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是微山縣糧棉主要產地;近湖窪地主要分布在濱湖地區傾斜平地之下至湖堤內外,高程33—35米,面積25.45萬畝。
低山丘陵:全縣有大小山丘91座,屬泰沂山脈余脈,其中兩城鎮83座,微山島鎮6座,韓莊鎮2座。山區若以50等高線計算,面積為42.1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2.5%。西北部兩城山區為鳧山山脈西端,為
石灰岩,主要山峰有
桃花山、九峪山、
大頂子山、
老磨台、大山、
鳳凰山等。丘陵區面積71.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2%,有
郗山、馬山、
獨山、
微山等。
氣候
微山縣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多西南風,氣溫上升快,蒸發量大,降水少,多春旱;夏季受東南季風控制,溫濕多雨;秋季秋高氣爽;冬季受西北季風控制,寒冷乾燥。多年平均氣溫14.4℃,1月平均氣溫-0.1℃,極端最低氣溫-22.3℃(1967年1月3日);7月平均氣溫27.1℃,極端最高氣溫40.6℃(1988年7月7日)。
生長期年平均264天,
無霜期年平均21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515.5小時,年總輻射120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275天。年平均降水量773.6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85天,降水集中在6~9月,7月最多。極端年最大降水量1392.5毫米(1971年),最小464.5毫米(1988年)。湖區氣候較典型,湖面比周圍陸地相溫度略高,無霜期較長,相對濕度、風力較大,降水和輻射量略小。
水文
湖泊:微山縣境內有
南陽湖、
獨山湖、
昭陽湖、微山湖4個相連的湖泊,總稱
南四湖(亦稱
微山湖),南北長120公里,東西寬5—25公里,呈西北向東南延伸,形如長帶,總面積1209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17萬平方公里,屬淮河流域,為全國10大淡水湖之一,是具有水產、航運、蓄洪、灌溉等功能的綜合利用水庫型湖泊。其形成始於元代,成於清代,19世紀中葉四湖連片,成為一體。中部最窄處為湖腰,1960年在此建成二級壩,將全湖分成上、下兩級湖。上級湖多年平均水位34.26米,下級湖多年平均水位32.28米;全湖平均水深1.46米,
興利庫容17.02億立方米。
地下水:全境分為三個區域:孔隙型潛水分布區,主要分布於北部白馬河流域,其次是留莊、夏鎮、昭陽、高樓、張樓等區域,含水量豐富;裂隙水分布區,主要分布於彭口閘、塘湖、韓莊等地,為貧水區;岩源裂隙水分布區,主要分布於兩城鎮東部山區,是全縣地下水最缺乏地區。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微山縣年平均降水量3.39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7013萬立方米,年平均入湖徑流量29.6億立方米,南四湖多年平均可利用水量12.73億立方米。地下水總儲量1.87億立方米,可開採量1.26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2016年,微山縣總面積173756.7公頃,其中耕地32018.42公頃,園地269.38公頃,林地3805.82公頃,草地345.85公頃,城鎮村及獨立工礦用地10843.35公頃,交通運輸用地2784.75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21577.38公頃,其他土地2111.75公頃。
總體來看,微山縣水域面積大,陸地面積小,土地利用程度高,人地矛盾尖銳,採煤塌陷及建設用地造成耕地耕地減少,
耕地後備資源匱乏,水域資源優勢發揮不足。
礦產資源
據《山東省微山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資料,微山縣境內共發現
煤炭、
輕稀土、
重晶石、水泥用
灰岩、建築用灰岩、
白雲岩、建築用
風化砂、
建築用砂、
礦泉水、
地下水10種礦產。煤炭是微山優勢礦產資源,分布面積852平方千米,占全縣面積的47.7%,累計探明儲量37.38億噸(2007年),占濟寧市累計探明儲量的22.8%,保有資源儲量19.2億噸(2010年)。
郗山稀土礦是華東地區已探明的主要稀土礦產地,稀土元素以
鈰為主,
鑭、
鐠、
釹次之,累計探明
稀土氧化物總量119962噸,保有儲量95079噸(2007年),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石灰岩分布於兩城鎮,地質儲量13.85億噸,白雲岩為2.8億噸。
生物資源
人口民族
人口
1953年微山縣成立時,共有6.43萬戶,29.56萬人。1969年達到40萬人,1981年增長到50萬人,1990年超過60萬人。2016年,微山縣常住人口65.01萬人,全年出生11747人,
人口出生率16.8‰。微山縣水多陸少,陸地人口密度達1300人/平方公里以上,湖區人口密度約50人/平方公里。
民族
微山縣總人口中絕大多數為
漢族,2011年有回族、朝鮮族、滿族等19個少數民族,共773人,占0.1%,其中回族594人,朝鮮族43人。
經濟
綜述
2016年,微山縣實現
地區生產總值(GDP)410.16億元,比2015年增長7.4%;
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9.9:43.9:46.2;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37億元,比2015年增長6.5%;
固定資產投資220.2億元,比2015年下降4.9%;全體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19549元,比2015年增長8.6%,其中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21元,農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32元。存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產業結構不優,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
第一產業
綜述2016年,微山縣農林牧漁及農林牧漁服務業
增加值41.9億元,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86.58億元,均比2015年增長3.8%。
第一產業增加值40.68億元,比2015年增長3.8%,拉動GDP增長0.4個百分點。
農作物 | 種植面積(畝) | 單產(公斤/畝) | 總產(噸) |
---|
冬小麥
| 386647
| 482.2
| 186428.8
|
玉米
| 276867
| 515.7
| 142781.9
|
水稻
| 65207
| 607.3
| 39600.4
|
大豆
| 56418
| 197.3
| 11132.7
|
花生 | 4226 | 281.1 | 1187.9 |
油菜籽 | 4441 | 142.4 | 632.4 |
棉花
| 943
| 213.4
| 201.2
|
蔬菜及食用菌
| 117846
| 2818.9
| 332200.9
|
西瓜
| 5104
| 3321.1
| 16950.7
|
2016年,微山縣糧食總產量38.13萬噸,比2015年增長1.5% ;糧食單產484.8公斤/畝,比2015年增長1.6%。農業增加值14.74億元,比2015年增長6.4%;農業產值26.14億元,比2015年增長6.5%。
漁業
2016年,微山縣水產品產量13.27萬噸,比2015年增長5.45%。其中,人工養殖水產量10.94萬噸,比2015年增長3.9%;自然捕撈水產量2.33萬噸,比2015年增長13.34%。漁業增加值13.89億元,比2015年增長13.5%;漁業產值31.24億元,比2015年增長13.2%。
畜牧業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雞、鴨為主。
畜禽種類 | 存欄量(萬頭/只) | 出欄量(萬頭/只) | 肉產量(噸) |
---|
豬
| 20.5
| 28.6
| 19886.3
|
牛
| 0.9
| 0.9
| 1023.7
|
羊
| 10.5
| 14.2
| 1064.9
|
雞
| 369.5
| 528.4
| 4612.1
|
鴨
| 292.0
| 902.7
| 數據暫缺
|
家兔
| 7.8
| 13.8
| 198.2
|
2016年,微山縣肉類總產量3.93萬噸,比2015年下降11.7%。雞蛋產量3.1萬噸,比2015年下降14%;鴨蛋產量1.6萬噸,比2015年下降84.7%。牧業增加值11.72億元,比2015年下降7.8%;牧業產值25.67億元,比2015年下降4.4%。
林業
2016年,微山縣有果園6006畝,水果總產量2381.42噸。其中葡萄園583畝,產量1052噸;桃園528畝,產桃406噸;產杏856.6噸,核桃39.66噸。全年造林243公頃,零星植樹150萬株,森林面積達到0.7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1.76%;經濟林產量2.51萬噸,木材產量1.97萬立方米。實現林業增加值3269萬元,比2015年增長64%;林業產值6667萬元,比2015年增長18.2%。
第二產業
綜述2016年,微山縣
第二產業增加值180.25億元,比2015年增長3.9%,拉動GDP增長1.8個百分點;完成投資141.4億元,比2015年增長0.79%。
工業2016年,微山縣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46家,增加值增長4.99%;主營業務收入184.62億元,比2015年下降45.9%;利潤20.56億元,比2015年增長26.33%;利稅36.20億元,比2015年增長13.3%。
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51.01億元,比2015年下降31.6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22%。
工業門類 | 總產值 | 比2015年增長 |
---|
煤炭開採與洗選業 | 62.19億元 | -2.43% |
煉焦業 | 5.08億元 | -35.5% |
電力機械和器材製造業 | 38.45億元 | -76.2% |
| 16.26億元 | -28.2% |
| 3.13億元 | -58.0% |
建築業
2016年,微山縣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共有20家,建築業總產值6.9億元,比2015年下降29.78%;利稅3.65億元,比2015年增長601.9%。
第三產業
綜述2016年,微山縣
第三產業增加值189.23億元,比2015年增長11.9%,拉動GDP增長5.2個百分點;完成投資65.9億元,比2015年下降17.38%。
房地產業完成投資17.6億元,比2015年增長75.92%。
旅遊業1987年,微山湖被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4年起每年夏季舉辦微山湖荷花節。2000年開始開發微山島,2008年開始開發南陽古鎮。2008年,微山湖景區(包括微山島、微山湖國家濕地和南陽古鎮三大景區)創建為3A級旅遊景區,2009年創建為4A級景區。2010年開始建設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2016年,微山縣共接待遊客530萬人次,比2015年增長13.6%;旅遊總收入50億元,比2015年增長13.1%。到2017年,微山縣形成了六大主幹景區(微山島景區、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景區、南陽古鎮景區、微山湖遊艇小鎮、歡城二級壩濕地景區、獨山島景區)和五大文化景區(伏羲廟、仲子廟、歡城東大農業休閒觀光園、張樓湖陵寺、韓莊郗山)及沿湖鄉村旅遊景觀帶,有全國金牌農漁家樂12家,全國鄉村旅遊模範村2個,全國鄉村旅遊模範帶頭人4人;省級旅遊強鄉鎮8個、特色村14個、農漁家樂48戶;市級鄉村旅遊示範鎮2個、示範村9個、示範經營戶103戶、農漁家樂486家;有50張床位的賓館旅館122家,床位5625張,餐位1.86萬個,旅遊直接從業人員9000餘人。
商業貿易2016年,微山縣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3.9億元,比2015年增長8.4%。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6.4億元,比2015年增長9.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7.5億元,比2015年增長4.8%。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109.1億元,比2015年增長8.2%;餐飲營業額14.8億元,比2015年增長10.2%。
2016年,微山縣外貿
進出口總額3.92億元,比2015年下降26.3%。其中,外貿出口總額3.7858億元,比2015年下降27.5%;外貿進口總額1362萬元,比2015年增長32.9%。全年
實際利用外資額3358萬元,比2015年下降86.9%。
金融業
2016年末,微山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19.44億元,比年初增加33.61億元。其中住戶儲蓄餘額143.93億元,比年初增加18.65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96.80億元,比年初增加1.43億元。其中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62.36億元,比年初增長1.34億元。
交通運輸
陸路
公路2016年,微山縣公路通車裡程1724.7公里,其中國道66.3公里,省道81.8公里,縣道91.4公里,鄉道176.3公里,村道1301公里;
一級公路50.5公里,
二級公路147.5公里,
三級公路72.8公里,
四級公路1444.8公里。公路橋樑142座,總長8863米。
京台高速公路微山縣城連線線:全長9.2公里,起點為國道104與微山夏陽路交叉處,向東經開發區後八屯村進入滕州市,在薛城區北接京台高速,微山境內長約1.5公里。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雙向四車道。
棗菏高速公路(跨微山湖高速公路):微山段長19.25公里,由滕州市濱湖鎮入境,經兩城鎮伏羲廟南側、東寨村北側,沿104省道北側向西,在東單村北側跨越104省道,沿104省道南側向西,在黃山南跨湖,跨湖特大橋長9160米,經南陽島北端向西進入魚台縣。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雙向四車道。
濟微高速公路:2017年9月通過
董梁高速公路—棗菏高速公路段(濟寧新機場高速連線線)可行性研究報告,微山段規劃自泗河橋入境,向南至兩城鎮南連線棗菏高速。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
104國道(G104,北京—福州):自夏鎮街道白莊北入境,向東南經縣城、彭口閘、塘湖、韓莊,至韓莊八街南出境進入江蘇,微山段全長39.5公里,為南北交通幹線。
104省道(S104,濟南—微山):自馬坡鎮北蘇村東入境,向南經馬坡、魯橋、兩城鎮,折向東至兩城鎮大辛莊出境進入滕州市濱湖鎮,向南至留莊鎮留莊八村再次入境,向東南經留莊、歡城、傅村,至終點處縣城南外環與104國道相接。境內長72.5公里。
241省道(S241,平邑—滕州):自滕州市西崗鎮段莊西入境,向西至終點留莊鎮下河頭村,與104省道相接,境內長0.5公里。
245省道(S245,店子—韓莊):自薛城區周營鎮前劉橋村南入境,向南至終點韓莊鎮,與104國道相交,境內長2.5公里。
344省道(S344,木石—歡城):自歡城鎮石莊東入境,向西至終點歡城鎮,境內長7.3公里。
348省道(S348,棗莊—曹縣):自夏鎮洛房橋入境,經縣城向西北至歡城鎮折向西,過二級壩至微山船閘出境,境內長26.7公里,為東西向交通幹線。
臨菏路(濟寧南二環、機場路):自馬坡鎮南孫莊北入境,向西至泗河橋進入任城區石橋鎮,至洸府河橋再次入境,向西至京杭運河橋出境,境內長10.2公里。
環湖大道:
西線(濱湖大道)自濟寧南二環京杭運河橋沿湖西大堤向南,至湖西大堤與姚樓河北河堤交叉處,其中濟寧至魚台段28.3公里(含微山段1.1公里)為一級公路,南段12.5公里為二級公路;
東線自
太白湖新區火炬路與南二環(臨菏路)交匯處向南接湖東大堤,沿堤至微山縣微山島碼頭,全長116.2公里,其中微山段長95.6公里,為三級公路標準,建設年限2016—2019年。
鐵路京滬鐵路北自大黃莊入境,南至韓莊九街出境,境內長18.7公里,屬
濟南鐵路局兗州車務段。
韓莊站為四等站,中心裡程625.486公里,有到發線2條,是山東的“南大門”。
塘湖站原名孟家莊站,建於1942年,已撤銷。此外,境內還有若干條廠礦企業鐵路專用線。
水路
微山縣地處湖區,14個鄉鎮在湖區,180個村莊四面環水、陸路不通,15.8萬漁湖民出行和湖產品的外運全靠水路。2010年起實施南四湖村村通航(道)便民工程,規劃開挖、疏浚、改造進出湖區生產生活航道61條,建設生產生活碼頭121處。
截至2013年,微山縣航道總里程600公里,其中京杭運河三級主航道126公里,六級以上航道400多公里;水上運輸企業50家;各類運輸船舶5000餘艘,運力300萬噸,貨物周轉量40億噸公里;港口企業37家,年吞吐量1700多萬噸;客運碼頭26處,客渡旅遊公司10家,客渡、旅遊船舶800多艘,年客運量190萬人次;港航從業人員6萬餘人,年經濟收入15億元,港航業成為微山縣重要基礎支柱產業之一。但港口發展層次低,以貨主碼頭居多,功能單一;航運企業普遍小、低、散,競爭力弱;港航聯動不夠緊密,物流產業鏈不發達。
根據《
濟寧港總體規劃(2013—2030年)》,濟寧港分為主城、微山等8個港區,其中微山港區為重要港區,分為韓莊、夏鎮、傅村、留莊、兩城、湖西6個作業區,以煤炭、礦建材料、非金屬礦石等散貨運輸為主,主要為當地礦產資源開發外運和城市建設服務,培育港航物流、旅遊、煤炭交易三大中心,相應發展旅遊客運。
社會事業
教育
2016年,微山縣有公辦幼稚園103所,在園幼兒16583人;國小130所(含25處教學點),招生7393人,在校學生44928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8%,國小畢業生升學率100%;初級中學26所,招生6482人,在校學生16407人,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1%;普通高中3所,招生3291人,在校學生 9792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108人。
科技
2016年,微山縣實施科技計畫項目38項,其中市級以上10項,縣級28項;取得重要科技成果52項;全縣申請專利860項,推廣套用新技術成果46項。
文體
2016年,微山縣有文化館1個,電影公司1個,廣通公司1個,公共圖書館1個;廣播電台1座(調頻102.9兆赫),電視台1座,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0.6%,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8.35%;參加市級以上體育比賽共獲獎牌13枚,其中,金牌5枚,銀牌3枚,銅牌5枚。
衛生
2016年,微山縣有各類衛生機構34個;其中,醫院14個,衛生院14個,衛生防疫機構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醫療機構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790人,實有醫療床位2830張;其中,縣級醫院910張,鄉鎮衛生院810張。
社保
2016年,微山縣參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470438人,
失業保險40023人,
基本醫療保險690069人,
工傷保險55101人,
生育保險45277人,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基金支出129877萬元;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參保職工15412人,企業參保職工46913人;離退休人員15959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404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6946人,農村低保支出4282.1萬元。有社區服務機構(設施)23個;老年人和殘疾人服務機構20個,在院人數2293人;救助供養特困人員2644人;民政部門直接醫療救助3496人次,臨時救助1682人次;接收慈善捐款2884萬元,慈善救助15110人(戶)。
旅遊觀光
旅遊景區
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微山湖西北部,微山縣城以南3公里,是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亞洲最大的草甸型濕地公園,集旅遊觀光、生態科研和歷史文化保護於一體,分為分八個景區(新薛河自然濕地景區、漁業博覽園區、親水綠島濕地景區、觀鳥綠洲濕地景區、小泥河景區、漁業體驗區、蘆葦盪、天然生態濕地景區)和五大功能區(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和管理服務區)。
位於南四湖北部的
南陽湖中,面積15平方公里,由島上古鎮、民俗村落、南陽湖三部分組成,
南陽島為景區核心。南陽是古運河四大名鎮之一,古運河穿鎮而過,元明清時期是運河岸邊重要的碼頭。有古街人家、胡記錢莊、馬家旗桿、土地神廟、乾隆行宮、古城遺址、清真寺、運河龍橋、長虹臥波、運河古柳、荷花映日、運河故道、湖上新葦等景點。
節慶活動
節會名稱 | 首屆年份 | 舉辦時間 |
---|
微山湖荷花節 | 1994年 | 7—8月 |
微山湖濕地節 | 2012年 | 7—8月 |
微山湖放魚節 | 2013年 | 4月中旬 |
微子文化節 | 2015年 | 5月 |
微山湖民俗文化節 | 2017年 | 3月 |
伏羲文化旅遊節 | 2017年 | 5月 |
微山湖大閘蟹文化節 | 2017年 | 10月 |
名優特產
微山湖大閘蟹:為長江水系
中華絨螯蟹,大閘蟹殼青色,腹面乳白色;蟹爪金色,步足剛毛和螯足絨毛金黃色;活動正常,反應敏捷;體表清潔,甲殼光澤良好;鰓絲清晰、白色或微褐色;肌肉白色,紋理清晰、有彈性;蟹黃凝固不流動,煮熟的雌蟹黃顏色呈紅色,香味濃郁,雄蟹蟹膏顏色呈白色,呈凝膠狀。
微山湖四鼻孔鯉魚:前鼻孔和後鼻孔之間的皮膜明顯,魚體體態修長,背鰭青灰,尾鰭、臀鰭淡紅,體側鱗片金黃,肉質鮮嫩,味道鮮美而醇厚。每百克魚肉中含蛋白質≥18.0克、脂肪≥1.0克,肌肉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四種胺基酸的總量≥6.7%。
微山湖烏鱧:體態豐腴,體形圓而長,全身灰黑色,背部與頭部較暗,腹部淡白色,頭背部有七星狀斑紋,體側有許多不規則黑色斑塊,有光澤,鱗片完整,不易脫落,粘液無渾濁,肌肉組織有彈性。肉質細膩,密實,味道鮮美。魚肉蛋白質含量≥18.8%,脂肪含量≥0.8%。
微山湖麻鴨:分為青麻鴨和紅麻鴨兩種,遺傳性能穩定;體型小,早熟,適應性強;產蛋率高,蛋個大,質量高;覓食力強,適宜放牧;產肉性能好,瘦肉率高,胸肌發達,肉質好。
此外,還有甲魚、鱖魚、青蝦、菱角、鹹鴨蛋等。
歷史文化
文物古蹟
伏羲廟位於兩城鎮劉莊村西側,廟建於伏羲陵之上,圍繞青石垣牆。創建年代不詳。《魏書·地形志》載有該廟,當時已為名勝,唐宋元明皆有碑刻。今有伏羲殿,面闊5間,進深3間,長15.4米,單檐歇山式,八柱、六重梁、九檁,長鼓狀石礎,殿頂鋪黃綠色琉璃瓦。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仲子廟位於魯橋鎮仲淺村。唐開元七年(719年)為紀念孔子門生仲子路而建,宋明清多次重修。現存大殿5間、穿堂3間、寢殿3間、南北配房各5間,為清建築風格。大殿重梁起架,通天木柱8根,八棱石柱4根,石碑38幢及宋高宗、清康熙、乾隆皇帝的御書匾額3幅。
梁祝墓位於馬坡鎮馬坡村西南隅,濟微公路東側,梁氏祖塋群之首。經歷年淤積,墓碑深埋地下,鮮有人知。1995年春,梁祝合葬墓及墓誌碑發掘出土,因保護措施有限,再次埋入地下,後於2003年正式出土。墓誌全文843個字,正文756個字,分別記載生平和頌揚節義。詳細記載了真實生活中的梁祝其人及其愛情瓜葛。梁祝的死因與地方官指令二人合葬,與世傳神話故事不同。
風俗文化
微山湖端鼓腔:流傳於微山湖區的一種傳統藝術,是微山湖漁民在生產、生活中祭祀、祈福、慶豐收的禮儀習俗。端鼓腔唯一的伴奏樂器是幾面狀如團扇的單面羊皮鼓,鼓柄長約10厘米,末端有直徑約10厘米的鐵圈,圈上套著9個小鐵環,稱“九連環”。伴奏時左手把鼓,右手持鼓棒敲擊鼓面,隨著鼓點晃動鐵環,發出悅耳的聲音。端鼓腔的地方風格較濃,唱腔特點突出。唱腔的情感上分為喜、怒、恐、思、憂、悲、哀等。端鼓腔大多是在逢會設壇時演唱,如農曆正月燈會、三月聖母娘娘會、四月泰山廟會、五月太平會及封湖冬會、造船會等。
微山湖漁家婚禮:微山湖漁民的獨特婚禮。時間多定在春和景明的三月或水碧天藍的中秋。新房是油光錚亮的新船。迎親的婚船由幾條或數十條船連線而成,浩浩蕩蕩頗有氣勢。迎親船頭上的新郎、新娘並肩而立,披紅戴花,身後是兩位抱雞的迎親姑娘。雞,名曰“上頭雞”,“雞”“吉”諧音,寓意為大吉大利。至新郎住所,嫂子輩的迎面撒來象徵幸福的麩皮,象徵早生孩子的紅棗、花生和象徵生活富貴的硬幣。然後新人步入備好的大船,舉行結婚典禮。禮畢,在船上設宴招待來賓。如今的漁家婚禮雖規模大小不一,但風俗儀式基本一致,並融入時代特色。
著名人物
目夷,字
子魚,春秋時期宋國人,微子十七世孫,宋襄公庶兄,政治家、軍事家。襄公即位,目夷為相。有“
子魚論戰”典故。微山島有
目夷墓。
張良(約前250—前186),字子房,戰國時韓國(今河南潁川)人,漢初名臣,軍事家、政治家。微山島有
張良墓。
姜肱(96—173),字伯淮,東漢彭城廣戚(今夏鎮戚城街)人。“
五處士”之一,多次逃官不就。有“
姜肱被”典故。
劉表(142—208),字景升。東漢山陽郡高平縣人,東漢末期割據軍閥。初平元年(190年)任
荊州刺史,領有荊楚數千里之地,和
曹操、
袁紹相抗衡。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陽高平人,東漢末文學家,“
建安七子”之一。以文才聞名天下,尤擅辭賦。代表作《
七哀詩》《
登樓賦》等。
仲長統(180—220),字公理。山陽高平人,東漢政論家、思想家,著有《
昌言》。
王弼(226—249),字輔嗣,山陽高平人,三國魏經學家、易學家、哲學家,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為《
道德經》《
易經》撰寫註解,對後世影響甚大。
戚繼光(1528—1588),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籍貫山東登州,出生於魯橋,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創建“戚家軍”,在沿海轉戰十餘年,前後殲滅倭寇數萬人。後調北方,鎮守長城一線十六年,抵禦蒙古南犯,迫使其與明朝議和。著有《
紀效新書》《
練兵實紀》《
止止堂集》等。
潘馥(1883—1936),字馨航,馬坡潘莊人。歷任
北洋政府財政部總長、交通部總長、國務院總理等職。
劉安祺(1903—1995),字壽山,嶧縣義和莊(今韓莊鎮二街村)人,國軍高級將領,陸軍一級上將。曾參加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49年撤退台灣,後任陸軍總司令、
三軍大學校長、“
中央信託局”理事會主席、“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