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學著作,西晉·王叔和撰於公元3世紀,10卷。集漢以前脈學之大成,選錄《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及扁鵲、華佗等有關脈學之論說,闡析脈理、脈法,結合臨床實際,詳辨脈象及其主病。《脈經》系我國現存較早的脈學專書,首次系統歸納了24種脈象,對其性狀作出具體描述,初步肯定了有關三部脈的定位診斷,為後世脈學發展奠定基礎,並有指導臨床實踐之意義。同時《脈經》還保存了大量古代中醫文獻資料。
基本介紹
- 書名(異名):《脈經》
- 作者:王叔和
- 成書年代:西晉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脈學著作,西晉·王叔和撰於公元3世紀,10卷。集漢以前脈學之大成,選錄《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及扁鵲、華佗等有關脈學之論說,闡析脈理、脈法,結合臨床實際,詳辨脈象及其主病。《脈經》系我國現存較早的脈學專書,首次系統歸納了24種脈象,對其性狀作出具體描述,初步肯定了有關三部脈的定位診斷,為後世脈學發展奠定基礎,並有指導臨床實踐之意義。同時《脈經》還保存了大量古代中醫文獻資料。
《脈經》系我國現存較早的脈學專書,首次系統歸納了24種脈象,對其性狀作出具體描述,初步肯定了有關三部脈的定位診斷,為後世脈學發展奠定基礎,並有指導臨床實踐之...
《脈經白話圖解》對《脈經》作了白話圖解。全書共10卷,內容涉及範圍比較廣泛,除引《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外,舉凡脈之形狀與部位,憑脈辨證,列三部...
《中醫十大經典:脈經》內容簡介: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從寸至尺,名曰尺澤,故曰尺寸。寸後尺前名曰關。陽出陰人,以關為界。陽出三分,陰入三...
《脈經語譯》共十卷。前九卷分為口79篇,第十卷不分篇,為手檢圖12部。《脈經語譯》論脈,其內容涉及面相當廣泛。舉幾脈形脈法部位,三關病候治宜,三部九...
《脈經——中醫十大經典》是2007年6月1日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叔和。本書主要介紹了病體脈象診療法以及病體的治療手法和宜忌。...
《脈經直指》,七卷,明代醫家方谷撰,成書於明萬曆二年(1574年)。系方氏潛心研究王叔和《脈經》和《難經》諸書,結合自身臨床經驗而撰成。卷一主要論述“脈經...
《脈經白話精解》是 2010年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竹星。...... 《脈經白話精解》是 2010年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竹星。...
《脈經校釋》是200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重刻《脈經》序重校《脈經》序《脈經》跋《脈經》書後重刻《脈經》序重刊《脈經》序...
《脈經譯註》是2009年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牛兵占。...... 《脈經譯註》是西晉初王叔和編著的一部診斷學專著,也是我國現存古籍中重要的醫學文獻。其內...
脈經圖注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概述、信息欄、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簡介】診法類。不分卷。不著撰者。刊於淸光緒二 ...
《脈經語釋譯註·瀕湖脈學譯註》是2010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脈經語釋譯註·瀕湖脈學譯註》是2010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醫古籍整理叢書重刊:脈經校注》十卷。前九卷分為九十七篇,第十卷不分篇,為手檢圖二十一部。《中醫古籍整理叢書重刊:脈經校注》論脈,其內容涉及面相當...
《脈經語釋譯註》是2010年04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王叔和。...... 《脈經語釋譯註》是2010年04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
晉 王叔和 《脈經》細分為二十四脈, 明 李時珍 《瀕湖脈學》增為二十七脈, 明 李中梓 《診家正眼》增為二十八脈。[1] 中文名 脈象 形成 臟腑氣血...
在中醫學發展史上,他做出了兩大重要貢獻,一是整理《傷寒論》,一是著述《脈經》。王叔和性格沉靜,博好經方,且熟悉修身養性之術,尤擅長於脈學之理。著有《...
二十四脈指常見的二十四種脈象。《脈經》載述浮、芤、洪、滑、數、促、弦、緊、沉、伏、革、實、微、澀、細、軟、弱、虛、散、緩、遲、結、代、動等...
王叔和《脈經》的撰成,可謂達到了脈學發展的最高水平,但《脈經》理論精微,內容廣博,學者欲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殊非易事,加之卷帙較大,故未得廣泛流布。六朝...
陽維脈脈經穴道 編輯 《奇經八脈考》具體指出:“陽維脈起於諸陽之會,即起於足太陽膀胱經之足外踝下一寸金門穴。再從金門穴行於足少陽膽經之外踝上七寸陽交...
考《隋書·經籍志》載王叔和《脈經》十卷,《唐志》並同,而無所謂《脈訣》者。呂復《群經古方論》曰,《脈訣》一卷,乃六朝高陽生所撰,託以叔和之名,謬立...
書中不少內容是根據王叔和《脈經》重新編撰的。詳細論述二十四脈,並立七表(浮、芤、滑、實、弦、緊、洪)、八里(微、沉、緩、澀、遲、伏、濡、弱)、九道...
後世則以寸口診法為主,並從脈的位置、次數、性狀、形式等,分為多種,前人有二十四脈(《脈經》)、二十七脈(《瀕湖脈訣》)、二十八脈(《診家正眼》)、...
專著 《脈經》 類別 醫學 出處 《史記》 目錄 1 發展演變 2 常見異常脈象 切脈診病發展演變 編輯 早期的切脈方法比較複雜,要切按頭頸、手、足等多處部位的脈...
我國第一部脈學專著——《脈經》產生於晉朝,其中的診脈方法和理論已相當完備。中文名 號脈 讀音 號hào脈 別稱 切脈 專業名詞 脈診...
這種方法,《內經》已有記述,以後的《難經》、《脈經》等書所記述的主要就是寸口診,並一直沿用到今天。“遍身診”後來已不常用,甚至不用。其實,這種方法即使在...
歌訣在編法上有其特點,如介紹浮、沉等脈,即用浮、沉等韻編成該脈歌訣。各脈主病以《內經》記載為主,並扼要摘取《脈經》及後世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