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兵實紀

練兵實紀

《練兵實紀》 是明代軍事著作。由戚繼光薊鎮練兵時撰寫。此書正集9卷,附雜集6卷。它和《紀效新書》稱為戚氏兵書姐妹篇。 九卷九篇共二百六十四條,具體篇目是:練伍法第一、練膽氣第二、練耳目第三、練手足第四、練營陣第五(場操)、練後附雜集六卷六篇:儲練通論(上下篇)、將官到任寶鑑、登壇口授(李超胡守仁輯)、軍器解、車步騎營陣解。書前還冠有“凡例”即“分給教習次第”共十五條,記述了將、卒各自應學習的內容、標準,教材發放辦法,督促學習的措施等。營陣第六(行營)、練營陣第七(野營)、練營陣第八(戰約)、練將第九。

基本介紹

  • 書名:《練兵實紀》
  • 又名:Real discipline training
  • 作者戚繼光
  • ISBN:9787101028843
  • 定價:27.00元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01-1
  • 地點薊鎮
  • 數目:9卷
  • :雜集6卷
簡介,作者簡介,版本與收藏情況表,原文節選,

簡介

《練兵實紀》 是戚繼光薊鎮練兵時撰寫。此書正集9卷,附雜集6卷它和《紀效新書》稱為戚氏兵書姐妹篇。九卷九篇共二百六十四條,具體篇目是:練伍法第一、練膽氣第二、練耳目第三、練手足第四、練營陣第五(場操)、練營陣第六(行營)、練營陣第七(野營)、練營陣第八(戰約)、練將第九。後附雜集六卷六篇:儲練通論(上下篇)、將官到任寶鑑、登壇口授(李超、胡守仁輯)、軍器解、車步騎營陣解。書前還冠有“凡例”即“分給教習次第”共十五條,記述了將、卒各自應學習的內容、標準,教材發放辦法,督促學習的措施等。
《練兵實紀》內容廣泛,涉及兵員選拔、部伍編制、旗幟金鼓、武器裝備、將帥修養、軍禮軍法、車步騎兵的編成保結及其同訓練等建軍、訓練和作戰的各個方面。正文一至四卷側重單兵訓練;五至八卷和“雜集”的《軍器解》、《車步騎營陣解》講營陣訓練;正文第九卷和“雜集”中的《儲練通論(上下篇)》、《將官到任寶鑑》和《登壇口授》等篇記述了將帥的選拔培養、應具備的條件等。
《練兵實紀》寫於《紀效新書》之後,起筆於1568年,成橛?571年。它既注意吸收南方練兵的經驗,又結合北方練兵的實際,其練兵思想在《紀效新書》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
《練兵實紀》,清代常州麟玉山房刊本刻成《練兵紀實》。《明史·戚繼光傳》記作《練兵事實》,顯系筆誤。中華書局點校本據《明史·藝文志》、《千頃堂書目》、《四庫全書總目》校為《練兵紀實》欠妥,因上述書目作《練兵實紀》,應校為《練兵實紀》為是。
《練兵實紀》是戚繼光練兵中編寫的各種教材和條規的彙編。《練兵實紀公移》說:“譬如遴選營陣行伍號令旌旗之色,金鼓之音,車營、車步騎合營、野營、行營、野戰、戰勝、教養、曉喻之類,一切未備者,本府逐漸擬定。教練已經二年,各路與入衛將士,雖以台工未及詳舉,而標兵六營,耳提面命,頗皆堪閱。今將先後給與將士教習過條約,通集成帙,計八卷,一卷大約數十條,又附以練將一卷,乃聽將官自習,不系士伍程督,計共九卷。”這就是《練兵實紀》正文九卷的成書情況,但只言“教練已經二年”,未說明具體成書年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據《登壇口授》載:“時帷庚午夏六月,諸邊新台,肇建過半,乃奉制府會同撫院奏,奉暫停以舉練事。”庚午年即明隆慶四年(1570年),斷為寫成於明隆慶五年(1571年)。據今人考證,戚繼光練兵始於隆慶二年(1568年),其成書時間當在隆慶四年末或隆慶五年初。《雜集》六卷寫成於隆慶年間至萬曆初年,收入《練兵實紀》當在萬曆年間。
《練兵實紀》現存版本主要有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刑玠刻本、明天啟二年(1622年)刻本、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許乃釗刻本、清鹹豐甲寅(1854年)光霽堂刻本、清光緒乙未(1895年)上海醉經石印本四庫全書本、學津討源本、墨海金壺本、守山閣本、瓶花書屋本、京都琉璃廠刻活字本、抄本、多種鉛印本等。抄本十卷,與刻本內容不同,子目為:騎兵、步兵、車兵、輜兵、合營、行營、下營、禁令、兵法、練藝、練器、訓諭、條教、圖解。抗戰時期,八路軍軍政雜誌社曾將該書第9卷《練將》和另一些關於練將的論述,輯錄成《戚繼光治兵語錄》一書,在延安出版發行。近年來,發表的研究論著有王兆春《從〈紀效新書〉與〈練兵實紀〉看戚繼光對古代軍事學的雙手刀為短兵。以有力伶俐者二名,為貢獻》(《空軍政治學院學報(增刊)》1987年第3期)、鄒經《〈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總說》(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4月出版)等。
練兵實紀》自隆慶年間問世後,傳播很廣。流傳於世的《練兵實紀》,一種是由本集九卷、雜集六卷組成的十五卷本,一種是不包括雜集的九卷本。目前所見的最早的兩種刻本,都刊行於萬曆年間:一是萬曆二十五年邢?刻行的十五卷本,現藏南京圖書館;一是具體刊行時間不明的萬曆年間九卷刻本,現藏北京圖書館和日本尊經閣文庫

作者簡介

《練兵實紀》,明代軍事家、抗倭名將戚繼光撰。戚繼光(1528—1588年),字無敬,號南塘,晚號孟渚。祖籍山東東牟(今萊蕪),生於山東登州(今蓬萊),出身將門。自幼跟隨父親讀書、習武,從小就立下了馳馬疆場,保國衛家的志向,畢生 40 餘年在軍旅中度過。1549 年(嘉靖二十八年),21 歲的戚繼光帶兵從登州到薊鎮戌守,即守衛北京以北的長城。第二年,他回山東參加鄉試,教中了武舉人。同年又到北京參加會試。此時正值俺答率領蒙古軍揮兵南下,一直打到了北京的東直門下,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庚戌之變”。在京會試的武舉人奉命參加保衛京師的戰鬥,其時戚繼光被任命為總旗牌官。這一事件深深激發了戚繼光對北京防禦的憂慮,這就成了他其後針對薊北長城防禦撰寫《練兵實紀》這部軍事著作的最早契機。“庚戌之變”後,戚繼光根據薊北長城防禦的態勢及蒙古軍隊的情況撰寫了《備俺答策》,對當時的北京防禦提出了較有見地的策略,為後來的《練兵實紀》一書奠定了基礎。
1553 年(嘉靖三十二年),沿海地區倭寇猖獗,戚繼光被任命為署都指揮簽事,負責山東全省海防。在任內,他大力修建海防工事,整頓軍紀,加強練兵,使得山東海防日趨鞏固,受到朝廷的讚許。1555 年(嘉靖三十四年),他又被任命為浙江都指揮僉事,主管浙江全省的屯田事務。不久,東南沿海倭患嚴重,他被任命為浙江寧紹台參將,管理寧波、紹興、台州三府數十州縣的軍務。1558 年,他又再被提升為總兵官,鎮守福建及浙江金華、溫州二府,都督水陸諸戎務。在抗倭戰爭的實踐中,戚繼光愈來愈感到練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經明朝廷批准,1559 年,戚繼光在浙江義烏募兵建軍。兩年之內,他訓練了三千勁卒。這支軍隊作戰機智勇敢,使倭寇望之生畏,被人譽為“戚家軍”。他在 1560 年間寫成的《紀效新書》,就是他在浙江練兵、作戰的經驗總結,同時也是此後抗倭戰爭中練兵、作戰的指導原則。在此後 30多年的抗倭戰爭中,“戚家軍”戰無不勝,每次都以極小的代價取得重大的勝利。甚至還創造了殲倭上千名,而“戚家軍”無一傷亡的戰例。戚繼光也因此被人譽為“常勝將軍”。 戚繼光訓練義烏兵,完全廢棄了明軍原來的衛所編制和舊的作戰規則,新創立了以鴛鴦陣為基礎的編制和作戰方法。鴛鴦陣的編制相當於現代一個步兵班,這是古代軍事史上劃時代的一個創舉。此陣法按照兵器協同的要求組成,根據需要還可臨時變化,使得軍隊基層單位的戰鬥力大大提高。
在抗倭戰爭取得勝利後,京城之北邊患又起。“元人北歸,屢謀興復”,薊北長城一帶亟須有能力的將領守衛。1568 年(隆慶二年),戚繼光被朝廷任命為都督同知,總理薊州、昌平、遼東、保定四鎮練兵,用權與總督相同。當時這四鎮是明王朝北京的軍事重鎮。戚繼光上任時,“薊邊兵政廢弛已久,一切營任行陣,志趣識見,皆患沿襲舊套。是以將不知兵,兵無節制已非一日。”原來的騎兵、步兵又不能協調作戰,因此戰鬥力極低。戚繼光到任之前的 17 年間,曾易大將 10 人,都因不能勝任邊守以罪革去。戚繼光奉命於危難之際,上任之後就對邊守軍政進行了仔細的調查分析,他決心整頓軍隊,重新訓練出一支有戰鬥力的新軍。《練兵實紀》就是在《紀效新書》的基礎上,為薊北練兵而作的。

版本與收藏情況表

┌———————————┬——┬—————————————┐
│版本 │卷數│收藏處(圖書館) │
├———————————┼——┼—————————————┤
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 │南京 │
│邢?刻本 │ │ │
├———————————┼——┼—————————————┤
│明萬曆間刻本 │9  │北京圖書館、(日)尊經閣文庫
├———————————┼——┼—————————————┤
│明天啟二年(1622年)刻本│15 │故宮博物院、南京 │
├———————————┼——┼—————————————┤
明萬曆間鈔本 │15 │(日)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
│明兵書四種本 │15 │北京圖書館 │
├———————————┼——┼—————————————┤
│明刊本 │9  │(日)尊經閣文庫 │
├———————————┼——┼—————————————┤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敕│15 │故宮博物院、北京圖書館、遼│
│輯四庫全書本 │ │寧、浙江 │
├———————————┼——┼—————————————┤
│清嘉慶間海虞張氏刊張海│15 │北京圖書館、復旦大學、天津│
│鵬輯墨海金壺本 │ │、南京、杭州大學、青海、黑│
│ │ │龍江、(日)京都大學人文科學│
│ │ │研究所 │
├———————————┼——┼—————————————┤
│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刻│15 │廣東、山東 │
│本 │ │ │
├———————————┼——┼—————————————┤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15 │南京軍事科學院 │
│刊本 │ │ │
├———————————┼——┼—————————————┤
清道光十年(1830年)來鹿│15 │上海、四川、重慶、四川大學│
│堂刊福康安輯三書寶鑑三│ │、山西、山東、青島 │
│種本刻本 │ │ │
└———————————┴——┴—————————————┘
┌————————————————————————————┐
│ │
├———————————┬——┬—————————————┤
│版本 │卷數│收藏處(圖書館) │
├———————————┼——┼—————————————┤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15 │北京圖書館、首都、北京大學│
│錢塘許氏刊許乃釗輯敏果│ │、清華大學、上海、中國科學│
│齋七種本 │ │院、北京師大、華東師大、福│
│ │ │建師大、天津、吉林大學、青│
│ │ │島、山東大學、南京、蘇州、│
│ │ │安徽、湖北、四川、重慶、四│
│ │ │川大學、雲南、山東、軍事科│
│ │ │學院、廣東、江蘇師院、河南│
│ │ │、(日)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
│ │ │所、(日)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
│ │ │究所 │
├———————————┼——┼—————————————┤
│清錢熙祚輯守山閣叢書本│15 │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上海│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天津、遼寧、中國科學院、│
│金山錢氏據墨海金壺刊版│ │北京師大、華東師大、吉林市│
│重編增刊本 │ │、吉林大學、甘肅、南京、河│
│ │ │南、江西、青島、(日)東京大│
│ │ │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日)京都│
│ │ │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日)靜│
│ │ │嘉堂文庫 │
├———————————┼——┼—————————————┤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15 │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清華│
│刊童和豫輯瓶華書屋叢書│ │大學、上海、復旦大學、中國│
│本 │ │科學院、福建師大、南京、湖│
│ │ │北、(日)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
│ │ │究所 │
├———————————┼——┼—————————————┤
│清鹹豐四年(1854年)成都│15 │甘肅、軍事科學院、安徽社會│
│光霽堂刊本 │ │科學院 │
├———————————┼——┼—————————————┤
│清鹹豐五年(1855年)成都│15 │四川 │
│翻刻來鹿堂三書寶鑑三種│ │ │
│本 │ │ │
├———————————┼——┼—————————————┤
│清鹹豐四年(1854年)重刊│15 │復旦大學、華東師大、(日)東│
│光霽堂藏本 │ │京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
├———————————┼——┼—————————————┤
│清光緒元年(1875年)京都│15 │上海、天津、四川大學、軍事│
│寶林堂刊戚大將軍練兵紀│ │科學院 │
│效合刻本 │ │ │
├———————————┼——┼—————————————┤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上│15 │北京圖書館、首都、北京大學│
│海鴻文書局據清錢氏守山│ │、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大學、│
│閣本影印本 │ │中國科學院、北京師大、華東│
│ │ │師大、上海辭書出版社、哈爾│
│ │ │濱、上海、復旦大學、天津、│
│ │ │遼寧大學、吉林大學、山東、│
│ │ │山東大學、南京、南京大學、│
│ │ │蘇州、安徽、浙江、杭州大學
│ │ │、福建、湖北、武漢、江西、│
│ │ │廣東、四川、重慶、四川大學│
│ │ │、桂林、廣西 │
├———————————┼——┼—————————————┤
│清鈔本 │15 │軍事科學院 │
├———————————┼——┼—————————————┤
│清京都琉璃廠活字本 │15 │北京師大、安徽社會科學院、│
│ │ │軍事科學院、上海、河南 │
├———————————┼——┼—————————————┤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9  │廣東、軍事科學院、河南、安│
│上海醉經樓石印本 │ │徽社會科學院、山東 │
├———————————┼——┼—————————————┤
│清光緒中刊本 │15 │上海、開封、山東 │
├———————————┼——┼—————————————┤
│民國十年(1921年)上海博│15 │北京圖書館、首都、北京大學│
│古齋據清張氏墨海金壺本│ │、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大學、│
│影印本 │ │北京師大、華東師大、上海辭│
│ │ │書出版社、內蒙古、吉林市、│
│ │ │福建師大、福建、上海、復旦│
│ │ │大學、天津、遼寧、吉林大學│
│ │ │、甘肅、南京、南京大學、浙│
│ │ │江、杭州大學、河南、武漢大│
│ │ │學、江西、廣東、四川、重慶│
│ │ │、四川大學、雲南 │
└———————————┴——┴—————————————┘
┌————————————┬—┬—————————————┐
│民國十一年(1922年)上海 │15│北京圖書館、首都、北京大學│
│博古齋據清錢氏守山閣本 │ │、中央民族大學、上海、北京│
│影印本 │ │師大、上海師院、福建師大、│
│ │ │復旦大學、天津、寧夏、遼寧│
│ │ │、甘肅、南京、南京大學、杭│
│ │ │州大學、武漢大學、江西、廣│
│ │ │東、重慶、四川大學、雲南 │
├————————————┼—┼—————————————┤
│民國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 │15│北京圖書館、清華大學、中央│
│(1935年-1937年)上海商務 │ │民族大學、上海、復旦大學、│
│印書館排印輯叢書集成初 │ │北京師大、華東師大、上海師│
│編本 │ │院、上海辭書出版社、內蒙古│
│ │ │、吉林市、哈爾濱、福建師大│
│ │ │、天津、吉林大學、遼寧、甘│
│ │ │肅、山東大學、南京、南京大│
│ │ │學、浙江、福建、杭州大學、│
│ │ │湖北、武漢、武漢大學、江西│
│ │ │、四川、重慶、四川大學、雲│
│ │ │南、桂林、廣西、太原、山西│
│ │ │、(日)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
│ │ │所 │
└————————————┴—┴—————————————┘

原文節選

車兵
第一。車兵
預日備牌號桌次並刷腰牌冊,俱與騎兵束伍同。是日選時,先擬千、把、百總、車正、隊長,亦同騎兵例,但騎兵人數,無拘多寡,有大營小營,可以從權。此以車為定額,每營一百二十八乘,方足外圍。庶馬步入營,不疏不密。中軍望竿車一乘,將台車一乘,鼓車二乘,座車一乘,大將軍車四乘,子藥什物車四乘,火箭車四乘,共一十六乘。除望竿車在營操壯觀,出征不用,余俱從征。其編派行伍,若足一車之用,須用四大隊,每隊十二名,共四十八名。今因額定每營軍不過三千,除雜流外,正得二千七百之數。
車人兩為所局,勢莫由我,姑以二十四名為一車,分奇正二隊。先令該管百總,將車正、隊長二人選到,俱令坐下,蓋不坐不得齊肅也。凡選車正必須伶俐知事有主張者,隊長必有膽者。於內,先喚第一車正,就將眾軍中取二十名前來,內選有力而稍伶俐者一人為舵工,又以有力伶俐者六名,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俱充佛狼機手。以一、三、五三名在左,管狼機一架,以二、四、六三名在右,管狼機一架。又以力弱伶俐者二名,為第七、第八,管火箭與舵工,車正共十名,此正兵隊也。機手仍給有刃大棒各一桿,火箭手給鈀一柄,便於放火箭也。又於二十名之內,仍選騎兵一隊,將先選到隊長給長桿槍一根,上用該色隊旗,聽隊長自揀兵九名,內以年紀伶俐有力者四人為鳥銃手,各給長倭刀一把,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在軍內放鳥銃,出車先放鳥銃,賊近用長刀。又選身中年少骨軟者二人為藤牌手,為第五名、第六名,在車內放火箭,出車打石塊,賊近用藤牌。又以有殺氣者二人,充钂鈀手,為第七名、第八名,在車放火箭,出車亦放火箭,賊近用钂鈀。火兵為第九名,專管各隊炊飯,共十名,此騎兵隊也。
又有新制輕車,利於遠出,經過險隘,有時用之。每營二百一十六輛,每面五十四輛,每乘車正一名,即隊長也。舵工一名,即火兵也。第一、二、三、四、五、六名俱銃手,第七、八名俱鈀箭手,第九、十名俱狼機手,為一隊。凡選車正,必須伶俐知事有主張者。於內,先喚第一車正,就將眾軍中選有力伶俐者六名,為火器手,火器不拘鳥銃快槍,第九、十二名為狼機手,肯為人下者一名為火兵,車輕不用舵工,一車完即給方色如式認旗一面,車兵擺列圖一張,令車正領在空所,照圖擺成二隊,車正、隊長各領一隊,如行伍圖式坐定。一把總者俱完放出,其各車正將圖用木牌粘懸車上備查,以憑管束,一將官下完足,示日於教場領車給器聽演習,派宗城司哨明白。
第二。車旗鼓
每營旗牌二班,各三名,號銃手三名,門旗二名,金鼓旗二名,五方旗五名,五方號帶五名,角旗四名,認旗二名,巡視旗八名,吹鼓手十六名,火藥匠六名,木匠五名,鐵匠五名,醫生一名,家丁一名,醫獸一名,家丁一名。
第三。車雜流
每一營將官下書記三名,家丁無定數,照騎兵例。軍伴一十八名,軍牢二十四名,伴當八名,養馬三名,薪水二名,廚役二名。中軍官下識字二名,軍牢八名,軍伴四名。每千總下識字二名,軍牢八名,軍伴四名。每一把總下識字一名,軍牢四名,軍伴四名。每一百總旗丁一名。
第四。車兵牌
輕車照大戰車一同。但每輛只兵一隊,以大戰車二隊,各分半用二輕車,即是一大戰車也。
第五。車旗號
車兵不用盔甲。車正用盔甲,方旗長二尺。百總旗,長三尺。把總旗,長四尺。千總旗,上角闊三尺,長五尺,帶長五尺。營將旗,上角闊四尺,長六尺,號帶長七尺。
前營將官紅旗,藍邊,黃帶,凡旗上字與騎兵同。
左千總蘭旗,紅邊,黃帶。一司把總紅旗,藍邊。二司把總藍旗,藍邊。三司把總白旗,藍邊。四司把總黑旗,藍邊。以上纓頭,俱用紅色。
右千總白旗,紅邊,黃帶。一司把總紅旗,白邊。二司把總藍旗,白邊。三司把總白旗,白邊。四司把總黑旗,白邊。以上纓頭,俱用紅色。百總與本司把總旗色同。車正旗色與百總同。
後營將官黑旗,白邊,黃帶。左千總藍旗,黑邊,黃帶。一司把總紅旗,藍邊。二司把總藍旗,藍邊。三司把總白旗,藍邊。四司把總黑旗,藍邊。以上纓頭俱用黑色。
右千總白旗,黑邊,黃帶。一司把總紅旗,白邊。二司把總藍旗,白邊。三司把總白旗,白邊。四司把總黑旗,白邊。以上纓頭俱用黑色。百總與本司把旗色同。車正旗色與百總同。
左營將官藍旗,黑邊,黃帶。左千總藍旗,藍邊,黃帶。一司把總紅旗,藍邊。二司把總藍旗,藍邊。三司把總白旗,藍邊。四司把總黑旗,藍邊。以上纓頭俱用藍色。
右千總白旗,藍邊,黃帶。一司把總紅旗,白邊。三司把總藍旗,白邊。三司把總白旗,白邊。四司把總黑旗,白邊。以上纓頭俱用藍色。百總與本司把總旗色同。車正旗色與百總同。
右營將官白旗,黃邊,黃帶。左千總藍旗,白邊,黃帶。一司把總紅旗,藍邊。二司把總藍旗,藍邊。三司把總白旗,藍邊。四司把總黑旗,藍邊。以上纓頭俱用白色。百總與本司把總旗色同。車正旗色與百總同。
右千總白旗,白邊,黃帶。一司把總黃旗,白邊。二司把總藍旗,白邊。三司把總白旗,白邊。四司把總黑旗,白邊。以上纓頭俱用白色。百總與本司把總旗色同。車正旗色與百總同。
中營將官黃旗,紅邊,黃帶。左千總藍旗黃邊,黃帶。一司把總紅旗,藍邊。二司把總藍旗,藍邊。三司把總白旗,藍邊。四司把總黑旗,藍邊。以上纓頭俱用黃色。
右千總白旗,黃邊,黃帶。一司把總紅旗,白邊。二司把總藍旗,白邊。三司把總白旗,白邊。四司把總黑旗,白邊。以上纓頭俱用黃色。百總與本司把總旗色同。車正旗色與百總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