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宋(中國周朝諸侯國))

宋國(中國周朝諸侯國)

宋(中國周朝諸侯國)一般指本詞條

宋國(公元前1114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周初被周天子封為公爵,國君子姓 宋氏。共傳三十四君,享國八百二十九年。

西周初期,周公旦輔佐周成王平定三監之亂,遵循“興滅繼絕”的傳統,於公元前1114年封商紂王的兄長微子啟商朝的舊都商丘,建立宋國,特準其用天子禮樂奉商朝宗祀,與周為客。宋國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為“三恪”之一。

春秋時期,齊國內亂時,宋襄公幫助齊公子復國,代齊作為盟主,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泓水之戰後,宋國國力受創。宋景公時期滅曹國,國力漸盛。戰國時期宋康王“行王政”,實行改革,宋國強盛起來。東敗齊、南敗楚、西敗魏,公元前286年,齊、楚、魏三國聯手滅掉宋國,三國瓜分宋國領土。

宋國為房、心之分野之地。面積約有十萬平方公里,皆膏腴之地

宋國經濟發達,宋國人善於經商,在繼承與發展殷商文化,特別是商業文化方面,功不可沒。宋國商文化繁榮昌盛,首先表現在城市的發展。當時,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濟水北岸的陶丘,獲水和泗水交匯處的彭城,都是極為繁榮的商業都會。

宋國是華夏聖賢文化的源頭,處於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名家四大思想之發源地,被譽為禮儀之邦,墨子莊子惠子三位聖人皆出自於宋國。此外,孔子的祖籍也在宋國。

基本介紹

地理範圍,歷史沿革,西周時期,讓國肇亂,襄公稱霸,彌兵之盟,齊國滅宋,古蹟遺存,國都遺址,宋國蒙遺址,文雅台遺址,史料記載,經濟,商業,城市,社會,文化,文化發展,文學作品,歷史名人,國家世系,世系姓氏,國君世系,世系簡表,西周時期,春秋時期,戰國時期,

地理範圍

漢書·地理志》云:“宋地,房、心之分野也。今之沛、梁、楚、山陽、濟陰、東平及東郡之須昌、壽張,皆宋分也。”宋國版圖跨有今河南東部、江蘇西北部和山東西南部之間,面積約有十萬平方公里,皆膏腴之地,國都商丘
宋國地圖宋國地圖

歷史沿革

西周時期

周武王伐紂,商朝覆亡後,按照分封制禮法,國家雖然覆亡,勝利者仍然不能讓以前的貴族宗祀滅絕,當武王分封諸侯時,仍然封紂王的兒子武庚於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後,武庚叛亂,被周公平叛殺死,另封紂王的兄長微子啟商丘(今河南商丘),國號宋,以奉商朝宗祀,為周朝的二王三恪之一。孔子的論語堯曰篇曾記載此一原則叫做“興滅國,繼絕世”。
春秋初期春秋初期
微子啟去世後,其後裔擔任王朝大臣,其弟微仲衍繼位。國君傳了幾代後,即發生內亂。湣共公去世後,弟宋煬公熙自立,其太子弗父何不得立。湣公子鮒祀為此很不滿,認為國君位職應該為其兄長弗父何。於是煬公三年,公子鮒祀殺掉了叔父煬公熙,欲立兄長為國君。弗父何以得位非正為由拒絕出任國君,於是公子鮒祀自立為國君,是為宋厲公。自此之後,宋國君位基本父子相承,直到宋宣公打破這慣例,結果由此引發宋國一場內亂。

讓國肇亂

春秋初年,宋國仍奉行著兄終弟及的傳位制度。西元前728年,宋宣公病逝,其弟宋穆公繼位。而在宋殤公時,在位尚未滿十年,即為華父督所殺。此一同時,宋國因時常干涉衛國鄭國內政而發生戰爭。公元前690年宋國內亂,諸公子紛外逃。
春秋後期春秋後期
公元前728年,宋宣公卒,其弟宋穆公繼位。宋穆公去世後,不立其子公子馮,以忠於兄宋宣公所託為由,堅持立兄子與夷。於是公子馮流亡鄭國,公子與夷立為國君,是為宋殤公
宋殤公繼位後,大司馬孔父嘉受穆公和所託,輔佐殤公,與另一大臣華父督共同執政。兩人皆為公族大夫。華父督為宋戴公之孫,而孔父嘉則為弗父何之後。華父督對孔父嘉地位高於己很不滿,而且有次華父督見孔父嘉之妻美貌並為這垂涎不已。
由於公子馮在國內有一定勢力,而且得到鄭國國君鄭莊公的支持,因此對此非常不放心。由此與鄭國發生連年征戰,但輸多勝少,因此國內民怨很深,華父督利用此形勢,大肆散布謠言,說大司馬將要再次對鄭用兵。於是國內發生騷亂,華父督趁機襲殺孔父嘉,奪走孔父嘉之妻。孔父嘉之子木金父則逃難到魯國,從此孔氏成為魯國人。
春秋時期各國地圖春秋時期各國地圖
宋殤公與夷聽聞華父督煽動殺死自己的親信孔父嘉,於是驅戰車欲殺華父督。華父督見國君發難,於是下趁機一舉殺掉了宋殤公。接著從鄭國迎立公子馮即位,公子馮是為宋莊公
宋莊公繼位後,根本置當年鄭國關照之恩不顧,貪於財賂。而且,他由華氏所立,因此華氏專政,宋國常干涉衛國鄭國內政而發生戰爭。

襄公稱霸

齊桓公曾將公子昭託付於宋襄公,現在,宋襄公也有意扶持他作齊國國君,於是,宋襄公通知各諸侯國,要大家發兵一道送公子昭回國接替王位。
春秋五霸春秋五霸
但宋襄公的威望不高,只有三個小國帶來兵馬回響他。宋襄公帶領四國人馬向齊國進發,齊國大臣見四個國家的兵馬打來,就大開城門,迎接公子昭即位,這就是齊孝公。
齊國原本是諸侯的盟主國,如今宋襄公幫齊孝公登上君位,就沾沾自喜起來,萌發了取代盟主的雄心。但這次回響擁戴齊孝公登位的只有三個小國聽命於他,其他中原大國根本不予理睬,可自己又沒有實力去強迫他們,於是他就決定拉攏大國,借大國的聲威去壓服小國。
宋襄公拉攏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南方的楚國,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大臣們以後,首先反對他的就是他的哥哥目夷,他說:“宋國國力微弱,無力承受霸主的地位,弄不好還會招來災禍”。但宋襄公不聽大臣們的勸告,不自量力地於公元前639年向楚成王、齊孝公發出邀請,請他們於那年的農曆7月在宋國的盂(今河南睢縣)召開諸侯國會議,討論訂立盟約的事情。
宋襄公興致勃勃的準備赴會,兄長目夷又勸他說:“大王要多帶些兵馬,以防楚王不懷好意”。宋襄公卻說:“那怎么行,我們開會就是為了不打仗,帶那么多兵馬乾什麼”。在開會的時候,宋襄公和楚成王都想當盟主,雙方爭執不休,可楚國實力強大,附和楚國的諸侯國多,宋襄公還想爭辯,結果被楚成王帶來的將領抓了過去,後經魯國與齊國在一旁勸解,同意楚成王作了盟主,才放了宋襄公。
宋襄公回來後,憋了一肚子氣,他恨楚成王,也恨同楚成王一個鼻孔出氣的鄭國國君。於是,他又決定討伐鄭國。公元前638年,宋國出兵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楚成王帶兵直攻宋國。楚、宋兩國軍隊隔泓水(今河南柘城)對峙,楚軍在北,宋軍在南,楚軍仗著人多,大白天強行渡河,向宋軍進攻。這時,公子目夷對宋襄公說:“趁楚軍還未全軍過河,現在我們衝殺過去,一定能勝利”。可呆氣十足、愚不可及的宋襄公卻說:“不行,我們是講仁義的國家,敵人渡河還沒結束,我們就殺過去,還算得上是仁義國家嗎”。這時,楚軍已全部上岸,正亂作一團的排隊擺陣,子目夷又對宋襄公說:“趁現在楚軍立足未穩,我們殺過去,可能還能勝利,否則,我們就危險了”。宋襄公說:“你這個人太不仁義了,人家的隊伍還沒排好,怎么可以進攻呢”。可是,話沒說完,大隊的楚軍洪水般的衝殺過來,沖得宋軍紛紛潰逃,宋襄公的大腿上也中了一箭,在幾個忠心的大臣保護下,宋襄公才得以脫身。
宋國歷史演變宋國歷史演變
宋軍大敗的訊息傳遍宋國,人們議論紛紛,埋怨宋襄公不該和楚國交戰,更不該那樣打仗。公子目夷把這些議論報告了宋襄公,宋襄公滿不在乎地說:“依我看,講仁義的人就應該向我這樣打仗,比方說,見到已經受傷的人,就不要再傷害他;見到頭髮花白的人,就不要抓他作俘虜……目夷再也不想聽他愚蠢的胡說,氣憤的說:“打仗就要消滅敵人,如果怕傷害敵人,你何必打仗,如果見到頭髮花白的人不抓,那就乾脆讓他把你抓走”!
宋襄公沒有當成霸主,反而病勢加重,過了一年(公元前637年)就病逝了。

彌兵之盟

以後北方晉國和南方楚國爭霸時,宋國夾在中間,戰事連年不斷。80年間,遭遇了40次以上的戰爭。
  • 第一次彌兵之盟
公元前546年,宋國大夫向戌因為和晉楚兩國令尹有私交,又正當兩國交兵疲憊之際,由宋國權臣華元發起和平大會,倡議弭兵,最終受到回響,在宋國召開十國參加的“弭兵之盟”,使宋國保證了十餘年的和平時期,中原得到四十年較為和平的環境。但是,宋國內部權力鬥爭不斷。
但第一次彌兵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不久晉楚之間再次爆發鄢陵之戰。楚國戰敗,並由此陷入危機。而晉國日子也不好過,內部諸卿家族之間以及國君與卿大夫之間內斗相當激烈,西方的秦國趁機屢攻晉國。
  • 第二次彌兵之盟
第一次彌兵失敗,以晉、楚為首的兩大集團重啟紛爭,但由於各國都有深深內憂,無為對外爭霸。於是他們都想彌兵。
宋國版圖宋國版圖
宋國作為晉楚兩國爭霸的受害者,希望再次得和平。於是大夫向戌在前547年開始牽線晉楚兩國重臣,意圖再次達成弭兵和議。
向戌與晉國大夫趙文子,楚國令尹子木關係友善,他先親自造訪晉、楚二國,籍這兩人在國內的影響力說服楚晉。並親自拜訪齊國,遣使秦國,使之答應會盟於宋,各小國亦回響。這樣大多數國家開始會盟於宋。
會盟初,晉楚之間對於禮儀細節以及誰為盟主的問題而爭議,向戌加以調解,加上晉國趙文子考量情勢決定退讓盟主之位,使會議得以順利在公元前546年召開進行,最後成功下盟約。秦國沒有參加會盟,但宣布接受盟約。宋樣,晉楚兩大勢力之間維持了數十年較為和平的日子。
彌兵之後,宋國得到了幾十年的和平環境。但宋國並未利用這幾十年的和平趁機改革弊政。因此有了“宋聾鄭啞”的說法。唯一的一次較大軍事事行動是滅掉曹國。宋景公時,宋曹兩國交惡,曹國叛晉攻宋,宋國伐曹,殺死曹國末代國君伯陽,滅掉了曹國。

齊國滅宋

戰國時期,諸侯國普遍發生卿大夫奪權,江山改姓或由旁支取代,像田氏代齊三家分晉。宋國也發生了戴氏(旁支)取宋,宋桓公被宋剔成君(宋戴公後裔)推翻,宋剔成君成為國君,即剔成。
公元前318年,戴偃稱王,即宋康王。史稱宋康王“行王政”,即實行政治改革,宋國遂強盛起來。東伐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軍,取二城;滅掉滕國,取其地。”號稱“五千乘之勁宋”。受到齊、楚、魏大國的忌恨,乃與齊、魏為敵國。
公元前286年,宋國發生內亂,齊國趁機便聯合楚國、魏國攻打宋國。宋國百姓四處逃散,城池沒能守住,宋康王於是逃到倪侯的住所。齊軍抓獲並殺死宋康王,滅亡宋國,三國共同瓜分宋國的土地。

古蹟遺存

國都遺址

宋國都城位於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西南隅,是周初封微子於宋國都城的遺址,也是中國歷史上周朝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國都城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國都城遺址
1994年春至1997年秋,中美聯合考古隊對宋國都城遺址通過鑽探和發掘,確定了城牆的方位、大小和基本結構,揭示了周代宋城、秦漢睢陽城、明弘治十五年前歸德府舊城和明正德六年後現歸德府城的地層關係,證明在現存的歸德府城附近,上下疊壓著數座城。
宋國故城西牆的大部分以及南牆和北牆的西段保存較好,城牆頂部距地表最淺處約一米左右。城址平面呈長方形,東牆長2900米,南牆長3550米,西牆長3010米,北牆長3252米,總面積10.2平方公里。
2000年宋國故城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宋國故城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宋國蒙遺址

宋國位於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蒙牆寺蒙縣故城一帶,為商朝的國都之一北亳的所在地,歷史上諸侯於此擁戴商湯為盟主,也是哲學大師莊子的出生地。“蒙”地原本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至秦漢時期,也不過是個小縣。然而,這裡自出了個大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莊子,知名度較之前不可同日而語。
宋國蒙邑城址宋國蒙邑城址
《辭海》:“莊子,戰國時哲學家,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
中國著名史學家范文瀾著的《中國通史簡編》中說:“莊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
人教版國小、國中、高中、大學教科書中對莊子生平注釋:“莊子,名周,字子休,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
我國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及當代許多全國著名學者如王力楊寬翦伯贊等人的研究結果都與此無二。
《商丘縣誌》:“蒙城在商丘東北四十里,亦曰大蒙城……蒙澤在城東北三十五里……漢置蒙縣,屬梁國。有一塊古碑殘片上還可見“古蒙”字樣,證明這裡確實是古代的莊子的出生地——宋國蒙。

文雅台遺址

商丘古城東南城郭內的文雅台是商丘古城八景之一,文雅台是當時孔子在宋國的講學舊址,始建於漢代,屢毀屢修。魯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孔子適宋與群弟子習禮大樹下,史有“過宋伐檀”之說。孔子是魯國人,但祖先是宋國人。孔子本人曾說:“丘,殷人也。”
文雅台遺址文雅台遺址

史料記載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太平廣記·卷第七十六·方士一》。

經濟

商業

宋國商業的繁榮昌盛,表現在有一批富商大賈的出現及其精明的經營之道。從宋國地域商業發展的歷史看,夏代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位商人王亥,但是商業還基本上依附於農業和畜牧業;到了商代,出現了商業專業戶,但還處於“肇牽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尚書·酒浩》)的狀態。發展到宋國時期,情況有了一個飛躍,出現了一批以盈利為目的、自備資本進行經營活動的大商人,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三產業,實現了第三次社會大分工,並且誕生了中國第一位商業理論家計然

城市

宋國商文化繁榮昌盛,首先表現在城市的發展。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濟水北岸的陶丘,獲水和泗水交匯處的彭城,都是極為繁榮的商業都會。當時的宋都商丘,不僅是宋國的政治中心,也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都會,規模宏大,今存遺址面積10餘平方公里。《史記·貨殖列傳》說,“陶、睢陽(即宋城)亦一都會也……彭城亦江東一都會也”。
宋國的主要城市有商丘(今商丘市睢陽區西南)、蒙邑(今商丘市東北梁園區蒙牆寺一帶)、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西)、豐邑(今徐州市西北部)、栗邑(今商丘市夏邑縣)等。
宋國都城商丘平面圖宋國都城商丘平面圖
商丘不僅是宋國的政治中心,也是宋國頭等的商業城市,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都會,其規模宏大。商丘為宋國的都城,故時人名曰宋城。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哈佛大學皮保德博物館合作組成的中美聯合考古隊在今商丘市睢陽區考古發現,宋城東垣長近3公里,南垣長3.5公里,西垣長3公里,北垣長3公里(強),周長13公里,面積達10餘平方公里,相當於現存明代所建歸德府城的10倍。據史料記載,當時人口約在10萬人以上,聚居著本地眾多手工業工匠和外地商人,專門設有貿易市場,“百工居肆”,店鋪林立,除糧坊、油坊、車市外,還有絲麻織品、木器、漆器、玉器、陶器、鞋、帽等各種貨物。政府專設“褚市”(一種官吏名稱)管理市場,一派繁榮景象。
陶丘(今山東定陶區西北)原是春秋曹國都城,於魯哀公八年(前487年)亡於宋人之手。此處,土地平闊,開發較早,“昔堯作於成陽,舜漁於雷澤”(《史記·貨殖列傳》)人口比較集中,客商雲集,店鋪鱗次櫛比。
彭城(今江蘇徐州),獲水與泗水兩大河流在此匯合,交通發達,南賈蘇州,北賈臨淄,“東有海鹽之饒,章山之銅,三江五湖之利”,商業也極為繁榮。
這三個都會各相距不過一二百里,其間都有大道和水運相通,“馬馳人趨,不待倦而至”,形成了內則互補、外則通達、三足鼎立的貨物集散格局。這一商貿優勢,在當時各諸侯國中很是少見。
宋國的刺繡行業相當發達,也就是說此地的桑麻產量必然非常之大。商丘都城既有傳統的青銅鍛造技術,又有發達的農業種植,即是給予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先天優勢,這更是對商業貿易發展有著促進作用,所謂”百工居肆“,人口自然暴漲,城池若不擴建,則不能支持其發展。 宋人沿循商人之傳統,全面推進貿易文明的發展,以商丘為中心,輻射周邊城池,春秋戰國後期,又將陶邑、彭城等地發展成為天下財富的聚集之地,宋人絕對是發展經濟的高手。陶邑為後世稱讚為”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的最著名商業城市,也難怪齊魏秦等國,皆欲奪之。周邊城池的經濟發展,亦必有人口的增長,自然就有城池的擴建。

社會

宋繡發源於宋國的國都宋城,故名宋繡。早在商湯滅夏前,這塊土地上就已發展有養蠶、繅絲、刺繡業了。據《管子輕重甲》記載,商湯時,夏桀驕奢淫逸,揮霍無度,僅女樂就有3萬人,而且“無不服文秀衣裳者”。為了削弱夏的力量,商湯採用大臣伊尹的策略,命令自己部族的婦女日夜趕製“文繡”,用來換取夏人的糧食。通過發展商業貿易,商族的糧食日益增多,國力日漸強盛,最後一舉滅夏,建立商朝。

文化

文化發展

宋國是交通水運中心,素有“八水過宋”之稱。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以及深厚的殷商文化底蘊,使宋國成為春秋時期“百家爭鳴”、思想家輩出的中樞之國。
歷史典籍記載,老子系陳國苦縣曲仁里(河南周口鹿邑縣)人,而此地距商丘不足100公里,兩地地緣相接,屬於“中華聖人文化圈”範圍之內。
文哲大師莊子是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蒙牆寺村)人,曾作過宋國管理漆園的小吏,是繼老子之後的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莊子之學與老子一脈相承,但在內涵上又較老子更為豐富,在表現形式上更加浪漫。
墨子是宋國國都商丘人。墨子“止楚攻宋”一事據《墨子·公輸》記載,公輸班為楚國製造了攻城雲梯,楚國準備用它來攻打宋國,墨子聽說此事後,出於對母邦宋國安危的擔心,“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以其“守御”之法破解了公輸班的雲梯攻城之法,同時安排善守御的“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登宋城拒守。”以此說服了楚王的攻宋計畫,化解了宋國的危機。
名家代表人物惠子,宋國(今河南商丘)人。《呂氏春秋》高誘註:“惠施,宋人,仕魏,為惠王相也。”惠子與莊子思想不同,但兩人關係甚為友善,以至於惠施死後,莊子惋惜道:“吾無與言之矣。”
宋國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區域文化,直接繼承了商文明的主要內容及特徵,同時又間接地汲取了周文化的某些內涵。除孔子、墨子、莊子惠子外,宋國尚有禽滑釐、倪說、宋鈃等人,他們都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繁榮以及“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做出了積極貢獻。

文學作品

商頌》是宋國頌揚其商朝先代的詩,記載了商人的古代傳說。

歷史名人

微子,即宋微子,宋國(今商丘)開國遠祖,第一代國君,子姓,名啟,世稱微子、微子啟,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長子,紂王的庶兄。死後葬於宋國故城西南微子墓,建有微子祠
宋微子宋微子
孔父嘉(?—前710年),宋國貴族,商丘人,孔子的6世祖。宋穆公、殤公時任大司馬,主持國政。
宋襄公(?―前637年),宋國(今商丘)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宋桓公的次子,子姓,名茲甫,諡號曰“襄”,於前650年至前637年在位,為春秋中前期頗有作為的政治家,以仁義見稱。
宋襄公宋襄公
蕭大心,本名 “子大心”,子姓,名大心,宋國公族,商丘人,他是宋戴公裔孫,春秋時期宋國蕭邑大夫,因平定宋國內亂有功而被宋桓公封於蕭邑建立子爵蕭國,為宋的附庸國,因其是當時宋桓公的叔輩,故曰“蕭叔”、“蕭叔大心”。後來蕭國為楚國所侵併,子孫就以國為姓,為蕭氏。子孫世代尊蕭大心為蕭姓始祖。
蕭大心蕭大心
子韋,春秋時代宋國人,擔任宋景公的“司星官”,即觀察天象的國師,並且還兼任宋國太史班固稱他為陰陽家
子韋與宋景公子韋與宋景公
叔梁紇(前622年—前549年),孔子的生身父,70歲時生孔子,生於春秋時期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城北六公里王公樓村),是周代諸侯國——宋國君主的後代,後來為逃避宋國戰亂,流亡到魯國昌平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是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父親。70歲時生孔子
 
宋國(宋(中國周朝諸侯國))
宋文公(?―前589年),名鮑,中國古代十大美男子之一,宋成公之子,宋昭公之庶弟。昭公九年(前611年),宋襄公夫人使人殺死宋昭公於孟諸(今商丘市東北)之藪,立公子鮑,是為宋文公。隔年(宋文公元年,即前610年),晉靈公即派大將荀林父與諸侯出兵伐宋,追究此事。但因宋文公得民心,又賄諸侯,諸侯承認其地位合法,此事遂不了了之。
宋文公宋文公
子罕,宋國貴族,商丘人,政治家,宋戴公六世孫。宋平公時任司城,繼華元主持國政,為宋國正卿,位列六卿。
 
宋國(宋(中國周朝諸侯國))
丌官氏(?—前485年待考),宋國商丘人,為孔子的妻子。宋朝時期追封為鄆國夫人,被儒家後世尊為聖母。如今孔廟中的寢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祠。
 
宋國(宋(中國周朝諸侯國))
南子(?―前481年),宋國公主,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衛國衛靈公夫人,比衛靈公小三十多歲,美貌動於天下;與衛靈公男寵公子朝相戀,後隨公子朝出走晉國。原為宋國公主,衛靈公夫人,曾見過孔子。後人因循《論語》中子“謂衛靈公之無道”一言而不察其意,遂把南子與衛靈公抹黑。
影視劇中的南子影視劇中的南子
宋朝,宋國公子,以美貌聞名,《論語》中以“宋朝之美”形容。衛靈公寵幸,和衛靈公的夫人南子有私。
影視劇中的宋朝影視劇中的宋朝
桓魋,商丘人,宋國司馬,桓氏先祖。
桓魋桓魋
司馬耕,又名司馬牛,春秋時期宋國(今商丘睢陽區)人,桓魋之弟,孔子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司馬耕司馬耕
原憲(前515年—?),字子思,春秋時期宋國(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睢陽區)人。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孔子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商丘古城南關現存有原憲祠。
原憲原憲
目夷宋襄公庶兄子姓,名目夷,字子魚,因擔任司馬,故稱司馬子魚,春秋時期宋國宗室、大臣。目夷是宋桓公庶長子,宋襄公異母兄,為魚姓始祖。目夷因是庶子,故無緣太子之位。宋桓公病重時,目夷異母弟太子茲甫請求讓目夷作為繼承人,目夷推辭不肯接受(一說是宋桓公不同意)。公元前651年,宋桓公病逝,太子茲甫即位,是為宋襄公。宋襄公即位後,目夷擔任左師,處理朝政大事,宋國由此安定太平。
目夷目夷
計然,姓辛氏,又作計倪、計研、計硯,字文子,號稱漁父。春秋時期著名謀士、經濟學家,春秋時期宋國葵丘濮上(今河南商丘民權縣)人。博學無所不通,尤善計算,著有《文子》、《通玄真經》。常游於 海澤,越大夫范蠡尊之為師,授范蠡七計。范佐越王勾踐,用其五而滅吳。
計然計然
宋鈃(約前370年—前291年),又稱宋子,戰國時期宋國宋城(今商丘古城)人。著名哲學家,宋尹學派創始人及代表人物。孟子莊子都很尊敬他,稱之為“先生”。
宋鈃宋鈃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城北六公里王公樓村),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孔子
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名翟(dí),宋國國都(今商丘)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墨子墨子
惠子(前390年—前317年),即惠施,宋國都城商丘人,戰國時期政治家、哲學家,是名家的代表人物。
惠施惠施
莊子(前369年—前286年),即莊周,名周、字子沐,戰國時期宋國(今商丘市東北梁園區蒙縣故城)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代表作《莊子》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莊子莊子
閔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名閔損,字子騫,尊稱閔子,世以字行。祖籍魯國,徒居宋國相邑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為七十二賢之一。
閔子閔子
宋玉(約公元前298年—約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淵,譽為中國古代十大美男 ,崇尚老莊,戰國時期宋國公子,因父子矛盾而出走楚國。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
宋玉宋玉
兒說戰國時期宋國人,遊學稷下,為早期名家學者,是著名的稷下先生
徐子,戰國時期宋國外黃(今商丘市民權縣內黃集)人,著作有《徐子》四十二篇。
文摯,戰國時期宋國商丘名醫,洞明醫術,他治好齊閔王的病卻被其所殺。
文賓,周朝時期宋國太丘鄉(今商丘永城)人。以賣草鞋為生。他幾次娶妻,幾十年後,拋棄妻子。他原先的妻子活到九十多歲見到了比以前更強壯的文賓,對他流淚,文兵推辭說:“不應當這樣傷心。到正月初一早晨,你能在鄉舍西邊的社廟裡再相會嗎?婦人已經很老了,夜裡帶著兒孫走了十多里,坐在社廟裡等候文賓。不久,文賓到了,非常驚訝地對她說:“你也愛好道嗎?早知你這樣,先前就不會遺棄你了。”於是教她服用菊花、地膚、桑上寄生和松子,用它來補氣。老婦人從此也變得強壯,又過了一百多年她還活著。
寇先,戰國時宋國商丘人。他以釣魚為職業,在睢水岸邊居住一百多年。他釣到魚,有的放回水中,有的拿到集市上賣掉,有的自己吃。他經常戴著冠、繫著腰帶,喜愛栽荔枝,吃荔枝的花和果實。宋景公問他養生之道。他不告訴景公,景公就殺害了他。但此後幾十年,人們卻看見寇先一直在宋都商丘的城門坐著,後來連續彈琴幾十天才離去。宋國家家奉祀他。
正所謂:寇先珍惜道,道不隨意傳。景公怒殺之,形化去神變。經歷五十年,彈琴又來還。踞坐宋都門,盡情彈五弦。

國家世系

世系姓氏

宋國人為殷商後裔,有商人血統,微子之後與箕子之後,同屬於殷商系統的宗族。《史記·殷本紀》稱殷商系統的宗族,尚有來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這都是"以國為姓",可已不詳考。《潛夫論·志姓氏》記子姓的宗族,有孔氏、宋氏、皇甫氏、華氏、魚氏、牛氏、目夷氏、沙氏、成氏、邊氏、戎氏、桓氏、戴氏、向氏、司馬氏、樂氏、穆氏等,蕭氏則因功建立蕭國。依汪繼培為《潛夫論》所作箋注,這些姓氏,差不多都可明確其屬於宋國內部的宗族系統。這些氏姓,都代表貴族間不同的政治勢力,是以血緣為本位的政治體制之顯著的特點。與宗族制度相聯繫。宋國在西周時期採取兄終弟及父死子繼輪替,這在西周其實是普遍現象。
商丘睢陽區微子祠、微子墓商丘睢陽區微子祠、微子墓

國君世系

西周時期的君主世系有缺失。
國君稱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註
1
子啟
前1114年-?
商王帝乙長子,商紂王
原為微子國君主,周初被封於商丘,成為宋國首任君主
2
子衍
西周時期
商王帝乙子,宋微子
3
宋公稽(無謚)
子稽
4
子申
5
宋湣公(宋前湣公/宋愍公)
子共
6
子熙
宋丁公子,宋湣公弟
7
子鮒祀/子魴祀
?-前859年
宋湣公子,殺宋煬公自立為君主
8
宋僖公(宋釐公)
子舉
28年
前858年-前831年
9
子覵
31年
前830年-前800年
10
1年
前800年-前800年
11
子白
34年
前799年-前766年
12
子司空
18年
前765年-前748年
13
子力
19年
前747年-前729年
14
宋穆公(宋繆公)
9年
前728年-前720年
宋武公子,宋宣公弟,穆公不立子,而立兄之子為君主
15
子與夷
9年
前719年-前711年
宋宣公子,被華督弒殺
16
宋莊公(宋嚴公)
子馮
19年
前710年-前692年
17
宋湣公(宋閔公/宋愍公)
子捷
11年
前691年-前682年
宋莊公子,南宮萬弒之立公子游
18
宋前廢公/宋公游
子游
不足3個月
前682年-前682年
宋閔公堂弟,國人殺之而立閔公弟御說
19
子御說
31年
前681年-前651年
20
子茲甫
14年
前650年-前637年
21
子王臣
17年
前636年-前620年
22
宋後廢公/公弟御
子御
不足1年
前620年
23
子杵臼
9年
前619年–前611年
宋成公子(《史記年表》誤作宋襄公少子),襄夫人使衛伯殺昭公。弟鮑立。
24
子鮑革/子鮑
22年
前610年–前589年
25
子瑕
13年
前588年–前576年
26
子成
44年
前575年–前532年
宋共公少子
27
子佐
15年
前531年–前517年
28
子頭曼/子欒
48年
前516年–前469年
宋元公子,執政期間滅曹國
29
宋後昭公/宋昭公
子特/子得
47年
前468年–前406年
宋元公庶孫,宋君啟弟,怨殺景公太子而自立為君
30
子購由
8年
前405年–前398年
宋昭公子
31
子田
23年
前397年–前375年
32
子辟兵/子璧兵
25年
前374年–前356年
33
子剔成
27年
前355年–前329年
宋國第十一任國君宋戴公後裔,史稱“戴氏取宋
34
子偃
43年∕《史記》稱47年
前329年-前286年∕前329年-前283年
宋剔成君弟,逐兄自立,第11年稱王。

世系簡表

西周時期

微子啟:紂王庶兄,公元前1040~?年待考,宋微子,葬於河南商丘市宋國故城西南。
微子衍:微子啟之弟,生卒年待考,宋微仲,葬於河南商丘舊城區地下待考
稽:微子衍之子,生卒年待考,宋公,葬於河南商丘舊城區地下待考
申:稽之子,生卒年待考,宋丁公,遷商丘,葬於河南商丘舊城區地下待考
共:申之子,生卒年待考,宋愍公,葬於河南商丘舊城區地下
熙:共之弟,生卒年待考,宋煬公,被鮒祀所殺,葬地待考
鮒祀:共之子,公元前893~前859年,宋厲公,葬於河南商丘舊城區地下待考
舉,鮒祀之子,公元前858~前831年,宋厘公,葬於河南永城市芒山鎮僖山

春秋時期

見:舉之子,公元前830~前800年,宋惠公,葬於河南商丘舊城區地下待考
□□:見之子,公元前800~前800年,宋哀公,葬於河南商丘舊城區地下待考
撝:宋哀公之子,公元前799~前766年,宋戴公,葬於河南商丘三陵台
司空:宋戴公之子,公元前765~前748年,宋武公,葬於河南商丘三陵台
力:司空之子,公元前747~前729年,宋宣公,葬於河南商丘三陵台
和:力之弟,公元前728~前720年,宋穆公,葬於河南商丘舊城區地下待考
與夷:力之子,公元前719~前711年,宋殤公,被殺,葬地待考
馮:和之子,公元前710~前692年,宋莊公,葬於河南商丘舊城區地下待考
宋襄公墓宋襄公墓
捷:馮之子,公元前691~前682年,宋愍公,被殺,葬地待考
御說:馮之子,公元前681~前651年,宋恆公,葬於河南商丘舊城區地下待考
茲父:御說之子,公元前650~前637年,宋襄公,葬於河南商丘睢縣城北。
王臣:茲父之子,公元前636~前620年,宋成公,葬於河南商丘舊城區地下待考
杵臼:王臣之子,公元前619~前611年,宋昭公,葬於河南商丘舊城區地下待考
鮑:杵臼之弟,公元前610~前589年,宋文公,葬於河南商丘舊城區地下待考
瑕:鮑之子,公元前588~前576年,宋共公,葬於河南商丘舊城區地下待考
成:瑕之子,公元前575~前532年,宋平公,葬於河南商丘舊城區地下待考
佐:成之子,公元前531~前517年,宋元公,葬於河南商丘舊城區地下待考
頭曼:佐之子,公元前516~前469年,宋景公,葬於河南商丘虞城連中館。

戰國時期

特:佐曾孫,公元前452~前404年,宋昭公,殺太子自立,葬地待考
購由:特之子,公元前403~前396年,宋悼公,葬地待考
田:購由之子,公元前395~前373年,宋休公,葬地待考
辟兵:田之子,公元前372~前370年,宋恆侯,被其子子剔成廢
剔成:辟兵之子,公元前369~前329年,諡號待考,被其弟子偃驅逐,葬地待考
偃:剔成之弟,公元前333~前286年,宋君,齊、楚、魏三國聯合滅宋國,被齊國軍隊所殺,葬地待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