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路(古代行政區劃)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代,天德二年(1150年),原以巨野為治所的濟州府遷往境內的任城(今濟寧市任城區)。

元代,至元八年(1271年),境內的濟州升濟寧府,領3州7縣(州又領9縣)。至元十六年(1279年)濟寧路治所遷至任城,設定濟寧路總管府,下轄濟州兗州單州和16個縣。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 ,改濟寧路為府,仍治任城,領3州12縣。

基本介紹

古濟州,治於巨野。金代天德二年(1150年)巨野水災,遂移濟州於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
元代,途經濟寧的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為濟寧的崛起帶來生機,濟寧由此而逐步走上繁榮昌盛之路。濟寧路下轄3州16縣,是蒙古帝室最為煊赫的後族弘吉剌氏的封地。成吉思汗在世時,曾與弘吉剌首領按陳約定,“弘吉刺氏生女世以為後,生男世尚公主”。弘吉剌萬戶由子納陳的後裔繼承,因五戶絲食邑在濟寧路,屬古魯國地,故先後被封為濟寧郡王、濟寧王和魯王,所娶公主都封魯國公主。
濟寧路在元代是景教重鎮,這裡長期存在著景教寺院和教徒群體。作為蒙古貴族弘吉剌氏的家臣,按檀不花家族至少三代先後在濟寧路各地為官,留了不少碑刻材料。這些碑刻提供了元代景教的許多新知識,可以彌補景教研究在漢文史料上的不足。按檀不花家族在濟寧路當政期間,曾經興修景教寺宇,復建闕里孔廷,甚至參與道教廟宇的建設,展現了元代景教徒與中國本土文化與宗教的交融與互動。
濟寧市任城區老城區至今還有一條叫“總府后街”的小街,是濟寧路總管府的官衙所在地。
濟寧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