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Shandong University),簡稱“山大”(SDU),學校法定註冊地址設在山東省濟南市,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是一所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中央直管高校,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學校入選2011計畫、強基計畫、1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大學聯盟、亞洲校園成員。

山東大學始建於1901年,前身為山東大學堂;1904年,改為山東高等學堂;1924年,私立青島大學正式創立;1926年,六所專門學校合併成立省立山東大學;1930年,國立青島大學正式成立;1932年,改名為國立山東大學;1945年,創辦山東大學(為了區別國立山東大學,稱臨沂山東大學);1951年,與華東大學合校,仍命名為山東大學;2000年,山東大學、山東醫科大學、山東工業大學合併成立新的山東大學;2001年,被確定為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截至2024年7月,學校總占地面積8000餘畝,形成了一校三地(濟南、威海、青島)辦學格局;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52個,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類別9個、碩士授權類別3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6個;20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7個學科進入ESI前1‰;有在校生75000餘人,專任教師4800餘人;下設75個學院、本科招生專業98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大學
  • 外文名:Shandong University 
  • 簡稱:山大(SDU) 
  • 所在地:濟南市 
  • 創辦時間:1901年 
  • 辦學性質公辦大學 
  • 學校類別:綜合類 
  • 學校特色:“雙一流”建設高校(2022年入選) 
    985工程(2001年入選) 
    211工程(1997年入選) 
    2011計畫(2012年入選) 
    強基計畫(2020年入選) 
    亞洲校園(2016年入選) 
    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2020年入選) 
    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高校(2022年入選)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2012年入選) 
    111計畫(2017年入選) 
  • 主管部門: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 
  • 現任領導任友群(黨委書記) 、李術才(校長) 
  • 專職院士數:21人(截至2024年7月) 
  • 本科專業:98個(截至2024年7月)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2個(截至2024年7月)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5個(截至2024年7月)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7個(截至2024年7月)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9個(截至2024年7月)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6個(截至2024年7月) 
  • 校訓:學無止境,氣有浩然 
  • 校歌:《山東大學校歌》 
  • 校慶日:10月15日(公曆) 
  • 地址:中心校區: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山大南路27號 
    千佛山校區: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經十路17923號 
    趵突泉校區: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文化西路44號 
    洪家樓校區: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洪家樓5號 
    軟體園校區:山東省濟南市高新區舜華路1500號 
    興隆山校區: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二環東路12550號 
    威海校區: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文化西路180號 
    青島校區: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濱海路72號 
  • 院校代碼:10422 
  • 主要獎項:首批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2013年) 
    國家智慧型社會治理實驗基地(2021年) 
    首批山東教育系統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2022年) 
  • 知名校友羅榮桓 、王淦昌 、童第周 、老舍 、聞一多 、潘承洞 、曾呈奎 、薛其坤 
  • 占地面積:約 8000 畝(截至2024年7月) 
  • 學生人數:75000餘人(75個學院) 
  • 專任教師:4800餘人(截至2024年7月) 
  • 院係數量:75個學院(截至2024年7月) 
歷史沿革,追根溯源,篳路藍縷,院系調整,艱苦發展,跨越騰飛,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合作交流,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校園文化,學校標誌,精神文化,社團文化,校區情況,中心校區,洪家樓校區,趵突泉校區,千佛山校區,軟體園校區,興隆山校區,威海校區,青島校區,行政管理,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校園環境,文物展館,體育場館,知新樓,校友情況,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追根溯源

山東大學前身是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在濟南創辦的官立山東大學堂。建校以來,山東大學隨著社會的變革,曾幾度更名、停辦、重建、合校、搬遷,曾在不同時期匯納過各類大學,也曾分出過十多所高等院校。
  • 山東大學堂
1901年,山東巡撫袁世凱上奏《山東省城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同時調蓬萊知縣李於鍇進行籌備;10月,《折稿》獲準,在濟南濼源書院正式創辦了官立山東大學堂。第一批招收學生300人,分專齋、正齋、備齋,分齋督課;同年11月24日,山東大學堂暫借濼源書院開課,學制初為三年,後改為四年。1904年,學校遷入濟南桿石橋新址,改為山東高等學堂。
1911年,又改稱山東高等學校。1912年,國民政府實行全國設立大學區,各區中心城市設大學,各省設專門學校的體制,山東隸屬中心城市北京,按章大學堂應予裁撤,至1914年停辦。師生分別轉入法政、工業、農業、商業、礦業、醫學六個專門學校,校長丁維椽繼任商業專門學校校長,校舍由法政專門學校使用。山東大學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養畢業生770人,選送去歐美和日本留學的59人。其中徐鏡心、張伯言等人在日本參加同盟會,被孫中山先生委任為山東同盟會負責人。山東大學堂是山東省第一所官辦的高等學校,也是山東大學歷史的起點。
  • 六所專門學校(法政、工業、農業、商業、礦業、醫學)
1906年,在濟南皇華館設立法政學堂,翌年再設法律學堂,時稱第一、第二法政學堂。1913年,合併為山東公立法政專門學校。
1907年,山東巡撫楊士驤吳廷斌在濟南東關全福莊設立山東高等農業學堂,以南郊千佛山、馬鞍山北麓五千畝土地作為學堂的林場,1913年易名山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
1912年,留日學生葉春墀請準在濟南南關設立商業學校,隨後定名山東公立商業專門學校;同年,青州府高密中等工業學堂和濟南工業學堂合併,後又併入山東第一中學,於第二年在一中尚志堂校舍成立山東公立工業專門學校。
1915年,山東省設醫學講習所。1916年改名為山東省立醫學學校,校址在濟南北園白鶴莊。1920年,正式命名山東公立醫學專門學校;同年,礦業傳習所擴建為山東公立礦業專門學校,校址設在濟南東關。

篳路藍縷

  • 民國時期
省立山東大學
1926年,奉系軍閥張宗昌督魯,下令將山東公立六個專門學校合併,在濟南建省立山東大學,由山東省教育廳廳長,清末狀元王壽彭任校長。設文、法、工、農、醫五個學院,計有中國哲學、國文學、法律、政治經濟、商學、機械、機織、套用化學、採礦、農學、林學、蠶學、醫學13個系,並有附屬中學。校設評議會,院設教務會,系設教授會,定期研究教學、人事、經費等問題。大學部有教師320人,其中教授200人,除專業課外,並開設選修課,學生畢業授學士學位。
1928年,北伐軍進抵山東,奉系軍閥敗逃。日本帝國主義藉口保護僑民出兵濟南,製造了五三慘案。在動亂中,學校經費無著,隨即停辦;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決定在省立山東大學的基礎上籌建國立山東大學。並由何思源、魏宗晉、陳雪南、趙畸、王近信、彭百川楊亮功楊振聲杜光塤傅斯年孫學悟等11人組成國立山東大學籌備委員會,著手籌備工作。在籌備過程中,蔡元培先生力主將國立山東大學設在青島,取得教育部長蔣夢麟的同意。
國立青島大學
1929年6月,國立山東大學籌備委員會奉令改為國立青島大學籌備委員會,除接收省立山東大學外,並將私立青島大學校產收用,籌備國立青島大學。1930年4月,國民黨政府任命楊振聲為校長;9月20日,舉行開學典禮,國立青島大學正式成立。學校初設文、理、教育三個學院,分為中國文學系、外國文學系、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學系、教育行政系和鄉村教育系八個系。
山東大學
國立青島大學校門
1932年9月,教育學院停辦,學生大部分轉入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同時增設工、農兩學院。工學院設土木工程學系和機械工程學系。農學院設於濟南,設研究、推廣兩部。不久,又將文、理兩學院合併為文理學院。學校設校務會議,由校長、教務長、秘書長、各學院院長、各學系主任和教授代表組成,負責議決一切重大事項。校長楊振聲效法北京大學“兼容並包”“科學民主”的辦學方針,廣聘專家學者,如聞一多、黃敬思、黃際遇任之恭傅鷹沈從文梁實秋聞宥游國恩曾省湯騰漢等著名學者均在校任教。
國立山東大學
1932年,行政院議決,將國立青島大學改為國立山東大學,任命趙太侔(趙畸)接任校長。接任後增聘老舍洪深張煦丁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專家學者,同時撙節行政費用,添購圖書、儀器,先後建成科學館、工學館、體育館、化學館、水力實驗室及實習工廠等。國立山東大學實行“學年學分制”,學制四年,學生畢業授學士學位。學校先後創辦有學術刊物《科學叢刊》《文史叢刊》《勵學》《刁斗》等。
山東大學
國立山東大學校門
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爆發。11月,國立山東大學由青島遷往安徽安慶,不久再遷四川萬縣。圖書、儀器、案卷分批運出,損失嚴重。
1938年春,學校在萬縣複課,不久教育部下令“暫行停辦”。師生分別轉入國立中央大學,圖書、儀器、機械分別暫交國立中央圖書館、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央工業職業學校保管使用。
1946年春,經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國立山東大學在青島復校,趙太侔再任校長。復校後設文、理、工、農、醫五個學院,計有中國文學、歷史學、外國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動物學、植物學、地質礦物學、土木工程學、機械工程學、電機工程學、農藝學、園藝學、水產水15個系,醫學院不設系,並附設一個大學先修班和高級護士學校。各學院學生修業年限為四年,其中工學院五年,醫學院六年,實行分學制和必修制、選修制。
1946年10月25日,舉行開學典禮。知名學者王統照陸侃如馮沅君黃孝紓、丁山、趙紀彬楊向奎蕭滌非丁西林、楊肇、童第周、曾呈奎、王普郭貽誠王恆守、李先正、劉遵憲、朱樹屏、嚴效復、楊宗翰、鄭成坤、李士偉、沈福彭等應聘來校執教。
華中建設大學
1944年,中共華中局決定,在華中黨校基礎上,創辦華中建設大學。校址設於蘇皖邊區的旰眙縣新埔,由華中局宣傳部長彭康兼任校長。設民政、財政、文藝三系和一個高幹班。1945年5月4日,正式開學;8月份,首屆學生結業,學校遷清江市。1946年初,校長彭康率領部分幹部教師和學員北上併入臨沂山東大學,華中建設大學校長由李亞農繼任,解放區知名人士賀希明、張勁夫、張茜、夏征農、戴白韜、阿英孫冶方、范長江、車載、朱維基、黎冰鴻、黃源、陶官雲等在校工作和執教。學校擬辦成一所正規大學,設工、農、文、醫、師範、社會科學等六個學院和預科。
臨沂山東大學
1945年8月,山東抗日人民政府在解放區臨沂,創辦了山東大學(為了區別國立山東大學,稱臨沂山東大學),設預科部,招收知識青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1946年初,華中建設大學校長彭康,率領該校師生400餘人北上,併入臨沂山東大學。設立政治、經濟、教育、文藝四系,轉入以專業為主的學習,解放區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何封、薛暮橋、李仲融、王淑明孫克定、劉力行、胡考、宋日昌、尚鉞宋之的等在校執教。
華中建設大學臨沂山東大學合併為華東大學
1948年夏,中共中央華東局決定,以原臨沂山東大學渤海地區的部分留守人員為基礎,並集中原來的一些教師,會同華中建設大學的部分幹部教師,在濰縣組建成立華東大學;同年9月4日,學校開學。濟南解放後,於11月遷入濟南。遷濟後成立文學、社會科學、教育三個學院和一個研究部。另設附屬中學。
山東大學華東大學合校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王哲、羅竹風、高劍秋率領軍管小組進駐國立山東大學,對學校進行接管整頓,山東大學從此進入新的時期。
1949年11月,華東大學教育學院劃出,後成為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交濟南市領導,改為實驗中學。195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後,學校調整為政治、文學、史地、藝術、俄文五系,轉入正規化的業務學習。1950年冬,奉命遷青島。
1951年3月,山東大學和華東大學合校,仍命名為山東大學。設文、理、工、農、醫五個學院,分中國文學、歷史學、外國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動物學、植物學、地質礦物學、水產學、土木工程學、機械工程學、電機工程學、農藝學、園藝學、病蟲害學、政治學、藝術學18個系。其中政治和藝術為兩個直屬系。同年創辦《文史哲》雜誌和《山東大學學報》。
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校門(今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校門)

院系調整

1952年夏,全國高等院校調整。山東大學調整出去的院系有:
(一)政治系,遷至濟南,組成山東政治學校,現為中共山東省委黨校
(二)藝術系戲劇組,遷至上海,與上海戲劇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成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現為上海戲劇學院
(三)藝術系音樂、美術兩組,遷至無錫,與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成華東藝術專科學校,後為南京藝術學院
(四)工學院和土木系,和原山東工學院的土木、紡織系合併,組建成青島工學院,後又遷至武漢與有關係科合併,成立武漢測繪學院,後為武漢測繪科學大學。
(五)工學院的機械、電機兩系,遷至濟南,調入原山東工學院,組建成新的山東工學院,後為山東工業大學
(六)農學院的農藝、園藝、植物病蟲害學三系,遷至濟南,與原山東農學院合併,組建成新的山東農學院,現為山東農業大學
(七)醫學院1956年獨立,擴建為青島醫學院
(八)理學院的地礦系遷至長春,與有關院校系科合併,組建成長春地質學院
(九)1954年,教育部擬改變高等學校的布局,指令由山東大學負責,在鄭州籌建一所新的大學,由山東大學支援師資,即現今的鄭州大學
(十)在遷校濟南時,海洋、水產和正籌建的地礦三系留在青島,獨立建院後,發展成為的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大學在院系調整中,分出的系科和其他院校組建了十所高等院校,取消了院一級組織,留有中文、歷史、外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水產八個系,增設海洋學系,建立文學歷史和海洋物理兩個研究所,成為教育部直屬的以文、理為主的綜合大學。中文、歷史兩專業開始招收研究生,還接收朝鮮、越南、蘇聯等國的留學生。1957年,外文系師生進入上海外國語學院,外文系撤銷。
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

艱苦發展

1958年7月,山東大學歸由山東省領導;同年10月,奉命遷校濟南,文科的中文、歷史兩系和理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四系搬遷濟南。
1959年秋,恢復了外文系。1960年,重設政治系,建成原子能系和電子系,學校由遷濟時的6個系10個專業,增至政治、中文、歷史、外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原子能(後學生併入復旦大學,該系撤銷)、電子10個系。建立了中國古典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美國文學、中國古代史、微分方程(控制論)、磁學、晶體、微生物九個校屬研究室。有八個專業接受培養研究生。設有三個專業業餘大學,六個專業函授班,並招收函授研究生,在校業餘和函授生達到4000人;同年,開始興建新校舍。
1966年,“文革”前七年,共建成文史、化學兩棟教學校,6棟學生宿舍樓,三個食堂,13棟教工宿舍樓和部分輔助用房,總面積五萬平方米。全校九個系分住兩地,校部機關和外文、物理、電子、生物四系仍住原處,稱老校;政治、中文、歷史、數學、化學五系遷新校舍,稱新校。
1961年,學校復歸教育部領導,學校在文史見長的優勢中,向社會科學領域開拓;在理科的揚長避短中,突出數學、磁學、晶體、微生物的六十年代新特色。1966年開始了“文化大革命”。6月殃及山東大學校園,全校機構隨之癱瘓。
1967年後,校內山頭林立,學校的一派組織奪權後把校名改為“魯迅大學”。1970年,恢復山東大學校名。1970年夏,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將山東大學一分為三:政治、中文、外文、歷史四系南遷曲阜,與曲阜師範學院合併,時稱為山東大學;生物學系遷奉泰安,併入山東農學院;校部機關和數學、物理、電子、化學、光學(新建)五系留在濟南,成立山東科學技術大學。
1973年,周恩來總理在病中得悉這一情況,立即簽署恢復山東大學原建制的指示。1974年初,山東大學恢復原建制,山東科學技術大學即行撤銷。

跨越騰飛

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頒布實施後,山東大學成為國家首批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權單位。1984年,在威海設立山東大學威海分校。1997年,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序列。1999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0年7月,由原山東大學、原山東醫科大學、原山東工業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山東大學。2001年,被確定為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同年12月,首批獲準試辦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2008年11月,山東大學基於國家藍色經濟戰略需求、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自身事業發展規劃,提出恢復在青島辦學的戰略構想。
2010年6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12月8日,教育部批准建設青島校區。2011年11月22日,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更名為山東大學(威海)。
2012年,山東大學將威海分校更名為威海校區;同年3月,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建設奠基典禮舉行;11月,入選教育部、衛生部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項目試點高校;同年,山東大學獲批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2013年5月,學校被確定為首批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7月,入選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
2016年9月,青島校區正式啟用,首批新生入駐。至此,山大形成了濟南、威海、青島三個校區的“山大系統”。2017年9月,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
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5月,山東大學齊魯交通學院成立,由山東大學與齊魯交通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建;10月18日,山東大學青島校區更名為山東大學(青島)。
2019年,學校獲批人工智慧專業,是全國首批35個人工智慧專業之一;1月29日,山東省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山東大學合作成立山東大學藥學科學院;2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5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增列為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7月,首批入選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9月,入選一流網路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高校;同月,成為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創始成員和理事單位;12月,獲批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管科學研究基地。
2020年,學校“數據科學”和“人工智慧”交叉學科學位授權點將開始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1月,入選“強基計畫”試點高校;7月,入選第二批高校國家智慧財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名單;8月11日,成為中俄(山東)教育國際合作聯盟創始成員;9月27日,成為健康扶貧聯盟創始成員;10月20日,山東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揭牌成立;10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高校;11月,山東大學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同月,《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關於表彰2017至2019年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表彰山東大學審計處為“2017至2019年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
2021年4月30日,能源集團與山東大學合作共建集科技研發、實驗研究、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技術諮詢與服務一體的高層次科研平台“深部岩體工程與災害控制工程實驗室”正式啟用;5月9日,山東大學獲批非線性期望前沿科學中心;9月1日,山東大學第二臨床學院揭牌儀式舉行;9月,入選第二批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擬入選單位名單;12月2日,山東大學第一臨床學院揭牌成立。
2022年2月,山東大學入選第二輪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7月14日,山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揭牌儀式在中心校區舉行;8月,加入全球中文學習聯盟;9月24日,山東大學-科亞數位化心臟智慧型技術研發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2023年2月20日,由山東大學等共同合作的中希文明互鑒中心成立;3月25日,山東大學-飛槳人工智慧教育創新中心掛牌;4月,被推選為全國高校紅色體育副理事長單位;10月10日,山東大學—山東能源集團未來技術學院、產業研究院成立大會舉行;10月,山東大學—山東能源集團未來技術學院、產業研究院成立大會暨濟南市人民政府、山東大學和山東能源集團推進全國重點實驗室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框架協定簽約儀式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舉行;10月13日,山東大學積體電路學院、山東大學-算能RISC-V研究院在中心校區揭牌成立;11月17日,山東大學等9家單位共同發起的青島市軟體行業產教聯盟成立;11月28日,山東大學聯合牽頭成立全國能源裝備製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12月2日,由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大學和濟南護理職業學院三家聯手,共同牽頭的全國數智醫美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12月8日,濟南高層次人才(博士後)國際創新創業聯盟成立,山東大學等8家單位成為聯席理事長單位;12月29日,山東大學僑界聯合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舉行。
2024年1月19日,山東大學-捷熱科技高精尖領域智慧熱管理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3月15日,山東大學—螞蟻集團隱私計算聯合研究中心簽約揭牌儀式在網路空間安全學院舉行;5月30日,山東大學研究生導師發展中心正式揭牌,這也是全國第二個設立研究生導師發展中心的高校;7月24日,山東大學卓越工程師學院、山東省卓越工程師培養聯合體成立大會在濟南舉行。8月14日,山東大學甘肅研究院在蘭州高新區正式掛牌成立。8月,山東大學西藏研究院成立揭牌儀式舉行。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24年7月,山東大學下設75個學院,本科招生專業98個。
2022年2月,學校新增生物醫藥數據科學專業、智慧型建造與智慧交通專業。
院系設定
校區
學院
濟南市山大南路27號)
山東大學歷史學院
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山東大學外語教學部)
山東大學晶體材料研究院
山東大學新一代半導體材料研究院
-
山東大學加拿大高等教育基礎部(中加合作辦學項目)
山東大學人工智慧國際聯合研究院
山東大學智慧型創新研究院
-
濟南市二環東路12550號)
山東大學未來技術學院
威海市文化西路180號)
-
青島市即墨濱海路72號)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7月)
專業設定
學院
專業
學位授予門類
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哲學
哲學
宗教學
哲學
社會學
法學
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人類學
法學
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威海校區法學院
社會工作
法學
經濟學院(PPE)
經濟學
經濟學
經濟學院
財政學
經濟學
金融工程
經濟學
經濟學院/威海校區商學院
國際經濟與貿易
經濟學
金融學
經濟學
保險學
經濟學
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威海校區法學院
政治學與行政學
法學
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威海校區東北亞學院
國際政治
法學
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科學社會主義
法學
公共事業管理
管理學
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威海校區法學院
行政管理
管理學
法學院/威海校區法學院
法學
法學
文學院/威海校區文化傳播學院
漢語言文學
文學
國際教育學院/威海校區文化傳播學院
漢語國際教育
文學
藝術學院
書法學
藝術學
藝術學院/威海校區藝術學院
音樂學
藝術學
美術學
藝術學
視覺傳達設計
藝術學
外國語學院/威海校區翻譯學院
英語
文學
翻譯
文學
外國語學院/威海校區東北亞學院
日語
文學
朝鮮語
文學
外國語學院
俄語
文學
法語
文學
德語
文學
西班牙語
文學
歷史文化學院
世界史
歷史學
文物與博物館學
歷史學
文化產業管理
管理學
歷史學
歷史學
檔案學
管理學
考古學
歷史學
數學學院/威海校區數學與統計學院+山東大學澳國立聯合理學院
數學與套用數學
理學
數學學院/威海校區數學與統計學院
信息與計算科學
理學
統計學
理學
物理學院/前沿交叉科學青島研究院/威海校區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
物理學
理學
物理學院/威海校區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山東大學澳國立聯合理學院
套用物理學
理學
化學與化工學院
化學
理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
工學
化學與化工學院/威海校區海洋學院+山東大學澳國立聯合理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
套用化學
理學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工學
物聯網工程
工學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威海校區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
工學
通信工程
工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工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理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威海校區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工學
人工智慧
工學
生命科學學院/威海校區海洋學究+山東大學澳國立聯合理學院
生物科學
理學
生命科學學院/威海校區海洋學院
生物技術
理學
生命科學學院
生態學
理學
生物工程
工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工學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工學
包裝工程
工學
材料物理
工學
材料化學
工學
金屬材料工程
工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工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威海校區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學
機械工程學院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工學
車輛工程
工學
工業設計
工學
產品設計
藝術學
機械工程學院/威海校區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工學
智慧型製造工程
工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威海校區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測控技術與儀器
工學
自動化
工學
機器人工程
工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
物流工程
工學
生物醫學工程
工學
智慧型醫學工程
工學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交通運輸
工學
能源與動力工程
工學
能源與環境系抗工釋
工學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工學
儲能科學與工程
工學
電氣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工學
土建與水利學院
土木工程
工學
水利水電工程
工學
土木、水利與海洋工程
工學
工程力學
工學
建築學
工學
工程軟體
工學
齊魯交通學院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工學
智慧型建造與智慧交通
工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工學
環境工程
工學
環境科學
理學
公共衛生學院
預防醫學
醫學
生物醫藥數據科學
理學
基礎醫學院
臨床醫學
醫學
第一臨床醫院/第二臨床醫院
基礎醫學院
生物醫學科學
理學
口腔醫學院
口腔醫學
醫學
藥學院
製藥工程
工學
臨床藥學
理學
藥學院/威海校區海洋學院
藥學
理學
護理與康復學院
護理學
理學
管理學院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管理學
國際商務
管理學
工業工程
管理學
工程管理
管理學
管理學院/威海校區商學院
市場行銷
管理學
人力資源管理
管理學
物流管理
管理學
旅遊管理
管理學
工商管理
管理學
會計學
管理學
供應鏈管理
管理學
體育學院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教育學
運動訓練
教育學
軟體學院/威海校區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軟體工程
工學
數字媒體技術
工學
軟體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大數據實驗班)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工學
微電子學院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工學
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工學
新聞傳播學院/威海校區文化傳播學院
新聞學
文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克思主義理論
法學
網路空間安全學院
信息安全
理學
網路空間安全
工學
密碼科學與技術
工學
威海校區藝術學院
環境設計
藝術學
舞蹈編導
藝術學
威海校區海洋學院
海洋科學
理學
海洋資源開發技術
工學
海洋資源與環境
理學
威海校區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
空間科學與技術
理學
管理學院/威海校區商學院
電子商務
管理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電子商務
工學
參考資料:(截至2023年9月)

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7月,學校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52個,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類別9個、碩士授權類別3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6個,涵蓋除農學、軍事學以外的所有學科門類。20個學科的學術影響力和貢獻能力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7個學科進入ESI前1‰。
學科建設
類別
學科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數學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文藝學、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凝聚態物理、物理化學、內科學(心血管病)、婦產科學、產業經濟學、中國古代史、微生物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中國古典文獻學、藥物化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哲學、套用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數學、系統科學、統計學、物理學、化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口腔醫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信息與通信工程、光學工程、理論經濟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政治學、法學、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護理學、土木工程、力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中國史、世界史、法學、新聞傳播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口腔醫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政治學、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中國語言文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體育學、地球物理學、統計學、系統科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等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體育學,藝術學,地球物理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中國史、世界史、法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口腔醫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中國語言文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社會學、體育學、地球物理學、生態學、統計學、系統科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建築學、電氣工程、水利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藥學、護理學等
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
化學、物理、臨床醫學、材料科學、工程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藥理毒理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數學、免疫學、環境與生態學、動植物科學、計算機科學、農業科學、社會科學綜合、微生物學、地球科學、經濟學、商業學
ESI全球排名前1‰
工程學、化學、藥理學與毒理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環境與生態學
註:名單不全(截至2024年7月)

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7月,山大專任教師480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含聘任制)21人,國家級領軍人才255人,國家四青人才279人。
兩院院士
姓名
類別
單位
獲得時間
*蔣民華
中國科學院院士
晶體材料研究院
1991
*潘承洞
中國科學院院士
數學學院
1991
*鄧從豪
中國科學院院士
化學與化工學院
1993
*錢逸泰
中國科學院院士
化學與化工學院
1997
李椿萱
中國工程院院士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1997
*艾興
中國工程院院士
機械工程學院
1999
王文興
中國工程院院士
環境研究院
1999
佟振合
中國科學院院士
化學與化工學院
1999
張明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1999
張運
中國工程院院士
齊魯醫學院
2001
方家熊
中國工程院院士
光學高等研究中心
2001
彭實戈
中國科學院院士
數學學院
2005
吳以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
晶體材料研究院
2005
趙國屏
中國科學院院士
公共衛生學院
2005
*王克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
物理學院
2007
於金明
中國工程院院士
高等醫學研究院
2011
李玉良
中國科學院院士
化學與化工學院
2015
宋微波
中國科學院院士
威海校區海洋學院
2015
王小雲
中國科學院院士
網路空間安全研究院
2017
陳子江
中國科學院院士
臨床醫學院
2019
李術才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土建與水利學院
2019
吳宜燦
中國科學院院士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2019
參考資料:(截至2019年11月)
註:*為已故院士
山東大學終身教授
姓名
單位
獲得時間
王文興
環境研究院
2010
*王克明
物理學院
2010
*艾興
機械工程學院
2010
劉大鈞
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2010
張運
臨床醫學院
2010
*龐朴
儒學高等研究院
2010
*周來祥
文學院
2010
*趙明義
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2010
袁世碩
文學院
2010
*錢逸泰
化學與化工學院
2010
*蔣民華
晶體材料研究所
2010
彭實戈
數學學院
2010
曾繁仁
文藝美學研究中心
2010
路遙
歷史文化學院
2010
參考資料:(截至2018年6月)
註:*為已故終身教授
師資隊伍
類別
姓名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李娟、徐慶華、丁兆軍、宋鋒玲、史全岐、裴海燕、孫秀蓮、薛翊國、王光臣、於浩海、李盛英、秦瑩瑩、李衛軍、張海霞、趙偉、趙涵、賈春江、王顯偉、王守宇、席波、劉樹偉、劉磊、李利平、高峰、趙廣、於曉、孫頔、范璐璐、黃長水、趙立璐、徐娟娟、王一峰、劉斌、宋清華、薛麗坤、聶天洋、張偉、於艷妮、陳秀芳、許振浩、王瑤、胡龍、譚楊、高翔、胡慧麗、王海龍、劉晶、桑元華、商雲龍、於東曉、王炳昌、杜魯濤、楊帆、肖鵬、吳長生、秦偉、彭珍玲、鄭昭科、張群姿、李佳碩、劉冰玉、張濤、陳良、元輝、邢相洋、劉亞慶、劉鵬、王志偉、林志聰、賁晛燁、魏樂義、李峰忠、張百濤、侯宇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彭實戈、徐現剛、劉建亞、龔瑤琴、沈月毛、陶緒堂、趙國群、陳增敬、劉林華、王小雲、梁作堂、黃傳真、劉相法、李術才、郝京誠、李越中、張煥水、陳耀、劉宏、陳峰、婁紅祥、尹龍衛、張懷金、張玉忠、陳寶權、顏世申、吳臻、彭軍、陳衛忠、司宗國、劉允剛、劉戰強、馬春紅、張澄、胡錫俊、易凡、高成江、鄧偉僑、湯亞傑、孫金鵬、張建、王光臣、黃性濤、李盛英、於浩海、李利平、秦瑩瑩、趙偉、齊曉朋、賈春江、王守宇、於曉、史全岐、高峰、楊建益、白明義、孫頔、馬海波、張清和、劉斌、徐峰
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趙國群、邊秀房、程林、孟祥旭、陳子江、龐琦、葛志明、陳炎、侯萬國
武傳松、張承慧、劉玉田、孔北華、譚好哲、於良春、張玉軍、鄧建新、李術才、袁東風、張光先、張薇、楊蕙馨、曲音波、方奇、劉相法、黃傳真、田茂成、賈磊、徐文芳、范愛軍、夏光敏、王成國、高寶玉、梁軍、李新鋼、徐向藝、陳代榮、張進生、王玉振、李彥青、吳臻、孫康寧、張彩明、侯明、馬新、齊延平、顏世申、王仁卿、謝克勤、潘愛玲、李劍鋒
胡三元、戴瑛、王秀和、裴海燕、王俊菊、張玉忠、李輝、朱波、司宗國
陳玉國、胡金焱、王曙光、趙明文、方雷、張海霞、陳阿蓮、劉戰強、劉培、趙小剛、解堊、胡錫俊、蔣奇、黃性濤、王琦
山東省齊魯文化英才
方輝、張士閃、劉培、賀仲明
濟南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李劍峰、高寶玉、袁東風、李術才、王鳳山、張承慧、劉相法、曹現強、李利平、張松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
張澄、張忠華、黃凱南、張清和、胡友峰、史大永、李利平、凌宗成、於浩海、趙立璐、韋倩、馮強
註:名單不全,僅展示部分

教學建設

截至2023年11月,學校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74 個(全國第六),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16個。在課程建設上,學校已建設115門國家級一流課程和76門省級一流課程,其中51門國家級精品線上開放課程、4門山東省精品線上開放課程。2023年學校共有《機率論與數理統計(慕課版)》等31種教材入選第二批山東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在基地建設上,學校共建設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515個,7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9個省級實驗教學中心。
專業建設點
類別
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哲學、財政學、金融學、法學、漢語言文學、英語、新聞學、考古學、數學與套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信息安全、土木工程、環境工程、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工商管理、舞蹈編導、經濟學、產品設計、歷史學、行政管理、日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會計學、政治學與行政學、音樂學、漢語國際教育、漢語國際教育、科學社會主義、社會學、網路空間安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生態學、數字媒體技術、空間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臨床藥學、朝鮮語、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國際政治、社會工作、馬克思主義理論、俄語、法語、翻譯、人工智慧、機器人工程、密碼科學與技術、生物工程、智慧型醫學工程、工程管理、檔案學、電子商務、旅遊管理、美術學
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電子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德語、海洋科學、生物技術、智慧型製造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建築學、生物醫學科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工程力學、通信工程、水利水電工程
質量工程
類別
簡介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華電國際山東分公司、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山東電力工程諮詢院、濟鋼集團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物理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物聯信息技術與系統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管理學科實驗中心、考古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醫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工程訓練中心
國家人才培養基地
中文(聞一多班)、數學(潘承洞班)、物理(王淦昌班)、化學(鄧從豪班)、生物(童第周班)、生命科學與技術(曾呈奎班)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畫2.0基地
數學、中國語言文學、化學、物理學、生物科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哲學、歷史學
國家級教學團隊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運籌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基礎醫學實驗課程教學團隊、中華民族精神概論教學團隊、工程材料與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團隊、政治經濟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工程材料與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大學數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國家精品課程
現代漢語、物理學、中華民族精神概論、中國現當代文學、大學計算機基礎、人人愛設計、細胞生物學(生命醫學版)、國際貿易學、醫學細胞生物學、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生死教育與死亡文化、藥理學大學生性健康修養、醫學生理學、英文版醫學細胞生物學、數學競賽選講、生物信息學、輻射與防護、設計創意生活、中國審美文化史、體育管理學、網路行銷、微積分與數學實驗、工程流體力學、護理學基礎等
註:名單不全,僅展示部分
在2022年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的評選中,山東大學有12項成果獲獎(含研究生),覆蓋新文科建設、 新工科建設、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教育教學數位化、教育教學綜合改革五大 領域,高等教育(本科)獲獎數量位列全國第六,取得突破性進展。
成果展示
成果名稱
獲得獎項
推進基礎課與實踐教學協同創新致力知識向能力有效轉化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新文科建設理論創新與山大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面向國家重大戰略,創新文學理論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依託學科優勢構建以生為本的數學公共課課程體系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構建自動化專業多元培養體系,著力培育理工融合拔尖人才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我國數字解剖學教學體系創建與推廣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課賽結合iCAN+iSTAR任務驅動創新工程實踐慕客空間協同育人新模式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科學選才,創新培養,多元評價——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厚基深融、探索前沿、鑄魂育人——數學創新人才培養20年探索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三融一化”的拔尖創新軟體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註:名單不全,僅展示部分
截至2023年11月,學校繼續開展“3M”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目前共建有招生專業(Major)97個,雙學位項目6個和輔修專業(Minor subject)5個、微專業(Micro subject)48 個。
本科培養
特色培養模式
項目名
概要
負責山東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的實施
按照8年“本博貫通”模式對泰山學堂的學生進行長周期培養和精英教育
培養傳承、研究、創新和傳播中國古典學術的高水平專門人才
採用“1+3+3”本碩貫通培養模式
強基計畫
共設有數學與套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生物醫學科學、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歷史學、哲學8個招生專業
“六卓越一拔尖”計畫 2.0
以創建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為契機,探索本研貫通、學科交叉、產教融合育人的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
科教協同育人
中國科學院12個科研院(所、中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
設立了11個本科人才培養“菁英班”(特色班)
暑期學校
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
打造“三制七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研究生培養
山東大學推進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負責制、資助制和以“一個學生、兩個導師、三種經歷”為重點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探索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取得豐碩成果。2020年至2024年,研究生19人次以共同第一作者在CNS頂尖期刊發文,在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中獲獎團隊數位居國內高校前列。研究生已成為山東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生力軍和主力軍,在服務教育強國建設的道路上不斷貢獻山大研究生的智慧和力量。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7月,校企合作呈活躍態勢,重點對接了全國納稅500強企業,積極拓展了一批校企合作夥伴。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加強了與中國華電集團、國家電網公司、中央人民廣播電台、AMD公司、華特迪士尼公司、三星集團等中央企事業單位及跨國公司的合作,深化了與濰柴動力、海信集團、山東菸草、齊魯證券、浪潮集團、山東高速、山推集團、時風集團、五徵集團等山東省內大型企業的合作,推動與遼寧輝山控股集團、福田汽車、珠海格力電器等省外大型企業的合作。
2021年,金利來(中國)有限公司捐資千萬助力山東大學發展。
2022年5月5日,山東大學與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通過“雲上籤約”形式簽署了《山東大學、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合作框架協定》。雙方將在加強校館協同融合、開展文物研究闡釋與保護、最佳化拓展陳列展覽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2023年1月9日,山東社會科學院聯合山東大學、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山東師範大學、山東省巨觀經濟研究院共同註冊成立山東省智庫聯合會
2023年4月,加入山東海洋人才高質量發展聯盟。
2023年7月,山東大學,浪潮雲信息技術股份公司共建成立了山東大學共建元計算研究院。
2023年8月,山東大學等機構組成全國人工智慧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職教集團),山東大學當選首屆理事會輪值理事長單位。
2023年10月,共同牽頭成立山東省新材料產教融合共同體。
截至2024年7月,學校與32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餘所學校簽署了校際合作協定。山東大學和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韓國西江大學韓國東西大學韓國亞洲大學韓國建國大學、韓國慶熙大學、韓國啟明大學、韓國嘉泉大學、日本日本大學日本山口大學日本富山大學日本法政大學日本大東文化大學等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日本大東文化大學把山東大學作為重點合作學校,希望雙方今後開展更為廣泛的合作交流。
友好學校
國/地區
合作單位(中文)
國/地區
合作單位(中文)
印度
尼赫魯大學
南非
約翰內斯堡大學
以色列
希伯來大學
南非
比勒陀利亞大學
以色列
特拉維夫大學
埃及
開羅大學
以色列
巴爾伊蘭大學
比利時
列日大學
蒙古
蒙古國立大學
挪威
卑爾根大學
泰國
國立法政大學
盧森堡
盧森堡大學
馬來西亞
馬來亞大學
義大利
義大利國家地球和火山科學研究所
新加坡
新加坡科技局
義大利
帕多瓦大學
新加坡
新加坡國立大學
義大利
比薩大學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學
瑞典
于默奧大學
韓國
忠南大學
瑞典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
韓國
中央大學
瑞典
卡羅林斯卡醫學院
韓國
延世大學
荷蘭
提爾堡大學
韓國
亞洲大學
荷蘭
馬斯特里赫特大學
韓國
西江大學
荷蘭
萊頓大學
韓國
淑明女子大學
西班牙
瓦倫西亞大學
韓國
仁荷大學
西班牙
薩拉戈薩大學
韓國
慶熙大學
西班牙
拉里奧哈大學
韓國
慶尚大學
西班牙
阿爾卡拉大學
韓國
啟明大學
俄羅斯
伊爾庫茲克國立理工大學
韓國
嶺南大學
俄羅斯
西伯利亞聯邦大學
韓國
梨花女子大學
俄羅斯
莫斯科國立大學
韓國
建國大學
俄羅斯
俄羅斯總統學院
韓國
嘉泉大學
俄羅斯
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
韓國
漢陽大學
德國
烏爾姆大學
韓國
韓國外國語大學
德國
薩爾大學
韓國
國立首爾大學
德國
帕德博恩大學
韓國
高麗大學
德國
亥姆霍茲聯合會
韓國
釜山大學
德國
不萊梅大學
韓國
東西大學
德國
拜羅伊特大學
韓國
成均館大學
德國
奧格斯堡大學
韓國
昌原大學
德國
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
日本
長崎大學
法國
土魯斯-南部庇里牛斯聯合大學
日本
早稻田大學
法國
索邦大學
日本
熊本大學
法國
曼恩大學
日本
信州大學
法國
里爾政治學院
日本
神戶大學
法國
雷恩政治學院
日本
山口大學
法國
雷恩一大
日本
日本大學
法國
雷恩商學院
日本
立命館大學
法國
雷恩國立套用科學學院
日本
九州工業大學
法國
雷恩二大
日本
九州大學
法國
法國國家圖書館
日本
京都大學
法國
巴黎七大
日本
金澤大學
法國
巴黎高科
日本
橫濱國立大學
法國
巴黎東方語言文化學院
日本
和歌山縣立醫科大學
法國
奧爾良大學
日本
和歌山大學
法國
昂熱西天主教大學
日本
廣島女學院大學
法國
昂熱大學
日本
廣島大學
法國
艾克斯馬賽大學
日本
富山大學
英國
約克大學
日本
法政大學
英國
謝菲爾德大學
日本
東洋大學
英國
諾丁漢大學
日本
東京大學
英國
曼徹斯特大學
日本
大東文化大學
英國
倫敦大學學院
日本
島根大學
英國
利茲大學
美國
喬治亞理工學院
英國
雷丁大學
美國
芝加哥大學
英國
蘭卡斯特大學
美國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英國
拉夫堡大學
美國
耶魯大學
英國
牛津大學
美國
亞利桑那大學
英國
劍橋大學
美國
辛辛那提大學
英國
赫瑞瓦特大學
美國
夏威夷大學
英國
杜倫大學
美國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英國
鄧迪大學
美國
塔爾薩大學
英國
大英圖書館
美國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英國
布里斯托大學
美國
聖地亞哥州立大學
英國
巴斯大學
美國
聖巴巴拉市立學院
英國
愛丁堡大學
美國
喬治城大學
英國
阿伯丁大學
美國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
加拿大
達爾豪斯大學
美國
內布拉斯加大學
加拿大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美國
密蘇里大學
加拿大
西蒙菲莎大學
美國
馬里蘭大學
加拿大
西安大略大學
美國
麻省理工學院
加拿大
渥太華大學
美國
羅切斯特大學
加拿大
維多利亞大學
美國
羅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
加拿大
女王大學
美國
路易威爾大學
加拿大
蒙特婁大學
美國
萊斯大學
加拿大
里賈納大學
美國
肯塔基大學
加拿大
多倫多大學
美國
康乃狄克大學
加拿大
阿爾伯塔大學
美國
愛荷華州立大學
美國
俄亥俄州立大學
美國
巴爾地摩大學
美國
范德堡大學
美國
保林格靈州立大學
美國
堪薩斯大學藥學院
美國
貝勒醫學院
美國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美國
比洛伊特學院
美國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
美國
波特蘭州立大學
美國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美國
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
美國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美國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美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美國
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
美國
華盛頓大學
美國
德州農工大學
美國
哈佛燕京學社
美國
杜克大學
美國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
美國
俄亥俄大學
美國
佛羅里達大學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7月)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7月,學校建有全國(國家)重點實驗室7個,其他自然科學類國家級科研平台10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其他人文社科類國家級科研平台5個。
科研平台
類別
名稱
國家重點實驗室
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全國重點實驗室
隧道工程災變防控與智慧型建養全國重點實驗室、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絡病理論創新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高端工程機械智慧型製造全國重點實驗室、金屬成形高端裝備與先進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
國家套用數學中心
山東國家套用數學中心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輔助生殖與優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膠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實驗室
燃煤污染物減排(共建)國家工程實驗室、電動汽車接入電網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合作)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新能源與高效節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公路隧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前沿科學中心
非線性期望前沿科學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膠體與界面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材料液固結構演變與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心血管重構與功能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天然產物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實驗畸形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粒子物理與粒子輻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效潔淨機械製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殖內分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密碼技術與信息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電網智慧型化調度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植物發育與環境適應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技考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機器智慧型與系統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環境熱工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數字媒體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大型地下洞室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電力電子節能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智慧型無人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數鏈融合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所、文藝美學研究中心、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
全國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
全國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儒家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地下基礎設施工程災害預報預警與控制協同創新中心
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環境與社會考古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地下工程人工智慧與智慧建養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7月)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7月,山東大學共擁有科技成果138項。
獲獎成果(自然科學)
時間
項目名稱
成果
2016年
納米晶種合金系列產品與耐熱高強輕金屬材料的創製及套用
山東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寬頻電磁信號接收分析識別技術與設備開發套用
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深長隧道重大突湧水災害預測預警與風險控制關鍵技術
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17年
易損斑塊分子機制和干預靶點的基礎研究
自然科學一等獎
TBM掘進地質信息與致災構造動態感知及安全控制關鍵技術
技術發明一等獎
萬噸級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8年
地質工程分散式光纖監測關鍵技術及其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及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心血管重構分子機制、檢測技術和干預策略的基礎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多囊卵巢綜合徵遺傳發病機制研究
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基於基因工程菌株構建奧利司他新製備體系的產業化關鍵技術與套用
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9年
典型納米材料的生物效應及調控方法原理
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柴油機高效後處理系統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
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20年
複雜三維形狀的高效生成、分析與製造
自然科學一等獎
城區超大跨度小淨距隧道群建設關鍵技術及工程套用
科技進步一等獎
複雜環境深部工程災變模擬試驗裝備與關鍵技術及套用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21年
抗噪聲量子操作的基礎研究
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深部礦井錨注切頂自成巷關鍵技術及套用
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22年
城市軌道交通盾構高效智慧型掘進與運營保障成套材料及工程套用
山東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基於心臟驟停調查的救治質量改進關鍵技術與體系的建立和套用
榮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23年
基礎醫學
自然科學一等獎
岩土工程
科技進步一等獎
註:名單不全,僅展示部分
重大成果
杜甫全集校注》,山東大學中文系蕭滌非教授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全書共12冊,近700萬字。《杜甫全集校注》是山東大學承擔的“中國古代大作家集”規劃項目,1978年立項,蕭滌非任主編。該項目隨後被確定為全國高校古委會重點項目、新聞出版總署“十二五”重點項目。2014年前後歷經兩代人30多年的努力,最終得以面世。
《百年易學菁華集成》,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劉大鈞教授主編,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年出版,編纂歷時5年,成書30冊,總計2000多萬字。
兩漢全書》,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董治安教授主編,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編纂歷時14載,共36卷,1300多萬字,收錄了870餘名兩漢人物的論著,包括專著,別集,以及詩文辭賦、經籍傳注、國小字書及石刻簡牘資料等,是是一部規模空前、總括漢代現存文獻的大型斷代文獻集成。
2018年,由山東大學牽頭推進國家重點文化工程“全球漢籍合璧工程”,開啟尋訪域外漢籍之路。
2022年10月31日,山東大學牽頭完成的世界第一幅1:250萬月球全月岩石類型分布圖對外公布。
獲獎成果(人文社會科)
時間
成果名稱
成果
1998年
中國消費函式分析
第二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二等獎
阿拉伯近現代哲學
第二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二等獎
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現代的美
第二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二等獎
2002年
中國審美文化史
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一等獎
清史稿藝文志拾遺
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一等獎
2006年
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問題研究
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二等獎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記(共17冊)
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二等獎
2009年
中國墨學通史
第五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一等獎
中國公共品市場與自願供給分析
第五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二等獎
2012年
漢語官話方言研究
第六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二等獎
當代中國審美文化
第六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二等獎
2015年
轉型時期消費需求升級與產業發展研究
第七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一等獎
魯東南沿海地區系統考古調查報告(上下冊)
第七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一等獎
參考資料:
(註:名單不全,僅展示部分)
2022年5月30日,由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作為牽頭單位,聯合山東大學等多家單位組成的中國科學家團隊研製完成的世界首幅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線上發表在國際綜合性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

學術資源

截至2022年12月,館藏紙質文獻802萬冊,電子圖書235萬冊,資料庫324個,覆蓋文、理、工、醫等領域;館藏古籍4.3萬種。截至2023年9月,學校擁有圖書館9個,圖書館總面積達到72790.84平方米,閱覽室座位數9314個。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832.03 萬冊,當年新增133112.0冊,生均紙質圖書87.18冊。
截至2023年9月,學校擁有電子期刊81.62萬冊,學位論文1534.54萬冊,音視頻345465.61小時。2022年圖書流通量達到42.18萬本冊,電子資源訪問量6501.40萬次,當年電子資源下載量3375.36萬篇次。
《文史哲》
《文史哲》是由教育部主管、山東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是刊登國內外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最新學術成果的重要學術陣地。《文史哲》創辦於1951年5月,是新中國創辦最早的高校文科學報和人文社會科學雜誌,自創刊以來,始終堅定不移地恪守“學者辦刊,造就學者”的原則。“扶植小人物,延攬大學者”,是學界五十多年來對《文史哲》的廣泛稱譽。該雜誌致力於中國古典學術研究,古典性和高端性是其所著力打造的特色。學術研究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其一貫的學術風格,“昌明傳統學術,鍛鑄人文新知,植根漢語世界,融入全球文明”是《文史哲》的辦刊宗旨。2012年首批入選國家社科規劃基金“重點資助期刊”,2013年入圍全國“百強報刊”。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為建國后綜合性大學創辦的第一份綜合性學報,教育部主管、山東大學主辦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學報堅持“以現實為引領、以理論為基礎”的辦刊方針,主要刊登社會科學領域研究成果,具體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和文史哲。
《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
《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先後被《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德國《數學文摘》、美國《化學文摘》、美國《數學評論》等文摘期刊收錄。《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PSTP)、《中國科技論文資料庫》(CSTP)、《中國科技論文線上》、波蘭《哥白尼索引》(IC)、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系列資料庫等收錄。
《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
《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核心版)、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英國《食品科技文摘》、英國《公共健康研究資料庫》、波蘭《哥白尼索引》等國際資料庫收錄。
《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
《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被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線上、中國科學技術期刊文摘資料庫(CSTA)、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機械工程文摘》、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和波蘭《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國內、國際權威檢索機構收錄。2008年、2010年被教育部科技司科技發展中心“中國科技論文線上”評為“中國科技論文線上優秀期刊”二等獎。
《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
《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主要刊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醫療、科研成果,設有論著、述評、綜述、臨床經驗、熱點討論、病例報告、科研簡報、訊息、書評等欄目,內容上堅持普及與提高結合,服務廣大讀者、作者,突出實用,現已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美國《化學文摘》(CA)、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等國內外資料庫收錄,2006-2014年連續被評為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周易研究》
《周易研究》是中國大陸唯一公開出版發行的易學研究專刊,於1988年創辦,由中國周易學會和山東大學聯合主辦。主要刊登象數易與義理易、《周易》經傳與易學史、易學與哲學文化、易學與現代及後現代、易學方法論、易學與考古、易學史料學及易學與自然科學等方面的內容。該刊被海內外學者譽為“二嚴”之刊(指辦刊嚴肅、嚴謹),享譽海內外。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1984年創刊,是國內唯一以研究和介紹當代世界社會主義重大問題為主要內容和特色的專業學術刊物,設有“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主要研究和介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的一些重大問題)
《高校輔導員》
《高校輔導員》雜誌是由教育部主管、山東大學主辦的綜合性社科類學術期刊,2010年創刊,是全國高校輔導員工作研究會會刊,主要刊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輔導員建設等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成果。
《產業經濟評論》
《產業經濟評論》是由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山東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主辦,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開放性產業經濟專業學術文集。它以推進中國產業經濟科學領域的學術研究、進一步推動中國產業經濟理論的發展,加強產業經濟領域中海內外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為宗旨。《產業經濟評論》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
《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雜誌創刊於1985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山東大學主辦,是中國目前唯一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民俗學理論刊物,被公認為“能夠代表中國民俗學最高學術水平的雜誌”。現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AMI權威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本刊為雙月刊,單月15日出版,全國各地郵局發行。
《制度經濟學研究》
《制度經濟學研究》2003年創辦,2024年《制度經濟學研究》被評定為“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為國家教育部主管、山東大學主辦、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與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共同承辦的國家學術雜誌,成為山東大學核心期刊B類、山東省優秀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連續10年獲教育部評選中國科技論文線上優秀期刊、獲國家教育部頒發的中國科技論文線上優秀期刊二等獎。
《現代婦產科進展》
《現代婦產科進展》CN 37-1211/R ,ISSN 1004-7379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山東大學主辦、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協辦的國家級婦產科專業學術期刊。本刊現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醫學核心期刊(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情報信息研究所),中文核心期刊·婦產科學類(《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版,2008版,2014版,2017版,2020版),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2011-2020年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獨家期刊。

校園文化

學校標誌

• 校名
“山東大學”的題字出自於毛澤東同志寄給山東大學文學院古文字學家高亨的一封親筆信。毛澤東讀過高亨關於《老子》和《周易》的著作;並對高先生的成績給予了肯定的評價。高先生返回山大後,遂將自己的著作《諸子新箋》、《周易古經今注》等6種,連同一信,寄請中宣部副部長周揚轉呈毛澤東主席。大約過了一個月的時間收到了毛澤東主席的回信。山東大學四個字取自毛澤東同志的信封。
校徽說明及校徽圖
校徽說明
校徽圖
(1)山東大學校徽圖案核心以漢字“山”“大”為設計基本元素,運用現代變形手法進行變化,具有易於識別的特徵。標誌簡潔、明快,便於製作和傳播。校徽圖形線條曲直結合,剛柔相濟、穩中有動,向上發展、充滿生機與活力,富有現代感和節奏感,具有較強的視覺衝擊力和豐富的想像空間。
(2)整個圖案對稱、穩定、平衡,富有大家風範、名校風采。圖案上部“山”字是中國象形文字“山”的變形,富有中國文化特色。“山”字變形具有上升態勢,寓意山東大學不斷發展,努力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底部是“大”字變形,像浩瀚大海,寓意學海無涯。“山”“海”一體,極易使人聯想到“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表現山東大學師生勤奮求知,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同時又強調“山之魂,海之韻”的大學文化。
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校徽
主色調:山大紅
山東大學
山大紅
“山大紅”,色值為:C26、M100、Y100、K28,色彩元素取自孔廟紅磚色調,穩重、敦厚、大氣,體現了山東大學厚重的文化底蘊和“中國傳統文化研究與傳承最有代表性大學”的文化特色。該顏色已經廣泛用於學校的標識、建築、標牌、出版物、網站等。“山大紅”作為主色調,與其他輔色調搭配使用。
學校的校旗為山大紅的旗面,其上為校徽與“山東大學”標準字型的組合。

精神文化

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
“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源自1901年山東大學創辦時的《山東省城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第三章第八節:“公家設立學堂,是為天下儲人才,非為諸生謀進取;諸生來堂肄業,是為國家圖富強,非為一己利身家。庶幾所志者閎,而所成就者亦大,行之既久,非獨可與各國學堂媲美,且駸駸乎復古學校之舊矣。”
體現了山東大學的“天下觀”和“國強觀”,體現了山大人的胸襟和氣魄,體現了山東大學自創辦以來就具有的爭創世界一流水平、擔負民族復興使命的追求。
山東大學
辦學宗旨
學無止境,氣有浩然
“學無止境”可以參考清人方東樹《昭昧詹言·通論五古》:“學無止境,道無終極。”此處的“學”,不僅僅是指知識和技能的追求,更包含了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氣有浩然”出自《孟子·公孫丑》:“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所謂浩然之氣,就是大義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氣,體現了孟子所指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
校訓“學無止境,氣有浩然”,是以永不滿足的執著精神激勵廣大師生在學術和人生的歷程中勇於登攀,不斷追求文化知識、技術能力、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操的完美境界。“學無止境,氣有浩然”較之於此前所使用的“氣有浩然,學無止境”,更加體現了價值取向,更加符合音韻平仄的要求,更加琅琅上口。
崇實求新
“崇實”是山東大學一貫的追求和山大人的基本特徵。山東大學是近代中國最早按章程辦學的高等學校,在創辦時就注重實際、務求實效。1901年的《山東大學堂章程》第一章第一節明確提出:“實事求是,力戒虛浮”;第一章第七節明確提出:“大學堂首貴崇實”。
“求新”出自《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求新就是要與時俱進,發展社會文明,引領時代潮流,從而體現大學的本質特徵。
“崇實求新”作為校風,集中體現了山大人“樸實、紮實、務實”等品格和不斷追求創新的風貌。
《山東大學校歌》
詞/成仿吾原作 集體修改
東臨黃海,南望泰山,
這裡是我們追求真理的樂園。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薪火傳,學子要與前賢比肩。
為天下儲人才,放眼五洲;
為國家圖富強,求索萬年。
要志向遠大,氣養浩然;
學無止境,不畏登攀。
奮鬥啊,奮鬥啊,為了中華民族崛起;
奮鬥啊,奮鬥啊,為了人類美好明天。
我們是崇實與求新的朝氣勃發的青年
山東大學校歌集

社團文化

截至2021年12月,全校註冊登記學生社團有296個,其中濟南校本部186個,威海校區61個,青島校區49個;共有指導單位59個,包括44個學院(培養單位),13個機關職能部門,2個書院;共聘請285位專職教師擔任社團指導教師,其中專業教師258人,輔導員及管理人員27人。學生社團類型涵蓋思想政治類、文化藝術類、體育鍛鍊類、志願公益類、學術科技類、職業發展類、創新創業類、自律互助類,理論學習類(威海)和套用實踐類(威海)等,助力打造多元化的山大校園文化。
社團展示
名稱
社團簡介
小樹林支教調研團
不間斷地在全國開展寒暑期支教調研活動,社團及其成員曾獲阿克蘇諾貝爾中國大學生社會公益全國銀獎、山東大學十佳志願服務組織、山東大學“榜樣的力量”學生年度人物等百餘項榮譽
學生腳踏車協會
腳踏車協會不斷對自身發展提出更高要求,立足於社會實踐,為廣大會員搭建一個學習、交流、鍛鍊與收穫的平台,以各種活動讓會員充分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磨鍊意志
電子設計協會
致力於服務校內電子設計愛好者,為校內電子設計愛好者打造一個共同交流的廣闊平台,為電子設計初學者開拓一條通往全面掌握並提升電子設計相關知識與基礎能力的開闊渠道,為電子設計競賽打造一方儲備人才的希望基地
天文協會
社團現有註冊成員二百七十餘人,各型設備十餘台,是校內天文愛好者交流的平台。社團不僅幫助社員發展自身興趣愛好,也積極在校內外科普天文知識
註:名單不全,僅展示部分

校區情況

截至2024年7月,學校總占地面積8000餘畝,形成了一校三地(濟南、威海、青島)辦學格局,擁有8個校區。

中心校區

地址位於濟南市歷城區山大南路27號。下設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經濟學院、文學院、史文化學院、數學學院、物理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經濟研究院、儒學高等研究院(文史哲研究院)、外國語學院(大學外語教學部)、晶體材料研究院、中泰證券金融研究院、新聞傳播學院18個院校。
山東大學
主校區

洪家樓校區

位於濟南市歷城區洪家樓5號,下設外國語學院和藝術學院2個院校。
山東大學
洪家樓校區

趵突泉校區

坐落於濟南市歷下區文化西路44號。趵突泉校區也被稱為齊魯醫學院,其前身為1864年創辦的山東登州文會館,截至2024年03月,下設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口腔醫學院等7個院校和1個醫學融合與實踐中心。
山東大學
趵突泉校區

千佛山校區

地址位於濟南市歷下區經十路17923號。下設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體育學院、機械工程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土建與水利學院7個院校。
山東大學
千佛山校區

軟體園校區

位於濟南市高新區舜華路1500號。下設軟體學院、微電子學院、人工智慧國際聯合研究院3個院校,1箇中加合作辦學項目。
山東大學
軟體園校區

興隆山校區

地址位於濟南市市中區二環東路12550號。下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齊魯交通學院、機械工程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土建與水利學院7個院校。
山東大學
興隆山校區

威海校區

地址位於威海市環翠區文化西路180號。截至2024年4月,下設東北亞學院、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藝術學院、法學院.、文化傳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翻譯學院、商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海洋學院、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山東大學澳國立聯合理學院12學院和1個體育教學部。
山東大學
威海校區

青島校區

地址位於青島市即墨區濱海路72號。截至2024年6月,下設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國際創新轉化學院、前沿交叉科學青島研究院、微生物技術研究院、海洋研究院、法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網路空間安全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青島研究院、環境研究院、數學與交叉科學研究中心14個院校。
山東大學
青島校區

行政管理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國家監委駐山東大學監察專員
黨委副書記
副校長
黨委常委
參考資料:

歷任領導

歷任黨委書記
名字
時間
華崗
1950-1955
晁哲甫
1956-1958
成仿吾
1958-1964
孫漢卿
1978-1983
徐豫龍
1986
陳之安
1988
曾繁仁
1995
張樂嶺
1996
朱正昌
2000-2002,2005-2011
邵桂芳
2002-2005
李守信
2011-2017
郭新立
2017-2024
參考資料:
歷任校長
名字
時間
周學熙
1901-1902
王壽彭
1926-1927
楊振聲
1930-1931
趙太侔(趙畸)
1932-1936,1946-1949
華崗
1951-1955
晁哲甫
1956-1958
成仿吾
1958-1974
吳富恆
1979-1984
鄧從豪
1984-1986
潘承洞
1986-1997
普繁仁
1998-2000
展濤
2000-2008
徐顯明
2008-2013
張榮
2013-2017
樊麗明
2017-2022
參考資料:
山東醫學院、山東醫科大學歷任領導(1949-2000)
名字
時間
白備伍
1949
孫鐵民
1954
邵德孚
1955
武靜安
1958
王哲
1958
於勛忱
1962
方春望
1978
彭懷正
1979
吳祥廉
1984
方春望
1985
王廷礎
1986
趙明順
1997-2000
王琰璧
1997-2000
參考資料:
山東工學院、山東工業大學歷任領導(1949-2000)
姓名
時間
張協和
1949-1952
馮平
1951-1952
王夷黎
1952-1954
丁宗岳
1953-1956
丁履德
1954
孔真
1960
張國中
1961
劉子光
1972-1975
郭銳
1976-1984
梁松方
1978-1984
郭興和
1984-1988
夏天赳
1984-1991
齊善鑄
1988-1990
程漢邦
1993-1994
劉玉柱
1991-1996
林兆義
1994-1995
劉玉柱
1996-2000
鄒增大
1996-2000
參考資料:

校園環境

文物展館

文物展館是山東大學博物館的特色展館,地址為中心校區知新樓A座27層,面積為800平方米,該館為山東大學考古系學生的第二課堂和實踐基地。展館展出的文物包括:“文明之光”“東方重鎮”“邿國尋蹤”和“春華秋實”四個部分。
山東大學
文物展館

體育場館

截至2022年8月,山東大學體育場館占地面積20餘萬平方米,包括2座綜合體育館、2座體育館、3座游泳館、4座風雨操場、6個田徑場、8個足球場、19個排球場、26個網球場、55個籃球場、羽毛球場59個、桌球台66張、1個沙灘排球場和一座攀岩基地。

知新樓

2010年12月26日,山東大學知新樓入選十大“齊魯文化新地標”,是唯一當選的高校新地標,充分顯示了山東大學為傳播中華文化、傳承與弘揚齊魯文化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和影響力。2011年9月,伴隨著新學期的鐘聲敲響,經典交響樂作品《藍色多瑙河》從知新樓樓頂塔鐘傳來,這是首創於全國高校、具有山大特色的校園文化傳播方式。知新樓塔鐘每日一曲,四年一循環,全部為中外名曲。

校友情況

知名校友
姓名
榮譽
薛其坤
獲得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中的物質科學獎
王小雲
2019年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成為未來科學大獎第一位女性獲獎者
馬大為
獲得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
劉彥究
作家,國際註冊商務策劃師,心理諮詢師
王振江
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務部副部長
周厚健
海信集團終身名譽董事長,青島市、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省優秀企業家,中國優秀青年企業家,原電子工業部優秀企業家並被授予“金牛獎”
於金明
放射腫瘤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名譽校長,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
註:僅展示部分,排名不分先後
歷史名人
湯滕漢
參考資料:
(註:僅展示部分,排名不分先後)

所獲榮譽

榮譽學校
時間
獎項
2021年5月
河南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2021年5月
入選山東省智慧教育示範校創建單位
2021年9月
國家智慧型社會治理實驗基地
2022年2月
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年5月
被山東省教育廳確定為首批山東教育系統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
2022年8月
獲批“中國文藝評論基地”
2023年5月
被設立為“文化和旅遊研究基地(2023—2025年)”
註:名單不全,僅展示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