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18年進入北京燕京大學預科學習,並且立志學習醫學。因當時北京尚無醫科院校。
1919年張匯泉通過多方面爭取,經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美國人)介紹由北京燕京大學轉入齊魯大學醫學院學習。
1926年畢業於齊魯大學醫學院。
1932年留學美國。1933年回國。
先後擔任齊魯大學醫學院院長、雅醫學院教授,河南大學醫學院院長,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
1952年後,山東醫學院副院長、山東省政協常委、民盟山東省委副主任、山東醫學院教授、山東醫科大學顧問、中華醫學會山東分會理事長、山東科聯主委等十幾個職務。
研究方向
細胞器的研究。
主要貢獻
五十年代初設計製造了系統、完整的胚胎學教學模具,建立了胚胎標本室,為我國胚胎學奠定了基礎。撰有《破骨細胞內的線粒體》、《血的活體染色法》等論文,著有《胚胎學》。
北京爆發了著名的五四反帝愛國運動,並迅速波及全國,張匯泉與齊大師生積極參加了這一運動,與同學們一起罷課、上街遊行、宣傳演講、為營救被捕學生冒雨到濟南鎮守使署請願。20年代初,曾與中共早期領導人
鄧恩銘有過密切交往,1921年,張匯泉親自送鄧恩銘去上海參加中共一大會議。大學畢業以後,留校任教。張匯泉教授學識廣博,其研究內容涉及醫學的許多領域,特別是在組織胚胎學方面造詣很深。
抗日戰爭時期,身為齊魯大學醫學院代院長的張匯泉教授目睹了廣大人民民眾缺醫少藥的悲慘生活,提議組織一支醫療隊到川西為民眾治病,但卻遭到洋人教師的反對,憤怒之下他毅然辭去醫學院代院長的職務,並離開齊魯大學。1948年國民黨潰敗南逃,當時的齊大校長率部分教師學生攜帶設備、圖書退往江南,有人也力勸張教授去台灣大學醫學院並任領導職務,被張教授斷然拒絕,他說:“我絕不能跟國民黨走。”同年,濟南解放。
1949年,南遷師生陸續返回濟南,齊魯大學很快複課。由於工作需要,張匯泉教授再次擔任齊魯大學醫學院院長職務。在此期間,他回響黨的號召,潛心醫學教育事業和醫學科研工作,同時按照中央指示方針對這所具有悠久歷史的教會學校進行改造。1952年,遵照黨中央的指示精神,會同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齊魯大學醫學院與先前合併了的華東白求恩醫學院和山東省立醫學院再次合併,組成新的山東醫學院,張匯泉教授擔任山東醫學院副院長。
張匯泉教授從事醫學教育和研究工作六十餘年,直到八十多歲仍照常到台講課,親自下實驗室搞科研。不僅培養了大量醫學學子, 而且留下了一位老學者對教育、對科研的非凡執著精神。他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大量的醫學科研論文,引起了同行專家們的重視;先後撰寫了《胚胎圖譜》、《組織胚胎學》、《胚胎學》、《人體畸形學》等著作,其中《組織學》、《
胚胎學》、《組織胚胎學》等被衛生部列為全國醫學院校通用教材。
“文革”之後,學校第一次招收醫學英語班學生,因缺少師資,張匯泉教授雖然已是八十高齡,但他毅然承擔起用英語講授組織胚胎學的課程,同年輕人一樣擔負著沉重的講課任務。正如他自己所說:“精心育人是教師的本分。”直到去世前,他始終戰鬥在教學和科研的第一線,並關心著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