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意見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意見是一項由安徽省政府相關部門頒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意見
  • 發布單位: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發布文號:皖政辦〔2001〕80號
  • 發布時間:二○○一年十月十七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意見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九五”期間,通過認真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法》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皖發〔1998〕7號),我省的職業教育在諸多困難的條件下取得明顯成效,基本上遏制了大面積滑坡。但是,職業教育在辦學體制、管理體制、布局結構、經費投入、畢業生就業以及職業學校(包括高等職業院校、普通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技工學校、成人中專)的辦學模式、教學模式和內部管理等方面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問題日顯突出。為解決職業教育面臨的新問題,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堅持積極發展職業教育的方針不動搖
“十五”期間,我省職業教育要全面貫徹江總書記關於職業教育要狠狠抓十年、二十年的重要指示,以發展為主題,以調整為主線,以改革為動力,堅持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和為人民民眾接受多樣化、高質量的教育服務的辦學方向,不斷增強職業教育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的能力;堅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受教育者的就業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堅持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進一步深化改革,調整布局結構和管理體制,努力把職業教育做大、做強、做活,擴大辦學規模,注重質量效益;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並重,努力實現職業學校辦學形式多樣化;堅持各類教育統籌規劃,相互溝通,協調發展,完善職業教育體系,保持職業教育在整箇中等、高等教育中的合理比例。
二、建立辦學主體多元化、管理體制“條塊有機結合”、布局結構合理的職業教育體系
積極鼓勵包括行業、企業、社會團體及公民個人在內的社會力量舉辦或通過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參與舉辦職業學校,逐步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社會各界參與辦學相結合的多元化辦學新機制,促進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共同提高。依據《職業教育法》和國家有關規定,理順職業學校的舉辦者、管理者和辦學者之間的關係。一方面,政府要加強對各級各類職業學校的巨觀管理和督導評估;另一方面,政府要儘快依法落實職業學校的辦學自主權。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所轄行政區域內的職業教育發展負有主要責任,職業教育的發展要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
進一步明確發展初、中等職業教育的職責在市和縣。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省直有關部門、行業繼續辦好30所左右普通中專學校,並以此為基礎發展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大多數中專學校劃轉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各市要重點辦好一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學校要根據管理體制變化的新情況,探索新的校企聯合辦學形式,建立校董會,試行股份制等,吸引行業(企業)參與辦學和管理。鼓勵職業學校探索建立面向社會、適應市場、自主辦學、民主管理的新的運行機制。
進一步調整職業學校布局,加強專業調整和建設。通過“合併、共建、聯辦、劃轉”等形式,撤銷或合併一批規模小、層次低、辦學質量不高的職業學校,建設一批職業教育中心或集團,提高規模效益和集約化程度。到“十五”末,全省爭取創建50所國家級和100所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所高級技工學校和5所技師學院,25-30所高等職業學院。經過3-5年努力,全省建設一批設施配套、管理規範的示範性職業學校。重點建設50-80個示範性專業、特色專業。依託中心城市的重點職業學校,重點建設好20-25個實訓基地。縣(市、區)成人中專原則上改為職業中專或併入重點、示範職業學校。各縣(市、區)要進一步加強政府統籌,加快縣級職成教中心建設,使之成為當地的職教中心、成教中心和農科教結合基地。
三、深化職業學校內部改革,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和職業學校的吸引力
各級各類職業學校要牢固樹立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質量、特色、就業一體化的意識。城市職業教育重在就業,農村職業教育重在創業致富。要根據職業學校自身優勢,瞄準當地支柱產業,瞄準國內外、省內外就業市場設定專業,安排課程,構建人才培養模式。要加快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改革,放開招生計畫限制,放開年齡、應歷屆等條件限制,放開入學考試限制,放開招生時間限制,放開地區限制。簡化招生手續,實行“寬進嚴出”制度。鼓勵我省中等職業學校到省外招生,鼓勵招收外來務工人員入學。繼續擴大中等職業學校對口招生規模和專業類別,擴大普通高校參與對口招生的學校範圍,擴大本科層次招生計畫,擴大對口招生對象,擴大五年制高職班改革試點,逐步建立和完善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試點辦法,研究制定中等職業學校優秀畢業生保送升入高校的有關政策。逐步推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各職業學校之間相互承認學分,允許學生提前畢業或分階段完成學業。加強和擴大“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鼓勵教師兼任多門課程教學,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現代教學手段組織教學。教職工實行全員聘任制,按需設崗,擇優聘用,職業學校的教師職務評審要按照職業教育的特點單獨制定評審細則。高等職業學校的科研項目,納入高校立項和評審計畫。加大中職學校骨幹教師遴選和培養工作力度,3-5年內,依託省屬高校重點建設8-10所省級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立職教師資輪崗輪訓制度,每年培訓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500人,培訓實習實訓指導教師300人。啟動職教成教教材建設,組織編寫五年制高職規劃教材。重點加強骨幹專業的實訓設施建設。
加強職業院校領導班子建設。職業院校領導幹部應選拔有學校管理經歷、有教育教學經驗,學歷、職稱合格者擔任。任用職業學校主要領導應徵求教育主管部門意見。任用高職學院主要領導應徵求省級教育主管部門意見。要加強職業院校領導幹部的在職培訓,不斷提高素質。
四、重視和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和培訓
進一步抓好農村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縣)的試點和建設工作,抓好城鄉職業學校的聯合辦學。加大縣級政府統籌力度,整合農村職成教資源,努力促進農村職成教育與基礎教育的相互統籌、與高職教育的相互銜接溝通。縣(市、區)要以示範性職業學校為龍頭,以鄉鎮農民文化技術學校為依託,完善農村科技培訓、推廣網路。要積極推行“開發一個項目、培訓一批人才、推廣一項技術、吸納一批勞力、形成一個產業、致富一方民眾”的工作思路,大力開展各種類型、各種形式的農村職業培訓、實用技術培訓和綠色證書教育。加大經費扶持力度,建立農村職教發展的保障和支持體系。
五、紮實推進勞動準入制度,努力提高勞動者素質
積極推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制度,切實解決職業教育與勞動準入“兩張皮”的問題。要完善和推進勞動準入制度,實行“先培訓、後上崗”、對不同技術崗位實行不同層次學歷要求的就業制度,適應新形勢下產業結構調整和就業形勢發展需要,引導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用人單位招用從事技術複雜以及涉及到國家財產、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費者利益工種(職業)的勞動者,必須從取得相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中錄用。各級各類職業院校要積極宣傳、組織、動員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鑑定。教育和勞動保障部門要指導和幫助職業院校建立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新模式,使職業教育教學與國家職業標準相結合。職業技能鑑定站(所)要本著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擇優建點的原則設定,同等條件下應優先考慮職業院校。特別要為農村職業學校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鑑定提供方便。開展職業技能鑑定應優先考慮受過職業院校學歷教育、學歷層次較高的畢業生。完善就業準入制度要有利於職業教育的發展,有利於提高就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利於引導從業人員自覺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年內,各地要對就業準入規定落實情況進行一次檢查。
各市和有關行業要根據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需要,依靠職業院校,集中財力,重點建設一批職業技能訓練基地。
有關部門要儘快建立省、市、學校三級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做好人才需求調查和預測,發布人才需求信息,組織中、初級人才供需見面會,形成全方位、多系統的就業服務協作網。
六、依法增加對職業教育的投入
職業教育的投入要走改革之路。職業教育經費應通過各級財政撥款,行業、企事業及用人單位合理負擔,舉辦者自籌,受教育者適當繳費,以及貸款、校辦產業、社會捐資等多渠道籌集。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用於職業教育的財政撥款要保證做到“三個增長”,職業學校生均撥款要高於同級普通中學。政府和部門舉辦的技工學校的財政現行供給渠道不變。各市、縣都要設立職業教育專項經費,統籌用於各類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和技能競賽。“十五”期間,省級職教專項經費在原有每年安排500萬元的基礎上,每年再增加300萬元,並納入省級教育事業經費年度預算。要制定向各類經濟主體籌措職業教育與培訓經費的辦法,職工教育經費可按職工工資總額2%的比例提取。
改革政府對職業教育撥款體制,實行以獎代補、以獎代撥等辦法,扶優扶強,不斷提高職業學校競爭力。要採取立項評審和檢查評估相結合的辦法,引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及學校集中財力,重點加強重點學校、示範專業、實訓基地和師資隊伍建設。要加強對職教經費投入的效益考核,不斷提高投資效益。
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職業教育的領導,切實實施市、縣職業教育行政首長負責制,把發展職業教育列入任期目標和年度任務目標的考核範圍;要依法辦事,使有關職業教育法規、政策落到實處。政府及有關部門要主動配合人大開展執法檢查,省將組織修訂《安徽省職業教育條例》,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後頒布實施。
各市、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要求,制定相應政策措施,認真解決職業教育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推動全省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