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關於進一步加強我省體教結合工作的意見

安徽省關於進一步加強我省體教結合工作的意見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省體育局、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我省體教結合工作的意見》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關於進一步加強我省體教結合工作的意見
  • 文號:皖政辦[2005]30號
  • 發布日期:2005-6-6
  • 執行日期:2005-6-6
目錄,安徽省關於加強我省體教結合工作意見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我省體教結合工作的意見,

目錄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體育局、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我省體教結合工作意見的通知
關於進一步加強我省體教結合工作的意見

安徽省關於加強我省體教結合工作意見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體育局、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我省體教結合工作意見的通知
文 號:皖政辦[2005]30號
發布日期:2005-6-6
執行日期:2005-6-6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00五年六月六日

關於進一步加強我省體教結合工作的意見

(省體育局、省教育廳 2005年5月)
為加強學校體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快優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步伐,促進教育、體育事業的發展,為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奮力崛起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現就進一步加強我省“體教結合”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體教結合”工作的重要意義
“體教結合”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推動素質教育、促進青少年訓練、為國家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勞動者和優秀體育後備人才的一項新的重要舉措,是整合體育、教育等資源而實施的人才培養戰略的重要措施,體現了體育、教育事業最根本的培養目標,符合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
200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中發〔2002〕8號)中明確指出:“各類學校要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體育課程和課餘活動時間,把具有健康體魄作為青少年將來報效祖國和人民的基礎條件。”“努力抓好運動訓練和文化教育,開拓培養高水平運動員、教練員的新途徑,為優秀運動員、教練員升學深造創造條件,提高運動隊伍的科學文化素質。”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為促進“體教結合”工作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進一步加強“體教結合”工作,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深化教育、體育事業改革的客觀要求;是落實“ 人才強省”戰略的迫切需要;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體育方針,實踐“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積極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和促進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各級體育、教育及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體教結合”的重要意義,轉變觀念,統一認識,深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合理配置資源,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優秀體育後備人才的培養質量,開創我省“體教結合”工作的新局面。
二、“體教結合”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任務
體教結合”工作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和人才觀,按照“資源共享、責任共擔、義務共盡、成果共用”的原則,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在深化改革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效益,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效益中深化改革,造就一大批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適應現代競技體育事業發展需要的優秀體育後備人才。
“體教結合”工作的目標任務: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重點,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充分發揮現有青少年業餘體校、體育中等專業學校、高等學校體育院系的人才培養功能,積極開展體育特色學校(班)、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建立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的“一條龍”體育人才培養新體系;以最佳化“體教結合”環境為保障,創新政策措施,創新投入機制,建立靈活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營造關心、支持“體教結合”發展的社會氛圍。力爭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辦好30所左右體育特色學校(班)、10所左右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20所左右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130所左右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建成15所左右高校高水平運動隊,使學校體育工作更加規範和科學,培養和造就大批的優秀體育後備人才,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創造優異成績。
三、採取有力措施,把“體教結合”工作落到實處
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建立“一條龍”優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系。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農村中國小要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核定的教師編制數內,按照教學計畫中體育課授課時數和開展課餘體育活動的需要配備體育教師,按照國家制定的各類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備標準,逐步配齊體育設施。要開足體育課時,組織廣大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保證每個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積極組建學生運動隊,開展經常性課餘鍛鍊和競賽活動,為培養和發現優秀體育後備人才打好基礎。
體育、教育部門要根據我省體育發展的總體目標和學校體育發展的需要,結合全省大、中國小的實際情況,使全省青少年訓練在項目設定、年齡結構、選材標準、訓練內容和訓練、競賽機制上統一規劃、統一布局、統一要求,使體育系統和教育系統的青少年體育訓練體系相融合,形成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相銜接的“一條龍”的優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訓練體系。
充分發揮各類青少年體校的骨幹作用。要依託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加強中等體育運動學校建設,拓寬辦學思路,擴大辦學規模,提升辦學層次,提高辦學質量。根據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對全省體育職業教育資源進行重組,將各類青少年體校、體育後備人才基地、青少年俱樂部納入“體教結合”工作的大盤子,使其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在“體教結合”工作中發揮更大的效能,更好地發揮培養競技體育後備人才的骨幹作用。
積極創辦體育特色學校(班)。各市、縣教育、體育部門要從本地實際出發,辦好田徑、游泳、球類等具有本地特長的體育特色學校(班)。有條件的中國小要積極承擔體育後備人才培養任務。創辦體育特色學校(班)要注意科學分布,夯實基礎,疏通渠道,同一個體育項目在一個市要做到從國小、國中到高中相銜接。
創辦體育特色學校(班),要以教育部門為主,體育部門要密切配合併加強業務指導。體育特色學校(班)由教育、體育部門聯合審批命名。
加強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建設。要根據“一條龍”培養訓練體系的要求,對全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進行重新布局,做到有層次、有對口、相銜接。要充分發揮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在推動學校體育、吸引學生參與鍛鍊、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和習慣、發現和輸送體育特長生方面的作用。要多形式地開展班、校之間的體育競賽,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搞好普及,擴大初級訓練層次的訓練面,推動學校體育廣泛開展。
加強體育特長生的招收和管理。要建立科學的選材標準、辦法和手段。放寬優秀體育特長生進入各級體育特色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入學、轉學條件,做到每年招收體育特長生在當年學校招生計畫中不少於5%的比例。對於特殊體育人才,經測試可採取免試或適當降低文化課考試成績要求錄取入學。可跨區招收體育特長生。
各級各類學校要採取相對靈活的教學計畫和學籍管理辦法,為學生運動員完成學業創造良好條件。要確保體育特長生能夠堅持系統的體育訓練,防止出現“輕體重文”的現象。
改革和完善青少年競賽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各級各類青少年競賽的槓桿作用,改革省運會和青少年常規比賽、大中學生運動會、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競賽辦法,積極探索體育特色學校的競賽辦法,建立新的充滿活力,有利於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適應我省青少年訓練競賽實際的競賽管理制度。在成果共用的原則下,體育、教育部門共同舉辦全省青少年比賽、大中小學生比賽、體育特色學校比賽、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比賽以及全省運動會。允許體育特色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學生運動員代表體育、教育部門參加各類省級以上比賽。
加快高校舉辦高水平運動隊步伐。高校應該成為我省培養高素質體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體教結合” 中發揮“龍頭”作用。省體育、教育部門要積極鼓勵有條件的高校申辦高水平運動隊,開展高水平運動隊建設。高校可以與省體育局共同辦省級優秀運動隊,可招收符合錄取或免試條件的省優秀運動隊的運動員成為正式學生;也可以招收體育特長生或從在校大學生中選拔運動員,自辦高水平運動隊(主要是全國大運會項目),代表我省參加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參加省運會高校部比賽。高校辦省級優秀運動隊在全國運動會和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取得的成績,可帶入省運會高校部。
鼓勵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與省優秀運動隊進行競爭,選拔高水平運動員代表我省參加全國比賽。對承擔全運會、奧運會任務的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和納入省優秀運動隊的高校學生運動員給予省優秀運動員的同等待遇。
高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多學科、跨學科研究的綜合優勢,加強對運動訓練的科學研究,積極探索培養優秀體育人才的規律,儘快提高運動技術水平。要充分利用市場經濟規律,為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和發展籌措資金。
要整合我省體育教育資源,充分發揮高校體育院系在“體教結合”工作中的作用,使其成為培養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和社會體育人才的重要基地。
高校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的免試入學和降低錄取分數線的入學條件按國家和我省有關規定執行。所有錄取的學生運動員分配到各系各專業進行文化課學習,邊學習邊訓練。要加強學生運動員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視學生運動員的文化學習,採取靈活的教學計畫和延長學制的辦法,幫助學生運動員完成學業。實行學分制的學校,要將訓練比賽納入教學計畫,學生運動員代表學校或省參加比賽並取得優異成績,可計算為學分。學生運動員學完教學計畫規定的全部課程,考試及格或修滿規定的學分,方可畢業。
創新激勵機制,形成良性循環的育人環境。認真落實國家和我省現有的激勵政策,在精神獎勵的同時,省體育局、省教育廳統籌有關專項經費,通過以獎代補的辦法,加大物質獎勵的力度。對堅持參加系統訓練並取得優異運動成績的優秀運動員,在入學、升學等方面給予照顧,切實解決他們的出路問題,消除學生和家長的後顧之憂。對積極開展“體教結合”工作並取得優異成績的學校要給予獎勵,要把學校運動隊參加各類競賽的成績作為對學校工作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以調動學校開展青少年體育訓練的積極性,鼓勵學校培養更多的優秀體育後備人才。
加強體育教師、教練員隊伍建設。體育部門要發揮教練員資源的優勢,鼓勵教練員到各級各類學校從事訓練工作,指導、幫助學校體育教師提高訓練水平。教育部門要採取措施,調動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對長期從事青少年訓練工作,潛心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的各類體育教師,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培訓學習等方面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政策上的傾斜。體育教師從事學生課餘訓練可計入工作量。各級各類學校承擔訓練任務的體育教師可申報體育教練員系列專業技術職稱任職資格。
要加強體育教師的業務知識培訓。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門歸口管理。對各級各類學校承擔訓練任務的體育教師的業務培訓,由體育部門負責組織實施,並納入教師繼續教育。
要採取切實措施,加大配備各級各類學校體育教師的工作力度。要實現教練員和體育教師的雙向交流。對取得相應教師資格(或具備相應教師資格條件)的省運動隊優秀教練員、有突出貢獻的退役運動員,經教育部門或高校考核合格,可到高校、體育特色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任教。對到普通高校工作的優秀教練員在職稱評定、工作條件、生活待遇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
創新、健全和完善投入保障機制。各級體育、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對“體教結合”的投入力度,為“體教結合”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體育部門將原有的全省青少年訓練競賽經費、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經費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經費納入“體教結合”工作經費的範圍。教育部門要對體育特色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給予經費補助,並有計畫地加大對農村中國小的體育經費投入,不斷改善體育訓練設施和條件。根據學校體育工作的實際需要,把學校體育經費納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經費內,予以妥善安排。各級財政部門在安排年度學校教育經費時,要安排一定數額的體育經費,以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
體育和教育部門的經費投入要形成合力,最佳化配置,強化薄弱環節。鼓勵通過社會化、市場化運作,如企業贊助、比賽冠名、社會捐贈等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保障“體教結合”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
四、切實加強對“體教結合”工作的領導
省建立由相關部門參加的“體教結合”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體教結合”工作中的重要問題,制定有關政策和實施辦法,更好地發揮巨觀指導和組織協調作用。各市、縣人民政府要加強領導,把“體教結合”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成立由政府分管領導牽頭,體育、教育等相關行政部門組成的“體教結合”工作領導機構,負責領導和協調本地的“體教結合”工作,對“體教結合”工作進行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檢查評估,統一表彰獎勵。體育、教育部門要加強對“體教結合”工作的指導和督促,建立檢查評估機制,每年組織相關部門就“體教結合”工作進行專項督查和總結。各有關部門要各盡其責,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對“體教結合”工作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支持,為推進我省“體教結合”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