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態用地評價與規劃》是2014年1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雲楠、肖榮波、艾勇軍、李曉暉。
《城市生態用地評價與規劃》是2014年1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雲楠、肖榮波、艾勇軍、李曉暉。
《城市生態用地評價與規劃》是2014年1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雲楠、肖榮波、艾勇軍、李曉暉。內容簡介《城市生態用地評價與規劃》分三篇共15章,系統講述了城市生態用地評價和生態規劃相關理論的發展以及以廣州為例...
用地評價圖是城市總體規劃的主要圖紙之一。編制用地評價圖通常的作法是:①分析和計算水文資料,在地形圖上畫出不同再現期的洪水淹沒線;②畫出地下水距地表面1米、2米的等深線;③畫出代表不同土壤承載力和其他工程地質性質不同土層的位置;④畫出有礦藏的範圍;⑤畫出不宜修建用的陡坡、活動性的沖溝、滑坡、沼澤...
美國華盛頓大學Steiner曾於20世紀60年代末提出資源管理生態規劃的程式包括七個步驟,即:①確定規劃目標②資源數據清單和分析③區域適宜度分析④方案選擇⑤規劃方案實施⑥規劃執行⑦方案評價。生態城市規劃不僅限於土地利用和資源管理,而應根據城市社會、經濟、自然等方面的信息,從巨觀、綜合的角度,研究區域或城市的生態...
城市綠地是城市用地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與工業生產,人民生活,城市建築與道路建設,地上地下管線的布置密切相關。由於城市人口密集,工業生產集中,對自然生態平衡系統的結構與機能產生嚴重的破壞作用。為了改善城市環境,應該把城市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綠地,放在突出地位。城市綠地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的一個...
臨滄市人民政府於2021年6月10日印發臨滄市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規劃(2021—2035年),請結合實際,認真 貫徹實施。全文 一、工作基礎與形勢分析 (一)區域概況與建設基礎 1.區域概況 1.1 自然地理概況 1.1.1 地理區位 臨滄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邊境,介於東經98°40′—100°32′,北緯23°04′—25°02′之間,北...
四、規劃目標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以建設“生態之城”為目標的城鄉公園體系、生態空間結構體系、自然保護地體系的生態質量和功能全面提升,“公園城市”“森林城市”“濕地城市”生態空間基礎初步形成,多層次、成網路、功能複合的生態體系發揮整體效益。 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鄭州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是2022年6月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規劃。內容簡介 《鄭州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要提高生態示範創建水平鞏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成果。世紀公園、月季公園等15個公園將拆圍透綠建成西流湖公園、青少年公園等40個綜合公園和專類公園。要加快郊野公園—綜合公園—社區...
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和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編制並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突出底線思維,強化環境風險有效防控。提高危險廢物收處能力,加強固體廢物資源循環利用,強化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健全環境應急風險防控體系。突出區域協同,推進京津冀綠色協同發展。以綠色辦奧為契機,以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兩翼”綠色共建為牽引,...
二、研究目標 本項目在不同空間尺度,從土地生態評價、空間規劃、分類管理到政策制定等各個環節上,充分貫徹“反規劃”與生態安全格局的核心理念,服務土地管理需求,切實保護土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協調生態用地、農用地、建設用地的結構、布局與時序;明確生態安全格局與各級土地利用規劃相結合的技術方法,提出土...
對國家明令禁止的落後產能項目情況完成全面自查,制定《婁底市城市規劃區內燒制建築用磚廠整體關停退出方案》,對落後產能堅決予以關停淘汰。下發了《關於在全市範圍內迅速開展打擊石灰土窯“死灰復燃”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對排查出的14家石灰土窯已全部拆除封堵。持續加大採石場整治力度,累計關閉採石場133家,共保留...
塑造生態環境優良,城市公園精緻,慢性綠道系統暢通,人文特色凸顯,城鄉發展和諧,城市系統智慧,城市品牌響亮的美麗新天水。全面完成天水公園城市“人城境業”系統建設。四、構建完善的公園體系 (一)公園發展結構 規劃構建“枕山望城、引山觸城、綠水穿城、城園融合”的城市格局,形成“雙核引領、三帶串聯、多廊...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為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白銀新樂章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帶一路”倡議、西部大開發戰略、甘肅省加快轉型發展建設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規劃等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規劃的推動實施,省委、省政府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生態產業發展等重大戰略的部署推動,...
專欄1 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領域 指 標 2020年 目標值 2020年 實際值 生態 空間 1.森林增長 林地面積總量(萬畝)6300 6897 森林覆蓋率(%)46 52.5 森林蓄積量(億立方米)2.4 2.41 2.城市綠地 建成區綠地率(%)38.9 39.4 建成區綠化覆蓋率...
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領導機制,持續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開展三輪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印發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實施意見,出台35部生態環境地方性法規、規章,制修訂26項生態環境地方標準。建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基本實現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分級建立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體系,初步構建生態環境...
赤壁市、崇陽縣於2019、2020年相繼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區)”稱號。目前鹹寧市擁有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區)2個、國家級生態村2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區)3個、省級生態鄉鎮61個、省級生態村504個,打造了41個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和161個整治村,獲評2個“湖北省森林城鎮”...
堅持改革創新,完善機制。深化生態保護和修復領域改革,探索“誰投資、誰受益”“誰修復、誰受益”的生態保護修復市場化機制、生態產品價值評估交易機制、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等,創新多元化投入保護監管模式,積極拓寬資金籌措渠道,鼓勵公眾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第三節 規劃目標 一、總體目標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生態保護紅線最佳化調整加快推進,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為基礎,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將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深入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加強天然林保護修復,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2020年,全市完成森林碳匯...
不同類型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例如:工業類型的城市其工業用地比重較大;風景旅遊城市則綠化用地所占的比重較高。城市土地利用是否合理,關係到城市合理髮展、人口容量、城市環境保護和城市建設中節約用地等重大問題,是城市地理學和城市經濟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城市規劃和城市管理的基本課題之一。存在問題 城...
編制了《湘潭市“十三五”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完成了重點涉重金屬污染場地調查,竹埠港化工企業關停搬遷全面完成,重點區域土壤污染治理加速推進,2020年湘潭市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3.生態環境治理紮實有力。城市管網、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加快,至2020年,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提升至...
3 低碳生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 3.1 構建原則和參考指標體系 3.2 指標體系 3.3 方法和數據 3.4 結果分析 3.5 討論與結論 4 生態經濟功能區劃與分區發展導引 4.1 區劃目標 4.2 區劃指導思想 4.3 區劃原則 4.4 區劃方法 4.5 區劃內容與方案 4.6 分區發展導引 4.7 空間最佳化對策 5 生態控制規劃體系 5...
上一輪規劃期,北京市處於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民生、高新技術產業等建設工程使用林地的高峰期,全市占用林地呈增長趨勢。在嚴保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城市化進程推進的情況下,用地需求矛盾更加突出。土地分類關於園地、草地、建設用地等的劃定標準,導致林地範圍變化。新增造林空間有限,占補平衡操作難度大。——林地生產力...
深入推進市環境監測監察垂直管理改革,在仙桃市環境保護局的基礎上組建仙桃市生態環境局;組建湖北省生態環境廳漢江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統籌實施仙桃、潛江、天門三市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考核與評價。探索實施了漢江的生態補償機制,對漢江水域生態環境進行修復。與武漢、潛江簽訂了《通順河流域跨界斷面水質生態補償協定》,在通順河...
(5)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方面 生態修復與保護管理制度長期分散在不同的行業主管部門,統一規劃等頂層設計不足,監測評估能力也比較薄弱。全縣企業履行治理責任以及社會公眾參與仍然不足,相關政策依然比較零散,尚不足以形成系統推動力。多元共治的現代化生態環境治理制度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全民行動、共建共享的社會...
本研究在“3S”與數學建模技術的支持下,採用生態學、地理學、圖形學等多學科交叉的理論與方法,以城市綠地生境及依存的動物複合種群為研究對象,建立城市綠地生境隔離效應評價模型與參數採集方法,模擬和評價新增城市用地的規模、形態和位置等因素累積導致的綠地生境系統的功能隔離,對過去和未來城市擴展造成的生境隔離效應...
城市發展主軸、高度、密度、色彩等規劃導則不斷完善,山城步道等山城江城系列特色品牌不斷凸顯。自然資源要素支撐持續有力。單列下達貧困區縣(自治縣,含萬盛經開區,以下統稱區縣)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指標34.4平方公里。全面完成易地扶貧搬遷收儲復墾任務。成為西部地區唯一的國家建設用地審批權委託試點省市,全...
“十四五”規劃指標包括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防控、生態保護四類共16項。 “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主要指標 三、創新引領,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一)統籌推進區域綠色發展。1.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以河北省主體功能區劃為基礎,將全市主體功能區分為重點生態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和城市化發展區,細化為生態...
堅持人口資源環境同城市戰略定位相協調,統籌保護與利用,開展全市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科學研判首都全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資源本底,市域“兩線三區”空間管控格局基本穩定。堅持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以下簡稱三條控制線),確定國土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