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

《邢台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是為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制定的規劃。由邢台市人民政府於2022年5月18日印發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邢台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
  • 印發機關:邢台市人民政府
  • 印發日期:2022年5月18日
  • 發文字號:邢政字〔2022〕12號
印發信息,規劃全文,

印發信息

邢台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邢台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邢政字〔2022〕12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邢東新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邢台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已經2022年4月27日市政府第17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邢台市人民政府
2022年5月18日

規劃全文

邢台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
為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制定本規劃。
一、繼往開來,全面開啟生態環境保護新征程
(一)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
“十三五”以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全市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列入《邢台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邢台市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的主要任務完成良好,16項生態環境指標全部達到規劃目標要求。
藍天保衛戰取得突破性進展。對216家重點涉氣企業排放量日控月考,尤其是環城50家重點工業企業,通過“壓煤”“壓線”“壓排”等措施,嚴控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力實施工程減排,對鋼鐵、焦化、玻璃、水泥、陶瓷行業進行超低排放改造,開展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和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實現動態清零。加強面源污染防治,施工工地嚴格落實“七個百分之百”和“兩個全覆蓋”要求。科學應對重污染天氣,將全市6929家涉氣企業納入減排清單,實行差異化管控。2020年,我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5.65,比2015年下降41.9%;PM2.5平均濃度53μg/m,比2015年下降47.5%,圓滿完成PM2.5“退倒十”任務;達標天數212天,比2015年增加72天,其中優級天數32天,比2015年增加20天;重污染及以上天數16天,比2015年減少34天。
碧水保衛戰取得明顯成效。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白馬河、牛尾河、順水河治理工程,完成了牛尾河襄都區段、任澤區段和順水河南和區段清淤、築堤、護岸工程,生態補水達到14.8億立方米。狠抓源頭治理,完成18家城鎮污水處理廠、25家園區污水處理廠、20家直排外環境工業企業污水處理廠、23個重點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作。加強水質監管,建立“河流監測預警平台”,在8條重點河流的交匯處、入河排污口、過村路段、工業企業等重點位置布設39個河流預警監測站,並在河流沿線安裝268個視頻監控,對重要河段實時監控,保障河流斷面水質達標。持續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違規問題排查整治,完成260個鄉鎮級及以下(含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工作。2020年,我市8個地表水國家、省考核斷面水質全部達到或好於國家和省考核目標;21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地下水Ⅲ類標準,朱莊水庫地表水型備用水源地水質達到地表水II類標準,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淨土保衛戰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土壤狀況詳查和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工作,完成涉重金屬企業和農用地周邊企業涉重金屬環境問題排查。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及布局不斷最佳化,“洋垃圾”實現零進口。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全部達到100%,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超額完成。通過調整能源結構、升級產業結構、最佳化用地結構、調整運輸結構,全方位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2020年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比2015年削減47.2%、37.7%、24.7%、26.0%,超額完成了“十三五”總量減排目標任務。
生態功能持續提高。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編制完成“三線一單”,違法違規破壞生態環境問題專項整治成效顯著。大力開展造林綠化活動,森林覆蓋率達到34.1%。積極推進任澤區大陸澤國家濕地公園生態修復,基本完成內丘縣鵲山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濕地保有量2.34萬公頃。
(二)生態環境保護迎來新機遇。
“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進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新階段,實施重點行業減污降碳行動,構建綠色清潔能源生產供應體系,推廣低碳技術的研發套用,實現綠色製造技術突破,將從根本上減少污染物排放,同時也推動生態環境治理模式從末端向源頭、從單因子控制向協同控制轉變,為我市從根本上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重大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深入實施創造新的歷史機遇。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措施,也為我市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修復,全面推動經濟發展綠色轉型帶來強大動能。充分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大運河邢台段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推進將帶動我市東部區域發展,對改善沿岸地區生態環境,提升環境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生態文明建設政策制度體系日益完善。我市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複製度、實施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完善生態補償制度。市級層面先後成立了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等多個生態環境領域議事協調機構。完成市縣環保機構垂直管理改革,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順利推進,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基礎保障。
科技創新為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改革釋放了技術紅利。人工智慧、大數據、儲能技術、5G通信、遙感監測等新技術新業態的研發套用,直接或間接通過技術革新促進綠色發展與污染減排,有效提高環境監管能力,成為推進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創新源動力。
(三)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
生態環境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全市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較為單一,交通運輸偏重公路。企業布局不合理,城區周邊電力、鋼鐵、焦化、水泥、玻璃等重點行業排放污染物量較大,大氣結構性污染依然突出。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基礎不穩固。臭氧污染問題日漸突出,隨著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精細化管理程度不斷提高,減排空間收窄,對環境空氣品質進一步改善要求更高。重點河流生態用水總體短缺,尚未形成穩定的自然修復能力,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不高。
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需加快提升。綠色發展的激勵約束機制不夠有力。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短板,農村清潔取暖和垃圾污水治理長效運行機制有待完善。新冠疫情防控對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目標導向,準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省、市第十次黨代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趕超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加快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和綠色低碳、生態優美的現代化邢台。
(二)基本原則。
堅持綠色發展。統籌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加快推動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生態為民、生態利民、生態惠民,集中攻克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不斷增強人民民眾對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生態環境保護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堅持系統觀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堅持底線思維。嚴格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健全環境風險防控機制,有效應對各類突發環境事件,全力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堅持改革創新。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大技術、政策、管理創新力度,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三)主要目標。
“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主要目標如下:
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最佳化,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續減少,環境空氣品質全面改善,優良天數比率持續提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水生態功能初步得到恢復,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生態服務功能穩步提升。生態安全螢幕障更加牢固,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自然保護地體系逐步完善,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環境風險得到有效防控。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危險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核與輻射環境風險有效管控,防範化解生態環境風險能力顯著增強。
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加快形成。生態環境監管和應急能力短板加快補齊,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生態環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十四五”規劃指標包括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防控、生態保護四類共16項。
“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主要指標
類別
序號
指標
2020年
2025年
5年
累計
指標
屬性
環境治理
1
市城區PM2.5年平均濃度(μg/m)
53
40
--
約束性
2
市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
57.9
67.8
--
約束性
3
地表水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
12.5
達到國家和省要求
--
約束性
4
地表水劣Ⅴ類水體比例(%)
全部消除
全部消除
--
約束性
5
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比例(%)
全部消除
全部消除
--
預期性
6
地下水質量Ⅴ類水比例(%)
--
達到省要求
--
預期性
7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31.3
45
--
預期性
8
化學需氧量重點工程減排量(噸)
--
--
13900
約束性
氨氮重點工程減排量(噸)
--
--
500
氮氧化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噸)
--
--
10500
揮發性有機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噸)
--
--
3500
應對氣候變化
9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
--
達到省要求
約束性
10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
--
--
達到省要求
約束性
11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例(%)
9.1
13
--
預期性
環境風險防控
12
受污染耕地治理和管控措施覆蓋率(%)
--
100
--
約束性
13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修復和風險管控措施覆蓋率(%)
--
100
--
約束性
生態保護
14
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平方公里)
1201.8
生態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
--
約束性
15
生態質量指數(EQI)
--
穩中向好
--
預期性
16
森林覆蓋率(%)
34.1
36.5
--
約束性
三、創新引領,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一)統籌推進區域綠色發展。
1.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以河北省主體功能區劃為基礎,將全市主體功能區分為重點生態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和城市化發展區,細化為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和鄉村發展區五大分區。明確各分區環境功能目標,提出環境準入要求,確立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建立用途統籌協調空間管控制度,統籌全市開發保護布局。
2.建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健全以環評制度為主體的源頭預防體系,嚴格規劃環評審查和項目環評準入。推動“三線一單”成果精準落地,確立以鄉鎮為單位的環境管控單元,確定管控單元邊界。統籌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分區管控要求,實現差別化環境管理,約束管控單元內環境行為,保障區域環境功能實現。到2025年,確保我市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
3.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實現綠色發展。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要求,提升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水平。加強大運河邢台段生態環境整治,努力把大運河邢台段打造成水清岸綠的“美麗運河”。
(二)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升級。
1.加強巨觀治理的環境政策支撐。加強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煤炭消費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強化市場準入約束,抑制高碳投資,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嚴格控制鋼鐵、焦化、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煤化工等行業新建、擴建單純新增產能(搬遷升級改造項目和產能置換項目除外)的項目審批,合理控制煤制油氣產能規模。依法依規加強節能審查事中事後監管。深化生態環境“放管服”改革,推進環評審批、生態環境監管和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化、規範化,最佳化營商環境。
2.推進重點行業綠色轉型。以鋼鐵、焦化、鑄造、建材、化工、工業塗裝、包裝印刷、電鍍、製革、造紙、紡織印染、農副食品加工等行業為重點,開展全流程清潔化、循環化、低碳化改造,促進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在電力、鋼鐵、建材等重點行業開展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實施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降碳減污,打造多維度、全覆蓋的綠色低碳產業體系。依法推進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行業、園區和產業集群探索開展整體審核。
3.最佳化重點行業企業布局。引導重點行業向環境容量充足、擴散條件較好的區域最佳化布局。積極向國家和省工信、發改等部門爭取政策支持,全力加快市區周邊污染企業退城搬遷。
4.實施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升級改造。開展產業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跟蹤評價,推動最佳化園區在城市總體空間格局中的布局,促進園區綠色發展。根據園區發展定位、主導產業類別、污染源現狀,推進園區污染綜合治理。推進建材、化工、鑄造、印染、電鍍、加工製造等傳統製造業集群提升,提高產業集約化、綠色化發展水平。
5.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綠色化水平。建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導向的採購、生產、行銷、物流及循環利用體系。積極套用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推進工業產品綠色設計和綠色製造研發套用,在重點行業推廣先進、適用的綠色生產技術和裝備。引導企業開展綠色設計、選擇綠色材料、實施綠色採購、打造綠色製造工藝、推行綠色包裝、開展綠色運輸、做好廢棄產品回收處理,實現產品全周期的綠色環保。培育打造一批綠色設計示範、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
6.做大做強環保產業。做大做強環保裝備製造業,培育一批技術先進、管理科學的環保裝備製造龍頭企業,加大先進節能低碳環保技術裝備及關鍵零部件研發力度,大力發展先進環保技術裝備與產品。推進節能環保服務業發展,積極推廣節能諮詢、診斷、設計、融資、改造、託管等“一站式”契約能源管理綜合服務模式。大力推廣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監測、綜合環境分析、環境調查與評估等服務新模式。探索開展環境治理託管服務、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模式試點。引導和扶持單一的環保製造企業向集研發設計、工程建設、運營管理等為一體的環境綜合服務企業轉變。
(點擊參考連結閱讀全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