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景區熱度指數,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理位置,氣候特點,主要景點,古碼頭,九石缸河灘,書場茶館,少婦尿童雕塑,翰林院,巴渝民居館,寶輪寺,文昌宮,鐘家院,寶善宮,吊腳樓,金碧橋,小重慶碑,景區美食,毛血旺,千張皮,椒鹽花生,陳麻花,糍粑,古鎮老火鍋底料,開發建設,景區榮譽,景區文化,旅遊指南,
歷史沿革
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場,始於(998—1003年)宋真宗鹹平年間,因為這裡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
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宮後削髮為僧。當他流落到巴渝一帶時,曾在白岩山上的寶輪寺隱匿長達四五年。世人知情後,就以皇帝真龍天子曾經隱居在此的事實而將寶輪寺改名為龍隱寺,白岩場也被改稱為龍隱鎮。
清朝初年,瓷器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龍隱鎮的主要產業。1918年,瓷器本地商紳集資在鎮中青草坡創建了新工藝制瓷的“蜀瓷廠”,遠銷蜀外。後來隨著工藝進步,瓷器品種增多,名氣也擴大了起來。龍隱鎮裡,瓷器業最發達時有70多家。
民國時期,重慶成為陪都,因為水運方便,龍隱鎮成為嘉陵江中上游各個州、縣和沿江支流的農副土特產的集散之地,城裡的一些大商販乾在磁器口開設分店收購貨物,輸出以棉紗、布匹、煤油、鹽糖、洋廣雜貨、日用百貨、五金顏料、土碗土紙和特產菸絲等為大宗。據統計磁器口每天有300多艘(船均載重10噸)貨船進出碼頭,有商號、貨棧和各種作坊達1670多家,攤販760多戶。每天都有300多艘(船均載重10噸)貨船進出碼頭。碼頭河壩中搭建起臨時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還有專業性的木竹街、鐵貨街、陶瓷街和豬市、米市,各有一地,各為其市。這些商人漸漸為龍隱鎮改口,叫成了瓷器口,緣由是這樣更貼切、順口。後來,因為“瓷”字與“磁”相通,又被叫成磁器口。磁器口的商貿集中在大碼頭和靠碼頭的金蓉正街,除大碼頭外,還有歷史悠久的4家絲廠,一家制呢廠,24兵工廠(現特鋼廠),25兵工廠(現嘉陵廠),都設有自己的貨運碼頭。碼頭上從早到晚,水陸兩路,商旅川流不息,裝卸搬運,絡繹不絕。行商坐商,批零量購,貨暢其流。大碼頭右側的豆芽灣,是米糧幫、木材幫、篾貨幫、煤炭幫的地盤。與碼頭河街相鄰的是鐵貨街、豬市、雞鴨蛋市和鹽市口。各行業的同業公會都有事務所,食品糕點業26家,棉紗布業20家,茶館酒館116家。
解放以後,磁器口繁華依舊,碼頭上從早到晚,過往商旅川流不息,被譽為”小重慶“。當年流傳一首民謠:“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來上千隻船上的船公划著船向碼頭停靠。”“萬盞明燈”是指形容碼頭上商賈雲集,入夜後各自點亮油壺、電石燈、汽燈,經江水一漾,亮光炅炅,如星辰閃爍。
1958年,碼頭移至漢渝路,磁器口過去水陸碼頭的集散地和中轉站的作用,逐漸消失。為了保存這片蘊藏豐厚歷史和文化的遺蹟,政府採取培修和恢復明清建築風格進行開發,將磁器口古鎮建設成為了民俗文化街區景點。1997年,重慶新發行的一套《
最後的回憶》地方
磁卡,與
解放碑、
通遠門、
臨江門並列的就是磁器口大碼頭。
傳說明朝初年
朱元璋之孫允炆皇帝被四叔燕王
朱棣篡位,削髮為僧來重慶,隱避於寶輪寺,天王殿牆上有“龍隱禪院”四個大字。故將原“白岩鎮”改名為“龍隱鎮”。龍隱鎮方圓三十餘華里,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壩為界。
到20世紀初四川總督
劉湘到磁器口,開辦了煉鋼廠、機修廠,成為四川最早的煉鋼基地。
在抗日戰爭時期省立教育學院在磁器口辦學時,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
吳宓在這裡任教,除傳道授業、著書立說之外,偶爾也會到鎮中心的茶館去坐坐,一邊品茶,一邊與茶客擺擺“龍門陣”,了解民情與社會。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在抗戰時期就曾就讀磁器口正街寶善宮內的嘉陵國小。
《
紅岩》小說中的“
華子良”,更是家喻戶曉,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動的足跡。據老人們講,華子良經常到鎮上買菜,擔鹽巴,挑醬油,買完東西就走,老輩人都見過,而且與地下黨接頭的地點便在磁器口的一棟穿逗房子裡,只是說不清是那一棟了,這更增添了古鎮神秘色彩。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磁器口古鎮位於東經116°42′北緯39°89′,地處重慶市市主城沙坪壩區東北部,是一個有1000餘年建鎮史的民俗文化古鎮。地勢上前臨嘉陵江、後靠歌樂山,金碧山、馬鞍山、鳳凰山三山並列,清水溪、鳳凰溪兩溪環抱。經過歷代發展形成了前後兩條街,當地人分別稱之為“正街、老街”。古鎮磁器口有12條街巷,街道兩旁大多是明清風格的建築,地面由石板鋪成,沿街店鋪林立。
氣候特點
磁器口古鎮位於北半球副熱帶內陸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8℃。特徵恰如幾句俗諺:春早氣溫不穩定,夏長酷熱多伏旱,秋涼綿綿陰雨天,冬暖少雪雲霧多。1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為7℃,最低極限氣溫為零下3.8℃。7月至8月份氣溫最高,多在27℃—38℃之間,最高極限氣溫可達43.8℃。年降雨量為1000—1100毫升,雨季集中在夏秋,尤以夜雨為多。每年秋末至春初多霧,年均霧日為68天。日照很少,年均日照時1259.5小時,7月至8月份略高,月均日照時230小時,其他月份在150小時以下。三面環山,溝壑縱橫,因此風速較小。但在夏季雷陣雨天氣時,又一反常態,常常伴有大風,風速每秒可達10—27米。主要災害性天氣有暴雨、洪澇、乾旱等。一年中最怡人的季節是春天與秋天。一天中最美的時候是清晨與傍晚。避免夏季正午時去磁器口古鎮遊覽,有“火爐”之稱的重慶在夏季正午室外溫度可高達40多度。
主要景點
古碼頭
明清時期轉運物資的古渡碼頭。位於嘉陵江邊,形成於唐宋,繁榮於明清,民國達到極盛。
九石缸河灘
位於
嘉陵江畔,傳為明末農民起義首領張獻忠攻入重慶的寶地,有“石缸對石鼓,黃金萬萬五,誰人能知曉,買下重慶府”的民謠流傳。河灘上留有新石器時代的石器,1939年,中央大學曾在河灘旁發掘漢代崖墓群,墓壁上有“永壽四年”(即公元158年),“延熹五年”(即公元162年)的題記,並出土陶俑、陶器若干。
書場茶館
書場茶館,又稱藝人茶館,是品茗欣賞民間藝術的地方。書場茶館戲曲品種不少:有川劇坐唱(打圍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揚琴)、荷葉清唱更普遍是說書茶館。坐茶館的人絡繹不絕,座無虛席。
少婦尿童雕塑
在磁器口寶輪寺下面金碧橋邊的畫家村,一個雕塑十分惹人喜愛,它就是有名的“少婦尿童”,伴隨它的是一個在磁器口流傳了數百年的“護龍水”傳奇故事。
翰林院
翰林院是重慶主城區保留下來的古代私塾,清朝乾隆年間,磁器口孫家有私塾學館“鯉石草堂”,百姓稱之為“鯉石學舍”。清代中後期,孫家先後高中三名舉人,同時,在此讀書的磁器口人黃鐘音高中進士,後任翰林院編修,官至監察御史;另一名學生段大章也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甘肅布政使。因此,當地老百姓又稱該學舍為“翰林院”,故有“一門三舉子,五里兩翰林”之說。
磁器口翰林院原為鯉魚石學舍,清末在此辦學授課,後來考中三個舉人。所以,翰林院是當時讀書人嚮往之地。房屋現還保存在中院,內庭有一座小拜月台,是當年主人舉行家庭祭祀的地方。
巴渝民居館
館內濃縮著磁器口古鎮建築的精髓,通過木、石、磚的建構,形成圍合的空間與恬靜的院落。史料記載,鐘家大院是慈禧太后管家鐘雲婷所建,距今有120年歷史;該大院還具備中國北方四合院與南方四合院的特色。
寶輪寺
寶輪寺建於西魏年間,由西魏大都督尉遲炯所建,原名白崖寺。大雄寶殿正樑上刻有“尉遲恭建修”字樣。寺地範圍較大,由大雄寶殿,至馬鞍山,一直到童家橋,都是寶輪寺範圍,到處都修建有神殿廟宇,氣勢恢弘。
據說明朝建文帝曾在此隱居,現存寺內“大雄寶殿”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由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所題。寶輪寺整座大殿構造雄渾,據稱沒有使用一顆鐵釘,堪稱我國建築藝術的一塊瑰寶。
文昌宮
文昌宮是九宮十八廟的聖地。有這樣一個說法:磁器口香火最旺的寺廟是寶輪寺,最熱鬧的道觀就是文昌宮。
鐘家院
鐘家院建成於1890年左右,主人是在磁器口長大的鐘雲亭老先生。整個院子既有北方四合院韻味,又極具南方民居精緻典雅的特色。院內展示的明清古床、花好月圓桌等古代文物,是清代民居的重要展示場所。
鐘家院原占地面積大約2000平方米,抗戰時期遭到破壞,保留下500平方米的前院。
寶善宮
寶善宮是磁器口九宮十八廟的著名道觀,是善男信女祈福求願之地。抗戰時期將其改造成了四川省立教育學院附屬嘉陵實驗國小,丁肇中先生曾就讀於此。現該院改建為陶瓷館,系統展示陶瓷與磁器口文化發展的歷史輪廓。
吊腳樓
吊腳樓:一江兩溪三山四岸的地理條件,造就了豐富的吊腳樓景觀,她與四合院民居反映北京人的大氣和安穩,與石庫門建築反映上海人的精細和開放,顯然很不相同。吊腳樓不再是重慶人居住的處所。而磁器口吊腳樓,作為生態符號的建築形式,供人們觀賞回顧,透射著老祖先頑強的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意志。
金碧橋
金碧橋位於鳳凰溪上,古稱雙龍橋,是磁器口年代最久、規模較大的古橋,建於清代,連線著正街與金碧街。民國時期,磁器口雙龍橋兩端都是熱鬧的街市,因此也名為“雙龍橋街”。
小重慶碑
小重慶碑位於古鎮丁字路口,系國民黨主席林森遊覽磁器口,見其繁榮有感而題。
景區美食
毛血旺
毛血旺系重慶特色小吃,乃磁器口名特三絕之一,是將毛肚、血片、鱔魚、鴨血旺一起煮。民間有到磁器口不吃毛血旺,等於沒到“磁器口”的說法,只有在磁器口才吃到地道的毛血旺。
每個名菜品都會有傳奇,毛血旺當然是窮人家發明。說是70年前一個偶然機會,小攤販張氏胖嫂,在雜碎湯里直接放入鮮生豬血旺,覺得越煮越嫩,味道更鮮。因這道菜是將生血旺現燙現吃,遂取名毛血旺。又據說最早是船工們的最愛,因為沒錢,吃不起肉,只好吃這種雜碎。由於毛血旺麻辣鮮香四味俱全,湯汁紅亮、味濃獨特,真的好吃,流行開來,成了社會各階層膾炙人口的巴蜀名菜。
千張皮
古鎮
千張的製作非常講究。都選上好的黃豆,再取深水井的水浸泡,在石磨上細磨成豆漿後,再用細白布濾出漿汁;然後滾水下鍋,文火熬煮,不用膽水;漿汁燒老後用細麻布鋪一層濾一層,榨上一天后,再一張一張的揭下來。千張由此而成。
軟燴千張,將千張切為二分寬、寸長韭菜葉般的細絲,加上純鹼將千張絲燒開,撈在瓦罐內用清水浸泡去鹼至發白備用。用化豬油炒,加肉湯燒開,加醬油、味素、加入肉絲下鍋燴炒後,下韭黃炒轉,再下5錢化油,起鍋置於盤中,撒了花椒麵,即成。這就是軟燴千張。此菜入盤,一青二白;動筷,柔韌不碎;進嘴,細膩爽口,深受食客歡迎。軟燴千張也成了磁器口的一塊招牌,享譽重慶。磁器口古鎮的千張,豆香縈繞舌尖,滋味綿長,猶如古鎮的故事一般,訴說不盡。
椒鹽花生
燒酒一壺鹽花生。即椒鹽花生。用上好的紅皮花生(又稱冬花生、小花生、小河花生,籽皮鮮紅,小而飽滿,籽碎化渣,一般一枚有三四粒籽,多產於嘉陵江上游的遂寧一帶。磁器口過去也有栽種)用鹽水浸泡,入味後取出曬乾,再用河沙炒好即食,是下酒飲茶的好東西。另外重慶天氣潮濕,喜吃花椒,也有人用花椒、鹽巴和醬油來煮花生,風乾即食的,這叫
椒鹽花生。
陳麻花
磁器口麻花指重慶市磁器口所產麻花。瓷器口麻花有八個品種:甜、椒鹽、麻辣、蜂蜜、海苔、五香、蔥油。甜味,香甜可口,入口即化,老少皆宜;椒鹽麻花,口味純正,酥脆化渣;麻辣麻花,重慶口味,集甜、麻、辣於一體,回味無窮;蜂蜜麻花,口味純正,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元素。因其選料上乘,採用全手工製作,具有香、酥、脆、爽,久放不棉等特點,男女老少都愛吃,有人形容說“嚼著驚動十里人”。正緣於此,古鎮
陳麻花於清朝末年間在巴渝大地流傳開來。
糍粑
磁器口古鎮糍粑以糯米為主料,將其浸泡後擱蒸籠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綿軟柔韌。趁熱將飯泥製作成可大可小的團狀,擱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黃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盤裡滾動,即可取食。口感香甜。
古鎮老火鍋底料
古鎮老火鍋底料指重慶市磁器口古鎮(底料工坊)所產的火鍋底料。古鎮老火鍋底料採用純牛油、辣椒、大紅袍花椒、九葉青花椒、白芷、白扣、草果、陳皮、丁香、甘草、茴香、肉桂、三奈、沙參、砂仁、山楂等20餘種純天然香辛料,經純手工熬制而成,具有麻、辣、鮮、香等特點。老火鍋底料分為微辣和中辣兩種口味,磁器口古鎮老火鍋底料從清朝末年間就在古鎮碼頭邊開始流傳。
開發建設
2000年,重慶市人民政政府批准通過了《磁器口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與設計》。
2001年,納入國家重點保護搶救的歷史文化名城傳統文化歷史街區保護計畫,啟動對磁器口歷史街區的保護規劃設計。
2008年,重慶市人民政府頒布《重慶市磁器口古鎮保護暫行辦法》,強化保護力度,同年被列為重慶“新巴渝十二景”。
2008年5月14日至17日,古鎮將代表重慶參展中國(深圳)第六屆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
2008年,列入“新巴渝十二景”。古鎮蘊含豐富的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紅岩文化和民間文化,是重慶古城的縮影和象徵,因此被美譽為“小重慶”。
2009年7月,重慶市沙坪壩區重新設立磁器口古鎮保護與旅遊開發管理委員會。
2010年,片區磁童路改造已納入重慶市重點工程。
2019年1月7日,磁器口博物館開館,主要是展現沙磁地區在中華文明5000年來各個重要轉折關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景區榮譽
獲獎時間 | 獲獎項目 |
---|
2006年 | 國家AAAA級景區 |
2008年 | 新巴渝十二景 |
2013年 | “重慶非去不可”旅遊創新案例美食樂園 |
2015年 | 中國歷史文化街區 |
景區文化
磁器口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重慶歷史文化名城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紅岩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已有1800年的磁器口素有巴渝第一古鎮之稱,保存了較為完整的古建。古鎮有古樸粗獷的巴渝遺風,有古風猶存的茶館、有歷史傳承的碼頭文化;有佛、道、儒三教並存的
九宮十八廟;有正氣凜然的紅岩志士抗戰遺址;有獨具特色的川劇清唱、火龍表演,有工藝獨特、品種繁多的傳統旅遊產品,有享譽四方的毛血旺、千張皮、椒鹽花生等飲食三寶。
千年磁器口是巴渝民俗文化旅遊圈,磁器口古鎮是沙磁文化發源之地,與津(江津)沙(白沙)文化區、成都金牛(
金牛壩)文化區、北碚文化區並列為中國大後方四大文化區之一。現磁器口古鎮開發了榨油、抽絲、製糖、捏麵人、川戲等傳統表演項目和各種傳統小吃、茶館等,每年春節舉辦的磁器口廟會是古鎮最具特色的傳統活動,吸引數萬市民前往參與,是距重慶主城區最近的古鎮景觀,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傳統文化歷史街區,其鮮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吸引力,海內外每年前來參觀、旅遊的賓客達300餘萬人次。
每年磁器口古鎮都會以傳統佳節為主線,大力挖掘具有鮮明傳統民俗地域特色和豐厚歷史文化積澱的紅岩文化、陪都文化、沙磁文化及巴渝文化,積極組織籌辦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的文化傳承活動。新春佳節有 “春聯寫民生、祝福進萬家”現場創作暨展示活動;清明時分有 “磁器口文化藝術交流活動”,讓遊客品茗香茶、欣賞川劇變臉和茶藝表演;端午時分舉辦 “我們的節日·重慶磁器口端午日”活動,讓廣大市民和外國友人一起包粽子、許平安、賜黃酒,賞民樂,感受傳統歷史文化的魅力;七夕節有“相約古鎮、緣定今生”;中秋團、國慶長假也會舉辦“傳承歷史記憶·尋訪古鎮老字號”等活動,通過多項活動的成功舉辦,讓磁器口這個千年古鎮作為“重慶的縮影”,使當地的傳統歷史文化有效的的一傳承、彰顯和發揚。
旅遊指南
公車
乘中巴車和220路公車十分鐘可到達古鎮,北碚方向遊客,可在童家橋下車從金蓉門進入古鎮。江北,南岸,九龍坡,渝中區到沙坪壩交通極為方便,乘坐大巴、中巴、計程車均可。
公交線路:202路— 220路—220路定時線—237路—261路空調—467路——503路—553路—808路—843路區間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磁器口古鎮: 機場大巴→紅旗河溝→轉乘202路公車→沙坪壩→磁器口(正門)
重慶火車北站→磁器口古鎮: 乘202路公車:紅旗河溝→沙坪壩→磁器口(正門)
重慶火車站→磁器口古鎮: 乘503路公車:菜園壩(重慶火車站)→牛角沱(洞口)→步月村→磁器口(正門)
朝天門碼頭→磁器口古鎮: 乘503路公車:朝天門交通廣場(長途站)→朝天門→長濱路→菜園壩(重慶火車站)→牛角沱(洞口)→步月村→磁器口(正門)
重慶汽車北站→磁器口古鎮: 乘202路公車:紅旗河溝→沙坪壩→磁器口(正門)
陳家坪汽車站→磁器口古鎮: 乘806路公車:陳家坪→南開中學→轉乘843路公車→磁器口(正門)
輕軌
乘坐軌道交通:2012年12月,捷運一號線“沙大段”通車,到磁器口站下車即達。
高鐵
G05路運行重慶北站北廣場至磁器口,線路走向為重慶北站北廣場-廬山大道-太湖東路-人和立交-G50滬渝高速-G75蘭海高速-高家花園大橋-金沙東路-沙濱路-磁童路-磁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