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信息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雄安新區管委會自然資源主管部門:
現將《河北省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十四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河北省自然資源廳
2022年11月21日
內容全文
前 言
“十四五”時期,是河北省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能源結構,轉化增長動能的攻堅期,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期。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持續高質量發展,提升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河北省地熱資源管理條例》《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條例》《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河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關於促進全省地熱能開發利用的實施意見》(冀發改能源〔2022〕239號)等法律法規、政策檔案,結合河北省地熱資源賦存特徵及開發利用現狀,編制《河北省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地熱規劃》)。
《地熱規劃》在總結河北省地熱資源勘查程度與開發利用現狀基礎上,明確“十四五”時期地熱資源勘查開發目標、布局、重點工程與保障措施,是河北省地熱資源勘查開發的指導性檔案。
《地熱規劃》適用於河北省水熱型地熱資源與乾熱岩,重點規划水熱型地熱資源。
《地熱規劃》基期為2020年,規劃期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規劃基礎和形勢要求
(一)地熱資源概況與開發利用現狀
河北省地處華北,內環京津,東臨渤海,西倚太行,北跨燕山,地熱資源分布廣泛,儲量豐富,利用形式多樣,是具有重要開發利用價值的可再生清潔能源。
地熱資源概況。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平原區保定、衡水、滄州、廊坊等市和個別山區縣,地熱流體理論可開採量9.7億立方米/年,地熱流體可開採熱量200.3萬億千焦/年,相當於標準煤1138.2萬噸/年。平原區地熱資源埋藏深度普遍大於1000米,分布面積5.6萬平方千米,占平原區面積的76.5%,主要包括明化鎮組、館陶組和基岩三層熱儲。井口水溫一般40~90℃,最高可達130℃。地熱流體可開採量9.5億立方米/年,地熱流體可開採熱量197萬億千焦/年,相當於標準煤1127萬噸/年。山區地熱資源一般呈點狀或帶狀分布,主要分布在平山縣、懷來縣、陽原縣、赤城縣、隆化縣、遵化市等地,受斷裂構造控制,熱水溫度一般40~60℃,最高可達97℃。地熱流體可開採量1680萬立方米/年,地熱流體可開採熱量3.3萬億千焦/年,相當於標準煤11.2萬噸/年。
開發利用現狀。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起步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主要利用形式有供暖、康養洗浴、種植養殖等。截至2020年底,地熱探礦權59個,採礦權281個,礦區內地熱井624眼(開採井378眼,回灌井246眼),礦山設計生產規模3174萬立方米/年,其中大型礦山占比41%。
(二)上輪規劃實施成效
《河北省地熱水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2018—2020年)》實施以來,全省各地積極推動任務落實,加大監管力度,較好完成了設定的各項規劃目標任務,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勘查程度逐步提升。在上一輪規劃實施期間,全省平原區完成10個構造單元地熱勘查項目,整體達到調查階段,其中58處地熱集中開採區達到預可行性勘查程度,面積3095平方千米,地熱流體可開採量40643萬立方米/年;劃定37個基岩熱儲淺埋區,面積22020平方千米,為進一步勘查基岩熱儲奠定了基礎。完成44處勘查區塊預可行性勘查工作,面積372平方千米,地熱流體可開採量3629萬立方米/年,為地熱採礦權出讓提供了依據。
開發利用與保護水平顯著提高。在上一輪規劃實施期間,嚴格落實地熱規劃和政策要求,至2020年,全省地熱開採總量3174萬立方米,各市開採量均控制在上一輪規劃制定的開採總量目標範圍內(表1);供暖項目新增回灌井243眼,整體回灌率大幅提升,在用井基本實現采灌均衡,全省大部分地區呈現地熱水位降速明顯放緩或回升態勢。
監督管理趨於規範。上一輪規劃實施期間,相繼出台《關於加強地熱開發利用管理的通知》(冀自然資規〔2019〕2號)、《關於嚴格管控抽采地熱水的通知》(冀自然資字〔2020〕70號)等檔案,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分工,理順地熱資源開發審批程式,規範地熱開採行為,建立長效監管機制,有效推動地熱資源科學化、規範化、集約化發展。
(三)面臨形勢
“十四五”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的關鍵時期,也是河北生態環境深度治理、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提升期,地熱資源面臨的新形勢、新特點、新要求,為河北省地熱資源發展提供了機遇。
國家政策支持地熱資源開發。國家在“十三五”期間陸續出台《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等一系列清潔取暖政策,2021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委聯合發布《關於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若干意見》(國能發新能規〔2021〕43號),提出深化地熱資源勘查工作,穩妥推進中深層地熱能供暖,鼓勵地方建設地熱能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等要求。在清潔能源市場需求與政策推動下,地熱能產業發展迎來重大機遇。
民生供暖迫切需要提高地熱資源保障能力。我省地熱資源主要用途為供暖,2018年以來,我省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反饋地熱問題進行集中整改,關停取締違法地熱井,但在熱源替代方面存在供熱缺口,影響民生供暖質量。為保障民生供暖,迫切需要加大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力度,提高地熱資源保障和供應能力。
新技術推動地熱產業最佳化升級。在“雙碳”目標驅動下,我省推動燃煤替代行動,地熱清潔能源受到推崇,地熱開發呈現由分散化、單一化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地熱供暖工程熱泵與板式換熱技術已呈普及態勢,熱能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綠色低碳優勢進一步凸顯,部分地區以地熱為基礎能源的多能互補供暖形式進入探索建設階段,為我省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轉型升級打下良好基礎。
管理改革驅動地熱產業高質量發展。河北省出台系列政策性檔案,規範了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管理。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9部門印發《關於促進全省地熱能開發利用的實施意見》(冀發改能源〔2022〕239號),要求高度重視地熱能開發利用,嚴格實施項目備案制度,規範和簡化管理流程,建立信息化台賬,並切實落實監管責任,對引領地熱產業快速發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存在的問題
我省在上一輪規劃實施期間實行嚴控抽采地熱水管理政策,規範了地熱開發利用行為,但也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
基岩熱儲勘查有待加強。我省基岩熱儲地熱資源豐富,具有水量大、溫度高、回灌能力強、地質結構穩定等優勢,平原區十個公選地熱勘查項目雖劃定了37處基岩熱儲淺埋區,由於勘查投入不足,基岩熱儲查明資源量比例較低,需進一步加大勘查投入力度。
館陶組熱儲開發利用研究有待提升。館陶組熱儲是我省開發利用的主要熱儲,岩性以砂岩、砂礫岩為主,采灌均衡模式下,地熱開發是否會對地面沉降產生影響,需開展地面沉降監測研究。同時,河北不同地區館陶組熱儲回灌能力差異較大,部分地區回灌困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館陶組熱儲的開發利用,需加大科技攻關力度。
地熱開發布局有待最佳化。部分地熱採礦權設計生產規模較小,不利於節約集約利用;個別地區地熱井缺乏統一的規劃布局,井間距小,相互干擾現象嚴重,需探索建立開發利用新模式,解決地熱資源可持續發展問題。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一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河北省委十屆三次全會工作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以資源高質量綠色發展為主題,加強勘查部署,最佳化開發布局,推進地熱資源規模化集約化開發,提升地熱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與保護水平,促進全省地熱資源科學有序、清潔高效開發利用。
(二)基本原則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勘查。將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地熱資源勘查全過程,全面推行綠色勘查,最大限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破壞。
堅持合理布局,集約開發。進一步最佳化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布局,因地制宜選擇開發利用模式,加強回灌技術研究,推進節約集約開發,有效保障地熱資源永續清潔開發利用。
堅持改革創新,規範管理。深化地熱資源管理改革,不斷完善勘查開發技術創新機制,健全出讓審批制度,建立開發利用管理協調工作機制。
(三)規劃目標
到2025年,建立起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地熱資源管理和保護機制。基岩熱儲勘查力度加強,勘查程度逐步提高,探明地熱儲量穩步增加。開發利用布局最佳化,大型礦山占比逐年提高,開發利用規模逐步提升。平原區地熱供暖項目全部實施尾水回灌,建立地熱規模化開發利用示範區,形成全省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和保護新格局。礦業權出讓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地熱資源備案管理制度有效落實,預警監測體系不斷完善,地熱資源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表2)。
到2035年,基岩熱儲勘查程度進一步提高,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規模顯著提升,地熱資源管理和保護機制進一步完善,地熱資源勘查、開發秩序規範,地熱開發利用效率顯著提升,地熱資源動態監測系統基本完善。
三、地熱資源勘查
以地熱資源熱儲條件、勘查程度、資源潛力為基礎,深化地熱資源勘查工作,探索建立地熱資源儲備制度,最佳化勘查布局,提高勘查精度,增加資源儲量,為地熱資源保護開發與管理提供地質科學依據。
(一)勘查布局
以平原區基岩熱儲淺埋區、山區對流型地熱田和盆地型地熱異常區為重點,同步乾熱岩勘查工作,劃定重點勘查區48處。
1.水熱型地熱資源
穩步推進平原區地熱勘查工作,優先安排熱儲條件好、資源潛力大、市場需求前景好的基岩熱儲淺埋區進行勘查,不斷挖掘潛力,增加資源持續供應能力,為地熱資源規模開發利用提供依據。根據我省地熱資源稟賦特徵與開發利用需求,將37處基岩熱儲淺埋區及高陽地熱田、牛駝地熱田、容城地熱田設為重點勘查區,面積2.3萬平方千米。
根據山區成礦條件、區位優勢,重點選取蔚縣盆地、隆化七家—茅荊壩地熱田、寬城—興隆縣一帶、遵化湯泉、阜平—淶源一帶地熱異常區進行重點勘查,提高勘查程度(表3)。
按照民生需求和環保要求,適度開展地熱預可行性勘查,增加資源儲量。
2.乾熱岩
以秦皇島—唐山—滄州環渤海區域、張家口陽原、邢台柏鄉等資源潛力區為重點,有序推進乾熱岩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圈定乾熱岩資源有利靶區,評價資源潛力(表3)。
|
水熱型地熱資源: 平原區 高陽斷凸、牛駝鎮、河間、獻縣斷凸、新河斷凸、青縣斷凸、故城斷凸、景縣斷凸、束鹿斷凹、隆堯、無極、南宮斷凹、大營斷凹、明化鎮斷凸、廣宗—雞澤、館陶、南和、魏縣南、大名東、大名南、南宮斷凹冀州、寧晉斷凸、南和東、南和斷凸、明化鎮異常區、任縣、永年南、邯鄲西、磁縣西、晉縣斷凹石家莊、晉縣斷凹興安鎮、石家莊南、徐水戶木—郎五—定興陳村營、滿城區城區—徐水大王店、涿州、正定南樓—新樂化皮、曲陽縣邸村—定州趙村等37處基岩熱儲淺埋區及高陽地熱田、牛駝地熱田、容城地熱田。 山 區 蔚縣盆地、隆化七家—茅荊壩地熱田、寬城—興隆縣一帶、遵化湯泉、阜平—淶源一帶地熱異常區。 乾熱岩:秦皇島—唐山—滄州環渤海區域、張家口陽原、邢台柏鄉等資源潛力區。 |
(二)勘查管控措施
地熱勘查應體現整體勘查的原則,最小面積不應低於1個基本單位區塊。一個勘查規劃區塊原則上只設一個勘查主體,並明確勘查周期。
堅持綠色勘查,鼓勵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加強新技術新方法套用,嚴格落實勘查施工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對生態環境影響和破壞,將地熱回灌能力作為地熱勘查的重要內容。
統籌重點勘查工作,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資金,加大各級財政資金投入力度,重點聚焦中高溫地熱資源,鼓勵勘查山區和平原區基岩地熱資源。已有地熱探礦權,達到開採條件的,可依法轉採礦權。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範圍,鐵路、高速公路兩側200米範圍內,禁止設定勘查井;生態保護紅線、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河流湖庫管理範圍、地質遺蹟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禁止新設勘查規劃區塊。
四、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
堅持生態優先、開發與保護並重的原則,實行不同熱儲差別化管控,科學劃定開發區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高質量發展。
(一)開發利用布局
1.開發利用方向
平原區地熱資源開發主要用於供暖,在進行資源評估、環境影響評價和經濟性測算的基礎上,按照“取熱不耗水、同層達標回灌”要求開發利用地熱資源,在有條件的地區探索採用“密封式、無干擾井下換熱”(取熱不取水)技術開發利用地熱資源。優先投放基岩熱儲地熱採礦權。限制開採館陶組熱儲地熱資源,原則上不再新批自然條件下單井取水、回灌能力不足25立方米/小時館陶組地熱採礦權。
山區地熱資源在保持資源平衡基礎上限量開採,推動地熱資源在供暖、醫療康養、生態農業等方面的套用,對供暖類地熱尾水,具備回灌條件的,應採取回灌措施。醫療康養類地熱尾水排放必須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的規定。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範圍內,經過專家論證不造成永久基本農田損毀、塌陷破壞的,可設定開採規劃區塊,禁止開鑿地熱井;鐵路、高速公路兩側200米範圍內,禁止開鑿地熱井;生態保護紅線、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河流湖庫管理範圍、地質遺蹟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禁止新設開採規劃區塊;禁止開採明化鎮組熱儲。
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已依法設立的地熱採礦權不擴大生產規模、不新增生產設施,到期後有序退出;一般控制區,已依法設立的地熱採礦權在不擴大生產規模、不新增生產設施的條件下,可繼續開採活動。
2.重點開採區
以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為基礎,依據基岩熱儲賦存條件、居民供熱需求、熱儲回灌能力,將雄安新區、黃驊港區、牛駝鎮、獻縣、三河田辛莊—興都、新河等6個基岩熱儲集中開採區,劃定為重點開採區,面積1512.2平方千米,優先出讓採礦權,主要用於冬季清潔供暖。
根據資源稟賦、產業發展現狀和管理需要,劃定遵化市湯泉鄉、遵化市西三里鄉、蔚縣麥子疃、陽原縣三馬坊、懷來後郝窯及奚家堡等為重點開採區(表4)。
|
平原區:雄安新區、黃驊港區、牛駝鎮、獻縣、三河田辛莊—興都、新河等6個基岩熱儲集中開採區。 山 區:遵化市湯泉鄉、遵化市西三里鄉、蔚縣麥子疃、陽原縣三馬坊、懷來後郝窯及奚家堡。 |
3.開採規劃區塊
按照科學布局、最佳化結構和規模開發的要求,充分考慮地熱資源勘查程度、礦權現狀、布局結構等因素的影響,科學劃定開採規劃區塊,指導採礦權合理設定。一個開採規劃區塊對應一個採礦權,原則上只設一個開發主體。
地熱開採規劃區塊,地質勘查程度應達到預可行性勘查階段及以上。推進區域開發,嚴格控制採礦權數量,1個村鎮建成區採礦權原則上只能有1個;縣城城鎮開發邊界範圍,新增採礦權總數原則上不超過3個;設區市中心城區開發邊界範圍,新增採礦權總數原則上不超過6個。
推進城鎮建成區內已有鄰近地熱採礦權整合重組,鼓勵對小型地熱採礦權進行收購、兼併、重組,實行集中統一開發管理,解決地熱井間距小、開採相互干擾、回灌率低等開發問題,實現布局最佳化和規模開發。
規劃期內我省劃定地熱開採規劃區塊180處(表5)。
(二)地熱資源保護管理
1.統籌保護與開發管理
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強化資源管理對資源環境的源頭保護作用,嚴格控制礦業權數量,最佳化資源配置,節約集約開發。堅持地熱開發、監測並行,在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採礦權人應安裝溫度、壓力、流量等監測設備,對地熱資源進行實時監測、監控。
新增地熱開發利用項目以冬季清潔供暖為主,開採地熱應當符合國家和省相關技術標準、規範,開採井與回灌井應當布設在同一熱儲層,井間距應以不相互干擾為原則。禁止使用不符合回灌標準的水回灌,嚴禁污染物進入地下水體。
提高開發準入門檻,平原區縣城城鎮開發邊界、設區市中心城區開發邊界範圍新設地熱採礦權最低設計生產規模為20萬立方米/年。
2.規範採礦權出讓制度
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除國家規定可協定出讓的特殊情形外,地熱礦業權一律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公開出讓。採用“密封式、無干擾井下換熱方式”(只取熱不取水)開發利用地熱資源,不需辦理取水許可證、採礦許可證。
礦業權出讓競爭環節全部納入省、市兩級公共資源交易平台,礦業權交易信息應當在自然資源部入口網站、同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入口網站、礦業權交易平台及時公開公示。嚴格落實礦業權勘查開採信息公示制度,接受社會公眾監督。依託“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河北)”,向聯合懲戒實施部門推送失信執行人信息,開展聯合懲戒,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督、警示工作機制。
3.加大科技攻關力度
加快開展地熱尾水回灌及監測技術研究,提高地熱水同層回灌率。加強地熱開發利用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的科研攻關,重點開展深部地熱鑽井工藝、高溫地熱動態監測、中深層井下高效換熱取熱、地熱發電工藝和乾熱岩開發利用等關鍵技術研發。開展水熱均衡研究,重點研究低溫回灌對地溫場的影響,為地熱資源可持續高效利用保駕護航。
五、重點工程
(一)中高溫基岩熱儲勘查工程
以河北省平原區十個公選地熱勘查項目成果為基礎,針對37個基岩熱儲淺埋區,全面分析論證基岩熱儲的埋藏條件、熱儲特徵、回灌能力、資源儲量、區位優勢、開發利用等因素,對勘查潛力進行綜合評價排序,穩步推進中高溫基岩熱儲勘查工作,不斷提高我省基岩熱儲勘查程度,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地熱資源。
(二)水熱型地熱資源集中利用示範工程
選擇地熱資源豐富、現有開發利用基礎較好的地區,推進區塊整體開發,統一規劃,統一管理。鼓勵推廣“地熱能+”多能互補的供暖形式,充分運用地熱梯級利用技術,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地熱資源高效利用新模式,推進地熱能產業高速發展(表6)。
|
中高溫基岩熱儲勘查工程: 在對基岩熱儲淺埋區進行綜合論證基礎上,選取優勢潛力區針對性部署地熱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熱地質鑽探、地熱水樣品採集分析、地熱動態監測等工作,推動基岩地熱資源的勘查進程。到2025年,確保新發現基岩熱儲礦產地3處以上。 水熱型地熱資源集中利用示範工程: 以雄安新區為試點,根據地熱資源賦存條件和開發利用需求,以地熱資源為基礎熱源,科學布設采灌井群,運用地熱梯級利用方式,與區內淺層地熱能、天然氣、電力等能源形成多能互補的利用格局。到2025年,確保建立地熱規模化開發利用示範工程1處以上。 |
六、環境影響評價
規劃實施對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貫穿地熱資源勘查及開發利用的全過程,主要與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工作階段、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直接相關。
(一)開發地熱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地熱資源開發包括勘查評價、開採利用和運營管理等過程。勘查評價階段主要通過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熱鑽井、產能測試和動態監測等方法技術進行綜合性勘查。開採利用階段主要包括地熱流體的開採、傳輸、供熱和尾水排放;運行管理階段包括動態監測、設備維護和地熱廢井閉坑及廢棄裝置處理。在勘查、開發、利用的各環節都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綜合分析,開發地熱資源過程中產生的主要環境問題包括噪聲污染、熱污染、氣體污染、化學污染等環境問題。
(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與減緩措施
綠色勘查作為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抓手,是促進地熱勘查工作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本次規劃要求進一步加強地熱綠色勘查,通過採取高效、環保的方法、技術、設備,在地熱勘查全過程中避免、減少和控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本規劃要求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範圍,鐵路、高速公路兩側200米範圍內,禁止開鑿地熱井;生態保護紅線、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河流湖庫管理範圍、地質遺蹟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禁止設定勘查、開採規劃區塊。規劃實施後對我省重點生態功能區及敏感區不會造成影響。
平原區地熱水的開採存在著地熱尾水不能完全回灌、尾水直排的風險,本規劃要求全面落實“取熱不耗水、同層達標回灌”,並加大對砂岩熱儲沉降研究力度,科學推進地熱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規劃實施對環境影響程度較小。
山區地熱水主要用於洗浴、供暖。本規劃要求“對供暖類地熱尾水,具備回灌條件的,採取回灌措施”,並要求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加強地熱開發利用的監管和檢查力度,規劃實施後對環境影響程度較小;山區地熱水通道主要為深大斷裂帶,經深部循環加熱後,沿導水斷裂上涌,形成地熱異常區,與賦存於淺部的地下水關係甚微,規劃實施後不會對淺部地下水資源產生影響。
地熱井開發中可能會造成土地和植被破壞,閉井後嚴格按照規劃及其他相關政策要求,使被損毀的土地及時復墾,實現地熱資源合理開發,保障社會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
《地熱規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強化地熱綠色勘查、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強力實施地熱尾水回灌,嚴格落實土地復墾要求,對環境影響程度較小,總體環境質量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七、規劃實施與管理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地熱資源管理工作,統籌有關部門力量,建立地熱開發利用管理工作協調機制,全力推進地熱資源合理開發、永續利用。各有關部門要嚴格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委《關於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若干意見》(國能發新能規〔2021〕43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9部門印發的《關於促進全省地熱能開發利用的實施意見》(冀發改能源〔2022〕239號)要求,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推進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斷提升。
(二)完善政策體系
完善地熱資源管理制度,制定地方性規程和標準。嚴格實行規劃先行、專家論證、監督檢查等制度,保障規劃實施。
各級財政部門按照我省自然資源領域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相關要求,對地熱資源勘查所需經費予以保障。
(三)強化監督執法
《地熱規劃》是地熱勘查開發的行為準則,一經批准,必須嚴格執行,嚴禁擅自調整,確需調整的,應按照規定程式和要求進行。各市編制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劃定地熱勘查開採規劃區塊,應與省級地熱資源勘查開發規劃銜接。各級有關部門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違法勘查開採地熱資源行為。
(四)開展動態監測
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勘查開發單位逐步建立地熱資源動態監測體系,開展地熱水溫度、壓力、流量等動態信息的綜合監測。加強地熱開採與地面沉降關係研究,為合理開發地熱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五)注重宣傳引領
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做好規劃的宣傳解讀,提高社會各界對規劃的認知度,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和監督作用,樹立理性、積極的輿論導向,為規劃實施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推行“揭榜掛帥”“賽馬制”等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地勘單位主力軍作用,支持人才培養和創新團隊建設,培養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和技術骨幹,搭建技術創新平台,整合科技資源,發揮技術支撐單位和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以市場為導向,加快成果推廣套用。充分發揮雄安新區創新發展先行先試示範作用,在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方面,構建符合高質量發展方向的制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