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受寵皇子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十月一日(公曆11月16日),胤祥出生於
北京紫禁城,生母為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十二歲的胤祥第一次跟隨
康熙帝去
盛京謁陵後,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一廢太子事件發生前整整10年間,
康熙帝只要離開京師,無論去哪裡,必將胤祥帶往。僅此即足以說明,康熙帝對他是
另眼相看的。胤祥在
雍正年間作為皇帝最得力助手的種種表現,也充分表明他除去具備較高的
文化素養外,還頗有辦事才力,善於協調人際關係,是難得的人材。胤祥能文能詩,書畫俱佳,但流傳至今的作品甚少。只有《交輝園遺稿》中少量作品流傳下來。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帝南巡,皇太子
胤礽、皇四子
胤禛、皇十三子胤祥隨駕。某日,康熙帝在
行宮召集大臣和皇子們研習書法。不僅親書大字對聯當場展示,還邀請眾人觀賞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書寫的對聯,據說,諸臣環視,“無不歡躍欽服”。如此驚嘆的舉動,自然有
阿諛逢迎的成分,但兩位皇子擅長書法確是事實。這一年,胤祥17歲,如果不是心裡有底,玄燁又怎么會讓他同皇兄一起當場獻技呢?胤祥繼承了
滿洲人的
傳統技藝,騎馬射箭樣樣精通。有記載提到,他“精於騎射,發必命中”。有一次出巡狩獵,一隻猛虎突出林間,他神色不動,手持利刃向前刺之。見者無不佩服他的神勇。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前後,皇八子
允禩的老師
何焯在給家人的信中,也提到十三殿下為皇帝所鐘愛者,前途無量。不足20歲的胤祥受到皇父的器重,連供職清廷的漢族文人也一清二楚。但在第一次廢太子時,胤祥不知為何,失寵於康熙,終康熙之世,既無重用,也沒有受封。
失寵遭禁
胤禛和胤祥早年的關係,雖然沒有太多史料可尋,但可以肯定兄弟倆是親密無間的。雍正給胤祥的祭文中提到胤祥的算學由他親自教授,“憶昔幼齡,趨侍庭闈,晨夕聚處。比長,遵奉
皇考之命,授弟算學,日事討論”,每逢塞外扈從,兄弟倆“
形影相依”。當康熙帝出巡只帶他們其中一個
扈從時,即使短暫分別,兩兄弟也會詩書往還。雍正還把他和十三弟唱和的詩作收在詩文集中,使胤祥的少數作品得以傳世。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後,胤祥受到了第一次
廢太子事件的波及,被短暫的囚禁了一段時間(康熙四十七年至康熙四十八年),廢掉太子
胤礽後康熙帝對諸
皇子信任大減,從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這次隨扈開始採用
輪班制,每個人都要輪流陪伴康熙帝出巡,以免
結黨營私,許多皇子因此都陪同了康熙帝進行巡視,但是胤祥是特殊的。康熙帝的輪班制似乎並沒有用到胤祥身上。從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實行輪班制開始到康熙五十年(1711年),胤祥每次依然作為皇子陪駕,但是在這一時期康熙帝卻並不怎么喜歡胤祥。
從康熙五十年(1711 年)開始,根據能夠找到的些許記載,胤祥至少在這一時期是身體出現了問題,胤祥腿部生了一種毒瘡,並且“起白泡,破後成瘡,時流稀膿水”。康熙帝在回復
胤祉奏摺當中也問詢到 “胤祥瘡如何了?”“看起來並不好啊?”等一系列關心慰問的語句。
胤禛也曾為胤祥遍訪名醫,並交代總督
鄂爾泰“若知有精於醫理之人,可資送來京,以為調攝頤養之助”。胤祥的病其實直到雍正二年(1724年)也沒有完全好,雍正帝曾對
年羹堯說:“王(胤祥)今春夏只覺瘦弱”。由此可見,胤祥的身體狀況是極其糟糕的。所以直到康熙帝逝世,胤祥也沒有得到什麼機會的一種原因吧。胤祥在康熙一朝可謂經歷了大起大落,有過輝煌,更有過落寞。康熙前期胤祥得到了開闊眼界的機會,在康熙後期胤祥更是在長期的壓抑當中磨礪了自己的性情,胤祥在康熙朝受到挫折抑制後,對政治權力的殘酷有所認識。因此,胤祥在康熙朝雖然處境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但卻為日後在雍正朝的有所作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封王理政
在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
雍正帝便任命胤祥為四位總理事務大臣之一,同日晉升為
和碩怡
親王。在遭受十幾年冷落之後,得到雍正如此厚待,胤祥當然竭全力報效,以償知遇之恩。
雍正初政,胤祥迅速成為雍正的台柱。其理事之才,識人之明達,手段之老練,完全不像個從未與政的皇子。這也堅定了雍正繼續重用他的決心。康熙晚年,
經濟、
軍事、
賦稅、
刑獄等均已出現危機,哪一件都極為棘手,並非得到新皇帝倚重信任的人就一定能搞好的。雍正初年到三年,胤祥開始擔任總理事務大臣、處理康熙、
孝恭仁皇后喪事,總管
會考府、
造辦處、
戶部三庫、戶部,參與西北軍事的運籌,辦理外國傳教士事務。雍正三年底,
會考府解散、總理大臣卸任,胤祥除了繼續以前的各項兼職外,加
議政大臣,總理營田水利,領
圓明園的
八旗禁軍,辦理胤禛
藩邸、陵寢事務,密謀籌辦軍需,還要承擔皇帝臨時交辦的審斷案件,代行祭祀等諸多差務,可謂職任繁多。雍正帝曾經十分感慨地說:“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胤禛、胤祥兄弟君臣之間的至誠相托和忠心以報,在歷代
封建王朝中也是極少見的,世人經常用“棠棣情深”來形容二人兄弟情誼。
雍正元年(1723年),胤祥受命總理
戶部。該部所司直接關係國計民生,而且事務繁多,頭緒複雜,康熙末年以來積存的許多弊端都亟待解決,胤祥自上任伊始,便勤奮理事,不稍懈怠。首次清理過去遺留的舊案,由於數量頗大,胤祥打破以往常規。採取規定限期和獎勵勤勉相結合的辦法,將幾千宗舊案都理出頭緒。當時中央新設
會考府,專門負責審核財政出納,辦理清查虧空、收繳積欠的事務。胤祥深知此事至關重要,遂盡職盡責,認真辦理。同時,又查出戶部虧空銀250萬兩,經奏請皇上,針對不同人群的不同情況,採取諸如直接查抄;把虧空官員的職位全部凍結,“如限內交完,伊等
應升之缺聽其升轉”;以類似於分期付款的方法逐年減扣官員獎金等方式分別加以解決。對一些與造成財政虧空有直接關係的王公親貴也毫不容情,連履郡王胤裪等人都被勒令變賣家產清還虧欠。有人因此責怪胤祥過於苛刻無情,然而也正是憑著這種不徇情姑息的認真態度,他才較好地貫徹了
雍正皇帝旨意,使虧補欠還,整頓財政取得顯著成效。雍正三年(1725年) ,擢任議政,當年冬,又負責直隸營田事務。
積勞而逝
雍正七年(1729年)秋冬,胤祥的身體已經非常不好了,雍正令太醫院使
劉聲芳任戶部侍郎,就是讓他在胤祥身邊為其隨時診療病情。可胤祥還是親自和
高其倬一起翻山越嶺,“往來審視”費盡辛苦,胤祥怕煩擾百姓“常至昏夜始進一餐”。這種身心俱疲的狀態加重了他的病勢。
雍正八年(1730年)正月初八,
北運河青龍灣修築減水壩,胤祥想要去現場勘察已不可能,只好奏請將此事交與侍郎
何國宗(清朝數學家)督理監修。當時,怡親王對其一同辦理水利的下屬說“本圖遍治諸河,使盈縮操縱於吾掌之上,豈期一病沉廢,已矣何言。”三個月後怡親王就因病去世了,這番話聽來讓人不勝感慨,其事業心之旺盛、責任心之強可見一斑。同年二月,先農壇的親耕禮胤祥沒有參加(此前他每年都參加)。三月,雍正連下兩道聖旨,讓別人代理營田和傳教士事務。胤祥病後,雍正對他“醫禱備至”,他為了寬慰雍正,“旬月間必力疾入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公曆6月18日),胤祥病故,年僅四十四歲。
主要成就
治理水患
治河患、興
水利,是歷代皇帝都十分重視的國家大計之一。胤祥認為“水害不去,則田非吾田,尚何營?”雍正三年(1725年)冬,胤祥總理水利營田事務,經過一冬春的實地勘查,從疏通河道,築堤置閘,開引河,開挖入海直河,到區域田土疆界,開挖溝渠,他都詳細規劃,製成水利圖進呈。經奏準,設立了營田水利府,將
直隸諸河分為四局管轄。胤祥數次親臨指導,修河造田,辟荒地數千里,募民耕種。因治理京畿水利有功,賜御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榜。還聘請南方農民教種水稻。一年初見成效,水災相對減少。與此同時,胤祥還注意了解全國各地的情況,當他得知“江南水道,自河淮而外,多致淺塞”,每到雨季,河水泛濫成災,他又奏請修復江南水利,雖未能親自前往,他依據屬下水利人員提供的資料,指導規劃,也收到了可喜的成效,東南數十州縣河流疏暢,獲灌溉之利。
軍事成就
選武官本來是兵部最重要的權力,然而事實上,雍正七年(1729年)全國中低級官吏(三品以下)的銓選權卻不在兵部,而在怡親王。雍正為了對
準噶爾用兵,於雍正七年(1729年)六月(另有說雍正四年),設立軍需房(即
軍機處的前身)。胤祥及時有效地保證了轉運軍事供應,不僅理財有方,而且調度得宜。數以千萬計的軍需,概出於國庫,沒有向民間另行攤派。胤祥經常採取讓晉商秘密購辦軍需的方式,和雍正配合默契,從沒出過差錯“輓輸數年,海內未嘗知有用兵之事”。
審理案件
胤祥審案,堪稱善辨真偽。他主持審理大案數十次,每次審理,疑犯口供都會牽連到許多人,胤祥總是慎重從事,不輕下斷語。他總結審獄的經驗說:“審案的原則,先觀察其(疑犯的)言語表情以洞悉真偽,假設用誠心去打動他,用合理的推斷去折服他,沒有得不到實情的。雍正稱讚他的話是“仁人之言”,命各省有司將此言科成木榜堂署,時時省覽。
胤祥還承辦了大量繁雜事務。雍正對胤祥極為信任,故委任他的事務也很多。如管領漢侍衛,督領
圓明園八旗守衛
禁兵,養心殿監理製造,諸皇子事務,雍正舊邸事務,選擇雍正陵址等均交給胤祥經營。胤祥竭盡全力,事必躬親,克盡臣弟之道。雍正誇他辦過的實情:“無不精祥妥協,符合朕心。”
重視人材
胤祥為國舉賢,向雍正帝推薦優秀人才。尤其是雍正初年,胤祥向雍正推薦了很多年輕位卑的官員,這些人日後大多得到重用,像福建總督劉世明、陝西總督查郎阿、
山西巡撫石麟、福建巡撫
趙國麟等等,一方面,這是雍正新君,急需政治洗牌,另一方面,這些後來官至督撫的各地方大員確有其才,他們構成了雍正朝到乾隆初年整個國家官僚系統的中堅力量,有效地貫徹了雍正皇帝諸多鐵腕改革政策的推進實施。
雍正帝用
年羹堯主持青海軍事,
隆科多從中作梗,阻撓他成功。胤祥向雍正帝奏言:“軍旅之事,既已委任年羹堯,應聽其得盡專閫(kǔn)之道,方能迅奏膚功。”雍正帝聽取了他的奏請,不從中掣肘,青海得以平定。
川陝總督在康熙十九年就定下專為八旗子弟設定的職位,
岳鐘琪是漢人,得此官職招來很多人妒忌,彈劾岳鐘琪的人很多,《上諭檔》(手抄本)中寫道:“又如岳鐘琪乃不世出之名臣,而
蔡珽等蓄意排陷,指為年羹堯之黨,屢在朕前奏其不可信。而王(指怡親王)懇切陳奏,謂岳鐘琪才識兼備,赤心為國,必無負恩忘義之事,願以身家性命保之”。
軼事典故
製造武器
雍正朝,怡親王胤祥主管的
內務府全面包攬了武器的製作事項,產品包羅萬象,從打釘到鑄造大炮一應俱全。雍正五年(1727年)正月初一日,胤祥命造“
威遠將軍”鐵炮十尊,先話樣:“我府內有
威遠將軍炮一位,爾要來將尺寸作法記明,照樣造十位。再查廢炮內,有此樣炮無有?
富寧安說過有子母炮架樣子,爾向他問明,何樣作法?與造辦處所做炮架樣式同否?爾做一炮架樣並炮樣,俟我回來時看。遵此。”然後不厭其煩地指示:“此樣甚好,著照樣做。其圈與挺子比此樣要純厚,楞子亦要渾實些。”最後還要拉去
盧溝橋試炮。又同年正月二十二日,
西安進竹營炮,胤祥著照樣,但須減輕,郎中
海望啟奏:“此炮皮薄,若再輕些,惟恐不能保重。今欲將炮膛做徑一寸八分。”胤祥即虛心接納建議。雍正六年(1728年)正月三十日胤祥諭:“著將子母炮續造一百位。”鐵炮需配炮車,雍正七年(1729年)閏七月初三日郎中海望奉胤祥諭:“造車處已造成炮車三千四百輛,……爾再造六百輛。”又如七年閏七月,胤祥著做腰刀一萬把,賞出征軍人用。
兄弟情深
胤祥和胤禛兄弟兩不僅在政治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審美情趣上也有很多共同之處。作為雍正帝最信賴的兄弟,胤祥從皇兄那裡獲得了諸多的恩寵和榮耀。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傳旨按康熙年間分封皇子為
親王之例,賜給錢糧23萬兩。胤祥百般謙退,經皇帝再三宣諭,只收下13萬兩。雍正帝又援引康熙帝對待其兄裕親王
福全成例,準許胤祥分封后可支用官物6年,胤祥仍是辭謝。儘管胤祥對於皇兄的恩賜總是竭力推辭,他還是得到了許多相同地位的人不曾享有的殊榮。根據皇帝旨意,原來只歸他兼管的佐領人丁全部劃歸怡親王府屬下,又於親王定額之外增加一、二、三等護衛共17員,儀仗中也增加豹尾槍、長桿刀各二,以突出他的與眾不同。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又以胤祥“總理事務謹慎忠誠,從優議敘”,特在親王之外又加封一個
郡王爵位,允許他在兒子中任意指封一人,這在清代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胤祥堅辭不受,胤禛也不好十分勉強,遂命給他增加俸銀10000兩,以為獎勵。以上這些事例,既體現
雍正皇帝對愛弟的格外恩遇,被雍正稱為“柱石賢弟”。
怡王吞土
帝後王公生前總要為自己選定建墳安葬的“吉地”,胤祥曾奉旨到
泰寧山(
清西陵,在今河北易縣)為皇帝勘選陵址。雍正帝對選定的“上吉之壤”非常滿意,認為胤祥立有首功,就把萬年吉地附近的一塊“中吉”之地賜給他。胤祥聽後卻驚悚色變,惶懼固辭,說這等吉地只有大福大貴者才能受用。他又在60里以外的淶水縣境內為自己選定了一塊墓地,認為這才與臣下身份相配,並奏請皇帝賜給自己。後來胤祥生病,仍擔心皇帝不收回成命,再三奏請,胤禛不得已允其請。胤祥得旨後,高興萬分,手舞足蹈。當日就遣侍衛前往取土。數日後侍衛回來,呈看土色。因為這是皇帝賜予的吉地,胤祥竟迫不及待地取了一小塊,手捧著吞到肚子裡,口中還念念有詞道:“這樣的話,則臣心安而子孫蒙福了。”此事在官修《清世宗實錄》、《
欽定八旗通志》以及《內務府檔》中均言之鑿鑿,可見確有其事。
疾病纏身
胤祥在康熙年間就得了叫
鶴膝風的病,可能是風濕,也可能是骨結核。之後雖經過調養,但身體狀況已經變差。雍正帝即位後,胤祥承攬了相當多的政務,和辭謝各種恩賞時表現出的謹小慎微不同,胤祥在接受皇帝交給的政務時抱有一種毫不推卸、竭力而為的態度,這和他本人極強的政治責任感與使命感是分不開的。作為戶部的主管,他甚至會把庫房的鑰匙也帶回家。他的兒子
弘曉說,自己於
晨昏定省之時,常見父親將“軍國重務”帶回家料理,“手不停批”。雍正四年(1726年)胤祥生了一場比較重的病,四個月間斷斷續續不能痊癒,雍正帝擔憂之下甚至出
內帑於宮中設譙為胤祥的病祈禱,但胤祥本身卻絲毫沒有閒著,四月份上旬忙著州府重新劃分、官兵管理以及雲南鹽務事宜,四月中旬和五月就親自去勘探河道,上水利繪圖,六月份研究將附近省份糧食調福建以濟民,清查當地虧空(這之後就開
海禁了),七月份又出京,奏如何
新開河道,安排河工。
歷史評價
個人作品
類別 | 作品 |
---|
和詩 | 《奉和兄雍親王早起寄都中諸弟兄韻》、《奉和兄雍親王山居偶成元韻》、《奉和兄雍親王春園讀書元韻》、《奉和兄雍親王暮春元韻》、《奉和兄雍親王二首之山翁》、《奉和兄雍親王二首之漁翁》、《鑾回恭迎敬賦》 |
祝壽詩 | 《恭祝兄雍親王壽》 |
寫景詩 | 《西山》、《試馬》、《春晝》、《月夜》、《西郊》、《詠荷花》、《恭讀御製耕織圖詩敬成二章》 |
人物性格
隱忍倔強
胤祥早年嚴重的病,直接導致他後來早逝,他卻足足忍了一年不吭聲,太醫去看的時候,也沒有任何哀嘆憂怨之辭,並不以此來乞求父親的垂憐。即使後來成為了怡親王,
朝鮮人還說“十三王喜其稱頌先皇之語”。如果讚揚他的父皇,他就會很高興。
《八旗通志》上記載“聖祖(康熙)在熱河,偶遣使回宮。王(胤祥)迎問起居,墮馬脫脛,強自抑按,仍齊集請安,不自知其足之傷也。”這只能是十三不再次次隨駕的四十九年後。而按照五十年的大夫診斷書,他的
鶴膝風已經發作一年多了。鶴膝風在先,導致墜馬的可能性從時間上來看非常大。他的傲氣不允許他在康熙派來的使臣面前示弱,更不想讓外人覺得他可憐,才會隱忍倔強以至於斯。
不熱宗教
胤祥雖然也通禪語,會和雍正帝談經論道,會給兒子
弘曉講解佛學,但並不熱衷。傳教士覺得怡親王對他們很友好,對宗教人士很尊重,但很明顯,胤祥對拜讀聖經並沒有什麼興趣。
“神父利用了這一機會而談到了猶太人,特別是至今仍能在
開封府見到的那些猶太人,這些人從周代就已經到達中國……十三世子在聽到我向他們所講的情況之後,便令我們在一個約定的日子內再來談。我們於該日前往世子府上,他告訴我們說,他已調查了開封府猶太人的情況,向我們介紹了他們所擁有的希伯來文經書。他想詳細了解有關這一民族的情況,接著又詢問我們是否懂得這些希伯來文經書。”胤祥的辦事效率很高,求知慾和好奇心也很強,不過大家關注的重點完全不一樣,傳教士們想拿到的是猶太人的希伯來文聖經,胤祥想了解的是一個民族的情況和文物資料。
淡泊品格
胤祥的興趣愛好有收集字畫、古籍和鑑賞珍玩。他的書法也得到過康熙、雍正兩位皇帝的認可,但個人的書畫字幅也罷詩詞也罷,留存甚少,只靠雍正和繼任怡親王
弘曉收錄的少量詩作傳世。雍正在《交輝園遺稿》題辭上說“朕弟怡賢親王,天資
高卓,穎悟絕倫。如禮樂射御書數之屬,一經肄習,無不精妙入神,為人所莫及。(略)而王自謙學力不充,總未存稿。是以王仙逝後,邸中竟無留存者”。希望自己的詩畫著作可以流傳後世,是文人雅士們的普遍心態,胤祥卻偏偏和他們不大相同。他的個性里大概有非常淡泊的一面,從某種角度講並不在乎自己是否留下什麼東西、是否青史留名,而更致力於在當下多做實事。也許這能部分解釋他甘於隱身在雍正背後獻計獻策的心態,“(怡親王)贊襄於密勿之地者,八年有如一日……王之懿德美行,從不欲表著於人,而人亦無從盡知之”,胤祥對權力抓得很緊,但那是出於政令通達的考慮,和雄主明君也都喜歡自己掌權一樣無可厚非,不過從他數次推辭賞賜的行為中,就不難發現他看待富貴榮華十分通透,可謂富而不貪,懂得節制。
家庭成員
福晉
側福晉烏蘇氏,頭等護衛金保之女。
側福晉瓜爾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
庶福晉那拉氏,輕車都尉吳爾敦之女。
子女
第一子:已革貝勒
弘昌,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十六日子時生,母為側福晉瓜爾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乾隆三十六年四月二十一日卒,年66歲。
第二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十月初一日丑時生,母為庶福晉石佳氏,領催莊格之女,康熙四十八年二月二十日卒,年2歲。
第三子:多羅貝勒
弘暾,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丑時生,母為嫡福晉兆佳氏,尚書馬爾漢之女;雍正六年七月二十日卒,年19歲。
第四子:多羅寧良郡王
弘晈,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二十五日辰時生,母為嫡福晉兆佳氏,尚書馬爾漢之女,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甲申八月十四日丑時薨,年五十二歲。
第五子:弘眖,康熙五十五年丙申正月初七日寅時生,母為嫡福晉兆佳氏,尚書馬爾漢之女,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初五卒,年7歲。
第六子:多羅貝勒弘昑,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八月初九日卯時生,母為側福晉烏蘇氏,頭等護衛金保之女;雍正七年二月初一日卒,年14歲。
第七子:和碩怡僖親王
弘曉,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四月初九日丑時生,母為嫡福晉兆佳氏,尚書馬爾漢之女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十五日卒,年57歲。
第八子:綬恩,雍正三年乙巳九月初七日丑時生,母為嫡福晉兆佳氏,尚書馬爾漢之女;雍正五年七月十一月卒,年3歲。
第九子:阿穆瑚琅,雍正四年丙午四月初五日申時生,母為庶福晉那拉氏,輕車都尉吳爾敦之女;雍正五年閏三月十五日卒,年2歲。
第一女:郡主,康熙四十二年癸未七月初十日寅時生,母為側福晉瓜爾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初五日卒,年74歲,嫁精奇哩氏薩克慎。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三月十八日申時生,母為嫡福晉兆佳氏,尚書
馬爾漢之女;雍正四年三月三日卒,年20歲,嫁
伊爾根覺羅氏福僧格。
第三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月二十四日酉時生,母為側福晉富察氏,佐領僧格之女;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卒,年2歲。
世系
第一代:愛新覺羅·弘曉:胤祥第七子,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卒,謚曰僖。
第二代:愛新覺羅·永杭:弘曉第一子,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卒,無子嗣。
第二代:愛新覺羅·
永琅:弘曉第二子,嘉慶四年(1799年)卒,謚曰恭。
第二代:愛新覺羅·永邁:弘曉第八子,嘉慶四年(1799年)卒,無子嗣。
第三代:愛新覺羅·
綿標:永琅第二子,嘉慶四年(1799年)卒,嘉慶五年(1800年)追封為怡親王。
第四代:愛新覺羅·
奕勛:綿標第一子,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卒,謚曰恪。
第五代:愛新覺羅·
載坊:奕勛第一子,嘉慶二十 五年(1820年)卒。
第五代:愛新覺羅·
載垣:奕勛第二子,鹹豐十一年(1861年)因罪革爵,賜死。
第五代:愛新覺羅·載坪:奕勛第三子,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卒。
第五代:愛新覺羅·載圻:奕勛第四子,同治八年(1869年)卒。
第五代:愛新覺羅·載增:奕勛第五子,鹹豐九年(1859年)卒。
第五代:愛新覺羅·載堃:奕勛第六子,鹹豐三年(1853年)卒,無子嗣。
第五代:愛新覺羅·載堪:奕勛第七子,鹹豐十一年(1861年)卒。
第五代:愛新覺羅·
載泰:胤祥五世孫奕增子,同治五年(1866年)因事革退。
第五代:愛新覺羅·載帛:胤祥五世孫奕協子,同治五年(1866年)襲載泰所遺之輔國公,後事不詳。
第六代:愛新覺羅·溥綸:載圻第二子,同治十一年(1872年)卒。
第六代:愛新覺羅·溥瑛:載增第一子,光緒十七年(1891年)卒。
第六代:愛新覺羅·溥儀(非宣統帝):載堪第一子,光緒九年(1883年)卒。
第七代:愛新覺羅·毓寯:溥瑛第二子,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卒,無子嗣。
第七代:愛新覺羅·
毓秀:溥儀第一子,光緒十二年(1886年)卒,無子嗣。
故居遺蹟
賢良寺
孚王府
孚王府位於
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137號。是胤祥之子
弘曉的府址。孚王府布局嚴謹規整,是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築,也是北京現存較完整的少數王府之一,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現為國家機關辦公場所。
怡王墓園
怡賢親王園寢位於北京西南大約89公里、
淶水縣以北12.5公里的
石亭鎮東營房村西雲溪水峪。墓主人就是胤祥,該陵寢也叫十三爺墳。
園寢處於丘陵地帶,三面環山,依山傍水,林木豐茂,自然環境十分優美。園寢背西向東,占地面積約40萬平方米,全部建築物30餘座。建築用料全部採用紅磚綠瓦,其規模浩大。整體布局自東向西依次為:三華里
神道,沿神道依次為
神道碑亭、火焰牌樓、五孔石拱橋、四柱三門石牌坊、平橋、華表、元寶山、僂佝橋、三孔橋、神道碑亭、神廚庫、井亭、值班房、月台、宰牲亭、朝房、
宮門、南北焚帛爐、
隆恩殿、寶頂等。園寢及現有文物已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收錄於“
中國名勝大詞典”。
史籍記載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文學作品 | 作者 |
---|
| |
| |
| |
| 藍府秋 |
| |
| 二月河 |
| 蕭宣 |
《百年清宮愛戀》 | 貓咪柔 |
| |
| 楊犖犖 |
《沉憩怡生》 | 狂龍無過 |
《大清盛世之傾情一夢》 | |
《淡雅清夢》 | 淡雅清夢 |
| |
| 煙雨墨白 |
《歸心夢》 | 凌草清 |
《宮闈花》 | 素裝淺墨 |
| |
| 郁楨 |
| 悅馨·嬿 |
| 琉莎 |
| |
《冤家十三》 | 小夕兒 |
《清夢之同心而居》 | 筱薴.佳期 |
《十三福晉之紫菀傳》 | 春風回雪 |
《怡情絕戀》 | |
| |
影視形象
年份 | 電視劇/電影 | 飾演者 |
---|
1987 | | 鄧德光 |
1997 | | |
2002 | | 王輝 |
2004 | | 王輝 |
2010 | | |
2011 | | |
2013 | | 方姚子鐿(少年) |
|
2013 | | |
|
2013 | | |
2015 | |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