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早期文明,古波斯帝國,希臘化時期,安息王朝,薩珊王朝,阿拉伯時期,薩曼王朝,突厥王朝,伊爾汗國時期,帖木兒帝國,黑羊王朝與牡羊王朝,薩非王朝,阿夫沙爾王朝,愷加王朝,巴列維王朝,伊斯蘭共和國,自然環境,區域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時差,自然資源,行政區劃,國家象徵,首都,國花,國旗,國徽,人口民族,政治,政體,憲法,議會,政府,司法,政黨,政要,其他機構,經濟,綜述,工業,製造業,農副業,能源,服務業,旅遊業,財政金融,對外貿易,文化,綜述,語言,影視,傳媒,象徵,節日,軍事,軍制,兵力,交通,社會,教育,宗教,科技,網路,外交,外交政策,對外關係,旅遊,景點,路線,購物,
歷史沿革 早期文明 時間:前3200年—前550年
埃蘭 (前3200年–前639年)是波斯地區最古老的文明,位於現今伊朗的西南部,公元前三千二百年左右在
底格里斯河 東岸建國。他們和
達羅毗荼人 的關係十分密切,以善戰的人民著稱,在公元前27世紀至前六世紀期間屢次被滅及復國,最後於前639年被
亞述 所滅。
波斯波利斯石柱群 米底 (前678年 - 前550年)是一個以
古波斯 地區為中心的王國,公元前兩千年,中亞的印歐人種
雅利安人 的一支南遷至伊朗高原,並逐漸與土著居民融合、同化,形成了伊朗人的主體。公元前7世紀中葉,米底擊敗周圍其它部落,建立了伊朗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
米底王國版圖 公元前6世紀初,米底征服伊朗西南部的波斯部落,並攻滅
新亞述帝國 ,領土面積最大時包括今伊朗全境及
土耳其 西部。他們隸屬
印歐語系 ,是
雅利安人 ,也是第一批在
伊朗高原 地區定落的民族。
亞述 帝國曾入侵伊朗高原,試圖征服。但是亞述的入侵,促使米底各部落走向聯合,從而形成了米底國家。公元前553年居魯士大帝起兵反叛米底,並於公元前550年推翻米底王國。
古波斯帝國 時間: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
希臘化時期 時間: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47年
亞歷山大大帝在波斯積極推行“希臘化”的殖民統治。
公元前323年,
亞歷山大大帝 死後,他所建的帝國分裂,其部將
塞琉古 奪得帝國東部廣大地區,並於公元前312年稱王,以敘利亞為中心建立塞琉西王國,中國古稱
條支 。
塞琉西王國 全盛時,疆域包括小亞細亞、敘利亞、兩河流域、波斯和中亞的部分地區。
安息王朝 時間: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
薩珊王朝 時間:公元224年—公元651年
公元224年安息帝國的一個地方總督的兒子
阿爾達希爾一世 由於擴張地方勢力而和帝國開始戰爭。經過兩年的戰爭,推翻安息帝國並殺死國王,於226年正式建立
薩珊王朝 (依蘭沙赫爾),首都泰西封。
薩珊波斯極盛版圖 薩珊王朝因阿達希爾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古波斯
阿契美尼德王朝 之後再次統一,被認為是
第二個波斯帝國 。薩珊王朝多次與羅馬帝國開戰,曾在260年俘虜過羅馬皇帝
瓦勒良 。但是薩珊王朝所屬的
美索不達米亞 及其底格里斯河畔右岸的都城
泰西封 也在283年、297年、361年三次被羅馬軍隊攻占。
薩珊王朝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帝國,以
瑣羅亞斯德教 為國教,全體人民分為教士、軍人、文人、和平民四個等級。基督教中
天主教 一度被迫害,
景教 則得以發展。
由於對
東羅馬帝國 的連年征戰,薩珊王朝對臣民的稅額較重,同時加強對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亂迭起,在629年和642年,兩任皇帝遇刺,又同時受到崛起中的
阿拉伯帝國 的軍隊的攻擊,帝國終於崩潰。
魏晉 南北朝時期,中國和波斯間的友好往來較頻繁,《
魏書 》記載,波斯使臣來中國交聘達數十次之多,給北魏皇帝帶來的各種禮品,有珍物、馴象等。1970年,在甘肅
張掖 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薩珊王朝銀幣。帝國在632年起始被阿拉伯軍隊攻擊,在651年滅亡後,薩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兒子
俾路斯 曾逃到唐朝中國,請求
唐高宗 救兵抗擊阿拉伯入侵,唐朝護送其返回今阿富汗
錫斯坦 一帶於661年建立波斯督護府,但到663年終為阿拉伯所滅。
阿拉伯時期 時間:公元651年—公元874年
塞爾柱 烏古思人在12世紀末期失去波斯的控制權,並由來自
鹹海 的阿姆河下游三角洲的另一伊朗語民族所建的
花剌子模沙王朝 所取代。1194年,花拉子模沙王朝的阿拉烏丁摩訶末攻滅塞爾柱帝國,繼而攻占伊朗高原。1205年,阿拉烏丁摩訶末最終攻占波西斯。1212年,阿拉烏丁摩訶末攻滅
喀喇汗王朝 ,繼而統治全部
中亞河中地區 。1215年,阿拉烏丁摩訶末攻滅
古爾王朝 。
薩曼王朝 時間:公元874年—公元999年
公元874年,古波斯人薩曼家族的成員伊斯瑪儀·本·艾哈邁德(892~907在位)以
布哈拉 為首都,正式稱“埃米爾”,創立了
薩曼王朝 ,名義上仍承認
阿巴斯王朝 哈里發 的宗主權,但實際僅向哈里發奉獻貢物,報告軍務。他效法古波斯與哈里發宮廷建立了統一的行政和軍事制度,確立了王朝與轄地的隸屬關係。薩曼家族原本信奉拜火教,此時已經皈依了伊斯蘭教。薩曼王朝的幾代君主勵精圖治,一度把疆域擴張到
費爾乾納 以及更遠的地方。由於薩曼王朝強大的影響力,中亞許多
突厥人 遊牧部落紛紛進入波斯帝國內定居生活,此外
伊斯蘭教 在中亞廣泛流行,從而開啟了中亞突厥人伊斯蘭化的進程。薩曼王朝疆域最大時包括中亞、波斯大部分、阿富汗斯坦等地。
突厥王朝 時間:公元999年—公元1231年
公元962年,薩曼王朝的一名突厥近衛軍將領在國內建立了
伽色尼王朝 ,公元999年,伽色尼王朝聯合中亞另一個突厥帝國——
喀喇汗王朝 滅了薩曼王朝。伽色尼王朝取而代之,繼承了薩曼王朝的大部分領土。11世紀中期,另外一個突厥部落——烏古思人由中亞興起,推翻了伽色尼王朝統治,並先後征服
巴格達 、敘利亞、
拜占庭帝國 ,建立起一個東起中亞、西至博斯普魯斯海峽,包括波斯在內的
塞爾柱帝國 ,但帝國不久即告分裂。12世紀末,
花剌子模 奪取波斯東北部,13世紀初占領波斯全境。它統治的疆域還包括伊拉克、阿富汗斯坦等地區。
伊爾汗國時期 時間:公元1231年—公元1380年
成吉思汗 於1219年率軍西侵,先後征服了花剌子模、中亞細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等地,殺死花剌子模皇帝,掠奪大量財物後撤回蒙古本土。1229年成吉思汗的兒子
窩闊台 二次侵略花剌子模,殺死皇帝後返朝。1260年,成吉思汗之孫
旭烈兀 再次率兵占據波斯並建立以波斯為中心的
伊利汗國 。此後,蒙古人逐漸接受了
伊斯蘭教 ,並任用波斯人為行政官吏。
帖木兒帝國 時間:公元1380年—公元1405年
隨著伊爾汗國的逐漸衰落,當時的波斯又陷入地方
封建王朝 割據之中。西
察合台汗國 (今烏茲別克境內)的
突厥族 皇帝
帖木兒 (1336年至1405年在位)在奪取中亞地區後於1380年至1393年征服波斯全境,繼而侵占伊拉克,並攻打印度。1405年帖木兒死後,他的帝國迅速瓦解,統治範圍只限於中亞
河中地區 和波斯東部,但15世紀
帖木兒帝國 的文化藝術相當繁榮。
黑羊王朝與牡羊王朝 時間:公元1467—公元1502年
隨著
帖木兒王朝 在波斯統治的衰落,兩個由
土庫曼人 建立的王朝開始強大,他們分別是
黑羊王朝 與
牡羊王朝 ,兩個王朝發源於土耳其東部、亞塞拜然以及波斯西北部地區。其中黑羊王朝在30、40年代實力較強,但隨後被更為強大的牡羊王朝擊敗,牡羊王朝在
烏宗·哈桑 的帶領下,一度統一了波斯的大部分地區。
薩非王朝 時間:公元1501年—公元1722年
牡羊王朝 時期,一個名為薩菲社團的
什葉派 社團在波斯西北十分活躍,這個社團的成員多為
土庫曼人 與
亞塞拜然人 。他們的首領有著古波斯貴族的頭銜,趁牡羊王朝動亂之際於1502年推翻其統治,建立了薩非
帝國 。此後國力逐步強大,極盛時版圖包括阿富汗斯坦的
坎大哈 、
赫拉特 。薩非帝國與
奧斯曼帝國 曾長期進行戰爭。薩非帝國是伊朗歷史上第一個以什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朝代,對什葉派在波斯的發揮壯大起了重要作用。17世紀末,薩非帝國日漸衰落。1722年,
阿富汗人 吉爾扎伊部落在
馬赫穆德 的領導下,攻占薩非帝國首都
伊斯法汗 ,並自立為波斯皇帝。
阿夫沙爾王朝 時間:公元1736年—公元1796年
1736年,來自波斯
霍拉桑 地區的突厥部落首領納迪爾率軍把
阿富汗人 逐出波斯,並以
馬什哈德 為首都建立
阿夫沙爾王朝 。經過數年戰爭,阿夫沙爾王朝版圖一度東至阿富汗斯坦和印度北部,西至
巴格達 ,北接裏海,南瀕波斯灣。1747年,納迪爾皇帝死後,其兒孫為爭奪王位而爆發內戰,各路諸侯紛紛稱王,其中
卡里姆汗 (1749年至1779年在位)以
設拉子 為首都建立了
贊德王朝 。經過多年戰爭,贊德王朝占據了除霍拉桑及以東地區以外的阿夫沙爾王朝的土地。1779年卡里姆汗死後,贊德王朝分裂。1792年和1796年,贊德王朝和阿夫沙爾王朝先後被
愷加王朝 所滅。
愷加王朝 時間:公元1779年—公元1921年
愷加王朝建於1779年,由突厥人建立,首次定都德黑蘭。
愷加王朝 初期,西方列強加緊在伊朗的爭奪。1801年俄國兼併喬治亞;英國同伊朗三次戰爭導致伊朗割地賠款及承認
阿富汗 斯坦獨立。此後法國、
奧地利 、美國等相繼強迫伊朗訂立了不平等條約。19世紀下半葉,英、俄攫取了在伊採礦、築路、設立銀行、訓練軍隊等特權。1907年,英、俄兩國相互勾結劃分了在伊的勢力範圍:北部屬俄國,南部屬英國,中部為
緩衝區 。 之後,法國、奧地利、美國等相繼強迫伊朗簽訂不平等條約。伊朗雖然名義上仍是"獨立"國家,但實際上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往昔波斯帝國的輝煌與如今的恥辱形成鮮明對照,伊朗在追求復興強國的路上必然產生強烈的民族主義,而強烈的民族主義又很容易導致極端主義和盲目的排外思潮。”
從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隨著歐洲列強的侵入,伊朗逐漸淪為
半殖民地 國家,社會經濟衰落,封建統治專橫殘暴,多次發生人民起義。1921年2月,軍官禮薩汗·巴列維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建立巴列維王朝。
巴列維王朝 時間:公元1925年—公元1979年
1921年2月21日,
禮薩·汗 上校發動軍事政變,占據
德黑蘭 ,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
巴列維王朝 ,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1941年禮薩·汗遜位,由其子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 繼位。巴列維執政時期,美國為了獲得伊朗的石油及保持在中東的利益,大力扶持巴列維王朝,伊朗強大的軍力儼然成為波斯灣地區的警察。
在1951年4月28日,伊朗伊斯蘭議會以79票贊成、12票反對提名摩薩台為首相,
穆罕默德·摩薩台 1951年至1953年間出任民選的伊朗首相,但在1953年被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的政變推翻。摩薩台是一位作家、行政官員、律師、議員和政治家,具有王室和貴族背景。他在任伊朗首相期間實施漸進式的社會改革,包括推行失業補償金制度、立例規定僱主向患病或受傷的員工提供福利、以及解放佃農,令他們不再受地主強制勞役。此外,他又規定地主貢獻租金收益的20%到一個基金,用以資助一些比如興建公共浴堂、農村住房和害蟲防治等的市政發展項目。 其為在首相任內最矚目的舉動:把被美國與英國占有的石油資源,實現了國有化,歸伊朗人們所有。例:在國有化以前,伊朗石油業自1913年起一直由英伊石油公司(後稱英國石油,簡稱BP)掌控,而英伊石油公司背後則由英國政府操控。
在英國軍情六處要求下,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了一場阿賈克斯行動,成功在1953年8月19日推翻時任總統摩薩台,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台,導致部分伊朗人不滿。
伊朗獨立紀念碑 1963年巴列維國王宣布施行
白色革命 ,依照美國的藍圖來進行伊朗的農業與工業改革,例如土地改革、給予婦女
選舉權 、森林水源收歸國有、工人參加分紅並限制宗教勢力等措施。另外,還簽下了在伊朗的美國軍事人員可以享受
治外法權 ,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審判,而是交給美國處理。
伊斯蘭教 宗教領袖
賽義德·魯霍拉·霍梅尼 大力反對,巴列維國王逮捕了霍梅尼,最後於1964年11月4日將霍梅尼強行驅逐出境。1979年,宗教領袖阿亞圖拉霍梅尼發動
伊斯蘭革命 ,禮薩汗的兒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被迫流亡,巴列維王朝覆亡。
伊斯蘭共和國 時間:公元1979年至今
1977年起,伊朗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
民眾運動 。1978年,各地遊行示威不斷升級,民眾抬著霍梅尼的畫像,高呼“打倒國王,建立伊斯蘭教國家”的口號。1978年8月,國王巴列維更換內閣,宣布對首都德黑蘭等12個大城市實行
軍事管制 ,並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反對者。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積的不滿情緒至此達到了巔峰,最終引發了
伊朗伊斯蘭革命 。全國各地大規模的示威和罷工造成石油工業停產,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國性的動亂。
1979年1月16日,國王禮薩·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委任沙普爾·巴赫蒂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霍梅尼結束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蘭,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馬赫迪·巴扎爾甘為伊朗總理正式接管政權,巴列維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
政教合一 的制度。10月,伊朗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德黑蘭穆斯林民眾憤而占領美國使館,扣留使館人員,史稱
伊朗人質危機 ,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總統
薩達姆 在美國與蘇聯支援大量武器下與伊朗進行
兩伊戰爭 ,直到1988年8月20日停火,伊朗受損不少,但伊拉克更被這場戰爭拖得民窮財盡。戰爭期間,1988年美軍護衛艦在波斯灣被伊朗封鎖海峽的水雷炸傷,即派企業號航母戰鬥群報復,炸毀伊朗的錫里石油鑽井平台,擊沉伊朗喬森號飛彈巡邏艇。
1997年當選的溫和派
哈塔米 總統致力於改革,同時向西方釋放出和解訊號。可惜由於美國入侵
阿富汗 與
伊拉克 ,從東西兩面威脅伊朗的國家安全,並用
邪惡軸心 這樣的字眼攻訐伊朗,哈塔米的和解政策在伊朗國內漸漸不受歡迎,受到保守派抨擊。和解進程在2005年
內賈德 當選之後戛然而止。
2003年伊拉克被美英為主的聯合部隊占領。由於美軍與伊朗相鄰,加深雙方矛盾,伊朗為了防範美軍入侵而大舉備戰。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地形地貌 伊朗國土絕大部分在
伊朗高原 上,是高原國家,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間。西南部為
厄爾 布爾士山與科彼特山,東部為加恩-比爾兼德
高地 ,北部有厄爾布茲山脈,德馬萬德峰海拔5670米,為伊朗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是寬闊的扎格羅斯山山系,約占國土面積一半。中部為乾燥的盆地,形成許多
沙漠 ,有
卡維爾 荒漠與
盧特荒漠 ,平均海拔1000餘米。僅西南部
波斯灣 沿岸與北部
裏海 沿岸有小面積的衝擊平原。西南部
扎格羅斯山 麓至波斯灣頭的平原稱
胡齊斯坦 。
伊朗風光
氣候特徵 伊朗氣候四季分明。北部春夏秋季較為涼爽,冬季較為寒冷,南部夏季炎熱、冬季溫暖。伊朗大部分地區的冬季溫暖和濕潤,降水也往往形成於此,這和北下的冷空氣有關係。這就是伊朗1-4月(即冬季)降水較多的原因。而夏天的時候,伊朗由於處於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氣溫很高,且降水不多。德黑蘭最高的氣溫是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氣溫分別是22℃和37℃,最低氣溫是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溫度是3℃和7℃。
伊朗主要有三種氣候類型:
沙漠性氣候和半沙漠性氣候 。伊朗國內大部分地區和南部沿海地區屬這種氣候,其特點是乾熱季節長,可持續7個月,年平均降雨量30-250毫米。
山區氣候 。山區氣候分為寒冷山區氣候和一般山區氣候二種,寒冷山區氣候地區有40000平方公里,都在有高山的地區,包括阿爾俾斯山脈和扎格羅斯山脈、
薩哈 德高峰和薩巴朗高峰,該地區年平均降雨量500多毫米。一般山區氣候地區30萬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250-600毫米。
裏海氣候 。裏海地區是一狹長地帶,地處裏海與大高加索山脈之間,年平均降雨量600-2000毫米。
時差 自然資源 石油 、天然氣和
煤炭 蘊藏豐富。截至2016年底,已探明石油儲量1584億桶,居世界第四位,石油日產量460萬桶,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氣儲量33.5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天然氣年產量2024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
其它礦物資源也十分豐富,可采量巨大。已探明礦山3800處,礦藏儲量270億噸;其中,鐵礦儲量47億噸;銅礦儲量30億噸(礦石平均品位0.8%),約占世界總儲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鋅礦儲量2.3億噸(平均品位20%),居世界第一位;鉻礦儲量2000萬噸;金礦儲量150噸。此外,還有大量的錳、銻、鉛、硼、重晶石、大理石等礦產資源。目前,已開採礦種56個,年礦產量1.5億噸,占總儲量的0.55%,占全球礦產品總產量的1.2%。
行政區劃 行政劃分:30個
省 、324個地區、865個郡、982個縣、2,378個鄉:
伊朗行政區劃 編號 名稱 編號 名稱 1
16
2
17
3
18
4
19
5
20
6
21
7
22
8
23
9
24
10
25
11
26
12
27
13
28
14
29
15
30
國家象徵 首都 德黑蘭 (Teheran)位於橫亘伊朗北部厄爾布斯山的南麓,有人口1100萬。
國花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7∶4。自上而下由綠、白、紅三個平行的橫長條組成。白色橫條正中,鑲嵌著紅色的伊朗國徽圖案。白色與綠色、紅色交接處,分別用阿拉伯文寫著“真主偉大”,上下各11句,共22句。這是為紀念伊斯蘭革命勝利日——公元1979年2月11日,伊斯蘭教太陽曆為11月22日。國旗上的綠色代表農業,象徵生命和希望;白色象徵神聖與純潔;紅色表示伊朗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國徽 由四彎新月、一把寶劍和一本
古蘭經 組成,組合在一起形成了阿拉伯語中“安拉”(الله )的變體。新月象徵宗教——伊斯蘭教;古蘭經位於頂端,象徵伊斯蘭教高於一切,是共和國行為準則的依據;寶劍象徵堅定與力量,有如巨刃摩天,力斬“惡魔”。四彎新月和古蘭經書本組成阿拉伯文的“安拉”(真主);而整個圖案呈圓形,象徵地球,表示“安拉”的伊斯蘭思想遍及全球。
伊朗國徽 人口民族 據伊朗國家統計資料庫2014年7月18日顯示,伊朗人口為77,598,379。
聯合國數據顯示:1968年時伊朗人口為2700萬,到1988年這一數字已經是5500萬。1980年代,有人估計到2006年,伊朗人口將達到1.08億。
1990年,伊朗正式開始實施名為“安排家庭計畫”的計畫生育政策,提倡只生兩胎,每個家庭最多3個孩子。同年,伊朗專門成立了“生育率調節委員會”,負責國家計畫生育政策的實施和各部門的協調。
2006年10月,
內賈德 總統發表了一次講話,說伊朗人口應該從7000萬增加到1.2億,並主張婦女應該減少工作時間,把更多時間花在養育孩子上面。
2012年7月25日,伊朗最高宗教領袖哈梅內伊正式表態,控制人口計畫廢除。
政治 政體 伊朗自1979年
伊斯蘭革命 及
霍梅尼 執政後,實行
政教合一 的制度。1989年6月3日霍病逝,原總統
哈梅內伊 繼任領袖。7月28日,原議長
拉夫桑賈尼 當選總統。1993年6月11日,拉夫桑賈尼連任總統。1997年5月,伊總統文化事務顧問、前文化和伊斯蘭指導部長哈塔米當選總統,並於2001年6月大選中獲選連任。2005年6月,伊舉行第九屆總統選舉,德黑蘭市長艾哈邁迪內賈德當選。2009年6月,艾哈邁迪內賈德在伊第十屆總統選舉中獲得連任。2013年6月15日,哈桑·魯哈尼當選伊朗第十一屆總統,8月4日宣誓就職。並在2017年5月的第十二屆總統選舉中勝選連任。
憲法 伊斯蘭革命後第一部憲法於1979年12月頒布,規定伊實行
政教合一制度 ,神權統治高於一切。1989年4月對憲法進行部分修改,突出強調伊斯蘭信仰、體制、教規、
共和制 及最高領袖的絕對權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內伊正式批准經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
議會 伊朗伊斯蘭議會 是最高國家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議會通過的法律須經憲法監護委員會批准方可生效。議員共290名,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4年。議會設有主席團和12個專門委員會。主席團由議長、兩名副議長、三名幹事、六名秘書共12人組成,主要負責制訂會議議程、起草會議檔案等工作,任期1年,任滿後由議員投票改選,可連選連任。第10屆議會於2016年5月經選舉成立,議長為
阿里·拉里賈尼 (Ali Larijani)。
政府 實行總統內閣制。總統是
國家元首 ,也是
政府首腦 ,可授權第一副總統掌管內閣日常工作,並有權任命數名副總統,協助主管其它專門事務。現任總統為
哈桑·魯哈尼 ,現任第一副總統為
埃斯哈格·賈漢吉里 (Eshaq Jahangiri)。本屆內閣於2017年8月成立。
伊朗現任總統:哈桑·魯哈尼 司法 司法總監是國家司法最高首腦,由領袖任命,任期5年。最高法院院長和總檢察長由司法總監任命,任期5年。法務部長由司法總監推薦,總統任命,議會批准,負責協調行政權與司法權的關係。在司法總監領導下,還設有行政公正法庭和國家監察總局,分別審理民眾對政府機關的訴訟和監督國家機關的工作。現任司法總監薩迪格·拉里賈尼(Sadegh Larijani),最高法院院長海珊·卡里米(Hossein Karimi),總檢察長穆罕默德·賈法爾·蒙塔澤里(Mohammad Jafer Motazeri)。
政黨 1988年12月,伊頒布
政黨法 ,要求所有黨派向內務部重新登記,經審查批准後才能開展活動。1998年,伊國內各種政黨競相成立,已獲準活動的
政黨組織 主要有:
②伊斯蘭指導黨 :主席大流士·扎格阿里·馬蘭迪。
③伊朗 拜火教 協會 :主席阿爾達希爾·阿扎爾古沙斯布。
④ 建設公僕黨 :1998年5月21日成立。成員多為政界人士,包括:體育組織主席哈什米·塔巴、中央銀行行長努爾巴赫什、前原子能組織主席阿姆魯拉希、計畫與預算組織主席阿里·納賈菲、德黑蘭市長卡爾巴斯齊、伊斯蘭文化和指導部長穆哈傑拉尼、執行事務副總統哈什米、石油部副部長阿里·哈什米、德黑蘭議員法埃澤·哈什米、克爾曼議員瑪爾阿什。
⑤伊斯蘭伊朗團結黨 :1998年1月31日成立。由議員和政府各級負責人組成,有成員30多名。其宗旨是發展自由和
文明社會 、伊斯蘭的尊嚴與國家的強盛、推進社會公正與共同富裕、民族團結與大眾參與。
政要 最高領袖 阿亞圖拉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 (ayatollah sayyed ali khamenei):1939年生於伊東部聖城馬什哈德。1958年赴庫姆神學院學習。1963年後因參加反國王活動多次被捕並被流放。1979年伊斯蘭革命勝利後,歷任革命委員會成員、國防部副部長、革命衛隊司令、德黑蘭市教長、伊斯蘭共和黨書記、最高國防委員會主席、總統等職,1989年6月
霍梅尼 逝世後繼任領袖,兼武裝力量總司令。曾於1989年5月以總統身份訪華。已婚,有六個子女。
總統 哈桑·魯哈尼 (Hassan Rouhani):1948年11月出生於伊朗塞姆南省索爾赫市,早年在塞姆南神學院和庫姆神學院攻讀伊斯蘭教法。1972年,魯哈尼從德黑蘭大學畢業,獲得法學學位,隨後前往英國格拉斯哥喀里多尼亞大學攻讀法學碩士學位。伊朗伊斯蘭革命後,魯哈尼於1980年至2000年間任議會議員,先後出任議會國防委員會主席、外交政策委員會主席和第一副議長。2013年6月15日當選伊朗總統。2017年5月20日,魯哈尼在伊朗第12屆總統選舉中擊敗對手萊希,成功連任。
外交部長: 暫缺
伊朗專家會議 主席、憲法監護委員會主席 艾哈邁德·賈納提(Ahmad Janati)。
伊朗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 主席 穆罕默德··阿里·穆瓦希迪科爾曼尼(Mohammad Ali Movahedi Kermani)。
其他機構 1979年通過的憲法中規定專家會議為常設機構,
伊朗專家會議 由
公民投票 選舉86名法學家和宗教學者組成。其職責是選定和罷免領袖。每年舉行兩次會議。現任主席為艾哈邁德·賈納提(Ahmad Janati)。
伊朗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 成立於1988年3月17日,1989年7月經憲法確認。主要職責是為領袖制訂國家大政方針出謀劃策,協助領袖監督、實施各項大政方針,當議會和憲法監護委員會就議案發生分歧時進行仲裁。現任臨時主席為穆罕默德·阿里·穆瓦希迪·科爾曼尼(Mohammad Ali Movahedi Kermani)。
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 由12人組成,其中6名宗教法學家由領袖直接任命,另6名普通法學家由司法總監在法學家中挑選並向議會推薦,議會投票通過後就任,任期6年。主要負責監督專家會議、總統和伊斯蘭議會選舉及公民投票,批准議員資格書和解釋憲法;審議和確認議會通過的議案,裁定是否與
伊斯蘭教義 和憲法相牴觸,如有牴觸則退回議會重新審議和修改。如與議會就議案發生爭議且無法解決,則提交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進行仲裁。現任主席艾哈邁德·賈納提(Ahmad Janati)。
經濟 綜述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伊朗的經濟實力位居亞洲第七位(次於中、日、印、韓、印尼、沙特)。2011年伊朗銀行經濟帳戶局的初步數據顯示,伊歷1389年(2010年3月21日-2011年3月20日),按當年基本價格計算,伊朗名義GDP為43,042,640億伊朗里亞爾,同比增長20.8%;按伊歷1376年可比基本價格計算,實際GDP為5,392,190億伊朗里亞爾,同比增長5.8%;
GDP平減指數 為798.24,同比變化14.3%。
伊朗貨幣 2011年伊朗的名義基本價格GDP折合4163.13億美元,名義市場價格GDP折合4191.01億美元,人均名義市場價格GDP約為5610美元。經濟以石油開採業為主,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也比較發達,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發展很快。伊朗的機械製造業有了長足的進步。胡齊斯坦為石油工業區與重要出海門戶。
伊朗盛產石油,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歐佩克第二大石油輸出國。石油是伊經濟命脈和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石油收入占伊外匯總收入的一半以上。伊經濟保持穩步增長。2017年,伊國內生產總值4277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250美元。
工業 伊朗以石油開採業為主,另外還有煉油、鋼鐵、電力、紡織、汽車製造、機械製造、食品加工、建材、地毯、家用電器、化工、冶金、造紙、水泥和製糖等,但基礎相對薄弱,大部分工業原材料和零配件依賴進口。
截至2001年,全國共有13家公營及私營汽車製造商。其中兩家,Iran Khodro和Saipa共占據本地生產的94%。Iran Khodro生產伊朗最流行的品牌Paykan,後來被Samand於2005年取代。Iran Khodro於2001年依然占全國市場最大地位,占61%,Saipa 則占33%。其他汽車生產商,如Bahman Group、Kerman Motors、Kish Khodro、Raniran、Traktorsazi、Shahab Khodroh等,只占其餘的6%。這些汽車製造商製造多類型的汽車,包括電腳踏車、客車(如Saipa 的 Tiba)、及各類型的貨車、小巴、大巴及其他重型車輛,以供國內商業及私人用途。2010年,伊朗為全球第十二大汽車生產國,產量1150萬輛。汽車產量於2005年突破一百萬輛,預計於2009年3月汽車出口可達10億美元。
製造業 1920年起伊朗開始逐漸發展大規生產機房。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轟炸伊朗石油化工工廠以及阿巴丹油田,導致石油生產速度減慢。1988年開始重建煉油廠,1993年才開始正常。但是在戰爭期間亦出現多個小型工廠為軍隊生產軍需品。
國家主要生產石油化工產品、鋼及銅製品。其他主要生產品包括汽車、家用電器、通訊設備、水泥、工業機械 (伊朗擁有西亞最大的機械工業)、紙張、橡膠製品、農產品、加工食品 、毛製品以及藥物。 紡織業由當地提供棉花及羊毛,有40萬人就業,當中2000人處於德黑蘭、伊斯法罕以及在裏海治岸地區一帶。
根據
經濟學人 指出,伊朗在全球工業排行排第38,生產總值占230億美元。由2008至09年伊朗的工業生產成長值由69位躍升至28位。
2003年由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 的報告指伊朗
中小型企業 發展障礙,包括缺乏監督、沒有有效的銀行系統、缺乏研發、缺乏管理技能、貪污、稅制不良、文化恐懼、教育限制、未能國際化、勞工技能不足、缺乏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不足、社會學習不足、以及傳統文化影響。但於最近的研究亦指數伊朗在各方面領域亦有急速的發展,包括科技、醫療、航天、國防以及重工業。在受到美國的經濟制裁下,國家急速成為工業化國家
農副業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伊朗農耕資源豐富,全國可耕地面積超過5200萬公頃,占其國土面積的30%以上,已耕面積1800萬公頃,其中可灌溉耕地830萬公頃,旱田940萬公頃。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43%,農民人均耕地5.1公頃。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其綜合收割機與拖拉機保有量分別為1.3萬台和36萬台。伊政府高度重視、大力發展農業,糧食生產已實現90%自給自足。
農業主產區集中在裏海和波斯灣沿岸平原地帶,大部分地區乾旱缺水。自2003年以來,伊朗政府逐年加大農業扶持力度,重點支持水利灌溉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業科研、信貸與自然環境保護,以便改良農耕環境,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力爭實現政府第四個五年社會經濟發展計畫制定的13.5%的行業增長目標。
能源 伊朗擁有全球10%的
石油資源 。伊朗亦擁有全球第二大天然氣的資源,主要在南帕斯,大多數天然氣用於國內。自1913年伊朗成為主要產油國。主要油田位於中部以及伊朗西部的Zagros山脈。石油亦可在伊朗北部以及沿
波斯灣 一帶的陸地。當地石油及天然氣以及水力發電設施提供國家的能源。2010年伊朗建造首個價值10億美元的
布希爾核電站
1970年後期伊朗成為第四大產油國,當時是
石油輸出國組織 第二大產油國以及第二採油國由於1979年的革命,政府將產油量減少,因為國家需要儲存石油。油產量曾在
兩伊戰爭 期間減少。 1980年代油產量再次增加,修理損害的油管以及開採波斯灣沿岸的油田。
主要油田位於
阿巴丹 (建於1913年,是國家首個油田)、克爾曼沙赫及
德黑蘭 ,但是未能符合當地對石油氣的需要。煉油業需要150億美元投資,在五年內發展到自給自足以及中止入口。油管連線煉油廠以及阿巴丹、Bandar-e Mashur及Kharg Island等岸邊城市。1990年伊朗國營石油及天然氣企業在接受外資下探索更多油田。
設法子的肥料廠,以及salouye世界最大乙烯設施是伊朗國藥的計畫,石油製品收益2007年達55億美元,2008年達到接近90億美元。
2004年度伊朗油產量達14億,純利達500億美元。官方估計如果計畫順利,2015年的收益達2500億美元。伊朗生產60-70%工業設備給當地使用,包括煉油廠、油輪、鑽油台、油井以及探索設備。
2008年伊朗油價在Kish Island開始進行交易交易以伊朗
里亞爾 及以其他主要貨幣(美元除外)進行。
2008年伊朗的能源消耗達60至70億美元。國家能源消耗量高於國際標準。伊朗回收28%的石油及天然氣,目前是達到回收率60%。伊朗在2008年補貼石油、電費及天然氣達840億美元。伊朗的天然氣消耗量僅次於美國以及俄羅斯,是全球第三。
服務業 受到經濟自由以及政府支出影響,包括政府所設立的基金已耗盡。估計服務行業的收益超越25%GDP的支出主要來自政府日常開支,包括軍事、薪金以及社會服務。
市區化對於服務業帶來了刺激。重要服務行業為公共服務,包括教育、商業、個人服務及旅遊業。伊朗科學的收益達9億美元(2005年),但過去15年未有顯著的增長。2000年代早期伊朗將研發的國民生產總值調至0.4%,落後於已發展國家的平均值1.4%。2009年將會占國民生經總值0.87%以及將會達到2.5%。
交通及通訊的GDP總值預計在2013年提升至460億美元,占全國6.8%。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在1996年建議伊朗在交通及通訊雇用340萬人,在2008年增至20.5%的勞動人口。
旅遊業 伊朗擁有數千年文明史,自然地理和古代文明遺產豐富。伊斯蘭革命前,每年到伊旅遊都有數百萬人。兩伊戰爭後,旅遊業遭到極大破壞。1979~1994年,到伊旅遊人數年均不足10萬。從1991年起,政府開始致力發展旅遊業,旅遊業逐漸復甦,2011年遊客人數達300萬,旅遊收入20億美元。伊全國有各類旅遊組織、旅行社約3000個。德黑蘭、伊斯法汗、設拉子、亞茲德、克爾曼、馬什哈德是伊主要旅遊地區。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前往伊朗旅遊及朝聖的外國人達400萬,旅遊收入50億美元。伊全國有各類旅遊組織、旅行社約3000個。
財政金融 截至2011年底,伊朗外債總額為179億美元,外匯儲備為1046億美元。
對外貿易 伊朗主要出口商品為油氣、金屬礦石、皮革、地毯、水果、乾果及魚子醬等,主要進口產品有糧油食品、藥品、運輸工具、機械設備、牲畜、化工原料、飲料及菸草等。2012年,伊進出口總額約1787億美元,其中出口額1117億美元、同比下降21%,進口額670億美元、同比下降7%。受制裁因素影響,2011年底以來,伊朗原油出口大幅下降。
文化 綜述 伊朗是著名的
文明古國 之一。勤勞、勇敢的波斯人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特別是在醫學、天文學、數學、農業、建築、音樂、哲學、歷史、文學、藝術和工藝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大醫學家
阿維森納 在公元11世紀所著的《
醫典 》,對亞歐各國醫學發展有著重大影響。伊朗人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觀測台、發明了與當今通用的時鐘基本相似的日規盤。伊朗學者的許多數學著作達到了很高水平。波斯詩人
菲爾多西 的史詩《
列王記 》、
薩迪 的《
薔薇園 》等不僅是
波斯文學 珍品,而且也是世界文壇的瑰寶。
波斯建築 語言 官方語言為
波斯語 ,波斯語已有超過2500年的使用歷史,留下了可觀的文獻記錄。波斯文學舉世都予以很高的評價。波斯語詩韻和歌詞的優美,也獲得全世界的讚嘆。
影視 在過去的25年中,伊朗電影在全世界影展得到廣泛的認同,獲得過300項的國際獎項。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或許是最著名的導演之一。
傳媒 伊朗有各種報刊1700餘種,大部分在德黑蘭出版。主要報紙有:《世界報》、《
訊息報 》、《伊斯蘭共和國報》、《虔誠者報》、《使命報》、《和平報》和英文版的《德黑蘭時報》、《伊朗新聞報》和《伊朗日報》國際版。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通訊社 是唯一的官方通訊社。1979年伊斯蘭革命前稱波斯通訊社。
國家廣播電視台成立於1966年,1979年改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聲像組織。電台用波斯語、阿拉伯語、英語、法語、德語及漢語等二十五種語言對外廣播。電視有7個台播放節目,並有3個衛星台向海外播出。2007年7月,伊朗開通伊首家英語電視台PRESS TV。
2009年10月11日,伊朗邁赫爾通訊社與
新華通訊社 簽署了兩社新聞交換協定。
象徵 伊朗
伊斯蘭 共和國(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簡稱伊朗(Iran)代碼
IR 。曾名“波斯”。
伊朗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7∶4。自上而下由綠、白、紅三個平行的橫長條組成。白色橫條正中,鑲嵌著紅色的伊朗
國徽 圖案。白色與綠色、紅色交接處,分別用
波斯語 寫著“真主偉大”,上下各11句,共22句。這是為紀念
伊斯蘭革命 勝利日——公元1979年2月11日,
伊斯蘭教 太陽曆為11月22日。國旗上的綠色代表農業,象徵生命和希望;白色象徵神聖與純潔;紅色表示伊朗有豐富的
礦產資源 。
伊朗國徽由四彎
新月 、一本《古蘭經》和一把寶劍組成。四彎新月和上方的一卷經書巧妙地組合成
阿拉伯文 “
安拉 ”(真主);新月像征宗教“伊斯蘭教”;《古蘭經》是伊朗伊斯蘭教最權威的經典,位於國徽頂端,象徵
伊斯蘭教義 高於一切,是共和國行為準則的依據。四彎新月和正中的一把寶劍表示伊斯蘭教五大信仰,以及伊朗人民堅定的信念和無比的力量。圓形圖案又代表地球,表示真主“安拉” 的伊斯蘭思想遍及全球。整個圖案看起來也像一朵鬱金香,在伊朗是殉道者的象徵。伊朗的國旗、國徽把政治和宗教融於一爐,充分體現了
宗教領袖 霍梅尼的“政治是宗教合乎邏輯的延伸”的思想。
伊朗國徽
節日 伊朗宗教節日 節日
時間
1979年4月1日
1979年2月11日
3月3日
軍隊節
3月15日
石油國有化日
1951年3月20日
伊朗新年
3月21日-24日
革命日
4月2日
5月10日
阿術拉節
6月9日
7月14日
穆罕默德誕生日
8月9日
穆罕默德升天日
12月20日
跳動火節(伊朗最古老的節日)
伊朗年的最後一個星期三
軍事 軍制 伊朗實行義務兵役制,士兵服役期2年。
伊斯蘭革命衛隊 武裝力量 由軍隊和伊斯蘭革命衛隊組成。領袖為武裝力量總司令。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最高軍事領導和國防政策的制定機構,由總統、兩名領袖代表、司法總監、
議長 、軍隊總司令、衛隊總司令、國家計畫和預算組織主席及外交、內務、國防和情報部長組成。實行
義務兵役制 ,服役期二年。
伊朗憲法規定政教統一,宗教領袖為武裝部隊總司令。最高國防委員會是領袖領導下的軍事
決策機構 ,成員有總統、
國防部長 、武裝部隊
總參謀長 、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以及領袖指定的兩名顧問。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革命衛隊和
準軍事部隊 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
軍種 。革命衛隊由地面部隊、海上部隊、陸戰隊和航空部隊組成。1989年7月正規軍和革命衛隊合併,組成鬆散的聯合。伊朗革命以來,為了克服外國禁運,伊朗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生產自己的坦克、裝甲運兵車、飛彈、潛艇、軍艦、飛彈驅逐艦、雷達系統、直升機和戰鬥機。
宗教領袖、武裝部隊總司令兼最高國防委員會主席
阿亞圖拉·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 (1989年6月上任)。武裝部隊
司令 穆罕默德·薩利米(2000年5月上任)。國防部長阿里·沙姆
哈尼 (1997年8月上任)。武裝部隊總參謀長阿卜杜勒-阿里·普爾沙斯卜(2001年2月上任)。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葉海亞·拉希姆·薩非少將(1997年9月上任)。
兵力 伊朗現役部隊51.3萬人。
伊朗陸軍是伊朗武裝力量的主體,總兵力約35萬人。編有4個軍部、4個裝甲師、6個步兵師、1個空降旅、2個特種作戰師、若干獨立裝甲旅和步兵旅、5個炮兵群。主戰坦克約1400輛,其中不乏先進的T-72型和“酋長”主戰坦克。特別是伊朗自行生產的“佐勒菲卡爾”系列坦克,吸取了西方的先進技術,成為伊朗地面裝甲力量的骨幹。
伊朗地面武裝力量的機械化程度比較高,除了坦克,伊朗陸軍還擁有近百輛裝甲偵察車、上千輛步兵戰鬥車和裝甲輸送車。其擁有的近600架直升機更非伊拉克、阿富汗可比。此外,伊朗還擁有牽引火炮約2000門、自行火炮約300門,以及數量龐大的火箭炮其中包括中國WS-1火箭炮,尤其是伊朗的飛彈部隊更是其威懾美以的“撒手鐧”武器。約35萬人。編有4個軍司令部、4個
裝甲師 (每師轄3個裝甲旅、1個機械化旅、4~5個炮兵營)、6個步兵師(每師轄4個步兵旅,4~5個炮兵營)、1個空降旅、1個突擊師、2個特種部隊師、5個炮兵群、若干獨立裝甲、步兵、突擊旅。
海軍
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伊朗一直比較注重海軍實力建設。在前國王巴列維時期,伊朗就從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購買了大量的海軍裝備,建立起了當時本地區最為強大的海軍。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伊朗霍梅尼政權受到國際社會的制裁,美、英等國對伊朗實行武器禁運,再加上後來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伊朗海軍發展受到嚴重阻礙。自80年代末,伊朗把海軍建設重新提上議事日程,海軍在每年的國防預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1996年大約為27億美元,近些年更是大幅上升。
伊朗海軍擁有兵員2萬人左右(包括約2000人的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主要海軍基地有5個,其中在波斯灣有阿巴斯港、布希爾和霍梅尼港,在印度洋有恰赫巴哈爾(潛艇基地),在裏海沿岸有恩利澤。主要作戰艦艇包括俄制“基洛”級潛艇3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3艘和輕型護衛艦12艘。
空軍
伊朗空軍約4.5萬人(其中包括1.5萬名
防空部隊 )。編有16個攻擊/戰鬥機中隊、1個偵察機中隊、1個加油/運輸機中隊、5個運輸機中隊、5個地空飛彈中隊和16個地空飛彈營。
預備役
除正規軍外,規模為12萬人的伊革命衛隊也是伊朗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地面衛隊約10萬人,編有13個步兵師、兩個裝甲師及15-20個獨立旅;海上衛隊約兩萬人,以5個島嶼為基地,裝備有45艘武裝小艇;岸防部隊編有炮兵和地地飛彈連,現統一由海軍指揮。此外不可忽視的是,伊朗是一個尚武的民族,擁有龐大的預備役力量。伊朗常設預備役部隊有35萬人,主要是陸軍。其中準軍事部隊“民眾動員軍”約20萬人,多為青年志願人員,戰時可達100萬人,僅有少量武器裝備。憲兵15萬人中包括邊防部隊。
駐外兵力
伊斯蘭革命衛隊駐
黎巴嫩 約400人;在
蘇丹 派有軍事顧問。
交通 公路
伊朗公路總長15.8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00公里;郊區公路9.38萬公里,其中瀝青公路4.53萬公里。註冊機動車452萬輛,其中小汽車272萬輛。
伊朗霍梅尼國際機場 鐵路
伊朗鐵路總長9508公里,幹線7265公里,支線2243公里,在建3300公里。擁有機車277輛,年運送旅客1311.1萬人次,運送貨物2639.2萬噸。
水運
主要港口有波斯灣地區的霍拉姆沙赫爾、布希爾、阿巴斯、霍梅尼、恰巴哈爾港和裏海地區的安薩里和諾沙爾港。主要船運公司有四家,分別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船運公司、伊朗—印度船運公司、瓦爾法加爾船運公司和裏海船運公司;擁有輪船112艘,貨物運輸能力3069萬噸,旅客運輸能力263萬人次。此外,伊是中東和波斯灣地區最大的油輪擁有國,有20萬噸級以上油輪26艘,油輪總噸位超過450萬噸。哈爾克島是伊最大的原油輸出港。
空運
伊朗共有機場83個,使用率為 34 %;其中14個軍用機場、61個綜合性機場(只有22個可降落飛機)和8個客運機場。德黑蘭、伊斯法汗、設拉子、大不里士、阿巴丹和阿巴斯為六大國際航空港。伊朗航空公司是伊境內最大的航空公司,擁有飛機83架,在23個城市間擁有航班,開通有赴海灣、亞洲和歐洲的33條國際航線。 2004年共運載旅客1133萬人次。
伊朗有通往中東、亞洲、及歐洲全靠龐大的航空網路。來自美國或澳洲的遊客需在亞洲或其它中東國家轉機才能飛往伊朗。大多數飛機在德黑蘭的邁赫爾阿巴德機場(Mehrabad Airport)著陸。
社會 教育 伊朗實行中、國小免費教育。重視高等教育,並於1989年制訂高等教育5年發展計畫,通過提供貸款和給予物質、政策支持等措施鼓勵民辦高等教育。6歲以上受教育人口占全國人口的82.5%。共有高等院校346所,大學生近340萬人。
德黑蘭大學 是伊朗著名的高等學府。
宗教 科技 伊朗總統 艾哈邁迪-內賈德於2008年8月15日宣布,伊朗將會於近期發射本國第一顆自行研製的
人造衛星 。用於發射衛星的火箭和發射架等設施完全由伊朗自行研發。據伊朗通訊社祚8月17日援引軍方發表的聲明說,軍方當天成功發射“
信使號 ”火箭,並將一顆名為“
希望號 ”的自製人造衛星送上太空。此次發射的目的是對衛星運載過程、遠程發射系統、地面控制中心、地面信息站和
指揮系統 等進行全面測試。據報導,衛星目前已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一切進展順利,達到了所有預期目標。而艾哈邁迪-內賈德也出席了衛星發射儀式。
伊朗提煉
濃縮鈾 被認為發展核武計畫,歐美威脅制裁其石油出口,伊朗揚言封鎖
荷姆茲海峽 作為反擊。
根據電子期刊的開發中國家資訊及通訊科技發展,伊朗在2002年占1.1%的GDP,約15萬人從事資訊科技行業,當中2萬名人員從事軟體行業。2002年總共有1200家已註冊的資訊科技公司,當中200家從事軟體發展,2008年軟體出口數目達500億美元
網路 在伊朗境內,所有媒體都受到國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並且必須有伊斯蘭教義指導部的批准,才能公開運作。這也包括
網際網路 。伊朗在2005年是世界的網誌人口(bloggers)的第4大國家。
伊朗電信部長雷扎·塔格希普爾(Reza Taghipour)宣布,該國計畫在5個月內建成全國性
區域網路 ,以打造“
清潔網路 ”。
塔格希普爾表示,到2012年8月,伊朗所有電信運營商只能為“國家網際網路”提供服務。此外,該國將用“伊朗電郵”和“伊朗搜尋引擎”等服務,取代谷歌(微博)、Hotmail和雅虎等網站。
伊朗政府已經開始為“伊朗電郵”提供註冊服務,用戶需要提供全名和地址以供核實。
外交 外交政策 伊朗奉行獨立、不結盟的對外政策,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單極世界,願同除以色列以外的所有國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發展關係。倡導不同文明進行對話及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認為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應得到尊重,各國有權根據自己的歷史、文化和宗教傳統選擇社會發展道路,反對西方國家以民主、自由、人權、裁軍等為藉口干涉別國內政或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他國。認為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局勢緊張的主要根源,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為解放被占領土而進行的正義鬥爭,反對阿以和談,但表示不採取干擾和阻礙中東和平進程的行動。主張波斯灣地區的和平與安全應由沿岸各國通過諒解與合作來實現,反對外來干涉,反對外國駐軍,表示願成為波斯灣地區的一個穩定因素。
伊朗核問題六國外長會議
對外關係 與英國關係
2011年11月28日,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批准了議會前一天通過的要求降低與英國外交關係的議案。根據這項議案,伊朗外交部須在兩周內將伊朗與英國的關係從大使級降至代辦級。此外,該議案還要求伊朗政府降低兩國經貿關係水平。11月30日,英國驅逐所有伊朗外交官,關閉伊朗駐英使館。此後,德、法、荷、意宣布召回各自駐伊朗大使。長期以來,西方國家一直指責伊朗暗中發展核武器,但伊朗堅稱其核計畫用於發電和醫療目的。
與埃及關係
由於埃及在1979年為流亡國外的巴列維國王提供政治庇護,伊朗遂宣布與埃及斷交。兩國至今沒有恢復全面外交關係,但兩國在對方均設有利益代表處。
與葉門關係
2015年10月2日,
葉門 政府宣布從即日起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葉門政府指責伊朗支持胡塞武裝組織企圖顛覆葉門政權,伊朗政府對此予以否認。
與伊拉克關係
伊朗和伊拉克長期存在著邊界、教派和民族爭端。進入20世紀80年代兩國關係惡化。1980年9月兩伊戰爭爆發。經國際上多方調解於1988年8月宣布接受停火。
與中國關係
據中國“史書”記載,
漢武帝 時,
張騫 派其副使訪問
安息 (即波斯),安息王令兩萬騎兵迎候,禮儀極為隆重。
習近平會見魯哈尼 東漢末年,安息王的太子、佛教高僧
安世高 也曾來漢訪問,並在中國呆了多年。
在中國南北朝時代,波斯派使節到中國北魏王朝友好聘問達十多次。隨著雙方友好往來,漢文化傳至西域,西域文化傳來中國,中國、伊朗等國的“絲綢之路”也全面暢通,為兩國的經濟及文化交流開闢了新的紀元。中國的絲綢、瓷器以及打井、煉鐵、制漆、繅絲等工藝源源傳入伊朗等西亞諸國,伊朗的物產如蠶豆、苜蓿、葡萄、胡桃、石榴等也源源傳入中國。
到了唐代,兩國往來曾達到鼎盛時期。後來,波斯遭外來侵略,波斯王親自到唐帝國訪問並請援,唐高宗封他為都督,遣將派兵護送他回國,但回國未成死於長安。其子尼列斯謀策復國未成,於唐中宗景龍年間返華也死於長安。當時,尼列斯率領數千波斯人,其中有些在唐朝當上了將軍、外交官、天文學家、醫學家和學者。
在戰亂的宋朝,陸上的“絲綢之路”幾度中斷。這時,造船業開始發達,羅盤針相繼使用,許多波斯人經由海路來到中國廣州、揚州和泉州等地經商,有的還在那裡安家落戶。這就是後人稱之為的海上“陶瓷之路”。據記載,中國發行鈔票的方法在元朝傳到了波斯,後來,波斯鈔票上的圖案還保留了中國文字 。當時,兩國的史學家還合編史書“史集”。波斯等國的西域樂舞也盛行於長安。
在明代,明成祖和中亞的
沙哈魯 王子曾先後互派300人和500人的大型代表團互訪;鄭和七次航海訪問亞非各國時,其中3次訪問了波斯灣的
忽魯謨斯 (即今
荷姆茲 )。當時,隨同鄭和訪問的費信曾寫紀行詩句描寫當地的風俗及特產。1516年,波斯旅行家
阿里·阿克巴爾 撰寫的《
中國紀行 》一書,後來,成為中、伊友好交往的珍貴史料和重要見證。據考證,多年來,兩國植物的傳播和移植就達幾十種。波斯的拜火教和摩尼教還曾在中國流行。
伊中兩國在經貿合作上, 中國是伊朗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夥伴。
伊中兩國在文化上,中國同伊朗成立文化聯合委員會並定期舉辦會議。
1971年8月16日,中國和伊朗正式建交。2015年9月28日,
習近平 主席在紐約
聯合國 會見伊朗總統魯哈尼。
與沙特關係
2016年1月3日,沙烏地阿拉伯宣布與伊朗斷交。
與摩洛哥關係
摩洛哥曾於2009年斷絕與伊朗的外交關係。2017年1月,摩洛哥與伊朗恢復外交關係。2018年5月1日,摩洛哥外交與國際合作大臣布里達宣布,摩洛哥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
旅遊 景點 德黑蘭、設拉子、伊斯法汗、大不里士、阿瓦士等城市周邊有著名世界遺產以及裏海沿岸自然風光。
伊朗伊斯法罕郝珠大橋夜景 世界遺產 (截至2012年,15項)
恰高·占比爾 (神塔和建築群) Tchogha Zanbil (1979年)(世界文化遺產)
波斯波利斯 Persepolis (1979年)(世界文化遺產)
伊斯法汗王侯廣場 Meidan Emam, Esfahan (1979年)(世界文化遺產)
塔赫特蘇萊曼 Takht-e Soleyman (2003年)(世界文化遺產)
帕薩爾加德 Pasargadae (2004年)(世界文化遺產)位於波斯波利斯東北方87公里
巴姆城堡 及其文化景觀 Bam and its Cultural Landscape (2004年)(瀕危世界文化遺產)
蘇丹尼葉城 Soltaniyeh (2005年)(世界文化遺產)德黑蘭西邊
比索通古蹟 Bisotun (2006年)(世界文化遺產)
亞美尼亞廟宇群 Armenian Monastic Ensembles of Iran (2008年)(世界文化遺產)東北部
舒什塔爾的古代水利系統 Shushtar Historical Hydraulic System (2009年)(世界文化遺產)
阿爾達比勒的薩菲丁謝赫長老陵園和聖殿建築群 Sheikh Safi al-din Khānegāh and Shrine Ensemble in Ardabil (2010年)(世界文化遺產)
大不里士的古老的大集市 Tabriz Historic Bazaar Complex (2010年)(世界文化遺產)
波斯花園 The Persian Garden (2011年)(世界文化遺產)(包括分布在9個省份的9座園林。)
帕薩爾加德花園(Ancient Pardis Garden of Pasargadae)
波斯花園 設拉子的埃拉姆花園(天堂花園Bagh-e Eram :Shiraz )
伊斯法罕的四十柱宮(Bagh-e Chehel Sotun :Esfahan)
卡尚的芬恩花園(Bagh-e Fin :Kashan )
布希爾市的阿巴斯-阿巴德花園(Bagh-e Abas Abad : Behshahr)
克爾曼省東南部的王子花園(Bagh-e Shahzadeh :Kerman )
亞茲德的“杜拉特阿巴德花園”(Bagh-e Dolat Abad :Yazd )
亞茲德市附近的梅赫里茲地區的帕赫魯普爾花園(Bagh-e Pahlavanpur :Mehriz)
比爾詹德地區的阿克巴里耶花園(Bagh-e Akbariyeh :Birjand )
卡布斯拱北塔 Gonbad-e Qābus (2012年)(世界文化遺產)東北部
伊斯法罕的禮拜五清真寺 Masjed-e Jāmé of Isfahan (2012年)(世界文化遺產)
路線 南方航空,每天北京經停烏魯木齊到德黑蘭;
伊朗航空公司,每周有兩班往返北京德黑蘭;
伊朗馬漢航空,往返上海-德黑蘭;往返廣州-德黑蘭;
阿聯航空從
杜拜 轉機,也可以選擇卡達航空從多哈轉機等。
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