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來源
正史記載
“古爾邦”在阿拉伯語中稱作عيد اضحى(爾德·古爾邦或稱為爾德·阿祖哈)。拉丁文稱為‘īdu Aḍḥā 。“爾德”是中文“節日”的音譯。亦稱古爾邦節(‘Id Qurban)、“忠孝節”、“爾德節”或“古爾巴尼”。意為“獻祭”“獻牲”含有“犧牲”“獻身”。所以一般把這個節日稱作“犧牲節”或“宰牲節”。也譯作“庫爾班”的,為朝覲功課的重要儀式之一。(《伊斯蘭百科全書》)
古爾邦節(意譯為
宰牲節),又稱“大節”,是
伊斯蘭教重要節日之一。在
伊斯蘭曆每年的12月10日,
麥加朝聖過後。據
古蘭經記載,即先知伊卜拉欣直到晚年也沒有兒子。他祈求真主安拉賜給他一個兒子。不久,伊卜拉欣果然有了兒子, 他衷心感謝真主的恩賜,精心撫養幼子。十幾年後的一天夜裡,伊卜拉欣作了一個夢,夢見真主安拉命令他把心愛的兒子宰掉獻祭以考驗他的誠心。伊卜拉欣惟命是從毫無遲疑,他懂事的兒子也毫無懼色並鼓勵父親宰己獻祭。於是,伊卜拉欣作著宰子的準備。伊卜拉欣把刀磨得閃閃發光,非常鋒利。當伊斯瑪儀側臥後,他把刀架在兒子的喉頭上。這時他傷心痛哭,淚如溪流。第一刀下去只在兒子的脖子上留下了一個白印印,第二刀下去刮破了一點皮。伊斯瑪儀說:“我的父啊,你把我翻個身,讓我匍匐而臥,這樣你就下決心吧,順從真主的命令。” 伊卜拉欣聽了兒子的勸言,把他翻了個身,然後解下刀子使勁宰時,真主讓伊卜拉欣刀下留人,派天仙吉卜熱依勒背來一隻黑頭羝羊作為祭獻,代替了伊斯瑪儀。這時伊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頭一宰,羊便倒了。當伊斯蘭教創立後,穆斯林們承認伊卜拉欣並尊為聖祖,每年的這一天,便形成了宰牲獻祭的習俗沿襲至今,成為所有信伊斯蘭教(安拉)的人們的傳統節日之一。(《阿拉伯語詞典》)
民間傳說
古爾邦節的宰牲,起源於伊斯蘭古代先知
易卜拉欣的故事。
易卜拉欣獨尊安拉並無比忠誠,他常以大量牛、羊、駱駝作為犧牲獻禮,作為敬拜安拉的一種方式,人們對他無私的虔誠行為大惑不解。而且當時易卜拉欣老來無子,甚是煩惱,即向安拉祈禱:倘若安拉給他一子半女,即使以愛子做為犧牲,他也決不痛惜。後來,他的妻子真生了一個兒子——伊斯瑪儀,伊斯瑪儀的出生,給他老兩口帶來了無盡的愉悅。光陰荏苒,他把許願的事情忘記了。在伊斯瑪儀長成一個英俊的
少年的時候,安拉的考驗來了。安拉幾次在夢境中默示他履行諾言。
於是他先向愛子伊斯瑪儀說明原委,並帶他去麥加城米納山谷,準備宰愛子以示對安拉忠誠。途中,惡魔易卜劣廝幾次出現,教唆伊斯瑪儀抗命和逃走,伊斯瑪儀拒絕魔鬼的誘惑,憤怒地抓起石塊擊向惡魔,最後順從地躺在地上,遵從主命和其父的善舉。正當易卜拉欣舉刀時,天使
吉卜利勒奉安拉之命降臨,送來一隻黑頭羝羊以代替犧牲。安拉並默示:“‘易卜拉欣啊!你確已證實那個夢了。’我必定要這樣報酬行善的人們。這確是明顯的考驗。”。
為紀念這一事件和感謝真主,先知穆罕默德繼承了這一傳統,列為朝覲功課禮儀之一。教法規定;凡經濟條件寬裕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奉行宰牲禮儀。朝覲者在12月10日舉行宰牲,其他各地的穆斯林自10~12日,期限為3天。超逾期限,宰牲無效。
穆罕默德在
麥加傳播伊斯蘭教時,真主降示:“我確已賜你多福,故你應當為你的主而禮拜,並宰犧牲”。
節日活動
古爾邦節的主要內容有:(1)舉行會禮,穆斯林們聚集在大清真寺或公共場所,舉行盛大的儀式和慶祝活動;(2)宰牲,一般的穆斯林都在節日之前準備好到時要宰殺的牲口,牲口要求必須健康,分駱駝、牛、羊三種,根據家庭的經濟情況來決定。宰殺後的肉要分成三份,分別留作自用、贈送親友以及施捨給窮人。
中國新疆地區的穆斯林稱該節日為“大爾德”(大節日)。這一天,穆斯林們都精心打扮,宰殺牲口,邀請親戚朋友前來做客,同時還舉行各種文藝活動。
而在回族穆斯林當中,對該節日的重視程度就低於開齋節,一般把它稱為“小爾德”(小節日)。
會禮
會禮是古爾邦節的核心內容之一。穆斯林沐浴更衣後會聚於城市中心清真寺或寬暢的郊野舉行盛大會禮儀式,以誦讀《古蘭》和紀念先知、讚美聖賢為主要內容。各地穆斯林每年逢此日,都要戒食半日,俟會禮後進食。
宰牲
各地穆斯林於節日前三天須備好牲靈(羊、牛、駱駝),大戶用駝,中戶用牛,小戶用羊,無力宰牲者免除。羊為1人1隻,牛為7人1頭,駝等同於牛。不管哪種牲靈,均須健康強壯,外觀美麗。
古爾邦節所宰牲靈的肉通常分為三份,一份留作自用,一份饋贈親友,1份施散窮人。宰牲時必須高念“
泰克比爾”(Takbir,即真主至大),宰牲方為有效(Mustahabb,可嘉聖行)。
中國新疆地區的
突厥語系的各族穆斯林比內地穆斯林更重視古爾邦節。是日,萬人空巷,皆盛裝參加會禮,然後宰牲宴請親友賓客,並與前來祝賀節日的其他各族人民一道舉行豐富多彩的文藝聯歡,歡慶歌舞延續數日。
通用漢語的穆斯林,是日也盛裝赴寺會禮,家中薰香,有條件者在宰牲宴請親友的同時,游墳誦經,緬懷先人。有些地區的穆斯林還於節前
齋戒10日,故有“小爾德”('Id Saghir,即小節日)之稱。
流程
臨近古爾邦節三天,家家戶戶的主婦就忙碌起來了,她們要製作大量的油炸饊子和各種精美點心,為節日期間來家裡賀節的親朋好友和遠方的來客準備充足的美食。節日也成為主婦們廚藝與持家德行的大展示和大競賽。
古爾邦節這一天清晨的
禮拜,是一年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禮拜,所有成年男人皆去當地
禮拜寺參加聚禮,場面蔚為壯觀。
聚禮之後,各家各戶都要到墳地去祈禱,懷念並為死去的親人祈福。
在新疆,著名的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大寺前的大聚禮結束後,樂師們會登上艾提尕爾清真大寺的門頂,敲起
納格拉(鐵殼鼓),吹起蘇爾奈伊(
嗩吶),大寺前廣場上的男子們會適時跳起熱烈奔放的
薩瑪舞,以表達喜慶之情。
節日時間
穆斯林使用的曆法分
太陽曆和
太陰曆。太陽曆用於農耕、畜牧,一年平年365天,閏年366天,與
公曆基本相同。太陰曆為阿拉伯傳統曆法,用於宗教事務,一年354天或355天,與太陽曆的
四季輪迴相差10—11天。古爾邦節是
伊斯蘭宗教節日,時間在伊斯蘭曆十二月十日,
肉孜節(開齋節)後七十天左右。
在伊斯蘭曆法系統中,古爾邦節的日期是固定不變的。但以公曆計算,其日期則呈變化不定狀。原因是伊斯蘭曆法基於月亮的運行,而公曆系統則基於太陽的運行。二者相差10—11天。因此,由於
國際日期變更線的關係,古爾邦節在全球各地的日曆時間不盡相同。
下表是
沙烏地阿拉伯最高司法委員會宣布的官方古爾邦節日期,因其實通過沙烏地阿拉伯 Umm Qura曆法計算的,與公曆對照,只是一個大概指導時間,並不代表確切的未來日期。確切日期須通過觀察月亮變化而定,在正式節日前十天尚需調整
:1419 (伊斯蘭曆): 1999.03.27
1420 (伊斯蘭曆): 2000.03.16
1421 (伊斯蘭曆): 2001.03.05
1422 (伊斯蘭曆): 2002.02.23
1423 (伊斯蘭曆): 2003.02.12
1424 (伊斯蘭曆): 2004.02.01
1425 (伊斯蘭曆): 2005.01.21
1426 (伊斯蘭曆): 2006.01.10
1427 (伊斯蘭曆): 2006.12.31
1428 (伊斯蘭曆): 2007.12.20
1429 (伊斯蘭曆): 2008.12.08
1430 (伊斯蘭曆): 2009.11.27
1431 (伊斯蘭曆): 2010.11.16
1432 (伊斯蘭曆): 2011.11.06
1433 (伊斯蘭曆): 2012.10.26
1434 (伊斯蘭曆): 2013.10.15
1435 (伊斯蘭曆): 2014.10.05
1436 (伊斯蘭曆): 2015.09.23
1437 (伊斯蘭曆): 2016.09.12
1438 (伊斯蘭曆): 2017.09.01 (預計日期)
1439 (伊斯蘭曆): 2018.08.21 (預計日期)
1440 (伊斯蘭曆): 2019.08.11 (預計日期)
1441 (伊斯蘭曆): 2020.07.31 (預計日期)
1442 (伊斯蘭曆): 2021.07.20 (預計日期)
歷史上,
伊斯蘭教以其先知
穆罕默德遷徙
麥地那的第二天(公元622年7月16日)為伊斯蘭曆的元年元旦。由於古爾邦節、肉孜節(開齋節)的日期與公曆之間的差異,其節慶時間在季節上有時是
冬天,有時是夏天,有時是春天,有時是秋天。季節不同,節慶色彩不盡相同,呈五彩斑斕狀。
各族習俗
維吾爾族
中國新疆的維吾爾、
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將古爾邦節音譯為“庫爾班節”。古爾邦節的時間在伊斯蘭曆十二月十日。過節前,牧區農區老百姓家家戶戶都把房舍打掃得乾乾淨淨,忙著精製節日糕點。節日清晨,
穆斯林沐浴薰香,嚴整衣冠,到
清真寺參加會禮。無論城市農村,都要在廣場上舉行盛大的
麥西來甫歌舞集會。而廣場四周則有另一番景象:色彩繽紛的傘棚、布棚、布帳、夾板房內鋪設著各式各樣的木桌、板車、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備有花式繁多的小吃甜點。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烏茲別克等民族在節日期間還舉行叼羊、賽馬、摔跤等比賽活動。
節日的早晨,維吾爾人沐浴全身(大淨),然後盛裝到清真寺參加聚禮。聚禮之後,人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宰牲。至於是宰牛宰羊宰駱駝還是宰馬,由各家經濟實力決定。通常人們把獻祭的牲畜宰好,大塊連骨肉燉到鍋里後,男子們才開始互相串門。拜賀節日。婦女們則留在家裡擺上節日食品,燒茶備水,準備迎接客人。
節日第一天,先給發生過喪葬和家難的鄉親拜節,表示慰問;其次給夫妻雙方的長輩拜節;再次,給鄰居和長者拜節。在禮節性拜節活動中,除了給夫妻雙方老人拜節是夫妻同去外,其他拜節活動往往三五成群,男女分開進行。之後,才是同輩親朋好友之間的拜節。大家除了互相道賀,彼此問候之外,還要共餐痛飲,吹拉彈唱一起娛樂。維吾爾民間拜節是維吾爾人增強社會聯繫,嚴守禮尚往來這一準則的重要組成部分。
回族
寧夏山區的回族中的穆斯林將古爾邦節稱為“大爾德”。雲南、貴州等地的回族中的穆斯林則將古爾邦節稱為“小爾德”。都在開齋節過後第七十天舉行。節日屬於穆斯林朝覲功課的儀式範圍。
回族中的穆斯林為什麼要宰牲過古爾邦節呢?
中國回族中的穆斯林的古爾邦節,就是根據這一宗教傳說,長期發展演變而來的傳統民族宗教節日,其內涵已有多重複合內容,與單純宗教節日有了很大區別,而且主要內容已不再是宗教內容。中國回族不論信教與不信教,都按照各地不同的民間習慣歡度古爾邦節。規模不管大小,均以村、鄉、鎮、巷為單位進行,有的地方按傳統習慣過三天,有的地方只過一天。
節前的穆斯林通常都要打掃室內外衛生。家庭院落、大街小巷打掃得乾乾淨淨,東西堆放得井然有序。家家戶戶節前都要炸油香、饊子、花花等。孩子們換上節日服裝,歡樂地奔跳。然後沐浴,淨身,燃香,換上整潔的衣服赴清真寺參加會禮。
回族中的穆斯林中流傳著一句俗語,叫“當不了月回回,總得當個年回回。”意思是,無論多忙,一年一度的會禮和慶祝活動要參加。即使你不懂回族的風俗習慣,那么,你也得隨俗。
古爾邦節的會禮和開齋節一樣,非常隆重。大家歡聚一堂,由阿訇帶領全體
穆斯林向西鞠躬、叩拜。如果在一個大的鄉鎮舉行,可謂人山人海,多而不亂。聚禮中,大家回憶這一年當中做過哪些錯事,犯過哪些罪行,阿訇要宣講“瓦爾茲”,即教義和需要大家遵守的事等,最後大家互道“撒拉姆”問好。
會禮結束後,舉行的一個隆重的典禮這就是宰牛、羊、駱駝獻牲。一般經濟條件較好的人家,每人宰一隻羊,七人合宰一頭牛,或一峰駱駝。宰牲時不允許宰不滿兩歲的小羊羔和不滿三歲的小牛犢、駱駝,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選體壯健美的牲靈。所宰的肉一般分為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饋送親友鄰居,一份濟貧施捨。
宰牲典禮完成後,家家戶戶開始熱鬧起來,老人們一邊煮肉,一邊給孩子吩咐:吃完肉,骨頭不能扔給狗嚼,要用黃土覆蓋。這在古爾邦節是一種講究。肉煮熟後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燴成菜。而後訪親問友,饋贈油香、菜,相互登門賀節。有的還要請阿訇到家念經,吃油香,同時,還要去游墳,緬懷先人。
穆斯林慶賀節日的形式多種多樣,各地互有異同。有些地方除了參加聚禮和訪親問友外,還組織各種文娛體育活動。新疆地區的回民中的穆斯林在古爾邦節無論男女都喜歡組織各種遊藝活動,歡天喜地,格外熱鬧。新疆農村一般還舉行叼羊、對唱等活動,對唱時,觸景生情,即興創作,特別愛唱《花兒與少年》等民歌。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回族青年,在節日裡也唱“花兒”。
各地伊斯蘭教協會在古爾邦節都要舉行招待會,邀請穆斯林知名人士、阿訇等人參加。中國政府還明文規定,古爾邦節給穆斯林放假一天,予以特殊照顧。政府的各級領導人還和穆斯林民眾一起參加節日慶祝活動,暢敘情誼,祝賀穆斯林節日幸福、快樂,增進民族團結,給穆斯林的傳統節日增添了新的內容,賦予了新的意義。
羊肉煮好了。客廳的地毯上早已擺好了各色各樣的食品,主人們和親友一邊喝茶,一邊吃著饊子和蜜棗,耐心地等著羊肉上桌。維吾爾人的屋子裡溫暖如春,鐵爐子的熱氣裹著煮羊肉的香味飄散在屋子的每一個角落。
在等待的閒暇里,主人拿出熱瓦甫、手鼓和卡龍琴,即興演奏古典音樂——木卡姆,唱維吾爾族傳統歌曲。維吾爾人生來就是舞蹈家,個個都是歌唱家,渾厚的歌聲帶著濃郁的風情繚繞在小巷上空,引得鴿子斂起翅膀屋頂踱步,傾聽優美的歌聲。
女人們也是閒不住的,她們會邀上三兩女伴,一起走過古老的街巷去走親訪友,一起談論往事、丈夫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