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古爾邦”,阿拉伯語音譯“爾德·古爾邦”,意為“犧牲”、“獻身”。大部地區的回族稱為“小爾德”,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一般在開齋節過後七十天舉行。
來源
穆斯林民眾在歡度開齋節之後的第70天,又迎來了回族穆斯林的第二大節日——
古爾邦節。
回族為什麼要過“古爾邦”節呢?相傳,伊斯蘭教的一位古代先知——
易卜拉欣,在一天晚上,夢見安拉命令他宰殺自己的愛子
伊斯瑪儀勒,以祭獻安拉,考驗他對安拉的忠誠。易卜拉欣尊從安拉的旨意,安拉很受感動。第二天宰殺伊斯瑪儀勒時,安拉派天仙吉卜拉依勒背來一隻黑頭羝羊代替伊斯瑪儀勒作祭物。從那以後,
穆罕默德就把伊斯蘭教曆12月10日開始的3天定為“宰牲節”。
“古爾邦”節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爾德的意思是“節日”,“古爾邦”含有犧牲、獻身之意。新疆的
維吾爾族穆斯林稱古爾邦為“
庫爾班”節。我國回族人民把古爾邦節以漢語稱為宰牲節,也有的叫忠孝節。因為它的隆重和盛大,有些漢族還把古爾邦當作回民的新年。古爾邦的確已成為寧夏乃至全國穆斯林的傳統節日。
古爾邦節也屬於全世界
穆斯林朝覲功課的儀式範圍。教歷每年12月上旬,世界穆斯林去
聖城麥加朝覲,朝覲的最後一天——12月10日,開始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盛況
同
開齋節一樣,節日那天的10點左右,
清真寺傳出清脆的梆子聲。回族穆斯林民眾頭戴白帽,衣冠整潔,來到清真寺,舉行節日會禮。伊麻日宣講“瓦爾茲”(戒勸),最後穆斯林互道色倆目問好。
節日裡除了炸油香、擺饊子外,有條件的穆斯林都要宰牲獻祭。按規定一人宰一隻羊,七人宰一頭牛或一峰駱駝。而且要挑選健壯和體形美觀的牛羊充當犧牲品。宰殺的牛羊肉和食品分成三份,一份自己食用;一份送親友鄰居,招待客人;一份散乜貼濟貧。
古爾邦節是中國回族民眾走親訪友,互相饋贈禮品,給孤寡老幼散乜貼,表現出回族穆斯林之間的互助、團結、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