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1999年9月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 為實現黨的十五大提出的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跨世紀發展的宏偉目標,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討論了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並作如下決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 地位: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 通過時間:1999年9月22日
- 宏偉目標: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跨世紀發展
政策全文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新中國成立50年來,我們黨領導各族人民不懈奮鬥,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我國由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即將進入小康社會、向工業化和現代化目標大步邁進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中華民族發展進程中一次偉大的歷史性跨越。國有企業和工人階級為此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我們黨開闢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為克服傳統計畫經濟體制的弊端,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積極探索,循序漸進,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整個經濟體制改革,推進現代化建設。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批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成長壯大,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以國有企業為主生產的一些重要產品的產量躍居世界前列。在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新格局下,國有經濟的總體實力進一步增強,在國民經濟中繼續發揮著主導作用,並且一直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有力地支持了國家的改革和建設。經過多年的努力,國有企業朝著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邁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步伐。
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當前,國有企業的體制轉換和結構調整進入攻堅階段,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集中暴露出來。由於傳統體制的長期影響、歷史形成的諸多問題、多年以來的重複建設以及市場環境的急劇變化,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還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經營機制不活,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債務和社會負擔沉重,富餘人員過多,生產經營艱難,經濟效益下降,一些職工生活困難。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這不僅關係到國有企業改革的成敗,也關係到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敗。全黨既要充分認識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又要清醒地看到這項工作的艱巨性和長期性,鍥而不捨地努力,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國有企業改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有效結合,最重要的是使國有企業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必須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根本標準,大膽利用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努力探索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在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上邁出新步伐。
搞好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要同國力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努力開創改革、發展、穩定相互促進的新局面。
我們黨和我國工人階級歷來勇於面對並善於戰勝任何艱難險阻。我們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的指導,有比過去更加雄厚的綜合國力,有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有廣大職工的積極參與,只要全黨堅定信心,團結奮鬥,就一定能夠奪取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新勝利。
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主要目標與指導方針
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一中全會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力爭到本世紀末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首先要盡最大努力實現這一目標。要從不同行業和地區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平衡發展的客觀進程,著力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老工業基地,把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為國有企業跨世紀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到2010年,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目標是:適應經濟體制與經濟成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和擴大對外開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戰略性調整和改組,形成比較合理的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科技開發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抗禦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必須堅持以下指導方針:
(二)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改組國有企業。著眼於搞好整個國有經濟,推進國有資產合理流動和重組,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積極發展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放開搞活中小企業。
(六)全面加強企業管理。推行科學管理,強化基礎工作,改善經營,提高效益,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七)建立企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實行鼓勵兼併、規範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再就業工程。依靠各方面力量,擴大就業門路,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
(九)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素質,堅持和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一)國有經濟的作用既要通過國有獨資企業來實現,更要大力發展股份制,探索通過國有控股和參股企業來實現。(二)國有經濟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支配地位,支撐、引導和帶動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實現國家巨觀調控目標中發揮重要作用。(三)國有經濟應保持必要的數量,更要有分布的最佳化和質的提高;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國有經濟在不同產業和地區的比重可以有所差別,其布局要相應調整。
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要同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完善結合起來,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目前,國有經濟分布過寬,整體素質不高,資源配置不盡合理,必須著力加以解決。國有經濟需要控制的行業和領域主要包括: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幹企業。其他行業和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集中力量,加強重點,提高國有經濟的整體素質。在堅持國有、集體等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前提下,鼓勵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有經濟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總量將會繼續增加,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分布更加合理,但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還會有所減少。只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這種減少不會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
積極探索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國有資本通過股份制可以吸引和組織更多的社會資本,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提高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國有大中型企業尤其是優勢企業,宜於實行股份制的,要通過規範上市、中外合資和企業互相參股等形式,改為股份制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重要的企業由國家控股。
統籌規劃,採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老工業基地和中西部地區國有經濟布局的調整。對困難較大的老工業基地,國家要在技術改造、資產重組、結構調整以及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安置和社會保障資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國家要通過優先安排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財政轉移支付等措施,支持中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國家要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西部地區要從自身條件出發,發展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和技術先進的企業,促進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東部地區要在加快改革和發展的同時,本著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通過產業轉移、技術轉讓、對口支援、聯合開發等方式,支持和促進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組織結構發生了積極的變化,但目前仍不合理。主要是重複建設嚴重,企業大而全、小而全,沒有形成專業化生產、社會化協作體系和規模經濟,缺乏市場競爭能力。要區別不同情況,繼續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極少數必須由國家壟斷經營的企業,在努力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同時,國家給予必要支持,使其更好地發揮應有的功能;競爭性領域中具有一定實力的企業,要吸引多方投資加快發展;對產品有市場但負擔過重、經營困難的企業,通過兼併、聯合等形式進行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盤活存量資產;產品沒有市場、長期虧損、扭虧無望和資源枯竭的企業,以及浪費資源、技術落後、質量低劣、污染嚴重的小煤礦、小煉油、小水泥、小玻璃、小火電等,要實行破產、關閉。
堅持“抓大放小”。要著力培育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有的可以成為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和跨國經營的大企業集團。要發揮這些企業在資本營運、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優勢,使之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力量。發展企業集團,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以企業為主體,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市場來形成,不能靠行政手段勉強撮合,不能盲目求大求全。要在突出主業、增強競爭優勢上下功夫。
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要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企業,使它們向“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同大企業建立密切的協作關係,提高生產的社會化水平。要從實際出發,繼續採取改組、聯合、兼併、租賃、承包經營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種形式,放開搞活國有小企業,不搞一個模式。對這幾年大量湧現的股份合作制企業,要支持和引導,不斷總結經驗,使之逐步完善。出售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無論採取哪种放開搞活的形式,都必須聽取職工意見,規範操作,注重實效。重視發揮各種所有制中小企業在活躍城鄉經濟、滿足社會多方面需要、吸收勞動力就業、開發新產品、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培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諮詢、市場開拓、籌資融資、貸款擔保、技術支持、人才培訓等服務。
在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在涉及產權變動的企業併購中要規範資產評估,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防止逃廢銀行債務及國家稅款,妥善安置職工,保護職工合法權益。
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發展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有效途徑,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要從我國國情出發,總結實踐經驗,按照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和十五大報告關於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論述,全面理解和把握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突出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一)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政府對國家出資興辦和擁有股份的企業,通過出資人代表行使所有者職能,按出資額享有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經營管理者等權利,對企業的債務承擔有限責任,不干預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企業依法自主經營,照章納稅,對所有者的淨資產承擔保值增值責任,不得損害所有者權益。各級黨政機關都要同所辦的經濟實體和直接管理的企業在人財物等方面徹底脫鉤。
(二)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管理的有效形式。要按照國家所有、分級管理、授權經營、分工監督的原則,逐步建立國有資產管理、監督、營運體系和機制,建立與健全嚴格的責任制度。國務院代表國家統一行使國有資產所有權,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級管理國有資產,授權大型企業、企業集團和控股公司經營國有資產。要確保出資人到位。允許和鼓勵地方試點,探索建立國有資產管理的具體方式。繼續試行稽察特派員制度,同時要積極貫徹十五大精神,健全和規範監事會制度,過渡到從體制上、機制上加強對國有企業的監督,確保國有資產及其權益不受侵犯。
(三)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規範的公司制改革。公司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一種有效組織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所有者對企業擁有最終控制權。董事會要維護出資人權益,對股東會負責。董事會對公司的發展目標和重大經營活動作出決策,聘任經營者,並對經營者的業績進行考核和評價。發揮監事會對企業財務和董事、經營者行為的監督作用。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公司的黨委負責人可以通過法定程式進入董事會、監事會,董事會和監事會都要有職工代表參加;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及工會中的黨員負責人,可依照黨章及有關規定進入黨委會;黨委書記和董事長可由一人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原則上分設。充分發揮董事會對重大問題統一決策、監事會有效監督的作用。黨組織按照黨章、工會和職代會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履行職責。股權多元化有利於形成規範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壟斷經營的企業外,要積極發展多元投資主體的公司。
(四)面向市場著力轉換企業經營機制。要逐步形成企業優勝劣汰、經營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技術不斷創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機制。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實行董事會、經理層等成員按照各自職責和貢獻取得報酬的辦法;企業職工工資水平,由企業根據當地社會平均工資和本企業經濟效益決定;企業內部實行按勞分配原則,適當拉開差距,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要採取切實措施,解決目前某些壟斷行業個人收入過高的問題。
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
強化企業管理,提高科學管理水平,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要求,也是國有企業扭虧增盈、提高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必須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企業管理工作,從嚴管理企業,實現管理創新,儘快改變相當一部分企業決策隨意、制度不嚴、紀律鬆弛、管理水平低下的狀況。
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強化基礎工作,徹底改變無章可循、有章不循、違章不究的現象。建立各級、各個環節的嚴格責任制度,加強考核和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有人負責。完善勞動契約制,推行職工全員競爭上崗,嚴格勞動紀律,嚴明獎懲,充分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法制意識,依法經營管理。
狠抓管理薄弱環節。重點搞好成本管理、資金管理、質量管理。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會計制度。要及時編制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真實反映企業經營狀況。切實改進和加強經濟核算,堵塞各種漏洞。堅持質量第一,採用先進標準,搞好全員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堅持預防為主,落實安全措施,確保全全生產。重視企業無形資產的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要把加強管理和反腐倡廉結合起來,加強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審計和監督,堅決制止和嚴肅查處做假帳、違反財經紀律、營私舞弊、揮霍浪費等行為。
廣泛採用現代管理技術、方法和手段。總結過去行之有效的管理經驗,不斷賦予新的內涵。推廣先進企業的管理經驗,引進國外智力,借鑑國外企業現代管理方法。發揮管理專家的作用,為企業改進經營管理提供諮詢服務。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建立靈敏、準確的信息系統。合理設定企業內部機構,改變管理機構龐大、管理人員過多的狀況。
改善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結構減輕企業負擔
逐步解決國有企業負債率過高、資本金不足、社會負擔重等問題,對於實現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目標至關重要。要根據巨觀經濟環境和國家財力,區別不同情況,有步驟地分類加以解決。
(一)增加銀行核銷呆壞帳準備金,主要用於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兼併破產和資源枯竭礦山的關閉,並向重點行業傾斜。國有和集體企業兼併國有企業可以享受有關鼓勵政策。所有兼併破產和關閉的企業,都要按國家有關規定,妥善安置職工。
(四)非上市企業經批准,可將國家劃撥給企業的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及企業資產變現,其所得用於增資減債或結構調整。要嚴格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操作,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維護國家所有者權益和銀行及其他債權人權益。(五)嚴格執行國家利率政策,切實減輕企業利息負擔。銀行要合理確定貸款期限,支持企業合理的資金需求,對不合理的貸款期限,要及時糾正;不得超過規定擅自提高或以各種名義變相提高貸款利率;對信用等級較高、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貸款風險較低的企業,貸款利率可適當下浮。
(六)具備償債能力的國有大型企業,經過符合資質的中介機構評估,可在國家批准的額度內發行企業債券,有的經批准可在境外發債。嚴格禁止各種形式的非法集資。(七)分離企業辦社會的職能,切實減輕國有企業的社會負擔。位於城市的企業,要逐步把所辦的學校、醫院和其他社會服務機構移交地方政府統籌管理,所需費用可在一定期限內由企業和政府共同承擔,並逐步過渡到由政府承擔,有些可以轉為企業化經營。獨立工礦區也要努力創造條件,實現社會服務機構與企業分離。各級政府要採取措施積極推進這項工作。改善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結構和減輕企業社會負擔,一定要同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相結合,一定要同深化企業內部改革、建立新機制和加強科學管理相結合,防止卸了原有包袱,又重複出現老的問題。
做好減員增效、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
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再就業,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要把減員與增效有機結合起來,達到降低企業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鼓勵有條件的國有企業實行主輔分離、轉崗分流,創辦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安置企業富餘人員,減輕社會就業壓力。要規範職工下崗程式,認真辦好企業再就業服務中心,切實做好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維護社會穩定。下崗分流要同國家財力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堅持實行企業、社會、政府各方負擔的辦法落實資金,虧損企業和社會籌集費用不足的部分,財政要給予保證。地方財政確有困難的,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給予一定的支持。要進一步完善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失業保險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搞好這三條保障線的相互銜接,把保障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大力做好再就業工作。採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廣開就業門路,增加就業崗位。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吸納更多的下崗職工。引導職工轉變擇業觀念,下大力氣搞好下崗職工培訓,提高他們的再就業能力。進一步完善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優惠政策,鼓勵下崗職工到非公有制經濟單位就業、自己組織起來就業或從事個體經營,使需要再就業的下崗職工儘快走上新的崗位。對自謀職業的,要在工商登記、場地安排、稅費減免、資金信貸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扶持。要積極發展和規範勞動力市場,形成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
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順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條件。要依法擴大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的覆蓋範圍,城鎮國有、集體、外商投資、私營等各類企業及其職工都要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強化社會保險費的征繳,提高收繳率,清理追繳企業拖欠的社會保險費,確保養老金的按時足額支付。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增強基金調劑能力。要採取多種措施,包括變現部分國有資產、合理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等,開拓社會保障新的籌資渠道,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嚴格管理各項社會保障基金,加強監督,嚴禁擠占挪用,確保基金的安全和增值。逐步推進社會保障的社會化管理,實行退休人員與原企業相分離,養老金由社會服務機構發放,人員由社區管理。認真落實企業離休幹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做好管理和服務工作。
加快國有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適應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趨勢和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加快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國有企業必須在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中走在前列,積極拓展新的發展空間,發揮關鍵性作用。
國有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方向與重點是:以市場為導向,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圍繞增加品種、改進質量、提高效益和擴大出口,加強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在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環境保護等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占據重要地位,掌握核心技術,占領技術制高點,發揮先導作用。處理好提高質量和增加產量、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自主創新和引進技術、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係。
通過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少數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要在產品質量、工藝技術、生產裝備、勞動生產率等方面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定的份額;一批企業和企業集團要具有較高技術水平,能夠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在國內外市場有較強競爭力;多數企業要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並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力充裕的優勢,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
採取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特別要利用當前國家實行積極財政政策、擴大內需的有利時機,集中必要力量,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和重大先進裝備製造加大技術改造投入,並向老工業基地傾斜,在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對於有市場、有效益、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貸款貼息支持;對這類技術改造項目的國產設備投資,實行稅收鼓勵政策。培育和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本市場籌集資金,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鼓勵政策,積極發展技術市場。繼續採取加速折舊、加大新產品開發費提取、減免進口先進技術與設備的關稅和進口環節稅等政策措施,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
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主體是企業,要形成以企業為中心的技術創新體系。企業要加強技術開發力量和加大資金投入,大型企業都要建立技術開發中心,研究開發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主導產品,增加技術儲備,搞好技術人才培訓。推進產學研結合,鼓勵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的科研力量進入企業和企業集團,強化套用技術的開發和推廣,增加中間試驗投入,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對重大技術難題組織聯合攻關,重視發揮科技專家的作用。要形成吸引人才和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的激勵機制,保護智慧財產權。
為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搞好巨觀調控和相關的配套改革。
(二)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推進和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鼓勵國有企業合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國際競爭力。積極引進先進技術,注重消化、吸收和創新。最佳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實施市場多元化,拓展對外貿易。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利用外資,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確有條件的國有企業發揮比較優勢到國外設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國家要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並加強監管。
(三)制止不合理的重複建設。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投資風險約束機制,嚴格執行項目資本金制度和項目法人責任制,做到誰決策誰承擔責任和風險。政府要通過制定產業政策和發布信息等方式進行引導,鼓勵資金投向提高技術水平、產品有市場有效益的項目,對國內生產能力已經明顯超過市場需求的新上項目必須嚴格控制。
(四)發展各類市場,維護正常經濟秩序。繼續完善商品市場,培育和發展要素市場,建立有利於商品、資金、技術、勞動力合理流動的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健全市場規則,規範市場行為,加強市場監管,清除分割、封鎖市場的行政性壁壘,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採取有力措施,抓緊解決企業互相拖欠款項的問題,強化信用觀念,嚴格結算紀律。依法嚴厲打擊走私販私、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以及其他經濟違法犯罪行為。推進稅費改革,清理整治亂收費、亂罰款和各種攤派,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五)健全中介服務體系。社會中介服務機構要與政府部門徹底脫鉤。規範會計、律師、公證、資產評估、諮詢等社會中介機構的行為,真正做到客觀、真實、公正。對弄虛作假的要追究責任,依法懲處。整頓和規範各類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
(六)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制度。要抓緊制定和完善有關維護市場秩序、實施巨觀調控、規範市場主體、健全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強和改善司法、行政執法和執法監督。依法懲處侵犯企業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企業生產經營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建設高素質的經營管理者隊伍
國有企業要適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必須建設高素質的經營管理者隊伍,培育一大批優秀企業家。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者隊伍總體是好的,為企業改革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們應該是:思想政治素質好,認真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經營管理能力強,熟悉本行業務,系統掌握現代管理知識,具有金融、科技和法律等方面基本知識,善於根據市場變化作出科學決策;遵紀守法,廉潔自律,求真務實,聯繫民眾。
深化國有企業人事制度改革。堅持黨管幹部原則,改進管理方法。中央和地方黨委對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骨幹企業領導班子要加強管理。要按照企業的特點建立對經營管理者培養、選拔、管理、考核、監督的辦法,並逐步實現制度化、規範化。積極探索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選人用人新機制,把組織考核推薦和引入市場機制、公開向社會招聘結合起來,把黨管幹部原則和董事會依法選擇經營管理者以及經營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權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的具體辦法,避免一個班子多頭管理。對企業及企業領導人不再確定行政級別。加快培育企業經營管理者人才市場,建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庫。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最佳化人才資源配置,打破人才部門所有、條塊分割,促進人才合理流動。採取多種形式加強教育培訓,全面提高經營管理者素質。繼續舉辦和規範工商管理培訓,改進培訓內容和方法,提高培訓質量。努力創造條件,營造經營管理者和企業家隊伍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建立和健全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實行經營管理者收入與企業的經營業績掛鈎。把物質鼓勵同精神鼓勵結合起來,既要使經營管理者獲得與其責任和貢獻相符的報酬,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宣傳和表彰有突出貢獻者,保護經營管理者的合法權益。少數企業試行經理(廠長)年薪制、持有股權等分配方式,可以繼續探索,及時總結經驗,但不要颳風。要規範經營管理者的報酬,增加透明度。加強和完善監督機制,把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結合起來。健全法人治理結構,發揮黨內監督和職工民主監督的作用,加強對企業及經營管理者在資金運作、生產經營、收入分配、用人決策和廉潔自律等重大問題上的監督。建立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制度和決策失誤追究制度,實行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凡是由於違法違規等人為因素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的,要依法追究其責任,並不得繼續擔任或易地擔任領導職務。
加強黨對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工作的領導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根本保證。要搞好國有企業,必須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我國國情的國有企業領導體制與組織管理制度,加強企業領導班子建設,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要把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同運用市場機制結合起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合力,確保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任務的順利完成。
堅持黨的領導,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個重大原則,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主要體現在:保證、監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在本企業的貫徹執行;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支持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廠長)依法行使職權;全心全意依靠職工民眾,領導和支持工會、共青團等民眾組織及職工代表大會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領導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努力建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加強黨組織自身建設,搞好黨性黨風教育,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企業黨組織要認真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圍繞生產經營開展工作,為實現黨的任務和企業改革發展服務。要不斷改進企業黨組織的工作內容和活動方式,進一步探索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徑和方法。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凝聚民眾,引導廣大職工積極支持和參與改革,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困難企業和實行兼併破產企業的黨組織尤其要深入細緻地做好民眾工作。
搞好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必須切實尊重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發揮職工民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堅決維護職工的經濟利益,保障職工的民主權利。進一步理順勞動關係,依法進行平等協商,認真執行勞動契約和集體契約制度。發揮工會和職工代表大會在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中的作用。堅持和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實行民主評議企業領導人和廠務公開。加強職工隊伍建設。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武裝廣大職工,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和艱苦創業精神,深入進行形勢任務和民主法制教育,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職工業務技術和勞動技能培訓。加強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發展企業文化,廣泛開展創建文明行業、文明企業、文明班組和爭當文明職工活動,樹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奉獻社會的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風尚,提倡科學精神,反對封建迷信,不斷提高職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定地站在國有企業改革的前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遵循客觀經濟規律,尊重民眾首創精神。要認真改進領導作風,從工交、商貿、金融等各行各業國有企業的實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總結新經驗,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團結和帶領廣大幹部民眾迎難而上,開拓前進。
全會號召,全黨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同心同德,奮力拚搏,紮實工作,堅定不移地實現國有企業改革和脫困目標,努力開創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新局面,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