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核算

經濟核算是指通過簿記和算帳,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勞動消耗和勞動成果進行記錄、計算和分析研究的活動。它是任何生產過程中的共同要求,生產社會化程度越高,這種核算越重要。社會主義的經濟核算,即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有效地管理企業的方法。它要求企業在國家的巨觀指導和賦予的經營權的條件下,以最少的勞動消耗,占用最少的資金,生產更多更好的產品,以銷售收入抵償支出並實現贏利,爭取最大的經濟效益,為國家積累更多的資金,而企業留利多少則同其經營成果緊密掛鈎,真正體現責權利相結合。

基本介紹

簡介,企業經濟核算,國民經濟核算制度,作用,方法,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國民經濟體系核算體系涵義,世界上兩大核算體系,概述,差異,農業經濟核算,核算內容,利潤核算,

簡介

經濟核算
economic calculation
為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成果而進行的多項經濟活動及其方法,是社會主義的一個客觀經濟範疇。它以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為目標,運用會計核算統計核算業務核算等手段,對生產經營過程中活勞動物資消耗以及取得的成果,用價值形式進行記錄、計算、對比和分析,藉以發掘增產節約的潛力和途徑。因此它是有計畫管理經濟的方法。中國一直把經濟核算列為社會主義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一項基本原則。
經濟核算經濟核算

企業經濟核算

企業經濟核算包括生產經營全過程的核算,主要是:①生產消耗的核算,又稱生產成本的核算,包括物質消耗與勞動消耗兩方面。②生產成果的核算,包括質量和數量兩個方面。③資金的核算,包括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兩方面。④財務成果的核算,又稱利潤的核算。各項核算內容通過一系列技術經濟指標來體現。經濟核算的指標體系一般包括產量指標(實物產量、工時產量)、產值指標(總產值、商品產值、淨產值)、品種指標(產品品種數量、新產品數量等)質量指標(產品或零部件合格率、優質品率成品或部件一次裝配合格率等)勞動指標(全員或生產工人勞動生產率工時利用率等)、物資消耗指標(單位產品消耗量、萬元產值物資消耗量等)、設備利用指標(設備利用率等)、成本指標(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等)、資金占用指標(固定資金利潤率流動資金利潤率流動資金周轉天數等)、利潤指標(資金利潤率、產值利潤率)等。
經濟核算經濟核算
為保證經濟核算工作正常進行,必須做好企業內部的原始記錄、定額管理、計量工作、清產核資和廠內計畫價格等基礎工作。通過經濟核算,職工個人的經濟利益要同工廠的經濟利益掛起鉤來,做好考核、分析、評比工作,提高核算的效果。中國國營企業的經濟核算普遍採取統一領導,分級歸口管理,專業核算與民眾核算相結合的方法。大型企業一般實行廠級、車間班組三級核算,中、小型企業一般實行廠級、車間二級核算或廠級一級核算。科室的核算屬於專業核算。企業經濟核算的日常工作,通常由計畫、財務部門組織有關科室、車間的職能人員進行。實行經濟核算,有利於加強企業管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促進企業改善生產經營

國民經濟核算制度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以整個國民經濟為對象的宏現核算。它源於統計、會計、業務核算,是對三大核算的綜合。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對國民經濟運行過程及其結果進行全面計算和描述的宏現經濟信息系統
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建立和發展,走過了漫長而艱難曲折的道路。回顧其建立與發展的歷史過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的1952年至1984年。這一階段採用的是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它是當時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管理體制下的歷史產物。第二階段為1985年至1992年。這一階段是MPS和SNA兩種核算體系共存階段。當時採用兩種體系相互並存的方式,主要是因為當時中國實行的是有計畫商品經濟
經濟核算經濟核算
加之,國際上前蘇聯東歐等國家仍繼續採用MPS體系。應當說,這兩種體系共存的現象,深深打上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理論發展制約的烙印,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1992年,中國在參照國際標準的基礎上,成功地研製出符合中國實際的、能夠把兩種核算體系相互轉換的《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試行方案(1992)》並付諸實施,從而較好地解決了從計畫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換時期的核算問題。在這一階段,國家統計局不僅發布以MPS的“國民收入”為核心指標的系列核算數據,同時還發布以SNA的“國內生產總值”為核心指標的系列核算數據,並且成功地解決了歷史國民核算資料的相互銜接問題。第三階段為1993年至今。
這一階段是取消MPS、採用SNA基本核算框架、核算原則和方法,並結合中國的實際建立中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時期,也可稱之為與國際接軌時期。在此階段,為了適應中國改革開放新形勢發展及巨觀經濟管理的需要,中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以聯合國1993年SNA為基礎,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設計和編制了國內生產總值及其使用表、投入產出表資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國際收支平衡表和一套國民經濟循環帳戶,同時取消了MPS的國民收入等有關指標。從上述進程中不難看出,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改革與發展是伴隨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而循序漸進的。

作用

(1)國民經濟核算通過一系列科學的核算原則和方法把描述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的基本指標有機地組織起來,為複雜的國民經濟運行過程勾畫出一幅簡明的圖象,是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
(2)國民經濟核算能夠提供的關於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系統而詳細的數據,是巨觀經濟管理的重要依據。
經濟核算經濟核算
(3)國民經濟核算能系統地反映巨觀經濟指標間的內在經濟技術聯繫,是制定和檢驗國民經濟計畫的科學方法。
(4)國民經濟核算能夠為企業和住戶進行生產、消費和投資決策提供準確和豐富的國民經濟核算信息,是微觀經濟決策的重要依據。
(5)國民經濟核算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承擔的國際義務和享受的優惠待遇,決定了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所能發揮的作用,影響到國家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
(6)國民經濟核算提供的關於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數據既是制定新的巨觀經濟政策的重要依據,也是檢驗過去的巨觀經濟政策科學的手段,國民經濟核算準確與否,影響到政府的聲譽。
(7)國民經濟核算是經濟統計的基本框架,協調經濟統計數據的重要手段。國民經濟核算通過對不同類型的經濟統計的基本概念、基本分類和指標設定提出統一要求,使它們在滿足國民經濟核算要求的同時,實現彼此間的相互銜接,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方法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SNEA)
國民經濟核算是對國民經濟活動進行整體的系統的核算,也就是以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為對象的巨觀經濟核算。它從數量上系統地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狀況及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生產、分配、交換、使用各個環節之間以及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內在聯繫,為國家巨觀經濟管理提供依據。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測量系統,包括人力、物力、財力、資源與利用,又有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以及經濟運行的總量、速度、比例和效益
經濟核算經濟核算

國民經濟體系核算體系涵義

(一)指國家或國際組織為統一國民經濟核算而制訂的核算標準和規範。它以一定的經濟理論為基礎,明確規定一系列核算概念、定義和核算原則,制定一套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的指標體系、分類標準和核算方法以及相應的表現形式(平衡表帳戶矩陣等),形成一套邏輯一致和機構完整的核算標準和規範。這些標準和規範是保證國民經濟核算的科學性、統一性和可比性所不可缺少的,同時也是正確理解和使用國民經濟核算資料並進行國際比較所必需的。
(二)指全面、系統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的數據體系。它是遵循一定的國民經濟核算標準和規範對國民經濟進行核算的結果,就是一整套國民經濟核算資料。它通過一系列的經濟總體數據和分部門數據,系統地反映從生產、分配到交換、使用的經濟循環全過程,以及各部門在社會再生產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聯繫,因而是國家巨觀經濟決策和調控的重要依據。

世界上兩大核算體系

概述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作為國際標準是本世紀50年代開始形成的,由於各國經濟運行機制和經濟管理體制不同,形成了兩種不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曾在相當長時期里並存發展。當今世界上有兩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同時並存,即“國民帳戶體系”(簡稱SNA)和“物質平衡體系”(簡稱MPS),前者將國民生產總值(GNP)和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主要指標。
(一)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SystemofMateralProductBalance,MPS)。它是為適應對國民經濟實行高度集中的計畫管理的需要,由原蘇聯首先建立起來的,以後逐漸為東歐各國、古巴蒙古等國所採用。它以物質產品的生產、分配、交換和使用為主線來核算物質產品再生產過程,核算範圍包括農業、工業、建築業、貨物運輸及郵電業、商業等物質生產部門,核算方法主要採用平衡法,由一系列平衡表所組成。近年來獨立國協和東歐各國為適應向市場經濟過渡,已放棄繼續使用這一體系。
(二)國民帳戶體系(SystemofNationalAccounts,SNA)。它適用於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國民經濟核算,首創於英國,繼而在經濟已開發國家推行,現已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所採用。它以全面生產的概念為基礎,把國民經濟各行各業都納入核算範圍,將社會產品分為貨物和服務兩種形態,完整地反映全社會生產活動成果及其分配和使用的過程,並注重社會再生產過程中資金流量和資產負債的核算。它運用複式記帳法的原理,建立一系列巨觀經濟循環帳戶和核算表式,組成結構嚴謹、邏輯嚴密的體系。
(三)兩大核算體系的比較。MPS和SNA都是適應國家巨觀經濟管理需要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但它們是不同的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機制下的產物,因而在核算的範圍、內容和方法上都有很大

差異

(1)在核算範圍上,MPS限於物質產品的核算,把非物質生產性的服務活動排除在生產領域之外;SNA的核算範圍覆蓋整個國民經濟各部門,不受物質生產領域的局限,因而能完整地反映全社會的經濟活動。(2)在核算內容上,MPS主要反映物質產品的生產、交換和使用的實物運動;SNA除核算貨物和服務的實物流量外,還注重收入支出金融交易等資金流量和資產負債存量的核算,能更好地反映社會再生產中實物運動與價值運動交織在一起的複雜的運動過程。
(3)在核算方法上,MPS主要採用平衡表法,側重每個平衡表內部門的平衡,但平衡之間的聯繫不夠嚴謹;SNA主要採用複式記帳法,通過帳戶體系把社會再生產各環節、國民經濟各部門緊密銜接起來,能更好地反映國民經濟運行中的內在聯繫,提高了國民經濟核算的科學水平。近幾年來,隨著世界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國際上加快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一體化的進程,1993年聯合國統計委員會通過了新修訂的SNA,它將成為適用於世界各國的統一的國際標準。

農業經濟核算

核算內容

對農業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生產資料占用、勞動耗費與生產成果進行的記錄、計算、分析和比較。其目的是為農業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資金積累、貫徹按勞分配原則以及為國家制定稅收、價格和信貸政策等提供依據。
核算內容一般包括資金核算成本核算利潤核算以及農業投資和農業技術經濟效果評價等方面。
資金核算目的在於使一定量的資金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農業生產由於受動植物生長發育規律和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制約,生產周期較長,投入的資金處於在產品階段的時間一般長於工業,一年中周轉的次數少於工業。因而通過資金核算,包括對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的核算,採取相應措施,以加速資金周轉和提高資金利用率,具有重要意義。
①固定資金。固定資產的貨幣表現。指用於購置農用機器、設備、房屋建築等生產資料以及用於進行農田基本建設等的資金。其特點是使用年限較長,價值在再生產過程中逐年轉移到新產品中,實物形態要經過多次生產過程才會消失。和長效性肥料勞動資料因同樣具備上述特點,原則上也可列為固定資金,實際工作中則常為簡化手續而被列入流動資金。核算一般採用每年每百元產值(或銷售收入)占用的固定資產價值、閒置固定資產占全部固定資產的比例,和非生產性固定資產占全部固定資產的比例等指標。通過核算,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固定資產的利用率,合理安排生產性和非生產性固定資產的比例,以及適當確定折舊年限等。
②流動資金。勞動對象或流動資產性質的生產資料貨幣表現。指用於購置以及其他原材料等的資金。其特點是原有的實物形態在一次生產過程中即告消失,全部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中。此外,流動資金還包括尚處於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正在流通過程的各種流通資金以及用於支付勞動報酬的消費資金。周轉次數用全年商品銷售收入(或產值)除以年度流動資金年均餘額(占用額)求得。加速流動資金周轉次數的措施包括採用生育期短的優良品種和先進生產技術,合理儲備和節約使用種子肥料農藥等原材料,建立合理的農業生產結構以及加強市場信息、縮短流通時間等。
成本核算對生產某種農產品所消耗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報酬的費用支出所進行的會計核算,謀求合理組織生產,以儘可能少的勞動耗費生產出儘可能多的優質產品。

利潤核算

利潤核算利潤是農業企業一年中創造的純收入扣除稅金以後的餘額,企業資金積累的主要來源和農業擴大再生產的物質保證。為了比較不同量的資金投入所取得的利潤量,核算時使用各種利潤率指標。成本利潤率是一年中的利潤總額同成本總額的比率,反映每花費一元成本所創造的利潤量。由於它不能反映全部生產資金的利用成果,又常使用資金利潤率指標,即核算企業年利潤總額與年資金占用總額的比率,用以反映占用每一元資金所創造的利潤量。此外還有產值利潤率、每畝土地或每個勞動力利潤率的核算等。
核算方法經濟核算通過會計核算統計核算業務核算等方法進行。會計核算是用貨幣形式,通過記賬算賬來反映、監督農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一種方法。統計核算是套用各種量度指標、對大量的或個別典型的經濟現象進行分析研究的一種方法。業務核算是對企業的個別作業環節進行的觀察和計量,用以反映和研究生產經營中的具體問題。此外,農業企業還常以核算資料為依據,進行各種經濟分析等。
經濟核算制是社會主義國家政府部門對全民所有制國營農業企業的一種管理制度,它規定農業企業的經濟責任、經濟許可權和經濟利益。由於國營農業企業生產資料屬全民所有,生產成果原則上由國家支配,而企業又是獨立的商品生產單位,因此需要按統一領導、獨立經營的原則,實行經濟核算制,在籌供資金、安排收支、分配收益等方面合理處理國家同企業以及職工之間的經濟關係農業經濟核算制的原則和內容主要包括:
①國營農業企業對國家規定的生產任務的完成、各種資金的使用和經營成果的取得承擔經濟責任;
②國營農業企業在國家計畫指導下,有獨立經營權,包括計畫制訂權、物資購銷權、財務收支權和勞動調配權;企業需以自己的銷售收入補償生產消耗,取得贏利,並貫徹物質利益原則,使企業和職工從經濟利益上關心生產經營經濟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