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自主經營權
自主經營權是實行經濟核算制的前提和首要內容,包括:①經營決策權。企業在服從國家計畫和管理的前提下,有權根據市場需要安排自己的生產和銷售活動,選擇靈活多樣的經營方式,在國家政策允許的範圍內確定本企業產品的價格,銷售自己的產品。只要企業不違反國家計畫(見經濟計畫)和經濟政策,國家機關就不能幹預企業的經營決策。如果上級機關根據市場需要,認為有必要改變企業的經營決策,就要承擔經濟責任,彌補企業因此而造成的經濟損失。
②相對獨立的財權。企業有權支配自留資金,處理不合用或多餘的原材料,出售不需要或不適用的機器設備,減少資金占用,以提高資金使用效果。同時,企業有權支配稅後利潤或利潤留成,根據生產經營的需要用於改進生產技術、開拓新產品、增加職工工資和福利。國家除了按照有償使用原則向企業收取資金利息和徵稅以外,不能幹預企業使用資金的自主權。
③相對獨立的用人權。企業在遵守國家勞動政策的前提下,有權決定用工辦法、用工人數和工資獎勵方式,國家不能強制企業接受企業不需要的職工。
自負盈虧
企業及其職工的實際收入以企業盈虧為轉移。包括:
①企業職工的集體福利以企業盈利多少為轉移,盈利多的企業,集體福利可以多些;
②職工個人的實際收入(包括工資和獎金)要受企業盈利水平制約,盈利水平高的企業,職工的實際收入可以高一些;
③虧損的企業要由職工負責彌補;
④企業本身的發展要以盈利多少為轉移,盈利多的企業可以提取較多的發展基金,提高自我發展的能力。這樣,就使企業及其職工的物質利益與企業生產經營的經濟效果發生直接聯繫,使個人利益、集體利益與社會利益互相依存,使企業及其職工在提高個人與企業利益的過程中同時為國家作出貢獻。
經濟責任
企業作為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在取得盈利的過程中要承擔一切經濟責任。主要有:
①企業要對國家財產承擔經濟責任,保證國家財產價值不受損失,保證固定資產的技術更新,補償固定資產的損耗,支付銀行的利息;
②要對它所簽定的經濟契約承擔經濟責任,負責賠償因企業的過失造成的經濟損失;
③要對本企業的盈虧承擔經濟責任,負責補償由於企業經營不善造成的虧損。
必要性
經濟核算制是在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產生的一種
經營管理制度。實行這
種制度的客觀必要性是:①社會主義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高度社會化的生產,它必須按照社會分工和經濟原則組織社會生產,把公有的生產資料交給各個不同的企業(社會生產
單位)去使用,由各個企業根據社會需要進行自主經營。而把公有生產資料交給各個企業使用的結果,就引起生產資料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從整體來看,企業是公有制的組成部分,企業及其職工都是生產資料的主人。但是,任何一個企業和職工個人都不是生產資料的直接所有者,只能使用公有的生產資料為
社會需要進行生產,行使經營權。為了使企業能夠有效地使用公有的生產資料,就要使企業作為相對獨立的生產單位,單獨核算生產資料的消耗及其補償過程,用自己的收入抵償自己的支出,保證生產資料的合理使用。 ②在實行按勞分配的條件下,生產資料公有制經濟內部還存在
個人利益、集體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差別,需要嚴格核算集體與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正確處理三方面的
經濟利益關係,使個人利益、集體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正確地結合起來,提高人們為社會勞動的自覺性。這就需要各個企業分別核算它的勞動消耗和勞動成果。
③在商品經濟中,企業的產品都要作為商品出售,要按照等價補償原則與其他企業進行經濟聯繫,這就需要企業全面核算
產品的價值,用貨幣形式計算企業的收入與支出,確定企業
生產經營的
盈利與
虧損。
核算特點
經濟核算制有三個特點:
①直接目標是增加盈利。社會主義企業的盈利是勞動者為社會勞動創造的剩
余產品價值的表現形式,它體現了勞動者對社會的
貢獻。②以計畫
調節為前提。國家計畫是實行經濟核算制企業進行生產經營的主要依據。企業的生產方向、規模和經營範圍,都要體現國家計畫的要求。企業的自主經營權不能超越國家計畫允許的範圍。計畫調節可以保證企業的經濟利益服從社會的整體利益。
③要求不斷採用新技術、提高勞動
生產率、節約
原材料與
能源消耗、改善產品質量的辦法來提高經濟效果,增加剩餘產品,為國家提供更多的盈利。不允許用以次充好、變相漲價、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辦法獲取不正當的盈利。
核算意義
實行經濟核算制的意義主要是:
①企業以真正的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與經營者的身份進行經濟活動,能夠使
個人利益、集體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密切結合起來,使企業與職工從關心個人物質利益出發關心
社會的
發展,有效地調動企業與職工改善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②可以促進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更好地適合市場需要。
③把不斷降低產品成本和提高盈利作為企業的奮鬥目標,可以推動企業不斷地節約生產消耗,用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果,為社會多作
貢獻。
管理條例
單位實行經濟核算責任制,由院(所)長領導下的總會計師負責,組織各職能部門分工合作,分級管理和考核是指如下內容:
(一)科研單位實行經濟核算
責任制,院(所)長要對本單位的經濟活動負完全責任。
(二)總會計師(主管財務工作的院(所)長)的職責是協助院(所)長組織領導本單位
經濟核算,認真執行項目成本核算,定期檢查預算執行情況,審查簽署經濟契約,嚴格執行財經紀律,並對本單位經濟效益負責。
(三)科研單位要在財務管理部門配備核算人員,具體負責在研
課題包括開發研究項目、套用研究項目、套用基礎研究項目以及科技服務項目、在制產品等費用的經濟核算管理工作,嚴格控制成本開支範圍,按項目進行成本核算。
(四)科研單位要在科技管理部門配備項目
預算、
審核人員,具體負責在研課題項目的
經費分配,項目鑑定後應對成果的經濟效益進行分析並通知財務部門進行結算;如項目中途終止,應及時通知財務部門結算,同時還要會同物資管理部門,對鑑定完成項目或中途停止項目的結餘
器材進行清理,辦理退庫或轉入固定資產帳等手續。科技部門要對項目成本開支情況進行嚴格
控制。
(五)科研單位在研課題項目經費要落實到項目負責人,由項目負責人嚴格控制費用預算和經費開支,項目成本核算實行院(所)、室、項目負責人三級管理,分極核算。課題負責人應對直接成本支出
負責,院(所),室應對管理費的支出負責。
廠核心算
廠內經濟核算制是指工業企業在全廠統一核算的前提下,對廠內各單位或各責任中心實行的分口分級管理制度。具體做法大體有:
2.分解指標。為保證完成整個企業的各項指標,取得企業的最佳效益。要將指標分解,層層落實到各個核算單位。
4.內部
結算。廠內各車間、科室的經濟往來,按照廠內結算價值進行結算。
5.自計盈虧。各車間自己核算成本,以收抵支,結算內部利潤。
工業企業在全廠統一核算的前提下,對廠內各單位(各責任中心)實行的分口分級管理制度。它是工業企業經濟核算制度的進一步發展。
廠內經濟核算制的具體做法
(1)確定廠核心算單位。廠核心算單位可以是
車間、
工段、班組,也可以是各科室、部門。
(2)進行指標分解。層層落實到各個單位(責任中心)。
(3)核定資金。對各車間、科室核定一定的資金,各車間、科室有相對獨立的支配資金的權力。
(4)內部結算。廠內各車間、科室的經濟往來,按照廠內結算價值進行結算。
(5)自計盈虧。各車間自己
核算成本,以收抵支,結算內部
利潤。
(6)物質獎勵。根據指標完成情況,給予獎勵。
廠內經濟核算制分析:廠內經濟核算在不同時期含義不同。在改開放以前,
中國曾在許多企業推行內部核算制度,出現了一級核算、二級核算以及一些特定的內部核算方式。如
資金本票、內部支票、內部委託收款、廠幣結算、內部銀行等結算方式。隨著中國
經濟體制的改革,出現了許多新型的廠核心算方式。如引入了西方的內部結算價格、
企業集團的內部經濟核算、聯營企業內部的經濟核算,特別在當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試點中,更加強調企業內部的經濟責任制強高速企業內部的經濟核算,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型的內部核算
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