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類型
不同的企業類型對註冊資本有著不同的最低限額,在經濟環境中,與創辦企業者距離較近的企業形式有:非公司企業法人、
有限責任公司、
股份有限責任公司、
個體工商戶、私營獨資企業、私營合夥企業,其註冊資本的最低限額及註冊的基本要求如下。
非公司企業法人
最低註冊資金3萬元人民幣基本要求:(l)有符合規定的名稱和章程;(2)有國家授予的
企業經營管理的財產或者企業所有的財產,並能夠以其財產承擔民事責任;(3)有與生產經營規模相適應的經營管理機構、財務核算機構、勞動組織以及法律或者章程規定必須建立的其它機構;(4)有必要的並與經營範圍相適應的經營場所和設施;(5)有與生產經營規模和業務相適應的從業人員,其中專職人員不得少於8人;(6)有健全的財會制度,能夠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獨立編制資產負債表;(7)有符合規定數額並與經營範圍相適應的註冊資金,企業法人的註冊資金不得少於3萬元,國家對
企業註冊資金數額有專項規定的按專項規定執行;(8)有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經營範圍。
有限責任公司
是低註冊資本10萬人民幣基本要求:(1)股東符合法定人數即由2個以上50個以下股東共同出資設立;(2)股東出資達到法定資本最低限額:以生產經營為主的公司需50萬元人民幣以上;以商品批發為主的公司需50萬元人民幣以上;以商品零售為主的公司需30萬元人民幣以上;科技開發、諮詢、服務公司需10萬元人民幣以上;(3)股東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名稱,建立符合有限責任公司要求的組織機構;(5)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條件。
股份有限責任公司
最低註冊資本500萬元基本要求:(1)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有5人以上為發起人,其中須有過半數的發起人在
中國境內有住所。國有企業改建為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可以少於5人,但應當採取募集設立方式;(2)
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必須按照法律規定認購其應認購的股份,並承擔公司籌辦事務;(3)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必須經過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批准;(4)股份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實收股本總額;(5)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1000萬元。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最低限額需高於上述所定限額的,由法律、行政法規另行規定。
個體工商戶
對註冊資金實行申報制,沒有最低限額基本要求:(1)有經營能力的城鎮待業人員、
農村村民以及國家政策允許的其他人員,可以申請從事個體工商業經營;(2)申請人必須具備與經營項目相應的資金、經營場地、經營能力及業務技術。
私營獨資企業
對註冊資金實行申報制,沒有最低限額基本要求:(1)投資人為一個自然人;(2)有合法的企業名稱;(3)有投資人申報的出資;(4)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條件;(5)有必要的從業人員。
私營合夥企業
對註冊資金實行申報制,沒有最低限額基本要求:(1)有二個以上合伙人,並且都是依法承擔無限責任者;(2)有書面合夥協定;(3)有各合伙人實際繳付的出資;(4)有合夥企業的名稱;(5)有經營場所和從事合夥經營的必要條件;(6)合伙人應當為具有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7)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從事營利性活動的人,不得成為合夥企業的合伙人。
備註
合伙人可以用貨幣、實物、土地使用權、智慧財產權或者其它財產權利出資;上述出資應當是合伙人的合法財產及財產權利。
對
貨幣以外的出資需要評估作價的,可以由全體合伙人協商確定,也可以由全體合伙人委託法定評估機構進行評估。經全體合伙人協商一致,合伙人也可以用勞務出資,其評估辦法由全體合伙人協商確定。
經濟關係
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勞動消耗的關係
提高
企業經濟效益,要求企業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儘可能減少
勞動消耗,使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於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反之,則經濟效益低下。如果企業偷工減料,生產的是偽劣產品,雖然減少了
勞動消耗,但這是以損害消費者利益為代價的,是不可取的,最終也必然會被市場所淘汰。這種脫離社會整體利益,脫離國民整體利益,片面追求
企業經濟效益的做法是錯誤的。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提高
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是想方設法改善經營管理,採用先進技術 ,降低成本,開發新產品,提高企業生產和經營水平。我們要努力實現
經濟成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從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鋪新攤子,追求數量,轉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上來,轉到以
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
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生產的商品質量的關係
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企業生產商品的目的在於實現商品的價值,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目的,在於獲取使用價值。企業要提高
經濟效益,首先必須生產適銷對路,質量較高,能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合格產品,這樣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才能順利實現商品的價值。其次,還要不斷提高
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以較少的
勞動消耗生產儘量多的勞動產品;否則
企業經濟效益也不會提高。
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經濟發展速度的關係
企業經濟發展速度快,
經濟效益不一定好。如果經濟發展速度快,而勞動產品有用程度不高,或者
勞動消耗大,
經濟效益並不好。如果發展速度快,有用勞動成果大,
勞動消耗小,生產出的產品適銷對路,則
經濟效益就好。
企業經濟效益好,有利於提高經濟發展速度。因為
經濟效益好,意味著獲得的
經濟利益相對就多,獲得的經濟利益用於改善人民的生活,能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用於改進技術,擴大生產,能增強生產能力,這些都有利於提高經濟發展速度。我們必須遵循速度和
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正確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走出一條既有較高速度又有較好效益的
國民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經濟效益
對企業來說
對國民來說(對於我們個人來說)
提高
經濟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更多的
社會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教材主要是從市場活動的主體角度說明的,企業直接承擔著
社會財富的生產和流通,
企業經濟效益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全體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質量。提高
企業經濟效益,創造出更多的適合市場需要的商品和勞務,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對國家和社會來說
提高
經濟效益,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才能增強
綜合國力,鞏固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新
中國成立五十周年大慶”可以說明這一觀點。教材中的“名言”也有力地支持了這一觀點。
提高企業
經濟效益,無論是對企業、
國民還是國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提高企業的
經濟效益呢?
方法策略
依靠科技
這一點是現代企業提高
經濟效益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徑。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先進的技術設備、先進的生產工藝。具備這個條件,企業才能降低成本消耗,提高
勞動生產率,在相同的時間內生產更多的產品,進而提高
經濟效益。
二是企業勞動者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技術水平
②
集約型經濟成長方式:就是指在外部規模不擴大,人員、設備不增加的前提下,主要依靠採用先進技術和工藝,改進機器設備,提高勞動產品的科技含量的方式來增加
國民經濟總量,這種增長方式又叫內涵型增長方式。
總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進步對
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的作用是十分直接的。
經濟效益是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採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是提高
企業經濟效益的主要方法,科學的管理也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企業經營中涉及產品結構調整、
市場開發、人力資源配置、產品質量等一系列環節,在經濟管理中能不能分清經營中的“大石塊”並首先處理好,是一個企業管理科學與否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可見,提高
經濟效益的另一條途徑是——管理和科技二者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因為管理本身就是一種科學,提高管理水平也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手段,而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利於先進技術的有效使用。所以,如果說提高
經濟效益是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是企業生產的最大目的的話,那么依靠科技和管理則是達到這一目的的兩種方法和途徑,它們是一致的,只是兩個不同側面而已。
①運用科學的企業管理手段,有效地發揮人力、物力等各種資源的效能,以最小的消耗、生產出最多的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有利於企業提高經濟效益。
②作為企業的組織者和經營者,既要合理安排企業,又要從我國的
基本國情出發,遵循
價值規律,適時適宜地組織企業生產,把握市場信息,了解市場行情,提高產品質量,搞好售後服務等。
③誰抓住了科技牛耳,誰就搶占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世界經濟競爭實質就是科技水平的競爭,而科技競爭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因此,黨的十六大期間科技代表強調指出:科技和人才是興國之本,要牢牢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戰略觀念。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永恆規律,市場是檢驗
企業經營管理的試金石,企業經營成功,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如果經營管理不善,就會在激烈的
市場競爭中遭淘汰。因此,在
市場競爭中,按照優勝劣汰的原則,出現企業的兼併和破產是必然的。我們應該如何來認識這兩種現象呢? 第二,企業的兼併和破產有利於企業提高經濟效益
企業的兼併和破產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
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突出表現在,能否在激烈的
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但由於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企業科學技術水平差別的現實存在,在激烈的
市場競爭中,必然會出現優勝劣汰,因此,企業的兼併和破產是必然的。
兼併、聯合、破產都是
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政府不能搞硬性的“拉郎配”,任何違背市場運行規律的做法都不會達到預期的目的。政府要做的是:鼓勵兼併、規範破產、不斷完善兼併和破產制度,這樣對於我國
企業效益的提高、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分類代碼
經濟類型 代碼
國有全資 11
集體全資 12
股份合作 13
聯營 14
私有 17
其他內資 19
以開採地下煤炭資源為主要業務的生產企業(煤炭開採企業),通常簡稱作煤礦。按照所有權的歸屬、隸屬關係和產品分配形式的不同,我國煤礦主要有三種形式:
1. 國有重點煤礦(統配煤礦)
由國家投資興辦,生產資料屬全民所有,由國家煤炭工業主管部門直接管理或為主管理、或與地方共管的煤礦。到1995年末,我國共有國有重點煤礦104個。這類煤礦生產的煤炭絕大部分由國家統一分配,面向全國,供冶金、電力、化工、建材等工業部門、交通運輸部門和大中城市用煤,同時通過調劑彌補缺煤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不足,只有極小部分由煤礦自銷進入市場。隨著改革的深入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自銷比重正在逐步擴大。這類煤礦的生產規模較大,現代化程度較高,代表著國家煤炭工業的發展水平,是我國煤炭工業的主體,是保證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所需煤炭的主要來源。
2. 地方國有煤礦
地方國營煤礦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市)、縣投資興辦的
全民所有制煤礦和軍隊、公安、司法及其他部門自辦的全民所有制煤礦。到1995年末,我國共有地方國有煤礦1 803個。這類煤礦大多數由各級地方主管部門直接管理或為主管理,少數由中央和地方共管;部門自辦的則由興辦單位管理。生產的煤炭主要在省內統一分配,供地方工業和中小城市用煤,煤炭富餘的省份也可以交由國家統一分配或支援缺煤省(自治區、直轄市)。部門自辦煤礦生產的煤炭,一般是自行分配使用。地方國有煤礦的大多數,是在國家煤炭工業主管部門劃定的、正規大礦難以利用、地質開採條件較差的地區興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改善全國煤炭
工業布局的作用。特別是煤炭資源分布零星的我國江南諸省興辦了大批地方國有煤礦,彌補了國有重點煤礦分布不均衡的缺陷,是國有重點煤礦的重要補充。
國有重點煤礦和地方國有煤礦有時又統稱為國有煤礦。
3. 鄉鎮集體煤礦
由鄉鎮和村民集資興辦或個人投資開辦的小型煤礦。到1995年末,我國約有鄉鎮集體煤礦8萬多處。這類煤礦的生產資料歸興辦者所有,生產的煤炭主要是自產、自銷、自行管理,多數是就地供給鄉鎮企業和民用,少數自行設法外運,從中獲利。這類煤礦沒有正規地質資料和礦井設計,主要是開採構造複雜地段的零星資源和大礦剩餘的邊角儲量,接替性很差。由於它規模小、投資少、
生產經營靈活、
經濟效益可觀,儘管目前的生產方法落後,安全條件差,資源回收率很低,仍然得到了很快的發展。不僅有力地支援了當地的經濟建設,為所在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創造了條件,而且為緩和全國煤炭供求矛盾作出了重要貢獻,是煤炭工業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
地方國有煤礦和鄉鎮集體煤礦有時又統稱為地方煤礦。
此外,隨著我國
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所有制單位共同投入資金、設備或其他物質資料,以協定形式組成的
混合所有制煤礦已經出現。例如,安徽省淮南新集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原新集煤礦)就是由原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國華能源有限公司和淮南市煤電公司三家合資組建的綜合性大型煤炭開發企業。時間不長,就顯示了投資省、工效高、質量好、
經濟效益佳的突出優勢。今後預計這種類型的煤礦將會繼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