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年表概述,原始社會,王朝社會,歷史沿革,前王朝時期,早王朝時期,古王國時期,第一中間期,中王國時期,第二中間期,新王國時期,後期埃及,後續發展,建築,宗教,文明成就,概述,文字,莎草紙,獅身人面,數學,天文學,木乃伊,神祇列表,主要神祗,主要神,動物神,王朝年表,飲食,
地理位置 古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今
中東地區 ),起初在
尼羅河 流域,直到國力強盛時候,才達到當今的埃及領土。它北臨
地中海 ,東瀕
紅海 ,南鄰
努比亞 (今
衣索比亞 和
蘇丹 )。從地理上看,埃及的東西兩面均為沙漠,南邊有幾個大險灘,同外界交往甚難,只有通過東北端的
西奈半島 與西亞來往較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較大的孤立性。縱貫埃及全境的
尼羅河 ,由發源於非洲中部的
白尼羅河 和發源於
蘇丹 的
青尼羅河 匯合而成。流經森林和草原地帶的尼羅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濫,浸灌兩岸乾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礦物質和腐植質的泥沙隨流而下,在兩岸逐漸沉積下來,成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稱自己的國家為“凱麥特”(意為黑土地)。古希臘歷史學家
希羅多德 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古代埃及人曾寫下這樣的詩篇:“啊,尼羅河,我讚美你,你從大地涌流出來,養活著埃及,一旦你的水流減少,人們就停止了呼吸。”
埃及衛星地圖 埃及的地理位置使得埃及雖有降水但不多。從古代埃及留下來的大量雕刻和繪畫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的特徵是:高身材,黑頭髮,低額頭,密睫毛,黑眼珠,直鼻子,寬臉型,闊肩膀,古銅色皮膚,體魄健壯。他們的體形、外貌與古代的
利比亞人 和
努比亞人 不同,與古代的亞細亞人也不同,而具有自己獨特的特徵。
古希臘歷史學家
希羅多德 說“埃及是尼羅河饋贈的厚禮。”這句話的理解為:地理上的尼羅河從東非高原的萬山叢中走來,用洪水和泥沙在東非大裂谷帶上塑造了肥沃的河谷平原,它象一條生合之藤伸延在荒涼的撒哈拉大沙漠上;歷史上的尼羅河從新石器時代走來,它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古老的埃及文明。在人類歷史上,尼羅河是文明的化身,在世人心目中,文明總是和尼羅河聯繫在一起。
年表概述 原始社會 埃及人的原始社會起始於200萬年以前的埃及直立人,是埃及最早的人類,他們的共同祖先屬於
埃及古猿 ,主要起始於在埃及法尤姆窪地的原上猿和
埃及猿 。埃及法雍的直立人生活反應了埃及最早人類的活動。
古埃及有明確歷史紀年為公元前664年。
王朝社會 公元前三世紀的
曼涅托 將從
美尼斯 至被
馬其頓 亞歷山大 占領的埃及歷史分為三十個(或三十一個)王朝,又有學者又在此基礎上將上古埃及史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涅伽達文化I時期(
阿姆拉特時期 ,約公元前4500—前3500年)
2、涅伽達文化II時期(格爾塞時期,約公元前3500—前3100年)
3、
早王朝時期 (1—2王朝,約公元前3100—前2686年)
4、
古王國時期 (3—6王朝,約公元前2686—前2181年,又被稱為金字塔時期)
5、
第一中間期 (7—10王朝,約公元前2181—前2040年)
6、
中王國時期 (11—14王朝,約公元前2040—前1786年)
7、第二中間期(15—17王朝,約公元前1786—前1567年)
9、後埃及時期(21—31王朝,約公元前1085—前332年)
10、馬其頓希臘人和羅馬人統治時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
從第1到第4時期,是奴隸制國家形成和統一王朝出現的時期,第5至第7時期是統一王國重建和帝國時期,第8至第10時期是埃及奴隸制國家衰落和陷於外族統治下的時期。
歷史沿革 前王朝時期 1、涅伽達文化Ⅰ時期:又稱
阿姆拉特時期 ,約公元前4000—前3500年,埃及出現了私有制和階級關係的萌芽。在屬於這個時期的一些墓穴里發現的陶器上,刻有一些符號;各個墓中都有其自己的統一符號,這大概是其私有權的記號。在這個時期之末,涅伽達地方1610號墓中的一個黑頂陶罐上,發現了作為王權標誌之一的紅冠形象(以眼鏡蛇作為其標誌)。在屬於涅伽達文化I時期與涅伽達文化Ⅱ時期之交的一個墓中(涅伽達1540號墓)發現的一塊陶片上,畫著一個象徵王銜符號的
荷魯斯 鷹神的形象(這也是王權的標誌之一),這說明王權也已萌芽。在狄奧斯波里
· 帕爾弗,還發現一段城牆的模型,這表明了社會不安定因素的增長,甚至戰爭的存在。
2、涅伽達文化Ⅱ時期:又稱格爾塞時期,約公元前3500—前3100年。在埃及,
私有制 逐步確立,階級逐漸形成。從這時的墓葬情況可以看出,在一些地方,階級分化十分激烈。在涅伽達和希拉康波里兩地,發現了與普通人的十分簡陋的墓極不相同的畫墓。如希拉康波里的畫墓,用磚坯砌成,在墓牆上有繪畫,其內容是有關戰爭(水陸戰)的場面,可能反映了墓主人(學者們認為可能是國王)生前的某些活動。從格伯林發現的一塊紡織品殘片上的繪畫,也反映了階級分化的情況。這塊紡織品上畫了一些船,一些人在划槳,還有一人端坐於其上,此人顯系貴族。在蠍王權標頭上,國王頭戴象徵王權的
白冠 (以鷹為其標誌)、腰系牛尾,其形象比普通人高大得多。這時留下來的象牙板上有被捆著雙手的戰俘的形象,這些戰俘將淪為奴隸。在蠍王權標頭上,還有奴隸勞動的情景。此權標頭上的旗幟上吊著的田鳧,學者們認為是表示平民的表意符號。在涅伽達文化Ⅱ時期出現了文字,不過還很原始。
在涅伽達文化Ⅱ後期,隨著私有制的確立和階級的形成,在埃及出現了國家。這時的國家很小,人口也不多,埃及人稱這種小國家為斯帕特,其
象形 文字元號為 ,表示一塊灌溉渠道交織的土地。在當時的埃及,這樣的小國家有若干個。在這些小國家裡,有一個以政府機關、王宮、神廟為中心的城市,其象形文字元號為。它表示城市建在交通要道上,由城牆圍護起來,成為一個要塞。反映這個時期存在戰爭的雕刻和繪畫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畫墓中的水陸戰圖外,還有
阿拉克 出土的象牙刀柄上的水陸戰圖、戰場調色板等。這時,王權已經形成,象蠍王權標頭上的蠍王,可能既是行政首腦,又是軍事首領,併兼任
祭司長 ,主持祭祀,領導農業,興修水利。不過,這時埃及國家剛剛形成,貴族的勢力必定還很強大,國王的權力大概還要受到貴族的約束,國王還不是專制君主。
在希拉康波里,發現了前王朝末期兩個國王蠍王和卡王的文物。關於蠍王,在北方今開羅附近的圖拉也發現了有他名字的文物。結合蠍王權標頭上的圖刻內容,學者們推測,他可能對北方進行過征伐,甚至可能控制了這個地區,這是最早的有關埃及統一的證據。
早王朝時期 古埃及人以名為“米尼”(希臘語為美尼斯)的國王作為他們歷史的正式開始,他們認為是這位國王統一了
上埃及 和
下埃及 。向統一王朝的過渡實際上比古代埃及作家讓我們認為的更加漸進,而且也沒有與美尼斯同時代的記錄。儘管如此,學者們認為,這位傳說中的美尼斯也許是
那爾邁 。在那爾邁調色板(Narmer Palette)上,描繪他在儀式上身著皇家盛裝,成為埃及統一的象徵。公元前3世紀埃及牧師
曼涅托 繪出了美尼斯之後
埃及法老 的世系表,將其分為30個王朝。這一體系沿用至今。
納爾邁調色板 在早王國時期的約公元前3150年,第一位法老鞏固了他在下埃及的統治,定都
孟斐斯 (原名白城,孟斐斯是希臘人對該城的稱呼)。在那裡他們可以控制富庶的三角洲地區的農業和勞動力,以及利益豐厚的通往
黎凡特 的商路。法老們不斷膨脹的權力和財富反映在他們精心製作的
石室墳墓 和考究的埋葬儀式,這些用於歌頌死後被神化了的法老。法老們建立了強大的王權以使他們對國家土地、勞動力、資源的控制合法化,而這些對古代埃及文明的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
2. 埃及 第二王朝 :公元前2850—2686年。從霍特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法老。
古王國時期 農業生產力的發展是古王國時期建築、藝術、科技取得驚人進步的基礎,而完善的中央政府使這些成為可能。在“
維齊爾 ”(Vizier)的指導下,國家官員徵稅、協調水利工程以提高農作物產量,徵用農夫進行建築工程,建立司法系統維護和平與秩序。富裕和穩定的經濟保證了財政的盈餘,使國家有能力主持建設紀念性質的巨型工程和讓皇家工場委託製作傑出的藝術品。
喬塞爾 、
胡夫 和他的子孫們修建的
金字塔 是
古埃及文明 (和法老們的權力)令人難忘的象徵。
埃及金字塔 中央政府重要性的上升隨之而來的是被法老承認土地擁有權並供養的官吏和書吏階層。
法老 也會將土地用於修建陵寢或贈與地方神廟以保證死後對自己的崇拜。這樣的五個世紀的封建統治逐漸削弱了法老的經濟實力,到古王國後期,法老已經無力維持龐大的中央機構。法老的權力下降了,地方統治者隨即開始挑戰法老的權威。再加上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2150年的嚴重乾旱,最終導致國家陷入被稱為“第一中間期”的長達140多年的飢餓和動盪之中。
1. 埃及 第三王朝 :公元前2686—前2613年。從納特里克特—吉塞(Neteriknet—Djeser)到
胡尼 (Houni),共有五位國王。焦瑟統治時代是權力和勝利的開始,此時出現了以沙卡拉的
階梯金字塔 建築群為代表的恢宏壯觀的石頭建築。該建築群的設計師、作家兼學者的
伊姆荷泰普 成為史書上首批出現的偉人之一。這一時代是強而有力的中央集權君主製得以發展的時期,君主坐於孟斐斯,分派各省總督統治全國。
2. 埃及 第四王朝 :公元前2613—前2494年。從
斯內夫盧 (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法老。從金字塔的雄偉程度來判斷,斯奈夫魯、胡夫和哈爾夫的統治時期為這個時代的頂峰。在達夏爾,梅頓和基薩修築的金字塔顯示出王朝的治國有方、經濟繁榮。
3. 埃及 第五王朝 : 公元前2494—2345年。從烏斯卡夫(Ouser)到烏納斯(Ounas),共有九位法老。最著名的是薩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太陽崇拜意識”迅速發展,在沙卡拉的
烏尼斯 金字塔牆上刻著著名的
金字塔銘文 。
4. 埃及 第六王朝 : 公元前2345—前2181年。從泰蒂(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國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歲的佩比(Pepi)二世。雖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顯赫一時,曾組織過遠至非洲南端的軍商遠征,但一些省督不斷膨脹的權力使中央集權的孟斐斯備受威脅,而引發了內亂。
第一中間期 第一中間期(公元前2181—前2040年),古王國後期中央政府崩潰後,政府已經無法維護經濟穩定。地方統治者無法依靠國王幫助及時化解危機,接著發生的食品短缺和政治辯論升級為饑荒和小規模內戰。儘管存在難題,但地方統治者不再對法老進貢,而利用新獲的獨立維護各省的繁榮。一旦掌握了自己的資源,各省經濟上變得更加富足 - 社會各階層的更大更好的墓葬證明了這個事實。在這次創作力爆發之際,各省的藝術家繼承和調整了古王國時期服務於王權的文化主旨,書吏們發展和豐富了文學的風格,表現出這一時期的創造力和樂觀。
從對法老的效忠中解脫後,地方統治者開始互相爭奪領土和權力。到公元前2160年,
耶拉孔波利斯 (Hierakonpolis)的統治者統一了下埃及,而
底比斯 的因提夫家族統一了上埃及。因提夫家族不斷在北方擴張勢力,南北朝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約公元前2055年,底比斯軍在
門圖荷太普二世 率領下擊敗了耶拉孔波利斯統治者。埃及的再次統一,開創了經濟和文化復興的新時期。
2. 埃及第八王朝 : 公元前2181—前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名字無文獻可查。
4. 埃及 第十王朝 :與 第九王朝共有90年,公元前2130—前2040年。共有六位法老,有三位名叫凱蒂。
5. 埃及 第十一王朝 : 統治上埃及,南方,公元前2130—前2040年。共有三位法老。
中王國時期 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040—前1786年),中王國的法老們恢復了國家的繁榮和穩定,刺激了藝術、文學和紀念性建築工程的復甦。第十一王朝的
門圖荷太普二世 和他的繼承者們從
底比斯 統治全國。約公元前1985年,
維齊爾 出生的第十二王朝建立者
阿蒙涅姆赫特一世 將首都遷往法尤姆綠洲的伊塔威(Itjtawy)。在那裡,第十二王朝的法老們實行了富有遠見的墾荒和灌溉計畫以增加這一地區的農業產量。此外,對
努比亞 的再征服獲取的領土中富產石料和黃金,人民被驅使在三角洲東部修建防禦建築,稱為“大公牆”(Walls—of—the—Ruler),用於抵禦外族入侵。
擁有可靠的軍隊、政治穩定和豐富的農礦業財富,國家的人口、藝術和宗教繁榮起來。與大力推崇神靈的古王國形成鮮明對比,中王國時期經歷了一種被稱為“
民主化 ”(Democratization)的“個人的虔誠”的增長,依據這種信仰據說所有人都能支配一個靈魂並能在死後陪伴神靈。
阿蒙涅姆赫特一世 中王國文學的特點是詭辯的主題和自信而雄辯的人物風格。浮雕和肖像雕塑藝術精湛,細節上盡善盡美,達到了新的技術高度。
中王國的最後一位有為之主,
阿蒙涅姆赫特三世 ,允許亞洲移民進入三角洲地區以為他的採礦業和水利工程提供充足的勞動力。但這些充滿雄心的水利工程和採礦活動,與他統治後期
尼羅河 泛濫不足聯繫起來,透支了經濟,加速了國家衰落,最終在公元前14世紀和公元前13世紀進入“第二中間期”。這次衰落期間,外來的亞洲移民開始控制三角洲地區,甚至建立了希克索斯王朝
1. 埃及 第十一王朝 末期: 公元前2060—前2000年。三位蒙圖霍特普法老,第一位在公元前約2050年統一埃及。
2.埃及第十二王朝 : 公元前2000—前1786年。七位
法老 名阿門埃瑪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里斯,最後一位統治者是女王塞貝克內菲盧雷(Sebekneferoure)。
如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穩定總是和動亂是互相交替。各省分權勢力和其他歷史上至今仍然不明的勢力,毀滅了從第十二王朝傳續下來的底比斯政權,埃及分裂成許多的諸侯國。
3. 埃及 第十三王朝 : 公元前1786—前1674年。約有四十位法老,其中有幾位名叫塞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時在法老的北部、中部、南部統治。從公元前1730年開始,這些國王只不過是西克索法老的封臣。
第二中間期 第二中間期(公元前1786—前1567年),約公元前1650年,中王國衰落,居住於三角洲東部城市阿瓦瑞斯(Avaris)的亞洲移民隨之奪取了這一地區並逼迫中央政府遷往底比斯。在那裡,法老們成了附庸,稱臣納貢。希克索斯們(即“外來統治者”)效仿埃及統治模式,也將自己描繪為法老,把埃及要素融入到他們的
青銅時代 文明中。希克索斯人在侵略埃及的同時,帶來了西亞軍事技術,對埃及產生了重要影響。
南遷後,底比斯的國王們發現自己被夾在北方的希克索斯王朝和它的
努比亞 盟友-南方的
古什 之間,100多年在沉悶和不作為中度過。到公元前1555年,底比斯的軍隊終於強大到可以挑戰希克索斯王朝。衝突持續了30多年,法老
陶二世 和
卡摩斯 最終打敗了
努比亞人 。卡摩斯的繼任,
雅赫摩斯一世 成功地在一系列戰役中讓希克索斯王朝永久地退出埃及的歷史舞台。之後的新王國時期,軍隊成了優先考慮的核心問題,法老們籍此擴張埃及的疆界,維護他們在近東的優勢。
2. 埃及第十六王朝 : 公元前1674—前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稱為“小希克索”王朝,只存於三角洲東部。“大希克索”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一位基安(Khyan)和兩位阿拉比(Apopi)。
3. 埃及 第十七王朝 : 公元前1674—前1567年。十位
法老 統治底比斯及周圍地區。他們是希克索的封臣。最後三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開始和北方的希克索人鬥爭。
新王國時期 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67—前1085年),新王國的法老們通過維護邊境安全和加強與鄰國的外交確立了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
圖特摩斯一世 和他的孫子
圖特摩斯三世 時的軍事征服讓埃及的勢力擴張到
敘利亞 和
努比亞 ,鞏固了人民的忠誠,打通了急需的銅和木材的進口通道。新王國的法老們推崇
太陽神 阿蒙(Amen),開始大興土木,對它的崇拜的基點是
卡納克神廟 。法老們還修建了一些紀念碑為自己的(現實的或虛幻的)成就增色。兩位法老之間上台的是女法老
哈特謝普蘇特 ,她通過宣傳使自己的權力訴求合法化, 她統治時期的特點是停止對外戰爭,派遣商業探險隊聯絡龐特(Punt),開展與鄰國的貿易;以及修建了位於
卡納克 的典雅的停靈廟,一對巨型方尖石塔,一個小禮拜堂。儘管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在她死後,她的過繼外甥
圖特摩斯三世 大量毀掉刻有她名字和形象的塑像,希望抹去這位篡位的母后的統治痕跡。
約公元前1379年,
阿蒙霍特普四世 出人意料地登上王位,開始了一系列激進且無秩序的改革,威脅到新王國的穩定。他改名
埃赫那吞 (意為“阿頓的僕人”或“阿頓光輝的靈魂”),將以前不起眼的太陽神
阿吞 (Aten)吹捧為最高的神,禁止對其他神的崇拜,打擊了僧侶集團的權勢,還將首都遷往埃及中部的阿馬爾那,將其取名為埃赫塔吞(Akhetaten,意為阿吞的視界)。他對外國事務置若罔聞,全神貫注於他的新型宗教和藝術風格。在他死後,對阿托恩的崇拜很快被禁止,首都遷回了底比斯。後來的法老
圖坦卡蒙 ,伊特努特·阿伊,
哈倫海布 迅速抹去了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所有記載,這段短暫的時期被稱為阿馬爾那時代。第十八王朝結束於最後三位法老 -圖坦卡蒙、伊特努特·阿伊、哈倫海布,他們死後都沒有後裔。18歲的
拉美西斯二世 ,或稱
拉美西斯 大帝,於公元前1279年繼承王位,他是埃及歷史上修建神廟、樹立方尖石塔、生育子女最多的法老。
帝國時期的埃及 大膽的軍事領袖,拉美西斯二世率軍抵抗
西臺 的入侵,雙方在
卡迭石戰役 中死傷慘重,最終在約公元前1258年締結了有史以來第一份被記載的和約。埃及的財富讓它成為被侵略者,尤其是
利比亞人 和“海洋民族”(Sea People)垂涎的目標。起初軍隊還能抵禦這些侵略,但埃及最終失去了
敘利亞 和
巴勒斯坦 。外患在腐敗、盜墓賊、動亂等內部問題輔助作用下急劇惡化。底比斯的
阿蒙神殿 (Precinct of Amun)
大祭司 們聚斂了大量土地和財富,他們勢力的膨脹在第三中間期分裂了國家。
1. 埃及 第十八王朝 : 公元前1567—前1320年。從阿赫莫西斯(Ahmosis)到霍朗赫布,共有十四位君主,其中有四點陣圖特摩斯,四位阿門諾菲斯。王后阿謝普蘇特(Hatshepset)、埃赫那吞(Akhenaton)和圖坦卡蒙,都屬於本王朝。
2. 埃及第十九王朝 :公元前1320—前1200年。九位拉美西斯王族法老,包括拉美西斯一世、二世和塞蒂一世、二世。
3. 埃及 第二十王朝 : 公元前1200—前1085年。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賽特納克特(Sethnakht)之外,其餘都叫拉美西斯(Ramesess)。
後期埃及 公元前1078年,
拉美西斯十一世 去世,
斯蒙迪斯一世 取得埃及北方的統治權。南方則在底比斯
阿蒙神廟 的大祭司的有效統治下,後者僅在名義上承認斯蒙迪斯的權威。這一時期,利比亞人已經在三角洲西部地區定居,移民的首領們開始逐步取得自治權。公元前945年,
利比亞 王子
舍順克一世 控制了三角洲地區,建立了所謂“
利比亞王朝 ”或“布巴斯提斯王朝”(
布巴斯提斯 是首都),即第二十一王朝,持續200多年。舍順克也通過將自己的家族成員安置在重要僧侶位置上控制了埃及南方。利比亞統治腐朽的同時,它在三角洲地區的對手開始在利安托波力斯(Leontopolis)興起,
庫施 威脅於南。約公元前727年,庫施國王皮耶侵入北方,占領了
底比斯 ,並最終占領了
三角洲 地區。
埃及原本深遠的影響力大打折扣。它的外國盟友淪為
亞述 的勢力範圍,到公元前700年兩國間的戰爭終於不可避免。公元前671年到公元前667年,亞述人開始攻擊埃及,遭遇
塔哈爾卡 和他的繼任
坦沃塔瑪尼 堅決抵抗,埃及贏得了幾次勝利。但最終,亞述人將庫施人趕回努比亞,占領
孟斐斯 ,洗劫了底比斯神廟。
亞述崛起後的埃及 亞述人沒有長期占領埃及的打算,統治權落入二十六王朝一系列稱為“賽特王”(Saite kings)的諸侯手中。到公元前653年,賽特王
普薩美提克一世 藉助唯利是圖的希臘僱傭軍驅逐了亞述人,並在希臘人的幫助下建立了埃及的第一支海軍。希臘的在埃及影響急劇膨脹,三角洲地區的城市納奧克拉提斯(Naucratis)成了希臘人的家園。建都
塞易斯 的賽特王們見證了這次短暫而充滿生氣的經濟文化復興。然而好景不長,公元前525年,強大的
波斯帝國 在
岡比西斯二世 率領下開始了對埃及的征服,最終在貝魯西亞(Pelusium)之戰中抓獲了法老
普薩美提克三世 。岡比西斯二世於是採用法老稱號,但卻在遠在
蘇薩 的家中統治,將埃及劃為總督區。公元前5世紀有幾次較成功的反抗波斯的起義,但埃及從未能永久地驅逐波斯人。
在波斯的統治下,埃及與
賽普勒斯 、
腓尼基 被一同劃入波斯
阿契美尼德王朝 下的第六總督區。波斯第一次統治時期也被稱為第二十七王朝,結束於公元前402年。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43年,最後的本土王朝、第三十王朝統治埃及,結束於奈科坦尼布二世(Nectanebo II)。公元前343年,波斯人短暫地恢復了對埃及的統治,也被稱為第三十一王朝。但不久後,在公元前332年,波斯統治者Mazaces將埃及拱手讓給了
亞歷山大大帝 。
1. 埃及第二十一王朝 : 公元前1085—前945年。在塔尼斯統治的有斯門代斯(Smendes),普蘇賽奈斯一世和二世。在底比斯統治的有埃里霍斯(Herihor)和皮納傑姆。
後續發展 公元前332年,
亞歷山大大帝 在幾乎沒有遇到波斯人抵抗的情況下,被埃及人當成解放者占領了這片土地。亞歷山大的繼承者托勒密仿照埃及模式建立了政府機構,定都
亞歷山大 。這座城市試圖展現希臘統治者的權威,並以著名的
亞歷山大圖書館 為核心,成為了文化和學術的中心。
亞歷山大燈塔 照亮了許多船隻的航程,保證了城市間貿易的暢通。托勒密統治者將商業和創收行業作為發展首選,例如
紙莎草 紙的製造業。
希臘文明並沒有取代埃及的傳統文明,托勒密王朝的統治者扶持埃及歷史悠久的傳統以保證人民的忠誠。他們建立了埃及風格的神廟,維護傳統的宗教儀式,把自己描繪成法老。兩種文明的許多傳統融合了,希臘和埃及的諸神融合為兼具多重神性,如塞拉皮斯(Serapis)。古典希臘風格的雕塑也影響了傳統埃及的藝術題材。儘管希臘統治者試圖緩和埃及人的情緒,托勒密王朝還是面臨叛亂、家族權力鬥爭,以及伴隨
托勒密四世 之死而來的亞歷山大里亞的暴亂。此外,由於羅馬嚴重依賴埃及的糧食進口,羅馬人對埃及的政治狀況也大有興趣。持續不斷的叛亂、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強大的敘利亞對手動搖了王朝統治,以至埃及淪為羅馬的保護國,並最終成了一個行省。
2.羅馬統治時期
屋大維 在亞克提姆海戰中打敗了
馬克·安東尼 和
托勒密王朝 的
克利奧帕特拉七世 後,埃及在公元前30年成了
羅馬帝國 的一個行省。羅馬人嚴重依賴埃及海運輸出的糧食,羅馬軍隊在皇帝任命的長官的控制下,鎮壓叛亂、強征重稅、打擊強盜,而後者此時已經成為嚴重的問題。亞歷山大里亞逐漸發展成為東方重要的商業中心,充滿異國風情的埃及奢侈品在羅馬銷量旺盛。
雖然羅馬人比希臘人更加敵視埃及人,但很多傳統如
木乃伊 和對傳統神靈的崇拜保留了下來。法尤姆畫像(Faiyum mummy portraits)藝術繁榮,一些羅馬皇帝也將自己描繪為法老,雖然不及托勒密統治者的程度。羅馬統治者遠離埃及,無法履行國王的職責。地方政府機構風格上羅馬化,更加接近本土埃及王朝。
公元1世紀中期,基督教在亞歷山大里亞紮根並傳播。與其他宗教不同,基督教試圖使異教徒皈依,威脅到當時流行的傳統宗教,引來了對基督徒的迫害,在公元303年
戴克里先 的大清洗中達到頂峰,但基督教最終獲勝。因此,埃及的傳統宗教逐漸沒落。儘管埃及人仍然說他們的語言,但隨著神廟祭司的減少,能讀懂象形文字的人越來越少。而神廟有時也會改建為教堂或遺棄於沙漠。
公元395年,
羅馬帝國 被分成東西兩部分,埃及屬
東羅馬帝國 ,繼續歸“新羅馬”的皇帝管轄。640年,埃及被
阿拉伯人 占領,隨之開始阿拉伯化。至12世紀,已普遍使用阿拉伯語,皈依伊斯蘭教,延綿數千年的古埃及文明被阿拉伯文明取代。1517年,埃及開始受
奧斯曼帝國 統治,1798年-1801年受法國統治,1869年後英國勢力侵入。埃及最終在1922年取得獨立,1953年建立共和國,但它已經是一個阿拉伯國家了。
建築 金字塔 是古代埃及國王的墳墓,因其形似漢字的“金”字,中國人稱之為“金字塔”。金字塔的建造始於第3王朝第一個國王喬賽爾。當時,他讓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伊蒙霍特普為他設計一個墳墓,伊蒙霍特普最初設計建造了一個巨大的石造馬斯塔巴,地點在薩卡拉。但喬賽爾和伊蒙霍特普自己都不滿意,覺得不夠莊嚴雄偉。於是伊蒙霍特普便在它上面又加了五個一層比一層小的馬斯塔巴,這就成了仍可見到的喬賽爾的層級金字塔,它高61.2米,底邊東西長123.3米,南北長107.4米。在金字塔的底下有走廊和墓室,在金字塔旁建有祭廟,整個建築群則用圍牆圍了起來。第4王朝第一個國王斯涅弗魯時,建造了三個金字塔。他的第一座金字塔在麥杜門,原為一個層級金字塔。後來將各層階梯填平,成為一個角錐體的金字塔;其後,他又命人在達淑爾為其建造一座真正角錐體的金字塔,但由於設計上的誤差,建到一半時發現角度太大,不得不改變角度,從而成了一座菱形金字塔,或稱彎曲形金字塔。對此,斯涅弗魯當然不滿意,於是他又命人在達淑爾建造了另一座真正角錐體的金字塔。可以說,斯涅弗魯時期是從層級金字塔向真正角錐體金字塔轉變的時期。最大的金字塔是第4王朝的胡夫國王(希臘人把他叫做齊奧普斯)時修建的,其建築師是胡夫的兄弟海米昂,地址被選在孟斐斯附近的尼羅河西岸的基澤。該金字塔高146.5米,每邊邊長約為230米。據說該金字塔用了約230萬塊大小不等的石頭,平均每塊重約2.5噸。墓室原建在塔底,後又在塔內的中部建了墓室。此金字塔的入口在塔北面離地面13米處,呈三角形,從而使塔身的重量均勻地散開,不致將通道口壓垮。
胡夫金字塔 - 獅身人面像
據
希羅多德 說,修建胡夫的金字塔共用了30年的時間,頭10年是修築運石頭的道路和修建地下墓室,後20年用於修建金字塔本身,每年用工10萬人。
在胡夫的金字塔旁,還有該王朝的哈佛拉(希臘人把他叫做齊夫林)和孟卡拉(希臘人把他叫做麥凱林努斯)兩個國王的金字塔。在哈佛拉金字塔前不遠處有該國王的一個獅身人面像(
司芬克斯 ),高21米,長57米,耳朵有2米長。用一整塊石頭雕成,據說其面部是按哈佛拉的像雕成的。古埃及人認為,獅子是進入天國門戶的守護者,金字塔旁的獅身人面像也是古埃及文明的典型象徵。
在這些金字塔四周,還仆伏著許多貴族的馬斯塔巴,這象徵性地反映了君主專制對其臣屬的至高無上的地位。
古代埃及國王為什麼要將墳墓修建成金字塔的形式呢?這有兩種說法。傳統認為,這種墳墓形式是埃及王陵形式自然發展的結果,即從前王朝的畫墓,到早王朝的馬斯塔巴,到喬賽爾的層級金字塔,最後發展成角錐體的金字塔。英國學者愛德華茲在其《金字塔》一書中提出了另外一種解釋。他認為,金字塔的修建,與古埃及的宗教崇拜有關。因為,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後靈魂會升天,而層級金字塔的階梯就是國王靈魂上天的天梯。1954年在胡夫金字塔旁的地下發現的大木船,也是用作運載國王靈魂升天的;而角錐體的金字塔則象徵了對太陽神的崇拜,因為金字塔的四條稜線就形似太陽的光芒。他認為,斯涅弗魯時期是這兩種不同的宗教觀念的轉換時期。
古埃及的金字塔現存約80座,起自第3王朝,止於第二中間期(新王國時期王墓不再用金字塔的形式,而是採用了岩墓的形式)。它們分布於孟斐斯附近尼羅河西岸。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徵,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但是金字塔的修建加重了人民的負擔,耗費了國家的人力和財力,加劇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削弱了君主專制的實力。希羅多德和狄奧多拉都記載說,人民對修建金字塔滿懷憤怒,甚至可能爆發過人民起義。第5王朝就可能是在人民起義後建立起來的,無怪乎新王朝更加依賴神權勢力來維護其統治。
古王國的衰落和第一中間期 古王國末期,由於階級矛盾的激化,王權更加依賴神權勢力和地方貴族。國王們把越來越多的土地、勞動力和其他財富給予神廟和地方貴族,豁免神廟的賦稅,使神廟和地方貴族的勢力更加膨脹,而王權更加速了衰落。第6王朝國王培比二世的長期統治(據說他六歲登基為王,活了一百多歲)後,古王國的統一局面終於不能維持,君主專制也不復存在。第7王朝時,埃及陷入分裂混亂局面。據
曼涅托 殘篇23所記,第7王朝的70個王只統治了70天(而且他們中的許多人可能是同時並立,而非互相承襲的);而據其殘篇24,則為5個國王統治了75天。殘篇記載的混亂和分歧反映了當時實際局面的混亂。從第7王朝起,埃及實已小國林立,幾乎一個諾姆就成了一個小國家。每個諾馬爾赫都感到自己是不再受制於人的獨立王國的國王,是自己獨立城市的統治者。他們往往把地方神的名字放在自己的稱號之中。為了擴大自己統治的地盤,他們彼此爭戰不已,使局勢更為混亂。
宗教 隨著美尼斯統一埃及全境,法老開始推行各自出身地的神,使其稱為主神,由全埃及共同崇拜。在古王國時期主神是鷹神荷魯斯,後來改為太陽神拉,中王國時期則主要崇拜阿蒙,新王國時期拉和阿蒙相結合,形成主神阿蒙拉。在國家統一崇拜主神的同時,各個地方(
諾姆 ,相當於省)仍然崇拜原來地方的神。
由於古埃及人極重視宗教信仰,所以他們建造巨大的神廟來崇拜天神。在新王國時期,埃及通過武力擴張積累了空前的財富,但在幾代法老在位期間都被用來修建神殿。
文明成就 概述 古埃及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古埃及人除了建築
金字塔 、
獅身人面像 及製造
木乃伊 而聞名天下外,還發明了許多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東西。
文字 古埃及文字 創於前3500年,是一種稱為
聖書體 的
象形文字 。這種文字是人類最古老的書寫文字之一,多刻在古埃及人的墓穴中、紀念碑、廟宇的牆壁或石塊上,所以被稱為“聖書體”。
1799年,法軍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維耶·布夏賀(Pierre-François Bouchard)在
尼羅河三角洲 的港口城市
羅塞塔 (Rosetta,今日稱為el—Rashid)發現了“
羅塞塔石碑 ”。石上刻有三種文字,分別是聖書體、世俗體和古希臘文。歷史學家一直不明白石刻上“聖書體”的意思,直至1822年,法國學者尚—佛罕索瓦·商博良第一個理解到,一直被認為是用形表義的埃及象形文,原來也是具有表音作用的,這重大發現之後成為解讀所有埃及象形文的關鍵線索。
莎草紙 古埃及人於約公元前2600年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張由
紙莎草 製成的紙。馮驥才在《紙莎草和最古老的紙畫》一文中詳細描繪了製作過程:“古埃及人這種紙畫所採用的紙……是直接取自尼羅河三角洲生長的一種水草,名叫Papyrus,一譯紙莎草,一譯紙草。這種草叢生著修長的葉子,中間伸出一根根大拇指粗的很長很長的莖桿,最長達5米,頂端開花,狀似燈心草。古埃及人便用刀割下這莖稈,切成一段段,削去綠色的外皮,再將裡邊甘蔗一般白色的莖心切成極薄的片兒,浸泡在水中;6天之後取出來,用圓形木棍擀去莖片裡的水分和糖分,以防生蟲,然後把這些薄薄的莖片像編竹蓆那樣編成一張張,放在重物下軋平,便成了一種草制的紙,也稱紙莎草紙,或草紙……”古埃及人除發現紙外,也是世界上最早懂得用紙莎草的莖來造寫字的筆和用水混合黑菸灰及膠漿來製成墨水的民族。
獅身人面 金字塔 是利用大石建成的巨大三角形建築物,是法老的墓穴。由於古埃及人在尼羅河兩岸生活及耕作,所以金字塔主要是在沙漠地區興建。從公元前2700 — 1800年這900年裡,估計古埃及人共建築了超過80座金字塔。而建於公元前2589 — 2566年間的“大金字塔”是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它是為法老
胡夫 而興建的。
獅身人面像 古埃及人在“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了一座“獅身人面像”。至今仍然沒有人知道建造這座由“獅身”與“人面”組成的巨大石雕的原因,他代表著法老的智慧與勇猛。一些人相信“獅身人面像”可能是金字塔的守護神,另一些則認為它是古埃及偉大文明的象徵。
數學 古埃及人自己發明了一種數字:
從圖中我們可以發現,埃及人的數學符號系統不是我們今天所採用的進位制寫法,而是用一個符號代表固定的數值,在寫5時,他們會用5個代表1的符號來書寫,當然排布是有一定的規則的,再有,當書寫111時,他們會利用1個代表100的符號,1個代表10的符號以及一個代表1的符號來書寫。
古埃及的數學家、幾何學家,已經能夠計算等腰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和圓形的面積。此外,埃及人利用割補近似的方法求得圓的面積為:
,通過這個近似等式,我們可以得到埃及人眼中的圓周率為:
。
天文學 古埃及擁有相當水準的天文學知識,他們通過觀測太陽和大犬座α星(即
天狼星 ,古埃及稱“Sopdet”,是動詞“使尖銳”的陰性名詞形式)的運行制定曆法,即科普特歷。古埃及人將一年定為365
天 ,每年12個月,一個月30天,剩餘5天作為節日。古埃及使用
太陽曆 的做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這種日曆和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差不多。古埃及人把一年分為3個季節,每季4個月,他們還發明了
水鐘 及
日晷 (即以太陽的倒影來計時)這兩種計時器,把每天分為24小時。考古學發現古埃及人了解許多星座,但是這些星座和我們現代的星座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特別的明確,因為這些星座是通過對森穆特,
塞提一世 ,
拉美西斯九世 等陵墓中的天文天花板中了解到的,但是這些天文天花板所記錄的星座之間存在著一定差異,使得我們不能了解到古埃及人的星座和今天星座之間確切的對應關係,但是這些主要的星座名字卻可以略窺一二,如:雌河馬座(涵蓋了從
天琴座 到
牧夫座 的北極點附近的一大片區間),Anu座(
天貓座 到
獵犬座 這一帶),雙胞胎與兩女士座(今天南十字座),獅子座(今天
獅子座 ),大鱷魚座(今
長蛇座 ),sah座(
獵戶座 腰帶的三顆星)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上面列舉的這些星座有的只是考古學家根據某個天文天花板所給出的星座建議。目前只有極少一部分的星座可以和現代的星體畫上等號,如sah座就可以確定是獵戶座腰帶的三顆星,spdt(即Sopdet)對應現代的
天狼星 等。
Senmut(森穆特)墓室中天文天花板繪圖 由於
古埃及文化 有顯著的星神崇拜,天文學觀測和記錄由
祭司 負責。每年夏天,當
天狼星 黎明前升起之時,
尼羅河 就開始泛濫,因此古埃及人認為
天狼 星是掌管聖河尼羅河的神祇,因此他們建造神殿,祭祀天狼星。另外也有人認為
金字塔 是用來觀測天狼星而建造的。通過對天狼星準確的觀測,埃及人確定一年(天狼年,即一種
恆星年 )的長度為365.25天,與的計算長度相當接近。古埃及人賦予太陽濃重的宗教色彩,代表太陽的神祇就有數種,其中最重要的有拉和
阿頓 等,很多法老都以自己是拉或者阿頓的代表來統治埃及。
木乃伊 它是指長久保存的古埃及人屍體,這些屍體能保存數千年是因為它們經過特別的處理。首先處理屍首的專人(一般都帶著阿努比斯的面具)將屍首進行內臟清理:將體內的臟器掏出來,進行風乾處理,最後撒上香料,纏上亞麻布,放進罐子裡。再從頭顱的鼻孔探入鉤子,將腦髓勾出來,同樣和內臟一樣處理好(古埃及人認為主宰身體的是心臟,並不是腦部,有時會直接將腦髓當做廢棄物扔掉)。最後進入特製的藥水裡浸泡,讓屍身脫水。泡了幾十天后,拿出。此時將空空如也的胸腔、腹腔都填上松香等防腐物質,並且縫好。並在腦顱里填入香料、鹽之類的防腐物質。最後放入一層又一層棺木里。棺木上大多還畫上了美好的祝願與咒語,祈福死者順利通過陰陽之關。
新王國時期木乃伊製法:
1、去世至下葬為期70天,成為以後之規範。
2、將屍體送至制木乃伊之屋(per—nefer)。
3、敲碎篩骨,用金屬勾將腦部由鼻孔取出。
4、將腹部肝、肺、胃、腸四器官取出。
5、用椰酒及香料清理體腔,用臨時材料填滿。
6、將手指腳趾用繩繫緊,再用泡鹼將屍體乾貯。
7、將屍體送至純淨之屋,用尼羅河水洗淨。
8、用樹脂浸泡過的亞麻布將腦部填滿。
9、將腹部臨時充填物取出,用裝滿木屑的亞麻布或泡過樹脂的沒藥填滿,再縫合。
10、擦上杉樹油、蠟、泡鹼及樹膠的混合物。
11、灑上香料、塞住鼻孔。
12、眼皮下方放上洋蔥或亞麻布的墊子。
13、用熔化的樹脂將屍體塗滿,收斂毛細孔保護皮層。
14、用亞麻布將屍體四肢先包起,再包身體,再套上完整壽衣。
15、繼續包裹,每包一個部位都要念一段咒語,不能間斷,直到第52天結束。
16、第68天至70天則入棺。
神祇列表 主要神祗 主神,太陽神。其形象與阿蒙結合在一起。拉是赫里奧波利斯自古尊崇的太陽神。古王國時代,法老被認為是拉神之子,並由此賦予拉神國神的無上權威。如同阿蒙·拉神的組合,拉神與許多神組合,如拉·赫魯埃姆阿克特神(Horemakhet)組合象徵“地平線的
何露斯 ”。拉神或拉·赫魯埃姆阿克特神都以頭戴飾有聖蛇烏拉埃烏斯的太陽圓盤冠的男人或頭戴同樣冠的獵鷹首男人身形象出現。
風之神,通常會和奴特、給布一起出現,它立於中,支撐著奴特,而給布則橫臥於下。這個名字或許和字根she(dry, empty)有關。它是太陽光擬人化出來的神,與
泰夫姆特 分享一個靈魂。
3. 泰芙努特 ( Tefnut) 泰芙努特及諸神 泰芙努特(Tefnut)是
埃及神話 中的雨水之神,生育之神,
九柱神 之一。她是拉造出來的。她與自己的兄弟休結婚,生蓋布和
努特 。
大地之神,表示植物生長繁茂的地面。地球之神,蘇及泰夫姆特之子;奴特的兄弟及丈夫;
奧西里斯 ,
伊西斯 ,塞特,奈芙提斯的父親。聖獸是鵝,通常以黑或綠皮膚男人的形象出現,分別表現生長的萬物及肥沃的尼羅河。有人說它掌有死者靈魂是否下地獄的權柄,使人不能上天堂。
天空女神,太陽之母。蘇和泰夫姆特之女,給布的妻子與姐妹,奧西里斯、伊西斯、塞特、奈芙提斯的母親,通常被畫成一具有藍色皮膚的女人,身體含有星星,四肢撐在地面,表示天空在地球上的弧度。
農業之神、豐饒之神,文明的賜予者。也是
冥界 之王,執行人死後是否可得永生的審判。
守護死者的女神,亦為生命與健康之神。奧西里斯之妻,荷魯斯之母,奈芙提斯的姐妹。她可以說是
埃及神話 中最重要亦最受歡迎的女神之一,古埃及人相信她是宇宙間最有魔力的魔術師,因為她知道太陽神的秘密名字。她保護荷魯斯的兒子艾謝特;幫助奧西里斯復生,且幫助他管理冥城。
乾旱,戰爭之神,混亂之神。沙漠、外國之神,象徵風雨不順的季節,是奧西里斯和荷魯斯最大的敵人。十九王朝始為它翻案,重新被視為一偉大的神,仁慈地壓抑沙漠及外國的力量以保護埃及。
守護死者的女神。塞特之妻,阿努比斯之母。給布和奴特最小的小孩,當塞特殺了奧西里斯時,她背棄丈夫塞特,並協助伊西斯照顧荷魯斯。奧西里斯四子中,它保護的是哈碧。
主要神 落日之
太陽神 ,原為眾神之首,是創造世界的主神,蘇及泰夫姆特的父親。本是九柱天神中最高級的神明,後讓位於拉。也多被認為是拉神在傍晚時的身份和形態。
計算、學問與智慧之神,外形或作紅鷺,或作
狒狒 ,帶著筆及捲軸,亦為文字發明者。
真理與正義女神,是太陽神
拉 的女兒,智慧之神
托特 的妻子。其象徵物為鴕鳥羽毛。
死神。外形為狼頭人身,也是墓地的守護神。塞特與奈芙提斯之子,木乃伊的創造者。它引導死者的靈魂到審判的地方,同時監督審判,使死者免於第二次的死亡。
鷹神,天神,王權的守護者,外形幻化為鷹;為奧西里斯與伊西斯之子。法老即為人間的荷魯斯。
愛與美的女神、富裕之神、舞蹈之神、音樂之神。她關懷蒼生,同情死者,同時也是母親和兒童的保護神。在不同的傳說中,她是
荷魯斯 的妻子。
底比斯的主神,因底比斯的興起而成為國家的主神。這個名字意指‘The Hidden One‘,聖獸是鵝和公羊。
戰爭女神,阿蒙神之妻,孔蘇神之母,外形幻化成母獅。Mut這個名字在埃及文中意指母親,是月神孔蘇之母。
底比斯三神之一(阿蒙及姆特),月神,亦為醫療之神,其父為阿蒙神,母為姆特神,三神同立於一座,在卡納克外圍有其神廟。關於它最有名的故事應是它在古遊戲Senet中與托特為對,並以它的光為賭注;托特贏了比賽,因此它無法展現它所有的光芒,除了滿月時(這或許正是月有陰晴的傳說吧)。
是
孟斐斯 地區所信仰的造物神,而後演變成工匠與藝術家的保護者,形象為一木乃伊,他的妻子是
塞赫美特 。
最初起源於埃及境內
尼羅河 起始地,位於
努比亞 邊界的象島地區,她是尼羅河的化身及尼羅河女神。
太陽頭上之圓盤,朝日剛露出地平線時的太陽神。在阿克奈天(即 Amenhotep IV)宗教改革時,被奉為唯一真神,他的繼任者—
圖坦卡門 王(Tuankhamun)因神官而恢復以前崇拜阿蒙·拉的信仰。
生產及收穫之神,亦為道路和沙漠旅行者的守護神,可布特斯之主神。全名是Menu—ka—mut—f("Min,Bull of his Mother"),是一個很男性化的神,通常人們把萵苣當成祭品獻給它,然後吃掉便能獲得成年的標誌(成年禮)。乃愛之女神奎特的丈夫。
本為
敘利亞 的神祇,通常以一美麗的裸女站或坐在獅子上,手上握著花,鏡或蛇的形象,以正面出現(和一般埃及壁畫不同),
敏 之妻。
荷魯斯四子之一,死者肝臟的保護者。
荷魯斯四子之一,死者肺的保護者。
荷魯斯四子之一,死者胃的保護者。
荷魯斯四子之一,死者腸的保護者。
動物神 被認為是破壞、混沌、黑暗的化身,也是太陽神
拉 的孿生兄弟以及死對頭。他希望世間陷入永久的黑暗。一般他的形象是一條蛇。
聖甲蟲,亦為早晨之太陽神,常被認為與拉相同。代表太陽在天上周行一日的路徑。Kheper在埃及文中意指許多,但根據上下文所得,多指創造或轉換("to creat" or "to transform"),而且也代表了
聖甲蟲 。它之所以受此尊重乃因太陽的升起就像甲蟲滾動著它的卵,因此它代表了太陽在天空運行的推進器。
鱷魚神,崇拜地在Arsinoe,希臘名之為Crocoldilopolis,意指鱷魚;據說它具有四倍的神性,因為它具有四種元素:拉的火,蘇的空氣,給布的地球及奧西里斯的水。在
死者之書 中,它保護甫出生的荷魯斯,並幫助伊西斯及奈芙提斯消滅塞特。
母獅女神,在孟斐斯被視為是布塔之妻,由拉自自己眼裡的火焰所創造,乃是為了懲罰人們所犯的罪;晚期則變成一愛好和平的女神,與慈善的貝斯特相近。
貓女神,崇拜中心在Bubastis的三角洲城。自從貓變成寵物後,貝斯特變成家中很重要的神邸及圖像。(貓女神殺死攻擊太陽神的邪惡之蛇常被畫在紙沙草上)。
蠍子女神,多為有保持平衡的蠍子在頭上的形象,為活著無辜的人們請願,亦被當成婦女分娩時的幫手,並曾送出七隻蠍子保護伊西斯免於塞特的迫害。其乃奎本漢穆夫的保護者,之所以變得有名乃因在圖坦卡門王墓中有些關於它的收藏品在1970年代曾至美國展出。
禿鷲神,
上埃及 的守護神。她是早期
前王朝時期 尼可布(Nekheb)城的守護神,她的名字意思就是“尼可布的”。最終,成為了
上埃及 的守護神,也是
古埃及 統一後的二個保護神之一。
蛇神,
下埃及 的守護神。該地也是
古埃及人 自舊石器時代至公元前3100年一萬年間的發展種植的地方。瓦吉特一直是
下埃及 的守護神,後來上下埃及統一後,便與
上埃及 的禿鷲女神奈赫貝特一起成為埃及的守護神。
原為
尼羅河 源頭之神。傳說他先在一個手拉胚轉盤上用陶土做出小孩的身體,再把它放到母親的子宮中。在後期的神話里,甚至連其他的神祇都是由克奴姆捏塑出來的,他因此被稱為“陶工之神”和“造物之神”。
大象神,神化的尼羅河洪水。她名字的意思是指這條河每年的洪水。她也是一位早期的戰爭、狩獵及生育女神,被看作是
阿努凱特 女神的母親和埃及南部的一位保護神。
蛙女神,她的形象或是
青蛙 ,或是頭上爬一青蛙的婦女。海奎特幫助產婦分娩,她與
克奴姆 一樣,也是人類的創造者,經常被人們稱為克奴姆的妻子。海奎特的偶像常放在石棺里。
河馬女神,肥胖的身軀使
古埃及人 把它同生育聯繫起來。母河馬被奉為女神塔沃里特,人們相信她能保佑孕婦及新生兒。人們還常常在神廟中奉上河馬女神的雕像來還願。
王朝年表 前王朝
(前3500-前3050) 蠍王(King Scorpion)
偌
卡 Ka
納爾邁(King Narmer)
古王朝 (前3050-)
第1王朝(公元前3050-2890年)
迪爾
瑞內博
德聞 Den
安迪耶布 Anedjib
瑟么凱特 Semerkhet
伽阿 Qaa
第2王朝(前2890-前2686)
赫特普塞凱姆威 Hetepsekhemwy
瓦迪耶
塞尼德 Sened
泊西布森 Peribson
塞凱密布
卡塞凱姆威 KhaseKhamwy
古王國或孟斐斯帝國 (前2686-前2135)
第3王朝(前2686-前2575)
尼布卡一世( 2650-2630)
左塞( 2630-2611)
斯奈夫魯( 2611-2603)
卡巴( 2603-2599) Khaba
胡尼( 2599-2575) Huni
第4王朝(前2575-前2465)
斯奈夫魯(2575-2551)Snefere
胡夫(Khufu (Cheops) 2551-2528)
拉迪耶迪夫(2528-2520)
哈夫拉( 2520-2494)Khafra
尼布卡二世
門卡烏拉( 2490-2472)Menkaura
赦普塞卡夫斯奈夫魯(2472-2467)Shepseskaf
第5王朝(前2465-前2323)
烏塞爾卡夫( 2465-2458)Userkaf
薩胡爾( 2458-2446)Sahura
尼夫里爾卡爾(2477-2467)Neferirkara
赦普塞斯卡爾(2426-2419)Shepsekara
尼夫日夫爾(2419-2416)Neferefra
尼烏塞爾( 2416-2392)
門考胡爾( 2396-2388)Menkauhor
傑的卡爾( 2388-2356)Djedkara
烏納斯(2356-2323 )Unas
第6王朝(前2323-前2150)
特提(2323-2291)Teti
佩皮 珀辟一世(2289-2255)Pepy 1
莫潤爾一世(2255-2246)
佩皮二世(2246-2152 )Pepy 2
莫潤爾二世
尼托克麗絲王后
第7王朝、第8王朝(前2150-前2135)
伽卡爾
尼夫考爾
尼夫考胡爾
尼夫里爾卡爾二世
第一中間期 (前2135-前1937)
第9王朝、第10王朝(前2135-前1986)
莫伊伯
科提
莫里卡爾 Merikara
伊提 Ity
第11王朝(前2134-前1937)
門圖霍特普一世
伊涅特夫一世(2074-2064)
伊涅特夫二世(2064-2015)
伊涅特夫三世(2015-2007)
尼布赫泊特爾
門圖霍特普二世(1986-1956)Mentuhotep 2
門圖霍特普三世(1956-1944)Mentuhotep 3
門圖霍特普四世(1944-1937 Mentuhotep 4
中王國或底比斯第一帝國 (前1937-前1668)
第12王朝(前1937-前1784)
阿門內姆哈特一世(1937-1908)Amenemhat 1
森烏塞特一世(1917-1872) Senusret 1
阿門內姆哈特二世(1875-1840)Amenemhat 2
森烏塞特二世(1842-1836)Senusret 2
森烏塞特三世(1836-1817)Senusret 3
阿門內姆哈特三世(1817-1772)Amenemhat 3
阿門內姆哈特四世(1772-1763)Amenemhat 4
塞布科尼夫露王后(1763-1759)Sobekneferu
第13王朝(前1784-前1668)
116年裡65位國王在世
第二中間期 (前1668-前1560)
第14王朝、第15王朝、第16王朝(前1720-前1565)
威格夫(Wegaf)
安特夫四世(Antef IV)
郝(Hor)
叟伯克侯特普二世 Sobekhotep 2
汗傑(Khendjer)
叟伯克侯特普三世 Sobekhotep 3
耐夫侯特普一世 Neferhotep 1
叟伯克侯特普四世 Sobkhotep 4
艾 Ay
耐夫侯特普二世 Neferhotep 2
塞斯 Sheshi
亞庫赫
基安 Khyan
阿波比一世 Apepi 1
阿波比二世 Apepi 2
艾納斯
亞考班
第17王朝(前1668-前1570)
14位法老統治底比斯及其周圍地區。他們是喜克索的封臣。最後3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開始與北方的喜克索人鬥爭。
叟伯克沙夫
安特夫七世 Intef 7
塔阿一世 Taa 1
塔阿二世 Taa 2
卡莫西斯
新王國或底比斯第二帝國 (前1560-前1070)
第18王朝(前1570-前1293)
斯門卡爾上(1337-1336)Smenkhkara
圖坦卡蒙 (1336-1327)TutanKhamun
阿伊(Ay (1325-1321)
荷倫希布(1323-1295 )Horemheb
第19王朝 (前1293-前1185)
塞蒂一世(1294-1279)Seti 1
莫尼普塔(1213-1203)Mereptah
阿門麥遂(1203-1200)Amenmesse
塞蒂二世(1200-1194)Seti 2
斯普塔(1194-1188)Siptah
塔沃斯塔王后(1188-1186)Tawasret
第20王朝(前1185-前1070)
塞塔克特(1186-1184) Sethnakht
第三中間期 (前1070-前767)
第21王朝、第22王朝、第23王朝、第24王朝(公元前1070-前767)
塔尼斯和底比斯的君王們包括斯孟迪斯(Smedes)、蘇森尼斯(Psusennes)、朔申克一世
利比亞統治者,共12位法老,舍松契(Sheshonq)一世至五世、奧索爾孔(Osorkon)一世至四世、塔克羅特(Takelot)一世至三世。
底比斯僧侶王
小王國
伊索比亞和薩伊斯的復興(前767-前525)
第25王朝(公元前767-前656)
匹耶 Piye
沙巴闊(712-698)Shabaqo
攝比特庫(698-690)Shabitqo
塔哈卡(690-664)Taharqo
坦沃塔瑪尼(664-657)Tanutamani
第26王朝(公元前672-前525)
薩姆提克一世(664-610)Psamtik 1
尼科二世 Nekau 2
阿瑪西斯(570-526) Amasis
薩姆提克二世(610-595)
波斯王朝(前525-前332)
後王朝時期
第27王朝、第28王朝、第29王朝、第30王朝(前525-前332)
岡比西斯(525-522)Cambyses
薛西斯(486-466)Xerxes
阿爾塔薛西斯(465-424)Artaxerxes
阿米爾泰烏斯(404-399 )Amyrtaeos
哈克里斯(393-380)Hakor
奈科坦尼布一世(380-362)Nectanebo 1
傑德霍爾(365-360)
奈科坦尼布二世(360-343)Nectanebo 2
阿爾塔薛西斯三世(343-338)Artaxerxes 3
阿爾塞斯(338-336)Arses
大流士三世(335-332 )Darius 3
希臘王朝(前332-前30)
馬其頓王朝(前332-前323)
菲利普(323-316)
阿黑大由斯
亞歷山大四世(316-304)
托勒密王朝(前323-前30)
托勒密一世到托勒密十一世
克利奧帕特拉二世
托勒密十二世
尼歐斯·狄奧尼索斯(Neos Dionysos 80-58 & 55-51)
伯利 尼斯四世王后(Berenice IV 58-55)
托勒密十三世
托勒密十四世·忒奧斯·菲羅帕托
托勒密十五世(凱撒里昂)
羅馬王朝(公元前30-公元395)
公元前30年,
渥大維 (Octave)征服埃及。其實從公元前59年開始,埃及已是羅馬的保護國。
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占領埃及。
埃及在聯合國成立後獨立。
飲食 對於古埃及人每日進餐的次數並沒有很精確的統計,不過一般來說,古埃及的富人被認為每日進餐兩到三次:簡單的早餐、較豐盛的午餐和晚上的正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