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奈半島

西奈半島

西奈半島是連線非洲亞洲的三角形半島,面積61000平方公里(23500平方英里)。西濱蘇伊士灣蘇伊士運河,東接亞喀巴灣內蓋夫沙漠,北臨地中海,南瀕紅海。東西最寬約210公里(130英里)、南北最長約385公里(240英里)。半島上廣大的乾燥地區稱為西奈沙漠,西與埃及的東部沙漠間隔著蘇伊士灣及運河,東邊與內蓋夫沙漠相連,地形上沒有顯著的改變。西奈半島通常被認為地屬亞洲,位於埃及的東北端,與東邊的以色列和加薩走廊相連。1967年以阿戰爭期間曾被以色列軍隊占領,但1982年依據1979年的和平條約歸還給埃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奈半島
  • 外文名:Sinai Peninsula
  • 面積:61000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非洲和亞洲的交界處
  • 氣候條件:氣候炎熱乾燥,植被稀少
  • 著名景點:聖凱瑟琳修道院
  • 主要國家埃及
  • 主要氣候:地中海氣候
歷史,有關傳說,歷經滄桑,地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形成過程,動植物資源,礦產資源,經濟發展,旅遊相關,主要景點,旅遊貼士,相關節日,相關遊戲,

歷史

西奈自史前時代起就一直有人居住。最早的文字記載約始於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記錄他們來此找尋開採銅礦一事。西奈似乎在更早便已聞名,其名可能源於中東最早的一個宗教(崇拜月神辛〔Sin〕)名稱。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時曾經過西奈是無疑的,但路線及時間仍有爭議。西奈同樣也以摩西接受律法的地點聞名,但那一座山是確實的所在仍然存疑。一條沿著西奈北岸的道路是埃及和巴勒斯坦間許多世紀以來的主要貿易路線,埃及可能曾建築一連串的要塞來守衛這條路線。埃及帝國沒落後,來自佩特拉(Petra)的納巴泰人(Nabataean)控制了西奈的貿易路線達2個世紀,直到公元106年遭羅馬打敗,該地區遂成為羅馬帝國阿拉比亞行省的一部分。
西奈半島西奈半島
公元初期,西奈變成許多隱士和苦行者的居地,特別是南部山區。530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西奈山的低坡上興築聖凱瑟琳修道院,該院成為該地區散布的各基督教團體的中心,並且一直是中世紀的朝聖地。1517年後,西奈成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並由君士坦丁堡(如今的伊斯坦堡)派來的官員治理。19世紀初埃及脫離土耳其的直接統治而獨立後,西奈的情況變糟且商旅困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阿里什地區成為英國與土耳其的戰場,戰爭結束時西奈復歸埃及,1967年以色列在六日戰爭中侵入西奈半島前一直受埃及治理。自1949年以來,西奈一直是以埃每次兵戎相見的爭奪焦點,半島東北部的吉迪(Giddi)及米特拉(Mitla)兩山口曾經在1956、1967及1973年分別發生過慘烈的戰爭。
考古學家根據邁加拉山谷發現的古埃及象形文字記載,認為西奈至少有7000年的人類文明史。1992年,一支美國考古隊在費蘭窪地發掘出一具距今3.3萬年的人類骨骼化石,說明西奈的文明史還可追溯到更遙遠的年代。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在半島上開採銅礦、綠松石礦。從這裡開採的花崗石,供作在尼羅河河谷修建寺院、宏偉宮殿的建築材料。半島的東北部地區,在紀元前和1世紀時曾是人煙稠密的地方,人們在那裡修建儲水池,灌溉山坡耕地。
西奈半島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了古戰爭中的“行軍之路”。公元前1479年4月,新王國時期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率領埃及士兵遠征亞洲,曾途經西奈。如今在上埃及的神廟裡,還有記載那次在西奈荒漠和石山中艱難行軍9天的壁畫,其行軍路線仍清晰可辨。公元前13世紀,拉美西斯二世率軍穿過西奈沙漠,征服巴勒斯坦、黎巴嫩,並在貝魯特郊外的狗河邊,豎起一塊銘記其戰功的石碑。公元前6至4世紀,古亞述人、波斯人希臘人都是從這裡入侵埃及的。後來的阿拉伯穆斯林軍隊和奧斯曼帝國軍隊,也選擇了這條進入埃及的道路。近代名將拿破崙,則將阿里什看成是打開埃及和敘利亞等國大門的“一把鑰匙”。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東經歷了4次大規模的阿以戰爭,西奈是主戰場之一。
從另一種意義上說來,“歷史之路”又是埃及同西亞國家和海灣國家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是尼羅河文明與幼發拉底和底格里斯兩河文明等的交匯點。另外,西奈也是幾種宗教信徒崇敬的地方。
近二十多年來西奈半島幾經戰火的洗劫。1956年,以色列第一次占領它,埃及軍民在其它阿拉伯國家和世界人民的支持下英勇抵抗,以色列被迫撤走。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再次發動侵略戰爭占領了西奈。1973年,埃及發動十月戰爭,摧毀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解放了西奈部分土地,從而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埃及人普遍認為,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才打開了通往和平之路,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締結和約,按照條約規定,到1980年1月,埃及收復了西奈半島三分之二的領土。1982年又收復了三分之一的領土。
西奈半島西奈半島

有關傳說

傳說,古代的時候伊茲去西奈半島尋找烏祖利斯。法老在西奈半島發現了金子。摩西使者看到了燒毀的樹木,從西奈半島阿拉伯軍隊在阿姆爾·本·阿斯將領的領導下,征服埃及。
西奈山是埃及最高的山峰,《聖經》中記載有古猶太人領袖摩西在此接受“十誡”的故事。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的聖凱瑟寺院坐落在西奈山腳下,寺院內雅利克教堂、凱瑟琳教堂和奧馬爾清真寺三座古建築鼎足而立,是猶太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的共同聖地。每年來這裡的遊客和教徒數以萬計。

歷經滄桑

西奈半島,幾經戰火洗劫,經歷了太多的滄桑變化。在西奈解放25周年的日子裡,踏上了美麗誘人的西奈半島,在層巒疊嶂、碧海藍天和五光十色的酒吧街里感受西奈永恆的魅力。
西奈半島西奈半島
1956年,埃及人民在這裡英勇抵抗以色列的第一次占領,以色列軍隊被迫撤走;1967年,以色列再次占領西奈;1973年,十月戰爭讓埃及摧毀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解放了西奈部分土地,從而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1980年,埃及根據1979年簽署的埃以和約,收復了西奈半島三分之二的領土;1982年,埃及又收復西奈另外三分之一的領土,西奈全部回歸埃及。西奈是埃及在亞洲的領土和行政區,位於非洲和亞洲的交界處、亞洲的最西端,酷似一隻嵌在兩塊大陸之間的楔子。西奈半島面積為6.1萬平方公里,占埃及總面積的6%。
位於西奈半島南端的聖凱瑟琳修道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裡曾是《聖經》故事中先知摩西受十誡的地方,如今已成了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和睦相處的象徵。登上摩西山,眺望山麓的聖凱瑟琳修道院和其中的清真寺,離世隔俗的感覺令人心曠神怡。
離開聖凱瑟琳修道院,在蜿蜒的山路上穿越秀美奇特的山峰和沙丘,宛若置身於畫中。在隨後抵達的“和平之城”——沙姆沙伊赫,細軟的沙灘、溫熱的海水和常年充足的日照以及幾乎沒有污染的紅海珊瑚礁海域和光怪陸離的海底奇觀,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海灘邊不遠處清澈透明的海水中,五顏六色的魚兒在成群地游弋,似乎一點都沒有受到遊客的驚擾,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走在沙姆沙伊赫酒吧一條街上,腳下的青石板在燈光的照耀下透著潔淨清爽。遊客們有的坐在露天酒吧里享受各式美味,有的吸著埃及傳統的水煙噴雲吐霧,有的在街道上閒庭信步。燈火輝煌的街道和熙熙攘攘的遊客讓昔日的恐怖陰影蕩然無存。
2005年7月,沙姆沙伊赫發生的連環爆炸案造成80多人死亡,約200人受傷,給埃及旅遊業蒙上濃重的陰影。而今,埃及政府採取嚴格的安全保衛措施,旅遊警察和安全人員在前往沙姆沙伊赫的沿途多次檢查,每一道關口都需要遞交通行路條,有時還要檢查遊客的身份證件,防患於未然。
在與以色列接壤的西奈半島北部塔巴地區、距埃以邊界檢查站僅200米的塔巴希爾頓飯店,2004年10月曾發生爆炸案。當年飯店入口處被炸塌的部分外牆已看不出任何損壞痕跡,但警衛依然森嚴,非飯店旅客不得入內。
1982年以色列撤出西奈半島,但埃以雙方在塔巴歸屬問題上的爭端又持續了6年之久。1988年9月,國際仲裁大陪審團作出了塔巴歸屬埃及的裁決,並於同年12月19日在塔巴豎起了最後一個界標。根據埃以雙方協定,以色列公民不需要簽證就可以在西奈半島範圍內旅遊。西奈半島是以色列人最喜愛旅遊的地點之一。
西奈歷經滄桑,但不管是戰爭還是恐怖活動都難以掩飾其賞心悅目的美麗。在這裡,人們會更加渴望純淨,企盼和平,追求美好,這也許就是西奈的魅力所在。

地理

西奈半島
西奈半島(Sinai Pen.)是指埃及蘇伊士運河以東的亞洲部分國土。全境61000平方公里,大部分是沙丘,氣候乾燥,缺水。居民中大多數是貝都因人,世世代代以放牧羊群和駱駝為生。
半島包括南、北西奈兩個省,北西奈省省會阿里什,北瀕地中海,南部椰棗成林,抵擋著流沙的侵襲,是一座景色秀麗的古城,人口約八萬多。南西奈省省會圖爾,位於蘇伊士灣口。西奈南部臨紅海,由亞喀巴灣和蘇伊士灣東西環抱,地勢較高。西奈山是埃及最高的山峰,《聖經》中記載有古猶太人領袖摩西在此接受“十誡”的故事。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的聖凱瑟寺院坐落在西奈山腳下,寺院內雅利克教堂、凱瑟琳教堂和奧馬爾清真寺三座古建築鼎足而立,是猶太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的共同聖地。每年來這裡的遊客和教徒數以萬計。
西奈半島二十多年來幾經戰火的洗劫。1956年,以色列第一次占領它,埃及軍民在其它阿拉伯國家和世界人民的支持下英勇抵抗,以色列被迫撤走。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再次發動侵略戰爭占領了西奈。1973年,埃及發動十月戰爭,摧毀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解放了西奈部分土地,從而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埃及人普遍認為,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才打開了通往和平之路,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締結和約,按照條約規定,到1980年1月,埃及收復了西奈半島三分之二的領土。1982年又收復了三分之一的領土。
西奈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有石油、煤、錳、鐵、銅等,所產石油占埃及石油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埃及政府把西奈列為優先開發的地區。

地理位置

埃及在亞洲的領土和行政區,位於非洲和亞洲的交界處,亞洲的最西端,是指埃及蘇伊士運河以東的亞洲部分國土。屬於埃及領土。它酷似一隻嵌在兩塊大陸之間的楔子,從蘇伊士運河北端的福阿德港到臨近巴勒斯坦加沙的邊陲重鎮拉法一線,長約200千米,是楔子的底;分別瀕臨亞克巴灣和蘇伊士灣的東西兩條海岸線,向南直插紅海,相交於穆罕默德角,形成楔尖。

地形地貌

西奈半島地勢南高北低,從布隆角至穆罕默德角的南北距離約為400千米,面積為6.1萬平方千米,占埃及總面積的6%。南部為山地高原,海拔800-1500米,最高峰凱瑟琳山海拔2637米。西南有加阿沿海平原。北部為平坦高原,間有石漠和流沙。地中海沿岸為平原,海拔300米以下,是塞得港通往巴勒斯坦的陸上走廊。
西奈可分為兩個主要區域。一為南邊的高山群,包括高2642公尺(8668呎)的凱瑟琳山、高2585公尺(8482呎)的烏姆蕭馬爾(Umm Shawmar)山、高2437公尺(7997呎)的台伯特(ath-Thabt)山及2285公尺(7497呎)的西奈山等峰。南部區域基本上由火成岩構成,被峽谷狀的深峻荒溪(季節性水道)所遽切,荒溪之水注入蘇伊士灣及亞喀巴灣。這些荒涼的山塊與西邊的蘇伊士灣隔著狹窄的濱海平原,但其東側卻自亞喀巴灣驟然升高。另一個區域位於山塊的北側,占西奈全境2/3,是一片由逾900公尺(3000呎)的高度向地中海下降的大高原。其地形特徵包括廣闊的阿里什河平原、一些島狀丘塊以及沙丘連綿的西部及北部海岸寬廣平原。一條沿著西奈南緣呈馬蹄鐵曲線的明顯山脊,形成了三大流域區。北部(地中海)流域區以阿里什河為主,在阿里什鎮附近注入地中海。東部(亞喀巴灣及死海)流域區及西部(蘇伊士灣)流域區均包含多條小溪。據估計西奈沙漠一年吸收當地降水20億立方公尺(160萬畝呎)的水量。約有1/4的降水成為地表徑流,大約同量的水滲入地下含水層,後者極佳地保護了水源。
西奈位於橫貫北非和南亞的大幹燥帶內,因而土壤表面崩解、沙丘廣闊、鹽化及多荒溪。從偶爾出現的厚層沖積土及湖積層看,以往曾普遍有較不乾燥的氣候狀況出現。低起伏的西奈北部(地中海)地區冬天雨量較多(125公釐〔5吋〕),夏天干燥酷熱,春、秋兩季則有乾燥的喀新風(khamsin,南風)及偶發的暴雨。南部(紅海)地區的氣候隨山地分布而改變,高突的山峰終年白雪繚繞且冬季覆冰。其次,冬季降雨些許,夏季自東南吹來少有的季風也偶爾帶來大雨。雖然夏季白晝酷熱,夜晚卻寒冷。盛行的微風主要來自北方。海濱的相對濕度大致很高,地中海沿岸達74%,紅海沿岸60%。
西奈半島西奈半島

形成過程

西奈半島原是同阿拉伯半島和非洲連在一起的,後來由於巨大的地殼斷裂作用,非洲陸塊在大約5000萬年前開始南移,產生了紅海;在大約3500萬年前產生了蘇伊士灣;在大約2500萬年前形成了亞克巴灣,遂使今天的西奈成了楔子模樣的半島。
西奈半島西奈半島

動植物資源

西奈半島氣候炎熱乾燥,植被稀少,僅在乾谷處生長有刺灌木和草本植物。
除了北部海岸平原的新灌溉區外,西奈沙漠的植被生命大多短暫,但南部陡坡及北部高原上長有多年生灌木。多汁及耐鹽植物生長在次沙漠的海岸平原,藥用及秣料植物則分布廣泛。半島上動物稀少,代表性的種類包括有高地山羊、羚羊、沙狐、豹、野貓、胡狼、野兔、蝟及鼴鼠等。留鳥有隼和雕,候鳥則有鶉、山鶉及松雞等。

礦產資源

西奈半島的地下資源豐富,錳礦儲量估計有900萬至1400萬噸,還有煤、石膏、雲母、粘土、銅、磷酸鹽、鐵和稀有金屬鈷、鉛、鋅等。自1910年在丹卡赫山發現石油以來,如今許多地方,尤其是沿蘇伊士灣海岸一帶發現了新油田,成了埃及的重要石油基地。有石油、煤、錳、鐵、銅等,所產石油占埃及石油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埃及政府把西奈列為優先開發的地區。

經濟發展

西奈稀疏的人口大多集中在給水充裕的北緣及發展石油與錳礦工業的西緣。居民從事耕作、開墾、畜牧及石油業、礦業、漁業、旅遊業等。遊牧的貝都因族逐水草而居,但已漸被工業及農業所吸引。多山的南部有一群東正教修士住在聖凱瑟琳修道院中。1910年首先在西奈西部塔那卡(Tanakah)山發現的石油是半島最重要的礦產。值得開採的礦物則包括錳及鈾。另有其他多種礦物,建築石材、白雲石及砂石也為數可觀。土地開墾及利用地下水或抽取尼羅河水的灌溉工程,使北部海岸平原多了數十萬的新耕地。生產大麥、水果、市場蔬菜、海棗、油橄欖等,也種植林木。海棗叢遍布整個半島,有時半島上原住的貝都因人仍從事遊牧。
西奈半島西奈半島
自從1982年西奈回歸埃及以後,為了改變西奈半島乾燥、缺水的問題,發展西奈半島的經濟,埃及政府一直把西奈的水利工程放在各個項目的首位。自1982年以來,已經建成了6條直徑0.5米的向西奈輸水管道,總長度為540千米。另外,埃及還實施了一項將改變西奈面貌的宏偉工程——修建和平渠,把尼羅河水引入西奈。首期工程已於1997年10月26日勝利竣工。
埃及在西奈半島還修建了3600千米的公路以及1100千米的碎石路,大大改善了半島上的交通狀況。此外,西奈半島的其他一些基本設施建設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一些相關產業也得到了巨大發展……過去滿目荒涼的西奈,今天已成為埃及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一方熱土,顯示出誘人的美好前景。

旅遊相關

主要景點

西奈半島距以色列陸路距離很近,是以色列人最喜愛旅遊的地點之一,而猶太曆法新年將至,西奈半島是喜愛外出的以色列人的首選度假地區。西奈半島擁有珊瑚海,石頭。沙漠包圍著大海。那兒是一個旅遊勝地,還有崗岩的石頭和紅海金黃色的海濱。在那兒,可以看到熱帶魚和稀有的鳥。此外,還可以看到奇妙日落的景觀。西奈半島的夜晚星光燦爛。
聖凱瑟琳修道院聖凱瑟琳修道院
聖凱瑟琳修道院
聖凱瑟琳修道院埃及聖凱瑟琳修道院坐落在西奈半島腹地、摩西山麓。這座希臘正教修道院是1400多年前東羅馬大帝修建的,它以公元4世紀時埃及亞歷山大市的一位美貌才女凱瑟琳的名字命名,來紀念她反抗偶像崇拜而殉道的壯舉。由於西奈半島西臨蘇伊士運河,北臨地中海,東北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區相鄰,南瀕地中海,是通向埃及領土非洲部分的走廊,聯結歐亞非大陸的通道,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再加上摩西山相傳又是《聖經》里所寫的摩西第一次同上帝談話並在叢林烈火中接受“十誡”的聖地,因此自古以來,無數朝聖和旅遊者冒著風沙烈日,跋涉荒漠到聖凱瑟琳修道院瞻仰聖跡,考察古物,修道膜拜。如今,埃及已把它開闢成南西奈“宗教旅遊”的聖景之一。

旅遊貼士

語言: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英語也通用。
貨幣:埃及鎊。美元、歐元可在工作日到銀行兌換。
氣候:由於沙漠的原因,氣候乾燥,溫差較大。埃及的平均氣溫很低,開羅1月平均氣溫14攝氏度,要特別注意早晚的溫差相當大。建議,冬季穿毛紡衣服,夏季穿薄棉布衣服,同時衣服的顏色儘量選擇淺色系,這樣可以反射陽光,而且洗後容易晾乾。遊客最好是穿旅遊鞋和過膝長褲,襯衫遮住肩膀和上肩最佳。
飲食:阿拉伯風味,穆斯林食品,沒有豬肉。如果你想吃豬肉製品,可以選擇到中國餐廳。
特別提醒:
1.埃及是一個穆斯林國家,雖然不是很嚴格保守,但是作為遊客仍然要遵守穆斯林國家的風俗傳統,儘量不接觸女性身體,徵求意見後再拍照。任何時候,女性不要穿過於暴露衣著,並用頭巾包頭。進清真寺請脫鞋,女性要得到允許才可以進內,並可能指定在某一個地區活動。在清真寺里請保持安靜。
西奈半島西奈半島
2.很多地方公共運輸工具分男女車廂,請注意上自己應該上的車廂。
3.攜帶創可貼、感冒藥或治療腸胃不適的藥物等。同時配備夏桑菊沖劑十滴水等以免一時難以承受過於乾燥和酷熱的氣候。

相關節日

宰牲節又稱:古爾邦節。節慶時間:伊斯蘭曆的12月10日活動項目:各家都要宰羊,並將羊肉的三分之一分給窮人,三分之一分給親友、三分之一自用。
最佳旅遊時間:冬天。

相關遊戲

麒麟遊戲成吉思汗2中,目前最高級領地。110級領地,怪物,魔君爪牙均為110級,因為怪物等級高,所以非常適合100級以上玩家掛機。不過因為掛機人數眾多,因此清掛機變得很平常,所以西奈半島應該是成2中單挑群戰的高發地。
每天23點整,西奈半島刷出110魔君。為目前最高等級魔君。擊敗後可獲得大量生活材料,珍貴藥品。以及110級全能獸,吞天燭龍。人物等級110級,或者人物等級100級以及天賦65級以上可以攜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