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帝國

埃及帝國

埃及在驅逐希克索斯人後,它的統治者立即開始了對外侵略和掠奪的戰爭,歷時約一百年之久,把埃及從一個囿於尼羅河谷及其三角洲的地域王國變成為一個地跨西亞北非的奴隸制帝國。這是古代世界的第一個帝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埃及帝國
  • 英文名稱:Egyptian Empire,Egypt
  • 簡稱:埃及
  • 所屬洲:非洲
  • 首都:孟菲斯
  • 主要城市:底比斯、孟菲斯、開羅
  • 國家領袖圖特摩斯三世
  • 主要民族:埃及人
  • 存在時間:前3100-前332
背景,歷史,歷史階段,對外擴張,圖特摩斯王朝,政治,經濟,新王國時期的社會經濟,冶鍊金屬,建築業,紡織業,玻璃製造,農業,商品貨幣,制度,文化,

背景

公元前3100年前後,古埃及王國統一,形成了世界上最早和最輝煌的文明。古埃及成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奴隸制國家。
埃及人在趕走喜克索斯人後,立即進行擴張。歷時約百年之久的南征北戰,把埃及從包括尼羅河谷及其三角洲地區的一個地域王國,擴張為一個地跨西亞北非的奴隸制帝國。
阿蒙霍特普一世的繼承人、其女婿圖特摩斯一世可以說是埃及帝國的奠基者。他多年征戰,不僅同敘利亞巴勒斯坦人,而且同當時西亞強國、由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國進行激烈的爭奪,將埃及帝國的北部邊疆推進到了敘利亞北部,幼發拉底河上游,在南方,他將埃及邊境擴展到尼羅河第三瀑布以外。在圖特摩斯一世執政時,當時埃及對努比亞的占領已經穩定下來。
埃及帝國的完成者是著名的圖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504~前1450年)。他一生征戰,擊潰了由米坦尼支持的、以卡迭什為首的敘利亞聯軍,進而打敗了米坦尼王國,使其不再與埃及為敵,轉而成為埃及的盟友,從而鞏固了埃及在敘利亞的統治。圖特摩斯三世在敘利亞的勝利震撼了整個西亞,使亞述巴比倫尼亞也紛紛與埃及建立友好關係,巴比倫尼亞的國王還將自己的一位公主送給埃及法老為妃。在南方,圖特摩斯三世將埃及邊境推進到了尼羅河第四瀑布以外。
圖特摩斯三世的後繼者阿蒙霍特普二世也對西亞進行過大規模的戰爭,俘獲達10萬之眾。不過他只是鎮壓了當地人民反對埃及的起義,鞏固了圖特摩斯三世遠征的戰果,而未能進一步擴大埃及帝國的地盤。
埃及從公元前4000年代後期進入階級社會,直至公元前2000年代中葉的新王國時期,歷時2000年,走完了從小國寡民的諾姆國家到地域王國,直至形成帝國的漫長道路。

歷史

埃及的歷史悠遠綿長。她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埃及歷史以1798年拿破崙入侵為標誌,大體可分為古代中世紀和近現代兩大階段。
埃及的歷史悠久傳承。古希臘歷史之父希羅多德讚美道:“埃及是尼羅河慷慨的贈禮”。每年季節性泛濫的尼羅河,形成了細長而肥沃的河谷。在尼羅河谷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下,孕育了璀璨奪目的埃及文明。寸草不生的大沙漠大致是古埃及農業文明的東界和西界。在沙漠中存在很多擁有甘泉的綠洲,埃及人在某些綠洲進行農業生產。埃及文明北至地中海海岸,而南方的邊界隨埃及國力的盛衰而變遷。新王國時代的埃及帝國極盛時,南界曾遠達尼羅河第四瀑布。公元前3000年初,埃及互相征伐的各州最終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國家,上埃及下埃及服從於一個法老的統治。特殊的地形使埃及難於受到侵襲,也造就了她的長期獨立和自足。然而法老時代結束後,埃及臣服於外來的統治者,連續被外族統治竟長達2300年,這些外族包括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拜占庭帝國、阿拉伯人、奧斯曼土耳其人和大英帝國等。現代埃及國家的獨立元勛納賽爾總統並不誇張地指出,繼埃及最後一位法老Nectanebo II於公元前343年被波斯人廢黜以來,他是第一位行使主權的埃及本土人士。

歷史階段

埃及的歷史可以按以下的時段分為八個階段:
1.古埃及歷史(法老時代):公元前3100年到公元前525年
2.阿契美尼德時期埃及歷史:公元前525年到公元前332年
3.托勒密時期埃及歷史:公元前332年到公元前30年
4.羅馬統治時期埃及歷史:公元前30年到公元639年
5.阿拉伯諸王朝統治時期埃及歷史:公元639年到公元1517年
6.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時期埃及歷史:公元1517年到公元1805年
7.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公元1805年到公元1882年
8.埃及現代史:始於公元1882年

對外擴張

對外征服從雅赫摩斯一世時就已開始。他向北,在追擊喜克索斯人的過程中到達了敘利亞的扎西;向南,則為“驅逐努比亞的遊牧人而到達了克亨色諾弗爾”。他的繼承者阿蒙霍特普一世時,遠征努比亞達到第二瀑布;對西方的利比亞用兵達到伊穆克赫克。

圖特摩斯王朝

阿蒙霍特普一世的女婿和繼承人圖特摩斯一世是埃及帝國的奠基人。他多年征戰,同西亞的米丹尼強國爭奪對敘利亞巴勒斯坦的控制權,把埃及北部疆界推進到了北部敘利亞和幼發拉底河上游。在南方,他到達了尼羅河上第三瀑布以外的地方,在第二瀑布以南75英里處建立了要塞。圖勒的銘文說,他在此國王統治時成了努比亞的總督,表明當時埃及對努比亞的征服和統治已經鞏固了下來。
隨後的兩個國王甚少對外征戰:圖特摩斯二世僅統治8年;女王哈特舍普蘇特基本停止了對西亞和努比亞用兵,但發展了同蓬特地方的貿易往來。
埃及帝國的最後建立者是圖特摩斯三世。他在復位第2年(即他統治的第22年)就開始遠征西亞,在美吉多戰役中打敗了米丹尼王國支持下的以卡疊什為首的敘利亞聯軍。在其統治時期,戰敗了米丹尼王國,迫使其退至幼發拉底河以北。這一勝利震撼了整個西亞:米丹尼從此不再與埃及為敵,且成了埃及的盟友,還多次與埃及聯姻。亞述、喀西特巴比倫也紛紛與埃及交好,巴比倫將一位公主嫁給了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還將埃及的南部邊界推進到了尼羅河第四瀑布以外。他以後的埃及諸王進行的戰爭(包括阿蒙霍特普二世敘利亞戰爭)都只不過是鎮壓被征服地區的反抗和起義,而無新的征服。

政治

新王國時期,特別是其初期,君主專制更加強化。埃及的國王被稱為“法老”大約是從圖特摩斯三世時開始的。從圖特摩斯三世給宰相列赫米留的訓令可知,國王擁有極大的權威。
在國王之下的宰相(維西爾)之職,在新王國時被一分為二,即設立了兩個維西爾。其中之一主管上埃及事務(兼管努比亞);另一個分管下埃及(可能還包括西亞)的事務。前者權力較大,國王不在時可代行朝政。從列赫米留的銘文和其它資料可知,行政、經濟、司法、宗教、土地訴訟、分家析產、灌溉、遺囑、農事、賦稅等都在宰相的職責範圍之內。但他主要是執行法老的指令。
宰相之下有管理各種事務的機構,諸如管理北方港口、南方大門(即要塞)、土地等等的機構。
地方上仍以諾姆為單位,但諾馬爾赫的權力已不如前,他們已不能象中王國那樣獨樹一幟地起來反對王權。
軍隊是帝國的物質支柱。這時埃及軍隊增加了一個新的兵種——戰車兵。戰車兵大多由富家子弟組成,其生活起居和牲畜飼養均由奴隸、僕人侍候,這是一般人負擔不起的。自第十八王朝中葉起,埃及軍隊中的僱傭兵開始起重要作用。
對被征服地區,埃及人一方面派總督治理,派軍隊駐防;另一方面,還利用當地土著王公貴族進行統治。埃及人每占領一地,便把當地統治者的孩子作為人質帶到埃及去,讓其接受埃及教育,待其父輩死後,便讓他們回去接替其父輩的職位:“王公們及其兄弟的兒童被運走,以便送往埃及,作為人質。如果這些王公中有人死去,陛下就派他的兒子來接替他們的位置。”以夷制夷的思想十分明確。在努比亞,由埃及王子任總督,被稱作“庫什王子”,顯然是讓其接受行政能力的鍛鍊。
帝國時代有一個龐大的軍事官僚機構。官吏出自奴隸主的不同集團和階層:貴族奴隸主、神廟祭司奴隸主(尤其是阿蒙神廟祭司),以及新興的中小奴隸主涅木虎。 維持龐大帝國的軍事官僚機構的經濟來源,一方面是向國內人民徵收賦稅;另一方面則是戰爭掠奪和向被征服地人民徵收貢賦

經濟

新王國時期的社會經濟

經濟的發展 新王國初年長期大規模的征服戰爭,給埃及帶回大批勞力和其它財富,極大地促進了埃及經濟的發展。

冶鍊金屬

這時,冶鍊金屬已採用腳踏風箱以提高爐溫(從這時的浮雕可知,一人可同時踩兩隻風箱)。銅製品的製作方法也有改進,除過去的鍛造法以外,已使用新方法——鑄造法,這種新方法需要更高的工藝水平。
埃及帝國遺址埃及帝國遺址

建築業

建築業是埃及的重要手工業部門之一。第十八王朝中期興建了埃赫那吞的新都埃赫塔吞;第十九王朝中期又興建了拉美西斯二世的陪都培爾—拉美西斯(在三角洲東部);底比斯的卡爾納克和盧克索爾兩大神廟的主要部分都是在新王國時期修建的。這說明當時建築業隊伍之龐大和建築技術之高。

紡織業

以亞麻和羊毛為原料的紡織業也很發達。從圖特摩斯四世和圖坦哈蒙墓中發現的亞麻織品殘片看,紡織技術水平很高。紡織機械也有改進,立式織布機取代了臥式織布機,由一人或兩人操作可織出較寬的布幅。

玻璃製造

玻璃製造業達到很高的水平。在底比斯發掘出好幾座屬於第十八王朝時的製作玻璃的作坊。玻璃品種不少,有紫水晶、黑色、蘭色、白色、紅色、棕色、黃色,以及無色透明等種類。

農業

農業中出現了一種新的提水裝置——沙杜夫,這為高地的開發創造了條件。

商品貨幣

商品貨幣關係也有很大發展。銀的重量被用作價格尺度;借貸關係發展了;真正的商人出現了,但是,總的說來,農業技術改進不大;馬和輪車都還未在交通運輸中起作用;鑄幣尚未出現,商品貨幣關係的發展還很有限;商人雖已出現,但人數很少。

制度

奴隸制的繁榮
新王國時期的戰爭促進了埃及奴隸制的繁榮。從這時的一些軍人的銘文中,可以看到他們是如何狂熱地追逐俘虜和抓獲平民百性,以變成奴隸。因此,新王國時期奴隸人數大增。
這時占有奴隸最多的仍是王室、神廟和少數官僚貴族奴隸主。如圖特摩斯三世一次就封贈給阿蒙神廟1578個奴隸。阿蒙霍特普三世的一個銘文說,卡爾納克神廟充滿了男女奴隸以及所有國家俘獲的王公們的孩子。個別奴隸主貴族也占有很多奴隸。如國王用男女奴隸使哈皮之子阿蒙霍特普的禮拜堂不朽,用男女奴隸耕種他的土地。
但新王國時期奴隸制發展的主要特點,是在居民中下層中較廣泛地占有奴隸。如牧人、商人、老兵、手工業者、女市民、軍隊書吏等都占有奴隸。
奴隸勞動不僅用之於家務,而且用之於農業生產和手工業勞動。
雖然新王國時期有的奴隸可能被釋放,被收為養子,可能獨立租種土地,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經濟,甚至可能占有土地,但其奴隸的地位並沒有變:他們仍然是其主人的財產。奴隸可被買賣、轉讓、出租、在自由民分家拆產時作為財產被分掉。因此,他們的處境仍是很悲慘的。不僅那些在奴隸主家中的奴隸是如此,即使獨立租種土地,甚至占有土地的奴隸也是如此。因此,奴隸往往以逃亡、起義等形式進行反抗。
但是,《維勒布爾紙草》中反映的奴隸獨立租種神廟和王室土地的事實具有歷史的重要性。它反映了在埃及新王國時期奴隸制已極盛而衰,說明在奴隸起義和反抗的情況下,奴隸主正在尋找新的剝削奴隸的方式;表明奴隸制已表現出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了。這種剝削形式同兩河流域亞述帝國時期、新巴比倫王國時期剝削奴隸的形式有共同之處;同羅馬帝國時期的隸農制、彼庫里也有相同之處。
就總的格局而言,新王國時期的土地關係同古王國時期沒有根本性的變化,即國家、國王、神廟和官僚貴族仍是土地的主要占有者,但也有變化,主要表現在中下層居民占有土地的情況增多了,繼承來的買來的、獲賞的等;可能還有職田
埃及帝國遺址埃及帝國遺址
有關新王國時期土地買賣的資料仍然不多,現知有《摩塞檔案》中記載的王家牧人涅布麥西將3斯塔特土地賣給大有角畜牧人摩塞,其價格是值二分之一德本銀的一頭乳牛。但這次買賣是以契約的形式出現的,比古王國時期梅騰自傳中用酬金獲得土地的記載更加明確地確認了土地買賣的存在。
新王國時期,王室、神廟、官僚貴族的土地大多採用出租的方式經營。佃戶的成份非常複雜:農民、奴隸、僱傭兵、女市民、養蜂人、馬夫、下層祭司、牧人等。其中多數是無地或少地的人,但也有一些富人租種神廟或王室的土地,而且租佃的土地數量很多。對於貧窮的佃戶處境非常艱難。
涅木虎階層的興起
新王國時期,原來的地方貴族已不能獨樹一幟地在政治舞台上起作用。在政治舞台上起主導作用的是祭司集團和追隨王權的官僚貴族。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新興起一個涅木虎(Nmh)階層,並逐漸地登上了政治舞台。
“涅木虎”一詞出現於中王國後期,其確切意思不清楚。從一些具體例子看,其中有孤兒、貧窮的人等。新王國時期,“涅木虎”具有了與貴族相對立的人的社會意義。屬於涅木虎的人可能經營王室土地,稱為王室土地的涅木虎,他們享有世襲租佃權,而且身份也世襲。他們租種法老的土地,向法老寶庫交納租稅,甚至可能交納黃金。涅木虎也服務于軍隊,或為國王提供其它服務。逐漸地,涅木虎成了一個中小奴隸主階層,占有奴隸、擔任官職,成為王權的社會支柱。埃赫那吞改革時曾提拔了一大批涅木虎擔任中央和地方的官吏。如大臣麻伊的銘文說:“我——按父母雙方來說都是涅木虎。君主玉成了我,他使我成為……而(先前)我是一個沒有財產的人。他使我得到(很多的)人。他提拔我的兄弟,他使所有我的人關心我。當我成為一村之長時,他下命令,使我兼任大臣之(職)和‘王友’,而(先前)我曾(要過)麵包。”埃赫那吞改革失敗後,這個階層受到打擊、迫害,其財產也被沒收。第十九王朝的霍連姆赫布國王曾頒布敕令保護他們的利益:豁免他們的欠稅,禁止奪去他們運輸貨物的船隻,禁止向涅木虎徵收苛捐雜稅,還向涅木虎提供某些物質上的幫助,以使其能執行自己的義務等。這大概是因為這個階層受到打擊是於王權不利的。頒布此敕令的目的顯然是為了保護這個階層的利益,從而保護王權自身的階級基礎。

文化

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點的阿拉伯文化,特別是亞歷山大城,其次是開羅。其間夾雜著利凡特文化的特點,即法國、希臘、土耳其和敘利亞文化的混合體。
隨著7世紀阿拉伯人的入侵,新的統治者和自身文化的保護人將阿拉伯語和伊斯蘭教傳播開來,其中禁止偶像崇拜,對大部分埃及人從過去法老和希臘羅馬時代的宗教中解脫出來產生重大影響。只有很少過去的傳統在科普特教堂中以改良的方式保存下來。
埃及城市中,中產階級的生活狀況和生活方式與歐美居民沒有太大的區別。以開羅為例,在眾多書店、電影院、新歌劇院、文化團體和大學裡,他們有很多機會去分享和體驗國際社會的方方面面。對於城市貧民來說,雖然與從法老時代以來一直毫無變化的單調的農村生活比起來,城市生活有些樂趣,但仍是相當乏味的。電視和電影以及公共慶祝活動,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樂趣。小攤小販在忙碌著出售手工藝品和糖果,這兒也舉辦婚禮,有音樂、苦行僧唱詩、木偶劇、說書和歌舞。
198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Neguib Mahfouz(納吉布·馬哈富茲)的小說中,生動地描述了現代埃及社會各階級的生活畫面。
聞風節”是埃及民間節日,它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甚至更早,傳說是慈善神戰勝兇惡神的日子。經過約5000年的歷史演變,人們在“聞風節”里祈祝人間祥和太平和春光永駐的習俗歷久不衰,該節也是埃及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聞風節”又稱踏青節,時間是在每年的4月間,此時天氣轉暖,古埃及人會在“聞風節”這天舉家外出踏青,品嘗彩蛋、鹹魚等各種象徵吉祥的食品。現代埃及人依然保留著這一習俗。每到聞風節,埃及各大公園和路邊的草坪都會成為埃及人慶祝節日的場所。
埃及的阿拉伯馬埃及東部省素來以飼養和培訓阿拉伯馬聞名,自1991年起東部省每年舉行阿拉伯馬節。
埃及是文明古國,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觀察星象了,他們發現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尼羅河水立時上漲。埃及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漲水新年”。埃及的克魯特人迎接新年,在門口放一張桌子,七八隻碟子供著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的顆粒,還有好些綠色植物的小芽,這象徵豐裕。獻給神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農業生產是從秋季開始的。
文化遺產
埃及博物館坐落在開羅市中心的解放廣場,1902年建成開館,是世界上最著名、規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館。該館收藏了5000年前古埃及法老時代至公元六世紀的歷史文物25萬件,其中大多數展品年代超過3000年。博物館分為二層,展品按年代順序分別陳列在幾十間展室中。該館中的許多文物,如巨大的法老王石象、純金製作的宮廷御用珍品,大量的木乃伊、及重242磅的圖坦卡蒙純金面具和棺槨,其做工之精細令人讚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