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荔灣區政府工作報告

2008年荔灣區政府工作報告是由荔灣區發布的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荔灣區人民政店旋殼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7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想體去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和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積極實施“商旅帶動、產業升級、科教強區、環境最佳化”四大戰略,按照“抓發展、抓重點、抓落實”的工作方針,團結帶領全區人民,開拓創新,奮力拚搏,較好地完成了區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就。
(一)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緊緊圍繞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增強區域競爭力的目標,積極適應巨觀調控的新形勢,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全區經濟步入了快速增長和良性循環的軌道。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29.96億元,比上年增長12.1%;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0.76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工業總產值歸刪汗恥完成350.67億元,比上年增長19.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1.21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全區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0.9:30.0:69.1,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
  傳統商貿業最佳化發展。加快最佳化特色街區,完成上下九步行街綜合改造第一期工程。轎承以芳村勸櫻背茶葉批發市場群、站西鞋業城為試點,大力整合改造傳統專業市場,打造提升荔灣專業市場品牌。芳村茶葉批發市場園區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建設現已列入國家信息產業部試點示範項目。站西鞋業城電子商務完成一期建設。做大做強龍溪物流園鍵海墊,以菸草物流配送中心和瑞典宜家集團進入為契機,加快龍溪汽車物流帶整體形象策劃與發展規劃。成功實現文園通訊市場打假“摘帽”。完成全區52個室內肉菜市場、10個農貿市場和21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改造任務。全區市場成交額361.42億元,比上年增長35.6%。廣東塑膠交易所交易商品標準化制定工作全面完成,被評為“廣東省龍頭市場”。
  重點產業集聚發展。圍繞重點區域、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重點產業向園區集聚發展。積極推進東沙工貿基地建設,廣東中煙廣州生產基地項目已奠基,廣州國際醫藥港、廣東塑膠交易所二期工程的征地拆遷工作順利推進。中華液晶城和廣州美食園項目分別通過了省、市立項審批。廣州中小企業創新科技園和廣州數控裝備高科技園已完成一期建設。初步形成了以諾信數控為龍頭的西塱數控裝備產業基地,以新展公司為龍頭的東沙新材料產業基地,以廣州設計港為依託的創意產業基地,拉開了我區新的產業發展格局。
  高新技術及創意產業快速發展。大力引進科技型、環保型企業,積極構建自主創新體系,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提高。我區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科普示範區”。工業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完成42.05億元,比上年增長20.2%,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12.8%。廣東塑膠交易所、珠江鋼琴、廣船、同益4家企業被認定為省、市高新技術企業,目前經省、市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3家;經認定的廣東省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8家,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成功舉辦了首屆“西關文化創意產業論壇”。以信義國際會館為龍頭的荔灣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被授予“廣東省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廣州設計港被授予“廣東省著作權興業示範基地”。
總部型經濟加速發展。緊緊抓住國際服務業加速擴張的契機,引進了四洲貿易、澳美廣告、建富投資、卡拉汗商貿、萬科、南怡、星巴克、中石化華南分公司等一批商貿型內外資公司和企業總部,為增強稅基和發展總部經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區內服裝鞋業、家居建材、茶葉等重點市場也成為業內企業爭相建立地區行銷中心和產品展銷中心的熱門板塊。全年契約利用外資2.2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2倍;實際利用外資1.8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9倍,完成市下達任務的293%。
  “退二進三”和節能減排工作取得較好成效。建立健全了節能減排責任制,對12家重點耗能企業進行節能審核與節能規劃,抓好一批用能大戶的節能工作。加快淘汰落後生產力,完成金珠江化學有限公司、廣易實業有限公司的部分車間和恆豐染整廠等企業的“退二”工作,關停了河沙染整廠、永光電鍍廠等6家企業。對能耗大、排污總量大的4家重點污染源企業安裝了線上監測和視頻監控系統,各項節能減排指標控制良好。
  (二)城境炒罪挨市建設和管理紮實有效
  規劃引導作用進一步強化。組織編制了荔灣區概念規劃綱要,完成荔灣區近期建設規劃、五大新型工業集聚點升級規劃、創意產業發展等一批規劃,開展了白鵝潭經濟圈、十三行商圈、水網和禪宗文化旅遊等規劃的編制工作,舊城改造更新、窖口客運站周邊地區整治等一批規劃取得了初步成果,為城區建設發展提供了前瞻和科學的指引。
  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積極推進捷運五號線、六號線、洲頭咀隧道、東新高速公路、武廣鐵路客運專線等重點工程的征地拆遷工作,全年完成征地913畝,拆遷各類建築物23萬平方米,為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完成東漖北路延長線、下市直街、環翠南路和流花路等一批道路建設工程,正推進實施東沙大道、龍溪路、芳村大道等道路的建設改造,完成芳村大道南、大坦沙環島路等一批項目的前期工作。全年新增、改造道路面積達23.22萬平方米,城區道路的通行質量進一步改善。利用閒置地塊、內街巷、新建小區等新增停車泊位1617個,超額完成市下達的年度指標任務。開通了3條小公交線路,新增廣鋼生活區出行巴士,延長了121、277公交線路,使民眾反映強烈的停車難、出行難問題得到逐步解決。
水系綜合整治工作取得新突破。抓住河涌整治是市政府一號工程的機遇,制定了全區水系綜合整治實施方案。花地河、大沙河綜合整治工作順利推進,花地河一期工程已完成堤岸建設,二期堤岸工程已完成73%,花地河景觀工程和大沙河綜合整治工程正抓緊施工。大坦沙環島堤岸建設基本完成。海龍圍海中段堤岸工程已完成75%。下市涌、大衝口涌和白鶴沙涌整治已進場施工。
  危破房改造工作取得新進展。積極推進恩寧路地塊舊城綜合改造試點工作,完成了房屋摸查和拆遷手續,落實了部分房源和資金,至今年春節前已完成動遷469戶,占應動遷總量的24.1%。加快小連片危改地塊改造,寶源路、聯桂北地塊已完工交付使用,聚龍村等地塊的改造工作進展順利。繼續推進零散私有危破房督修工作,去年完成2004年在冊危破房改造808幢,面積9.78萬平方米;累計完成2003、2004年在冊危破房改造4876幢,面積54.81萬平方米,占總任務的95.9%。
  “城中村”改制改造工作有新成效。按照“統一規範、一社一策”原則推進改制改造工作,經濟聯社體制改革、社會事務移交、危破廠房升級改造等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制定了一系列改制配套政策措施。南漖經濟聯社由二級核算過渡到一級核算,西郊經濟發展公司試點股權制度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將原由經濟聯社管理的41座水閘和35個泵站收歸區統一管理,每年減輕聯社經濟負擔544萬元。積極推進危破廠房升級改造,批准改造的廠房面積達30萬平方米。協調解決部分經濟聯社的經濟發展留用地問題取得了初步成效。花地村更新改造總體規劃已經市政府批准,進入了具體論證及實施階段。著力解決“城中村”民眾用水難問題,基本完成南漖經濟聯社“一樓一表”供水管網改造工作。
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新成績。深入實施“青山綠地、藍天碧水”工程。荔湖灣公園擴建的動遷工作已經啟動。建成增埗公園、海北桃花公園、何香凝紀念公園和龍津、階磚巷等一批綠化小廣場,完成大坦沙環島綠化(三期)等17項綠化工程,全年新增綠地面積6萬平方米。大力開展社區環境綜合整治,興賢、泰華等社區整治後面貌煥然一新,還有62個社區的整治工作正在抓緊推進,舊城區物業管理覆蓋率達到75%。完成接龍里、三丫涌、龍津等片區的排水設施改造,“水浸街”問題得到逐步解決。去年創建了國家級綠色社區1個,國家級綠色學校1所,市級綠色社區8個。
創衛及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成效突出。將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作為全區的頭等大事來抓,堅持做到“四個動真格”、“五個超常規”,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年多渠道投入創衛經費達7500多萬元,建立健全了責任問責、領導巡檢督導等創衛工作機制,攻克了一系列創衛難點:大力整治了黃沙地區水產市場、中市地區無證占道市場、坑口市場、梯雲東路周邊水產凍品批發經營場所;全面清理了“城中村”禽畜飼養場所;徹底整治了橫跨南源、昌華、多寶街長約3800米廢舊鐵路兩旁的衛生死角。全年共清拆違法建設約14萬平方米,超額完成市下達的任務。在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創衛工作順利通過了國家愛衛會的暗訪檢查、技術評估和考核鑑定,為長達18年的廣州市創衛工作作出了應有貢獻。認真貫徹國務院和省、市政府關於全面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的工作部署,在全市率先開展聯合督查行動,率先建立舉報獎勵制度,率先簽訂屬地屠管責任書,較好完成了專項整治任務,保證了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
  (三)體制改革邁出新步伐
  財政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完成全區229戶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摸清了“家底”,並制定出台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為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和深化財政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全面推行部門預算,區一級單位及基層單位全部納入部門預算編制範圍。國庫支付改革不斷擴大直接支付範圍,全面鋪開授權支付。全面推進政府收支分類改革,並初步建立財政績效評價體系。不斷加強財政投資評審、財政監管以及政府採購的監管力度,進一步規範了財政資金的使用和管理。
  人事制度改革穩妥推進。在完成全區公務員登記工作的基礎上,完成第一批33個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的申報工作。全面實施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制度改革。穩步推進了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度改革,全面啟動崗位設定工作,已完成改革的事業單位占全區事業單位總數的98.9%,簽訂聘用契約的人數占全區事業單位總人數的96.1%,事業單位人事管理開始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
  企業改革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區建築設計院的整體轉讓,積極推進清平市場中心中藥材專業市場經營管理權方案的實施,妥善處理了蓮香樓、泮溪酒家的改制工作。順利完成區經貿系統56家企業移交國資系統管理工作,全面啟動區建設系統下屬企業移交區國資系統管理工作。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依法依規盤活處理區屬資產物業,確保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四)和諧社會建設成績顯著
  落實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政策,就業形勢良好。積極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初步形成“以需求定培訓、以培訓供需求、以培訓促就業”的培訓就業機制,全年技能培訓11468人,就業成功率79.5%;創業培訓299人,創業成功率37.1%。有96個社區通過“充分就業社區”驗收,創建率達49.7%,提前超額完成市下達創建率40%的要求。在我區召開了全市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現場會。全區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達77.0%,超額完成年初預期目標。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嚴厲打擊惡意拖欠工資、非法用工等違法犯罪行為,推動勞動關係和諧企業創建試點活動,勞動契約簽訂率達85.0%,和諧的勞動關係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強化社會保障工作,保障水平明顯提高。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全區參加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的參保人數大幅增加。重點推進農轉居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全區21個經濟聯社22789名農轉居民實現參保,參保覆蓋率55.3%,居全市前列。全區社會化管理退休人員達11萬人,我區被評為“廣東省社會化退休人員管理示範點”。全面落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應保盡保”。積極開展對特困家庭、特困人員的醫療救助和應急臨時救助,確保困難民眾基本生活和醫療需要。積極做好“雙特困戶”貨幣配租補貼,已受理申請833戶,審核並公示248戶。完成3500多戶“雙特困戶”入住廉租房的入戶調查,符合條件且選擇實物配租的家庭有1076戶分配了廉租住房。開展了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入戶調查工作。努力拓展社區公共服務功能,134間“星光老年之家”為老年人提供多項服務,居家養老和平安鐘服務功能日益強大。目前享受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補貼服務的孤寡和獨居老人有2250多人。金花街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榮獲“全國模範養老機構”稱號。全區在冊義工(志願者)達6萬人,居全市前列,我區獲得“廣東省志願服務金獎”。
  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安全生產工作,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始終保持對刑事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深入開展禁毒鬥爭,嚴厲打擊殺人、傷害等嚴重暴力犯罪以及“兩搶”、“兩盜”等多發性犯罪,加快治安視頻監控系統等技防建設步伐,治安防控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年刑事立案比上年下降23.6%,人民民眾安全感不斷提升。大力開展“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創建活動,37個社區被評為廣東省“六好平安和諧社區”。繼續完善社會矛盾排查調處機制,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及時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保持了社會大局穩定。貫徹消防安全“一暢兩會”要求,全面開展以專業市場、出租屋和“三小”場所為重點的專項整治行動,改善了消防安全環境。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執法隊伍建設,完善安全生產監管網路,在全市率先建立安全生產投訴舉報制度,全面完成各項安全生產工作任務,我區被評為“全市安全生產優秀單位”。
(五)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教育整體實力穩步提升。深入實施品牌學校、品牌學科、品牌教師“三品”工程,紮實開展“2007學校文化年”系列活動,促進教育事業優質均衡發展。共評出五星級書香校園16所,品牌學科156個,品牌教師618人。完成了2007年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建設目標。市一中、真光中學順利通過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評估暨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驗收確認。華僑國小等4所學校被認定為“廣東省智慧財產權教育示範學校”,占全市的50%。
  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完成白鶴洞等3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業務用房改造工作,3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範圍,我區被國家衛生部納入“全國高血壓社區規範化管理項目”廣州管理點,社區衛生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正式啟動中醫藥強區建設工作,積極推進中醫藥文化宣傳基地建設,完善國醫館系列,進一步擦亮“有中醫藥特色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品牌。以創衛工作和食品衛生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為帶動,做好登革熱等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公共衛生體系不斷完善。
  文化事業繁榮興旺。加強基層文化站建設,全區22個街道文化站順利通過省達標評估。啟動“1101”民眾文化工程,成功舉辦2007年廣東省粵劇大匯演和穗港澳“粵劇日”展演(廣州片)活動,進一步擦亮“中國曲藝之鄉”的特色品牌。文化市場管理和“掃黃打非”工作進一步加強,破獲9個非法音像及電子出版物地下倉庫,查繳非法電子出版物40多萬張(盒)。文物保護工作穩步推進,對全區文物進行了全面摸查。制定了《關於加強沙面地區文物建築管理工作的試行辦法》,穩妥推進沙面直管公房置換工作,加強了沙面地區文物建築的保護和利用。成功舉辦第二屆“西關小姐”旅遊形象大使評選活動,提升了旅遊文化的知名度。
體育事業欣欣向榮。積極推進“一十百千萬”群體工程,順利完成組隊橫渡珠江和市龍舟節參賽的任務。西村街等4條街道被評為“廣東省城市體育先進社區”,橋中街等3條街道被評為“廣州市城市體育先進社區”。芳村網球中心和荔灣體育館分別被確定為亞運會網球項目訓練場館和跆拳道項目備用場館,納入亞運場館改造規劃。我區體育代表團在廣州市第十四屆運動會上獲得團體總分和獎牌總數第一,實現自1985年以來廣州市運動會的“六連冠”。
  加強計畫生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開展了“情滿荔灣和諧人口”六大行動,實施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屬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務”工作模式,圓滿完成省、市下達的人口計畫和各項工作目標,我區榮獲“全國計生協會先進單位”稱號。在全市率先建成區級人防指揮所,在人防應急準備評估考核中名列全市第一。我區榮獲“全國第二次農業普查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區檔案局被評為“全國檔案系統先進集體”。物價、武裝、婦女兒童、殘疾人服務、民族、宗教、外事、地方志、老齡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績。
  (六)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穩步推進
  自覺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監督,辦理各級人大代表議案、建議54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為100%;辦理政協委員提案、意見133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為99.2%。推進依法行政,建立健全了重大決策法律論證制度、規範性檔案制定和審查制度、行政審批制度、行政執法隊伍培訓考核制度、行政執法公開制度、行政執法協調製度。不斷提高政府決策法制參謀水平,加強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工作,深化行政審批體系改革。進一步加強審計監督,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資金和重點項目的監督力度。全面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以創新的思路制定實施《荔灣區機關效能建設績效考評辦法(試行)》、《荔灣區機關工作人員行為過錯責任追究辦法(試行)》,深入推進機關效能建設,認真開展糾風專項治理工作,突出抓好查辦案件、源頭防治腐敗和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全區改革、發展、穩定以及各項任務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證。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區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是全區人民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政府,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駐區單位、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等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是:經濟結構仍需進一步最佳化,傳統服務業亟待進一步提升;舊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任務依然十分繁重;國有集體企業改革和歷史遺留問題處理仍需進一步加快;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城市管理、社會治安、消防安全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下一步,區政府將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08年主要工作構想
  200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和北京奧運年,是我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動經濟社會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關鍵一年。荔灣的發展既面臨難得的戰略機遇,也面對許多困難與挑戰。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屆二次全會、市委九屆二次全會和區委十屆四次全會精神,深刻審視所處環境變化,深刻分析優勢與不足,深刻反思思想精神狀態。要繼續解放思想,把握髮展機遇,把思想從不適應、不利於科學發展的認識中解放出來,用世界的眼光來科學謀劃發展思路,用戰略的思維來完善發展定位,用科學發展的辦法來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推動荔灣新一輪大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總體目標,突出“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兩大主題,解放思想,銳意創新,大力最佳化調整經濟結構,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大力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大力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推動經濟社會轉入科學發展軌道。
  今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保持在70%以上。重點抓好以下六項工作:
  (一)堅持穩中求進、好字優先,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按照“一江引領,兩岸互動,突出重點,綜合發展”的思路,抓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關鍵,充分發揮我區作為廣州市中心城區和廣佛都市圈核心區的優勢,以白鵝潭經濟圈和十三行商圈的集聚、輻射和帶動為龍頭,促進全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加快白鵝潭經濟圈建設。按照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啟動建設以帶動荔灣、服務廣佛、輻射泛珠三角為目標,以現代商務和總部經濟為主導,集現代商貿、休閒旅遊、創意產業、高級商住以及餐飲服務於一體的白鵝潭經濟圈,作為荔灣新一輪發展的重要引擎,提升廣州市中心城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抓住廣州市調整完善白鵝潭經濟圈和芳村大道等地區的規劃功能和布局的機遇,加快工業企業的搬遷或轉營,積極推進新隆沙、大坦沙島南、黃沙水產市場和火車南站等地塊的整體開發,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形成新的商貿中心區和近現代歷史文化風貌旅遊區。
做大做強十三行商圈。發揮北片老城區商貿文化旅遊基礎深厚的優勢,充分挖掘“海上絲綢之路發源地”的歷史文化內涵,以上下九商業步行街為軸心,連通周邊的華林玉器城、錦綸會館、荔灣廣場中國水晶寶石城,積極推進康王中路商業地塊的開發,整合商業資源、輻射拓展周邊區域,推動十三行地區專業市場提升經營檔次,美化周邊環境,促進西關文化、現代科技、商貿旅遊交融互動,努力將十三行商圈打造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優秀商業街區。突出“食在廣州、味在荔灣、源於泮塘”的特色,在泮塘一帶加快推進廣州美食園建設,打造“永不落幕的美食節”。
  力促現代服務業和新型工業比翼齊飛。充分利用我區創意產業聚集區列入市級重點項目契機,發揮已建成的廣東塑膠交易所、信義國際會館、沙面工業設計國際交流中心的示範和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現代服務業對地區經濟的拉動力。加快創意產業發展,北片以廣州設計港和廣州中小企業創新科技園為載體,對荔灣路、西華路與中山八路等地區的舊廠房、舊倉庫樓宇進行改造,打造與城市功能相協調的創意產業集聚區域;南片以珠江沿岸信義國際會館至鶴洞大橋區域為重點,加快建設集文化藝術、建築廣告設計和傳統製作與展示於一體的濱水創意產業帶。繼續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配合省市積極推進廣東中煙廣州生產基地、廣州國際醫藥港、廣東塑膠交易所二期、中華液晶城等重點生產力骨幹項目建設。以金沙、海南、五眼橋、大坦沙、海北五大新型工業集聚點為載體,引入符合區域發展方向和產業發展趨勢的帶動性強的項目,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資源的有效整合和業務協同發展,加速產業升級,增強發展後勁。
引導內外源經濟協調發展。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進一步最佳化進出口結構,引導企業擴大技術含量高和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出口。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加快發展總部經濟,吸引更多的國內外企業總部和研發中心落戶我區。進一步制訂落實優惠政策,最佳化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扶持一批重點骨幹民營企業做大做強,鞏固民營經濟在我區的重要地位。
  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繼續推進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項目的立項審批,淘汰落後產能。突出抓好重點項目、重點工程、重點工業企業的減排達標監管工作。繼續推進“退二進三”工作,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循環利用效率。加大環境執法力度,以環保目標考核推動環保責任的落實。做好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推進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
  (二)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創業和生活居住環境
  抓住廣州承辦亞運會和實現“2010年一大變”,加大對城市建設投入的機遇,以打造“兩個適宜”的魅力城區為目標,以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鞏固創衛工作成果為重點,大力加強城區建設管理,進一步提升城區發展承載力。
  大力最佳化城區發展格局。堅持發揮規劃龍頭作用,按照打造白鵝潭經濟圈、現代商旅文化區、東沙工貿基地、龍溪物流園區、大坦沙商務休閒區的格局,進一步明確全區發展戰略和發展定位,使產業布局、空間布局更符合科學發展理念,促進節約集約用地。重點配合市做好白鵝潭經濟圈規劃,深化完善舊城改造更新規劃,積極推進交通路網、河涌整治、“城中村”改造、政府儲備用地和“退二進三”等專項規劃編制,為促進我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科學指引。
積極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繼續配合做好洲頭咀隧道、東新高速公路、武廣鐵路客運專線、軌道交通等重點項目的征地拆遷和建設工作,使我區與珠三角地區及廣州其它城區的交通聯繫更加便捷。以完善東沙地區、大坦沙地區、商貿旅遊旺點和體育場館周邊的道路網路為重點,全面完成東沙大道、和平西路延長線、福州路等道路建設工程,推進實施芳村大道南擴建、花地河東岸規劃路南段、站西鞋城規劃路、黃大仙祠路等道路建設工程。積極爭取實施如意坊放射線、荔灣路延長線、大坦沙環島路等一批路橋建設項目。完成鳳西二路延長段、增滘南路等一批“城中村”道路項目。預計全年新增改造的道路面積將超過30萬平方米。
  全面鋪開水系綜合整治工作。按照市政府批准的《荔灣區河涌綜合整治方案》,遵循“嶺南水鄉風情、水秀花香特色、西關文化韻味”的建設理念,用3年時間全方位推進我區河涌綜合整治工作,努力成為全市河涌整治工作的典範。高標準完成花地河、大沙河、下市涌、大衝口涌的綜合整治,繼續推進五眼橋涌、秀水涌、葵蓬涌、東漖涌、滘口涌、茶滘涌、增埗河等一批河涌的綜合整治工程,大力構築城水相依、城河一體、人水和諧的水鄉美景。繼續推進珠江沿岸景觀建設,重點實施隧道口至花地河口、花地河口至石圍塘火車站、消防中隊至大衝口涌等地段的景觀整治工程。加強區域協調聯動,與佛山南海聯合整治交界水域。對一批“城中村”河湧進行改造、清淤和砌石加固,逐步改善“城中村”的生活居住環境。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編制實施“生態荔灣”規劃,繼續推進“青山綠地、藍天碧水”二期工程。重點實施荔灣湖公園擴建、醉觀公園擴建、花地河兩岸生態景觀林帶和大坦沙環島綠化帶(四期)等13項工程,完成華林寺前綠化廣場、西關大屋保護區綠化廣場等一批綠化廣場項目,推進廣州花卉博覽園生態教育基地和一批生態示範點的建設。全面推進昌華苑、聚龍村等社區整治,舊城區物業管理覆蓋率要達到100%,確保完成市下達的為期3年的社區環境綜合整治任務。按照亞運場館周邊和主幹道沿線環境綜合整治的要求,啟動體育場館周邊環境整治和一批主幹道沿線整治項目。實施為期3年的市政排水設施改造計畫,今年完成新基上下村、塞壩口等片區和陳崗路、水廠路、沿江西路等一批道路的排水改造工程,逐步消除“水浸街”現象。
  紮實推進舊城和“城中村”改造。繼續推進恩寧路地塊的動遷工作,配合市明確該地塊的改造定位和規劃方案,為全市推進舊城改造工作探索和積累經驗。大力推進聚龍村改危和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形成北有陳家祠、南有聚龍村的傳承嶺南建築文化格局。結合消防整治繼續開展小連片危破房改造,逐步抽疏居住人口,改善民眾居住條件。繼續抓好零散危破房的督修改造,力爭在今年底,比市下達的計畫提前一年全面完成2003、2004年在冊危破房改造任務。加大協調指導力度,穩步推進以花地經濟聯社為試點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引導茶滘經濟聯社實施農民公寓建設。採取有力措施,加快推進仍存在用水困難的沙洛等7個經濟聯社的自來水管網改造工程。
  加強城市管理鞏固創衛成果。堅持專項整治與日常管理並舉、重點地區整治與全方位監控並舉,加強日常巡查督導,鞏固創衛成果,防止反彈。穩妥推進環衛作業社會化改革工作。以城管機構改革為契機,深入推行格線化管理,推進“數字城管”建設,實現公安、城管聯動,加快環衛保潔、市政設施、“六亂”整治三支快速反應隊伍的建立。探索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努力實現我區城市管理工作由突擊性管理向長效性管理、制約性管理向服務性管理、經驗性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轉變。
(三)推動改革和創新,增強城區發展活力
  為解決影響發展全局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推進創新型城區建設,必須以改革和創新為動力,努力消除體制性障礙,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加快城區發展提供體制保障和動力源泉。
  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堅持把自主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放在重要戰略位置,大力實施科技新跨越工程,健全創新長效機制,制訂鼓勵創新的政策,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大力支持產學研緊密結合,努力營造有利於企業自主創新的大環境。積極開展招科引資、引智工作,重點推進廣州數控裝備高科技園二期、廣州中小企業創新科技園建設,通過自主開發和聯合攻關,形成具有相對產業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以廣州國際醫藥港為試點繼續加大產學研推進力度,引導企業走科技型發展道路。重點扶持立白、陽普醫療等8家企業推進名牌產品向系列化、規模化發展,加大對商標、名牌產品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為名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堅持實施“一街一科技品牌戰略”,進一步繁榮創新文化。以電子政務為龍頭,全面加強數位化城區建設,推動傳統專業市場公共物流信息服務平台和電子商務平台的建設,促進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加大智慧財產權創造和轉化工作力度,提升我區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出質量和套用能力。
  進一步深化財政、國資、人事制度改革。繼續深化部門預算、政府收支分類、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財政專項資金、財政投資評審等方面的管理機制,積極推進財政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強化制度建設,按制度辦事,提高國有資產的經營效益。進一步理順區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體系中各級架構的職能,完善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體系,加大資產盤活力度,規範行政事業單位出租物業行為。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國有資產監督和管理效能,推進國有資本退出競爭性領域。進一步樹立全區國資“一盤棋”觀念,積極探索在國資系統內盤活的新思路,以企業的優質資產來推進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深入貫徹實施《公務員法》,積極提高我區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不斷完善事業單位聘用制度和公開招聘制度,提高事業單位自身發展的活力。
進一步推進“城中村”改制工作。積極探索採取“政府管理與經濟聯社管理相結合”的方式,逐步實現“城中村”社會事務城市化管理。加快推進經濟聯社股權制度改革,實現集體經濟向股份經濟轉變,福利型股權向風險型股權轉變。
  (四)大力推進文化和社會建設,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必須大力繁榮和加快發展社會各項事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切實加強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現代公民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廣泛開展城鄉社會志願服務活動和各類社會公益活動,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努力創建文明社區、文明行業和文明單位,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和“掃黃打非”工作,繁榮文藝創作,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發展。加快區文化大樓建設,成立西關書畫院,推進粵劇曲藝大劇場建設,不斷完善文化設施。深化“1101”民眾文化工程,打造穗港澳“粵劇日”品牌。做好區圖書館迎接“國家一級圖書館”的複評工作。重點打造西關民居民俗風情區,積極推動禪宗特色文化游,進一步彰顯歷史文化名城風采。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化“品牌學校、品牌學科、品牌教師”創建工作,狠抓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校辦學品位。發揮品牌學校的示範和輻射作用,完善學校之間的幫扶制度。加快三元坊國小、陳嘉庚紀念中學擴建和何香凝紀念國小、河沙國小改造等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積極開展學校文化建設,以“學校體育年”為主題,深化科教結合、藝教結合、體教結合和社教結合工作,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做好廣東省教育強區複評工作,紮實推進義務教育階段規範化學校建設,加強“城中村”學校布局調整,有效規範民辦教育,發展職業教育,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加快發展體育和其他社會事業。以“迎奧運、辦亞運”為帶動,全力推進亞運會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廣泛開展民眾性體育運動,辦好區第十二屆運動會。針對下一屆廣州市運動會競賽項目設定,調整青少年體育項目布局,完成教練員聘用制度改革,推動體育事業加快發展。深化優質服務,突破流動人口管理的難點,以創“兩無”活動為載體,建立和完善人口計生工作新機制,確保完成人口計畫任務。高度重視婦女兒童工作,依法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積極主動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宗教工作,切實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民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外事、港澳台和僑務工作,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做好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進一步提升統計服務水平。全面落實優撫政策,認真做好軍轉幹部、軍隊離退休幹部和復退軍人的安置工作。進一步做好武裝、助殘、檔案、保密、地方志和科普等工作,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五)更加重視改善民生,推進平安和諧荔灣建設
堅持以人為本,落實惠民措施,將財力集中向基層傾斜、向困難群體傾斜、向公共服務領域傾斜,優先滿足民眾的基本公共需求,著力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人民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和再就業。通過政策扶持、資金資助、創業培訓等措施,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和社區崗位,促進多種形式就業,重點幫助困難群體實現就業。認真貫徹新勞動契約法,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逐步建立勞動保障監察長效機制,切實保護好勞動者合法權益。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突出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和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兩大重點,大力推進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的落實。加大推進農轉居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將符合條件的農轉居民納入基本養老保險保障範圍。繼續實施農民工工傷保險“平安計畫”,積極推動高危行業、高危人群工傷保險全覆蓋,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防範和杜絕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做好廣東省第二批“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創建工作。創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推廣華林鄰舍綜合服務中心“家庭義工”幫扶計畫,推動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區第二老人院和“星光老年之家”建設,爭取今年內完成30間“星光老年之家”的達標建設任務。完善流浪乞討救助和臨時救助制度,落實低保標準調整工作,確保困難民眾基本生活需要。
完善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大力實施中醫藥強區戰略,深化中醫“名院、名科、名醫”建設,深入推進中醫藥進社區和中醫“治未病”工作,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的優勢,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最佳化社區衛生服務資源配置,重點推進已列入廣州市社區衛生髮展規劃的1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改造工作,總結和推廣華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模式,不斷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完善衛生監督執法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確保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維護安定團結的社會大局。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努力打造“平安荔灣”。認真做好社區居委會和經濟聯社換屆工作,保證基層民眾民主政治權利落實。加強信訪工作,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健全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置各類群體性事件。鞏固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成果,建立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的長效機制。加大安全生產監管力度,完善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建設,堅決防範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六)著力推進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規範政府行政權力
切實加強民主監督、民主決策和民主考評,廣泛集中民智,充分反映民意,科學民主決策。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人民民眾的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充分發揮內部監督、新聞輿論監督和人民民眾監督的作用,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
以依法行政為基礎、以管理創新為動力,積極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和政府自身建設,提高政府效能。堅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製度建設的要求,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改進行政管理與服務方式,進一步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加強經濟責任審計,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規範經濟聯社一級財務管理,加強對資金運行的監管。以“加強形勢與任務教育,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為主題,加強對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廉政教育。進一步加強規範化管理,探索制定全區政務公開監督檢查及辦理議案、建議、提案的工作細則。建立健全法制諮詢顧問制度,拓展政府法制服務平台,推行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網上辦理制度。抓好機關效能建設績效考評和責任追究制度的落實,深入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建立一支勤政、廉政、優政的幹部隊伍。加強政務公開和社會監督,加快政府電子政務步伐,提高信息技術水平,健全應急處理機制,增強快速反應能力。健全公眾投訴和媒體監督機制,努力促進政府依法行政、管理創新、廉潔高效。
  各位代表:200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推動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重要一年。藍圖已經繪就,目標令人振奮,我們的任務艱巨而光榮。讓我們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讓荔灣人民過上富裕安康的生活而努力奮鬥!
總部型經濟加速發展。緊緊抓住國際服務業加速擴張的契機,引進了四洲貿易、澳美廣告、建富投資、卡拉汗商貿、萬科、南怡、星巴克、中石化華南分公司等一批商貿型內外資公司和企業總部,為增強稅基和發展總部經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區內服裝鞋業、家居建材、茶葉等重點市場也成為業內企業爭相建立地區行銷中心和產品展銷中心的熱門板塊。全年契約利用外資2.2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2倍;實際利用外資1.8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9倍,完成市下達任務的293%。
  “退二進三”和節能減排工作取得較好成效。建立健全了節能減排責任制,對12家重點耗能企業進行節能審核與節能規劃,抓好一批用能大戶的節能工作。加快淘汰落後生產力,完成金珠江化學有限公司、廣易實業有限公司的部分車間和恆豐染整廠等企業的“退二”工作,關停了河沙染整廠、永光電鍍廠等6家企業。對能耗大、排污總量大的4家重點污染源企業安裝了線上監測和視頻監控系統,各項節能減排指標控制良好。
  (二)城市建設和管理紮實有效
  規劃引導作用進一步強化。組織編制了荔灣區概念規劃綱要,完成荔灣區近期建設規劃、五大新型工業集聚點升級規劃、創意產業發展等一批規劃,開展了白鵝潭經濟圈、十三行商圈、水網和禪宗文化旅遊等規劃的編制工作,舊城改造更新、窖口客運站周邊地區整治等一批規劃取得了初步成果,為城區建設發展提供了前瞻和科學的指引。
  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積極推進捷運五號線、六號線、洲頭咀隧道、東新高速公路、武廣鐵路客運專線等重點工程的征地拆遷工作,全年完成征地913畝,拆遷各類建築物23萬平方米,為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完成東漖北路延長線、下市直街、環翠南路和流花路等一批道路建設工程,正推進實施東沙大道、龍溪路、芳村大道等道路的建設改造,完成芳村大道南、大坦沙環島路等一批項目的前期工作。全年新增、改造道路面積達23.22萬平方米,城區道路的通行質量進一步改善。利用閒置地塊、內街巷、新建小區等新增停車泊位1617個,超額完成市下達的年度指標任務。開通了3條小公交線路,新增廣鋼生活區出行巴士,延長了121、277公交線路,使民眾反映強烈的停車難、出行難問題得到逐步解決。
水系綜合整治工作取得新突破。抓住河涌整治是市政府一號工程的機遇,制定了全區水系綜合整治實施方案。花地河、大沙河綜合整治工作順利推進,花地河一期工程已完成堤岸建設,二期堤岸工程已完成73%,花地河景觀工程和大沙河綜合整治工程正抓緊施工。大坦沙環島堤岸建設基本完成。海龍圍海中段堤岸工程已完成75%。下市涌、大衝口涌和白鶴沙涌整治已進場施工。
  危破房改造工作取得新進展。積極推進恩寧路地塊舊城綜合改造試點工作,完成了房屋摸查和拆遷手續,落實了部分房源和資金,至今年春節前已完成動遷469戶,占應動遷總量的24.1%。加快小連片危改地塊改造,寶源路、聯桂北地塊已完工交付使用,聚龍村等地塊的改造工作進展順利。繼續推進零散私有危破房督修工作,去年完成2004年在冊危破房改造808幢,面積9.78萬平方米;累計完成2003、2004年在冊危破房改造4876幢,面積54.81萬平方米,占總任務的95.9%。
  “城中村”改制改造工作有新成效。按照“統一規範、一社一策”原則推進改制改造工作,經濟聯社體制改革、社會事務移交、危破廠房升級改造等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制定了一系列改制配套政策措施。南漖經濟聯社由二級核算過渡到一級核算,西郊經濟發展公司試點股權制度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將原由經濟聯社管理的41座水閘和35個泵站收歸區統一管理,每年減輕聯社經濟負擔544萬元。積極推進危破廠房升級改造,批准改造的廠房面積達30萬平方米。協調解決部分經濟聯社的經濟發展留用地問題取得了初步成效。花地村更新改造總體規劃已經市政府批准,進入了具體論證及實施階段。著力解決“城中村”民眾用水難問題,基本完成南漖經濟聯社“一樓一表”供水管網改造工作。
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新成績。深入實施“青山綠地、藍天碧水”工程。荔湖灣公園擴建的動遷工作已經啟動。建成增埗公園、海北桃花公園、何香凝紀念公園和龍津、階磚巷等一批綠化小廣場,完成大坦沙環島綠化(三期)等17項綠化工程,全年新增綠地面積6萬平方米。大力開展社區環境綜合整治,興賢、泰華等社區整治後面貌煥然一新,還有62個社區的整治工作正在抓緊推進,舊城區物業管理覆蓋率達到75%。完成接龍里、三丫涌、龍津等片區的排水設施改造,“水浸街”問題得到逐步解決。去年創建了國家級綠色社區1個,國家級綠色學校1所,市級綠色社區8個。
創衛及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成效突出。將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作為全區的頭等大事來抓,堅持做到“四個動真格”、“五個超常規”,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年多渠道投入創衛經費達7500多萬元,建立健全了責任問責、領導巡檢督導等創衛工作機制,攻克了一系列創衛難點:大力整治了黃沙地區水產市場、中市地區無證占道市場、坑口市場、梯雲東路周邊水產凍品批發經營場所;全面清理了“城中村”禽畜飼養場所;徹底整治了橫跨南源、昌華、多寶街長約3800米廢舊鐵路兩旁的衛生死角。全年共清拆違法建設約14萬平方米,超額完成市下達的任務。在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創衛工作順利通過了國家愛衛會的暗訪檢查、技術評估和考核鑑定,為長達18年的廣州市創衛工作作出了應有貢獻。認真貫徹國務院和省、市政府關於全面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的工作部署,在全市率先開展聯合督查行動,率先建立舉報獎勵制度,率先簽訂屬地屠管責任書,較好完成了專項整治任務,保證了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
  (三)體制改革邁出新步伐
  財政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完成全區229戶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摸清了“家底”,並制定出台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為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和深化財政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全面推行部門預算,區一級單位及基層單位全部納入部門預算編制範圍。國庫支付改革不斷擴大直接支付範圍,全面鋪開授權支付。全面推進政府收支分類改革,並初步建立財政績效評價體系。不斷加強財政投資評審、財政監管以及政府採購的監管力度,進一步規範了財政資金的使用和管理。
  人事制度改革穩妥推進。在完成全區公務員登記工作的基礎上,完成第一批33個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的申報工作。全面實施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制度改革。穩步推進了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度改革,全面啟動崗位設定工作,已完成改革的事業單位占全區事業單位總數的98.9%,簽訂聘用契約的人數占全區事業單位總人數的96.1%,事業單位人事管理開始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
  企業改革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區建築設計院的整體轉讓,積極推進清平市場中心中藥材專業市場經營管理權方案的實施,妥善處理了蓮香樓、泮溪酒家的改制工作。順利完成區經貿系統56家企業移交國資系統管理工作,全面啟動區建設系統下屬企業移交區國資系統管理工作。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依法依規盤活處理區屬資產物業,確保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四)和諧社會建設成績顯著
  落實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政策,就業形勢良好。積極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初步形成“以需求定培訓、以培訓供需求、以培訓促就業”的培訓就業機制,全年技能培訓11468人,就業成功率79.5%;創業培訓299人,創業成功率37.1%。有96個社區通過“充分就業社區”驗收,創建率達49.7%,提前超額完成市下達創建率40%的要求。在我區召開了全市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現場會。全區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達77.0%,超額完成年初預期目標。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嚴厲打擊惡意拖欠工資、非法用工等違法犯罪行為,推動勞動關係和諧企業創建試點活動,勞動契約簽訂率達85.0%,和諧的勞動關係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強化社會保障工作,保障水平明顯提高。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全區參加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的參保人數大幅增加。重點推進農轉居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全區21個經濟聯社22789名農轉居民實現參保,參保覆蓋率55.3%,居全市前列。全區社會化管理退休人員達11萬人,我區被評為“廣東省社會化退休人員管理示範點”。全面落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應保盡保”。積極開展對特困家庭、特困人員的醫療救助和應急臨時救助,確保困難民眾基本生活和醫療需要。積極做好“雙特困戶”貨幣配租補貼,已受理申請833戶,審核並公示248戶。完成3500多戶“雙特困戶”入住廉租房的入戶調查,符合條件且選擇實物配租的家庭有1076戶分配了廉租住房。開展了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入戶調查工作。努力拓展社區公共服務功能,134間“星光老年之家”為老年人提供多項服務,居家養老和平安鐘服務功能日益強大。目前享受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補貼服務的孤寡和獨居老人有2250多人。金花街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榮獲“全國模範養老機構”稱號。全區在冊義工(志願者)達6萬人,居全市前列,我區獲得“廣東省志願服務金獎”。
  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安全生產工作,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始終保持對刑事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深入開展禁毒鬥爭,嚴厲打擊殺人、傷害等嚴重暴力犯罪以及“兩搶”、“兩盜”等多發性犯罪,加快治安視頻監控系統等技防建設步伐,治安防控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年刑事立案比上年下降23.6%,人民民眾安全感不斷提升。大力開展“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創建活動,37個社區被評為廣東省“六好平安和諧社區”。繼續完善社會矛盾排查調處機制,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及時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保持了社會大局穩定。貫徹消防安全“一暢兩會”要求,全面開展以專業市場、出租屋和“三小”場所為重點的專項整治行動,改善了消防安全環境。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執法隊伍建設,完善安全生產監管網路,在全市率先建立安全生產投訴舉報制度,全面完成各項安全生產工作任務,我區被評為“全市安全生產優秀單位”。
(五)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教育整體實力穩步提升。深入實施品牌學校、品牌學科、品牌教師“三品”工程,紮實開展“2007學校文化年”系列活動,促進教育事業優質均衡發展。共評出五星級書香校園16所,品牌學科156個,品牌教師618人。完成了2007年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建設目標。市一中、真光中學順利通過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評估暨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驗收確認。華僑國小等4所學校被認定為“廣東省智慧財產權教育示範學校”,占全市的50%。
  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完成白鶴洞等3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業務用房改造工作,3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範圍,我區被國家衛生部納入“全國高血壓社區規範化管理項目”廣州管理點,社區衛生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正式啟動中醫藥強區建設工作,積極推進中醫藥文化宣傳基地建設,完善國醫館系列,進一步擦亮“有中醫藥特色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品牌。以創衛工作和食品衛生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為帶動,做好登革熱等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公共衛生體系不斷完善。
  文化事業繁榮興旺。加強基層文化站建設,全區22個街道文化站順利通過省達標評估。啟動“1101”民眾文化工程,成功舉辦2007年廣東省粵劇大匯演和穗港澳“粵劇日”展演(廣州片)活動,進一步擦亮“中國曲藝之鄉”的特色品牌。文化市場管理和“掃黃打非”工作進一步加強,破獲9個非法音像及電子出版物地下倉庫,查繳非法電子出版物40多萬張(盒)。文物保護工作穩步推進,對全區文物進行了全面摸查。制定了《關於加強沙面地區文物建築管理工作的試行辦法》,穩妥推進沙面直管公房置換工作,加強了沙面地區文物建築的保護和利用。成功舉辦第二屆“西關小姐”旅遊形象大使評選活動,提升了旅遊文化的知名度。
體育事業欣欣向榮。積極推進“一十百千萬”群體工程,順利完成組隊橫渡珠江和市龍舟節參賽的任務。西村街等4條街道被評為“廣東省城市體育先進社區”,橋中街等3條街道被評為“廣州市城市體育先進社區”。芳村網球中心和荔灣體育館分別被確定為亞運會網球項目訓練場館和跆拳道項目備用場館,納入亞運場館改造規劃。我區體育代表團在廣州市第十四屆運動會上獲得團體總分和獎牌總數第一,實現自1985年以來廣州市運動會的“六連冠”。
  加強計畫生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開展了“情滿荔灣和諧人口”六大行動,實施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屬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務”工作模式,圓滿完成省、市下達的人口計畫和各項工作目標,我區榮獲“全國計生協會先進單位”稱號。在全市率先建成區級人防指揮所,在人防應急準備評估考核中名列全市第一。我區榮獲“全國第二次農業普查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區檔案局被評為“全國檔案系統先進集體”。物價、武裝、婦女兒童、殘疾人服務、民族、宗教、外事、地方志、老齡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績。
  (六)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穩步推進
  自覺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監督,辦理各級人大代表議案、建議54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為100%;辦理政協委員提案、意見133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為99.2%。推進依法行政,建立健全了重大決策法律論證制度、規範性檔案制定和審查制度、行政審批制度、行政執法隊伍培訓考核制度、行政執法公開制度、行政執法協調製度。不斷提高政府決策法制參謀水平,加強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工作,深化行政審批體系改革。進一步加強審計監督,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資金和重點項目的監督力度。全面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以創新的思路制定實施《荔灣區機關效能建設績效考評辦法(試行)》、《荔灣區機關工作人員行為過錯責任追究辦法(試行)》,深入推進機關效能建設,認真開展糾風專項治理工作,突出抓好查辦案件、源頭防治腐敗和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全區改革、發展、穩定以及各項任務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證。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區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是全區人民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政府,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駐區單位、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等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是:經濟結構仍需進一步最佳化,傳統服務業亟待進一步提升;舊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任務依然十分繁重;國有集體企業改革和歷史遺留問題處理仍需進一步加快;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城市管理、社會治安、消防安全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下一步,區政府將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08年主要工作構想
  200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和北京奧運年,是我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動經濟社會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關鍵一年。荔灣的發展既面臨難得的戰略機遇,也面對許多困難與挑戰。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屆二次全會、市委九屆二次全會和區委十屆四次全會精神,深刻審視所處環境變化,深刻分析優勢與不足,深刻反思思想精神狀態。要繼續解放思想,把握髮展機遇,把思想從不適應、不利於科學發展的認識中解放出來,用世界的眼光來科學謀劃發展思路,用戰略的思維來完善發展定位,用科學發展的辦法來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推動荔灣新一輪大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總體目標,突出“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兩大主題,解放思想,銳意創新,大力最佳化調整經濟結構,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大力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大力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推動經濟社會轉入科學發展軌道。
  今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保持在70%以上。重點抓好以下六項工作:
  (一)堅持穩中求進、好字優先,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按照“一江引領,兩岸互動,突出重點,綜合發展”的思路,抓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關鍵,充分發揮我區作為廣州市中心城區和廣佛都市圈核心區的優勢,以白鵝潭經濟圈和十三行商圈的集聚、輻射和帶動為龍頭,促進全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加快白鵝潭經濟圈建設。按照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啟動建設以帶動荔灣、服務廣佛、輻射泛珠三角為目標,以現代商務和總部經濟為主導,集現代商貿、休閒旅遊、創意產業、高級商住以及餐飲服務於一體的白鵝潭經濟圈,作為荔灣新一輪發展的重要引擎,提升廣州市中心城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抓住廣州市調整完善白鵝潭經濟圈和芳村大道等地區的規劃功能和布局的機遇,加快工業企業的搬遷或轉營,積極推進新隆沙、大坦沙島南、黃沙水產市場和火車南站等地塊的整體開發,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形成新的商貿中心區和近現代歷史文化風貌旅遊區。
做大做強十三行商圈。發揮北片老城區商貿文化旅遊基礎深厚的優勢,充分挖掘“海上絲綢之路發源地”的歷史文化內涵,以上下九商業步行街為軸心,連通周邊的華林玉器城、錦綸會館、荔灣廣場中國水晶寶石城,積極推進康王中路商業地塊的開發,整合商業資源、輻射拓展周邊區域,推動十三行地區專業市場提升經營檔次,美化周邊環境,促進西關文化、現代科技、商貿旅遊交融互動,努力將十三行商圈打造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優秀商業街區。突出“食在廣州、味在荔灣、源於泮塘”的特色,在泮塘一帶加快推進廣州美食園建設,打造“永不落幕的美食節”。
  力促現代服務業和新型工業比翼齊飛。充分利用我區創意產業聚集區列入市級重點項目契機,發揮已建成的廣東塑膠交易所、信義國際會館、沙面工業設計國際交流中心的示範和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現代服務業對地區經濟的拉動力。加快創意產業發展,北片以廣州設計港和廣州中小企業創新科技園為載體,對荔灣路、西華路與中山八路等地區的舊廠房、舊倉庫樓宇進行改造,打造與城市功能相協調的創意產業集聚區域;南片以珠江沿岸信義國際會館至鶴洞大橋區域為重點,加快建設集文化藝術、建築廣告設計和傳統製作與展示於一體的濱水創意產業帶。繼續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配合省市積極推進廣東中煙廣州生產基地、廣州國際醫藥港、廣東塑膠交易所二期、中華液晶城等重點生產力骨幹項目建設。以金沙、海南、五眼橋、大坦沙、海北五大新型工業集聚點為載體,引入符合區域發展方向和產業發展趨勢的帶動性強的項目,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資源的有效整合和業務協同發展,加速產業升級,增強發展後勁。
引導內外源經濟協調發展。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進一步最佳化進出口結構,引導企業擴大技術含量高和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出口。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加快發展總部經濟,吸引更多的國內外企業總部和研發中心落戶我區。進一步制訂落實優惠政策,最佳化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扶持一批重點骨幹民營企業做大做強,鞏固民營經濟在我區的重要地位。
  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繼續推進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項目的立項審批,淘汰落後產能。突出抓好重點項目、重點工程、重點工業企業的減排達標監管工作。繼續推進“退二進三”工作,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循環利用效率。加大環境執法力度,以環保目標考核推動環保責任的落實。做好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推進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
  (二)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創業和生活居住環境
  抓住廣州承辦亞運會和實現“2010年一大變”,加大對城市建設投入的機遇,以打造“兩個適宜”的魅力城區為目標,以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鞏固創衛工作成果為重點,大力加強城區建設管理,進一步提升城區發展承載力。
  大力最佳化城區發展格局。堅持發揮規劃龍頭作用,按照打造白鵝潭經濟圈、現代商旅文化區、東沙工貿基地、龍溪物流園區、大坦沙商務休閒區的格局,進一步明確全區發展戰略和發展定位,使產業布局、空間布局更符合科學發展理念,促進節約集約用地。重點配合市做好白鵝潭經濟圈規劃,深化完善舊城改造更新規劃,積極推進交通路網、河涌整治、“城中村”改造、政府儲備用地和“退二進三”等專項規劃編制,為促進我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科學指引。
積極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繼續配合做好洲頭咀隧道、東新高速公路、武廣鐵路客運專線、軌道交通等重點項目的征地拆遷和建設工作,使我區與珠三角地區及廣州其它城區的交通聯繫更加便捷。以完善東沙地區、大坦沙地區、商貿旅遊旺點和體育場館周邊的道路網路為重點,全面完成東沙大道、和平西路延長線、福州路等道路建設工程,推進實施芳村大道南擴建、花地河東岸規劃路南段、站西鞋城規劃路、黃大仙祠路等道路建設工程。積極爭取實施如意坊放射線、荔灣路延長線、大坦沙環島路等一批路橋建設項目。完成鳳西二路延長段、增滘南路等一批“城中村”道路項目。預計全年新增改造的道路面積將超過30萬平方米。
  全面鋪開水系綜合整治工作。按照市政府批准的《荔灣區河涌綜合整治方案》,遵循“嶺南水鄉風情、水秀花香特色、西關文化韻味”的建設理念,用3年時間全方位推進我區河涌綜合整治工作,努力成為全市河涌整治工作的典範。高標準完成花地河、大沙河、下市涌、大衝口涌的綜合整治,繼續推進五眼橋涌、秀水涌、葵蓬涌、東漖涌、滘口涌、茶滘涌、增埗河等一批河涌的綜合整治工程,大力構築城水相依、城河一體、人水和諧的水鄉美景。繼續推進珠江沿岸景觀建設,重點實施隧道口至花地河口、花地河口至石圍塘火車站、消防中隊至大衝口涌等地段的景觀整治工程。加強區域協調聯動,與佛山南海聯合整治交界水域。對一批“城中村”河湧進行改造、清淤和砌石加固,逐步改善“城中村”的生活居住環境。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編制實施“生態荔灣”規劃,繼續推進“青山綠地、藍天碧水”二期工程。重點實施荔灣湖公園擴建、醉觀公園擴建、花地河兩岸生態景觀林帶和大坦沙環島綠化帶(四期)等13項工程,完成華林寺前綠化廣場、西關大屋保護區綠化廣場等一批綠化廣場項目,推進廣州花卉博覽園生態教育基地和一批生態示範點的建設。全面推進昌華苑、聚龍村等社區整治,舊城區物業管理覆蓋率要達到100%,確保完成市下達的為期3年的社區環境綜合整治任務。按照亞運場館周邊和主幹道沿線環境綜合整治的要求,啟動體育場館周邊環境整治和一批主幹道沿線整治項目。實施為期3年的市政排水設施改造計畫,今年完成新基上下村、塞壩口等片區和陳崗路、水廠路、沿江西路等一批道路的排水改造工程,逐步消除“水浸街”現象。
  紮實推進舊城和“城中村”改造。繼續推進恩寧路地塊的動遷工作,配合市明確該地塊的改造定位和規劃方案,為全市推進舊城改造工作探索和積累經驗。大力推進聚龍村改危和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形成北有陳家祠、南有聚龍村的傳承嶺南建築文化格局。結合消防整治繼續開展小連片危破房改造,逐步抽疏居住人口,改善民眾居住條件。繼續抓好零散危破房的督修改造,力爭在今年底,比市下達的計畫提前一年全面完成2003、2004年在冊危破房改造任務。加大協調指導力度,穩步推進以花地經濟聯社為試點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引導茶滘經濟聯社實施農民公寓建設。採取有力措施,加快推進仍存在用水困難的沙洛等7個經濟聯社的自來水管網改造工程。
  加強城市管理鞏固創衛成果。堅持專項整治與日常管理並舉、重點地區整治與全方位監控並舉,加強日常巡查督導,鞏固創衛成果,防止反彈。穩妥推進環衛作業社會化改革工作。以城管機構改革為契機,深入推行格線化管理,推進“數字城管”建設,實現公安、城管聯動,加快環衛保潔、市政設施、“六亂”整治三支快速反應隊伍的建立。探索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努力實現我區城市管理工作由突擊性管理向長效性管理、制約性管理向服務性管理、經驗性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轉變。
(三)推動改革和創新,增強城區發展活力
  為解決影響發展全局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推進創新型城區建設,必須以改革和創新為動力,努力消除體制性障礙,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加快城區發展提供體制保障和動力源泉。
  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堅持把自主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放在重要戰略位置,大力實施科技新跨越工程,健全創新長效機制,制訂鼓勵創新的政策,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大力支持產學研緊密結合,努力營造有利於企業自主創新的大環境。積極開展招科引資、引智工作,重點推進廣州數控裝備高科技園二期、廣州中小企業創新科技園建設,通過自主開發和聯合攻關,形成具有相對產業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以廣州國際醫藥港為試點繼續加大產學研推進力度,引導企業走科技型發展道路。重點扶持立白、陽普醫療等8家企業推進名牌產品向系列化、規模化發展,加大對商標、名牌產品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為名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堅持實施“一街一科技品牌戰略”,進一步繁榮創新文化。以電子政務為龍頭,全面加強數位化城區建設,推動傳統專業市場公共物流信息服務平台和電子商務平台的建設,促進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加大智慧財產權創造和轉化工作力度,提升我區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出質量和套用能力。
  進一步深化財政、國資、人事制度改革。繼續深化部門預算、政府收支分類、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財政專項資金、財政投資評審等方面的管理機制,積極推進財政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強化制度建設,按制度辦事,提高國有資產的經營效益。進一步理順區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體系中各級架構的職能,完善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體系,加大資產盤活力度,規範行政事業單位出租物業行為。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國有資產監督和管理效能,推進國有資本退出競爭性領域。進一步樹立全區國資“一盤棋”觀念,積極探索在國資系統內盤活的新思路,以企業的優質資產來推進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深入貫徹實施《公務員法》,積極提高我區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不斷完善事業單位聘用制度和公開招聘制度,提高事業單位自身發展的活力。
進一步推進“城中村”改制工作。積極探索採取“政府管理與經濟聯社管理相結合”的方式,逐步實現“城中村”社會事務城市化管理。加快推進經濟聯社股權制度改革,實現集體經濟向股份經濟轉變,福利型股權向風險型股權轉變。
  (四)大力推進文化和社會建設,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必須大力繁榮和加快發展社會各項事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切實加強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現代公民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廣泛開展城鄉社會志願服務活動和各類社會公益活動,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努力創建文明社區、文明行業和文明單位,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和“掃黃打非”工作,繁榮文藝創作,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發展。加快區文化大樓建設,成立西關書畫院,推進粵劇曲藝大劇場建設,不斷完善文化設施。深化“1101”民眾文化工程,打造穗港澳“粵劇日”品牌。做好區圖書館迎接“國家一級圖書館”的複評工作。重點打造西關民居民俗風情區,積極推動禪宗特色文化游,進一步彰顯歷史文化名城風采。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化“品牌學校、品牌學科、品牌教師”創建工作,狠抓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校辦學品位。發揮品牌學校的示範和輻射作用,完善學校之間的幫扶制度。加快三元坊國小、陳嘉庚紀念中學擴建和何香凝紀念國小、河沙國小改造等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積極開展學校文化建設,以“學校體育年”為主題,深化科教結合、藝教結合、體教結合和社教結合工作,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做好廣東省教育強區複評工作,紮實推進義務教育階段規範化學校建設,加強“城中村”學校布局調整,有效規範民辦教育,發展職業教育,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加快發展體育和其他社會事業。以“迎奧運、辦亞運”為帶動,全力推進亞運會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廣泛開展民眾性體育運動,辦好區第十二屆運動會。針對下一屆廣州市運動會競賽項目設定,調整青少年體育項目布局,完成教練員聘用制度改革,推動體育事業加快發展。深化優質服務,突破流動人口管理的難點,以創“兩無”活動為載體,建立和完善人口計生工作新機制,確保完成人口計畫任務。高度重視婦女兒童工作,依法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積極主動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宗教工作,切實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民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外事、港澳台和僑務工作,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做好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進一步提升統計服務水平。全面落實優撫政策,認真做好軍轉幹部、軍隊離退休幹部和復退軍人的安置工作。進一步做好武裝、助殘、檔案、保密、地方志和科普等工作,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五)更加重視改善民生,推進平安和諧荔灣建設
堅持以人為本,落實惠民措施,將財力集中向基層傾斜、向困難群體傾斜、向公共服務領域傾斜,優先滿足民眾的基本公共需求,著力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人民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和再就業。通過政策扶持、資金資助、創業培訓等措施,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和社區崗位,促進多種形式就業,重點幫助困難群體實現就業。認真貫徹新勞動契約法,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逐步建立勞動保障監察長效機制,切實保護好勞動者合法權益。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突出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和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兩大重點,大力推進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的落實。加大推進農轉居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將符合條件的農轉居民納入基本養老保險保障範圍。繼續實施農民工工傷保險“平安計畫”,積極推動高危行業、高危人群工傷保險全覆蓋,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防範和杜絕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做好廣東省第二批“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創建工作。創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推廣華林鄰舍綜合服務中心“家庭義工”幫扶計畫,推動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區第二老人院和“星光老年之家”建設,爭取今年內完成30間“星光老年之家”的達標建設任務。完善流浪乞討救助和臨時救助制度,落實低保標準調整工作,確保困難民眾基本生活需要。
完善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大力實施中醫藥強區戰略,深化中醫“名院、名科、名醫”建設,深入推進中醫藥進社區和中醫“治未病”工作,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的優勢,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最佳化社區衛生服務資源配置,重點推進已列入廣州市社區衛生髮展規劃的1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改造工作,總結和推廣華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模式,不斷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完善衛生監督執法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確保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維護安定團結的社會大局。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努力打造“平安荔灣”。認真做好社區居委會和經濟聯社換屆工作,保證基層民眾民主政治權利落實。加強信訪工作,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健全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置各類群體性事件。鞏固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成果,建立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的長效機制。加大安全生產監管力度,完善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建設,堅決防範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六)著力推進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規範政府行政權力
切實加強民主監督、民主決策和民主考評,廣泛集中民智,充分反映民意,科學民主決策。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人民民眾的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充分發揮內部監督、新聞輿論監督和人民民眾監督的作用,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
以依法行政為基礎、以管理創新為動力,積極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和政府自身建設,提高政府效能。堅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製度建設的要求,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改進行政管理與服務方式,進一步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加強經濟責任審計,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規範經濟聯社一級財務管理,加強對資金運行的監管。以“加強形勢與任務教育,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為主題,加強對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廉政教育。進一步加強規範化管理,探索制定全區政務公開監督檢查及辦理議案、建議、提案的工作細則。建立健全法制諮詢顧問制度,拓展政府法制服務平台,推行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網上辦理制度。抓好機關效能建設績效考評和責任追究制度的落實,深入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建立一支勤政、廉政、優政的幹部隊伍。加強政務公開和社會監督,加快政府電子政務步伐,提高信息技術水平,健全應急處理機制,增強快速反應能力。健全公眾投訴和媒體監督機制,努力促進政府依法行政、管理創新、廉潔高效。
  各位代表:200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推動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重要一年。藍圖已經繪就,目標令人振奮,我們的任務艱巨而光榮。讓我們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讓荔灣人民過上富裕安康的生活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