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呂梁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
  • 外文名:1
  • 別名:1
  • 國籍:1
  • 職業:1
  • 畢業院校:1
  • 經紀公司:1
  • 代表作品:1
  • 主要成就:1

——2005年4月17日在呂梁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市長 聶春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4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4年是呂梁撤地設市,各項工作實現良好開局的一年。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按照市一屆人大一次會議部署,市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緊緊圍繞“謀求新跨越、實現新發展、建設新呂梁”的宏偉目標,全力推進“一主三化”發展戰略,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積極提升市域經濟質量和水平,全面加快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我市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以提升市域經濟總體實力為核心,不斷加快發展步伐,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快速增長。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80億元,同比增長16.2%;財政總收入完成37.7億元,同比增長62.6%,比上年淨增14.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77.2億元,同比增長34.8%;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97億美元,同比增長145.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2.67億元,同比增長51.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64.8元,同比增長18.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179.8元,同比增長11.9%。以上指標不僅全面達到了年初預期目標,而且有五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居全省第一,總體形勢步入改革開放以來最好時期。
2、以大項目建設為龍頭,強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市域經濟特色更加鮮明。煤炭業,按照“建設一批、改造一批、關閉一批”的總體思路,整合資源,強化監管,一批百萬噸以上重點礦井建設進展順利,單井生產規模提高到10萬噸以上。焦炭業,徹底取締土焦、關閉改良焦成效明顯,建成投產40萬噸以上大機焦項目33個。冶金業,在發展大容積煉鐵高爐的同時,大力促進煉鐵向鋼、鋼材延伸,生鐵生產能力達到430萬噸,鋼材生產能力達到230萬噸。化工業,主打煤化工和精細化工兩大系列產品,30萬噸煤焦油、10萬噸尿素等骨幹項目已部分投產達效,5萬噸硝酸鉀、10萬噸碳酸鉀項目全面投產,30萬噸甲醇等煤系列深加工項目正在建設。建材業,堅持規模擴張和技術提升並重、建大和關小結合,整體發展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鋁工業,交口肥美80萬噸氧化鋁一期工程的附屬項目已經開工,揭開了我市鋁土資源規模開發的序幕。與此同時,旅遊、農副產品加工、釀造、高新技術產業等其他行業也在結構調整中有了新發展。全市產值在億元以上的企業達到45戶,利稅在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到28戶,分別比上年增加了25戶、10戶。交城夏家營、文水百金堡、汾陽三泉等市級工業園區形成的工業增加值,超過全市工業增加值的40%,成為推動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3、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題,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和小康建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突破。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總體思路,從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入手,堅持走“以工補農、以財扶農、以農養農”的開放式扶貧路子,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的“三農”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全年農業投入128億元,同比增長319%,發放糧食直補資金1264萬元,減免農業稅2028萬元,有4個縣區提前一年免徵了農業稅。糧食總產達到8.09億公斤,同比增長3.3%,是近五年來最好收成;林果、蔬菜、畜產品產量均創歷史最高紀錄。六大扶貧增收工程順利推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30個,農產品年加工量達到45.6萬噸,帶動農戶32.35萬戶,帶動基地93.52萬畝;農民經紀人發展到2.6萬人,開通了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培訓農民工11.77萬人,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42萬餘人,農民人均勞務收入335元,占總收入的26.4%,占比提高了10.7個百分點;移民搬遷1.51萬人,超計畫4.5%,有42個村完成整村推進扶貧項目。新增解決溫飽人口12.89萬人,減少低收入人口10.08萬人;新增農村小康人口17.4萬人,12.2萬人達到寬裕型小康,農村達小康人數累計達到147.68萬人。
4、以撤地設市為契機,加大城市建設和城鎮化建設力度,城鄉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
我們超前規劃、合理布局,集中力量實施了離石城區濱河南北路和永寧路的美化亮化工程、東川河蓄水二期工程、城區集中供熱、東西過境公路、三山綠化、體育場館等十八項工程,城市功能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其他縣市也積極落實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戰略,把小城鎮建設與工業園區建設、農業產業化經營、民營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培育了一批具有帶動和示範作用的小城鎮建設樣板。堅持以工補農、以工助農的方針,藉助移民並村、礦區開發的有利時機,積極推動新農村建設,在孝義西王屯、中陽太高等小康示範村的帶動下,全市新農村建設方興未艾、穩步推進。
5、以交通、電力、水利建設為突破口,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不鬆勁。一批事關呂梁經濟命脈的路、水、電等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已經開工或建成。汾離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已基本完成,大交一級公路全線通車,忻黑線正在掃尾,改造縣鄉公路369公里,完成村村通油(水泥)路3221公里;橫泉水庫全面開工,完成了13.5萬人口的飲水解困年度任務,累計有118.3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得到全面解決。柳電二期工程即將全面開工,臨縣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即將建成,農網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數以百萬計的民眾得到了益處。與此同時,我們在太中鐵路、岢瓦鐵路、柏葉口水庫等一批後續骨幹項目的立項、勘測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累計完成了320萬畝的農田和荒山退耕還林任務,農田水利建設、天然林保護、通道綠化等改善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的工程紮實推進。
6、以催生市域經濟活力為出發點,民營經濟、對外開放強勢推進。全市以鄉鎮企業、中小企業為主的民營經濟正在由原來“三分天下有其一”向“三分天下有其二”轉變,成為推動呂梁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137.8億元,同比增長62.6%,上繳稅金19.3億元,同比增長84.6%;民營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3年的65%提高到76.6%,上繳稅金占到財政總收入的51%,為農民提供的收入占到純收入的80%;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民營企業達到8戶。在各項招商引資政策的強力推動下,西山煤焦集團、霍州煤電集團、汾西礦業集團、山東肥城礦業集團等省內外多戶大企業先後落戶我市,項目建設有了實質性進展。全市先後確定的420多個調產項目涉及422億元的建設資金,85%以上來源於外來資本和民間資本,僅去年一年就協定引進資金230億元,大開放、大開發的投資創業熱潮蓬勃興起。
7、以科教興市為重點,不斷完善加快發展的支撐體系,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科技開發和推廣工作全面推進,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提高到40%。“普九”達標縣(市、區)增加到10個,高考本科達線人數同比增長15%,城鄉中國小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最佳化。人才資源開發步伐不斷加快,企業吸引人才的主體地位更加強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村衛生工作取得新成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緊急疫情的處置能力進一步提高。圓滿完成了上級下達的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任務,再一次受到省政府的表彰。文化建設明顯加強,湧現出了一批文化藝術精品,民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廣播電視事業健康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積極落實社會保障政策,城市低收入弱勢群體和農村受災民眾得到有效救助。民族、宗教、外事、信訪、氣象、地震、檔案、老齡、殘疾人等各項事業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8、以提升行政效能為目標,大力推進依法行政,民主法制建設和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堅持定期報告工作制度,主動接受人大監督。重視和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意見111件,辦理政協委員提案301件。全面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積極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監督機關的職能作用,行政監察繼續加強。政府黨組成員帶頭公開廉政承諾,政府系統認真落實“勤政為民、廉潔自律、實幹興呂”的要求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作風、工作效率有了較大改進和提高。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是市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市人大有效監督、大力支持,市政協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呂梁市人民政府,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民眾,向駐市部隊、武警官兵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以及所有關心呂梁建設和發展的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三農”問題突出,扶貧攻堅和城鄉統籌發展任務十分艱巨;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比較嚴重,可持續發展壓力很大;財政收入結構不合理,一般預算收入占比偏低,可用財力不足;路、電、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嚴重拖拽著市域經濟快速發展;安全基礎太差,特別是煤礦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面對這些矛盾和問題,我們必須懷著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認真研究措施,下大力氣解決。
各位代表,呂梁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更是一個開發潛力巨大、發展前景美好的新興城市。今日呂梁,正處在謀求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儘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資源大市向經濟強市的轉變,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呂梁兒女一定能夠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更加奮發的精神,去攻克各種艱難險阻,共同開創建設新呂梁的美好明天!
二、2005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2005年是我市經濟結構調整明顯見效的一年,是建設新型能源和原材料工業基地的關鍵一年,是全面實現“十五”計畫目標、銜接“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市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全國、全省“兩會”精神,堅持發展這一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產業集群發展為主攻方向,突出平安、穩定、和諧這一主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全面實施“一主三化”發展戰略,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提升經濟發展水平,改善城鄉民眾生活質量,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根據這一總體要求,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我市200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2%;
——財政總收入完成50億元,增長32.6%;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
——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20%;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以內;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6萬人;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
——大氣污染總量下降8%;
——呂梁市區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天數達到180天。
各位代表,確定這樣的預期目標,一是謀求新跨越的必然選擇。實現經濟的跨越,必須加快發展速度,在當前巨觀經濟形勢持續向好的背景下,我市經濟發展必須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能快則快,努力擴充總量,夯實基礎。二是解決好前進中各種矛盾和問題的迫切需要。我市經濟運行中的諸多問題,社會發展中的一系列矛盾,必須通過加快發展的辦法來解決,沒有一定的速度,困難和問題將會更加突出。三是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的正確定位。這些預期目標,是兼顧需要與可能,充分考慮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確定的,屬於指導性、預測性的,也是留有餘地的,目的是要把政府工作的著力點轉移到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上來。
(一)以產業集群發展為主攻方向,全力推進新型能源和原材料工業基地建設。
今年全市要圍繞建設新型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在提高產業門檻、推進產業集聚、狠抓產業延伸上下功夫,力爭通過產業集群發展,使主導產業的規模優勢、技術優勢、競爭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
推進工業園區建設,提高產業集中度。工業園區是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載體。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交城夏家營、文水百金堡、汾陽三泉、孝義梧桐等園區的建設管理,主動提供綜合服務,通過市場和行政雙重手段淘汰落後企業,力爭使這幾個已經起步的園區儘快跨入全省先進行列。另一方面,要加快交口雙池、離石上安、中陽尚家峪、方山大武、嵐縣普明、臨縣三交等工業集中布局區的規劃論證,穩步推進園區道路、供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嚴把準入關口,力爭使這幾個園區高點起步,規範運行,後來居上。
加快產業鏈條延伸,發展循環經濟。全面落實《呂梁市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意見》,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目標,嚴格執行高耗能、高污染、高物耗設備和產品的淘汰制度,大力推行清潔生產,促進“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覆循環。支持企業圍繞煤—焦—化、煤—焦—鐵—鋼、煤—電—鋁—鋁材、煤—焦—鎂合金等產業鏈條建設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形成上下游產品緊密銜接的聯合生產體系;支持企業通過橫向聯合,促進閒置資源、排空資源、廢棄資源的回收再利用,形成企業間資源互用、產業聯結、首尾相顧、變廢為寶、利益互動的新的資源循環利用模式;支持能源和原材料生產企業向深層次加工和寬領域開發的方向邁進,實現產業的多元化、高效益、集約化發展。
培育大企業大集團,打造工業經濟“旗艦”。運用市場手段,輔之以行政推動,通過資源整合和產權重組等形式,扶持有一定基礎的企業向規模化、集團化方向邁進,真正成為具有規模優勢、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行業領軍企業。引導大企業、大集團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和管理創新,建立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迅速實現由大到強的跨越。全市要集中扶持中鋼集團、山西聯盛、交城亞太、孝義城財、呂梁東輝、文水海威、交口天馬、山焦五麟、文通鹽橋、離石大土河等骨幹企業,力爭年內全市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達到10戶。
推進大項目建設,做強主導產業。煤炭業,要在繼續關閉9萬噸以下礦井的同時,集中扶持22對擬建和已獲得採礦權的百萬噸級大礦建設。以採煤方法改革為切入點,提高中小礦井的技術裝備水平,同時要著力改善煤礦安全生產條件,真正使經濟效益牢牢建立在可靠的安全生產基礎之上。焦炭業,要在嚴防土焦、改良焦死灰復燃,限制並逐步淘汰小機焦的同時,重點支持交城夏家營、汾陽三泉、孝義梧桐、離石大土河四個焦化工業區建設,推動13個100萬噸以上的大機焦項目和2個50萬噸清潔型鑄造焦項目儘快達產達效。化工業,要依託已建成和在建的機焦項目,加快甲醇、焦油加工、炭黑等項目建設步伐,壯大煤化工和精細化工產業,延伸煤系產業鏈條,逐步改變“焦強化弱”和精細化工規模偏小的局面。冶煉業,要嚴格控制300立方米以下煉鐵高爐建設,鼓勵發展450立方米以上的高爐,重點支持5戶100萬噸以上的鋼鐵項目,全力落實太鋼500萬噸鋼鐵項目,積極發展高技術含量的鎂合金項目;大力整合小鑄造企業,重點抓好鑄件項目,並適應鋼鐵行業的發展,扶持100萬噸鑄造工業園區建設,推動鑄造業上檔升級。鋁工業,加快交口縣山東肥城80萬噸氧化鋁一期工程建設進度,推動孝義、柳林、興縣等地鋁工業項目儘快啟動,努力使我市鋁工業規模化開發早日見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