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呂梁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呂梁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是呂梁市人民政府2008年所做的工作報告。

——2007年3月30日在呂梁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呂梁市人民政府市長 董洪運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6年工作回顧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市提出並實施“三個發展”、“三大工程”和“雙百雙千”項目大會戰的起步之年。一年來,在中共呂梁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有力監督與支持下,市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抓住“兩區”開發的重大機遇,按照“開放引進、開發拉長、多元做大、科學發展”的經濟結構調整思路,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全市經濟社會在“十五”基礎上,乘勢而上,蓬勃發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總體實力繼續攀升。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82.4億元,增長18.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82.5億元,增長37.3%;財政總收入完成77.12億元,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5.67億元,分別增長28.6%、37.66%,剔除探礦權、採礦權收入,有8個縣在全省的位次前移,全市位次前移到第五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1億元,增長20.7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為2.3%。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指標增幅居全省第一,市域經濟總體實力進一步攀升。
——重點領域投資增勢強勁,財政支出體現發展取向。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02.9億元,增長32.01%。第一產業投資2.84億元,增長3.2倍;水利、環境保護及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6.64億元,增長39.73%;交通運輸業投資27.49億元,增長42.98%。市本級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增長82.62%,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增長15.52%,自然災害生活救助支出增長35.37%,全市用於“三農”方面的支出達到27.74億元,增長35.71%,統籌發展、和諧發展邁出了新步伐。
——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社會事業發展步伐加快。全市城鎮化率達到33.23%,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9.7%,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45%;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達到62.9公里;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為6.65‰;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增加到54.9%,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4%。這些指標的增幅均高於“十一五”規劃的分年度要求。
——節能降耗力度繼續加大,生態環境建設進展順利。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分別減排21.14%和25.4%;礦區煤炭資源回採率達到55%,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5.8%,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6.33%,萬元地區生產總值平均耗水量下降12.5%。
——就業社保工作不斷加強,城鄉民眾生活繼續改善。新增城鎮就業崗位2.76萬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8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各項社會保險綜合參保人數達到77.8萬人次,覆蓋率達到65%;4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市)參合農民達到128.2萬人,參合率達到87.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30.5元,增長13.5%;農民人均純收入2462元,增長23.7%。
在這裡,我向大會鄭重報告,市一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指標體系的46項指標均順利完成!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諾的“十件實事”全部兌現!全市“十一五”規劃的主要工作首戰告捷!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紮實開展農業農村工作,全力推進扶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穩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所屬項目建設步伐加快,優質核桃連片發展和紅棗烘乾房建設兩項重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糧食獲得較好收成,東西兩山小雜糧產業區種植面積達到292萬畝,占糧田總面積的58.4%。特色種養業正在向區域化、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肉蛋奶產量、牛豬羊存欄顯著增長。
著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繼續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不斷加大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力度。年銷售收入超1000萬元、5000萬元和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分別達到26個、5個和3個。新增勞務輸出9.98萬人,農民人均勞務收入566元,同比增加108元,產業增收的道路越走越寬。
全力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繼續實施整村推進、扶貧移民等扶貧增收工程,完成55個村的整村推進和128個村的扶貧移民工作,有效緩解了邊遠特困山村的生存和生活困難。全市又有11.97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得到解決,超額完成了年度任務。
全面啟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出台並實施了資源型企業幫扶建設新農村和捆綁涉農項目、整合支農資金等政策性措施,紮實推進“十村示範、百村試點、千村治理”,深入實施農村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全面啟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均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全力實施“雙百雙千”項目大會戰,不斷掀起招商引資高潮
充分放大“兩區”開發的政策效應,全面鋪開“雙百雙千”項目大會戰。本著嚴格管理、嚴格考核、嚴格獎懲的原則,出台並落實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272個“雙百雙千”項目已立項186個,開工170個;“項目推進年”活動全面提速,年初確定的100個重點工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25億元,已建成投產39個,工業經濟的規模和水平實現了新的提升。
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招商引資成為經濟工作一大亮點。在“港洽會”、“滬洽會”、“中博會”、“廈洽會”、“烏洽會”等招商引資活動中共簽訂契約、協定59項,引資45億美元、158.3億元人民幣,又有20多戶市外知名企業落戶呂梁,對外開放的裂變效應正在逐步顯現。積極創新項目融資方式,在太原成功舉辦“呂梁政銀企對接會”,與14家省級金融機構簽訂貸款協定、意向1303億元,占到“雙百雙千”項目總投資的一半以上。
(三)繼續加快產業結構升級步伐,著力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加速推進傳統產業規模化進程
有效利用市場拉動、行政推動兩方面的力量,積極實施大項目牽動戰略,一批煤炭、鋼鐵、電力、化工、建材等行業的大項目相繼啟動,有力促進了工業經濟規模化發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比上年淨增63戶;產值上億元的工業企業達到87戶,淨增19戶;32戶列入市“三個梯隊”的重點企業工業總產值占全市的63.9%。
繼續強化主導產業園區式集聚。交城夏家營、文水百金堡和孝義梧桐工業園區被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核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全省對外經濟合作重點項目—晉滬呂梁煤化工業園區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建成和在建的工業園區(項目區和示範區)達到12個,入園企業新增24戶,達到183戶,列入統計範圍的七大工業園區完成工業增加值69.7億元,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38.2%;實現利稅17.2億元,占全市工業企業利稅總額的28.8%。
著力推動資源循環利用。立足資源比較優勢和產業發展實際,堅持循環經濟發展理念,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引導企業循環式生產,著力改造提升煤炭、焦化、冶金三大傳統支柱產業,加快培育發展煤化工、電力、鋁鎂、新型材料等新興支柱產業,一批以針狀焦、苯酐、炭黑、甲醇、烯烴等為重點的煤化工項目以及汽車電器、特種玻璃項目先後開工建成。循環經濟正在逐步走上加快發展的軌道。
(四)緊緊扭住基礎設施建設不放鬆,大力加快特色城鎮化建設
交通方面,209國道、苛大線、祁方線等幹線公路改造基本完成,307國道改擴建工程部分完工;離軍高速公路進展順利,今年年底正式通車;沿黃幹線公路和沿黃旅遊公路建設全面啟動;新增通水泥(油)路的行政村144個,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86.9%;呂梁機場前期工作進展迅速,已被列入國家民航總局“十一五”機場建設規劃。太中(銀)鐵路呂梁山隧道工程進展順利,呂臨支線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孝柳鐵路正在進行電氣化改造,太古嵐鐵路已完成可研,陽侯地方鐵路正式奠基,岢瓦鐵路今年可望建成投運。我市交通運輸狀況、區位條件即將發生重大改善。
水利方面,橫泉水庫樞紐工程提前竣工,柏葉口水庫已被列入國家“十一五”水利發展計畫,千年水庫、魏家溝水庫、坪底水庫、陽灣子水庫以及棗區提黃灌溉等骨幹水源工程正在大力推進;引文入川工程管溝掘進和管道安裝正緊張施工,年內可投入使用。
電力方面,柳電二期建設進展順利,三期工程已取得所有支持性檔案,被列入山西省“十一五”電力建設規劃;500千伏輸變電站可研報告通過初審;以興縣2×60萬千瓦、石樓2×60萬千瓦、離石2×30萬千瓦為主的22個重大電源項目順利推進,一批電網項目相繼開工或建成,電力緊張的局面即將得到較大緩解。
城市建設方面,利用國家開發銀行這一融資平台,大力度投入,相繼在市區鋪開15大項35小項重點市政工程,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繼續提升。以創建衛生文明城市為目標,全面引深“城市管理年”活動,建成了20座免費公廁,增配了清運設備,充實了環衛隊伍,城市環境衛生得到明顯改善,已被命名為省級衛生城市。孝義、汾陽兩市和10個縣城的城市經營和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部分重點城鎮發展特色鮮明,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五)始終堅持統籌發展理念,努力實現社會事業發展新突破
“普九”成果穩步提高,“雙百”示範學校創建工程深入實施,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全面啟動,“兩免一補”政策落實到位,105個城鎮中國小校標準操場建設任務全面完成。普通高中辦學水平明顯提高,高考達線人數同比淨增617人,增幅居全省第一。撤併農村國小375所,建成農村寄宿制學校54所、明德國小16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穩步推進。教育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呂梁學院(呂梁煤炭職業技術學院)和鳳山教育園區建設進展順利。
科技投入力度繼續加大,高新技術得到大力推廣,專利申報量增幅明顯,每10萬人專利申請數達到3.74項。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全市新型工業化產值達到120億元,新型工業化水平達到30%。
文化建設全面加強。電視連續劇《呂梁英雄傳》等一批文學藝術精品獲獎,市青年晉劇團赴京演出獲得成功。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和文物保護工作成效顯著。文化市場監管力度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得到加強。文化下鄉活動蓬勃開展,專業文化院團整體實力步入全省前列,皮影、剪紙、木偶等傳統文化產品走向國內外大市場。
鄉鎮衛生院改造工程全面展開,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日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成效明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進一步擴大,284萬農業人口已有近一半開始受惠。
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水平提高,一批運動健兒在各類比賽中成績優異。呂梁體育館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相繼舉辦了一批高級別賽事,呂梁游泳館開工建設。
(六)高度注重解決民生問題,穩步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新一輪的就業再就業政策全面落實;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發放,失業、醫療、工傷等保險待遇全部兌現,共發放各項社會保險金4.6億元;勞動爭議仲裁案件全部得到解決,為農民工追討拖欠工資1688萬元。城鄉低保、社會救濟、優撫安置等工作得到紮實推進。
環境保護力度繼續加大,準入門檻進一步提高,污染性項目“三同時”制度得到較好遵從,清潔生產大範圍實施,單位生產總值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顯下降;“一企一礦綠化一山一溝”治理模式廣泛推廣,造林綠化“六大工程”進展順利,“藍天碧水”工程取得新的成效。
以煤礦安全生產為重點的大安全監管力度繼續加大,制度建設體現出重大成效。信訪穩定“百日大會戰”成果豐碩,市、縣、鄉三級信訪穩定長效機制基本建立,群體訪、重複訪明顯下降,發展環境有了新的改善。
(七)繼續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全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主動接受人大監督,積極支持政協參政議政。自覺堅持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認真聽取並積極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提案、議案,答覆各類意見、建議、批評等548件,答覆率為100%。
高度重視政府法制工作,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進一步清理並公布了行政許可項目和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市政府新的政務大廳投入運行,一站式、便民化、高效率的服務得到廣泛認同。“平安呂梁”建設繼續引深,“打黑除惡”專項行動和“百日衝刺大會戰”打出了氣勢,打掉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
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大力開展政風行風評議活動。效能監察工作全面加強,市、縣兩級職能部門公開作出服務承諾,對部分不作為或亂作為的單位和個人作出了嚴肅處理。政風行風評議活動深入開展,參評單位多向拓展,政務環境明顯改善,對外形象有了新的提升。
以上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在中共呂梁市委的領導下,同心同德、拼搏進取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向駐呂全體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向所有關心、支持呂梁經濟社會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十一五”的良好開局,展現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美好前景,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也必須正視:一是經濟成長方式總體依然粗放,能耗和環境壓力仍然很大;二是農民增收的產業基礎還不穩固,新農村建設進展很不平衡;三是社會事業欠帳很大,統籌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四是防範安全生產事故的長效機制還不牢固,安全生產壓力依然不小;五是投資和建設環境需要進一步最佳化,自主創新能力亟待加強;六是一些地方的社會治安不好,急需整治。以上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今年務求實現較大突破,務求取得顯著成效,決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各位代表,生動的實踐告訴我們,在呂梁這樣一個百業正舉的新興城市,要實現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力推進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以及不同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必須立足市情,著眼於加快發展、整體崛起,以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奮發圖強,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執行力,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上下同心投入到工作實踐中;必須堅持項目牽動,圍繞提升產業層次、增強企業競爭力和改善發展環境等戰略重點和薄弱環節,布局和建設一批重大項目,通過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必須堅持大開放、大引進,依託資源優勢,引進和吸收一切有利於加快發展的要素,激活後發優勢;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構建以煤礦安全為重點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保障市域經濟健康運行,維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必須始終著眼於以人為本、關注民生這一根本目標,切實把事關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解決好。我們堅信,只要全市上下勵精圖治,銳意進取,更加勤奮紮實地工作,就一定能夠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呂梁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定能夠沿著科學發展的軌道不斷前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