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呂梁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呂梁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是2006年4月24日,呂梁市代市長董洪運做的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內容
——2006年4月24日在呂梁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呂梁市人民政府代市長 董洪運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連同《呂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五”時期及2005年經濟和社會發展回顧
“十五”時期,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緊緊圍繞“三新”奮鬥目標,全面實施“一主三化”發展戰略,大力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引深結構調整,著力建設和諧呂梁,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可喜成就。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0095億元,年均增長13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財政總收入達到6008億元,年均增長4297%,由全省第8位攀升為第6位。
——發展質量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繼續提高,糧食單產比“九五”時期提高149%;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的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到5戶。煤、焦、鋼鐵等三大支柱產業規模快速擴張,鏈條雙向延伸,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80%。新型建材、電力、化工、服務、勞務等產業的發展步伐明顯加快。三次產業的比例由184:467:349調整為67:60:333。
——發展環境逐步最佳化。法制建設加強,依法行政進程加快,服務效率提高,對外開放成效顯著。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全市鋪開並建成300餘處重點市政工程,建成區面積擴展了一倍多。呂梁作為區域中心城市的框架初步形成。
——社會事業長足進步。人才強市戰略深入實施,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35%;基礎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普九”任務全面完成,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有了新的成效,呂梁學院籌建工作全面啟動;民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基層文化建設和文化藝術創作取得新成果;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全面推進,食品藥品放心工程全面開展,抗擊“非典”和防控禽流感工作取得了重大勝利;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被動局面得到有效扭轉。市區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天數達到225天。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就業社保和救災救濟工作順利推進,城鄉困難民眾的基本生活得到初步保障。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130元,年均增長165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91元,年均增長1162%。“十五”時期成為建區以來民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
各位代表,通過五年的努力,我們已全面完成了“十五”計畫預期的各項目標任務。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了呂梁全體幹部民眾的智慧與心血。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以及全市人民,向駐呂省直單位、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所有關心呂梁、支持呂梁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承前啟後的2005年,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著力推進新型能源化工和原材料工業基地建設
項目建設方面,繼續堅持大上項目、上大項目、上好項目,實施重大調產項目173個,完成投資104億元。其中115個工業調產項目已有81個建成投產,15個部分投產,完成投資8371億元,新增產值55億元。全市工業增加值達到1117億元,同比增長26%,工業稅收對財政收入貢獻率達到714%。
園區建設方面,在交城夏家營、文水百金堡、汾陽三泉等“省示範工業區”的帶動下,孝義梧桐、中陽尚家峪工業園區迅速提升,方山大武、嵐縣普明、交口雙池、離石信義、興縣西川和臨縣三交等工業項目區建設全面起步。納入統計範圍的七個工業園區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374億元、工業增加值474億元,分別占到全市的42%、43%,引領產業集群發展的態勢日益凸顯。
培育龍頭企業方面,繼續堅持大項目牽動戰略,先後引進香港建滔集團、大連工具機集團、山東兗礦、法國歐羅福集團等新的戰略投資者,離柳焦煤集團、中鋼集團、大土河焦煤集團等本地企業集團也都有新的骨幹項目開工。40戶重點監控企業產值占到全市工業總產值的639%,其中7戶企業跨入全省百強行列。
發展循環經濟方面,通過政策引導、市場驅動、典型帶動,鼓勵企業鏈條化組合、清潔型生產、循環式發展,一個以煤焦化、煤電鐵鋼、煤電建材等產業鏈條為重點的“資源互用、產業聯結、首尾相顧、變廢為寶、利益互動”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正在形成。
(二)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著力夯實扶貧攻堅和新農村建設的基礎
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小雜糧、馬鈴薯基地面積占到總播種面積的5246%;肉牛育肥基地、絨肉羊基地規模分別達到20萬頭、120萬隻;新增以紅棗、核桃為主的經濟林面積20萬畝;反季節蔬菜達到45萬畝。一批農副產品龍頭企業發展壯大。
勞務輸出和扶貧移民形成亮點。全年培訓21個專業的技工148萬人,轉移129萬人;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近50萬人,人均勞務收入458元。建成25個移民新村,12萬農民搬出了山莊窩鋪。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全年完成317個村村通水泥路(油路)4841公里,村通電話率達到95%,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94%。
(三)以中心城市建設和管理為龍頭,著力推進城鄉統籌一體化進程
中心城市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呂梁市區龍鳳南大街南延、濱河南路東延、濱河北路拓寬改造等一批城市交通網路工程全面竣工,“三山”綠化、集中供熱二期、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一批公益性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各縣市區積極開展城市管理年活動,狠抓市政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服務業發展步伐持續加快。交通運輸、房地產、信息諮詢、商貿物流、餐飲娛樂、文化休閒等城市產業迅速發展,全市傾力打造自然風光游、酒都文化游、黃河古鎮游、革命傳統游等旅遊產品,全年旅遊綜合收入達到824億元,同比增長2591%,旅遊業正在成為呂梁的新興產業和城市名片。
小城鎮和小康示範村建設富有特色。各縣市區把小城鎮建設與工業園區建設、旅遊開發、民營企業發展和中國小布局調整有機結合、統籌推進,一批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工業強鎮、文化名鎮、商貿集鎮、旅遊大鎮迅速崛起。汾陽賈家莊、孝義西王屯、中陽太高等一批小康示範村成了全市新農村建設的樣板。
(四)以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著力緩解加快發展的瓶頸制約
去年10月28日太軍高速公路汾離段勝利通車,同日離柳段奠基開工;忻黑線、大交線和岢大線部分路段改擴建工程全面完成;沿黃公路完成79公里路基工程;307線、209線、沿黃幹線公路、石清線等國省道建設和改造工程已列入投資計畫。橫泉水庫成功截流,引文入川工程近期即可開工。柳林電廠二期工程全面開工,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已經展開;建成煤氣、矸石綜合利用電廠11個,新增裝機容量129萬千瓦;臨縣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全面完工,文水220千伏輸變電工程順利開工。
(五)以軟環境建設為抓手,著力實現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新突破
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全市行政許可項目進一步清理,對行政許可主體資格、許可事項、法律依據、辦理程式等進一步規範。特別是政風行風評議和市級行政審批集中辦理取得重大成效,企業和民眾辦事難的問題得到緩解。
繼續堅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思路,不斷擴大對外經貿合作和交流。先後組團對陝西、內蒙、河北、上海、天津、遼寧等省市區進行了經貿考察和招商引資;參加了4次全國性招商引資洽談會,成功舉辦了中國呂梁第三屆紅棗節;與山西焦煤集團簽訂了300億元的一攬子投資協定;成功舉辦了2005中國呂梁政銀企座談會,簽訂3713億元的貸款協定;組建了城市建設投資公司,搭建了政府與開發銀行戰略合作的平台。
(六)以構建和諧呂梁為目標,著力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繼續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和企業民主管理制度,積極推行政務、廠務和村務公開。繼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不斷加大科技開發力度,引進吸收推廣科技示範項目500項,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比上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積極實施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和寄宿制學校建設,繼續推進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大力開展教師培訓,完成中國小校危房改造164萬平方米。興縣、石樓、臨縣通過了“普九”達標驗收,全市“普九”任務全面完成。188萬名貧困學生享受到了“兩免一補”政策的實惠,高考達線首次突破4000人大關。新建疾病防控中心和傳染病院27個,三級衛生保健網路正在形成。成功舉辦了呂梁市第一屆運動會和多項國家級賽事,展示了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新形象。社會保障工作有序推進,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比上年增加527%、424%和136%;救災救濟工作穩步紮實,困難民眾和弱勢群體的生活問題得到了有效保障。農村計畫生育四項獎勵政策全面落實到位,長效節育措施深入落實,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為583‰。
(七)以推進依法行政為切入點,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全面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進一步規範和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積極推進行政效能建設,全面加強執法人員法律和業務培訓,嚴格推行持證上崗、亮牌執法制度,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法制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在強化資源保護、環境治理、安全生產監管等管理領域作了新的探索,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環境污染限期治理和掛牌督辦制度、安全生產一票否決等制度得到認真落實,“一企一礦綠化一山一溝”治理模式廣泛推廣,政府統籌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能力得到提高。
市政府主動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自覺接受人大監督,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工作,加強同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民眾團體的聯繫,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全年共辦理人大、政協轉來的議案、提案521件,反饋率達100%,辦理滿意率在80%以上。
認真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全面加強政府系統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嚴格執行“會審、聯簽、民評”和“公款報銷公開、職務消費公示、公務接待限額”等六項制度,繼續糾正醫藥購銷、醫療服務、教育收費、公路“三亂”等行業的不正之風,糾正處理了162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負責人的煤礦入股問題,依法清理了16億元的拖欠工程款,維護了政府依法行政、廉潔從政的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