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呂梁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8年呂梁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是2008年4月9日,呂梁市市長董洪運做的政府工作報告。

——2008年4月9日在呂梁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
呂梁市人民政府市長 董洪運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7年工作回顧
2007年是我市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和諧呂梁的重要之年。一年來,在中共呂梁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突出發展現代農業、深化結構調整、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社會事業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等戰略重點,深入實施“雙百雙千”和“環保攻堅”兩大戰役,戮力同心,奮發進取,取得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勝利。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00.1億元,增長16%,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028元,比上年淨增2575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1.1億元,增長48.4%。工業增加值達到310億元,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25.5億元,增長24%。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6.75億美元,增長40.8%。財政總收入達到105.1億元,增長36.3%,總量躍居全省第四;其中一般預算收入達到38.3億元,增長42.7%。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0736元,增長16.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78元,增長12.8%。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為5.1%。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7.0%,萬元生產總值SO2、COD排放量分別下降20.2%、17.2%。城鎮新增就業崗位3.96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在此,我鄭重向大會報告,市一屆人大五次會議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諾的“十件實事”全部兌現!
一年來,我們撲下身子,真抓實幹,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並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經濟結構調整繼續深化,市域經濟成長質量顯著提高。通過工業主導、園區集聚、項目推動和循環經濟牽動“四大措施”,著力推進工業新型化,工業經濟實現了速度與質量的全面提升。全市新建和成長壯大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7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50.2%。工業園區形成的總產值、增加值、利稅在工業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上升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水平。民營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增加到44.12萬人,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0%。有13戶重點企業納入了上市規劃,各項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建成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工業園區3個、省級資源綜合利用示範企業2戶。原煤洗選率達到65%,焦爐煤氣回收利用率達到62%。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新增財力的70%投向了“三農”領域,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推廣力度加大,大秋作物優種覆蓋率達到85%以上,其中玉米、高粱優種覆蓋率達到100%。呂梁山東西兩麓旱垣區優質穀子基地、沿黃丘陵區名優豆類基地、南北冷涼區脫毒馬鈴薯基地初具規模,小雜糧基地面積達到308萬畝,位居全省第一。年產值億元以上、5000萬元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分別增加到3個、5個。累計完成引導性培訓15.36萬人,新轉移農村勞動力6.12萬人,勞務創收50.3億元,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達到1920元,同比增收405元。列入規劃的整村推進和扶貧移民工程順利實施並全部完成。新農村建設“十大模式”全面推廣,80%以上的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捆綁涉農項目、整合支農資金的做法得到了溫家寶總理的肯定,機關企業結對幫扶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在全省推廣。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0.3%,增速近五年來最快。加快服務業發展提上了重要工作日程,一系列政策和工作措施顯現出初步成效。
(二)環保攻堅力度空前加大,生態環境開始改善。藉助“區域限批”東風,全面落實“環保攻堅年”各項措施,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亮劍治污,一大批違規建設企業和落後產能被關停取締,一大批違法排污企業得到有效治理。全年共削減SO25.88萬噸、COD1.49萬噸。空氣品質明顯改善,呂梁市區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22天,由全省倒數第一躍升為正數第一。節能降耗工作全面鋪開,焦化、鋼鐵、水泥三大行業累計淘汰落後產能1969萬噸,節能181.7萬噸標準煤。“造林綠化六大工程”和“三大經濟林覆蓋工程”均超額完成了任務。一幅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生態呂梁”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三)對外開放和“雙百雙千”項目建設縱深推進,發展動力持續增強。在“珠洽會”、“煤博會”、“中博會”等重大招商活動中,共有43個項目對接成功,其中25個項目已開工。在提升產業項目招商水平的同時,積極引導市外資金投向基礎設施和城鄉公用事業,招商引資工作呈現出由“引資”變“選資”的歷史性變化。備受全市人民關注的“雙百雙千”項目大會戰,在立項、用地、環評、開工、籌資等五個關鍵環節上取得了重大突破,282個項目已經開工259個,開工率達到91.8%,其中75個項目全部完工,54個項目部分完工。這些項目的建設掀起了我市新一輪投資高潮,大大加快了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步伐,為市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增添了強大的動力。
(四)基礎設施建設捷報頻傳,特色城鎮化發展步伐堅實。一批事關呂梁發展全局的路、水、電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改造或建成投運。太軍高速公路全線貫通,沿黃旅遊公路黑峪口至軍渡段順利通車,汾平、太佳兩條高速公路正式奠基,縣鄉、鄉村公路建設成果豐碩,公路密度比上年提高了5.7公里/百平方公里,最後16個偏遠行政村結束了不通公路的歷史。太中銀、岢瓦、孝柳等鐵路建設與改造工程進展順利,呂梁民航機場即將立項開工。橫泉水庫樞紐工程喜獲國家水利工程建設最高獎——“大禹獎”、一期供水工程即將竣工,柏葉口水庫上半年有望立項開工,引文入川供水工程全面竣工,“6+1”水利工程全部實現了預期目標。柳電二期工程投入運營,呂梁500KV輸變電工程進展順利,一批220KV、110KV輸變電工程相繼建成,電力供應能力和電網運行水平正在發生歷史性跨越。呂梁市區東川河蓄水及景觀提升工程圓滿完成,城區綠化亮化成效顯著,鳳山、濱河夜景廣受讚譽,集中供熱二期工程如期供熱,垃圾處理廠和污水處理廠竣工投運。深入開展提升市民素質與創建衛生城市活動,城市管理能力和市民共建意識明顯增強,順利實現了省級衛生城市連創目標。各縣(市)大力實施特色城鎮化發展戰略,縣城和重點城鎮建設與管理邁出了堅實步伐。
(五)和諧社會建設成效明顯,“以人為本”執政理念深入人心。以“兩免一補”為主的教育資助政策落實到位,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順利實施,“雙百”示範校建設步伐加快,普通高中辦學條件繼續改善,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穩步發展。市區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呂梁實驗中學高、國中實現分離辦學,呂梁高級中學一期工程等一批新建、擴建工程如期竣工。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達標率達到58.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深入推進,參合率達到90%以上,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邁出新步伐。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建成省級科技示範園區1個、市級示範園區7個,高新技術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3.1%,每10萬人專利申請數增幅居全省第一。“體育設施建設年”成效顯著,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成功承辦了全省第六屆農民運動會等大型賽事。基層文化建設進一步加強,民間文化藝術加快發展,廣播電視和郵政通訊事業長足發展。社會保險擴面工作取得新進展,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同比增加66.32萬人。全年各類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同比減少357起,死亡人數減少60人,煤礦事故死亡人數下降73%。國防和人民武裝工作跨入全省先進行列。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第五次榮膺全省綜合先進市稱號。
(六)民主法制建設全面提升,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自覺堅持向人大報告工作,積極支持政協參政議政,認真聽取並辦理人大代表的建議、意見和政協委員的提案、建議。主動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的聯繫,積極支持群團組織開展工作。不斷加強普法教育,高度重視政府法制建設,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穩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實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狠抓落實年”活動,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繼續加強信訪工作,認真落實市長接待日制度。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初步實現了“發案少、秩序好、民眾滿意”的目標。重拳出擊開展了打擊非法採礦“百日剷除”行動,私挖濫采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全力實施“治超載、保暢通”百日大會戰,公路交通運輸秩序明顯好轉。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同舟共濟、奮力拚搏的結果,是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駐呂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中央、省直屬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呂梁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二、200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
方今呂梁,正處於轉型跨越崛起的新的歷史起點上,有著眾多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一是世界經濟對能源的依存度越來越大,國內市場對基礎能源和鋼鐵、化工等產品的需求繼續高漲,我市主導產業的市場形勢仍然看好。二是國家深入推進中部崛起戰略,繼續加大對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我省被確定為全國唯一的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省份,這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機遇。三是我市作為全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和原材料工業基地,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產業基礎和發展經驗,大規模開發和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條件日趨成熟,加快發展的內動力十分強勁。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在發展過程中依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一是國家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不斷加大建設用地供給、環境容量控制和節能減排考核等調控力度,對項目建設和企業經營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二是制約我市科學發展的縣域、城鄉、產業結構、經濟社會“四大失衡”和交通、水資源、生態“三大瓶頸”問題仍未根本解決,煤礦安全生產壓力依然很大。三是城鄉居民收入與全國、全省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人民民眾對物價較快上漲的承受能力有限,消費拉動發展的能力還較為弱小。加之,我們在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和工作作風等方面還存在一些與轉型發展、跨越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為此,我們既要強化機遇意識,更要樹立憂患意識,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全局,科學謀劃,趨利避害,揚長避短,在新的一年裡繼續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勢頭。
2008年是全面落實“十一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之年。按照市委二屆四次全會的部署,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引深“三大工程”建設,合力攻堅“雙百雙千”項目,繼續堅持“開放引進、開發拉長、多元做大、科學發展”的經濟結構調整思路,大力推進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加快新型工業化、特色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改善民生,統籌城鄉,努力開創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