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營口市政府工作報告

五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奮發圖強,銳意進取,圓滿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2007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56億元,比上年增長21.5%,五年年均增長18.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9億元,增長41.6%,年均增長21%。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11858元,增長17%,年均增長12.9%。農民人均純收入5750元,增長15%,年均增長11.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8年營口市政府工作報告
  • 地點:營口市
  • 類型:工作報告
  • 時間:2008年
主要內容,未來計畫,

主要內容

一、過去五年工作的簡要回顧
  
五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奮發圖強,銳意進取,圓滿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2007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56億元,比上年增長21.5%,五年年均增長18.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9億元,增長41.6%,年均增長21%。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11858元,增長17%,年均增長12.9%。農民人均純收入5750元,增長15%,年均增長11.7%。
(一)加快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2007年完成農業增加值48.1億元,增長8.3%,年均增長8.6%。糧食總產量72.2萬噸,創五年新高;水產品產量42萬噸,增長4.2%;肉、蛋、奶總產量31萬噸,增長6.8%;設施蔬菜、水果面積發展到22萬畝,“一村一品”專業村達到154個。農業產業化邁出新步伐。培育壯大龍頭企業164戶,農副產品加工率達到40%。農業標準化實現新突破。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數量達到84個,比2002年增加70個。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五年累計投入支農資金8.1億元,改善灌溉面積60.9萬畝,比2002年增加45.9萬畝;植樹造林5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3.3%;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1%。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60個試點村建設規劃全部完成,一批惠民實事工程得到有效實施。縣域經濟實力明顯提升。2007年各縣(市)區地區生產總值增幅均在20%以上,2006年大石橋市被評為全國綜合發展指數百強縣(市)。
新型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2007年全市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6戶,總數達到1200戶,比2002年增加614戶。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302.4億元,增長28.5%,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02年提高30個百分點。實現利稅70億元,增長30%,年均增長29.8%。六大產業集群實力顯著提升,實現工業增加值232億元,占工業總量的76.8%。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五年共安排500萬元以上工業技改項目691項,是上個五年的2.3倍。建立市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64個,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184項,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60億元,增長60%,年均增長37.3%。累計開發新產品3777種,8種產品分別榮獲中國名牌產品和全國馳名商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五年共實施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項目92項,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以年均3.8%速度遞減,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計畫以內。
第三產業呈現快速發展勢頭。2007年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86.5億元,增長14.6%,年均增長13.4%。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3.4億元,增長17%,年均增長15%。五年累計投資25.6億元,新建各類市場51處,興辦農家(資)店895家。積極搞活商品流通,加強物價監控,市場秩序基本穩定。物流業快速發展,全市物流總量達到1.86億噸,是2002年的3倍。信息、諮詢、中介等新興服務業不斷壯大。旅遊業發展步伐加快,2006年我市進入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2007年旅遊總收入達到32.1億元,增長82%,年均增長20.5%。金融安全區建設成效顯著,本外幣存款突破500億元,年均增長15.5%;不良貸款比率降至13%,比2002年下降32.4個百分點;證券業得到規範,保險行業快速發展。2007年我市被評為全國金融生態城市。
項目開發建設取得重大成果。五年來,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193億元,是上個五年的4.6倍,年均增長41.6%,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743億元,年均增長54.8%。新上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1033項,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17項。鞍本集團鮁魚圈新廠、中冶京誠(營口)中試基地、五礦中板寬厚板和華能電廠二期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為全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全方位推進各項改革,經濟社會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工業企業改革向縱深推進。堅持因企施策、有序推進的原則,加速實施國有企業轉制和重組。五年共完成企業改制和盤活資產項目285項,分流安置職工6.7萬人,盤活資產17億元,基本完成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任務。積極推進企業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公司制改造面達到80%以上。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加速培育中小企業。2007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420億元,是2002年的3.1倍。
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認真落實惠農政策,共發放糧食直補和農機具補貼等項資金1.3億元。進一步落實土地承包政策,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確權到戶率、林權發證率超額完成省定標準。順利完成農村稅費改革,五年共免除稅費9.3億元。積極化解村級債務,農村債務由2002年的10.1億元降至6.53億元。
各項配套改革穩妥操作。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最佳化機構和編制設定,規範了行政審批程式。實施政府採購、國庫集中支付等財政體制改革,公共財政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搞好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改革,資產質量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三)大力推進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對外開放實現新突破
沿海經濟帶開發成效顯著。以“一港、三區、兩基地”為支撐,整體推進1600平方公里沿海經濟帶建設。大力實施以港興市戰略,五年累計完成投資110億元,完善了港口功能及設施。2007年實現貨物吞吐量1.2億噸,貨櫃運量135萬標箱,分別是2002年的3.8倍和4.5倍,營口港已躋身全國沿海十大億噸港口行列。沿海產業基地迅速崛起,一期44平方公里的基礎設施基本建成,富士康營口科技園等40個重點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完成投資87億元。開發區經濟實力顯著提升,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03戶,註冊外資企業達到450戶,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75.5億元,比上年增長30%,年均增長40.5%。高新區技工貿總收入實現67.2億元,增長50%,年均增長72%。仙人島能源化工區起步區基本實現“六通一平”,大石橋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鎂質耐火材料研發、生產、銷售基地。
外向型經濟實現新跨越。五年來,全市共引進外商投資項目684個,其中500萬美元以上項目65個,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31個;實際直接利用外資7.3億美元,年均增長30.4%(可比口徑)。引進內聯資金469.7億元,實施500萬元以上內聯項目1180個。2007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8.9億美元,其中出口13.5億美元,增長15%,年均增長22.2%。
(四)全面推進和諧營口建設,民生工程和社會事業取得新成就
民生工程建設卓有成效。五年來,市政府共籌集資金45.9億元,有效實施了惠及城鄉民眾的利民舉措,一些多年積累的民生問題得到較好解決。積極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實現就業和再就業36.7萬人次,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13.4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由5.9%下降到3.3%。養老保障體系日趨完善。累計支付養老金44.6億元,參加養老保險人數達到37.8 萬人。五年共發放低保金4.3億元,享受低保人數達到13.6萬人,實現了應保盡保。107萬農民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0%。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6.5萬人,56681名國有集體困難企業退休人員進入保障範圍。建立了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切實維護了農民工合法權益。覆蓋城鄉的救助體系基本形成,五年共籌集款物折合資金1.05億元,救助困難民眾61.5萬人次。發放小額擔保貸款6207萬元,社保等各類補貼近3億元,極大地改善了人民民眾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
各項社會事業健康協調發展。五年共投入財政性教育資金26.8億元,改造中國小危房121所,新建校舍63.5萬平方米。發放就學資助資金1329萬元,惠及45萬名貧困學生。五個縣(市)區通過了“雙高普九”驗收,新一輪“普九”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07年全市普通高中和職業院校在校生分別達到4.7萬人和3.6萬人,是2002年的2.2倍和1.8倍。累計投入財政資金7.3億元,新建了市中心醫院和傳染病院,改擴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114所,有計畫整合了衛生資源,促進了公共衛生和動物疫情防控體系建設,有效控制了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情。五年累計投入資金2.3億元,改善了城鄉文化基礎設施,促進了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體育健身設施走進社區,全民健身活動廣泛普及,競技體育取得顯著成績。人口計生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出生人口結構趨於合理,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52%。以內。廣播電視網路化進程加快,全市91%的村開通了有線電視。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紮實開展,和諧社區建設成果顯著,全民文明素質不斷提高,2007年我市進入省文明城市行列。雙擁工作成果喜人,我市連續兩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國防建設不斷加強,在全國首創國防教育基金和教育基地,全民國防意識進一步強化。民兵預備役、國家安全、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檔案、婦女兒童、紅十字、老齡和殘疾人等項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
(五)城鄉面貌明顯改觀,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
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五年來,全市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122.8億元,是上個五年的5.3倍。出讓土地使用權和採礦權621宗,獲土地出讓金和價款23.4億元。實施棚戶區改造、廉租房建設115萬平方米,完成房地產開發面積1100萬平方米,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由14.7平方米提高到24.5平方米。改造舊住宅小區49個,受益居民5萬餘戶。濱海熱電廠、污水處理廠等一批公益性項目投入使用,鮁魚圈水源和供水管網一、二期改造等工程全部完工,新增日供水能力12.6萬立方米。新建和改擴建青花大街、金牛山大街等城市道路186條,道路完好率由2002年的43%提高到90%,大公交網路基本形成。完成濱海路、營柳路等公路建設和改造2487公里,公路密度比2002年提高14個百分點。全市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01萬千瓦,營口電網開始由220千伏向500千伏等級的升級。加大城市綜合整治力度,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市場管理、交通秩序明顯改觀,城市美化、綠化、亮化、淨化水平不斷提高,物業管理逐步走向規範化。市區空氣、聲音環境質量居全省前列,城市污水處理達到國家二級排放標準。
投資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五年來,相繼開展了“項目年”、“招商引資年”、“科學發展年”、“工業發展年”等主題活動,出台了一系列促進軟環境建設的政策規定。大力削減行政審批事項,市級審批項目由五年前的1573項減少到466項。廣泛實行一條龍服務和一站式辦公,提高了機關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營造了有利於投資創業的良好環境,我市進入全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行列。
(六)切實加強民主和法制建設,政府科學執政、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
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參政議政作用,廣泛聽取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五年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議案和政協委員提案2211件,辦復率100%,滿意率96.7%,辦結率76.2%。深入開展“四五”、“五五”普法活動,依法治市進程不斷加快,全民法律素質不斷提高。全面開展“平安營口”創建活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刑事、治安案件發案率呈逐年下降趨勢。繼續實施領導包案責任制,搞好矛盾糾紛調處,全地區民眾來信來訪量下降44.8%。加強隱患排查和應急處理工作,安全生產保持平穩態勢。
依法行政和科學執政水平不斷提高。認真落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履行政府職責,從制度上保證行政行為的公開、公平、公正。創新政府管理體制,強化行政效能監察,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能不斷強化。政府班子及成員自覺遵守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樹立了廉潔高效的政府形象。
上述成績的取得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依法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的結果,是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中省直單位、駐營部隊、武警官兵關心、幫助的結果,是全市人民發奮圖強、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向所有關心支持營口建設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本屆政府任期的五年,正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和遼寧“五點一線”開發戰略全面實施的重要階段。五年來,我們牢牢把握東北振興和沿海開放的雙重機遇,創造性的提出並全力實施了沿海經濟帶開發戰略,有效破解了長期制約營口發展的一系列重點問題,實現了港口建設與發展的新跨越;實現了以產業基地為代表的沿海經濟帶建設的重大進展;實現了以鞍本集團鮁魚圈新廠為重點的大項目建設的重大突破;實現了傳統優勢產業與新興重化工業的整體推進;實現了國民經濟由恢復性增長轉入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實踐證明,過去五年是我市最佳化經濟結構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五年,是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的五年,是城鄉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社會更加和諧的五年,是夯實基礎、增強發展後勁的五年,也是人民民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
回顧五年的發展歷程,市政府工作主要把握了以下幾點:一是始終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努力實現城鄉建設同步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二是始終堅持不斷解放思想,以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的精神推進思維創新,用改革開放的方法著力解決發展中的關鍵問題;三是始終堅持以港興市和工業強市戰略,舉全市之力支持港口做大做強,集中精力抓好項目開發和產業培育,千方百計積蓄經濟發展後續力量;四是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關注並認真解決民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生產生活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最廣大的人民民眾;五是始終堅持強化政風建設,促進政府組成人員和廣大機關幹部保持昂揚向上的工作熱情和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求真務實,埋頭苦幹,不事張揚,形成了推動營口全面振興的強大合力。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一是農業產業化、市場化程度較低,農民持續增收的渠道不寬。二是工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節能減排壓力較大。三是對外開放整體水平不高,利用外資和出口創匯規模較小。四是財政收入總量偏小,剛性支出不斷增加,收支矛盾仍很突出。五是資源保護、環境治理需要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任務十分艱巨。六是民生工程實施仍面臨諸多問題,城鄉部分民眾生活還很困難,和諧社會建設任務相當繁重。七是人才匱乏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日見突出,勞動力資源結構性短缺已開始顯現。八是政府自身建設還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對此,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未來計畫

二、今後五年和2008年工作的主要任務
  
未來五年,是我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實現營口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決定性階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以更大的魄力推進各項工作,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目標,實現“十二五”高起點開局,努力開創我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市第十次黨代會的總體部署,繼續實施以港興市、工業強市戰略,突出抓好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營口三大重點任務,深化改革開放,推進科技創新,最佳化產業結構,改善城鄉環境,著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關注民生,切實改善人民民眾生活質量和水平,努力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建設沿海經濟強市奠定堅實基礎。
今後五年工作的奮鬥目標是:
——國民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到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8%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年均遞減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1%。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
——沿海經濟帶建設實現新突破。到2012年,沿海產業基地一期44平方公里的開發初具規模,現代化濱海新區框架基本形成,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00億元,初步建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體系。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640億元,年均增長30%。高新區、仙人島能源化工區、船舶工業園等各類園區和鎂質材料基地成為我市未來重要的經濟成長極。
——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大幅度提升。到2012年,港口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港口吞吐量突破2.5億噸,貨櫃運量300萬標箱。全市實際直接利用外資年均增長30%;外貿出口年均增長15%。努力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基本形成。
——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到2012年,現代工業體系框架基本形成,六大產業集群更加完善,成為國內重要的精品鋼材、能源化工、裝備製造、船舶修造及配套產業基地,規模工業增加值達到1000億元。傳統服務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現代服務業迅速壯大,社會服務功能不斷增強。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加快。以農業標準化、市場化和產業化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率達到48%,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鎮化進程,繁榮壯大縣域經濟,構建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城鄉環境顯著改善。進一步調整城鄉規劃布局,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到2012年城市化率達到65%。著力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創造優美舒適的城鄉人居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和諧營口建設取得更大成效。按照“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總體要求,建立起覆蓋城鄉居民的民生保障體系,社區服務水平全面提升,社會管理機制更加完善,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進一步形成。
——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取得明顯進步,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到2012年,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900元,年均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260元,年均增長10%。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人居條件和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2008年是新一屆政府的屆首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對完成今後五年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把握大局,突出重點,確保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08年全市主要奮鬥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667億元,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483億元,增長15%;實際直接利用外資1.72億美元,增長30%;外貿出口15.5億美元,增長1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6.3億元,增長25%;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13280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6440元,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要重點抓好以下九項工作:
(一)強力推進沿海經濟帶建設,加速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
全面提升港口牽動和輻射功能。繼續實施以港興市戰略,不斷加大對港口發展的支持力度,推進仙人島港區、疏港鐵路、公路和出海產業大道建設,確保四期工程和A港池2個成品油泊位年底投入使用。加快構建覆蓋東北腹地的物流網路體系,提高港口的管理與服務水平。全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4億噸,增長16.7%;貨櫃160萬標箱,增長18.5%。
全力推進沿海產業基地建設。以打造集約型、節約型、生態型濱海新城區為目標,加快奧體中心、商務大廈、文化藝術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市政及配套設施,搞好區內綠化、美化,努力營造項目入駐和人口集聚的良好環境。強化外引內聯工作,提高項目簽約率、開工率和投產率,全年力爭新開工項目5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0億元,確保中冶京誠和大族冠華等一批重點項目投產運行。
努力實現開發區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開發區要圍繞提升城市品位,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全力推進紅海新區建設。堅持以大高外項目、環保項目和高附加值項目引進為重點,努力提高招商引資水平。全年確保開發億元以上項目30個,主要經濟指標增長30%以上,逐步成為全市對外開放的先導區、新型工業化項目的集聚區和臨港經濟的示範區。
促進重點區域快速開發。高新區要在逐步完善船舶製造等五大產業體系的基礎上,突出抓好企業技術中心和公共技術平台建設,加快區域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成長,全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長50%以上。仙人島能源化工區要堅持基礎建設與項目引進同步推進,全年完成基礎設施投入2.8億元,確保3平方公里起步區具備項目入駐條件。積極推進大石橋有色金屬工業園開發建設,儘快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
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專業隊伍為骨幹、中介組織為輔助、政府組織協調的招商機制。實施“走出去”戰略,組織策劃好大型招商、項目推介和展洽活動。全年力爭簽約和開工建設500萬美元以上項目19項,其中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10項。堅持以質取勝的方針,進一步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努力擴大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農產品和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出口,增強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
(二)繼續實施工業強市戰略,進一步提升工業經濟整體實力
強化項目支撐作用。圍繞做大做強支柱產業、加快發展骨幹企業和最佳化產品結構,著力擴充項目儲備,積極推進外引內聯,促進一批重大項目的實施。抓緊籌劃中小項目園區,拓展中小項目發展空間。全年確保實現內聯引資220億元,開工建設投資1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200個,新增規模企業160戶,工業增加值增長30%。
培育壯大產業集群。以六大產業為基礎,推動產業配套和項目延伸,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加快鞍本集團鮁魚圈新廠和五礦寬厚板項目建設,帶動精品鋼材配套及深加工項目引進;推進與中海油、中石油等大企業合作,促進精細化工系列產品開發;突出抓好中冶京誠等大型裝備製造、遼寧船舶工業園和沙崗船舶修造及配套等重點行業發展。同時,在提升鎂質材料產業結構、增強紡織服裝業創新能力、提高新型建材業發展水平方面努力實現新突破。全年六大產業集群總產值達到1050億元。
加速實現企業技術創新。圍繞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加大投入。全年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20項,完成投資65億元。加快鎂質材料、紡織服裝兩個共用技術平台開發,積極組建企業研發中心,全年新建市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20個;組織實施技術創新項目100項;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54億元。繼續實施名牌戰略,年內新創省級以上名牌9個,省級以上著名商標10件。
大力推進節能減排。以建設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市為契機,加強重點行業節能降耗工作,全年實施工業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項目25項。建立節能減排指標考核體系,嚴把項目能效、環評關口,堅決淘汰“三高型”落後生產能力。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5%以上,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減少3.2%和2.4%。
繼續深化企業改革。抓住重點、難點企業,紮實做好國有企業改革收尾工作。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益。引導民營企業加速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著力解決產權不清等歷史遺留問題。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和創業成長機制,並在國債項目、技改貼息、信用擔保等方面予以支持。
(三)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促進縣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突出發展縣域工業,積極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小城鎮和園區集聚,加快縣域工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在著力推進中心鎮建設的同時,有重點地培育一批具有產業特色的中小城鎮,不斷提升農村城鎮化水平。用好用足省縣域經濟重點縣、產業項目貼息等優惠政策,確保縣域經濟總量和效益的增幅超過全市平均水平。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不斷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積極發展設施農業、訂單農業和創匯農業。全年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在146萬畝,蔬菜、水果、水產品實現穩定增長,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0%。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全年新建、續建500萬元以上項目20個。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認定面積達到128萬畝。抓緊做好優質農產品商標註冊工作,力爭有更多的品牌載入國家和省農業名牌產品目錄。
加大新農村建設投入。採取財政和社會支持等多種方式,努力增加農業投入。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搞好河道整治和水庫除險加固,全年新增灌溉面積1.8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萬畝。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型林業,完成植樹造林3.6萬畝。優先發展保護性耕作機械,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0.5個百分點。加大水資源、基本農田、海岸線和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力度,認真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推進農村清潔能源建設。加強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切實做好防災減災。積極推進試點村建設,充分發揮示範、輻射作用,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以東部山區為重點,認真抓好扶貧開發工作,推動農村剩餘勞動力多渠道轉移,促進山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
穩妥推進農村改革。鞏固新一輪農村土地延包成果,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機制。抓好村級不良債務清理試點工作,有效化解村級債務。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實行村務公開,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繼續深化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增強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加快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全年新建農業專業合作社100個。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加大科普和培訓工作力度,積極培育農村實用人才。
(四)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強化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努力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進一步完善服務業發展規劃,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工程”,優先發展社區商業,吸引國內外知名商家進駐營口。開發連鎖、配送等現代經營形式,規範中介服務機構,引入信息、諮詢、會展等新型業態。完善港口保稅物流中心、沿海產業物流基地、交通物流中心網路體系,推進商貿物流網路與遼寧中部城市群物流網路對接。
加快旅遊資源整合與開發。充分利用山、海、林、泉、寺等特色資源,開闢溫泉度假、鄉村旅遊和海河風光等特色項目,全力打造“百年商埠、河海之濱、敬母聖地”的旅遊品牌,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努力構建起布局合理、特色突出、開發有序、配套完善的旅遊發展新格局。
(五)高度關注民生民情,推進和諧營口建設
積極構建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以創建充分就業城市為目標,拓寬就業渠道,強化就業培訓,全年實現實名制就業6萬人。嚴格執行《勞動契約法》,建立外來務工人員的保障機制,努力改善用工環境,解決勞動力結構性供需矛盾。繼續完善城鄉養老保障機制,全年養老保險擴面5萬人。建立健全以化解城鄉民眾大病風險為重點的醫療保障體系,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擴面5萬人。認真落實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解決城鄉貧困家庭住房難問題的長效機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做到低保對象應保盡保,各類困難民眾得到及時救助。切實強化市場價格監管,千方百計保證副食品供應,嚴厲打擊哄抬物價等違法行為,確保價格總體水平基本穩定,安排好人民民眾生活。
繼續推進法治營口建設。深入開展“五五”普法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增強全社會法律意識,形成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良好環境。全面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建立預防、管理和打擊的綜合體系,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治安環境。
努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充分發揮信訪、市民投訴中心和民心網的職能作用,暢通民眾訴求渠道,嚴格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有效化解社會矛盾。進一步拓展社區職能,充分發揮街道、居委會促進和諧營口建設的積極作用。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和公共安全,及時消除各種隱患,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建立反應迅速的應急預警機制,妥善處理各類突發事件。
(六)加強城鄉環境建設,改善和最佳化人居環境
進一步加強城鄉規劃和管理。科學搞好《城市總體規劃》新一輪修編,完成各類工業園區和城市重點區片的控詳規劃及100個村莊規劃任務。認真貫徹《規劃法》,規範規劃管理行為,堅決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加大綜合執法力度,全面治理各種與城市發展不相協調的行為。大力推進物業管理四級網路建設,促進管理重心下移,實現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加強城市生態建設,以主次幹道兩側和小區綠化為重點,大力實施城市綠化工程。積極推進節能光源建設,提高城市亮化水平。堅持“控制總量、盤活存量、提高質量”的原則,繼續完善土地招、拍、掛出讓制度,規範房地產開發和交易秩序。以爭創國家環保模範城為目標,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嚴格實施環境評價和“三同時”制度,搞好污水、噪聲、煙塵和廢氣的綜合治理,確保飲用水源水質優良,環境噪聲功能區達標率95%,市區空氣品質達到二級標準。
集中力量為民眾辦好實事。以解決關係民眾切身利益問題和促進社會事業發展為重點,努力辦好“十件實事”:1、改造農村中國小校舍21所;2、改擴建農村鄉鎮衛生院19所;3、培訓農村實用技術人才1000人;4、新建鄉鎮消防站8座;5、建設經濟適用住房40萬平方米、廉租房3萬平方米,改造舊小區10個;6、改造市區街巷道路30條;7、新建營口市光榮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改造老年人活動中心;8、新建營口市博物館;9、改擴建莊林線營口至蓋州段、沈營線營口至高坎段和建設營柳路至莊林線的營濱路;10、實施焦化燃氣綜合利用,新增煤氣用戶1萬戶。建設“五大工程”:1、奧體中心建設工程;2、西炮台公園擴建工程;3、渡口老街改造工程;4、城市污水處理二期工程;5、大夥房水庫輸水配套工程。同時,進一步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西部熱電廠二期、石門水庫等續建工程。
(七)認真做好財稅金融工作,保障資金有效供給
進一步加強財源建設。繼續完善激勵機制,綜合運用貸款貼息、財政補助、信用擔保等現行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培植基礎財源和新興財源。規範稅收征管,加強對重點企業和重點稅種的有效監控,加大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特許經營收入等徵收力度,做到應收盡收。
不斷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重點向“三農”、社會保障、公共教育、基礎科研事業、循環經濟和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傾斜,構建以公共化為取向、以均等化為目標、以規範化為原則的公共財政體制。繼續壓縮消費性支出,節約公用經費。規範政府舉債、擔保行為,建立債務預警和償債機制,規避財政風險。
努力提高金融業競爭力。進一步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加強信用體系建設,防範新的金融風險。引導金融機構不斷深化改革,積極開展金融創新,提高服務水平。加強和完善擔保體系,認真做好企業上市工作,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吸引外埠銀行在我市設立機構。支持保險業規範健康發展,開展農業保險試點。
(八)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以提高素質教育水平為重點,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整體推進新一輪“普九”工作,鞏固高中階段教育成果,重視學前教育、民族教育,關心特殊教育,規範民辦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辦學層次和水平,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努力打造具有營口特色的示範性職業教育體系。完善城鄉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加強人才引進和智力開發,開通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最佳化人才隊伍結構。
加快發展文化、衛生、體育等項社會事業。以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重點,不斷豐富城鄉民眾文化生活,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和文物保護,繁榮、淨化文化事業發展環境。深化醫療機構內部改革,加強社區醫療衛生服務,規範新型合作醫療管理,確保城鄉民眾病有所醫。高度重視重大疫情防控和食品藥品安全,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改善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11%。以下。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全面完成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推進數位電視整體轉換試點工作。深入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廣泛搞好科學技術普及。認真落實民族宗教政策,促進民族宗教事業發展。做好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紅十字、外事、僑台、檔案等項工作。
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倡導“誠信、和諧、務實、創新”的營口精神,弘揚社會正氣,培育文明新風,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以強化海防為重點,進一步加強國防建設,增強全民國防觀念。認真做好國家安全和民兵、預備役及人防工作,不斷提高雙擁共建水平。
(九)進一步提高執政能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工作監督,認真執行和落實人大常委會的各項決議和決定。加強與政協的聯繫和溝通,積極支持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提高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質量。增進與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聯繫。大力推行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強化依法行政意識,全面提高行政執法水平。
加強服務環境建設。以行政審批服務中心運行為契機,深入開展“環境建設年”活動,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建立和完善縣(市)區行政審批便民服務網路體系,全面推行一門受理、聯合審批和限時辦結制度,努力打造優質、高效、便捷、規範的服務平台,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寬鬆的服務環境。
加強政府執行力建設。堅持把維護民眾利益擺到突出位置,加速轉變政府職能,把更多精力用在促進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上來。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防止和克服本位主義,確保政令暢通。建立健全機關績效考核機制,促進責任政府建設,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不斷加強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不做華而不實的表面文章,以良好作風影響和帶動民眾,提高政府的誠信度和公信力。
加強廉政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強化源頭防範,加大對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辦力度,切實解決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發揚艱苦創業、勤儉辦事的傳統,堅決糾正奢侈腐敗、鋪張浪費之風。加大監察、審計等專門機關的監督力度,強化對行政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建設廉潔政府。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營口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已打下堅實基礎;展望未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神聖使命無上光榮。讓我們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和帶領全市各族人民,萬眾一心,開拓奮進,為建設人民富裕安康、社會安定和諧的沿海經濟強市,開創營口的美好未來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