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年工作回顧 ,二、今後五年要求和2008年目標,三、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四、堅持改革開放,為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五、堅持改善民生,穩步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六、堅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
一、五年工作回顧
本屆政府的五年,全省各族人民在黨中央、
國務院和中共
湖南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
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中央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和巨觀調控政策,落實省第八次、第九次黨代會精神,著力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和基礎工作,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勝非典疫情和局部地區嚴重自然災害,全面完成了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和任務。
———過去五年,是經濟實力明顯提升的五年。全省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2007年達到9145億元,年增長14.4%。經濟效益不斷提高,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21.4 %,2007年達1119億元,增長25.2%。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三次產業由2002年的20.4∶36.7∶42.9調整為2007年的17.6∶42.7∶39.7。新型工業化加速推進,裝備製造、鋼鐵有色、捲菸製造等10大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現代農業發展取得成效,基本形成5大產業鏈和10大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糧食連續四年穩定增產,2007年糧食產量582億斤。服務業發展活力增強,商貿、物流、旅遊、文化等產業快速崛起。生產要素流動活躍,人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涌動湖南,2007年全省航空口岸出入境突破50萬人次;全省存、貸款餘額五年分別增加5073億元、3229億元,年均增長17.7%和15.3%,2007年底達到9155億元、6158億元,年分別增長17.4%和17.7%;五年累計資本市場直接融資495億元;保險業收入年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4.6%,2007年達到3356.5億元,年增長18.4%。區域經濟良性互動發展,長株潭核心帶動作用顯著增強,“3+5”城市群建設積極推進,湘西地區開發戰略成效明顯,湘南地區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取得較大進展。
———過去五年,是城鄉面貌明顯改觀的五年。五年累計完成投資13639億元,年均增長25.9%%,2007年完成投資4294.5億元,年增長32.4%,一大批交通、電力、水利、市政、通信等基礎設施建成投入使用。2007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40.45%,比2002年提高8.45個百分點。五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裡程753公里、發電裝機容量1220萬千瓦;洞庭湖區加高加固防洪大堤1080公里,主要渡口改渡為橋。啟動1211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五年新修和改造通鄉通村公路9萬公里,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全面實施,大部分農村地區實現電視、電話、郵政村村通,212萬農村人口解決飲水困難,建設農戶沼氣池80多萬個。2005年開始全省全面免徵農業稅,農村綜合改革試點擴大到46個縣(市、區)。2007年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寄宿制學校建設取得成效。99個縣(市、區)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了覆蓋全省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年新增城鎮就業336萬人,2007年在全國率先實現縣以上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生態條件不斷改善,森林覆蓋率達到56.1%。年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5040萬畝。2007年萬元GDP能耗比上年明顯下降,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首次實現雙下降。集中關停環洞庭湖234家環保不達標造紙企業,局部水質由Ⅴ類上升為Ⅲ類。
———過去五年,是改革開放明顯推進的五年。省屬國企改革階段性任務基本完成,國資監管體系基本形成,組建了有色控股等大型集團,40戶國有控股、參股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全部完成或進入股改程式;土地、資本、人才等要素市場和投融資、糧食流通、價格等改革取得新進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探索出“湖南模式”,公共財政體制不斷完善,行政管理體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穩步推進。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發展,2007年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4.4%。開放型經濟加快發展,進出口總額五年年均增長27.5%,2007年達到96.9億美元,年增長31.8%;五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達108.4億美元,年均增長26%,2007年增長26.1%。引進戰略投資者力度加大,已有42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湖南,116家國有和民營大企業在湘投資,其中與26家中央企業實現成功對接。“走出去”邁出新步伐,跨國投資擴大到美英法等20多個國家。口岸門戶建設得到加強。區域經貿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入,成功舉辦第一屆中博會、第四屆珠洽會、首屆湘商大會和湘洽會。
———過去五年,是人民民眾實惠明顯增多的五年。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五年年均分別增長12.1%和10.2%,2007年分別達到12294元和3904元,年增長17%和15.2%。連續四年堅持每年為民辦八件實事,解決了一批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適時適度提高養老金和城鄉低保標準,並確保足額按時發放。困難民眾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五年建設城市廉租住房112.5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1234萬平方米。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五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年均漲幅為3.3%,2007年為5.6%。扶貧救災救濟成效明顯,五年累計投入救災資金15.2億元,財政扶貧開發資金26.7億元,減少農村貧困人口86萬。
———過去五年,是各項社會事業明顯進步的五年。科技創新取得較大進展,五年共取得各類科技成果4771項,專利申請量4.4萬件,授權量2.1萬件,獲國家級科技獎勵連續五年居全國前列。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基礎教育進一步普及和鞏固,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職業教育加快發展。公共衛生體系不斷健全,重大疾病預防取得較大成效,全面建立城鄉醫療救助制度,2007年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路覆蓋率達到81%。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不斷加強,2007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5‰。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文化市場健康有序,文化產業長足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更加繁榮。成功舉辦全國第五屆城運會,競技體育保持全國十強,民眾體育活動廣泛開展。民族、宗教、對台、工商、外事、僑務、貿促、參事、文史、地方志、檔案、保密、審計、統計、質監、食品藥品監督、氣象、地震、測繪、人防和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老齡、殘聯、紅十字會等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步。
———過去五年,是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明顯加強的五年。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深入,全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民主建設有序推進,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五年共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5198件、省政協委員提案3406件,辦復率100%。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深入推進。政府法制工作不斷規範,五年共提請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63件,制定省政府規章56件。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五年減少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967項。推行政務公開,集中公布執法部門執法依據,完善政府決策機制,建立院士專家諮詢制度。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積極推進,集中治理商業賄賂,嚴肅查處一批違紀違法大案要案。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嚴打整治,全面推進社會管理工作和平安創建活動,狠抓安全生產,強化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確保了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全民國防教育不斷加強,國防動員建設取得新成效。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預備役部隊和民兵在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和抗災搶險中,作出了重大貢獻。積極推進擁軍優屬、擁政愛民,軍政、軍民關係更加密切。
過去五年的實踐,積累了寶貴經驗,主要是:始終突出發展第一要務,堅持科學發展,堅決貫徹國家巨觀調控政策;始終突出“一化三基”,大力推進“三化”進程;始終突出體制機制創新,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始終突出為民辦實事,堅持把人民民眾利益放在首位。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全省各族人民團結拼搏、艱苦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幹部和知識分子,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湘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指戰員、政法幹警,向中央駐湘單位,向熱心支持湖南改革發展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和台灣同胞以及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績令人鼓舞。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們的工作與全省人民的期待還有不小差距,前進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思想還不夠解放,對外開放需要進一步拓展;經濟結構不夠合理,增長方式仍然比較粗放;經濟成長的資源環境代價較大,節能減排任務艱巨;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大;改善民生工作仍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就業和物價上漲的壓力大,社會保障體系有待完善;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不利因素仍然較多,安全生產形勢較為嚴峻;政府自身建設必須加強,反腐倡廉的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公共管理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有待提高。我們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高度重視,切實解決這些問題。
二、今後五年要求和2008年目標
今後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和2008年的主要目標
今後五年是搶抓戰略發展機遇的關鍵時期。當今世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在經濟全球化推動下,世界經濟仍將保持平穩態勢,但制約全球經濟成長的新問題增多,國際經濟環境更趨複雜。黨的十七大號召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邁入全新發展階段;全國各地好中求快、奮勇爭先、競相發展,我們面臨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競爭態勢。
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必須增強時不我待的歷史責任感和現實緊迫感,緊緊抓住中部崛起和沿海產業轉移等一系列重大機遇,積極應對挑戰,立足全省人民努力奮鬥形成的良好發展基礎,珍惜全省上下心齊氣順、奮發向上的大好局面,不負全省人民加快富民強省的迫切願望,始終保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的闖勁,始終保持破解改革發展中各種矛盾和問題的韌勁,始終保持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取最大福祉的幹勁,奮力開創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
今後五年要圍繞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銜接啟動“十二五”規劃,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第九次黨代會的決策部署,以富民強省為主題,不斷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堅持以新型工業化帶動提升“三化”,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和基礎工作,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推進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推動區域協調和城鄉協調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努力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力爭到2012年,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邁出較大步伐,“兩型社會”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以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為骨幹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基本形成,經濟社會更加繁榮,改革開放更加深入,環境更加優美,城鄉民眾生活更加富足,社會更加和諧。
200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做好2008年的工作,對實現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08年力爭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財政總收入增長12%以上;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新增城鎮就業6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5%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1‰以內。實現上述目標和任務,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科學發展。始終堅持好字優先、好中求快、穩中求進、緊中求活,認真貫徹國家巨觀調控政策,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著力把握髮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增強發展的協調性,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堅持改革開放。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突破重點、難點問題,帶動和活躍全局;不斷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造、創業活力,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堅持改善民生。堅持以人為本,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注重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改善民生,完善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把發展成果更好地體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上,特別是要著力改善低收入民眾生活,努力形成共建共享和諧社會的生動局面。
———堅持依法行政。規範權力運行,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完善制約監督機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創新政府管理方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進程。
三、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立足現實基礎,圍繞提升經濟整體素質和產業競爭能力,努力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共同拉動,一、二、三產業協同帶動,城鄉、區域協調互動的發展格局。
(一)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培育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制定和完善產業政策,依託骨幹企業、重點園區、公共服務平台和知名品牌,以項目為載體,促進產業集聚和專業分工,形成產業集群優勢。把發展產業集群與加快園區發展結合起來,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生態環保的原則,整合、提升各類園區,抓好長沙、株洲國家級高新區的擴區,支持一批重點園區加快發展。把發展產業集群與培育特色產業基地結合起來,重點建設新材料、機電一體化等國家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以及一批省級特色產業基地。把發展產業集群與增強產業配套能力結合起來,鼓勵支持中小企業圍繞骨幹企業發展專業化配套生產,培育一大批“小巨人”企業。
做強做大骨幹企業和優勢產業。進一步推進兼併、重組、管理創新,集中力量扶持華菱鋼鐵、有色控股、中聯重科、湖南中煙、三一重工、巴陵石化、長嶺煉化、湘投控股、長豐汽車、株洲電力機車、湘潭電機、南車時代、長城信息和48所等骨幹企業,加大“雙百工程”實施力度,力爭新增一批主營業務收入過100億元、50億元的企業。整合資源和發揮優勢,引進、新上一批重大產業建設項目,重點扶持十大優勢產業加快發展,促進形成一批產值過千億元的產業。支持中央在湘企業的發展和改革,支持國防科技工業和軍民結合型優勢產業加快發展。
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是加快全省發展的必由之路。始終堅持創新驅動,把建設創新型湖南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努力塑造新的競爭優勢。充分運用省部共建、校企共建機制,搭建創新平台,健全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整合科研院所,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中、向產業集聚,認真抓好首批27家省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和優勢企業智慧財產權培育工程,鼓勵企業獨立或聯合高校建立工程技術實驗室、博士後工作站。加強創新體系和創新平台建設,重點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基地、成果中試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火炬創業中心、留學人員創業園建設。充分利用世界科技創新的最新成果和技術儲備,發揮我省在超級雜交稻、碳碳新材料、生物製藥、人類幹細胞、工程機械、電動汽車、風力發電、軌道交通、先進電池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工程和科技專項。建立多元化科技創新投入體系,充分發揮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導示範作用。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儘快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加快實現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地依靠自主創新轉變。
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以信息化帶動新型工業化,以新型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倍增和催化作用,促進信息技術與研發、生產、行銷、管理四大環節的融合。重點發展太陽能光伏能源、軟體、消費類整機、新型顯示器件等信息產業集群,加快建設(湖南)國家動漫遊戲產業振興基地和國家移動電子商務產業園。積極套用數位化設計、數控加工、網路等信息技術,提升企業的產品研製和技術開發能力,改造和提升鋼鐵、有色、建材、食品、石化、林紙等傳統產業,促進先進制造業發展壯大。
(二)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切實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始終把“三農”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全面落實中央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進一步完善各項涉農補貼,特別是加大對提高農業生產能力的政策性補貼。繼續為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切實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積極推廣超級雜交稻種植,確保糧食總產穩定在580億斤左右。圍繞保障主要農產品供求總量平衡、結構平衡和質量安全,大力發展多種經濟作物,發展綠色產品和無公害產品,重點擴大油料種植面積,發展雙低、優質油菜;創新養殖業發展方式,改良生豬品種,促進傳統粗放式養殖向現代集約化規模養殖、健康養殖和小區養殖轉變。堅持大幅度增加農業和農村投入,加強以水利設施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農村通達通暢、電網完善、湖區血防、鄉村清潔、潔淨能源、自來水普及、土地開發整理等工程。繼續推進洞庭湖區治理,重點加大對蓄洪垸、防洪堤、安全樓台和35個縣市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設投入。不斷健全抗災救災長效機制,完善抗災救災體系,加強地質災害防禦和森林防火,加強氣象、水文、地震等防災減災預警體系建設。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現代工業裝備為物質條件,以農業產業化為重要途徑,不斷完善公司加農戶的產業化模式,積極探索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堅持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為導向,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戰略性主導產業、區域性優勢產業和地方性特色產業,重點培育糧、豬、棉等十大優勢產業。大力發展農林產品加工業,緊緊抓住大宗農產品深加工、主導產品精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三大重點,突出龍頭企業帶動,發展食品加工業,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著力培植農村新興產業,發展生物質產業、高效園藝業、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積極引導農民發展各種專業組織,培育一批高素質的現代農業經紀人,提高農民的市場化組織程度。加快推進農業科技研發,完善基層農技推廣和服務體系,健全動植物疫病防控機制,提高服務現代農業的水平。
繼續推進新農村建設。積極探索交通沿線與城郊區、山丘區與湖區、經濟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新農村建設的不同模式,使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成為我省現代化建設的雙輪驅動。按照科學規劃、積極引導、以點帶面、穩步推進的原則,突出產業發展、小城鎮建設和鄉村布局,繼續推進“千村示範”工程,以改路、改欄、改廁、改廚、改水和垃圾污水處理為突破口,促進改善村容鎮貌。
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鄉鎮企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挖掘種、養業內部增收潛力,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農民更多地受益。完善政策,引導務工能人返鄉創業。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實施“百萬培訓工程”和“陽光工程”,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增強農民就業、創業和創收能力,增加農民勞務收入。
(三)積極推進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促進和帶動區域協調發展
國家批准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是國家實施區域發展的重大戰略布局和重大舉措,是湖南人民的多年夙願和期盼,是我省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我們必須倍加珍惜這一難得的重大發展機遇,切實履行重大歷史使命,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綜合配套改革為保障、“兩型社會”建設為目標、城鄉民眾生活水平提高為目的,把試驗區建設成實現富民強省的重要載體和發展平台,調動全省上下參與的積極性,努力營造全社會參與試驗區建設的良好環境,吸引更多的海內外客商關注湖南,使更多的生產要素和創新資源聚集湖南,加快我省實現富民強省步伐,同時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積累經驗。
堅持解放思想為先導。加快試驗區建設必須把觀念更新和體制機制創新作為首要任務。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堅決摒棄不適應、不利於科學發展的觀念,破除體制機制的障礙,把解放思想落實到推進“兩型社會”建設上,落實到具體的綜合配套改革方案和措施上。在國家的支持、指導和幫助下,大力弘揚敢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神,力爭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率先突破、形成優勢,在破解實現科學發展的瓶頸制約方面積極探索、有所貢獻,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積累經驗、有所作為。
全面啟動綜合配套改革。按照“兩型社會”建設的要求,堅持改革的整體性、協調性、關聯性,把創新體制機制放在突出位置,加快編制改革和規劃方案,力爭在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土地管理、產業發展、自主創新、金融服務、對外開放、財稅體制、社會保障、戶籍制度、市場監管、行政管理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積極探索建設中國特色新型城市化特別是城市群建設的路子,儘快形成長株潭新型城市化和城市群建設、管理的機制,形成有利於資源節約、發展循環經濟的機制,有利於環境友好的機制,有利於“兩型”產業發展的機制,有利於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機制,真正把長株潭城市群建設成為我省改革創新的先導區,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新農村建設和“兩型社會”建設的示範區。
加快“兩型社會”重大項目建設。突出建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項目,使試點工作邁出實質性步伐。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新五同”,即:交通同網,著力形成三市立體交通網路,加快武廣客運專線等重大項目建設,啟動長沙城區軌道交通項目建設,加快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湘江長沙航電綜合樞紐等前期工作;能源同體,著力改善三市能源結構,建設三市成品油、天然氣輸送管道,推進新一輪城鄉電網改造,實現三市用電同網同價;信息同享,著力推動三市統一信息平台建設,形成資源共享、互聯互通的機制,實現三市城區通話同費,推進三市廣電節目同步收看;生態同建,著力探索建立加強三市生態保護的補償和融資機制、企業治污補貼機制和市場化的排污收費機制;環境同治,著力促進節能減排,全面完成三市重點企業治污和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等項目。以湘江生態經濟風光帶建設為重點,推進三市林業生態一體化建設,重點建設城市綠化隔離帶,改善長株潭城市居住環境,建設生態優美、環境宜居的城市群。大力推進“兩型”產業為支撐的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湖南航天科技工業城、航空工業城和臨空經濟區,推動三市在風電裝備、工程機械、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的深層次合作,實現集群化發展。圍繞把長株潭城市群建設成中部地區的物流中心、文化中心和金融中心,重點建設長沙金霞、湘潭九華等物流園區,大力發展會展、動漫、創意、旅遊等產業。
以試驗區建設帶動新型城市化和區域協調發展。抓緊編制完成全省主體功能區建設規劃,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建立健全區域協作、互動機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繼續實施“3+5”城市群戰略,以推進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帶動“3+5”城市群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城市發展格局。進一步加大湘西地區(含自治州、張家界、懷化及邵陽6縣市、永州江華縣)開發力度,著力抓好第二輪175個省規劃產業項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社會事業發展。抓住國家調整加工貿易政策以及國際、沿海產業轉移的機遇,充分發揮我省毗鄰粵港澳的區位優勢,充分發揮湘南開放開發區的作用,在湘南地區培育一批產業轉移和加工貿易基地,建設我省資源深加工的新型工業區。繼續將湘西自治州作為扶貧攻堅主戰場,加快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庫區的發展步伐,堅持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突出抓好扶貧產業培育、勞動力轉移培訓、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促進脫貧致富。認真落實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重點培育一批縣域工業園區,壯大縣域特色產業,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開放型經濟和勞務經濟,建設和提升一批經濟強縣。
(四)合理引導投資和擴大消費,增強對經濟的拉動力
有效引導投資增長。認真貫徹國家巨觀調控政策,加強產業政策引導,調整和最佳化投資結構,加大投資力度,提高投資效益,集中抓一批影響全局、支撐長遠發展的大項目,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效支撐。圍繞夯實能源基礎、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加強主電網、城鄉電網改造工程建設,積極發展火電、水電和風力發電,建成益陽電廠二期,加快懷化托口電站、銅灣電站,永州浯溪電站,益陽柘溪電站,張家界長潭河水利水電樞紐工程,常德皂市水利樞紐建設,全力爭取核電站建設項目。開工建設四川-湖南±66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構築能源保障“高速公路”。圍繞構建立體綜合交通網路、提升交通樞紐地位,建成或基本建成常吉、長株、韶山高速公路;抓好衡炎、邵永、衡邵、潭衡西、宜鳳、吉茶、永藍等高速公路、岳陽城陵磯港區、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張家界荷花國際機場擴建等項目建設;力爭開工建設廈蓉高速公路郴州段、安邵、吉懷等高速公路;重點加快常安、澧常、岳常、張花、長瀏、京珠高速湖南段擴容工程,婁新、衡岳、隨岳、懷通、永賀等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繼續實施國省幹線改造、農村公路暢達工程,儘快開工建設湘桂鐵路複線、衡茶吉鐵路。圍繞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提升信息通暢能力,加快實施信息設施改造,加強信息化區域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圍繞改善城市基礎設施條件、完善城市功能,啟動實施一批城鎮供水項目,加強城市主幹道及快速環道建設。圍繞培育骨幹企業和優勢產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擴大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投入,建成益陽晶矽生產項目,啟動華菱集團汽車板、矽鋼、5米寬厚板,長豐汽車柴油發動機,中石化長嶺煉油結構調整及油品升級改造工程,巴陵石化非乙烯化工工程以及金天鈦業、海螺水泥新型乾法生產線、冷水江天寶30萬噸緊固件製造工程等重大產業項目。重點建設嶽麓山大學城、韶山一號工程、省“三館一中心”等社會事業工程。
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堅持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調整經濟結構、改善增長質量的主要措施。落實各項消費政策,培育消費熱點,合理引導汽車、文化、保健等新興消費領域的發展,增加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供應,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積極發展社區商業,不斷壯大連鎖經營,發展新型業態。大力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和條件,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加快農村流通體系建設,推進現代流通方式向農村延伸,全面提升農村消費市場。把增加民眾收入包括財產性收入,作為提高消費能力的有效途徑,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完善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擴大中等收入家庭比重,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著力改善消費環境,倡導健康和諧、可持續的消費觀念,推動形成綠色、安全、文明的消費行為。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抓好食品藥品為主的產品質量監管,深入推進農村藥品供應網和監督網建設,確保公眾飲食和用藥安全。採取有力措施穩定物價,加強價格監測和監管,完善和落實因基本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對低收入民眾的補助辦法。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以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為方向,形成與先進制造業和現代農業相配套、與新型城市化進程相協調、與城鄉居民需求相適應的服務業體系。突出發展以現代物流、信息、科技服務、中介服務等為重點的生產性服務業。做大做強旅遊支柱產業,完善旅遊產品體系,大力開發休閒度假、商務、會展等高端旅遊產品,加快開發新的特色旅遊品種和旅遊精品,加大崀山、南嶽、鳳凰古城以及紫鵲界梯田等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力度,加快張家界世界旅遊精品建設,培育一批知名旅遊品牌。抓好以養老、家政等為重點的社區生活服務業。發展和提升湘菜產業,扶植一批湘菜龍頭企業。
(五)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著力推進節能減排。堅持把節能減排作為硬任務、硬指標,作為綜合考核評價和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嚴格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積極構建節能產業體系,最佳化用能結構,實行差別電價,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行業,重點抓好鋼鐵、有色、電力、石油加工、化工、建材6大行業的節能降耗,加快重點用能企業的節能技術改造,推進28家列入國家“千家企業節能行動”企業的節能降耗工作。推進建築節能,加強交通節能,引導商業和民用節能,推廣農村節能,發揮政府機關節能示範效應,繼續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堅決依法關閉一批小火電、小冶煉、小水泥、小造紙企業和小礦山,大力開發、推廣和套用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組織實施節能減排科技創新專項行動,實施碳排放權交易制度。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構建資源循環式利用、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社會循環式消費的良性互動發展模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抓好株冶、智成化工、汨羅循環經濟工業園和永興縣、株洲清水塘工業區、泰格林紙集團等國家循環經濟試點。推進工業廢物綜合利用和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建立縣級以上城市垃圾收集系統,實施工業廢水達標排放工程。
集約節約利用資源。堅持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嚴格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完成全省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實施城鄉建設用地統籌,完善土地儲備政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拓展用地空間。加強土地執法監察,堅決清理和處置閒置用地。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強化對重點礦區、重點礦種的專項整治,促進礦產資源有序開發、規模開發、持續開發和綠色開發。加強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和統一管理。加大稀缺性、戰略性資源的勘探力度,提高保障支撐能力。
切實改善生態環境。全面啟動湘江流域污染防治專項行動,突出抓好流域內衡陽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有色金屬採選冶等重點區域的污染治理。鞏固洞庭湖污染整治成果、開展全省造紙行業污染整治。加快全省城鎮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步伐,積極探索新的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三年投入100億元,在全省所有設市城市和縣城建立污水處理設施。加強飲用水源管理、農村面源污染防治以及畜禽養殖環境監管。嚴格執行新上項目環境準入條件,嚴控產生新的污染。繼續抓好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建設和保護好森林、濕地生態系統。
四、堅持改革開放,為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堅持改革開放,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改革開放是加快我省發展的強大動力。必須堅持以改革開放開創新的局面,努力破除各種思想和體制障礙,牢固樹立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推進開放。
(一)推進各項改革,構築促進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省屬國有企業轉制搞活和關閉破產,全面完成省屬國有企業改革任務,妥善處理遺留問題。抓好產權、股權轉讓和增資擴股等各項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改進國有資產監管模式,積極探索建立國有產權代表重大事項報告、公司章程管理、國有資產損失責任追究等制度。
加強公共財政體系建設。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加快完善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省以下財政體制,形成統一規範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建立縣鄉最低財政轉移支付保障機制,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深化預算制度改革,推行綜合預算,強化預算管理和監督。堅持依法治稅,加強財稅收入征管,規範非稅收入。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三農”、社會保障、科教文衛、生態環境、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理順責權關係,強化企業投資主體地位。規範政府投資行為,推進代建制管理,嚴格投資責任追究制度。加強銀企合作,積極搭建企業融資平台,拓寬融資渠道。加快金融創新步伐,完善地方金融體系,壯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發揮農村信用社的作用。加快組建區域性商業銀行和產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支持國內外銀行、保險機構、旅行社到我省設立分支機構,支持長沙成為地方金融中心,新建總部設在長沙的保險公司。改善金融生態環境,有效防範金融風險。
加大各類要素市場改革力度。抓好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掃尾工作;挖掘和培育上市公司後備資源,推動更多企業到境內外上市,尤其鼓勵中小企業到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積極發行企業債券;建好油菜期貨交割庫,爭取新設生豬、稻米等期貨交割庫。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加快產權、土地、技術、信息、人才、勞動力等要素市場和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建設。
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繼續抓好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擴大鄉村債務化解試點範圍。積極推進國有農場稅費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基層水管單位體制改革。健全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
(二)積極鼓勵全民創業,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
進一步培育各類創業主體。實施積極的創業政策,建立扶持創業的金融、信息、技術、市場服務體系,加大風險投資、創業援助、貸款擔保力度。培養和引進創業人才,培養懂政策、有技能、善經營的創業隊伍。堅持平等保護物權,營造全社會支持創業、鼓勵創業的良好氛圍,讓一切創業者勇於創業、安心創業。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破除制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引導非公有制企業推行管理現代化、決策科學化,加大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倡導和鼓勵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爭做“愛國、敬業、誠信、守法、貢獻”的合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高度重視企業家隊伍建設。加大企業家培養力度,造就一批職業經理人,建設長謀略、善經營、會管理、創新意識強的複合型企業家隊伍。大力引進優秀企業家,以靈活務實的政策措施,面向國內外引進一批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切實關心、愛護企業家,營造有利於企業家成長的良好環境,完善激勵政策,激發企業家的創業激情。
(三)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快引萬商入湘步伐
充分發揮招商引資的帶動作用。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創新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手段和方式。大力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港澳台大企業、央企和國內大型民營企業,鼓勵外商風險投資公司和投資基金來湘投資,吸引跨國公司來湘設立生產基地、採購中心、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推進三次產業全方位開放,加強產業投向引導,加大項目開發力度,引導外資更多地投向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抓好中博會、珠洽會、湘商大會等重大經貿活動簽約項目的跟蹤調度,提高履約率。
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重點支持工程機械、農機具、汽車及零部件、電力機車等產品的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資源型產品出口。提高傳統出口產品附加值;繼續鼓勵海外工程承包,努力擴大服務和文化產品出口,提高出口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加快郴州出口加工區、長沙“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建設。支持隆平高科等優勢企業“走出去”,整合和開發國外資源,融入國際產業布局。積極擴大資源、能源、原材料、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的進口。構建全省立體口岸開放體系,推進通關便利化。積極應對貿易摩擦,切實維護我省企業利益和經濟安全。
深化區域經濟合作。加強與中部各省的合作交流,加快省際基礎設施的對接,深化資源開發與產業發展合作。依託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加快建設產業轉移承接平台和載體。深化與長三角、京津冀經濟圈的經貿聯繫,構建合作平台,吸引資金、產業、技術和人才向我省轉移。加強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經貿合作與交流。
著力最佳化發展環境。增強環境競爭力,進一步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透明可預期、公平、公開的投資環境,營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規範公平的法制環境、優質便捷的服務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降低隱形成本,提高投資回報率。繼續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信用信息共建共享。
五、堅持改善民生,穩步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改善民生,國運所系,民心所盼。堅持以人為本,以全民共建共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建立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努力使全省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困有所濟,生活更穩定、更幸福。
(一)建立實現和維護好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長效機制
促進和擴大就業。認真落實就業促進法,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重點解決關閉破產企業職工安置和下崗職工再就業、高校畢業生和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問題。堅持以發展促進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完善就業援助制度,繼續鞏固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成果,啟動實施農村貧困家庭轉移就業援助計畫,建立面向全體勞動者的技能培訓制度。發展和諧勞動關係,嚴格執行勞動契約法,加強勞動執法監察,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
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以實現城鄉覆蓋、人人享有適度保障為目標,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加快建立健全覆蓋全省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提高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的參保率。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範圍,在14個市州全面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工作。全面解決困難企業職工和關閉破產企業退休退養人員參加醫保問題,今年將全省80萬困難企業職工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提高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補助標準。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標準,爭取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在城市應保盡保,在農村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強法律援助工作,建立災民、孤老、孤兒、殘疾人、智障人員等困難群體的救助機制,加強敬老院、福利院等民政設施建設,讓社會更溫馨。積極發展社會慈善事業。著力解決低收入民眾住房困難,加快實施廉租住房三年行動計畫,加強經濟適用住房建設。
堅持不懈地為民辦實事。健全為民辦實事的體制機制,讓廣大民眾持續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今年要圍繞完善農村公路網路、洞庭湖通暢工程、農村通信網路、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城市義務教育免學雜費、城鄉污染治理、城鄉社會保障、城市治安電子防控系統建設、農村安居房和城鎮廉租住房建設、計畫生育獎勵扶助制度等,解決民眾普遍關注的現實問題。
(二)把社會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優先發展教育。加快教育強省建設步伐,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努力實現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資源強省轉變。大力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高質量、高水平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將提供免費教科書的範圍擴大到全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從今年春季起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規劃,增加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力爭兩年內化解農村義務教育歷史債務。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集中力量在每個縣辦好一所示範性職業高中和縣級職教中心。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和綜合實力,推動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專業建設。重視學前教育,關心特殊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積極發展成人教育,發展和規範民辦教育。健全覆蓋城鄉困難家庭大中專學生資助制度,確保所有困難家庭學生不因貧輟學。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逐步試行省屬高校師範生免費教育。
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著眼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以預防為主、農村為重點、中西醫並重,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為民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今年重點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地級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覆蓋,縣級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面達80%以上。完善重大傳染病、嚴重職業病、典型地方病等疾病的預防控制、醫療救治和監督體系,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和機制,深化公立醫院改革。
紮實做好人口計畫生育、婦女兒童、老齡等各項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改善農村計畫生育服務條件,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發展婦幼事業,加強未成年人、老齡和殘疾人工作。大力發展民族事業,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民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認真抓好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和第二輪新方誌編修,繼續做好外事、僑務、貿促、對台、統計、人防、檔案、參事、文史等工作。
(三)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發展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弘揚湖湘文化優秀傳統。突出抓好公民道德建設,開展共鑄誠信湖南活動,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了解和掌握社會輿情,引導社會和網上輿論,充分發揮道德模範的示範作用,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健康的社會風氣。繁榮和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深化黨的十七大精神的學習宣傳,推動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大眾化。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大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公共投入,抓緊建設農村鄉鎮、城市社區的公共文化設施。加快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等,基本形成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城鄉的數字文化服務體系,切實保障廣大人民民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積極開展文化下鄉、文藝進社區、公共大戲台等活動,活躍基層民眾文化生活,讓先進文化占領城鄉文化陣地。加強對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著力增強人民體質,廣泛深入開展以“迎奧運五環瀟湘行”為主題的全民健身活動,抓緊抓好2008年北京奧運會備戰工作。
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以國際視野和創新理念高起點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構建以現代傳媒、新聞出版、動漫遊戲和文化娛樂等為重點的文化產業體系,組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文化龍頭產業集團,加快實施文化強省戰略步伐。創新文化內容形式,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努力從文化傳統中汲取養分,從改革發展的火熱生活中獲取素材,培育一批文化品牌。創新文化傳播方式,促進科技與文化融合,催生新的文化樣式,培育新興文化業態,增強文化的表現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創新文化體制機制,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建立健全各類文化市場。創新文化管理方式,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經營的管理模式。
(四)積極營造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
深入推進平安湖南建設。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格落實責任查究制度,對治安重點地區、突出治安問題實行掛牌整治,依法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和掃除“黃賭毒”。加快推進平安機關、平安社區、平安村鎮、平安校園等安全創建活動,積極創建“零犯罪社區”。加強信訪工作,拓寬和暢通社情民意表達渠道,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聯動機制,著力化解人民內部矛盾。高度重視和堅決防範各種分裂、滲透、顛覆活動,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加強安全生產,層層落實政府和企業的安全責任,突出抓好礦山、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消防等重點領域的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確保全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加強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適應“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的新形勢,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創新社會管理體制,降低社會管理成本。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支持各類社會組織依法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督。堅持基層民眾自治制度,推進基層民主和基層政權建設,完善政務、村務、廠務公開制度。推進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和法制建設,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支持國防現代化建設。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加強國防動員和人民防空建設,提高預備役部隊和民兵隊伍建設質量。加強軍事設施保護,支持部隊完成戰備訓練、科研教學和後勤保障社會化改革任務。認真做好優撫和安置工作,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廣泛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六、堅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
加強政府自身改革,致力建設行為規範、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服務型政府,努力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堅持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自覺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切實落實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的行政規則和程式,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諮詢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履行職責。實行重大項目審批制、公示制和責任追究制,建立行政決策糾錯和依法懲處機制。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以及院士專家諮詢委員會和政府參事的智囊作用,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參與相關行政決策。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水平。加強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的反腐倡廉建設。完善行政監督制度,健全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的結合機制,支持監察、審計部門依法履行監督職責,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為人民謀利益。
加快政府管理創新。按照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總體思路,抓緊研究制定我省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切實把政府職能轉變到加強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更加注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今年要以制定政府工作程式為著力點,重點推進行政管理方式創新,擴大公眾參與,推進重大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實行政府績效考核制度,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和監察,推行一站式服務、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等制度。進一步完善政務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電子政務,加快政府網站建設,拓展政府線上服務項目,實現政府部門間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推進政務公開,進一步公布行政部門執法權力清單,讓行政權的行使接受公開監督。認真做好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各項準備,對涉及民眾利益和公共政策的事項,都要實行公開辦事制度,穩妥推行審計結果公告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繼續深入落實行政許可法,規範行政審批和許可行為。
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要堅持為民、務實、清廉,把全部心思用在幹事創業上,把滿腔熱情傾注在為民造福上。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樹立科學發展理念,增強把握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的能力,提高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服務人民的能力,努力為民眾排憂解難,熱忱為民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堅持調查研究,把民眾的需求作為第一信號,體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使作出的決策、採取的舉措,更加符合客觀實際和規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願望,真抓實幹,力戒浮躁之氣、浮誇之風,減少會議、檔案和迎來送往,把主要精力放在狠抓落實上。堅持廉潔從政、艱苦奮鬥,勤儉辦事,堅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做一個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境界高尚、廉潔奉公的人民好公僕。
各位代表:
我們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富民強省的宏偉目標,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期待,歷史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中共湖南省委的領導下,團結拼搏,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附:2008年全省為民辦實事的具體項目
2008年為民辦實事,確定27項考核指標:(1)城市義務教育學生學雜費免除率100%%;(2)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場次52萬場;(3)建設2210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4)新增城鎮就業人員60萬人;(5)城鎮零就業家庭100%%實現動態就業援助;(6)農村貧困家庭轉移就業援助15萬戶;(7)城鎮居民醫保參保人數600萬人;(8)新建、改造鄉鎮衛生院255所;(9)全省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4200萬人;(10)市轄區和縣級市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率分別為100%和80%;(11)新建、擴改建鄉鎮敬老院200所;(12)城、鄉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分別為95元和30元;(13)新建農村安居房20000戶;(14)新建(籌集)城鎮廉租住房100萬平方米,建設經濟適用房200萬平方米;(15)解決農村安全飲水150萬人;(16)改造縣鄉公路和新建鄉鎮到村水泥(瀝青)路分別為300公里和18000公里;(17)確保洞庭湖區暢通工程橋樑全部建成通車;(18)新增通電話自然村和新建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示範點分別為1000個和500個;(19)3000個行政村實現網際網路寬頻上網;(20)幫助100萬農村電視盲區人員解決看電視問題;(21)設市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為50%和58%;(22)新建農村沼氣池15萬口;(23)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24)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金髮放到位率100%;(25)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金髮放到位率100%;(26)符合條件的再生育夫婦施行出生缺陷干預到位率100%;(27)基本建成覆蓋各市州、縣市區城區(含部分大的建制鎮)的城市治安電子防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