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焦作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是本屆政府的開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正確處理巨觀調控與加快發展的關係,圍繞“經濟總量進位次、人均指標居前列、發展速度爭第一”的工作目標,強力實施工業強市、項目帶動和對外開放戰略,不斷深化各項改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經濟社會出現了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的好局面。200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到447.7億元,增長20.5%,增速創1996年以來新高。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達到185億元,增長74.2%。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4.4億元,增長37.1%,增速居全省第二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實現118億元,增長16%,是10年來最高增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7210元,增長9.2%;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3283元,增長13%,增速為10年來最高水平;城鄉居民儲蓄存款比年初增加20億元,增長8.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5年焦作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5年
  • 性質:工作報告
  • 內容:2004年工作回顧
報告內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04年工作回顧
(一)加強指導,強化服務
面對國家巨觀調控帶來的壓力,我們見事早,行動快,加強指導,強化服務,主動與晉城市政府聯繫,爭取供煤契約,緩解了煤炭供應緊張局面。積極向省電力部門爭取網供負荷指標,鼓勵地方電廠發揮潛能,滿發多供,最大限度地保證了電力供應,基本上沒有出現拉閘限電現象。加強與鐵路部門的聯繫和溝通,建立公路運輸綠色通道,保證了重點企業的運力需求。盤活調整土地存量,擴大用地增量,保證了項目建設用地需要。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性資金支持,全年爭取政策性資金11.2億元;積極爭取金融機構支持,全年新增銀行貸款40.6億元。
(二)擴大投入,最佳化結構
我們把擴大投入作為拉動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千方百計擴大投入,加快項目建設。2004年,全市城關鎮以上在建項目751個,其中新開工項目567個,續建項目184個,竣工項目521個,當年完成投資155億元。
一是強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依託項目建設,圍繞做大做強支柱產業、培育壯大骨幹企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著力開發名優產品,加快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全市67個重點工業建設項目當年完成投資近60億元。中鋁中州分公司30萬噸選礦拜爾法氧化鋁項目二期、風神股份年產120萬套子午胎和年產15萬套工程胎項目二期、金冠能源自備電廠4號機組擴建、東方金鉛年產6萬噸電解鉛等33個項目已竣工,鋁工業、化學工業、能源工業、汽車零部件工業等支柱產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焦作萬方、中鋁中州分公司、風神股份、焦煤集團4家企業年銷售收入突破30億元,納士科技、瑞豐紙業、蒙牛乳業等10戶企業進入省百戶重點企業。“風神”商標被評為中國最具價值品牌。200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完成171.3億元,增長32.2%,增速創1996年以來新高;工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2.6%,提高3.1個百分點,工業對全市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高達68.9%;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85%;實現利潤總額40.7億元、利稅總額67億元,分別增長50.6%和46.1%。
二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全面落實“三補一降”(種糧直補、農機具補貼、良種補貼,降低農業稅稅率)政策,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糧食生產獲得豐收。優質糧食產業化工程取得新進展,實現了由單一糧食生產向優質糧和優質小麥種子生產的轉變。四大懷藥、無公害農產品、食用菌、優質林果等特色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以奶牛飼養為主的畜牧業加快發展,基本實現了從粗放、分散型向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的轉變,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3%。2004年,全市限額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6.5億元,增長23%,形成了斯美特、博農、蒙牛、綠旗、恆慧通等一批現代化程度較高的龍頭企業。重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了10.2萬名農民民眾的飲水困難問題。全市農業增加值預計達到53.1億元,增長7.8%,為10年來最高水平。
三是以旅遊業為龍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以雲台山、神農山、青天河、青龍峽成為世界地質公園為契機,加大促銷力度,提高服務質量,使旅遊業繼續保持了較快發展。旅遊綜合收入40.32億元,增速達28.4%。雲台山景區在兩個黃金周奪得了全省旅遊景區(點)遊客人數和門票收入“雙第一”的桂冠。圍繞旅遊業的發展,加快了賓館飯店、購物、休閒、娛樂等服務設施的建設進度,三維商業廣場大部分投入運營,丹尼斯、山陽商城購物廣場等項目開工建設,麥當勞、肯德基、正弘等一批國內外知名連鎖企業進駐焦作,消費結構和消費層次得到提升。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預計完成130.5億元,增長13%,增速創1995年以來新高。
四是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認真落實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積極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市場準入、費用減免、權益維護、信息諮詢等方面的服務,激發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活力。2004年,全市民間投資預計達60億元,占城鎮投資總額的38.7%。非公有制經濟預計實現增加值219.4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9%,提高3.4個百分點。
五是推動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編制完成了市域總體規劃。廣泛開展“四創”活動,突出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區域整治,完善了城市功能,規範了城市管理。投資51.8億元建設了人民路東段、待王路、漢華路、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新城區集中供熱、遠大·南北苑等城市建設重點項目,城市亮化、美化、綠化、淨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店外經營、流動經營、占道經營和馬路市場整治力度加大,城市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7億元,高速公路、幹線路網和地方道路建設進展順利。
加強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指導,下放了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出台了支持鼓勵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調動了縣市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出現了縣市經濟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六縣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327億元,增長20.6%,增速創1996年以來新高。城關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69億元,增長129.2%。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1.39億元,增長42.6%。
(三)深化改革,轉換機制
。企業改革進度加快,市直國有大中型企業改制任務基本完成,縣屬國有、集體企業改制面達到84.2%;財政管理制度進一步規範,“鄉財縣管”改革在全市推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村信用社增資擴股、清收不良貸款任務順利完成;行政管理改革繼續深入,審批職能得到整合,完成了部分政府部門和市直事業單位機構改革;資源整合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村稅費改革穩步推進,在全省農業稅稅率降低3個百分點的基礎上,我市又降低1個百分點,對首批整村推進的67個扶貧開發重點村全部免除了農業稅;在貧困山區進行了移民並村搬遷式扶貧試點。
(四)招商引資,擴大開放
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有所提高。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推進經濟快速發展的戰略性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資政策,舉辦了珠三角、長三角等多次經貿洽談會和銀企洽談會。各縣市區也都組織不同形式的招商引資小分隊,登門招商、落地招商,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招商引資熱潮。全市累計引進外來投資項目656個,總投資168.5億元,實際到位外來資金93億元。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9家,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7926萬美元,居全省第二位。以義大利皮埃利公司、韓國電力公社、深圳健康元公司和中國昊華公司為代表的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始進駐焦作。對外貿易高速增長,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預計實現7.4億美元,居全省第一位,增長78.2%。
(五)以人為本,統籌協調
一是加大對社會事業的投入。全年社會事業投資6億元,增長97.3%,高於全市投資平均增速23.1個百分點。科技進步紮實推進,創新能力逐步提高,我市被確定為全省惟一的國家級技術創新工程示範城市,組織實施各類科技項目157項,獲得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5項、新產品開發20項,引進推廣新技術、新成果10項,新增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1項、省級高新技術企業8家,申報授權國家專利117項,引進了一批高層次人才。對289所農村中國小危房進行改造,消除了現有D級危房,完成了城區17所中國小改擴建任務;河南理工大學多項工作取得新突破,焦作師專、焦作大學和焦作一中新校區建成或部分建成投用。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開展了既往有償供血人員普查。理順了農村衛生管理體制,對29所鄉鎮衛生院實施了改造,為6個縣市配備了巡回醫療車。完善了縣、鄉、村三級計畫生育宣傳技術服務網路,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試點工作受到國家人口計生委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民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農村文化中心建設全面推進,市東方紅廣場榮獲“全國特色文化廣場”稱號。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我市被命名為全國籃球城,成功舉辦了U-17國際桌球賽,焦作籍運動員陳中在雅典奧運會上獲得1枚金牌。民族宗教、新聞出版、統計審計、外事僑務、檔案史志及人防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績。
二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新增就業人數6.8萬人,3.7萬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兩個確保”繼續鞏固,全市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發放率、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率和社會化發放率均達到100%;提高了城市低保標準和市直單位職工大額醫療保險標準,累計發放低保金3229萬元;整合各項救助資金,完善了城鄉困難群體幫扶救助體系,弱勢群體得到救助,困難民眾得到救濟;完成了農民工工資年度清欠任務,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三是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淘汰、關閉、治理了一批污染企業,大氣和水污染程度有所減輕,市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236天,比上年增加39天。出境河流斷面水質平均達標率為87%,比上年提高33.9個百分點。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大,創建市級以上園林式、花園式單位52個,完成成片造林32.7萬畝、綠色通道510公里,新增城市綠地59.3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分別達到41.2%和36.3%。
(六)轉變作風,接受監督,民主法制建設和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開展了以“兩個轉變、三個服務、兩個提高”為主題的“效能革命”,改進了效能監察和評議辦法,查處了539起案件,促進了機關作風和行風的好轉,提高了政府部門的服務水平和行政效率。嚴格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推進政府法制建設,公務人員依法處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能力有所增強。信訪工作得到加強,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創建“平安焦作”活動紮實推進,社會大局基本穩定。國防建設、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得到加強,我市再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的取得,是全市人民齊心協力、團結奮鬥、開拓進取、頑強拼搏的結果,是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參與、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勇於奉獻的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焦作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我們也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長期積累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從根本上解決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重點企業歷史包袱沉重,經營風險加大;中小企業活力不足,贏利能力不強;縣域經濟特色不突出,缺少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基礎還不牢固;產業層次低,產品鏈條短,名牌產品少,支柱產業的優勢不明顯;資源和環境約束的問題依然突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經濟成長方式亟待轉變;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政府職能轉變與發展市場經濟和人民民眾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還需強化;一些機關和公務人員執政為民意識不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奢侈浪費行為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對於這些問題,市政府將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5年工作的指導思想和預期目標
2005年是全面實現“十五”計畫、銜接“十一五”發展的重要一年。市委八屆九次全會從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態勢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出發,確立了今年工作的指導思想和預期目標。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推進改革開放,最佳化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加快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以人為本,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維護和實現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5%,外貿出口增長18%,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5.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城鎮新增就業崗位3.6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4‰以內。
三、最佳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
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我們要繼續按照“經濟總量進位次、人均指標居前列、發展速度爭第一”的工作目標,堅持發展不動搖,經過努力,使全市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再上一個新台階。
(一)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
要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實施工業強市戰略,通過項目帶動,加快結構調整,壯大支柱產業,培育骨幹企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2005年將著重抓好全市50個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當年完成投資64億元,力爭使我市工業經濟總量進入全省前3名,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工業增加值、實現利潤、利稅繼續處於全省先進行列。
壯大支柱產業。圍繞以鋁工業為主的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汽車零部件、能源、化工和農副產品加工等五大支柱產業,加快重點項目建設。一是抓好中鋁中州分公司7#窯技改、沁陽鋁電14萬噸電解鋁、焦作萬方電解槽技改、20萬噸鋁板帶、10萬噸鋁合金棒、1萬噸鎂合金、東方金鉛8萬噸電解鉛等項目,加快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業發展步伐。二是加快風神股份與義大利皮埃利公司合資建設的300萬套轎車胎和15萬套工程胎、中內配與英國GKN公司合資建設300萬隻大缸徑氣缸套和1000萬隻鑄入式氣缸套、中軸集團100萬隻薄壁缸套和100萬隻凸輪軸、制動器公司10萬套ABS等項目,儘快把我市建成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汽車零部件工業基地。三是抓好華潤2×13.5萬千瓦熱電機組、中鋁中州分公司2×15萬千瓦熱電機組、焦煤集團趙固礦井等項目建設,加快與韓國電力公社的合作,推進九里山電廠4×60萬千瓦機組等項目前期工作,促進能源工業升級。四是抓好佰利聯5萬噸鈦白粉、昊華宇航化工年產10萬噸燒鹼和10萬噸聚氯乙稀等項目,壯大我市化學工業。五是支持蒙牛乳業、瑞豐紙業、溫縣恆慧通等一批重點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發展,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
依靠科技進步,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注重發展電子信息材料產業、超硬材料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加快單晶銅及納米晶稀土永磁材料、高速鐵路專用數字通信電纜、納米氧化鋯等項目建設,儘快形成生產能力。加大對二氯矽烷、無盲區後視鏡等一批高新技術產品的扶持力度,使其儘快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繼續加大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的申報力度,爭取使更多項目列入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化計畫。
積極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圍繞產品整合,實施技改項目,加快“三個延伸”。加強氧化鋁和電解鋁的對接,積極發展鋁材加工,延伸鋁工業產品鏈條;加快輪胎與輪轂的整合,促進各類汽車零件向部件的集成,延伸汽車零部件工業產品鏈條;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項目,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延伸農產品鏈條。抓好華飛公司、中軸集團、中內配、龍光影視等8家省級製造業信息化示範企業的技術改造。推進水泥產業結構調整,抓好博愛岩鑫公司、焦煤集團兩個日產5000噸乾法水泥熟料項目;推動納士科技40萬噸高速線材項目建設和耐火材料技術更新,促進產業升級。
培育骨幹企業和名牌產品。全力支持18戶特別是省10戶骨幹企業的發展,落實支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爭取2005年中鋁中州分公司、風神股份2家企業銷售收入突破50億元,萬方集團和焦煤集團分別突破40億元、35億元,沁陽鋁電、宇航化工2家企業突破20億元,納士科技、中軸集團、黃河集團、東方金鉛4家企業突破10億元,使全市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工業企業由目前的5家增加到10家。同時,要研究出台支持政策,重點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爭創名牌產品,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壯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