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一、2005年及“十五”工作回顧,(一)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二)堅持改革開放,(三)堅持項目帶動,二、“十一五”指導思想和主要奮鬥目標,三、2006年工作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正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05年及“十五”工作回顧
2005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全面貫徹
科學發展觀,圍繞“總量進位次、人均居前列、速度爭第一”的奮鬥目標,強力推進工業強市、項目帶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較好地完成了市十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綜合經濟實力明顯提升。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78.8億元,居全省第六位,較上年提升4個位次,增長16.7%,居全省第二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到16500元,居全省第四位。
———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2.1億元,增長32.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實現30.2億元,居全省第三位,稅收收入占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72%。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實現81.3億元,居全省第二位,增長66.7%;利稅總額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28.5億元,居全省第二位,增長63.5%;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到214%,居全省第三位。
———經濟成長的動力基礎得到鞏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8.7億元,居全省第六位,增長46.5%;進出口總值達到9.1億美元,居全省第三位,增長17%,其中出口達到5.8億美元,居全省第三位,增長26.7%;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達到1.01億美元,居全省第二位,增長48%;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29.6億元,增長14.7%,居全省第二位。
———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發放再就業小額貸款5154萬元,新增就業7.6萬人,4.2萬人實現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以內。
———社會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兩個確保”繼續鞏固,完成了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與失業保險並軌,實現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市級統籌。城市低保深入開展,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農村低保”和破產、困難企業退休職工醫保制度。
———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430元,增長15.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31元,增長13.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到280.9億元,比年初增加27億元。
2005年各項目標的順利實現,“十五”計畫的圓滿完成,標誌著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達到了新的水平。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200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在全省位次由第十二位提升到第六位,年均增長15.2%,分別高出全國、全省3.8、5.8個百分點;一般預算收入是2000年的2.9倍,由第九位提升到第三位,年均增長22.4%。結構調整邁出實質性步伐。實現了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經濟轉型。二、三產業比重達到89.9%,比2000年提高7.1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完成333.4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7.6%,比2000年提高12.2個百分點;旅遊業實現歷史性突破,綜合收入實現47.8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7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303.9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2.5%,比2000年提高13個百分點。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5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92.1億元,是前9個五年計畫投資總額的1.3倍;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163公里,實現了“鄉鄉通二級公路”、“村村通油路”的目標,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增加52%;城鎮化率達到40%,比2000年提高6.8個百分點。改革開放取得重要進展。國有企業改革基本完成,行政管理、財政、投融資體制改革走在全國、全省前列;外貿出口總額是2000年的6.4倍,經濟外向度位居全省之首。人民民眾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6%、8.4%;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達到23.5平方米和35平方米。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技術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人民民眾受教育水平顯著提高,“兩基”工作走在全國前列;醫院病床數比“九五”末增長12.4%,實現了人人享有初級保健目標;民眾體育跨入全國先進行列,競技體育實現歷史性突破;人口自然增長率連續5年低於全省平均水平。經過5年的努力,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站在了新的戰略起點上,進入了全面提升產業層次、加快經濟轉型、促進統籌協調發展的新階段。
回顧去年和“十五”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做法:
(一)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強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推動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實施了一大批工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初步形成了以五大支柱產業為主體的新型工業體系。2005年五大支柱產業完成增加值161.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4.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795家,年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達到166家,比2000年增加125家,2家企業銷售收入超30億元,10戶企業進入省百戶重點企業,一批成長性強的高新技術企業正在加快發展。
積極扶持農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推進小麥種子、懷藥、蔬菜等六大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建成標準化生產示範區106個。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建成工業原料林基地50萬畝。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的飼養場建成投用,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2.9%。形成了蒙牛、綠旗、斯美特等一批規模較大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到75家,已成為農民進入市場的重要組織形式。大力發展勞務經濟,5年轉移農村勞動力30.4萬人次,勞務總收入達到13億元。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全面鋪開,解決了27.6萬人飲水安全和飲水困難問題,2.7萬人實現脫貧目標。
加快發展?>
第三產業,努力打造新的產業優勢。建成了以五大景區、十大景點為代表的山水游格局,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申報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獲得成功,“焦作山水”、“雲台山”被評為中國旅遊知名品牌,雲台山景區門票收入突破億元大關,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創建全國文明景區先進單位。加快了餐飲、購物、娛樂、休閒等服務設施建設,丹尼斯、麥當勞、肯德基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商業企業進駐焦作,一大批星級賓館飯店、特色商業街、文化娛樂場所建成投用。物流、金融、證券、社區服務等新型服務業得到較快發展。200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58.4億元,比2000年增長73.2%,成為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
(二)堅持改革開放
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市直大中型工業企業基本完成改制任務,投融資體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財政綜合改革不斷深化,部門預算、政府採購、會計委派、國庫集中支付、鄉財縣管等改革成效明顯。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提前一年免除農業稅,全市農民累計減負增收2.2億元,實施了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和大型農機具購置補貼。新一輪市、縣、鄉機構改革順利完成,清理規範了行政審批事項,三級行政服務中心得到完善和規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購銷市場主體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10家聯社獲央行票據認購額度9.02億元。交通三項改革全部完成,事業單位改革、建設領域三項改革和煤炭資源整合進展順利。
積極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完善了招商方式、激勵措施和配套服務。2005年全市累計引進外來投資項目746個,總投資200億元,實際到位市外境內資金121億元,其中省外境內資金64億元,遠遠超過“九五”末水平。5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87家,實際利用外資2.9億美元。以韓國電力公社、英國GKN公司、深圳健康元公司、中國鋁業和中國昊華集團等為代表的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進駐焦作。積極實施多元化貿易戰略,不斷調整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擴大出口規模,對外貿易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地位,與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科技往來關係,607家企業取得了進出口經營權。
(三)堅持項目帶動
不斷增強發展後勁,堅持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千方百計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建立完善了項目工作機制,出台了鼓勵項目引進、加強項目管理的政策措施,規範了投資、建設程式,確保了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和固定資產投資的快速增長。5年累計實施城鎮建設項目3348個,是“九五”期間的1.3倍;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92.1億元,年均增長39.8%,“十五”是我市建市以來項目建設最好、固定資產投資最多的時期。圍繞項目建設,主動開展銀企合作,5年累計爭取金融部門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信貸資金67.8億元。投資結構不斷最佳化,2005年民間投資累計達到205.2億元,占投資總額的76.4%,比2000年提高29.5個百分點;城鎮工業投資完成126.5億元,是2000年的7.3倍。中鋁中州分公司選礦拜爾法氧化鋁、焦作萬方280KA槽鋁電解示範工程、風神輪胎年產120萬套子午胎等一批事關發展全局的項目相繼建成投產,氧化鋁、電解鋁、輪胎等工業主導產品的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四)堅持中心城市帶動戰略,促進縣域經濟全面發展。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加快。修編完善了城市規劃體系,5年累計完成城市建設投資231億元,相繼建成了東西環路、人民路、沁陽路、嶺南大道、南陽路、恆通路、漢華路等一大批城市道路工程,形成了“十縱十橫”的城市道路框架,拓展了近50平方公里的城市發展空間。加快城市配套設施建設,集中供熱、天然氣利用、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公用事業迅速發展,供水能力達到59.5萬立方米/日,燃氣普及率達到81%,垃圾處理、污水處理能力不斷增強。舊城改造強力推進,以“四創”為載體拆除違章及影響景觀的建築240多萬平方米,集中整治了近20條景觀道路和城區3條河道,改造並免費開放了市區公園。相繼建成了龍源湖小區、太極景潤等一大批現代化住宅小區,市民居住條件顯著改善。城市綠化、美化、亮化等工程有效實施,新建了生態植物園、人民廣場、縫山公園等近300處綠地遊園,城市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9.9%、41.2%,環境宜人的生態城市正在形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初具規模,焦南組團10平方公里的新城區基本建成。焦鄭、焦晉、焦溫、焦濟、濟洛高速孟州段和黃河公路大橋相繼建成通車,區位優勢更加明顯。
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圍繞統籌城鄉經濟發展,認真落實了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幫助縣市爭取大項目,培育骨幹企業,發展民營企業,促進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十五”期間,六縣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分別增長27.1%、69.8%;2005年六縣市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5.99億元,增長47.2%,六縣市財政收入均超過2億元,其中沁陽市、孟州市超過3億元。(五)堅持統籌協調,積極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5年投入科技經費7511萬元,組織實施科技發展項目802項,申報專利1446件,被確定為國家級技術創新工程示範城市,進入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行列。完成了289所農村中國小D級危房改造和城區17所中國小改擴建任務,焦作師專、焦作大學和焦作一中新校區建成或部分建成投用,“兩免一補”政策落實到位。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區和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提前1年完成了85所鄉鎮衛生院建設任務,六縣市全部進入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範圍。計畫生育工作不斷加強,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試點工作有效推進,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成功舉辦了三屆太極拳年會和焦作U—17中國國際桌球挑戰賽等一系列大型賽事,榮獲“全國籃球城”稱號,被國家武管中心授予“太極聖地”榮譽稱號。文化事業豐富多彩,東方紅廣場榮獲“全國特色文化廣場”稱號,改造了青少年宮、民眾文化藝術中心和體育中心,開工建設了市圖書館、科技館和廣電大廈。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北山綠化等工程,5年完成造林60.6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8.2%。開展了環境污染整治攻堅戰,5年完成污染治理投入35億元,共關閉污染嚴重企業357家。大氣環境明顯改善,2005年市區空氣品質優良以上天數達286天,比2000年增加近200天;4個省控出境河流斷面水質平均達標率達到91%。“平安焦作”創建活動取得顯著成效,安全生產形勢平穩,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逐年下降,食品藥品監管力度加大,全年沒有發生重特大事故,信訪工作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得到加強,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稱號。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廣泛開展了“道德規範進萬家、誠實守信萬人行”活動,積極推進文明城市、文明景區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順利完成了第四屆、第五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和“四五普法”任務。自覺接受人大的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議案、批評、建議和提案。加大了廉政建設力度,反腐敗鬥爭取得新成效。深入開展雙擁工作,連續兩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不斷深化“效能革命”,推進了節約型機關建設,行政效率明顯提高。民族宗教、新聞出版、統計審計、外事僑務、檔案史志、人防地震、軍民共建等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於我們緊緊抓住加快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動搖,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了速度加快與效益提高的良性互動;得益於牢牢把握結構調整這一主線不動搖,以項目建設帶動結構調整,靠招商引資推動項目建設,借最佳化環境拉動招商引資,實現了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結構調整的良性循環;得益於強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做大做強支柱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創造新優勢,實現了經濟成長與產業升級的良性發展;得益於堅持改革創新不動搖,通過改革解決發展中的各種矛盾與問題,形成了向改革要活力、靠改革促發展、以發展保穩定的良好局面;得益於堅持抓作風建設不動搖,轉變職能,改進服務,提高效能,形成了精誠團結、求真務實、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這些經驗,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保持和發揚。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市人民齊心協力、團結奮鬥、開拓進取、頑強拼搏的結果!是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參與、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勇於奉獻的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焦作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是:經濟結構不盡合理,原材料加工和能源消耗型工業比重較大;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經濟成長方式亟待進一步轉變;縣域經濟特色不突出,農民增收的基礎還不牢固,新農村建設的任務還很艱巨;環境保護、社會管理難度加大,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壓力增加,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繁重;政府自身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經濟發展環境仍需改善。對於這些問題,市政府將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一五”指導思想和主要奮鬥目標
“十一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為著力點,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大力實施“開放帶動、科教推動、項目拉動”戰略,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走在中原崛起前列,把焦作建設成為具有區域特色的新型工業城、知名旅遊城和山水園林城。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是:
———經濟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到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要突破10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7500元(折合3300美元)。
———經濟成長方式轉變有新突破。二、三產業比重達到93%。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0%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有新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城鎮和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分別下降到30%和33%。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達到28平方米、35平方米以上。人口期望壽命達到74歲以上。
———城鎮化進程有新進展。核心城區建成區面積力爭達到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超過100萬人;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0%。農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下降到36%左右。
———構建和諧焦作有新成效。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3%以上,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公共衛生體系更加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保險覆蓋面有效擴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防災減災能力增強,安全生產和社會治安狀況進一步好轉。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
———可持續發展能力有新提高。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3‰以內,總人口控制在370萬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下降20%以上。城市空氣品質達到二級標準的天數大於80%,核心城區污水集中處理率、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80%,森林覆蓋率達到29%。《焦作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及其說明已印發各位代表,請予審議。
三、2006年工作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2006年是“十一五”發展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對“十一五”規劃的順利實施至關重要。按照市委八屆十一次全會要求,2006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4.6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要確保以上目標實現,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堅持高標準,明確新要求,謀求新突破,建設富裕、文明、開放、和諧新焦作,努力走在中原崛起前列”的要求,重點抓好8個方面的工作:(一)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做好“三農”工作。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規劃為龍頭,以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提高農民素質和保障水平為依託,以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為抓手,以文明村鎮建設為載體,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